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围框淹灌法F-HZ-DZ-TR-0016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围框淹灌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不适用于渗透性很差的土壤和水源不足的土壤。
2 原理土壤田间持水量是指当水饱和的土体中的重力水完全排除后,毛细管所保持的水量。
田间持水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地下水位的影响,是适于植物生长的水分范围上限,是确定灌溉定额和排水量的依据。
在田间围框灌水使土壤饱和,待排除重力水后,在无蒸发的条件下,测定土壤水分达到平衡时的含水量,即为土壤田间持水量。
本法测定结果较符合田间实际情况,但渗透性很差的土壤和水源不足的土壤不宜采用本法。
3 仪器 3.1 正方形木框,框内面积1m2,框高20cm~25cm,下端削成楔形,并用白铁皮包成刀刃状。
3.2 塑料布,正方形,面积5m2。
3.3 土钻。
3.4 铝盒,直径55mm,高28mm,附盖。
4 操作步骤4.1 测试区:选4m2地面,将其整平,地块中央插入木框,一般约10cm深(或达犁底层),框内为测试区。
在其周围筑一正方形的坚实土埂,埂高40cm,埂顶宽30cm,埂与田埂间为保护区。
4.2 测定灌水量:在测试区附近挖一土壤剖面,观察土壤特征,按发生层次在剖面上分层采样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方法见土壤含水量的测定-质量法F-HZ-DZ-TR-0011)、容重(测定方法见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F-HZ-DZ-TR0004)和土粒密度(测定方法见土壤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F-HZ-DZ-TR-0003),计算出土壤总孔隙度(计算方法见土壤孔隙度的测定—计算法F-HZ-DZ-TR-0006),作为土壤饱和含水量。
测试区和保护区待测土层的全部孔隙为水充满所需补充灌入的水量按式(1)求出。
Q=[H×(w1―w)×ρ1×s×h]/ρ……(1)式(1)中:Q——灌入的水量,m3;w1——土壤饱和含水量,%;w——土壤自然含水量,%;ρ1——土壤容重,g/cm3;s——测试区面积,m2;h——土层需要灌水的深度,m;H——使土壤达饱和含水量的保证系数,1.5~3;ρ——水密度,1g/cm3。
土壤水分的测定(吸湿水和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排除重力水后,本身所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数量。
它是研究土、水、植物的关系,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改良、合理灌溉不可缺少的水分常数。
吸湿水是风干土样水分的含量,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1.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1.1 测定原理风干土壤样品中的吸湿水在105±2℃的烘箱中可被烘干,从而可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后土重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烘干,然而土壤有机质不能被分解。
1.2 测定步骤(1)取一干净又经烘干的有标号的铝盒 (或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重为A。
(2)然后加入风干土样5—10g(精确到0.0001g),并精确称出铝盒与土样的总重量B。
(3)将铝盒盖斜盖在铝盒上面呈半开启状态,放入烘箱中,保持烘箱内温度105±2℃,烘6小时。
(4)待烘箱内温度冷却到50℃时,将铝盒从烘箱中取出,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再启开铝盒盖烘2h,冷却后称其恒重为C。
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3mg。
(5)结果计算该土样吸湿水的含量(%) =[ (B-A)-(C-A)/(C-A)×100%=[ (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1.3 注意事项:(1)要控制好烘箱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05±2℃,过高过低都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干燥器内所放的干燥剂要在充分干燥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烘干土样。
否则干燥剂要重新烘干或更换后方可放入干燥器中。
1.4 主要仪器:铝盒、分析天平(0.0001g)、角匙、烘箱、坩埚钳、干燥器、瓷盘。
2.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2.1 测定方法(铁框法)(1)在田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面积不少于0.5m2,仔细平整地面。
(2)将铁框击入平整好的地块约6—7cm深,其中大框(50×50cm2)在外,小框(25×25cm2)在内,大小框之间为保护区,其之间距离要均匀一致。
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一、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的重要性。
1.1 田间持水量就像是土壤的一个“小水库”。
它对农作物的生长那可是至关重要啊。
这就好比是我们人吃饭得有个适量,土壤里的水分也得有个合适的量,多了少了都不行。
如果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合适,就像一个人吃撑了或者饿着了一样,农作物就长不好。
比如说,水分太多,就像把植物的根泡在水里,根都要“喘不过气”来了,容易烂根;水分太少呢,植物就像在沙漠里一样,渴得要命,生长就会停滞。
1.2 对于咱们搞农业的人来说,知道土壤田间持水量,就像是手里有了一把精准的尺子。
可以根据这个来合理灌溉,既不浪费水资源,又能让农作物茁壮成长。
这就好比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按照土壤的实际情况来浇水,这是科学种地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常见方法。
2.1 环刀法。
这个方法啊,就像给土壤做一个小手术一样。
我们先取一个特制的环刀,小心翼翼地把它插入土壤里,就像把一个小盒子嵌入土里一样。
然后把取出来的土样放到一个可以称重的容器里,称一称它的重量。
接着把这个土样放到一个有孔的板上,让水慢慢渗进去,等土壤吸饱了水,再称一称重量。
通过前后重量的变化,就能算出田间持水量了。
这就好比是我们给土壤喝饱了水,看看它到底能喝多少。
2.2 威尔科克斯法。
这个方法有点像一场土壤和水的“耐力赛”。
我们先准备好土样,然后把它放在一个特殊的装置里,开始慢慢加水。
这个过程得慢慢来,就像小火炖肉一样,不能心急。
一边加水一边观察土壤的状态,直到土壤里的水达到一种平衡,不再往下渗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田间持水量了。
这就像是在等土壤说“我喝饱了,够了”。
2.3 还有一种简易的方法,我们可以在田间挖一个小坑,把一块塑料布铺在里面,然后往里面加水。
等水渗透到一定程度,我们根据加进去的水量和土壤的情况来估算田间持水量。
这就像是一种土办法,虽然没有前面的方法那么精确,但是也能给我们一个大概的数值,就像“八九不离十”的感觉。
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简介环刀法是一种常用于田间土壤湿度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土壤的含水量来判断土壤的湿度情况,进而为农田的灌溉决策提供依据。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土壤的持水量对于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环刀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该方法。
原理环刀法是基于土壤含水量对于电阻的影响原理进行测定的。
土壤中的水分会影响土壤的电导率,而电导率则与土壤的电阻有关。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的电阻来推测土壤的含水量。
具体原理如下:1.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的总导电性越好,电阻越小。
2.土壤中含水量对电导率的影响主要是由土壤的总导电性和水分导电性之间的变化所引起的。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准备一个环刀和一个数字电阻表。
•确定测定的土壤区域,并将该区域分成若干个小块。
•需要进行测量的每个小块土壤的深度应该相同。
2. 开始测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1.使用环刀在每个小块土壤中进行切割,须注意每一小块土壤的深度应该相同。
2.将环刀割断的土壤块挖出,并将其放置在干燥的容器中。
3.使用数字电阻表测量土壤样品的电阻值。
具体测量方法请参考电阻表的使用说明书。
4.记录每个小块土壤样品的电阻值,并与干燥状态下的电阻值进行对比。
3. 分析结果通过比较测量得到的电阻值和干燥状态下的电阻值,可以得出不同土壤样品的相对湿度。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出土壤的湿度情况,进而为灌溉工作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在进行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环刀时需小心操作,避免刺伤自己。
2.在挖取土壤样品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完整性,避免外界因素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测量时要确保数字电阻表的正确使用,避免产生误差。
4.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建议重复测量多个样品,并取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结论通过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土壤的湿度情况,为农田的灌溉决策提供依据。
田间最大持水量简单测定方法"田间最大持水量简单测定方法"是一个关于田地水力特性研究的话题。
在进行土壤水分管理和灌溉设计时,了解田间最大持水量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简单的测定方法,我们可以评估土壤的持水能力,从而确定适当的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以确保农作物能够获得所需的水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这包括一个尺子,一个刷子,一桶水,一块适合浸泡土壤的纱布,一些标签以及一本记录表。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适当的田地或土壤样本进行测定。
确保这个区域代表了整个田地的特征,以获取准确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需要清理和准备测试区域。
用刷子清除表面的杂草和杂质物,并将测试区域划分为一个特定的面积,以便后续的测定。
一旦准备好了测试区域,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测定。
首先,用尺子测量出测试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测试区域的面积。
接下来,将纱布浸泡在水中,确保完全湿透。
将湿透的纱布平铺在测试区域上,并轻轻按压以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
然后,将多余的水倒入测试区域,直到水开始渗透或无法再吸收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水渗透的速度和土壤的吸水能力。
一旦水停止渗透,我们将停止向测试区域加水,并记录下整个过程所用的水量。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出田间最大持水量。
通过测定的测试区域面积和使用的水量,我们可以得到每平方米所添加的水量。
将此水量除以所测得的土壤厚度,即可得到田间最大持水量。
这个简单的测定方法能够给我们提供有关土壤水分特性的重要信息。
通过了解田间最大持水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土壤水分,确保农作物在生长期间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请记住,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灌溉系统可能需要相应地调整测定方法和持水量计算的参数。
因此,在进行田间最大持水量测定之前,请了解你所研究的土壤特性和环境条件,以获取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实验田间持水量(field water capacity)是指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
它与来自地下水的毛管水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它是山区、丘陵、岗坡地及地下水位较低等地势较高的地上植物吸收的主要水分形态。
当毛管悬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含水量称之为田间持水量。
该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土壤质地、结构、腐殖质含量、粘粒类型及耕作状况等。
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若继续供水超过田间持水量,并不能使该土体的持水量再增大,只能向下渗,湿润下层土壤。
土壤田间持水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在计算土壤的有效含水量,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土壤适宜含水量和确定灌溉定额时,都需要测定它。
一、田间测定(一)方法与原理田间方法(field test)是在田间,经过大量降雨或灌水使土壤饱和,待排除重力水后,在没有蒸发和蒸腾的条件下,测定土壤水分达到平衡时的含水量。
地下水埋深大于3m的土层所保持的主要是毛管悬着水。
当地下水位浅到测定土层处于毛管上升水范围时,地下水位越浅,测得的田间持水量越大,故测定结果必须注明地下水的深度。
(二)仪器与工具木框(正方形,框内面积l㎡,框高20~25cm,下端削成楔形,并用白铁皮包成刀刃状,便于插入土内。
)、提水桶、铝盒、土钻、铁锹、l/100天平、干燥箱、塑料布(正方形,面积约为5㎡)、青草或干草、米尺、木板等。
(三)测定步骤在田间选择一块面积为4㎡有代表性的比较平坦的地块,仔细平整土面。
在地块中央插入木框,一般插入10cm深(或达犁底层),框内为测试区。
在其周围筑一正方形的坚实土埂,埂高40cm,埂顶宽30cm,框与土埂间为保护区。
在测试区附近挖一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特征,按发生层次在剖面壁采样测定各层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容重。
根据测得的土壤含水量算出待测土层(约lm左右)中的总贮水量,从容重和比重的结果算出待测土层中孔隙总容积,从中减去现有的总贮水量,求出待测土层全部孔隙为水充满所需补充灌入的水量。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刀法1. 什么是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土壤学的有趣话题——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乍一听,可能觉得有点复杂,但其实它就像是在给土壤“做体检”,看看土壤能存储多少水分。
这可是个大有学问的活儿呢!土壤的田间持水量,简单来说,就是土壤在充分湿润之后,再排除多余水分后,能够保持的水分含量。
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是给土壤量体裁衣?对,就是这么个意思!2. 环刀法是怎么回事?说到测定土壤的持水量,环刀法就是其中一种相当靠谱的方式。
环刀法听起来有点像是在土壤里开个“小洞”,实际上这方法可是有讲究的。
2.1 环刀的使用首先,咱们得拿到一个环刀,这玩意儿看上去就像是个大号的饼干切模,边缘锋利得很。
使用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把环刀插进土壤里,确保切割的土壤样本能完整地带出来。
这个过程可得稳稳的,免得土壤样本碎了,后面测量可就麻烦了。
接下来,咱们就得把取出的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准备接下来的工作了。
2.2 取样和处理带回实验室后,咱们得把土壤样本先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里,清理掉表面上可能有的杂质。
然后,把样本放在烘箱里,通常要在105℃左右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这一步就像是在给土壤“晒太阳”,让它把水分彻底“甩”掉。
等到土壤样本完全干燥了,就能称出它的干重了。
3. 数据分析和结果3.1 计算持水量这时候,咱们得做的就是把土壤样本的湿重和干重拿出来一比。
湿重是指取样时的土壤重量,干重是指经过烘干后的重量。
通过这两个数据,可以算出土壤的水分含量。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水分含量 = (湿重干重) / 干重× 100%。
这样一来,土壤的持水量就一目了然了。
3.2 结果解读拿到数据后,我们就能知道土壤的持水量了。
如果数值高,那就说明这块土壤的水分保留能力强,适合种植。
如果数值低,那就得考虑怎么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了。
比如,增加有机质,或者调整土壤的结构等等。
4. 总结好了,朋友们,咱们今天聊的环刀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一、工具环刀(体积V 为100cm 3,上、下盖)、环柄、锤子、切土刀、土铲、天平、陶瓷盆、干燥器,记号笔、吸水纸等二、操作步骤1. 室外取样按要求选取一定的土壤层次(如0-20cm 、20-40cm 等)。
取样前先铲除地面杂草,捡出石头等障碍物,不能破坏土面。
将环刀垂直土壤面砸入土壤内,取出环柄观察土壤稍冒出环刀尾端即可。
取出环刀时,须把环刀周围土壤铲掉,将环刀连同其内构造未受到破坏的原状土壤一起取出。
原状土壤取出后,用切土刀将环刀两端多出的土柱小心削平(如在切口处有石块,则土样必须重取)。
削平后盖好上、下盖,切勿震动,以免土壤物理构造改变。
将环刀周围附着的土壤用吸水纸擦干净,并在环刀壁和盖上记下所取土样的土壤层次放好。
2. 室内称重田间取好的土样带回室内,将环刀和原状土样加上下盖一起称重,并记录数据W1。
3. 吸水饱和并称重将环刀尾端盖(无孔盖)取下,环刀顶端带盖(有孔盖)朝下小心放在陶瓷盆(塑料盆等)中已裹好吸水纸的吸水槽上,然后缓缓向陶瓷盆加水,使水刚刚浸没环刀顶端盖即可。
吸水约48h 后将环刀连同上、下盖称重,直至恒重时为止,记录数据W2。
然后将环刀与吸水饱和的土样一起放在105℃烘箱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重,并记录数据W3。
最后将环刀内土壤取出,擦干净环刀内部土壤颗粒,并连同相应上下盖一起称重,记录数据W0。
三、计算结果100W0-W3W3-W1%⨯=,重量)土壤含水量(V W03W )3-=⋅-cm g 土壤容重(100W0-W3W3-W2%⨯=,重量)田间持水量(注:W0 环刀重(上、下盖)(g)W1 环刀重(g)+湿土重(g) W2 环刀重(g)+饱和水土重(g) W3 环刀重(g)+干土重(g) V 环刀体积(100cm 3)。
土壤最大持水量的测定
土壤最大持水量是指土壤在饱和状态下所能吸附并保持的最大数量的水分。
测定土壤最大持水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干湿重法:首先取一块未常规浇水的土壤样品,将其称重并标记为干重,然后将土壤样品完全浸入水中,直至饱和,取出并抖去表面多余的水分后称重,再标记为湿重。
通过计算湿重与干重的差值,即可得到土壤中所保存的水的重量,从而计算出最大持水量。
2. 压力板法: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排列在一系列的压力板上,施加不同的压力,通常为常用的10千帕(kPa)或33千帕(kPa),并测定所施加压力下土壤样品所释放的水分量。
通过绘制压力-释放曲线,可以找出土壤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最大持水量。
3. 动土特性测试:通过测定土壤的零回射率、介电常数、含水量等参数,结合特定的土壤物理模型,可以间接推断出土壤的最大持水量。
测定土壤最大持水量可以为土壤水分管理、灌溉设计以及农作物生长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和特定的研究目的。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刀法在我们熟悉的农业世界里,土壤的持水量可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农田的水分管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枯燥,但相信我,这个话题其实蛮有意思的。
特别是我们要讲的环刀法,它可不是一刀切的简单事儿,而是一种在土壤科学中小有名气的测量方法。
好啦,咱们一步步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工具和它的测定过程吧。
1. 环刀法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环刀法?先来科普一下,环刀法其实是一种用来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经典方法。
它的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其实没啥复杂的。
环刀,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环形的刀子。
用它来切割土壤样品,可以帮我们得出土壤的含水量。
简单说,就是通过这把特殊的刀子,咱们可以获得土壤的真实“体重”,然后计算出土壤中含水量的比例。
1.2 环刀法的操作步骤好啦,接下来咱们聊聊实际操作。
首先,你得用环刀在土壤中切一个圆柱形的样品。
这个步骤就像是挖个“小桶”出来,虽然看着简单,但要求精准。
拿着环刀,稳稳地在土壤中旋转,慢慢切割,这个动作就像是在切蛋糕一样,但要小心别弄得一团糟。
切出来的土壤样品要完整,不然测量的数据可能就不准确了。
2. 如何测量和计算2.1 土壤样品的处理有了土壤样品之后,我们需要把它的湿重和干重都测量一下。
湿重就是切割下来的土壤样品刚挖出来时的重量,这时候土壤里含有原有的水分。
然后,我们得把土壤样品放在烘箱里干燥,这时候就像是给土壤做个“桑拿”,把水分蒸发干净。
干燥之后,再测量一下干重,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土壤在干燥状态下的重量了。
2.2 计算持水量拿到湿重和干重的数据后,就可以算出土壤的持水量了。
公式很简单:持水量等于(湿重减去干重)除以干重,再乘以100。
这个公式就像是你做饭时加盐的比例,得按照步骤来,否则可能会有点“咸”。
最后得到的结果告诉我们,土壤中水分的百分比是多少,这对咱们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非常重要。
3. 环刀法的优缺点3.1 优点环刀法的优点不少,首先,它操作简单,仪器也不复杂。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围框淹灌法F-HZ-DZ-TR-0016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围框淹灌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不适用于渗透性很差的土壤和水源不足的土壤。
2 原理土壤田间持水量是指当水饱和的土体中的重力水完全排除后,毛细管所保持的水量。
田间持水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地下水位的影响,是适于植物生长的水分范围上限,是确定灌溉定额和排水量的依据。
在田间围框灌水使土壤饱和,待排除重力水后,在无蒸发的条件下,测定土壤水分达到平衡时的含水量,即为土壤田间持水量。
本法测定结果较符合田间实际情况,但渗透性很差的土壤和水源不足的土壤不宜采用本法。
3 仪器 3.1 正方形木框,框内面积1m2,框高20cm~25cm,下端削成楔形,并用白铁皮包成刀刃状。
3.2 塑料布,正方形,面积5m2。
3.3 土钻。
3.4 铝盒,直径55mm,高28mm,附盖。
4 操作步骤4.1 测试区:选4m2地面,将其整平,地块中央插入木框,一般约10cm深(或达犁底层),框内为测试区。
在其周围筑一正方形的坚实土埂,埂高40cm,埂顶宽30cm,埂与田埂间为保护区。
4.2 测定灌水量:在测试区附近挖一土壤剖面,观察土壤特征,按发生层次在剖面上分层采样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测定方法见土壤含水量的测定-质量法F-HZ-DZ-TR-0011)、容重(测定方法见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F-HZ-DZ-TR0004)和土粒密度(测定方法见土壤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F-HZ-DZ-TR-0003),计算出土壤总孔隙度(计算方法见土壤孔隙度的测定—计算法F-HZ-DZ-TR-0006),作为土壤饱和含水量。
测试区和保护区待测土层的全部孔隙为水充满所需补充灌入的水量按式(1)求出。
Q=[H×(w1―w)×ρ1×s×h]/ρ……(1)式(1)中:Q——灌入的水量,m3;w1——土壤饱和含水量,%;w——土壤自然含水量,%;ρ1——土壤容重,g/cm3;s——测试区面积,m2;h——土层需要灌水的深度,m;H——使土壤达饱和含水量的保证系数,1.5~3;ρ——水密度,1g/cm3。
测定方法:1.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3表示;孔隙度是指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的百分率,即土壤固体颗粒间孔隙的百分率.土壤总孔隙度包括毛管孔隙及非毛管孔隙.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6克/厘米3,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很多,着重介绍环刀法:1、仪器:环刀(容积为100厘米3)、天平(感量0.1克和0.01克)、烘箱、环刀托、削小刀、小铁铲、铝盒、钢丝锯、干燥器等。
2、操作步骤:先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然后挖掘土壤剖面,观察面向阳。
挖出的土放在土坑两边。
挖的深度一般是1米,如只测定耕作层土壤容重,则不必挖土壤剖面。
用修土刀修平土壤剖面,并记录剖面的形态特征,按剖面层次分层采样,每层重复3个。
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环刀内壁稍涂上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
若土层坚实,可用手锄慢慢敲打,环刀压如时要平稳,用力一致。
用修土刀切开环刃周围的土样,取出已装上的环刀,细心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并擦净外面的土。
同时在同层采样处用铝盒采样,测定自然含水量。
把装有样品的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
随即称重(精确到0.01克),并记录。
将装有样品的铝盒烘干称重(精确到0.01克),测定土壤含水量。
或者直接从环刀筒中取出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
3、结果计算:环刀容积按下式计算:V=лr2h式中:V——环刀容积(厘米3);r——环刀内半径(厘米);h——环刀高度(厘米);л——圆周率()。
按下式计算土壤容重:rs=v.(100+W)式中:rs——土壤容重(克/厘米3);G——环刀内湿样重(克);V——环刀容积(厘米3);W——样品含水量(%)。
此法允许平行绝对误差<0.03克/厘米3,取算术平均值。
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干容重的测定分析摘要: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干容重是土壤的重要水分常数,用室内环刀法准确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干容重常数,更好的服务于抗旱工作。
关键词: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干容重;测定1.概况延安和榆林两市地处陕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两市主要土壤类型为陕北黄土高原黑垆土、黄绵土带与分布于长城沿线、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栗钙土灰钙土带。
两市大部属暖温带气候,榆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总量少,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地下水资源贫乏,以旱作农业为主。
目前为了满足延安、榆林两市土壤墒情监测需求,延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2009年开始墒情监测工作,目前辖区共布设了土壤墒情监测站点7处,其中延安市4处(枣园、安塞、交口河、吴旗),榆林市3处(榆林、米脂、绥德)。
2.测定目的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
是换算土壤相对湿度的重要参数。
土壤干容重,是指土壤在自然结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土重量。
用以土壤重量含水量与体积含水量之间的换算。
由于延安水文局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现在所采用的田间持水量、土壤干容重数值是由省防办提供的灌溉测定站上世纪80年代的成果,不能准确反映监测站点田间持水量,造成土壤墒情监测的计算成果有一定的误差。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土壤水分常数,所以开展本次监测点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干容重的测定。
3.方法选用本次测定采用室内环刀法即在选定的地块用环刀采取原状土,将装有原状土的环刀置于盛水的搪瓷盘中使其含水量达到饱和。
将装有饱和的原状土环刀连滤纸一起放在装有干土(或石英沙)的环刀上充分吸水,使土壤中的重力水排出,待环刀中土壤达到最大毛管悬着水,此时从环刀内取出原状土测定含水量值即为该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土壤样品的干土重与土壤样品体积之比即为土壤干容重。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嘿,你问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说说。
要测定田间持水量呢,有好几种办法。
一种是环刀法。
就是找个合适的地方,用一个环刀插进土里。
这环刀就像个小桶似的,把土给圈起来。
插进去的时候可得小心点,不能把土弄散了。
插好后,把环刀里的土取出来,放到一个容器里。
然后给土浇透水,让它吸饱水。
等土不再滴水了,就称一下土和容器的总重量。
接着把土和容器放到烘箱里烘干,烘到土完全干了为止。
再称一下干土和容器的重量。
用湿土的重量减去干土的重量,就是土里面含的水的重量。
再根据土的体积,就能算出田间持水量啦。
还有一种是压力膜法。
这个就稍微复杂点。
要用到一个压力膜装置。
把土样放到这个装置里,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
在压力的作用下,土里面的水会慢慢流出来。
等水不再流了,就说明土达到了田间持水量的状态。
这时候再根据土的重量和体积,就能算出田间持水量了。
另外呢,也可以用田间试验的方法。
在田里找一块地,分成几块。
给其中一块地浇透水,然后观察这块地的水分变化。
等水分不再变化了,就说明这块地达到了田间持水量。
再和其他没浇水的地比较一下,就能大概知道田间持水量是多少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田里做实验。
老师带着我们用环刀法测田间持水量。
大家都可认真了,小心翼翼地把环刀插进土里,生怕弄不好。
等把土取出来,浇透水后,就等着土不再滴水。
那时候大家都很期待,想看看最后测出来的田间持水量是多少。
等实验做完了,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对田间持水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呢,测定田间持水量的方法有环刀法、压力膜法和田间试验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要是你也对田间持水量感兴趣,就可以试试这些方法,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有田间测定法和室内测定法。
田间测定法所得结果可靠,但工作量大,测定时间长。
特别是盐碱地区,由于土壤渗透性能很差,田间测定更加困难。
室内测定法较田间测定法简便易行,可广泛采用。
据研究,室内测定法较田间测定法的测定结果小2%~3%。
现将室内测定法介绍如下:
(1)仪器设备
1)天平,感量0.01g,称量200g。
2)环刀,容积100cm三次方或200cm3次方
3)筛子、孔径为1mm
4)烘箱、铅盒、干燥器、滤纸等。
(2)测定步骤
1)用环刀在被测定地块采原状土,带回室内,在环刀底衬滤纸一张,并盖上有孔的盖子,放入水中饱和一夜。
2)同时在相同土层采土、风干,通过1mm筛子,装入环刀中,装土时要轻拍击实,并稍许装满些。
3)将装有饱和湿土的环底盖打开,连同滤纸一起放在风干土的环刀上。
为使接触紧密,可用砖压实。
4)经过8h吸水过程后,从上面环刀中用铝盒取土15~20g测定其土壤含水率,此值即接近于该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3)结果分析
田间持水量计算:计算方法同土壤含水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计算:
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田间持水量*100%。
田间最大持水量简单测定方法田间最大持水量是指田地能够容纳的最大水量,这对于农田的水资源管理和灌溉计划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测定田间最大持水量,以帮助农民和农田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田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
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一个测量田地面积的工具(如测量轮或GPS测量仪)、一个测量田地高程的工具(如水准仪或高程仪)、一个测量田地土壤含水量的工具(如土壤水分计或土壤针)以及一个容量较大的水桶。
第一步,测量田地面积。
使用测量轮或GPS测量仪,沿着田地的边界走一圈,记录下整个田地的面积。
这个数值将作为后续计算的基础。
第二步,测量田地高程。
选择田地内的几个代表性点位,使用水准仪或高程仪测量这些点位的高程。
确保选取的点位能够代表田地的整体高程情况。
第三步,测量田地土壤含水量。
在选定的几个点位上,使用土壤水分计或土壤针测量土壤的含水量。
将每个点位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求取平均值作为田地的整体土壤含水量。
第四步,测定田间最大持水量。
将水桶放在田地中央某个位置,注意不要选择低洼地,以免测量结果受到地形的影响。
将水桶慢慢地加满水,直到水开始渗漏到土壤中。
这时,停止加水,并记录下水桶中的水量。
这个水量即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近似值。
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田间最大持水量。
首先,根据田地面积和平均土壤含水量,计算田地总的水分储量。
然后,将田地总的水分储量除以田地面积,得到单位面积的水分储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测定的田间最大持水量仅为近似值,并且受到地形、土壤类型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判断。
通过测量田地面积、田地高程和土壤含水量,再辅以简单的水桶试验,可以相对准确地测定田间最大持水量。
这一测定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田地的水资源、制定灌溉计划和提高农田水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农民和农田管理者有所帮助。
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土壤水分管理和农田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地测定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可以评估土壤的质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保水能力,为农田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
一、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1.土壤容重的定义和意义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干土壤的重量,也可以理解为土壤的密实程度。
土壤容重的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容重的测定可以评估土壤的松散程度和密实程度,为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2.土壤容重的测定仪器和原理常用的土壤容重测定仪器有容重松散度测定器和土壤容重差异数测定器。
容重松散度测定器原理是利用土壤在经历压实或松散后的体积重量变化来推测土壤的容重。
土壤容重差异数测定器原理是利用铝圆柱的体积和质量测定土壤的容重。
3.土壤容重的测定步骤(1)选择测定点:应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点,避免受到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
(2)预处理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晾晒至自然湿度,去除杂质和大颗粒。
(3)测定土壤容重:按照容重测定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土壤容重测定。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得到的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到土壤容重。
二、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方法1.田间持水量的定义和意义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在饱和状态下所储存的水分量,也被称为土壤容水性。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与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等相关,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灌溉需水量的估算。
2.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仪器和原理目前,测定田间持水量的常用仪器有土壤柱浸水试验仪、挥发性方法仪器和质点式试验仪。
趋势软件在溶解性关键阈值硫磺的测定中也使用频繁。
3.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步骤(1)选择测定点:应选择植被生长良好、土壤质地均匀的田地作为测定点。
(2)预处理土壤样品:采集深度为田间根系层的土壤样品,并将其分析和加工。
(3)土壤柱浸水试验仪测定:按照土壤柱浸水试验的操作说明进行测定。
室内环刀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
袁娜娜(黄河水利委员会府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田间持水量常用来作为灌溉上限和计算灌水定额的指标,对农业生产及抗旱有着指导意义。
室内环刀测定田间持水量较其他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有利于广泛采用,其测定数值也较为可靠。
关键词: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是水文学的专业名词,它是指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不受地下水影响所能保持水量的最大值。
田间持水量的形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悬着毛管水。
当含水量达到田持时,若继续供水,并不能使该土体的持水量在增大,而只能进一步湿润下层土壤。
田间持水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土壤所能稳定保持的最高土壤含水量,也是对作物有效的最高的土壤水含量,且被认为是一个常数,常用来作为灌溉上限和计算灌水定额的指标,对农业生产及抗旱有着指导意义。
常用的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有田间测定法和室内测定法。
田间测定法所得结果可靠,但工作量大,测定时间长,特别是盐碱地区,由于土壤渗透性能很差,田间测定更加困难;室内测定法较田间测定法简便易行,易于广泛采用,其测定数值也较为可靠。
本文对室内环刀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方法及步骤做以详细介绍:
一、仪器配置
天平(感量0.01g,精度0.0001g)、环刀(容积:100cm3)、标准筛(孔径2mm)、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号铝盒、干燥器等。
二、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步骤
1、野外取土样
在代表研究对象地点(田地原状土),使用GPS测量经纬度,记录采样地址。
清除土表杂物,在采样点挖1m×1.5m左右长方形土壤剖面坑,坑深0.6m。
剖面坑较窄一面向阳作为观测面,挖出的土应放在土坑两侧,不能放在观测面的上方。
在开挖剖面坑至0.2m深度时,取此土层散土样装入桶中。
剖面坑挖好后,在两个长边中选择一个剖面杂物较少的一面,切出平整的垂直面。
使用尺子从地面向下定10cm、20cm、40cm取样点。
使用皮锤、环刀手柄分别将有编号的取样环刀水平打入相应取样点。
取出环刀原状土样:用切土刀将打入土层的环刀外侧切平,盖上无孔盖,剥去环刀周围土,多切出环刀口内侧土,取出环刀,切平环刀口,盖上有孔盖,擦拭干净装入环刀盒。
写明采样地点、层次、环刀号、采样日期时间、采
样人等。
2、土样风干
从野外采回的散土样品,取出杂物,在平整的平台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样品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碾碎以加速风干,同时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
土样自然风干约3~5天,风干后土样经碾研磨碎后,通过2mm筛后,装入无孔底盖的另一组编号环刀中,轻拍、压实,保持土壤表面平整并高出环刀边缘1mm~2mm,并在上面覆盖一张略大于环刀口径的滤纸,置于水平台上。
也可不经风干,把需风干土样放入瓷盘,放入烘箱,温度设定105℃,烘8h后碾碎、过筛、装环刀。
3、铝盒称重
将实验用的铝盒编号、称重、并记录。
4、原状环刀土样浸泡
将野外用环刀采集原状土壤样品,有孔盖一面向下、无孔盖一面向上放入平底容器中,缓慢加水,保持水面比环刀上缘低1mm~2mm,浸泡24h。
5、水分下渗
将装有经水分充分饱和的原状土样环刀从浸泡容器中取出,顶部加盖,移去底部有孔盖子,把此环刀放在盖有滤纸的装有风干试样的环刀上,将上下两个环刀边缘对接整齐并用2kg左右重物压实,使其接触紧密。
6、称量湿土土样
经过8h水分下渗过程后,取各环刀上层土样20g~30g,放入已恒重有编号的铝盒中,并立即称重:记录铝盒+湿土重。
7、恒温烘干
将铝盒+湿土称重后,打开铝盒盖。
放入恒温烘箱内,关闭烘干箱门,设定温度105℃,设定烘干时间12h(土样已恒重)。
8、冷却至室温
土样烘干至恒重(12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干燥器底部有干燥剂,器口抹有凡士林,打开、关闭干燥器只能推干燥器盖,错开、关闭器口方可使用。
9、称量干土样
按上述方法打开干燥器,取出一个铝盒土样称一个铝盒土样,并做好记录。
10、成果计算
田间持水量计算公式: X=(m1-m2)/(m2-m0)×100
式中:
X—土壤田间持水量(%);
m0—烘干空铝盒质量,单位:g;
m1—烘干前铝盒+湿土样质量,单位:g;
m2—烘干后铝盒+干土样质量,单位:g;
平行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
三、注意事项
1、天平使用时严格按照天平使用要求操作。
若使用电子天平,应将天平放置平整、稳固,使用前提前几小时加电。
2、试验用铝盒使用前应先放入烘箱,温度设定105℃,烘8h,去除铝盒中含有的挥发物质。
3、在取环刀中取湿土土样称量时,切勿取挨着滤纸的土样,应取各环刀上层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