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道克的债务危机编辑
- 格式:docx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5
治理麦克米伦缺口,创新金融科技企业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创新金融科技企业成为了这场变革的中坚力量。
它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地占领了金融市场的一席之地,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竞争。
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变革时代,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治理金融科技中存在的麦克米伦缺口,确保其可持续健康地发展?麦克米伦缺口(MickMackeyGap)是指在金融科技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技术和金融业务之间的鸿沟。
传统的金融行业和新兴的科技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造成了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治理麦克米伦缺口,推动创新金融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治理麦克米伦缺口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监管机构需要密切关注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其业务模式和运营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定和政策,以保障金融科技企业的合规运营。
监管机构还应当积极引导金融科技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确保其业务活动在法律法规和风险可控的范围内。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有效地治理麦克米伦缺口,保障金融科技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治理麦克米伦缺口的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科技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应用和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金融科技企业还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确保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方面有着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持。
只有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才能有效地治理麦克米伦缺口,推动金融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在治理麦克米伦缺口的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不断探索和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麦道夫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2008 年12 月11 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并指控其犯有证券欺诈行为,涉案金额达500 亿美元。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美国金融业遭到重创,许多投资者出于恐慌纷纷赎回投资,麦道夫管理的对冲基金也遭到投资人大规模赎回。
当有客户提出赎回70亿美元时,麦道夫旗下对冲基金的巨大资金漏洞终于暴露出来麦道夫案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欺诈案,其对金融界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1997年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破产案。
据统计,受麦氏欺诈的遍及全球25个国家,有2900多家机构。
受麦道夫案影响,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预计损失30亿美元,瑞士金融业预计损失50亿美元,管理对冲基金的联合私人金融公司预计亏损10亿美元。
麦道夫拥有50多年的投资经验,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为思科、苹果、谷歌和Sun 等著名公司的融资发展作出过较大的贡献。
麦道夫案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非常严重且是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麦道夫案产生的根源,对于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麦道夫案根源反思麦道夫之所以能长期欺骗投资者,直至演化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欺诈案,其原因在于美国金融系统长期以来存在一些非常严重的深层问题。
1.对对冲基金疏于监管。
十多年来,麦道夫允诺给投资者的收益是每月1%~ 2%,其收益率是近乎一条没有任何波动的直线,这违背了金融学的基本常识。
许多对冲基金经理在研究麦道夫的投资策略后都怀疑其收益率。
资深金融专家Charles Gradante观察到自1996年以来麦道夫的对冲基金收益率仅有5个月份出现下跌,历史上从没有任何基金经理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他断定这样的业绩是不可靠的。
早在1992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开始对麦道夫公司的两名员工涉嫌非法销售未经登记的公司股票展开调查,调查发现麦道夫向投资者允诺13.5%~ 20%的高额回报,但是奇怪的是,调查结论认为麦道夫没有“不正当行为”。
麦道克的债务危机分析班级:10工商本姓名:朱家向学号:1105061261)为什么这次财务危机中麦道可有惊无险,他凭借的是什么?2)“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麦道可支付能力很差”这个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为什么很多银行还愿意贷款给他?3)请分析高负债经营的优缺点解析:1)为什么这次财务危机中麦道可有惊无险,他凭借的是什么从文章的表面上来看,麦道有惊无险凭借的应该是高负债,因为这关系到各家银行的切身利益本人认为,麦道凭借的是:1、公司有一个有能力的决策层和好的员工2、公司的信誉3、公司的发展前景4、花旗银行的女经理也功不可没5、当然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麦道可支付能力很差”这个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为什么很多银行还愿意贷款给他?应该是不正确的。
虽然这次的事件中1000万美元差点让麦道倒闭,但这也只是麦道资金操作中的一项失误,这正说明预算管理在一个企业中的作用。
如果麦道能提前做好预算,我想到当时也就不会这么狼狈的。
3)请分析高负债经营的优缺点高负债经营能带来高利益。
高负债经营最大的缺点就是资金风险过大。
打个比喻,一只专门运输的船,装载的货物越多,收益就越多,但你在运输途中抵抗风浪的能力也就越差。
这就好比一个企业的高负债经营。
但如果你装载的货物很少,同样也有很大的风险,除非你的船很好,自身就有很好的抗风浪能力。
这就好比一个企业少负债经营,虽然资金风险很小,但由于对个筹集的资金少,很大限度的阻止了企业的发展。
当然,企业的自身资金足够的话还是可以发展的。
在装载货物多的情况,船身的重量增大,相对来说也可以增加抵抗风浪的能力。
这时,就要求有一个有经验的船长和好的船员,处理得当一样也可以化险为夷的。
这就好比麦道公司当时的情况。
畸形的垃圾债2013年05月13日10:37文/ 龙吟FT:一提到垃圾债,你很可能想起1980年代。
在那个年代,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将高风险公司的债券创造成了市场上的高收益证券,并把它变成了流行文化。
这些债券让企业掠夺者成为名著中不朽的传奇,这些形象也出现在迈克尔.道格拉斯的标志性电影中,甚至是芭蕾舞剧中。
但是对垃圾债来说,米尔肯时代的成功今天是无法复制的。
那只是辉煌的过去,这些垃圾债收益一直非常高,并且从不违约。
尽管如此,现在的情况已大不相同。
如果1980年代的繁荣是由贪婪、以及不顾后果的追逐风险带来的话,那么现在的繁荣则是由恐惧、以及追逐最大化的安全收益的谨慎欲望所驱动。
并且,随着主要的垃圾债金融家被捕入狱,市场出现抛售,债务大批违约,随后出现衰退,1980年代的繁荣就此结束。
我们首先看看收益率。
B级评级的美国国债——质量相对较低的垃圾债——在1990年收益率超过18%。
现在这些债券收益率略高于6%,这是史上最低的水平,甚至低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
根据市场流行的巴克莱美国高收益债券指数,高质量垃圾债的收益率甚至更低,现在收益率不到5%,这是史上首次出现如此低的情况,华尔街见闻此前也报道了垃圾债收益率屡创新低。
垃圾债和高等级企业债券之间的息差也缩小了。
垃圾债由于风险更高,所以收益更大。
但是现在这些收益已经低于一些大公司的股票分红。
在1990年,垃圾债行业首个过剩时代的末期,15.9%的美国垃圾债券违约。
现在这个周期已经变得不同,在2009年的顶峰时期违约率也只有7.4%,去年的违约率只有0.5%。
过去10年来首次出现了最疯狂的信贷泡沫,随后出现大衰退,但平均违约率却只有1.6%。
而在1983年,垃圾债的平均违约率为5.3%。
违约率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坏的时代意味着更高的违约率,不过坏时代都过去了。
怎么解释?当利率被人为的保持在低水平,不能盈利的公司可以重组他们的债务,而在过去,他们却不得不违约。
金融财务—麦道克的债务危机常言道,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
世界级的亿万富翁,也有被“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时候。
有个债务危机的惊险故事就出在全球第一号新闻出版商卢帕特·麦道克身上。
麦道克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出版集团,在报业出版界,他的资格比英国出版业大王麦克斯韦尔老得多。
罗伯特·麦克斯韦尔驾着豪华游艇在西班牙大加那利岛海面神秘地落水而死,享年68岁。
死后爆出他非法挪用7亿多英磅以弥补债务亏空的丑闻。
麦道克出生于澳洲。
加入美国国籍后,他的总部仍设在澳大利亚,企业遍于全球。
麦克斯韦尔生前主要控制镜报报业集团和美国的《纽约每日新闻》。
麦道克的触角比麦克斯韦尔伸得更广,在全世界有100多个新闻事业,包括闻名于世的英国《泰晤士报》。
世上豪富,大都肥头大耳,粗粗壮壮,有一副大亨的体态。
可对麦道克不能作如是观,压根儿是个不起眼的糟老头。
尽管他的资格比麦克斯韦尔老,很早出道,但年岁比麦克斯韦要小12岁,今年才60。
他毫无福相,瘦削干瘪,皱纹满脸,十分见老。
若是以貌取人,谁都不能相信,他是拥资25亿美元的大富豪。
麦道克不像麦克斯韦尔是个白手起家的暴发户,他从事的新闻出版业庇荫于父亲。
老麦道克在墨尔本创办了导报公司,取得成功。
在儿子继承父业时,年收入已达400万美元了。
麦道克经营导报公司以后,筹划经营,多有建树,最终建成了一个每年营业收入达60亿美元的报业王国。
它控制了澳大利亚70%的新闻业, 45%的英国报业,又把美国相当一部分电视网络置于他的王国统治之下。
1988年,他施展铁腕,一举集资20多亿美元,把美国极有影响的一座电视网买到了手。
麦道克和他的家族对他们的报业王国有绝对控制权,掌握了全部股份的45%。
西方的商界大亨无不举债立业,向资金市场融资。
像滚雪球一样,债务越滚越大,事业也越滚越大。
麦道克报业背了多少债呢,24亿美元。
他的债权遍于全世界,美国、英国、瑞士、荷兰,连印度和香港的钱他都借去花了。
关于麦道夫骗局的思考及其启示作者:吴健毓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26期内容摘要:2009年6月29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被指控通过"庞氏骗局"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标志性注脚。
本文试图对该案所引发的一系列启示进行浅略思考和分析,并试图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麦道夫骗局金融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给了美国人拍摄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讲的是美国政府和垄断资本勾结,欺骗压榨人民的事实,影片最后在激昂的《国际歌》旋律中结束。
2010年,美软件工程师斯塔克驾小飞机撞洲国税局大楼,遗书中写道:“共产主义信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资本主义信仰蠢者多劳、贪者多得”。
埃菲社2012年曾报道,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一些知名学者一致认为:“欧洲民主已经被贪婪的金融市场绑架,而且这个没有底线的市场现在已经威胁到了人权和政治权”。
葡萄牙社会学家桑托斯说:“欧洲的民主和宪法都不合格。
现在主宰他们的是高盛公司”。
美国的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说:“今天在失控和可能仅为少数人自私地谋取好处的金融体系下,在缺乏任何有效框架来给与我们更大、更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情况下,民主是否还能繁荣,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2009年6月,美国法院判处麦道夫有期徒刑150年。
这一宣判似乎在法律层面为震惊华尔街的麦道夫骗局画上了休止符,但由此骗局所引发的社会影响、人性审视和制度反省却并未就此终结。
就其操作手法而言,麦道夫操纵的金融诈骗案完全具备庞氏骗局的基本条件:其一,制造某种金融创新概念以吸引投资者持续进入;其二,对先期投资者许以超稳定和高水平的收益率;其三,采用先期投资者发展“下线”的金字塔组织方式。
具体地说,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查尔斯·庞兹制造了邮券套利交易概念,麦道夫也制造了所谓的:“分裂转移”投资策略,这种“金融创新”概念与麦道夫此前的经营和道德记录相结合,人们似乎有足够理由追捧麦道夫的投资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公司金融学试卷9课程编号拟题教研室(或老师)签名丁琪琳教研室主任签名……………………………密…………………………封…………………………线……………………………课程名称(含档次)公司金融学专业层次(本、专)本科专业金融学考试方式(开、闭卷)开卷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可转债券的价值包括哪几部分,如何分解?2、公司金融活动中可能遭遇哪些风险?3、影响公司股利决策的因素有哪些?4、直接和间接破产成本包括哪些内容,谁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更重要?二、计算题(第 1 小题题6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12分,共24分)1、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房主提出两种付款方案的要求:方案(1):现在马上付现款100万元。
方案(2):从第5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20万元,连续支付8年,共160万元。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你认为该公司应选择哪个付款方案。
2、C 公司在2003 年 1 月 1 日发行 5 年期债券,面值1000 元,票面年利率10% ,于每年12 月31 日付息,到期时一次还本。
要求:(1)假定2003 年1月1日金融市场上与该债券同类风险投资的利率是10% ,该债券的发行价应当定为多少?( 要求计算过程) ;(2)假定2005 年1月1日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1049.06 元,当时的市场利率下降为8%,你认为是否应该购买该债券?已知:(P/A,10%,5)=3.7908 (P/A,8%,3)=2.5771 (P/F,10%,5)=0.6209 (P/F,8%,3)=0.79383、AB两家公司的资料如下表所示:请计算其税后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差异,说明差异原因。
请在答题纸上划表回答。
(单位:万元)项目A公司B公司公司资本总额1000 1000其中:负债资本(利息率:10%)500权益资本1000 500总资本获利率(即EBIT/总资产)20% 20%息税前利润利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30%)税后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三、案例分析题(18分)阅读教学案例《麦道克的债务危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这次财务危机中麦道克有惊无险,他凭借的是什么?2)“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麦道克支付能力很差”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请分析高负债经营的优缺点四、论述题(18分)1、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请从制度因素分析目前创业板市场股价暴涨暴跌的原因。
麦道夫事件及其反思麦道夫生平大事记1960年--22岁的伯纳德·麦道夫创立了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他并不避讳告诉别人,这个小公司的5000美元启动资金,是靠他做海滩救生员和安装地下喷淋系统攒下来的。
1970年--麦道夫的公司采用自动化交易的模式,用电脑匹配不同证券交易商之间的报价,生意源源不绝,很快名贯证券业。
1989年--麦道夫的公司掌握了纽约股票交易所超过5%的交易量,并荣登《金融世界》杂志评选的华尔街最高收入人物排行榜。
1990年--极力倡导证券交易电子化的麦道夫当选为纳斯达克主席,成为现代华尔街体系创立的先驱者之一。
同时,他以这个身份成立了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从此开始麦道夫基金稳赚不赔的神话。
1992年--联邦调查局对麦道夫进行询问,他们对麦道夫与一桩庞式骗局案件的始作俑者弗兰克·艾沃里诺的密切联系表示怀疑,从60年代起,两人就建立了似乎超乎寻常的友谊,不过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2005年--来自波士顿的竞争对手亨利·马可波罗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麦道夫"极有可能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大的庞式骗局案"。
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如90年代一样无果而终。
2008年--麦道夫向两个儿子承认麦道夫基金的骗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对麦道夫过去16年的数次调查并确认无罪后,终于从嫌犯口中得知了事实真相。
2009年6月29日之后,71岁的麦道夫将与他的灵魂共同完成150年监禁的刑罚。
什么是麦道夫事件一位不善交际的老人,一份使人心动的回报,一段令人艳羡的业绩,构成了一个投资的神话。
然而,是神话就有破灭的一天,2008年12月11日清晨,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
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使投资者至少损失500亿美元。
《纽丨约时报》说,这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治理麦克米伦缺口,创新金融科技企业1. 引言1.1 背景介绍麦克米伦缺口是指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信贷选择受限、金融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所导致的金融排斥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无法有效地满足普通人的金融需求,造成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和金融风险增加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企业应运而生,通过创新金融科技手段,为解决麦克米伦缺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金融科技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重新定义了金融服务的形式和方式。
通过在线金融平台、智能风控系统、移动支付等工具,金融科技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普通人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在当前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下,创新金融科技已经成为解决麦克米伦缺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本文中,将通过对麦克米伦缺口的了解、金融科技企业的兴起、创新金融科技解决麦克米伦缺口的方法、成功案例分析以及监管与合规挑战等方面探讨如何治理麦克米伦缺口并推动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
2. 正文2.1 了解麦克米伦缺口麦克米伦缺口是指金融科技创新和传统金融体系之间的差距,主要包括技术水平、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差异。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麦克米伦缺口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成本高昂和服务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金融服务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与传统金融体系相比,金融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数据分析、智能化风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金融科技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进而缩小麦克米伦缺口。
了解麦克米伦缺口的重要性在于深入理解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金融科技企业的优势,为创新金融科技解决麦克米伦缺口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只有充分认识到麦克米伦缺口的存在和影响,金融科技企业才能更好地定位自身发展方向,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2.2 金融科技企业的兴起金融科技企业的兴起是当前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治理麦克米伦缺口,创新金融科技企业1. 引言1.1 背景介绍麦克米伦缺口(McMillan Gap)是指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发展差距和不匹配问题。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包括信息化程度低、服务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
而金融科技企业则以其灵活的机制、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随着金融科技企业的崛起,麦克米伦缺口问题愈发凸显。
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借鉴和学习金融科技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金融科技企业也需要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合发展中寻找合适的定位和路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治理麦克米伦缺口成为了摆在金融行业面前的紧迫课题。
通过创新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弥合麦克米伦缺口,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认识和解决麦克米伦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字数:240】1.2 问题提出麦克米伦缺口指的是金融科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不足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愈发显现出来,给金融科技企业带来了很多挑战和困扰。
麦克米伦缺口不仅影响了金融科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也可能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科技企业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技术瓶颈、管理困难、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造成麦克米伦缺口的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解决麦克米伦缺口,提升金融科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有效的治理和创新,金融科技企业才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真正抢占先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3 意义重要性治理麦克米伦缺口,创新金融科技企业在这一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麦克米伦缺口是指在金融领域中,利用金融科技能够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的需求与实际金融服务的差距。
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大量的金融资源被浪费,同时也给广大民众带来了不便和风险。
案例默多克的债务危机默多克的债务危机是指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在2024年爆发的一系列丑闻和法律诉讼事件,导致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的全过程。
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经营着全球范围内的新闻、电视、广播和出版业务,包括知名的英国报纸《太阳报》和《星期日太阳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福斯电视台等。
然而,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却因为丑闻和违法行为导致巨额的法律诉讼和赔偿费用,从而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
这起丑闻使得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声誉扫地,在法律诉讼和赔偿费用上耗费巨额资金。
为了避免持续的负面影响,默多克家族宣布关闭《星期日太阳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更严格的道德准则和监督机制。
然而,这些措施无法挽回公众对于新闻集团及其所属媒体的信任。
在债务危机的同时,默多克家族面临着另一项巨大的法律诉讼风险。
2024年,新闻集团被曝光私人调查员非法窃听手机信息和支付警察贿赂的丑闻。
这一丑闻引起了英国警方和政府的重视,进行了全面调查。
随后,英国议会成立了一委员会对新闻集团的丑闻进行听证,并传唤了默多克家族的高层管理人员作证。
这一系列调查和听证进一步暴露了新闻集团的违法行为,对其媒体业务造成了严重打击。
为了降低风险,默多克家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其媒体帝国不受进一步法律诉讼的影响。
首先,新闻集团决定将其电视业务分拆,将福斯电视台独立成一家新的上市公司。
这样一来,即便新闻集团面临重大赔偿责任,其媒体业务也能够保持相对独立。
此外,新闻集团还出售了一些非核心资产,以筹集资金来缓解债务压力。
最大的一宗交易是出售英国报纸《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给了澳大利亚出版公司悉尼先驱晨报(News Limited)。
此外,新闻集团还出售了其位于伦敦的总部大楼,并缩减了员工规模。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默多克家族的债务危机还是导致了新闻集团的股价大幅下跌,并且受到了投资者和股东的质疑。
这一系列丑闻和债务问题也使得默多克家族的继承计划被迫加速,默多克的子女们被要求更早地接任公司的管理层。
债务危机6:是什么引爆了美国29年大危机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债务危机。
昨天我们说到了,由于美国泡沫破裂,出现了经济危机,所以民粹主义抬头,开始要求贸易保护,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法案,提高关税20%,这种东西其实没用,因为必然会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
一场贸易大战打响,比如当时加拿大,就率先对美国反制,并同时对英国进口商品减征关税。
很快其他国家如法炮制,这让当年的全球贸易快速的出现萎缩。
随后胡佛政府还宣布停止移民,美其名曰保护本国人的工作机会,但是没有移民之后,美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反而要发放的救济越来越多。
银行的倒闭潮也出现了。
到1930年底,已经开始威胁整体经济。
储户开始挤兑。
那时候美国的报纸,大量报道了银行关门的消息。
这反而加剧了恐慌。
当时美元跟黄金挂钩,这也是美金的由来,所以美国比其他国家更倒霉,他不能印钞票,印钞票的前提,就是美元必须与黄金脱钩。
所以他只能看着合众国银行倒闭,这是截止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银行倒闭,40万名储户受损。
这也是引爆后来大萧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这种恐慌的气氛开始蔓延,即使资产质量很好的银行,也是害怕挤兑的,一旦提款人同时发力,银行肯定来不及出售资产撤回资金。
当时银行甚至从私人部门借钱,或者贱卖出售资产,以避免倒闭。
由于经济太糟糕,共和党失势,民主党和罗斯福获胜控制了国会。
1931年,经济情况开始好转,零售和工业都有明显的提升。
股市也得到提振,从低点反弹了20%,但是这波反弹并没有乐观多久。
欧洲又开始出现问题,一样是经济疲软,股市大跌。
此时的美国,已经有600多万人失业。
胡佛一开始支持刺激经济,但是他没有坚持下去,很快他又开始主张间接救济。
所谓间接就是游说私人部门投资,限制企业裁员,限制移民等等。
但显然这套方法完全不起作用。
1931年美国的税收降到了1929年的一半。
而支出却越来越多。
他不能印钞票,只能不断扩大财政,俗称借钱。
麦道克的债务危机麦道克的债务危机麦道克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着多个行业,包括媒体、电信、互联网和娱乐等领域。
多年来,麦道克公司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埋下了债务危机的隐患。
首先,麦道克公司通过大规模收购和扩张战略,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
这种策略使得公司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了市场份额,但也导致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增加。
由于收购需要支付高额的购买费用,公司不得不依靠借款来支付这些费用。
此外,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运营所需的资金也呈现上升趋势,这使得公司需要不断举债来支持日常运营。
其次,麦道克公司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业务规模庞大,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经营策略和市场环境各异,这使得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管理和协调这些业务。
与此同时,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还需要支付各种税费和行政费用,这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管理困难和高额开销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导致了债务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此外,麦道克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债务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媒体和互联网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竞争对手,他们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蚕食了麦道克公司的市场份额。
麦道克公司不得不不断投入资金来进行市场推广和研发,以保持竞争力。
然而,这些投入可能无法立即产生回报,从而导致公司的财务困境进一步加剧。
尽管麦道克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危机,但仍然有一些应对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公司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麦道克公司应该更加关注债务结构和利息支付,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并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
同时,公司应该审视自己的扩张策略,是否需要减少收购和扩张的速度,以避免过度债务。
其次,麦道克公司可以通过改善运营效率来减少债务压力。
公司应该注重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增加利润。
同时,公司还可以通过剥离一些不利于经营的业务,减少财务负担,为公司的债务危机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
最后,麦道克公司应该寻求外部帮助,如与投资者或债权人进行合作。
麦道克的债务危机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麦道克的债务危机(金融财务)
常言道,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
世界级的亿万富翁,也有被“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时候。
有个债务危机的惊:险故事就出在全球第一号新闻出版商卢帕特·麦道克身上。
?
麦道克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出版集团,在报业出版界,他的资格比英国出版业大王麦克斯韦尔老得多。
罗伯特·麦克斯韦尔驾着豪华游艇在西班牙大加那利岛海面神秘地落水而死,享年68岁。
死后爆出他非法挪用7亿多英磅以弥补债务亏空的丑闻。
?
麦道克出生于澳洲。
加入美国国籍后,他的总部仍设在澳大利亚,企业遍于全球。
麦克斯韦尔生前主要控制镜报报业集团和美国的《纽约每日新闻》。
麦道克的触角比麦克斯韦尔伸得更广,在全世界有100多个新闻事业,包括闻名于世的英国《泰晤士报》。
?
世上豪富,大都肥头大耳,粗粗壮壮,有一副大亨的体态。
可对麦道克不能作如是观,压根儿是个不起眼的糟老头。
尽管他的资格比麦克斯韦尔老,很早出道,但年岁比麦克斯韦要小12岁,今年才60。
他毫无福相,瘦削干瘪,皱纹满脸,十分见老。
若是以貌取人,谁都不能相信,他是拥资25亿美元的大富豪。
?
麦道克不像麦克斯韦尔是个白手起家的暴发户,他从事的新闻出版业庇荫于父亲。
老麦道克在墨尔本创办了导报公司,取得成功。
在儿子继承父业时,年收入已达400万美元了。
麦道克经营导报公司以后,筹划经营,多有建树,最终建成了一个每年营业收入达60亿美元的报业王国。
它控制了澳大利亚70%的新闻业,?45%的英国报业,又把美国相当一部分电视网络置于他的王国统治之下。
?
1988年,他施展铁腕,一举集资20多亿美元,把美国极有影响的一座电视网买到了手。
麦道克和他的家族对他们的报业王国有绝对控制权,掌握了全部股份的45%。
?
西方的商界大亨无不举债立业,向资金市场融资。
像滚雪球一样,债务越滚越大,事业也越滚越大。
?
麦道克报业背了多少债呢,24亿美元。
他的债权遍于全世界,美国、英国、瑞士、荷兰,连印度和香港的钱他都借去花了。
那些大大小小的银行也乐于给他贷款,他的报业王国的财务架构里共有146家债主。
?
正因为债务大,债主多,麦道克对付起来也实在不容易,一发牵动全身,投资风险特高。
若是碰到一个财务管理上的失误,或是一种始料未及的灾难,就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整个事业搞垮。
但多年来麦道克经营得法,一路顺风。
?
殊不知,?1990年西方经济衰退刚露苗头,麦道克报业王国就像中了邪似的,几乎在阴沟里翻船,而且令人不能置信,仅仅为1000万美元的一笔小债务。
?
对麦道克说来,年收入达60亿美元的这一报业王国,区区1000万美元算不了什么,对付它轻而易举。
谁知这该死的1000万美元,弄得他焦头烂额,应了“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这句古话。
?
事情是这样的:?
美国匹兹堡有家小银行,前些时候巴巴结结地贷款给麦道克1000万美元。
原以为这笔短期贷款,到期可以付息转期,延长贷款期限。
也不知哪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这家银行认为麦道克的支付能力不佳,通知麦道克这笔贷款到期必须收回,而且规定必须全额偿付现金。
?
麦道克毫不在意,筹集1000万美元现款轻而易举。
他在澳洲资金市场上享有短期融资的特权,期限一周到一个月,金额可以高到上亿美元。
他派代表去融资,大出意夕),说麦道克的特权已冻结了。
为什么?对方说日本大银行在澳大利亚资金市场上投入的资金抽了回去,头寸紧了。
麦道克得知被拒绝融资后很不愉快,东边不亮西边亮,他亲自带了财务顾问飞往美国去贷款。
?
到了美国,却始料所及,那些跟他打过半辈子交道的银行家,这回像是联手存心跟他过不去,都婉言推辞,一个子儿都不给。
麦道克又是气恼又是焦急,悔不当初也去当上个大银行家,不受这份罪。
他和财务顾问在美洲大陆兜来兜去,弄到了求爷爷告奶奶的程度,还是没有借到1000万美元。
而还贷期一天近似一天,商业信誉可开不得玩笑。
若是还不了这笔债,那么弓;起连锁反应,就不是匹兹堡一家闹到法庭,还有145家银行都会像狼群一般,成群结队而来索还贷款,具有最佳支付能力的大企业都经受不了债权人联手要钱。
这样一来,麦道克的报业王国就得清盘,被24亿美元债券压垮,而麦道克也就完了。
?
麦道克有点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但他毕竟是个大企业家,经过多少风风雨雨。
他强自镇定下来思考,豁然开朗,一条主意出来了,决定回头去找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是麦道克报业集团的最大债主,投入资金最多,如果麦道克完蛋,花旗银行的损失最高。
债主与债户原本同乘一条船,只可相帮不能拆台。
花旗银行权衡利弊,同意对他的报业王国进行一番财务调查,将资产负债状况作出全面评估,取得结论后采取对策行动。
花旗派了一位女副经理,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出身的女专家带了一个班子前往着手调查。
?
花旗银行的调查工作班子每天工作20小时,通宵达旦,把一百多家麦道克企业一个个拿来评估,一家也不放松,最后完成了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的篇幅竟有电话簿那么厚。
?
报告递交给花旗银行总部,女副经理写下这样一个结论:支持麦道克!?
原来这位女银行专家观察麦道克报业王国的全盘状况后,对麦道克的雄才大略,对他发展事业的企业家精神由衷敬佩,决心要帮助他渡过难关。
?
她向总部提出一个解救方案:由花旗银行牵头,所有贷款银行都必须待在原地不动,谁也不许退出贷款团。
以免一家银行退出,采取收回贷款的行
动,引起连锁反应,匹兹堡那家小银行,由花旗出面,对它施加影响和压力,要它到期续贷,不得收回贷款。
?
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报告提交到花旗总部时距离还贷最后时限只剩下10个小时。
麦道克带着助手飞到伦敦,花旗银行的女副经理也在伦敦等候纽约总部进一步的指示。
真是千钧一发,麦道克报业王国的安危命运此时取决于花旗银行的一项裁决了。
?
女副经理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她所做出的结论关系到一个报业王国的存亡,关系到14亿贷款的安全,也关系到她自身的命运。
她所提出的对策,要对花旗银行总部直接承担责任。
如果146家银行中任何一家或几家不接受原地不动这项对策的约束,那么花旗银行在财务与信誉上都会蒙受严重损失,而她个人的前程也要受到重大挫折。
?
她虽然感到风险很大,内心忐忑不安,可她保持镇静,谈笑自若,她的模样使屋子里的所有人都能够放松一些。
?
时间在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最后的10小时已所剩无几,到了读秒的关头了!?
花旗银行纽约总部的电话终于在最后时刻以前来了:同意女副经理的建议,已经与匹兹堡银行谈过了,现在应由麦道克自己与对方经理直接接触。
?
麦道克松了一口气,迫不及待地拨通越洋电话到匹兹堡,不料对方经理避而不接电话,空气一下又紧张起来。
?
麦道克再挂电话,电话在银行里转来转去,最终落到贷款部主任那里。
?
盯着电话。
?
麦道克听到匹兹银行贷款部主任的话音,他发觉这位先生一变先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口气,忽而和悦客气起来:“你是麦道克先生啊,我很高兴听到你的声音呀,我们已决定向你继续贷款……”?
一屋子的人都变得轻松,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只有麦道克搁下电话后像是要瘫了,他招了一下手,说道:我已经精疲力尽了!侍者递给他一杯香摈,他一饮而尽。
?
麦道克渡过了这一关,但他在支付能力上的弱点已暴露在资金市场上。
此后半年,他仍然处在生死攸关的困境之中。
由于得到了花旗银行牵头146家银行一齐都不退出贷款团的保证,他有了充分时间调整与改善报业集团的支付能力,半年后,他终于摆脱了财务的困境。
?
亿万富豪和一文不名的穷人,同样都有穷困和危难的时候,但其产生的原因与解困的途径截然不同。
?
渡过难关以后,麦道克又恢复最佳状态,进一步开拓他的报业王国的领地。
这位有成就的企业家最了解开拓是保护事业特别有效的手段。
?
1992年,他打通好莱坞,买下地皮盖起摄影棚,拍成第一部影片——惊险科幻片《孤家寡人》,上映后大获成功,票房价很高,续集同样赢得了观众。
?
今年,已有192年历史的《纽约邮报》因财政问题严重,面临倒闭危险。
《纽约邮报》曾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10家报纸之一,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每年亏损1200一1500万美元。
在美国破产法庭保护下才勉强维持。
?
像当年收购垂危的伦敦《泰晤士报》一般,麦道克在今年3月下达指示给他的美国新闻出版公司总裁琅塞尔,向美国破产法庭申请收购,法庭准许并授权麦道克控制邮报。
他派琅塞尔提任邮报出版人,与工会谈判希望取得雇用与解雇人员的权力,改组班子,减少600万美元的亏损,一度谈判破裂,经纽约州长斡旋而最终完成收购。
?
麦道克报业王国的旗帜上又多了一颗星。
澳大利亚最近公布富豪名单:麦道克名列榜首,拥有资产已上升到45亿美元。
?
讨论:?
1)?为什么这次财务危机中麦道可有惊无险,他凭借的是什么??
2)?“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麦道可支付能力很差”这个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为什么很多银行还愿意贷款给他??
3)?请分析高负债经营的优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