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4
《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解析《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解析《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解析1《赠孟浩然》原文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解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赠孟浩然》李⽩翻译赏析《赠孟浩然》李⽩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出⾃唐诗三百⾸全集,其是唐朝⽂学家李⽩所著。
其全⽂古诗如下: 吾爱孟夫⼦,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卧松云。
醉⽉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前⾔】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李⽩在湖北所作的⼀⾸五⾔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抒情、描写、抒情的⽅式,以⼀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的敬慕之情。
⾸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归隐,醉⽉中酒,迷花不仕的⾼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的⾼雅⽐为⾼⼭巍峨峻拔,令⼈抑⽌。
【注释】 ⑴孟夫⼦:指孟浩然。
夫⼦,⼀般的尊称。
⑵风流:古⼈以风流赞美⽂⼈,主要是指有⽂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源《孟浩然集序》说孟“⾻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义表。
灌蔬艺⽵,以全⾼尚。
” 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⑷⽩⾸:⽩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⑸卧松云:隐居。
⑹醉⽉句:⽉下醉饮。
中圣:“中圣⼈”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酒浊者为贤⼈。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醉,故⽈中圣。
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然美景。
⑻事君:侍奉皇帝。
⒆⾼⼭:⾔孟品格⾼尚,令⼈敬仰。
《诗经·⼩雅·车舝》:“⾼⼭仰⽌,景⾏⾏⽌”。
⑽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的⼈品致敬了。
李⽩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不⽆遗憾地写了这⾸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句,即透出仰慕⽽未能⼀见之意。
【翻译】 我敬重孟先⽣的`庄重潇洒,为⼈⾼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龄⽩⾸⼜归隐⼭林摒弃尘杂。
明⽉夜常常饮酒醉得⾮凡⾼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红颜:健美的容颜,此指青年时期。
卧松云:隐居山林。
●译文:
我喜爱超然物爱的孟浩然,你举止风流潇洒天下闻名。
年轻时你就鄙弃功名富贵,老来隐卧深山陪伴真松云。
对月畅饮常常是尽醉为欢,迷恋山花不愿意侍奉国君。
你的品格像高山难以仰攀,只有在此作揖向你表敬意。
●鉴赏:
本诗是诗人游襄阳访孟浩然后所作。
着力描写孟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清高品格,对孟浩然表示了真挚的崇敬之情,也流露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赠孟浩然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标签赠别、唐诗三百首、敬爱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
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解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创作背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文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全国闻。
美女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翻译我尊敬孟先生的严肃洒脱,他为人崇高风流洒脱闻名全国。
少年时轻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喝酒醉得特殊典雅,他不事君王沉迷花草胸襟旷达。
高山似的品质怎么能仰视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芳香的品德光华!注释解说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敬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许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姿洒脱,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崇高。
”美女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官吏)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晚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爱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沉迷花草,此指陶醉于天然美景。
事君:服侍皇帝。
高山:言孟品质崇高,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要在此向您狷介的人品问候了。
创造布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居住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刻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沉友谊。
诗文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谨,而是寻求古体的天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洒脱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美谈。
二人互相结识,当然不乏喝酒唱和、携手邀游的趣味,可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寻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洒脱的伙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阅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确实,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便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规矩结构。
李白《赠孟浩然》的赏析与翻译 《赠孟浩然 》 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 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 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 就是中酒 (喝 醉了)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名句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两句是说,孟浩然每于皓月当空的夜晚,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他迷 恋花卉,热爱大自然,过着隐居生活,没有事奉君王。
诗句 表明了孟浩然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李白爱他, 成为忘年交的原因。
直接抒情, 运笔自然,有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韵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二: 我喜爱超然物外的孟浩然,你举止风流潇洒天下闻名。
年轻时你就鄙弃功名富贵,老来隐卧深山陪伴着松云。
对月畅饮常常是尽醉为欢,迷恋山花不愿意侍奉国君。
你的品格像高山难以仰攀,只有在此作揖向你表敬心。
赏析: 《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 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 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 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 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 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 峨峻拔,令人抑止。
赠孟浩然李白翻译及赏析《赠孟浩然》通过对孟浩然的高雅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孟浩然李白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孟浩然原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赏析: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李白《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解析'《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李白《赠孟浩然》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1] ,风流天下闻 [2]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3] 。
醉月频中圣 [4]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 。
【注释】[1]夫子:对男子的尊称。
如孔子被称为“夫子”。
[2]风流:指儒雅潇洒的风度和超然不凡的才华。
[3]红颜:指年轻时期。
轩冕:卿大夫之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弃轩冕:谓鄙弃功名富贵。
白首:谓年老。
卧松云:指隐居山林。
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就是中酒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
诗中孟夫子指孟浩然。
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
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④君,侍奉皇帝。
⑤高山,即”高山仰止”。
⑥清芬,清高,芬芳。
【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李白《赠孟浩然》(带拼音、注释、译文)《赠zè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作zuò 者zhě:李l ǐ 白bái吾wú 爱ài 孟mèng 夫fū 子zǐ,风fēng 流liú 天tiān 下xià 闻wén。
红hóng 颜yán 弃qì 轩xuān 冕miǎn ,白bái 首shǒu 卧wò 松sōng 云yún。
醉zuì 月yuè 频pín 中zhōng 圣shèng ,迷mí 花huā 不bù 事shì 君jūn。
高gāo 山shān 安ān可kě 仰yǎng ,徒tú 此cǐ 揖yī 清qīng 芬fēn 。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说明孟浩然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译文:我非常敬重孟老夫子,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摒弃功名不走仕途,老年时归隐山林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饮酒而醉,他不事君主沉迷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的人品致敬了!。
《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解析《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解析《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解析1《赠孟浩然》原文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解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解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创作背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文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李白《赠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5、清芬:指美德。
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名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两句是说,孟浩然每于皓月当空的夜晚,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他迷恋花卉,热爱大自然,过着隐居生活,没有事奉君王。
诗句表明了孟浩然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李白爱他,成为忘年交的原因。
直接抒情,运笔自然,有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韵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二:我喜爱超然物外的孟浩然,你举止风流潇洒天下闻名。
年轻时你就鄙弃功名富贵,老来隐卧深山陪伴着松云。
对月畅饮常常是尽醉为欢,迷恋山花不愿意侍奉国君。
你的品格像高山难以仰攀,只有在此作揖向你表敬心。
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本诗是李白游襄阳访孟浩然后所作。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赠孟浩然》原文翻译及赏析《赠孟浩然》原文翻译及赏析1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
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译文译文一: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诗歌赏析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
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
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
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李白: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译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赏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
案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
诗中孟夫子指孟浩然。
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
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④君,侍奉皇帝。
⑤高山,即”高山仰止”。
⑥清芬,清高,芬芳。
【翻译】: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赏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
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
“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
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
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
“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
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
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
接下来二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
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
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
孟浩然不同。
他抛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
自少至老,心志如一。
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
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乐。
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流。
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
其实,李白的描写是各有侧重的。
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之事。
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
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
这就自然逼出结句——对孟夫子,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
这是礼赞,这是天性率真的诗人向自己爱慕的人坦露出的赤诚。
【阅读训练】:
1.诗中的第二联一“弃”一“卧”可谓形象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2.结合对最后一联的理解,谈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3.从整首诗的构思角度入手,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4.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弃”刻画孟浩然宁弃仕途而隐逸的形象,“卧”活画出孟浩然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情致。
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
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2.尾联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敬慕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又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孟夫广进行反衬,表达了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的赤诚。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