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4
图文转换---漫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方法。
情感目标:提高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画面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案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新课——图文转换之漫画。
漫画题的命题形式一、描述(说明)画面语言运用题、二、揭寓意...写作三、拟标题(公益广告)四、作文二、题型二:揭示寓意(一)解题思路:1、读画面——四点(标题、构成要素、字、夸张处)2、巧联想(1)画面的主体是什么?(讽刺、颂扬的对象,有标题的,一般多为标题)(2)画面的人或物做了什么事情?(3)判断这件事是对是错,为什么?(追果溯因)(4)联想现实社会中一类事件或人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由物及人,挖掘隐含信息3、组织语言表达寓意三种:①赞扬……社会现象(人)②讽刺……社会现象(人)③反映/启示/告诫……(二)边学边练1、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说明漫画的寓意。
寓意:2、写出下面漫画《重视》的寓意寓意:3、请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
寓意:4、(2021江苏卷)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5、(2021·天津卷)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
(4分)(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白(2分)(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三、作业:6仔细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寓意。
寓意:7 简要说明下图漫画的寓意。
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字之间。
寓意:教学反思:一、本节课完全按照高考大纲要求。
考纲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概括图表内容点,理解并传达图表所蕴含的信息。
近年的高考语文命题,也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本节课重点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漫画、解读漫画寓意,所以教学目标完全符合要求。
二、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学生学过后能够在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方便的时候不能来一次,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国男生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方便一下”。
外国学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这是去厕所排泄,这名外国学生记住了。
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拜访他,这位留学生立即摆手,说:“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
”因为对“便”字一知半解,还弄出过另一则笑话——中国人请客普遍客气,明明很丰盛的酒席,对客人也称是“便饭”。
有一次,一名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了如此便饭,竖起了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国人顿时没有了胃口。
[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得体”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等。
本节着重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引导学生辨析语言表达上的语体色彩、情感色彩、形象色彩等各种差异,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典例·探究]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
D项,出自李煜的《浪淘沙令》,此句中的“阑珊”意为“将尽”,借此表现在晚春时节无限的伤春、惜春之情,和语句中的“初春”矛盾。
其他选项选用的诗词均合乎语境。
[答案] D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主题展示引子感悟“科学”的带鱼―→语言表达的语体差异⎩⎪⎨⎪⎧ 说“切口”的是生物老师说“截面”的是数学老师说“氧化”的是化学老师活动探究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词”与“色彩义”⎩⎪⎨⎪⎧色彩的客观性与色彩的表情性和象征性客观色彩:A 、G ,形象色彩:B 、C 、D ,感情色彩:H 、I 、J ,象征义:E 、F ,引申义:K 、L 语言是“彩色”的⎩⎪⎨⎪⎧语言运用的形象化。
恰当运用色、味、声、 嗅、触等使人能产生具体感受的词句, 能使文章富有更深刻的感染力和更生 动的画面感有“生命”的“色彩”⎩⎪⎨⎪⎧色彩词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色彩词具有丰富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要点归纳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同学们对语言感情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运用褒义的色彩描写春雨可以从春雨的美、春雨滋润大地促使万物复苏的作用等方面着手;运用贬义的色彩描写春雨可以从春雨带来的狂风、阴霾天气等方面着手。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通知的修改,加强同学们对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等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或平行单位之间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
通知要使看通知的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要求语言简洁、措辞得当、时间及时。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苏杭一带,游客如织”等带有描写性质的文字与通知的语体要求不符,而且这些带有褒义色彩的描写也与下文禁止各单位组织参观旅游的要求不合。
“我们认为这个通知是非常及时的,十分必要的。
它对我们纠正不正之风,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带有评价、褒扬性质的文字也不符合通知的撰写要求。
该通知可改为:通知各单位:据查,近来有些单位擅自以开会、考察的名义组织到风景区参观游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精神,特再次明确,严禁我局下属各单位以任何名义组织到风景区参观旅游。
漫画类题目的解读教学目标:能解读漫画类题目的相关题型。
能将漫画的信息依据要求恰当地表述出来。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解读并表述漫画类题目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结合图1说说这幅画给你什么启示?二、明确本堂课的目标要求。
三、思考什么是漫画以及漫画的构成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漫画的构成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四、题型分类解读。
题型1、描述漫画内容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
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漫画构图。
辨清画面的人物与背景,注意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及其他语言文字;(2)客观描述画面,抓住细节说明。
画面上有什么说什么,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不存在的东西;(3)注意说明顺序。
漫画说明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介绍人物时,可按“穿着—动作—神态的顺序说明”;(4)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准确;要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5)如有标题,一定要写出来,内容要囊括所有画面,不能丢三落四。
例1、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①图画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四只小狗从画面的左边鱼贯而出,走在最前面的一只眼睛上还架着一部望远镜,它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敞开口的地窖;下半部画的是前三只小狗直掉入地窖的脚印和走在最后的戴着墨镜、手拄拐杖的盲小狗和它绕过地窖的脚印。
②只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或: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或:自负往往会害了自己。
实战演练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
第六课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有时阻挠我们前进的不是高山、深渊,而是极细小的一粒沙子。
为了避免一次轻微的指责,我们便编出谎言来掩盖。
于是从编造第一个谎言开始,我们便背上了两个沉甸甸的包袱:“过失”与“谎言”。
以后的日子,便常常为掩饰“过失”与“谎言”而不得不再造出新的谎言,从此自己便不得不在紧张、担心、痛苦的岁月中熬过。
那第一个谎言,就是一粒沙。
(选自百度作业帮) 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字体赏美文诗意地生活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
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
”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活的诗意。
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
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选自百度百科) 课内素材身在乡村,日子久了,会发现紫花的梧桐、洁白的洋槐、浅紫的楝子花、火红的石榴、五颜六色的月季是乡村色彩的点缀。
冬天的乡村,看是颜色单调,田野里,麦苗亦是绿色满地。
雪的洁白,只是短暂的美景,一片白茫茫的原野,一片北国风光。
绿色,成为白雪的底色。
因为绿色,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和谐了我们的生活。
绿色,还是绿色;没有绿色,也许世界会疯狂的,人类也会疯狂的,我们的生活也会疯狂。
[应用提示]以上材料可用于“语言色彩”“生活感悟”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乡村,空灵;乡村,宁静;乡村,怡然。
乡村,多彩;乡村,美丽;乡村,和谐。
乡村,是一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徐徐展现出的美妙画卷;乡村,是一幅用心去品味的画卷;乡村,是一幅用心去领悟的画卷;乡村,是一幅山水画卷,鲁西南的乡村,是这幅山水画卷的缩影。
春天来了,乡村河岸边的柳树绿了;山旁小路、田埂上的茵陈泛起白色毛绒绒了;蒲公英的花黄了,蒲公英的孩子飞了;地丁的花紫了;苦菜的白花引来野蜜蜂,在花朵里进进出出。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学习难点]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讲练结合[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词句推敲求色彩活动一 [习作升格](课本P114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
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
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
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
(课前作业)挑选同学习作中有毛病或不够形象的三个典型语段,指导学生修改,使之变为更形象。
(设计意图: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普遍存在的毛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不注意根据情感需要来选词。
从学生习作中挑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语段,点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来修改原文,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初步体会增加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二 [品析美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思考: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征?(设计意图:品析名家名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注意名作在选词上注意绘声绘色绘形及巧用修辞的突出特征,进而过渡到增强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习参考(2010-11-2011:26:17)转载▼分类:教学参考标签: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育《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习参考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人们在使用语句时并不只是利用词语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还会附带自己的主观态度和表达风格,这就给语言带来了各种“色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
本节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课堂活动指导2.1课本课堂活动●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课堂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表示“色彩”的词语来体会语言表达中的“色彩”。
一、课堂活动步骤(1)说明概念。
教师要简单讲解一下什么是“色彩词”和“色彩义”。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2)例句判断。
教师在黑板上(也可以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给出课文中A到L 这12个例句,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中的讲解,独立思考,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照“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五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3)分析讲解。
教师要在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客观色彩(A、G),形象色彩(B、C、D),感情色彩(H、I、J),象征义(E、F),引申义(K、L)。
(4)深入讨论。
通过课文中引用的闻一多《色彩》和鲁迅《补天》中的段落,可以由教师引导,也可以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色彩词,并思考色彩词的引申意义及象征意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方面都有哪些联系。
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读过的文章中运用色彩词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色彩义。
二、相关知识补充讲解“有生命的色彩”时,可以参考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归纳的色彩所引起的情感反应。
如“红──赤诚、焦躁、勇敢、活动、热烈、危险;橙──嫉妒、嫌忌、疑惑、信任;黄──爽朗、轻快、跃进、华贵;绿──和平、亲爱、公平、着实、新鲜、希望;蓝──沉着、冷静、神秘、阴郁;紫──高贵、神圣、优雅、温厚”。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人们在使用语句时并不只是利用词语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还会附带自己的主观态度和表达风格,这就给语言带来了各种“色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
本节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课堂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表示“色彩”的词语来体会语言表达中的“色彩”。
一、课堂活动步骤(1)说明概念。
教师要简单讲解一下什么是“色彩词”和“色彩义”。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2)例句判断。
教师在黑板上(也可以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给出课文中A到L这12个例句,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中的讲解,独立思考,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照“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五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3)分析讲解。
教师要在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客观色彩(A、G),形象色彩(B、C、D),感情色彩(H、I、J),象征义(E、F),引申义(K、L)。
(4)深入讨论。
通过课文中引用的闻一多《色彩》和鲁迅《补天》中的段落,可以由教师引导,也可以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色彩词,并思考色彩词的引申意义及象征意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方面都有哪些联系。
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读过的文章中运用色彩词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色彩义。
二、相关知识补充讲解“有生命的色彩”时,可以参考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归纳的色彩所引起的情感反应。
如“红──赤诚、焦躁、勇敢、活动、热烈、危险;橙──嫉妒、嫌忌、疑惑、信任;黄──爽朗、轻快、跃进、华贵;绿──和平、亲爱、公平、着实、新鲜、希望;蓝──沉着、冷静、神秘、阴郁;紫──高贵、神圣、优雅、温厚”。
2.2 补充课堂活动●“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红楼梦》在语言艺术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人说的话都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焦大不说贾政的话,晴雯不说袭人的话,凤姐不说宝钗的话,一人说话一个样,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的语言其实也可以反映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正所谓“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
下面就围绕“《红楼梦》的人物和语言”这个专题进行一次课堂讨论。
(1)下面一段是《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李纨说凤姐的话。
这一段话本来不应出自知书识礼的李纨之口。
请思考为什么李纨要这么说话。
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忖度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
你今儿还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儿才是!(2)下面两段分别是冷子兴(《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和周瑞家的(《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口中描绘的凤姐。
请判断A和B这两段话分别出自谁人之口。
A.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B.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3)下面是《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以柳絮为题填的词。
请判断分别出自谁人之手。
A.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B.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4)下面是选自《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袭人、晴雯之间的一段争吵(略去了贾宝玉的插话)。
请判断A和B哪个是袭人,哪个是晴雯。
A: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
……要踢要打凭爷去。
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
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
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B: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A: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
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
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
我们不会伏侍的,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B: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A: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
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B: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这么吵的万人知道。
我才也不过是为了事,进来劝开了,大家保重。
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
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我就不多说,让你说去。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给出上述几段引文。
教师分文段提出问题,组织大家讨论。
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作答,然后再由教师给出参考答案:(1)这一段李纨的话中用了不少土话和俗语,本来不应出自知书识礼的李纨之口,但是在和凤姐这样没什么文化的人说话的场合,用了这样的词语,也就通过李纨之口反衬了凤姐的语言特点和性格特征。
(2)A段出自冷子兴之口,听话人是贾雨村,用的是书卷体,显出“雅”的格调。
B段为贾府女佣周瑞家的所言,听话人是刘姥姥,用的是口语体,体现了“俗”的风格。
冷子兴的表述,措辞较严谨,看起来不免“古板”;周瑞家的说话,声情并茂,质朴而生动。
(3)A段出自林黛玉之手,B段出自薛宝钗之手。
同是东风里的柳絮,在林黛玉的词里是“漂泊空缱绻”,而在薛宝钗的词里则是“均匀上青云”,不同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语,加上特定蕴含的深意,十分契合两位女子的心境和性情。
(4)A说话人是晴雯,B说话人是袭人。
晴雯生性直率,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心直口快,自然不似袭人那般温和。
三、课后练习指导3.1 “小试身手”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对语言感情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运用褒义的色彩描写春雨可以从春雨的美、春雨滋润大地促使万物复苏的作用等方面着手;运用贬义的色彩描写春雨可以从春雨带来的狂风、阴霾天气等方面着手。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通知的修改,加强学生对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等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或平行单位之间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
通知要使看通知的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要求语言简洁、措辞得当、时间及时。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苏杭一带,游客如织”等带有描写性质的文字与通知的语体要求不符,而且这些带有褒义色彩的描写也与下文禁止各单位组织参观旅游的要求不合。
“我们认为这个通知是非常及时的,十分必要的。
它对我们纠正不正之风,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带有评价、褒扬性质的文字也不符合通知的撰写要求。
该通知可改为:通知各单位:据查近来有些单位擅自以开会、考察的名义组织到风景区参观游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严禁以参观、学习等名义去风景区游山玩水的通知》精神,特再次明确,严禁我局下属各单位以任何名义组织到风景区参观旅游。
特此通知。
×局办公室×年×月×日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黄”这一颜色词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语言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
题目中给出的跟“黄”有关的词语都很形象,其中“黯黄、白黄、菜黄、惨黄、苍黄、干黄、黄蜡蜡”等都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和视觉的形象色彩,“鹅黄、橙黄、黄橙橙、黄澄澄”等都带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和视觉的形象色彩。
其他分析略。
3.2 补充练习题目一、不同语体的语言风格不同。
下面分别是一段说明雪花形成过程的科技说明文和一首描画雪花融化的诗歌。
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再分别用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写一段内容相仿的文字,体会其中的差异。
①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
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零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
如果没有凝结核,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②《当春天回到了大地上》:到处寻不见雪的踪迹;小弟弟在田野上天真地发问:雪啊,你跑到哪里?泉水在回答:我在这里!露珠在回答:我在这里!我变成了天上的云朵,我变成了亮晶晶的雨滴……二、阅读下面的诗歌,体会其中诗人“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三、仿照示例改写下面的提示语,使其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示例:(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①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②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③提示语(草坪旁边):保护草坪,严禁入内!四、一位顾客到照相馆取照片,看了照片以后很不满意地对摄影师说:“我以前在这里照得挺好看的,怎么现在这么难看?我哪有这么胖?”请你为这位摄影师设计一段回答,使顾客满意,事情得到顺利解决。
五、判断下面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六、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帮他做些修改。
3.3 补充练习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文段的分析以及写作练习,加强学生对不同语体的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第①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其语言特色是准确、通俗、简洁。
第②段诗歌则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法,其特点是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举例略。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