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2011~2012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三)
- 格式:doc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2
兴国县2011~2012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三)(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K :39 Cl :35.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2、化合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 、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B 、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D 、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3、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则实际参与反应的○●和○○两种粒子个数 比为 ( )A .1:1B .1:2C .2:1D .4:34、 在反应2A+5B==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2.6gA 与B 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A 、4:9B 、8:11C 、10:11D 、31:445、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6、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A .H 2CO 3 △ CO 2↑+H 2O B .2H 2SO 3 + O 2 ===2H 2SO 4 C .2HClO 光照 2 H Cl+O 2↑D .CaCO 高温 CaO+CO 2↑7、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8、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 3OH + 3X + 4NaOH ==2Na 2CO 3 + 6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A .O 2B .COC .CO 2D .H 29、如右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
1-3单元检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分离液态空气C.农家肥料的腐熟D.过滤分离水与二氧化锰2.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等能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都含氧分子B。
臭氧(O3)能有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C。
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不含氧元素D。
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它们混合在一起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单独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白色固体熔化,缓慢冒出气泡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氧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6.2008年4月8日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生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件,确保食品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SO2B、NH3C、N2D、NO27.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前后密闭体系的物质均为混合物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均不变D.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与分子数目均没有改变8.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bcd B.abc C.bcd D.ad11.(4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氢原子(2)空气中含量比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30(6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ⅠA 3 01 1H1.008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2He4.0032 3Li6.9914Be9.0125B10.806C12.017N14.018O16.009F19.0010Ne20.183 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217Cl35.4518Ar39.95(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2)查出碳元素的位置,它的相对原子质量,(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31(4分).小丽同学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你参与探究:实验过程:(1)将两只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木炭和红磷;(2)分别用酒精灯点燃木炭和红磷,将燃烧匙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并塞进橡胶塞;写出红磷燃烧反应的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3)待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右侧集气瓶几乎无水进入,而左侧集气瓶进水量约为.结论解释:右侧集气瓶中水不能进入的原因是.32(4分).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2)实验Ⅱ(如下图中甲所示):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33(5分).A、B为含有相同元素组成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相同的一种气体C,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与一种黑色粉末D混合生成气体C的同时,能转化为B,D与白色固体E混合加热也能生成气体C。
赣州市兴国县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 煤气:我燃烧了B . 玻璃杯:我被摔碎了C . 菜刀:我生锈了D . 食物:我腐烂了2. (2分)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 . 用观察的方法可以区分铜和铝B . 用石蕊溶液可以区分O2和CO2C . 用过量的硫酸溶液除去C粉中混有的Fe粉D .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3. (2分) (2016九上·嘉兴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A . 石灰石与盐酸B . Fe2O3+HClC . Fe+H2SO4D . NaOH+HCl4. (2分)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为:A . N2B . NOC . NO2D . N2O5. (2分)(2020·佛山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塑料瓶变瘪CO2能与水反应A向收集满 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B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A . AB . BC . CD . D6. (2分)(2018·鞍山模拟)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CO2能与石蕊反应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向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D把质量相同的镁粉与锌粒同时放入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中镁粉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A . AB . BC . CD . D二、填空题 (共2题;共13分)7. (4分) (2018九下·信阳模拟) 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四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3)标出三氧化二砷中砷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4)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3单元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3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每题2.5分,共50分)1.XXX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做出结论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改写:XXX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通过检测人呼出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来使用澄清石灰水。
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哪一部分?2.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氢气球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变酸了D.铁矿石的粉碎D.建立假设改写: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化学变化?A.冰融化成水 B.氢气球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变酸了 D.铁矿石的粉碎。
3.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氮气B.氧气C.空气D.二氧化碳改写:以下哪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葡萄酒C.水D.糖水改写:以下哪种物质是纯净物?A.矿泉水 B.葡萄酒 C.水D.糖水。
5.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B.隔水透气C.导电D.透水改写: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中一只漂亮的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同一个鸟笼里。
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以下哪种性质?A.绝热 B.隔水透气 C.导电 D.透水。
6.下列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漏斗B.烧杯C.量筒D.试管改写:以下哪种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A.漏斗 B.烧杯 C.量筒 D.试管。
7.下列有关氧气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可以做燃料B.氧气可以用来炼钢C.氧炔焰可以用来焊接金属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改写:以下有关氧气用途的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氧气可以做燃料 B.氧气可以用来炼钢 C.氧炔焰可以用来焊接金属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赣州市兴国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16分) (共12题;共17分)1. (1分)(2017·郑州模拟)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 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D .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2. (1分) (2019九上·浦东月考) 属于氧化物的是()A .B . NaClC .D .3. (1分)(2014·梧州)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A . Na2OB . NaClC . Na2SD . CO24. (1分)(2017·嘉祥模拟) 据报道,科学家使用的普通氧分子与带电的氧离子作用,制造出新物质O4 ,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O4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 . O4分子是由氧元素构成的C . O4与O2、O3都是氧单质D . 合成O4的反应属于物理变化5. (2分)(2016·惠山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 .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硫酸钾B . 用ZnSO4溶液;Cu和Ag比较Zn;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C .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D . 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6. (1分)(2017·漳州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 AB . BC . CD . D7. (1分)在反应A+3B=2C+2D中,当7gA与一定量B充分反应后,生成了22gC和9gD,则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 . 8∶3B . 16∶9C . 3∶2D . 1∶18. (1分)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
2012~2013年度兴国一中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说明: 本卷共有五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
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植物光合作用 B .食物腐败 C .钢铁生锈 D .河水结冰 2.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
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 A 、硬度小 B 、熔点低 C 、密度大 D 、能导电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稀有气体B 、氮气C 、人呼出的气体D 、净化后的空气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B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液氧和氧气性质相同D 、氧气极易溶于水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反应速率B 、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 、使用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7.在常温下,不适宜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物质组是( )A 、高锰酸钾晶体和氧化镁粉末B 、酒精和食醋C 、食盐和面粉D 、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8. 10ml 量筒内液体的液面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为( ) A 、8ml B 、6.5ml C 、7.5ml D 、7ml9.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6步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⑤④③②①⑥B 、③⑤④②①⑥C 、⑤③④②⑥①D 、③⑤②④⑥①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九年级化学科试题(考试时间:理化合场130分钟 化学满分110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Zn ~65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液氧用于火箭发射B.盐酸除铁锈C. 钛合金制人造骨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B .液体的量取C .点燃酒精灯D .滴加液体4.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 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 .一个O 4分子中含有2个O 2分子C .O 4和O 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D .O 4和O 2的性质完全相同5.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6.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 2H 5OH+4X (红棕色)+ 6H 2SO 4 ===2 Cr 2 (SO 4)3(绿色) + 2CO 2↑+ 9H 2O , 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 ) A .CrO 3 B .Cr 2O 3 C .Cr 2S 3 D .CrSO 37.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 ①电解水 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④水煤气法:C+H 2O(气) CO+H 2 ⑤热裂法:CH 4 2H 2 +CA .②③B .④⑤C .①②④D .③④⑤8.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数以万计的人畜饮水困难。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高柳初中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 1--4 班化学科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命题:许善善审核:张景炎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7 小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 1 分,共 27 分)[] 1、下列粒子中,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A.碳原子B.氧原子C.碳原子和氧原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2、某婴儿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营养成分钙磷铁锌含量 (mg/100g)6005206~ 113~ 7A.金属 B .非金属C.元素D.分子[] 3、1982 年发现第109 号元素, 1997 年命名为Meitnerium ,其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是A. mT B .mt C.MT D . Mt[] 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A.水分子被破坏B.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 .水分子中的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5、构成氧原子的全部粒子是A . 8 个质子, 8 个中子, 16 个电子B .8 个质子, 8 个电子C. 8 个质子, 8 个中子, 8 个电子D.8 个原子核, 8 个中子, 8 个电子[]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别的分子D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8、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A 氧原子B氧元素C氧分子D水分子[] 9、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 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10、有关氧气和液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B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C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1、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 大小不同B 分子会运动,原子不会运动C 在化学反应中可否再分D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1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不断运动B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D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13、从环保角度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焚烧树叶,以减少垃圾的处理量B将废弃塑料就地焚烧,以消除白色污染C加高工厂烟囱,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D运输沙土的车辆盖上苫布,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14、1996 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表示为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种物质是氢气B H2与 H3是同种物质C H2与 H 3混合属于纯净物D H 2与 H 3混合属于混合物[] 15、有关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上.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 17、在 H2 、H 2O、H2 O2、 H2 SO4四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分子B氢原子C氢元素D氢气[] 18、硫元素与镁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层数不同[] 19、在 n 个 H 2O 和 n 个 H2O2中,含有一样多的是A氢元素质量分数B氧原子数C氢分子数D氢原子数[] 2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D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21、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形成离子的过程中A一定失去电子B一定得到电子C电子层一定变化D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2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8 2 6+8 2 8+1 3 2 8 3+13 2 898ABCD[]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等于 4 个B任何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C右图是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4、地壳中各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为AO、 Si、 Al、FeBAl 、 Fe、 Si 、 OCFe 、 Al 、 Si、ODSi、O、Fe、Al [] 2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糖水B.粗盐C.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D.液氧[] 26、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份是双氧水(H2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双氧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B .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双氧水分子由氧分子和氢分子组成D.双氧水分子由二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27、下列关于Fe、 Fe2+、 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二、填空题28、现有五氧化二磷、铜、氯酸钾、水、液氧、硫化锌、空气、海水等物质,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有;(2)含有氧分子的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满分50分)一、填空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空气 B。
自来水氧气C.矿泉水冰水混合体 D。
高锰酸钾双氧水2.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X+Y→XY B。
XY→X+YC.X+MN→M+XND.XY+MN→XN+MY3。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三态(气、液、固)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
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
分子从静止变成运动状态4.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5.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①质量甚微;②体积甚小;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化中可分;⑤粒子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A。
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⑥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C.过氧化氢 D。
液态空气7。
赣州市兴国县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2020·马龙模拟)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 硅B . 氧C . 铝D . 硫2. (2分)(2018·信阳模拟)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给液体加热B . 量取液体C . 稀释浓硫酸D . 测溶液的pH3. (2分) (2019九下·龙湖月考)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碘B . 能导电的溶液:食盐水、蔗糖水C .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D . 氧化物:水、氯酸钾4. (2分) (2019九下·龙湖月考)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 向磷肥滴加适量水,磷肥全部溶解B .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D .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5. (2分) (2019九下·龙湖月考)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能源B.化学与安全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材料油脂、糖类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制蔬菜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纯铁比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A . AB . BC . CD . D6. (2分) (2019九下·龙湖月考) 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B . 蒸发时,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才停止加热C . 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D .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7. (2分)(2018·南开模拟)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 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X Y ZA CO2Na2CO3CaCO3B CuO Cu(NO3)2Cu(OH)2C HCl BaCl2NaClD Mg MgO MgCl2A . AB . BC . CD . D8. (2分) (2019九下·龙湖月考)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A . 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水)B . 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 (稀硫酸)C . 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稀盐酸)D . CaCl2、Ba(OH)2、HNO3三种溶液 (K2CO3溶液)9. (2分) (2019九下·龙湖月考)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B.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D.探究CO2与水发生反应A . AB . BC . CD . D10. (2分) (2019九下·龙湖月考) 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选项A B C D实验目的检验尿素检验氯离子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方案一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加过量稀盐酸方案二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加澄清石灰水A . AB . BC . CD . D11. (2分)(2019·河北模拟)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兴国县2011~2012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三)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K :39 Cl :35.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2、化合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 、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B 、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D 、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3、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则实际参与反应的○●和○○两种粒子个数 比为 ( )
A .1:1
B .1:2
C .2:1
D .4:3
4、 在反应2A+5B==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2.6gA 与B 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
A 、4:9
B 、8:11
C 、10:11
D 、31:44
5、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6、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A .H 2CO 3 △ CO 2↑+H 2O B .2H 2SO 3 + O 2 ===2H 2SO 4 C .2HClO 光照 2 H Cl+O 2↑
D .CaCO 高温 CaO+CO 2↑
7、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8、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 3OH + 3X + 4NaOH ==
2Na 2CO 3 + 6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
A .O 2
B .CO
C .CO 2
D .H 2
9、如右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 原子
10、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只含有C 、H 元素
B 该物质中
C 、H 元素质量比为12:1
C 、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O
D 、该物质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二、选择与填充(每小题选对给2分,填充正确给1分,共15分)
11、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 、原子的数目
B 、分子的数目
C 、物质的种类 D____________________ 12、10g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共生成9g 水,则密闭容器中氢气和氧气( )
A 、1:8
B 、2:8
C 、9:1
D 、__________
13、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C 、反应后X 的质量为0 D 、_____________
14、兴趣小组一次实验过程当中,把纯净物A 稍稍加热就分解成NH 3、H 2O 和CO 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A 是化合物
C 、A 中含有水
D 、__________ 15、对于反应“S+O 点燃S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硫 B .硫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 .参加反应的硫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
D .
三、填空与说明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每空2分,共32分)
16. (16分)写出或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类型
(1)水通电 ( )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反应;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 )反应; (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加热生成红色的铜和水。
(5) C 2H 2 + O 2 点 燃 CO 2 + H 2O (2分) (6) Fe 2O 3 + H 2 △ Fe + H 2O (2分)
(7)并请你分析: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①物质的种类 ②元素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分子的数目 ⑥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线…………………………订…………………………装……………………………………
3乙 表示A 原子 表示B 原子
原子的数目
17、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1)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 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8分)(1)已知反应:3A + 2B====2C + D,其中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
若生成C和D共140 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克。
(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如果制取Z 102g,则需要Y物质g。
(3)根据化学方程式A+2NaOH===B+H2O推断,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19、有些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
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N2),使安全气囊打开,起到保护作用。
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1)写出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4题,共23分)
20.(5分)对知识的“类比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下列四个化学反应:
①C+O 2CO2②2CO+O 22CO2
③CH4+2O 22H2O+CO2④C2H5OH+3O 23H2O+2CO2
(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①和②都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上述四个反应在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三个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分别是①,②③。
(3)、化学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与上述四个反应也有相似
处,你认为相似之处是。
21.(5分)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气缸内发生反应的产物有CO、CO2、NO、NO2、SO2等气体。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NO)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难溶于水,NO有毒,易与O2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
(1)根据上述内容,属描述NO物理性质的是_____ _______;
(2)写出NO与O2化合生成二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
(3)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含量最多的气体,另一种是可供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写出NO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8分)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 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 g。
m和n的关系为:m _______________ 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 g。
x和y的关系为:x _______________ 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铁、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 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 g。
a与b的关系为:a_______ b(填“<”或“>”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23、(5分)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点燃蜡烛,使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⑴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填“左”或“右”)
盘_______逐渐下沉。
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
五、计算题(本题有2道小题,共10分)
24、上海世博会上,10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活跃在园区,它们靠氢气与氧气反应提供能量,并实现了零排放。
若燃烧2kg氢气,需要氧气多少千克?
2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 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 g。
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样品氯酸钾纯度是多少?碱
石
灰
蜡
烛
砝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