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BASE-T 推广了数据中心的万兆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30.72 KB
- 文档页数:8
IEEE Std 802.3an™-20061摘要本文档描述了10GBASE-T基本原理,并且介绍10GBASE-T PMA层与PCS层的相关技术及10GBASE-T自动协商原理,详细描述了10GBASE-T物理层电气一致性测试原理,方法及步骤。
2关键词10GBASE-T,PMA层,PCS层,自动协商,物理层电气一致性测试3概述3.110GBASE-T技术目标支持自动协商,以全双工基带的传输方式在至少100m长度的4对线缆上传输满足IEEE 802.3标准的帧,要求BER<=10e-12,同时满足CISPR/FCC Class A EMC要求(商业或工业使用);3.2OSI参考模型与IEEE 802.3 CSMA/CD局域网模型说明:●10GBASE-T PHY组件由10GBASE-T PCS, 10GBASE-T PMA, 10GBASE-T AN和10GBASE-TMDI组成;●PCS子层使用了LDPC前向纠错和多位PAM16编码;●PMA子层在8芯4线对的Cat6A双绞线上实现4路捆绑的同时收发功能;●AN功能将自动协商延伸到万兆;●MDI接口使用扩展6类RJ45连接器,在高性能扩展6类线上可以传输100m距离;TransmitterReceiverSelf-synchronizing scrambler - Provides clock transitions, and a statistically random power spectrum for EMI control, equalizer convergence, etc.DSQ 128 coding - The 10GBASE-T standard uses a synthetic 2-dimensional 128 DSQ (Double SQuare) constellation, which conveys 7 bits per symbol.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block codes – Block codes are one of two kinds of error correcting codes that can be used to approach the Shannon capacity of a channel.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 (THP) - The 10GBASE-T standard calls for the use of THP, which is a scheme in which the equalizer for the channel is placed in the transmitter theoretically allowing the receiver to see “perfect”symbols. Training is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initialization phase of the link.3.3操作概述10GBASE-T PHY实现的技术方案非常复杂,IEEE 802.3an标准将10GBASE-T的运行概述如下:●10GBASE-T PHY组件在四线对平衡型布缆上采用全双工基带传输;●每个线对上双向同时以2500Mb/s传输,4线对捆绑达到10Gb/s的速率;●每个线对的调制速率为800MBd(波特,或symb/s),调制方式为PAM16(基带16电平脉冲幅度调制);●两个连续传输的PAM16信号作为一个二维(2D)符号,选自一个极大化2D符号分离的特点128点星座,即DSQ128(双矩形)星座;4bit(㏒2 16)形成一个16级的脉冲幅度调制信号,每个16级PAM值作为一个PAM16符号,一对PAM16符号组成1个二维(2D)编码,从而形成256(16×16)个正交值的星座,从16×16矩阵中精减交叉的点形成128个2D符号,最终的DSQ128星座如下图,(在二维上使用值:-15, -13, -11, -9, -7, -5, -3, -1, +1, +3, +5, +7, +9, +11, +13, +15);Figure: DSQ128 Constellation与传统16x16的正交阵列相比,相邻DSQ128编码的距离增加了√2倍,这提高了3dB的信噪比,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误码率(BER);●链路启动后连续发送PHY帧(512个DSQ128符号),DSQ128符号由7比特(㏒2 128)标签确定,标签由3个未编码比特加上4个LDPC编码比特构成(PCS层);Figure: DSQ128 Code block with LDPC (1723, 2048)●一个PHY帧的512个DSQ128符号作为4×256的PAM16符号在四线对上传输,数据和控制符统一成帧,在链路启动后连续传输;●编码速率为3.125信息位/符号,信息位包括以太网数据与控制符,以及辅助信道的比特;当计算10GBASE-T系统数据吞吐量时,需要考虑成帧和代码块的开销:A.4bit编码数据:由于增加了325个检验bit,最终形成2048 LDPC编码块,实际编码数据降为1723/2048=3.3652 bitB.3bit未编码数据:无额外开销;C.因此每个DSQ128符号的平均数据bit是3+3.3652=6.3652bitD.由于两个PAM16符号形成1个DSQ128符号,因此PAM16符号的平均数据bit减半为6.3652bit/2=3.1826 bitsE.增加物理层64B/65B块编码,帧同步和CRC的开销,最终PAM16符号的平均bit数减为3.125 bits,计算过程如下:XGMII输入50个64bit,即64*50=3200 bits,经过64B/65B编码,扰码,增加1bit辅助位和8bit CRC,输出50*65+8+1=3259 bits,效率为3200/3259=0.9819;即3.1826*0.9819=3.12498;●10GBASE-T的数据吞吐量:800MBd(调制率) ×3.125bit/symb(编码率) ×4(线对)= 10Gbit/s(四路捆绑传输总速率) 1000BASE-T:125MBd×2bit/symb×4=1Gbit/s●以太网标准化组织(IEEE 802.3)与线缆标准化组织(TIA TR42)合作第一次协调了网络接口标准(10GBASE-T)与线缆标准(Cat6A,Category 6 Augmented)的制订,EIA/TIA 568B.2-10标准是定义扩展6类双绞线Cat6A的规范;术语组件/通道:●扩展6类线的有效带宽扩展到了500MHz,但在6类线有效带宽的250MHz以内的指标值与6类线原有的保持一致;PAM16符号率是800 MSymbols/秒(800Mbaud),根据奈奎斯特采用原理,要求基带频率为400 MHz的信号,在实际实现过程中PAM编码一般要求10~15%的余量要求,因此10GBASE-T线缆的带宽被规定到至少500MHz,从而为信号传输提供适当的余量;●10GBASE-T规范继承100BASE-T2和1000BASE-T的技术思路,主要包括:A.采用混合与抵消,在双绞线上实现全双工运行;B.多线对(2对或4对)捆绑传输已达到要求的速率;C.采用多维PAM调制,实现双绞线上的基带传输;D.调制编码合一,采用FEC纠错;双绞线接口以太网对比410GBase-T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 )4.1PCS功能发送1. XAUI/XFI接口;2. 扰码,成帧-》Sum bits: 1+65*50+8=3259=512*3(uncoded)+1723(coded)3. LDPC编码-》add 325 parity bits to blocks of 1723 data bits.c=xGG : the code generator matrixx : 1723-bit input vector;c :2048 output code vector;[c0 c1 (2043)[x0 x1 ... x1772]325个校验位是用来保护每个1723位编码数据块的完整性,从而形成一个2048位的LDPC码字。
计算机网络应用万兆以太网在前面讲到的千兆以太网通常用作将小区用户汇聚到网络的交换中心,或者将汇聚层设备连接到骨干层。
虽然以太网多链路聚合技术已完成标准化且多厂商互通指日可待,可以将多个千兆链路捆绑使用,但是考虑光纤资源以及波长资源,链路捆绑等因素,它一般只用在POP点内或者短距离应用环境。
为了解决由带宽及传输距离而导致以太网技术不适用于用在城域网骨干/汇聚层的问题,随后由IEEE 802.3委员会成立的IEEE 802.3ae工作组制定了IEEE 802.3ae 10Gbps(10000Mbps)以太网标准,从而解决了该问题。
万兆以太网能够应用到核心层之间,以及核心层与汇聚层之间的链路上,目前包括华为3Com、Cisco、Avaya、Enterasys、Foundry和Riverstone公司在内的多家厂商已经推出多款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成就了今天以太网技术的全新局面。
万兆以太网同样保留了IEEE 802.3的大部分格式,但它只支持全双工工作模式、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制定了新的光物理媒体相关子层(PMD)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万兆以太网包括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和IEEE 802.3ak万兆以太网标准两种技术标准。
1.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是基于光纤设计的,它定义了在光纤上传输10Gbps以太网的标准,传输距离从300米到40公里,它将物理层分为局域网物理层(LAN PHY)和广域网物理层(WAN PHY)两个层次,其体系结构如图5-10所示。
10GBASE-R10GBASE-W10GBASE-X图5-10 IEEE 802.ae定义的LAN和WAN物理层结构其中,局域网物理层是指与标准以太网的连接,其速率为10Gbps;广域网物理层是指与SDH/SONET的连接,其速率为9.58464Bbps。
每种PHY分别可以使用10Gbase-S(850nm 短波)、10Gbase-L(1310nm长波)、10Gbase-E(1550nm长波)3种规格,其最大传输距离分别为300m、10km、40km。
万兆电口万兆光口功耗-回复万兆电口和万兆光口是一种高速网络接口技术,用于数据传输。
由于数据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功耗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一步一步地回答这个主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万兆电口和万兆光口的基本概念。
万兆电口是指支持10GBASE-T以太网标准的电口,其传输速度可达到10Gbps。
而万兆光口则是指支持10GBASE-SR、10GBASE-LR等标准的光口,同样可以实现10Gbps的传输速度。
这两种接口技术都使用了大量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优化设计,能够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尽量减少功耗。
那么,为什么要关注功耗呢?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功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功耗不仅会导致能源浪费,同时也给机房的散热和降温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降低网络接口的功耗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万兆电口和万兆光口的技术原理。
万兆电口采用了调制解调和正交振幅调制等技术,通过多次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过程,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Gbps,同时尽量减少功耗。
而万兆光口则是使用光纤传输,通过光源和光探测器进行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同样可以实现10Gbps的传输速度,并且功耗相对较低。
在应用方面,万兆电口和万兆光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数据中心为例,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兴起,对于高速、大带宽的网络需求越来越高。
万兆接口技术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内服务器之间、服务器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高速传输需求,并且通过降低功耗的设计,节省能源消耗。
此外,在通信领域,万兆接口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网络中,提供更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最后,让我们来展望一下万兆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数据传输需求不断增加,网络接口技术将继续向更高速、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例如,百兆电口、千兆电口、万兆电口等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标配,而更高速的接口技术如40GBASE-T、100GBASE-T等也已经开始出现。
万兆铜缆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技术白皮书目录1前言 (4)1.1编写目的及适用范围 (4)1.2参考标准及资料 (5)1.3术语及缩写语 (5)2布线标准 (6)2.1ANSI/TIA568 -C标准概述 (6)2.1.1ANSI/TIA-568-C.0:通用标准:用户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 (6)2.1.2ANSI/TIA-568-C.1:商业场所布线标准:商业楼宇电信布线标准 (8)2.1.3ANSI/TIA-568-C.2:元器件标准:平衡双绞线和连接硬件标准 (8)2.1.4ANSI/TIA-568-C.3元器件标准:光纤布线和连接硬件标准 (9)2.2ISO/IEC 11801 (10)2.3性能参数表 (11)2.3.1TIA Cat.6A Channel (11)2.3.2TIA Cat.6A Perm.Link (11)2.3.3ISO 11801 Channel Class F (12)2.3.4ISO11801 PL Class F (12)2.3.5ISO 11801 Channel Class Fa (12)2.3.6ISO 11801 PL2 Class Fa (13)2.3.7ISO 11801 PL3 Class Fa (13)2.3.8ISO 11801 Channel Class Ea (13)2.3.9ISO 11801 PL2 Class Ea (14)2.3.10ISO 11801 PL3 Class Ea (14)3应用标准 (15)3.1802.3an标准简介 (15)3.1.110Gbps以太网概述 (15)3.1.210GBASE-T概述 (15)3.1.310GBASE-T的运行方式 (16)3.1.4干扰源问题 (17)3.1.5外部串扰的缓解办法(IEEE802.3an Annex55B) (18)3.2数据中心应用 (18)3.2.1应用发展 (18)3.2.2接口发展 (19)4Cat.6A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 (22)4.1Cat6A一般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注意事项 (22)4.1.1捆扎 (22)4.1.2线缆弯曲半径 (22)4.1.3管道填充率 (23)4.2Cat.6A线径参考 (23)5Cat.6A测试 (25)5.1测试仪表选择 (25)5.2测试连接模型 (25)5.3FLUKE测试方法 (26)5.3.1单对线之间外部近端串扰(ANEXT)的测试 (28)5.3.2单对线之间外部远端串扰(AFEXT)的测试 (29)5.3.3综合外部近端串扰(PSANEXT)测试 (30)5.3.4外部串扰(AXT)的测试对象选择建议 (31)5.3.5测试指标 (32)5.4IDEAL公司的仪表测试方法 (32)5.4.1A型方式: (32)5.4.2B型方式: (33)5.4.3C型方式: (33)5.4.4测试与数据处理过程 (35)5.5不合格测试分析与排故 (35)6热点问题 (36)6.1万兆以太网选择光缆还是铜缆? (36)6.2万兆以太网选用Cat.6 还是Cat.6A? (36)6.3Cat6A屏蔽与非屏蔽优劣对比? (37)6.4如果布线测试通过,仍然网络出现异常,如何测试? (38)1前言铜缆的发展与以太网的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IEEE Std 802.3an™-20061摘要本文档描述了10GBASE-T基本原理,并且介绍10GBASE-T PMA层与PCS层的相关技术及10GBASE-T自动协商原理,详细描述了10GBASE-T物理层电气一致性测试原理,方法及步骤。
2关键词10GBASE-T,PMA层,PCS层,自动协商,物理层电气一致性测试3概述3.110GBASE-T技术目标支持自动协商,以全双工基带的传输方式在至少100m长度的4对线缆上传输满足IEEE 802.3标准的帧,要求BER<=10e-12,同时满足CISPR/FCC Class A EMC要求(商业或工业使用);3.2OSI参考模型与IEEE 802.3 CSMA/CD局域网模型说明:●10GBASE-T PHY组件由10GBASE-T PCS, 10GBASE-T PMA, 10GBASE-T AN和10GBASE-TMDI组成;●PCS子层使用了LDPC前向纠错和多位PAM16编码;●PMA子层在8芯4线对的Cat6A双绞线上实现4路捆绑的同时收发功能;●AN功能将自动协商延伸到万兆;●MDI接口使用扩展6类RJ45连接器,在高性能扩展6类线上可以传输100m距离;TransmitterReceiverSelf-synchronizing scrambler - Provides clock transitions, and a statistically random power spectrum for EMI control, equalizer convergence, etc.DSQ 128 coding - The 10GBASE-T standard uses a synthetic 2-dimensional 128 DSQ (Double SQuare) constellation, which conveys 7 bits per symbol.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block codes – Block codes are one of two kinds of error correcting codes that can be used to approach the Shannon capacity of a channel.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 (THP) - The 10GBASE-T standard calls for the use of THP, which is a scheme in which the equalizer for the channel is placed in the transmitter theoretically allowing the receiver to see “perfect”symbols. Training is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initialization phase of the link.3.3操作概述10GBASE-T PHY实现的技术方案非常复杂,IEEE 802.3an标准将10GBASE-T的运行概述如下:●10GBASE-T PHY组件在四线对平衡型布缆上采用全双工基带传输;●每个线对上双向同时以2500Mb/s传输,4线对捆绑达到10Gb/s的速率;●每个线对的调制速率为800MBd(波特,或symb/s),调制方式为PAM16(基带16电平脉冲幅度调制);●两个连续传输的PAM16信号作为一个二维(2D)符号,选自一个极大化2D符号分离的特点128点星座,即DSQ128(双矩形)星座;4bit(㏒2 16)形成一个16级的脉冲幅度调制信号,每个16级PAM值作为一个PAM16符号,一对PAM16符号组成1个二维(2D)编码,从而形成256(16×16)个正交值的星座,从16×16矩阵中精减交叉的点形成128个2D符号,最终的DSQ128星座如下图,(在二维上使用值:-15, -13, -11, -9, -7, -5, -3, -1, +1, +3, +5, +7, +9, +11, +13, +15);Figure: DSQ128 Constellation与传统16x16的正交阵列相比,相邻DSQ128编码的距离增加了√2倍,这提高了3dB的信噪比,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误码率(BER);●链路启动后连续发送PHY帧(512个DSQ128符号),DSQ128符号由7比特(㏒2 128)标签确定,标签由3个未编码比特加上4个LDPC编码比特构成(PCS层);Figure: DSQ128 Code block with LDPC (1723, 2048)●一个PHY帧的512个DSQ128符号作为4×256的PAM16符号在四线对上传输,数据和控制符统一成帧,在链路启动后连续传输;●编码速率为3.125信息位/符号,信息位包括以太网数据与控制符,以及辅助信道的比特;当计算10GBASE-T系统数据吞吐量时,需要考虑成帧和代码块的开销:A.4bit编码数据:由于增加了325个检验bit,最终形成2048 LDPC编码块,实际编码数据降为1723/2048=3.3652 bitB.3bit未编码数据:无额外开销;C.因此每个DSQ128符号的平均数据bit是3+3.3652=6.3652bitD.由于两个PAM16符号形成1个DSQ128符号,因此PAM16符号的平均数据bit减半为6.3652bit/2=3.1826 bitsE.增加物理层64B/65B块编码,帧同步和CRC的开销,最终PAM16符号的平均bit数减为3.125 bits,计算过程如下:XGMII输入50个64bit,即64*50=3200 bits,经过64B/65B编码,扰码,增加1bit辅助位和8bit CRC,输出50*65+8+1=3259 bits,效率为3200/3259=0.9819;即3.1826*0.9819=3.12498;●10GBASE-T的数据吞吐量:800MBd(调制率) ×3.125bit/symb(编码率) ×4(线对)= 10Gbit/s(四路捆绑传输总速率) 1000BASE-T:125MBd×2bit/symb×4=1Gbit/s●以太网标准化组织(IEEE 802.3)与线缆标准化组织(TIA TR42)合作第一次协调了网络接口标准(10GBASE-T)与线缆标准(Cat6A,Category 6 Augmented)的制订,EIA/TIA 568B.2-10标准是定义扩展6类双绞线Cat6A的规范;术语组件/通道:●扩展6类线的有效带宽扩展到了500MHz,但在6类线有效带宽的250MHz以内的指标值与6类线原有的保持一致;PAM16符号率是800 MSymbols/秒(800Mbaud),根据奈奎斯特采用原理,要求基带频率为400 MHz的信号,在实际实现过程中PAM编码一般要求10~15%的余量要求,因此10GBASE-T线缆的带宽被规定到至少500MHz,从而为信号传输提供适当的余量;●10GBASE-T规范继承100BASE-T2和1000BASE-T的技术思路,主要包括:A.采用混合与抵消,在双绞线上实现全双工运行;B.多线对(2对或4对)捆绑传输已达到要求的速率;C.采用多维PAM调制,实现双绞线上的基带传输;D.调制编码合一,采用FEC纠错;1000Base-T 10GBase-T传输方式全双工带回声抑制全双工带回声抑制调制技术5级脉冲调幅技术16级脉冲调幅技术码元比特率 2 bit/码元 3.125bit/码元码元传输率125M/秒*线对800M/秒*线对工作带宽要求80MHz 417Mhz信道编码4D 8-state网格编码(trellis 编码)128-DSQ+LDPC(2048,1723)THP 预编码FEXT干扰推荐使用FEXT干扰消除必须使用FEXT干扰消除双绞线接口以太网对比410GBase-T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 )4.1PCS功能发送1. XAUI/XFI接口;2. 扰码,成帧-》Sum bits: 1+65*50+8=3259=512*3(uncoded)+1723(coded)3. LDPC编码-》add 325 parity bits to blocks of 1723 data bits.c=xGG : the code generator matrixx : 1723-bit input vector;c :2048 output code vector;[c0 c1 (2043)[x0 x1 ... x1772]325个校验位是用来保护每个1723位编码数据块的完整性,从而形成一个2048位的LDPC码字。
揭开10G Base-T以太网的神秘面纱最近这一两年PC领域相关的新总线、新协议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PCI-E进入二代(5Gbps),正在向三代(8Gbps)迈进;SATA/SAS进入6Gbps时代; HDMI 1.3正热,马上1.4的浪潮又开始了;USB大跃进,直接从480Mbps跳到5Gbps。
信息时代,连手机3G都在摇旗呐喊,作为我们这些电脑用户日常生活最重要部分的以太网,怎能不闹点动静出来?这个新动作就是–局限网/个人电脑正式大步向10Gbps的速率挺进啦!IEEE组织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802.3an协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0G Base-T。
但直到最近,才正式有产品开始应用这项协议。
作为1000M Base-T的升级版,这个协议沿用了1000M Base-T的一些重要的定义和设定,向下兼容1000M/100M/10M Base-T,只是变得“更快、更高、更强”。
那就来一起看看它是怎么更快、更高、更强吧。
更快– 10G Base-T采用的仍然是RJ-45网络接口,传输双绞线采用六类线,支持的传输距离最远可达100米,是局域网和个人电脑网络接口的不二选择。
仍然采用四个差分对同时传输,全双工,但传输的总速率高达10Gbps,每对线的速率高达2.5Gbps。
更高– 10G Base-T采用PAM16调制,比1000M Base-T的PAM5调制更高端。
PAM即脉冲幅度调制,PAM16调制下,脉冲电压幅度分为16级电平,这样每个电压幅度(称之为”Symbol”)可以表示4个bit的信息,其中3.125 bit是有效数据,另外的0.875位用于辅助和校验等。
当然了,这个3.125和0.875都是平均下来的一个数值。
采用了PAM-16编码后,10G Base-T每对传输线的数据传输率为800M Symbols/s。
就这样,这个协议变戏法一般的把一个10G的超高速总线变成了只有800M的低速总线,使得100M的远距离传输变成现实,也让信号完整性验证变得简单。
思科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万兆以太网端口类型和可插拔模块揭密您可能已经阅读了大量关于万兆以太网(以下简称10GbE)的文章,进而确信它将是您的数据中心下一项需要采用的技术。
现在,您需要做的是深入了解这项技术的具体细节。
或者,您可能在寻找您的下一个配线间升级方案,或者考虑用10GbE满足下一代城域网(MAN)的需要。
或者,您可能只是一个喜欢站在技术前沿的技术爱好者。
如果您符合上面这几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本文就可以帮助您全面地了解10GbE技术和标准的端口类型,以及理解思科交换机、路由器上的多种10GbE可插拔模块的区别、共性和应用。
IEEE 802.3ae任务小组于2002年将10GbE确立为标准。
虽然它已存在三年,这在互联网时代足以让一项标准成为过时的技术,但是10GbE技术仍然处于旺盛发展的时期,而10GbE市场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深入可插拔光接口的细节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10GbE标准,以及各种10GbE标准端口类型的主要应用。
基于光纤的10GbE:802.3ae概览首先要指出的是,10GbE仍然属于以太网,只是速度快得多。
除了将速度水平提高到了10000Gb/s以外,IEEE 802.3ae 10GbE标准的主要目标是保留以太网的帧格式,保持802.3标准的最大和最小帧尺寸,以及只支持全双工操作(因而不符合CSMA/CD协议的要求)。
IEEE 802.3ae标准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定义10GbE物理层。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深入,人们定义了四种主要的光接口类型,它们可以在不同的距离上支持单模和多模光纤。
按照IEEE的术语,这些接口被称为依赖于物理介质的子层,简称PMD。
除了这四种PMD以外,该标准还制定了两个用以支持LAN和WAN应用的物理层规范(PHY)系列。
一般而言,PHY的属性是在负责编码和解码功能的物理编码子层(PCS)定义的。
目前,总共有七种10GbE 端口类型(如图1所示)。
IEEE 802.3ae PMD子层10GbE标准所规定的PMD子层看起来似乎容易混淆。
万兆电口万兆光口功耗万兆电口和万兆光口是现代通信网络中常见的两种高速数据传输接口,它们具有高速传输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然而,由于其高速传输能力和大量数据处理需求,也使得其功耗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万兆电口和万兆光口的功耗特点,并介绍一些降低功耗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万兆电口(10GBASE-T)。
万兆电口是指一种可以达到10 Gbps传输速率的以太网接口。
与其他以太网接口相比,万兆电口的功耗较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信号传输距离较短:万兆电口使用铜缆进行数据传输,传输距离一般较短。
由于数据传输距离短,为了确保信号的质量和传输速率,需要较高的发送功率和接收灵敏度。
2. 信号调制复杂:万兆电口采用复杂的调制方式,如有名的PAM-16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16)技术,这使得发送和接收电路设计更加复杂,功耗更高。
为了降低万兆电口的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传输距离: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布置情况,可以合理规划传输距离,避免信号传输距离过长导致功耗过高。
2. 降低发送功率:针对发送端,可以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调制算法,降低发送功率。
例如,在光模块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低功耗电源和高效率的驱动电路,以减少功耗。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万兆光口(10GBASE-SR、10GBASE-LR)。
与万兆电口相比,万兆光口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速高密度传输:万兆光口利用光纤传输数据,具有高速和高密度传输的优势,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带宽需求。
2. 低功耗:相对于电口,在光纤传输中,传输距离远,信号衰减小,因此需要较低的发送功率和接收灵敏度。
光口的功耗一般比电口低。
为了降低万兆光口的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低功耗光模块:光模块是光口的核心组件,不同类型的光模块功耗差异较大。
在选择光模块时,可以考虑采用低功耗模块,如SFP+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和QSFP+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等。
万兆局域网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在大多数公司和机构中,局域网是连接各个终端设备并实现内部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传统的百兆或千兆局域网已无法满足数据量大、传输速度要求快的现代网络应用,万兆局域网应运而生。
为什么需要万兆局域网?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成为公司和机构处理海量数据的常规工作。
这就要求网络具备快速传输数据的能力,以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而传统的百兆或千兆局域网在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时,往往会出现拥堵和延迟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流程。
此外,随着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对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升级局域网至万兆的需求变得迫切。
万兆局域网的技术原理万兆局域网是指采用10Gbps(10 Gigabits per second)传输速度的局域网。
它利用了全新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大数据传输和高速通信的需求。
常见的包括使用10GBASE-T以太网、10GBASE-SR光纤以太网和10GBASE-LR光纤以太网等。
10GBASE-T以太网是一种基于铜缆的万兆局域网技术。
它通过利用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数据,支持长达100米的传输距离,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环境。
由于大多数现有的局域网基础设施使用了铜缆作为传输介质,采用10GBASE-T以太网方案可以较为简便地升级局域网,而无需更换现有的布线。
10GBASE-SR光纤以太网则是利用光纤传输数据的。
它通过多模光纤传输,支持短距离传输,最高可达300米。
10GBASE-SR光纤以太网更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并且传输距离较短的网络环境,如机房内部的局域网。
与10GBASE-SR不同,10GBASE-LR光纤以太网采用的是单模光纤传输方式。
这种方案适用于传输距离较远的网络环境,最高可达10公里。
10GBASE-LR光纤以太网的应用范围广泛,适合用于跨楼或者跨城市的局域网连接。
万兆局域网的优势和挑战引入可以带来多重好处。
10GBASE-T10GBase-T 推广了数据中心的万兆应用作者:Carl G. Hansen, Intel Carrie Higbie, Siemon410 GbE 万兆以太网:应用驱动数据中心中为了减少IT成本而不断增长的虚拟化应用使得许多目前使用千兆以太网(1GbE)的管理员都在认真地考虑采用万兆以太网 (10GbE)来减少复杂性。
与虚拟相关的服务器合并对网络的I/O输入输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为此时把几个机器和其他背景服务如现场直播迁移、以太网网络联合到一个机器上了。
随着统一网络的趋势,可以使用单个以太网就能同时支持数据和存储,这就增加了对I/O的要求使得1GbE网络在数据中心中会成为瓶颈而增加复杂性。
因此需要重新考虑数据中心网络。
由于1GbE 连接可以支持单个流量,在高峰时需要支持多个流量就显得带宽不足。
这就需要多个1GbE的连接。
采用万兆以太网(10GbE)就可以解决这些网络问题,它能提供更多的带宽,并通过汇总多个千兆端口到一个万兆连接来简化网络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管理员有多种10GbE 接口的选择,包括CX4,SFP+ 光纤,SFP+ DAC直连铜缆,和 10GBASE-T。
如今,绝大部分选择了 10GbE 光纤或者SFP+ DAC。
然而,这些接口的局限性阻止了它们在数据中心中被广泛采用。
光纤链路的成本太高,SFP+ DAC 又受7米的限制,因此需要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的升级。
CX4是个较早的技术,不能支持高密度。
对于10GBASE-T,以往大家的看法是要求的功耗太大,因此无法被广泛采用。
而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最新的制造工艺可以极大地减少10GBASE-T的功耗和成本。
只有一个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才能被广泛采用,这个解决方案必须能向下兼容,而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支持数据中心中绝大部分的交换机和服务器。
这本白皮书着重于那些促使选择10GbE的驱动性因素,以及10GBASE-T被广泛采用,包括在服务器底版中的采用的趋势。
这本白皮书同时还概述了在数据中心中采用10GBASE-T的优势,包括增加带宽,提高灵活性,简化基础设施,易于升级,和成本节省。
.10GbE 万兆以太网的需求多种技术的改进和趋势驱动着数据中心对10GbE 需求的增加。
例如,在服务器中多核处理器和多插座平台的广泛采用。
这种性能使得用户可以采用单个服务器运行多个应用,这就导致多个应用竞相争用服务器上有限的输入输出资源。
同时用户还在使用虚拟化来把多个服务器合并到一个物理上的服务器,来减少设备和电力的支出成本。
采用最新的Intel® Xeon® 处理器技术的服务器可以把合并服务器的比例提高到15:1。
不管怎样,服务器的合并和虚拟化使得以前几台服务器的I/O需求,现在只通过单个服务器的网络资源来实现,所以对服务器的网络带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配合这个网络需求,IT已经把每台服务器的千兆以太网的连接数量扩大到了双倍、三倍,甚至四倍。
这个模式导致了网络的复杂性增加,因为它要求额外的以太网适配器,网络线缆和交换机端口。
向统一网络的过渡增加了对网络高带宽的需求。
IT部门正在通过把iSCSI,NAS,和 FCoE等局域网和存储区域网络的流量汇聚到单个的以太网数据中心协议的方式,使得在迁移到统一网络时,能够帮助简化网络基础设施。
这种把多种流量类型汇聚到单一以太网构造的方式的确简化了网络,但同时极大地增加了网络I/O需求。
继续使用千兆以太网的链路是不太合理的,因为要满足现在和未来的I/O 需求,千兆链路会急剧增加网络的成本和复杂性,如增加的千兆以太网适配器,电力消耗等。
若采用10GbE万兆以太网则可以用单口或双口的10G连接来替代多个的千兆链路,这就在增加了带宽的同时又极大地简化了网络,降低了电力消耗。
1 Source: Results have been estimated based on internal Intel analysis and are provi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y difference in system hardware or soft-ware design or configuration may affect actual performance. 610GbE 的媒介选择虽然业界一致认同朝着10GbE 万兆以太网的迁移,但是广泛采用10GbE 还是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限制。
要理解这个动态的状况,需要调查目前对10GbE 媒介选择的赞成和反对的理由。
10GbE 的媒介选择目前 IT 经理面对10GbE 的挑战是每种选择都有些缺点,要么是成本、电力消耗,或者是支持的距离。
710GBASE-CX410GBASE-CX4 是个较早的 10GbE 部署方案,然而由于其笨重而昂贵的线缆,以及只有15米的支持距离,其采用受到了限制。
CX4 接头的尺寸限制了交换机的高密度,而这在大型项目中是非常需要的。
固定长度的大直径线缆导致了很多松驰线缆的管理问题。
管道和空间都不够来处理这么大的线缆。
SFP+SFP+可以同时支持光纤和DAC直连铜缆使得它比CX4有更好的灵活性。
SFP+ 如今在慢慢增长,但有些局限阻止了它被所有的服务器采用。
10GBASE-SR (SFP+ 光纤)光纤在延时和支持距离(超过300米)上是非常棒的,但它非常昂贵。
光纤提供了较低的电力消耗,但是其昂贵的电子设备使得在所有数据中心中部署光纤网络是高得买不起的。
光电子设备通常是同类铜设备的4-5倍,这也意味着将来的维护费用(通常是基于设备采购的价格),也会贵得多。
当采用光纤时,不仅意味着需要光纤的交换机端口,而且也意味着需要光纤的服务器网络接口。
10GBASE-SFP+ DACDAC直连铜缆相对于光纤来说是个较低成本的选择,但是它只能支持 7 米,而且不能向下与现有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兼容。
DAC需要购买一个适配器卡,而且需要一台新的柜顶(ToR)交换机。
所需线缆比起结构化布线的铜缆信道更加昂贵,而且不能在现场端接。
这使得 DAC 比起 10GBASE-T来说更加昂贵。
在底版的局域网接口中采用DAC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它没有10GBASE-T的灵活性和支持距离。
10GBASE-T10GBASE-T 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是个成本最低的媒介类型,并与现有的千兆以太网向下兼容。
支持的距离像所有的以太网实施一样,10GBASE-T 能支持长达100米的链路,在连接数据中心的设备时,给了IT 经理极大的灵活性。
有了距离的灵活性,10GBASE-T 可以适应柜顶,列中,或者列末的网络拓扑结构。
由于可通过现有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来工作,10GBASE-T给了 IT 经理最大的灵活性来放置服务器。
采用更高等级的布线产品(6A 类或以上),10GBASE-T 可以在30米之内的信道上运行低功耗模式(这也同样适用于数据中心模式)。
这相当于比在更长的100米模式下每个端口有进一步的电力节省。
数据中心可以采用 any-to-all 的配线区域来确保信道少于30米从而实现这些节省。
8向下兼容性由于 10GBASE-T 与 1000BASE-T 向下兼容,因此可以在数据中心中采用6类、6A类或更高等级的布线系统暂时支持现有的 1GbE 交换机设备,使得 IT 既可保持较低成本,也可在未来有很方便的升级到 10GbE 的路径。
功率10GBASE-T 面临的挑战是早先的物理层接口芯片(PHYs)的功耗实在太大而不能被广泛采用。
同样的事情在千兆以太网发布时也曾经历过。
最初的千兆芯片的功耗是大约 6.5 瓦/ 每端口。
随着处理器的改进,芯片从一代到下一代都得到了改善,以致于现在的千兆端口的功耗已经低于1瓦/每端口。
同样的改进已经发生在 10GBASE-T。
针对10GBASE-T 的好消息是这些物理层接口芯片(PHYs)已经极大地从最新的制造流程中得益。
PHYs 的改进与著名的摩尔定律很相符,更新的处理器技术将持续不断地降低新的10GBASE-T PHYs的功耗和成本。
当 10GBASE-T 适配器在 2008年第一次被采用时,它们需要每端口 25瓦的功率。
功率已经在连着几代的更新更小的处理器技术中降低了。
新近的 10GBASE-T 适配器只需要每端口 10瓦的功率。
进一步的改进将减少更多的功率。
在2011之前,功率将降低到每端口5瓦以下,使得 10GBASE-T 适合于底版集成和高密度的交换机。
延时根据包的大小,1000BASE-T 的延时从亚微秒到12 微妙之间。
10GBASE-T 的延时在2微秒到4微秒之间,更窄的延时范围。
对于以太网中包的大小在512B 或者更大时,10GBASE-T的整体吞吐量相比1000BASE-T将有很大的优势。
在较大的传输包中,10GBASE-T 的延时比起1000BASE-T低过3倍多。
只有在对延时非常敏感的应用如HPC 或者高频交易系统中会注意到一点延时的问题。
10GBASE-T 中增加的2微秒的延时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不重要的。
对绝大多数的企业应用以前能运行在1000BASE-T的延时环境,现在的10GBASE-T 延时只会更好。
许多 LAN 产品还特意加了很小的延时以减少电力消耗或者 CPU 的开销。
一个常用的缺省时就被激活的 LAN 特色是中断调节,这个特色通常会增加大约100微秒的延时,这就允许中断被合并并极大地减少CPU 负担。
多很多用户来说,这个协议总体上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好处。
成本由于最近三代产品的功耗已经急剧地下降了,所以成本也有一个类似的下降曲线。
第一代的10GBASE-T 适配器的价格是每端口 $1000。
如今第三代的双端口10GBASE-T 适配器的价格每端口已经低于 $400了。
在2011年,10GBASE-T将被设计成底版中的局域网接口(LOM)而且会被包括在服务器的价格中。
通过利用LOM模块中内含的10GBASE-T,用户将会看到一个显著的节省,不再需要购买更贵的SFP+ DAC 和光纤适配器,而且可以释放一些服务器中的I/O 插槽。
数据中心万兆以太网的网络结构选择如下的表格列出了一些典型的适用于10GbE 的数据中心网络结构。
这个表格清楚地展示了10GBASE-T 技术比起另外两个类似的铜缆选项提供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1 010GBASE-T的未来Intel 看见了在 10GbE中 10GBASE-T的广泛采用。
在 2010年数据中心中采用光纤来支持 10GbE 的比例是44% ,到了2013年,这个比例将会降低到大约12% 。
随着大量IP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的部署,DAC直连铜缆连接将会在接下来几年中得到增长,到了2013年将会达到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