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表征
- 格式:doc
- 大小:5.55 KB
- 文档页数:1
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篇一: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性。
本文将介绍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1. 制备方法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和溶剂热法两种。
(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将纳米金颗粒和巯基化合物通过反应合成纳米金胶体液。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金粉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与巯基化合物(如苯酚酞、苯酚酞钠、苯酚酞酸等)反应,生成金巯基复合物。
接着,将金巯基复合物加入溶剂中,进行搅拌和溶解,然后将溶解好的金巯基复合物倒入反应釜中,加入蒸馏水进行搅拌,直到反应混合物达到所需浓度。
最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等处理,即可得到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
(2)溶剂热法溶剂热法是将金粉和巯基化合物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纳米金胶体液。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金粉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与巯基化合物(如苯酚酞、苯酚酞钠、苯酚酞酸等)混合,并加入溶剂中进行搅拌。
接着,将混合物倒入溶剂热反应釜中,加热至反应混合物达到所需浓度。
最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等处理,即可得到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
2. 应用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具有优异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首先,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可以用于制备光电子器件。
其次,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性,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和药物传递系统等。
此外,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还可以用于制备人工关节、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
3. 展望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性。
未来,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开发更多具有生物医学应用前景的材料。
篇二:标题: 巯基修饰纳米金胶体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正文:纳米金是一种具有高表面能、高Au含量和高强度的金属元素,因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纳米金/巯基化合物修饰金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行为研究汪海燕彭贞秦国旭【摘要】在裸金电极上分别自组装1,2-二(4-巯基苯)乙烯(MPE)、4,4'-二甲基联苯硫醇(MTP),再在6nm纳米金溶胶中修饰纳米金,得纳米金巯基修饰金电极。
研究了两巯基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阻抗行为。
【期刊名称】巢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3【总页数】3【关键词】硫醇;修饰电极;交流阻抗谱金基底上的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有序性[1]。
硫醇通过一端的巯基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另一端巯基在纳米金溶胶中可修饰纳米金,即可制得NG/SAMs/Au修饰电极。
应用交流阻抗及循环伏安方法比较了经1,2-二(4-巯基苯)乙烯(MPE)、4,4′-二甲基联苯硫醇(MTP)修饰的金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巯基化合物在电极表面的修饰效果是由其本身的结构决定的。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电化学系统(CHI604),电化学实验采用三电极体系:金电极(Φ=2mm)、纳米金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文中所有电位均相对于参比电极。
阻抗测试条件:交流微扰幅度10mV,直流电压固定在240mV([Fe(CN)6]4-/3-的式电位),频率范围为0.01~100000HZ。
所用溶液为 2.0 mmol/L[Fe(CN)6]4-/3-+0.5mol/LKCl+10mol/L磷酸缓冲溶液(PBS7.0)。
HAuCl4(上海试剂厂);4,4′-二甲基联苯硫醇(MTP)和1,2-二(4-巯基苯)乙烯(MPE),以及6nm金溶胶(NG)均为实验室合成;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分析纯,徐州试剂厂);其余试剂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石英重蒸水。
1.2 修饰电极的制备按文献[2]处理好Au盘电极,依次用无水乙醇和二次蒸馏水超声波清洗,然后在室温下分别浸泡于 1mmol/L MPE(a)、1mmol/L MTP(b)乙醇混合溶液中6小时。
巯基乙胺修饰电极法测定植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王燕*陈蓁蓁(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济南250014)摘 要 盐酸羟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应生成NO -2,通过检测NO -2的生成量,可间接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基于上述原理,建立了一种用巯基乙胺自组装修饰金电极测定生物体系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p H 4.8的HA c -N a A c 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NO -2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NO -2的浓度在5.0@10-8~1.0@10-4m o l/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 pa (L A )=3.726C (L mo l/L)+0.0257,相关系数为0.9983;检出限为1.0@10-8m ol/L 。
该法用于玉米幼苗和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化学修饰电极,巯基乙胺,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2008-04-02收稿;2008-05-28接受本文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 .Y2006B28)资助项目*E-m ai:l f agong @sdu .edu .cn1 引 言在生物体的氧化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损伤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引起核酸及蛋白质变性,从而对细胞及组织产生十分有害的生物学效应。
其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是生物体中第一个生成的氧自由基,它既能与体内的活性物质直接作用,又能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生成H 2O 2、羟自由基(#OH )、单线态氧(1O 2)等其它的氧自由基,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可引起各类疾病[1]。
因此,生物体系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检测,对于研究自由基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清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检测方法有电子自旋共振法、荧光法、光度法、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等[2~7]。
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合成及其自组装膜电化学性质的研究摘要:本文合成了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HFILs)氯化1-甲基-3-(2′-羟基乙基)咪唑及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TFILs)氯化1-甲基-3(- 2′-巯基乙酰氧基乙基)咪唑。
并通过IR,1H NMR,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初步研究了该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在[Fe(CN)6]3-/4-溶液、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该膜对DA、AA 的电子转移有了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巯基功能化的离子液体;自组装(SAMs);循环伏安法;引言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由有机阳离子和有机或无机阴离子组成的盐。
离子液体具有优越的物化性质如可以忽略的蒸汽压,不易挥发,液态范围宽,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良好的导电性,尤其是具有可裁剪性,通过选择合适的阴、阳离子组合或把具有特定结构的官能团接到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上,合成特殊功能化的离子液体,被称为“可设计溶剂”。
它们在电化学、萃取分离、有机合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被称为安全环保型的绿色溶剂[1-2]。
分子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AMs)是分子在溶液中或气态中自发地通过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牢固地与基底结合形成的结构明确、稳定、具有某种特定功能或性能的高度有序低缺陷的单分子膜。
有关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的文献报道还不多。
本文合成了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HFILs)氯化1-甲基-3-(2′-羟基乙基)咪唑和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TFILs)氯化1-甲基-3-(2′-巯基乙酰氧基乙基)咪唑,利用自组装技术,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自组装膜,在[Fe(CN)6]3-/4-溶液、DA、AA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初步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专利名称:一种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修饰金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邵会波,房晓彤
申请号:CN201810766738.7
申请日:20180713
公开号:CN108872337A
公开日:
201811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修饰金电极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1)将具有一定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巯基丙酸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
(2)将修饰后的金电极浸泡在预先制备的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悬浊液中,通过配位作用将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取出后经超声洗涤,干燥,得到所述修饰电极。
本发明所采用的金电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导电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多孔性且在电极表面体现电化学活性,巯基丙酸是短链硫醇分子,可实现增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直接电子转移。
本发明制备的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修饰金电极在电化学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巯基三唑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研究
张双圣;杨秋霞;刘汉湖
【期刊名称】《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5)006
【摘要】实验采用自组装膜法将巯基三唑修饰在金电极上.结果表明:修饰后的金电极对对苯二酚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扫描速率的平方根与对苯二酚氧化峰电流存在相关关系,表明对苯二酚的氧化还原反应受扩散控制;对苯二酚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分析和检测该浓度范围内对苯二酚的含量.
【总页数】4页(P575-578)
【作者】张双圣;杨秋霞;刘汉湖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1
【相关文献】
1.纳米金/4,4′-二巯基二苯硫醚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J], 李兰芳;杨平;宋宏图;刘安昌;万其进
2.纳米金-4,4′-二巯基二苯硫醚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 [J], 李兰芳;朱丽娜;杨平;邹菁;艾军;万其进
3.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表征 [J], 孙伟;尚智美;胡轩;焦奎;崔爱龙
4.2,3-二巯基乙二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测定对苯二酚 [J], 牛凌梅;王娜;李念兵;康维钧
5.去甲肾上腺素在3-氨基-5-巯基-1,2,4-三唑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研究[J], 孙一新;贾莉;王升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巯基乙酸自组装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催化及其分析应用刘传银;陆光汉【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05(041)009【摘要】制备了巯基乙酸自组装金电极,利用循环伏安,SEM,ATR-FTIR对自组装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电极上多巴胺的电化学反应.结果发现,在pH 4.5的0.5 mol·L-1 HOAc-NaOAc缓冲溶液中,电极对多巴胺具有电催化作用.多巴胺在电极上具有准可逆响应,氧化还原峰电位差△Ep=50 mV,其催化电流受扩散控制.并计算出表面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为7.99×10-4cm·s-1.初步探讨了电极的电催化机理,并优化了电催化反应条件.发现在此体系中25倍抗坏血酸存在下不影响多巴胺的测定.该方法用于针剂及尿液中多巴胺含量的测定,测得相对标准偏差(n=6)为5.3%,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回收率在95.5%~99.7%之间.【总页数】4页(P644-647)【作者】刘传银;陆光汉【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丹江口,442700;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相关文献】1.巯基三唑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研究 [J], 张双圣;杨秋霞;刘汉湖2.多巴胺在2-氨基-5-巯基-[1,3,4]三氮唑自组装膜电极上的准可逆行为研究及分析应用 [J], 刘传银;周享春;陆光汉3.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对硒的电催化及分析应用 [J], 杨培慧;颜丽;汤绮娜;蔡继业4.2-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对多巴胺电催化氧化及其分析应用 [J], 张修华;王升富5.2-氨基-5-巯基-[1,3,4]三氮唑自组装膜电极对尿酸的电催化氧化及其分析应用[J], 刘传银;龙德清;姜灵彦;蒋丽萍;陆光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电化学探针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及新型电化学探
针的合成与表征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电化学探针是通过电化学方法检测、测量特定化合物的专用探针。
巯基化合物是一种可进行反应性硫化修饰的功能分子,因此巯基化合物
成为电化学探针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巯基
化合物在环境污染检测、生物分析和医学检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电化学方法开发一种新型的巯基化合物电化学探针,从而实现快速、灵敏和准确地检测巯基化合物。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
(1)合成设计一种特定的巯基化合物电化学探针;
(2)优化电化学探针的性能,并进行各项性质的测试;
(3)利用所开发的电化学探针检测巯基化合物的存在、浓度等参数。
3. 研究内容
(1)电化学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在构建新型电化学探针时,将巯基基团与针状分子结合,利用探针的快速反应性,灵敏地检测巯基化合物。
(2)电化学探针的表征: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等方法对电化学探针进行表征,并评估其结构和性能。
(3)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利用已开发的新型电化学探针进行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并评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电化学探针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及新型电化学探针的合成与表征的方法,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开发出新型的电化学探针,可以更加灵敏地检测巯基化合物,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支持。
同时,该研究对于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医学检测等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商业化价值。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
备与电化学表征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表征,是将巯基乙酸通过自组装的方法,以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一层结构稳定的膜,直接分子层覆盖在金电极上。
1. 巯基乙酸膜的制备:将巯基乙酸溶液加入溶液管内,同时加入足量的甲醇(或乙醇),在室温条件下,对该溶液进行搅拌,使巯基乙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形成膜。
2. 金电极修饰:将金电极放入带有巯基乙酸自组装膜的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半小时,使膜牢固的覆盖在金电极上,形成巯基乙酸修饰的金电极。
3. 电化学表征:将修饰好的金电极放入电池槽中,添加高纯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在0.5V-1.0V之间扫描,观察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表现出来的开峰电流,以评估电极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