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 漏 第1位老师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漏1.教课目的: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
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遗漏一撇。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故事的兴趣性。
能借助表示图复述故事。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故事的兴趣。
教课难点:借助表示图复述故事。
教课准备:教师:收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故事。
教课时数: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揭题解题同学们喜爱读故事吗?为何喜爱?【设计企图:学生都喜爱读故事,指引他们回想以前读过的故事,发现故事的特色,比方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风趣等等,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2.出示课题。
(漏),老师要跟大家一同学一篇风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可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示:(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认读思虑:老爷爷和妻子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脊背胸脯窟窿跋山涉水东奔西走旋风预设点:(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默读课文,并思虑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设计企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体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归纳文章的技巧。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生字组词,稳固识字。
指导书写“喂”。
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划。
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构造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构造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构造,下边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边的部分。
“厉”是半包围构造,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
第二课时一、回首内容,再读故事老爷爷和妻子婆说的漏,是怕(漏雨)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一种特别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因此用引号惹起来。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7 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做事情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漏》的内容解析: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粗心大意,将“雨”字写成“漏”字,引发的一系列误会和笑话。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粗心大意的危害,懂得细心的重要性。
2. 生字词的学习:本课共有8个生字,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运用。
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阅读理解的培养: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懂得细心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漏》的PPT,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文《漏》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不懂的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生字词学习: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拼写,掌握生字词。
6. 课文解析: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细心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细心的重要性,布置作业。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漏》,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掌握生字词,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诚实与勇气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漏》,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
3.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验故事情节。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漏》的PPT,生字词卡片,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小镜子(用于扮演角色时观察自己的表情)。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漏》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漏》,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体验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1. 《漏》2. 关键词:故事情节、角色、寓意、阅读理解、表达能力3. 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漏》的故事情节。
2.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故事中的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日记。
3. 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漏》的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27 漏【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七课。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中哪些内容最有意思。
过程与方法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阅读、复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难点: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兴趣。
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读后肯定让你捧腹大笑。
2.民间故事:我国的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沉的民族情感,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导、鼓舞和希望。
有的民间故事以连环漫画方式出现,非常有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习生字。
lòu漏部首:氵;笔画:14;组词:破绽、漏斗;造句:他的话破绽百出,不能让我信服。
wèi喂部首:口;笔画:12;组词:喂饭、喂鸡;造句:妈妈每天按时给妹妹喂饭。
pànɡ胖部首:月;笔画:9;组词:胖乎乎、胖子;造句:这个小孩胖乎乎的,真得意。
lǘ驴部首:马;笔画:7;组词:毛驴、驴子;造句:小宁的爷爷家有一头毛驴。
zéi贼部首:贝;笔画:10;组词:盗贼、贼眉鼠眼;造句:他贼眉鼠眼的,不像是好人。
lánɡ狼部首:犭;笔画:10;组词:狼狗、狼心狗肺;造句:我家养的狼狗非常聪明。
mò莫部首:艹;笔画:10;组词:莫非、莫哭;造句:你平时不认真学习,莫非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开场紧张吗?lì厉部首:厂;笔画:5;组词:厉害、严厉;造句:姐姐画画非常厉害,我要向她学习。
bào抱部首:扌;笔画:8;组词:拥抱、抱负;造句:这两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见面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27 漏第一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一、学情分析《漏》是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一个“漏”字贯穿整个故事。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第一课时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理解词语。
然后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大致了解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漏”是什么。
2.认识“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和“旋”,会写“漏、喂”等13个生字,积累词语。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随文识字,正确书写生字。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梳理故事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初步感受故事的奇妙。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话题激趣新课导入】1.话题激趣:说说四大民间传说,分享交流你知道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劳动人民创作,口头传播的文学作品。
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2.新课导入:题材:民间故事漏的意思:东西从孔或者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猜测:文中的“漏”指的是什么?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朗读欣赏: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本文有___个自然段,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3)老婆婆提到的“漏”指_________________,老虎和贼以为“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为什么老虎和贼会害怕“漏”?3.生字认读:出示本课会认的字,引导学生读一读。
4.多音字运用。
(1)旋:xuàn 旋风xuán 旋转(2)粘:nián 粘胶zhān 粘贴(3)爪:zhuǎ爪子zhǎo 爪牙(4)哩:lī哩哩啦啦li 助词。
相当于“呢”“啦”。
5.形近字辨析。
(1)真(真假)癫(癫痫)巅(巅峰)颠(颠倒)(2)交(交代)咬(咬住)校(学校)胶(胶水)(3)漠(漠视)摸(摸索)模(模样)莫(莫非)(4)月(月亮)育(教育)背(背包)脊(屋脊)6.词语学习:出示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标示画出,朗读相关语句,并体会词语含义。
《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漏是什么。
3.选择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读出故事的趣味性。
4.复述课文1-12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
2.体会老虎和贼害怕的心理,感受趣味性。
3.选择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读出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复述1-12自然段的故事。
【课前交流】1.同学们,读了故事《咕咚来了》,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2.说说看,哪里最好玩?(原来吓得小动物逃跑的“咕咚”,竟然是木瓜的落水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感动、快乐。
我们不仅要会读故事,还要会讲故事。
今天,我们开一个故事会,学讲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漏》。
(生字教学“漏”)漏是生字,伸出手指跟我一起写。
注意左窄右宽。
读题。
想到了哪些词语?漏水、漏雨,难怪漏字里有水和雨呢!2.质疑。
这个题目真特别。
看到题目,你心里出现了哪些问题?(漏是什么?)打?如果我告诉你们,“漏”非常可怕,能令老虎和坏人都心惊胆战。
你们相信吗?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那我们一起来读故事吧。
(出示1、2自然段)这是故事的起因,谁想读?2.故事离不开人物。
这里出现了故事的五个重要人物,他们是谁?(读、贴词卡)3.(字理识字:贼)贼是生字,特别容易漏写最后一撇,下面请汉字老师讲一讲这个字。
【这是贼的古文字,它由则和戈两部分组成,从戈则声。
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贼字里为什么会有戈这个兵器呢?原来,在古代,贼不仅指小偷,更指手里拿兵器抢劫、干坏事的强盗。
如盗贼、马贼、贼寇等。
《荀子》中有一句话,大家齐读(害良为贼)。
写贼时要记住:右边是戈,最后一撇不能漏掉。
】记住了吗?最后一撇不能漏掉。
4. 老虎想吃驴,贼想偷驴。
(板画箭头,板书“吃、偷”)一场惊心动魄、啼笑皆非的故事就开始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7《漏》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粘、糕、锅、斧、胶、虎、贼、借”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漏”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爱动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2. 生字词学习:粘、糕、锅、斧、胶、虎、贼、借等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漏”的意思,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引出课题《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阅读感悟。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漏》2. 重点生字词:粘、糕、锅、斧、胶、虎、贼、借3. 课文内容梳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漏”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漏”的意思,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答课后思考题,写在练习本上。
3. 预习下一课,准备课堂讨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了解“漏”的意思,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课堂讨论时间较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7 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诚实、勤奋、勇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漏》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寓言背后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寓言背后的道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课题:《漏》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3.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寓言背后的道理4. 教学过程:导入、朗读课文、精讲课文、小组讨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寓言《漏》讲述了什么故事?(2)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特点?(3)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寓言《漏》的理解和感悟。
3. 拓展题:收集其他寓言故事,与同学分享,分析寓言背后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27课《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婆、脊”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漏、喂”等13个生字。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5.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6.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学会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学会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了解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举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3.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4.板书课题:27、漏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4)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文本内容分析:《漏》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
《漏》篇幅较长,故事内容生动有意思,属于民间故事。
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
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在教材中是首次出现,因此,作为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预设为: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二是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复述故事。
2.课后习题解读: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此题的设计意在重视朗读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持续的默读练习,学会在默读时思考问题,为学生提升阅读品质,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说出有意思的内容,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需要,也是为后续的复述故事做准备。
第二题,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与人物的心理紧密相关,心理活动是这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分角色朗读,既能体会人物心理,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又能真正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第三题,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本题聚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通过地点和文字的提示,让学生既能按顺序复述故事,又不会遗漏重要故事情节,把语文要素的训练落到实处。
【学情分析】中年级自主识字能力日渐增强,但识字写字教学仍需重视,在鼓励自主识字的同时,对难字、易错字采用字理识字加以点拨,是本课识字教学的特色。
教材第一学段已经作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练习,主要体现在个别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因此,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简单的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
与第一学段的课文相比,本单元的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故事内容丰富。
《漏》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角色朗读文,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观察一下下面的图片,你觉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去看看文中到底讲了一件怎样的趣事?我想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捧腹大笑的!(板书:27 漏)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
(1)这个故事里有谁?
(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一头小胖驴)
(2)这时,谁来了?他们看见小胖驴会想些什么?(一只老虎、一个贼)
2.自由朗读第3-11自然段,想一想:
老虎和贼他们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老爷爷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
(1)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3)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
本文指老虎到过很多地方,见识多。
(4)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走南闯北: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
泛指闯荡。
本文指贼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本文只用两个成语便写出老虎和贼的见识广,从而更加突出“漏”的神秘。
)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里,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忧虑和希望。
作用: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老虎听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在虎背上。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
此时此景,你会想到了中国一个成语——(做贼心虚)。
(5)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
”(老虎和贼都认为“漏”是比自己还要厉害的东西。
)三、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1)“漏”真厉害,贴住我了。
“漏”真厉害,停都不停。
(2)“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
(对比中比喻句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
印象。
)
四、小练笔(读一读,写一写。
)
(1)“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秋天的叶子, ,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闪闪的星星,,眨呀眨呀,陪着我度过了黑幽幽的夜晚。
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2)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窜到树上。
体现了贼动作敏捷
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
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紧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赶紧逃跑。
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3)词语积累(ABAC的词语)
又冷又饿又湿又滑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一心一意十全十美百发百中自由自在
(4)词语积累(ABB的词语)黑乎乎静悄悄金灿灿水汪汪毛乎乎笑哈哈白茫茫急匆匆
(5)老虎和贼一齐滚下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
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为什么他们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他们为什么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生1:人本来就很害怕老虎,老虎也非常害怕人的。
生2:他们一直惊魂未定,做贼心虚。
(6)让我们分角色,用幽默地语气读出这一部分内容,读生动,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结合课文插图,分段复述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悟。
训练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
】
五、自由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
老爷爷老婆婆所说的“漏”其实指的什么?(漏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板书:“漏”:“漏雨”)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六、讨论交流:
说一说: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总结:遇到事情要弄清楚真相,不要自乱阵脚,也告诉我们不要起贪欲,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七、【板书设计】
27 漏
老虎
老公公
被吓昏了↑←漏→↑→漏雨
贼老婆婆
八、【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
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就顺利地理解了大胖驴和老虎、小
偷的关系,因为驴子胖胖的,小偷和老虎才会要打它的鬼主意。
课文插图的出示,学生从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间体味着他们所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兴致勃勃地揣摩着故事角色的心理,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着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戏,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2. 在这次阅读活动时,我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了故事内容,舒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故事情节。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活跃而又积极,从中体会了阅读的快乐。
通过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了、归纳概括能力。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设计要抓住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