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份和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3
%100Wf d -f ⨯鲜重干重鲜重W W %100d d -f ⨯W W W 干重干重鲜重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含水量的表示方法;2.了解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区别3.掌握植物组织鲜重干重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的含水量是反映植物组织水分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气孔状况,光合功能及作物产量。
在环境胁迫情况下,植物组织的含水量也是反映植物受胁迫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分含量测定也是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检定和判断其是否适于贮藏的重要标准。
所以,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及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或称饱和含水量)来表示。
其中相对含水量可作为比较植物保水能力及推算需水程度的指标。
分别测量植物组织的鲜重Wf ,干重Wd ,饱和鲜重Wt ,依据以下公式可以分别算出植物组织的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以及相对含水量。
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100Wf -Wt d-f ⨯鲜重饱和鲜重干重鲜重W W【实验材料】 蜀葵花瓣 【实验步骤】1.将新采的蜀葵花瓣,称取6 份 0.5 g (Wf ) ,迅速剪成小块。
2.3份分别于120℃烘箱中烘考1~1.5 h ,然后称此时的干重(Wd )。
3.3份分别放入蒸馏水中浸泡70 min ,当达到恒重时称此时的重量(Wt )利用所得到的数据:Wf ,Wd ,Wt 分别计算出鲜重含水量,干重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注意事项:1.测量干重时,先测出称量瓶的重量W ,在测出称量瓶与花瓣重量的总和Wf 与Wd 。
放入瓶中以后,花瓣不再取出。
烘烤一个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量,再放入烘箱中烘烤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重量恒重。
2.放入蒸馏水浸泡的花瓣,可以用吸水纸将其覆盖在水中。
另取两片花瓣同样的方式浸泡在水中。
70min 后称量两片对照物花瓣,其恒重可作为实验材料也恒重的标志。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定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以了解植物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强度、水分状况、营养状况等,从而为植物生长调控、抗逆性研究提供依据。
下面将从光合作用测定、水分状况测定和营养状况测定三个方面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进行详细介绍。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植物蓄积养分和能量的主要途径。
常用的光合作用测定指标有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光抑制。
净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净光合产物的量,可以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吸收量和氧气释放量来计算。
光饱和点是指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来得出。
光补偿点是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来确定。
光抑制是指过高或过低的光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测定光强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来评价。
水分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状况测定指标有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对含水量是指植物组织中的相对含水量与干重的比值,可以通过称量植物组织的湿重和干重来计算。
蒸腾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水分蒸腾的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量和叶面积来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单位干物质产量所需要的水分量,可以通过测定植物的干物质产量和水分消耗量来计算。
营养状况是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的基础。
常用的营养状况测定指标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土壤养分含量。
叶绿素含量是评价植物叶绿素合成和叶绿素降解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评价光能利用效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仪来测定。
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中不同营养元素含量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的提取和测定来得出。
土壤饱和含水量介绍土壤饱和含水量是指土壤中完全饱和状态下所含的水分量。
它是土壤水分管理和灌溉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
不同土壤类型的饱和含水量会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透过性。
因此,了解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农田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方法土壤饱和含水量可以通过多种测量方法来获得,常用的方法包括盆栽法、剖面采样法和土壤特性曲线法。
盆栽法盆栽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的植物。
它的原理是将一定重量的土壤填充到盆中,在输入一定量的水后,待土壤完全饱和后,再称量盆中的土壤与水的总重量。
剖面采样法剖面采样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测量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土壤剖面中设置不同深度的采样点,在采样点取得土壤样品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加热或离心处理,以获取土壤样品中的水分。
土壤特性曲线法土壤特性曲线法基于土壤孔隙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通过测量土壤样品在不同土壤水势下的含水量,得到土壤特性曲线。
进而可以推算出土壤的饱和含水量。
影响因素土壤饱和含水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排水条件等。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饱和含水量存在差异。
例如,沙质土壤的饱和含水量较低,而粘土质地的土壤则具有较高的饱和含水量。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饱和含水量的影响是由其颗粒组成和排列方式决定的。
细砂和粉砂等颗粒较小、组织较松散的土壤具有较高的饱和含水量,而含有较多粘粒和碎屑的土壤则具有较低的饱和含水量。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所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液体滞留能力。
土壤孔隙度越大,饱和含水量就越高。
排水条件排水条件对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较大。
排水条件好的土壤,饱和含水量相对较低,水分容易排出土壤;而排水条件差的土壤,饱和含水量相对较高,土壤容易积水。
在农田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土壤饱和含水量是农田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管理有重要影响。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土壤的含水率,从而了解土壤的水分含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土壤的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的计算公式为:含水率(%)=(土壤湿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记录其湿重;2. 将土壤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质量不再变化,记录土壤的干重;3.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土壤的含水率。
四、实验数据。
1. 土壤样品质量,100g。
2. 土壤湿重,150g。
3. 土壤干重,120g。
五、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土壤的含水率为:(150g-120g)/120g×100% = 25%。
六、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土壤的含水率为25%。
这表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水分对土壤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的含水率会影响土壤的孔隙度、渗透性、保水性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肥性和保水性。
因此,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率,是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实验方法,并对土壤的含水率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壤的含水率,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八、参考文献。
1. 《土壤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土壤学导论》,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就是本次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水分、干物质和粗灰分的测定植物水分、干物质和粗灰分的测定植物水分和干物质的测定植物体由水和干物质两部分组成。
含水量多少是反映植物生理状态和成熟度的一个指标,含水量过高,植株易徒长倒伏;而过低又易调萎。
植物需要有适宜的含水量才能生长健壮。
在研究土壤、施肥、栽培和气候等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和光合利用率等问题时,一般要测定植株的水分和干物质积累状况。
新鲜植物体一般含水量为70~95%,叶片含水量较高,又以幼叶为最高;茎秆含水量较少,种子含水量更少,一般为5~15%。
新鲜植物体除去水分的剩余部分即为于物质,它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两部分。
其中有机质占植物干物质的90~95%,矿物质为5~10%。
水分含量测定也是农作物产品的品质检定和判断其是否适于贮藏的重要标准。
在植物成分分析中,都是以全干样品为基础来计算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因为新鲜样品的含水量变化很大,风干样品的含水量也会受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只有用全干样作计算(干基),各成分含量的数值才比较稳定。
水分的测定方法测定植物水分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植物样品成分的性质、对分析精度的要求和实验室设备条件等情况适当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常压恒温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蒸馏法,其中用得最多的常压恒温干燥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不含易热解和易挥发成分的样品,被认为是测定水分的标准方法;但对于幼嫩植物组织和含糖、干性油或挥发性油的样品则不适用。
减压干燥法,运用于含易热解成分的样品;但含有挥发性油的样品也不适用,蒸馏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油和干性油的样品,更适用于含水较多的样品,如水果和蔬菜等。
其他如红外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微波衰减法、中子法、卡尔·费休法等都要有特定仪器设备,不易推广使用。
常压恒温干燥法方法原理将植物样品置于100~105°C烘箱中烘干,由样品的烘干失重(即为水分重)计算水分的含量。
此法适用于不含有易热解和易挥发成分的植物样品。
植物样品在高温烘干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易焦化、分解和挥发的成分损失而使水分测定产生正误差;也有可能因水分未完全驱除(或在冷却、称量时吸湿)或有部分油脂等被氧化增重而产生负误差。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前言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分八个章节,包括: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的处理方法,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操作、维护与田间标定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既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生产厂家的设备生产、安装、维护、标校等提出具体要求,又规范台站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仪器在标校过程中进行人工对比观测取土的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安装在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能够顺利投入业务化运行,为农业气象干旱监测服务,发挥项目建设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频域反射法(FDR:Frequancy Domain Reflection)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国家气象中心、河南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参与了编写工作。
目录前言 (I)第1章总则 (1)第2章观测的一般要求 (1)2.1 观测场地 (1)2.1.1观测地段 (1)2.1.2选址 (1)2.1.3场地建设 (2)2.1.4仪器布设 (2)2.1.5地段描述与记载 (2)2.1.6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测定 (3)2.2 时制、日界和对时 (3)2.3 计算项目 (3)2.4 仪器性能要求 (3)2.4.1总体要求 (3)2.4.2传感器性能要求 (3)第3章观测仪器 (4)3.1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4)3.1.1系统结构 (4)3.1.2工作原理 (4)3.2硬件 (4)3.2.1传感器 (4)3.2.2数据采集器 (5)3.2.3系统电源 (5)3.2.4通信接口与通讯模块 (6)3.2.5微机 (6)3.3软件 (6)3.3.1采集软件 (6)3.3.2业务软件 (6)3.4主要功能 (6)3.4.1初始化功能 (6)3.4.2数据采集功能 (6)3.4.3数据处理功能 (6)3.4.4数据存储功能 (7)3.4.5数据传输功能 (7)3.4.6系统管理功能 (7)3.5采样和算法 (7)3.5.1采样 (7)3.5.2算法 (7)第4章仪器安装与维护 (9)4.1基本要求 (9)4.2传感器的安装 (9)4.2.1探针式传感器 (9)4.2.2插管式传感器 (10)4.3电缆的安装与连接 (12)4.4采集器、电源、计算机等的安装 (12)4.5防雷要求 (12)4.6软件安装 (13)第5章传感器标定 (13)5.1传感器标定 (13)5.1.1实验室标定 (13)5.1.2田间标定 (13)5.2业务化检验标准 (14)第6章日常工作、维护与仪器检定 (14)6.1日常工作 (15)6.2维护 (15)6.3值班日志填写 (15)6.4仪器检定 (15)第7章组网传输 (16)7.1组网方式 (16)7.2数据上传原则 (16)7.3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17)第8章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 (17)8.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 (17)8.2 自动土壤水分月报表记录处理和编制 (17)8.2.1 土壤水分月记录的处理 (17)8.2.2 缺测处理 (17)8.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格式(纸质) (18)8.3.1 月报表的填写规定 (18)8.3.2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记录月报表式样 (19)附录1 人工对比观测记录簿格式 (29)附录2 值班日志格式 (30)附录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33)附录4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上传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37)第1章总则土壤水分状况是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它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
初中生物之水分进入植物的知识点3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愿你从容不迫,待你潇洒凯旋。
中考不退却,逆袭全世界。
今日有心苦勤奋,明朝一举步青云。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生物之水分进入植物的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生物知识点之水分进入植物体内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大量的根毛能增加吸水的面积。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花、果实、种子的导管→气孔→大气。
3、茎的结构:外部是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能向下运输有机物;内部是木质部,内有导管,能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中间是形成层,它能不断的分裂(属于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使茎能逐年加粗,没有形成层的茎,不能逐年加粗(如竹子)。
4、保证移栽植物成活的措施有:(1)固定树干,减少晃动;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和根毛)(2)选择阴天、雨天、或傍晚移栽;剪去一部分枝叶;给植物遮荫(降低蒸腾作用)(3)及时、适当浇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根适合吸水的特点(1)水分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指根的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的成熟区。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根冠:起保护作用成熟区及其上部结构:根毛脱落,失去吸收功能,出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成熟区有大量根毛,使根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3)伸长区和成熟区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小结
1.散射法
散射法是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微波或可见光在土壤中发生散射的原理来测定土壤含水量。
散射法可以通过无线射频或红外线相机来实现,这种方法测定的速度快、操作简便,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2.干燥重法
干燥重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先将土壤样品取出后,在称重器中测定其重量,然后将土壤样品放入干燥箱中进行烘干,再称重,得到土壤干燥后的重量。
通过比较干燥前后的重量差异,即可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3.容重法
容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壤的容重和体积来计算土壤含水量的方法。
容重是指土壤的干燥质量和土壤体积的比值,可以通过取样后进行称重和体积测量来计算得出。
然后,通过测定土壤的干燥重量和湿重量,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
4.滴定法
滴定法是一种根据土壤中的水分对滴定剂的反应来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加入滴定剂进行滴定,根据滴定结束时滴定剂的消耗量来计算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滴定法适用范围较窄,但准确性较高,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水分。
5.电导法
电导法是一种根据土壤中水分含量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土壤水
分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土壤中施加电流,然后测量土壤对电流的阻抗,从而根据电阻和电导的关系计算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以上是关于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的小结。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
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同时,对于准确性要求较高的需求,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测定。
土的含水量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土壤中的含水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进而探讨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水分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采集了不同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干燥处理,然后利用称量方法测量了土壤样品的质量。
接着,我们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失去水分,再次称量土壤样品的质量,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土壤的含水量与土壤的性质密切相关。
土壤中的水分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还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适当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植物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作物生长。
土壤的含水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土壤含水量可以维持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土壤的含水量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壤中的含水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土壤中的植被分布和土壤侵蚀情况。
因此,研究土壤的含水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含水量对土壤的性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土壤水分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土壤含水量来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空白试验回收率有效数字精密度准确度绝对误差对照试验相对偏差平行性重复性2、应掌握内容:1)、误差来源问题土壤农化分析的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采样误差、称量误差和分析误差,误差主要来源于采样误差,其次是分析误差;其中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决定,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由偶然误差决定。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
2)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检验和校正方法3)有效数字的保留问题4)我国试剂的规格: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1、名词解释:风干土烘干土土壤质量含水量2、土壤样品采集中应注意的问题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
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在田间观察了解情况后,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形线路采样。
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的,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差异情况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使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一个混合样品重在1kg左右。
3、土壤样品的保存时样品瓶上的标签应包含的内容4、耕层混合样品采集的原则5、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法6、掌握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与条件7、风干样品处理时,测定项目与土壤过筛粒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测定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2、土壤有机质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干烧法、湿烧法、容量法、比色法、直接灼烧法)3、干烧法和湿烧法的优缺点4、重铬酸钾容量法可分为几种?重铬酸钾外加热法与的稀释热法比较优缺点。
5、两种容量法原理,测定条件(反应温度、时间、指示剂的选择及颜色变化、校正系数、注意事项等)第四章土壤氮素分析1、名词:土壤有效氮土壤无机氮、土壤碱解氮开氏法2、开氏法原理及优点3、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消煮时的条件1)加速剂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所起作用,成分选择,用量等。
2)温度、时间,溶液清亮后为什么要后煮30分钟等4、消煮液中铵的测定有哪些方法?5、蒸馏法测定消煮液中铵的原理、吸收液的选择(硼酸、硫酸)、指示剂6、土壤有效氮测定方法有哪些(生物方法(好奇培养、厌气培养)、化学方法(酸水解、碱水解))7、碱解蒸馏法测定土壤有效氮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8、土壤中无机氮的测定方法有哪些?1)铵态氮的测定方法2)硝态氮的测定方法8、蒸馏法测定无机氮时,包括硝态氮时可用那些还原剂9、开氏法测定的全氮中是否包含硝态氮?如要包括该如何处理?第五章土壤磷素分析1、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土壤中磷的有效性2、土壤全磷的测定分为两步:样品的分解;待测液中P的定量3、样品分解的方法1)样品分解可分为碱熔法和酸溶法,碱熔法有哪些,优缺点;酸溶法有哪些,优缺点,常用的酸溶法是什么?2)硫酸-高氯酸法测定土壤全磷的原理4、待测液中磷的测定1)磷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方法的使用范围如何?土壤待测液中磷的测定选用哪种方法?2)钼锑抗比色法测定P的原理、工作范围,优点(表5-1)5、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有效磷提取剂?讨论影响有效磷浸提的因素?6、0.5 mol L-1 NaHCO3溶液法(又称Olsen 法)测定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原理及测定条件。
202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技能高考农学类技能考试大纲(湖北省技能高考农学专业委员会制定)一、考试性质202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技能高考,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相同或相近专业毕业生的选拔性考试。
农学类技能考试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考试,应当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依据(一)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劳社厅发﹝2004﹞7号)、(劳社厅发﹝2005﹞5号)、(人社厅发﹝2009﹞99号),人力资源(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6月15日、2005年5月13日、2009年7月26日公布施行。
1. 职业(工种)名称:农业技术员(1)职业定义:从事大田作物的栽培、田间管理和产品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
(2)职业等级:国家职业资格初、中级(五、四级),职业编码:5-05-01-00 (3)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色觉、嗅觉、听觉正常。
2.职业(工种)名称:花卉园艺工(1)职业定义:从事观赏植物的识别、观赏植物的环境及其调控、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观赏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的人员。
(2)职业等级:国家职业资格初、中级(五、四级),职业编码:5-01-03-02(3)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美学欣赏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手脚灵活,动作协调,色觉、嗅觉、听觉正常。
3.职业(工种)名称:果树园艺工(1)职业定义:从事果园耕整、土壤改良、果树修剪、繁种育苗、栽培管理、产品收获、采后处理等生产活动的人员。
(2)职业等级:国家职业资格初、中级(五、四级),职业编码:5-01-06-04 (3)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手脚灵活,动作协调。
4. 职业(工种)名称:家畜饲养工(1)职业定义:从事家畜和特种畜类的喂养、护理、放牧、调教的人员。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是通过测量植物组织中的水分势来进行的。
水势是指水分在植物组织内的自由能,它是影响水向植物体内运动的重要驱动力。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将其输送到其他组织的细胞中。
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水分运输的机理。
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切片法测定: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到组织中的水势变化。
首先,将植物的组织切成薄片,然后将切片放置在一块干燥的滤纸上。
滤纸会吸收切片中的水分,导致切片的水势下降。
通过观察切片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组织中的水势大小。
2. 压蔗液法测定:这是一种基于液体能量传导的方法。
将植物组织放置在一定浓度的糖液中,组织中的水分会向糖液中移动。
根据糖液中的含水量、组织中的水势以及温度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组织的水势大小。
3. 压溶液法测定:这是一种通过测量细胞内液体的渗透压来计算水势的方法。
将植物组织放置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等待一段时间后,根据细胞内液体的渗透压和环境中液体的渗透压,可以计算出组织的水势大小。
4. 马尼托巴法测定:这是一种利用测定导电率和浓度来计算水势的方法。
通过测量植物组织中的电导率和离子浓度,可以推算出组织的水势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一些常用方法,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外,由于植物组织中水分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测定时,需要进行精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植物组织水势的测量,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水分运输及其机理。
在实验中,可以利用切片法、压蔗液法、压溶液法和马尼托巴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水势简介土壤水势是指土壤中水分分子在重力和毛细力的作用下所处的状态。
它反映了土壤对水分的保存能力以及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土壤水势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水势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等内容。
土壤水势的定义土壤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是指土壤中水分分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自由扩散的趋势,是水分的势能状态。
土壤水势的大小决定了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和植物对水分的获取能力。
影响土壤水势的因素1.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颗粒组成会影响土壤的质地和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土壤水势。
比如,粘土颗粒较多的黏土质土壤具有较高的毛细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水分,使土壤水势降低。
而砂质土壤的水势较低,水分容易在土壤中下渗。
2. 土壤含水量土壤的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水势的重要因素。
当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时,毛细力也增强,土壤水势降低。
但当土壤的含水量接近饱和状态时,水势会逐渐变为正值。
3. 重力作用重力是影响土壤水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力可以使水分向低处流动,使土壤水势降低。
在较陡的坡面上,重力对土壤水势的影响更为显著。
4. 水分运动方式土壤水分的运动方式也会影响水势的分布情况。
若水分主要以毛管力驱动,则土壤水势随水分流动方向逐渐降低。
而如果水分主要以重力驱动,则土壤水势随着水分下渗逐渐增大。
土壤水势的测量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仪器设备直接测定土壤中的水势值。
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 饱和抽吸法:利用含有不同水分势的瓮中水连接土壤组织,通过测量水位差和水分势的关系来确定土壤水势; - 压板法:利用节流管和压板间的压差来测量土壤水势; - 感应法:利用感应电极在土壤中测量电势差,从而计算出土壤水势。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土壤水分的物理或化学属性来推测土壤水势。
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有: - 土壤含水量法:通过测量土壤重量的变化来计算土壤含水量,进而推测土壤水势; - 土壤含水率法:通过测量土壤的电导率或介电常数来推测土壤水势; - 气孔阻力法:通过测量植物气孔内外的水势差来推测土壤水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