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同步数学第9讲 全等三角形证明
- 格式:doc
- 大小:254.00 KB
- 文档页数:4
七下数学三角形证明题技巧七下数学三角形证明题技巧是指在数学竞赛中,三角形证明题是经常涉及的一类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角形证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证明的方法。
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是指角平分线互相平分,边长比例相等的三角形。
当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利用这些性质进行推导。
例如,证明一个三角形ABC和DEF是相似三角形,可以利用以下性质:- 角平分线互相平分:可以证明AB//CD,AD//BC,即角A=角C,角B=角D。
- 边长比例相等:可以证明AB/CD=AD/BC,即CD=CE,BC=BD。
2. 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三角形全等是指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的命题。
当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推导。
例如,证明三角形ABC和DEF全等,可以利用以下条件:- 三条边都相等:可以证明AB=CD,AD=BC,即三条边都相等。
- 对应角相等:可以证明角A=角C,角B=角D,即对应角相等。
3. 利用比例和比例性质比例和比例性质是指与比例相关的一些数学性质。
当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时,可以利用比例和比例性质进行推导。
例如,证明三角形ABC和DEF 的比例关系时,可以利用以下性质:- 比例性质:可以证明AB/CD=AD/BC,即两个比例相等。
- 比例关系:可以证明AB/CD=AD/BC=k,其中k是一个常数。
4. 利用对称性对称性是指三角形中某些线段的延长线会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当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具有对称性的三角形时,可以利用对称性进行推导。
例如,证明三角形ABC是具有对称性的三角形时,可以利用以下性质:- 延长线段成比例:可以证明AB//CD,即线段AB与线段CD延长线成比例。
- 对顶角相等:可以证明角A=角C,即两个对顶角相等。
以上就是七下数学三角形证明题技巧的全部内容,希望读者能够利用这些技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证明的方法。
例2:如图2,AB⊥BC,BC⊥CD,EB∥CF,则∠ABE与∠FCD的关系是()A.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C.是同位角但不相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相等练习13:如图18,l1// l2,则∠1+∠2-∠3=.练习14:如图19,AB∥DE,那么∠BCD等于()A. ∠2-∠1B. ∠1+∠2C.180°+∠1-∠2D.180°+∠2-2∠1\\\\\知识详解例题1、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DEF 的对应角是_____.2、如图1-1所示,ΔABC≌ΔDCB.(1)若∠D=74°∠DBC=38°,则∠A=_____,∠ABC=_____(2)如果AC=DB,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1图1-2 图1-33、如图1-2,已知△ABE≌△DCE,AE=2 cm,BE=1.5 cm,∠A=25°,∠B=48°;那么DE=_____cm,EC =_____cm,∠C=_____°;∠D=_____°.4、如图1-3,△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______.练习1:如图1-4,△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A.6 B.5C.4D.无法确定2、如图1-5,△ABC≌△AEF,若∠ABC和∠AEF是对应角,则∠EAC等于()A.∠ACB B.∠CAF C.∠BAF D.∠BAC3、如图1-6,△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图2A BC DE图16E DCB A21图17 图18 图19A BE CFDA.40°B.35°C.30°D.25°4、将直角三角形(∠ACB为直角)沿线段CD折叠使B落在B’处,若∠ACB’=60°,则∠ACD度数为______.图1-4 图1-5 图1-6 图1-7例题5、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110AOB 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2)当150α=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练习5:如图,AB⊥BC,ΔABE≌ΔECD.判断AE与D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题6、已知: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D.例题7、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 求证:AE∥CF.AB CDO110α练习6、已知:如图,AD=BC.AC=BD.试证明:∠CAD=∠DBC.练习7、如图,CE=DE,EA=EB,CA=DB,求证:△ABC≌△BAD.例题8、如图,Rt△ABC的斜边AB中点为E,ED⊥AB交BC于D,且∠CAD︰∠BAD=1︰7,求∠BAC的度数.例题9、已知:如图,OP是AOC∠和BOD∠的平分线,OA OC OB OD==,.求证:AB CD=.练习8、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E,交AC于D,若AB=AC=32,BC=21,求△BCD的周长.9、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ABC=∠EBDBA CODPA BCDECABDE=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0、(综合练习)已知:如图,AB=DC,AE=DF,CE=FB,求证:AF=DE.随堂检测1、如图,AB=AC,AD = AE,CD=BE.求证:∠DAB=∠EAC.2、已知:如图,AB∥CD,AB=CD.求证:AD∥BC.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求证:△ABE≌△ACE.ABC DFEABDECDCEBA。
专题4.10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 和SAS )(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和判定方法2——“边角边”;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特别说明:如图,如果''A B =AB ,''A C =AC ,''B C =BC ,则△ABC ≌△'''A B C .要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1. 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特别说明:如图,如果AB = ''A B ,∠A =∠'A ,AC = ''A C ,则△ABC ≌△'''A B C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典型例题】类型一、用“SSS”和“SAS”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求值1.如图,已知:AB =AC ,BD =CD ,E 为AD 上一点.(1) 求证:△ABD △△ACD ;(2) 若△BED =50°,求△CED 的度数.【答案】(1) 证明见分析 (2) 50CED ∠=︒【分析】(1)根据SSS 即可证明△ABD △△ACD ;(2)只要证明△EDB △△EDC (SAS ),即可推出△BED =△CED ,进而得到答案. (1)证明:在△ABD 和△ACD 中, AB ACBDCD AD AD ⎧⎪⎨⎪⎩===,△△ABD △△ACD (SSS );(2)解:△△ABD △△ACD ,△△ADB =△ADC ,在△EDB 和△EDC 中,DB DC BDE CDE DE DE ⎧⎪∠∠⎨⎪⎩===,△△EDB △△EDC (SAS ),△△BED =△CED ,△△BED =50°,△△CED =△BED =50°.【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题意,熟练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点A 、M 、N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CD =,BN DM =,AM CN =,求证:AB CD ∥.【分析】根据AB CD =,BN DM =,AM CN =,利用SSS 定理证明ABN CDM ≌,从而得到A C ∠=∠,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CD ∥得证.解:证明:∵AM CN =∴AM MN CN MN∴AN CM =在ABN 和CDM 中AB CD BN DM AN CM =⎧⎪=⎨⎪=⎩,∴()ABN CDM SSS △≌△∴A C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解题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变式2】如图,已知AB AC =,AD AE =,BD CE =,求证:312.【分析】利用SSS 可证明△ABD△△ACE ,可得△BAD=△1,△ABD=△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3=△BAD+△ABD ,即可得结论.解:在△ABD 和△ACE 中,AB=AC AD=AE BD=CE ⎧⎪⎨⎪⎩,△△ABD△△ACE ,△△BAD=△1,△ABD=△2,△△3=△BAD+△ABD ,△△3=△1+△2.【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及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2.已知:如图,AB AC =,F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求证:ABE ACF ≌.在ABE 与△AB AC A A AE AF =⎧⎪∠=∠⎨⎪=⎩ABE △≌△【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ASAAAS 、、【变式1】如图,点D 在BC 上,,ADB B BAD CAE ∠=∠∠=∠.(1) 添加条件: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使ABC ADE ≅;(2) 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写出证明过程.【答案】(1) AC AE = (2) 见分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B AD =,BAC DAE ∠=∠,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添加条件即可;(2)结合(1)的条件,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添加条件进行证明即可.解:(1)添加的条件是:AC AE =,故答案为AC AE =;(2)△,ADB B ∠=∠△AB AD =,△BAD CAE ∠=∠△BAD DAC CAE DAC ∠+∠=∠+∠,即BAC DAE ∠=∠,又AC AE =△ABC ADE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确定出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2】如图所示,DC CA ⊥,EA CA ⊥,CD AB =,CB AE =,求证:(1) BCD EAB ≌△△;(2) DB BE ⊥.【分析】(1)利用SAS 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由()≌DCB BAE SAS △△,可得∠=∠DBC BEA ,∠=∠BDC EBA ,再利用90DBC BDC ∠+∠=︒,可得90∠+∠=︒DBC EBA ,即90DBE ∠=︒,所以DB BE ⊥.解:(1)证明:△DC CA ⊥,EA CA ⊥,△90∠=∠=︒DCB BAE ,在DCB △和BAE 中,CD AB DCB BAE CB AE =⎧⎪∠=∠⎨⎪=⎩△()≌DCB BAE SAS △△. (2)证明:由(1)可知()≌DCB BAE SAS △△, △∠=∠DBC BEA ,∠=∠BDC EBA ,△90DBC BDC ∠+∠=︒,△90∠+∠=︒DBC EBA ,即90DBE ∠=︒,△DB BE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类型二、用“SSS”和“SAS”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求值3.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求证:△ABC≌≌DEF .【分析】首先根据AF=DC ,可推得AF ﹣CF=DC ﹣CF ,即AC=DF ;再根据已知AB=DE ,BC=EF ,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即可证明△ABC△△DEF .解:△AF=DC ,△AF ﹣CF=DC ﹣CF ,即AC=DF ;在△ABC 和△DEF 中AC DF AB DE BC EF =⎧⎪=⎨⎪=⎩△△ABC△△DEF (SSS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已知:PA=PB,AC =BD ,PC =PD ,△PAD 和△PBC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分析】由AC=BD ,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D=BC ,利用SSS 即可证明△PAD△△PBC.解:△AC =BD ,△AC+CD=BD+CD ,即AD =BC ,又△PA =PB ,PC =PD ,△△PAD△△PBC(SSS)【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变式2】如图,点D ,A ,E ,B 在同一直线上,EF =BC ,DF =AC ,DA =EB .试说明:△F =△C .【分析】根据SSS 的方法证明△DEF△△ABC,即可得到结论.解:因为DA =EB , 所以DE =AB.在△DEF 和△ABC 中, 因为DE =AB ,DF =AC ,EF =BC ,所以△DEF△△ABC(SSS),所以△F =△C.【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属于简单题,找到证明全等的方法是解题关键.4.如图,在ABCD 中,点E 、F 在BD 上,ABE 与CDF 全等吗?若全等,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全等,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它们全等,并写出证明过程.(1)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2) 证明过程: 【答案】(1) BE DF =,答案不唯一; (2) 证明见分析; 【分析】(1)根据选择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添加合适的条件即可;(2)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 CD ∥,AB CD =,得ABE CDF ∠=∠,再用上添加的条件,即可证明结论.(1)解:BE DF =(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BE DF =(答案不唯一)(2)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 =,△ABE CDF ∠=∠,在ABE 和CDF 中,AB CD ABE CDF BE DF =⎧⎪∠=∠⎨⎪=⎩,△ABE CDF △≌△(SAS ).【点拨】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D =,AC AE =,且BAD CAE ∠=∠,求证:ABC ADE △≌△.【分析】根据BADCAE ∠=∠可得BAC DAE ∠=∠,再根据SAS 即可证明.证明:△BAD CAE ∠=∠,△BAD DAC CAE DAC ∠+∠=∠+∠,即BAC DAE ∠=∠,在ABC 和AD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SAS ABC ADE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用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关键是通过BAD CAE ∠=∠得出BAC DAE ∠=∠.【变式2】图,BE CF =,AC DF =,AC DF ∥.求证:ABC DEF ≌△△.【分析】首先根据BE CF =可得BC EF =,再由AC DF ∥可得ACB F ∠=∠,然后利用定理证明ABC DEF ≌即可.证明:△BE CF =,△BE EC CF EC ++=,即BC EF =,△AC DF ∥,△ACB F ∠=∠, 在ACB △和DFE △中,BC EF ACB F AC DF =⎧⎪∠=∠⎨⎪=⎩,△()SAS ABC DEF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类型三、全等的性质与“SSS”和“SAS”综合➽➼证明✮✮求值 5.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BC ⊥(填空).证明:在三角形ABD ACD 和中,△()()()______________BD AB ⎧=⎪⎪=⎨⎪⎪⎩已知已知公共边,△ ≌ ( ).△ADB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902ADB BDC ∠∠︒==(平角的意义). △(垂直的意义).【答案】,,,,SSS DC AC AD AD ABD ACD ADC AD BC =∠⊥,△△,,【分析】证明()SSS ADB ADC ≌△△.推出ADB ADC ∠∠=,可得结论. 证明:△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在三角形ABD △和ACD 中,【变式1】如图:AB AC =,BD CD =,若28B ∠=︒,求C ∠的度数.【答案】28︒ 【分析】连接AD ,利用“SSS ”证明ABD ACD △≌△,即可得到答案.解:连接AD ,在ABD △和ACD 中,AB AC BD CD AD AD =⎧⎪=⎨⎪=⎩,()SSS ABD ACD ∴≌C B ∴∠=∠,28B ∠=︒,28C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2】已知:如图,AC BD =,AD BC =,AD ,BC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OE AB ⊥,垂足为E .求证:(1) ABC BAD ≌.(2) AE BE =.【分析】(1)利用SSS 证明ABC BAD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B CBA ∠=∠,则OA O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1)证明:在ABC 和BAD 中,AC BD BC AD AB BA =⎧⎪=⎨⎪=⎩,△ABC BAD ≌(2)证明:△ABC BAD ≌△CBA DAB ∠=∠,△OA OB =,△OE AB ⊥,△AE BE =.【点拨】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SSS 证明ABC BAD ≌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CM 是AB 边上的中线,8AC =,12BC =,求CM 的取值范围.【答案】210CM <<【分析】倍长中线CM 至点N ,构造BNM ,易得ACM BNM ≅△△,再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找到CN 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CM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延长CM 到点N ,使CM MN =,连接BN ,在ACM △和BNM 中,CM NM AMC BMN AM BM =⎧⎪∠=∠⎨⎪=⎩,∴ACM BNM ≅△△(SAS ),∴8AC BN ==, 在BCN △中,BC BN CN BC BN -<<+,∴128128CN -<<+,即420CN <<,∴4220CM <<,即210CM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在ABC 与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点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图中的CE BD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CE BD =,证明见分析【分析】根据SAS 证明ACE ABD ≌△△,即可得到CE BD =.解:CE BD =,证明:△90BAC DAE ∠=∠=︒,△BAC CAD DAE CAD ∠+∠=∠+∠,即BAD CAE ∠=∠,在ACE △和ABD △中AC AB CAE BAD AE AD =⎧⎪∠=∠⎨⎪=⎩△()SAS ACE ABD ≌△CE BD =.【点拨】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如图已知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 如图1,连接AM ,BM ,此时AM ,BN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2) 若将MO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如图2,当点N 恰好在AB 边上时,求证:222BN AN MN +=.【答案】(1) AM BN =,理由见分析(2) 见分析 【分析】(1)由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OM BON ≌,即可得到AM BN =(2)连接AM ,由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OM BON ≌,即可得到AM BN =,再求得90MAN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222BN AN MN +=解:(1)AM BN =,理由如下:△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B =,OM ON =,90AOB MON ∠=∠=︒,△AOM BON ∠=∠,在AOM 和BON △中:OA OB OM ON AOM BON =⎧⎪=⎨⎪∠=∠⎩, △AOM BON ≌,△AM BN =(2)如下图,连接AM ,△AOB 和MO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B =,OM ON =,90AOB MON ∠=∠=︒,45B BAO ∠=∠=︒,△AOM BON ∠=∠,在AOM 和BON △中:OA OB OM ONAOM BON =⎧⎪=⎨⎪∠=∠⎩, △AOM BON ≌,△AM BN =,45B MAO ∠=∠=︒,△90MAN MAO BAO ∠=∠+∠=︒,△222AM AN MN +=,△222BN AN MN +=【点拨】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年级下册数全等的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全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全等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图形的形状完全相同,大小也完全相同。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可以通过平移、旋转、翻转等方式重合在一起。
全等的概念在很多数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包括几何学、三角学、向量运算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讨论数学中关于全等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全等定理。
全等定理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
它的表述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不仅如此,在解决几何学应用题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定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获得题目的答案。
第二,全等判定方法。
在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来说,全等判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SSS (边边边)法则,SAS(边角边)法则,ASA(角边角)法则以及AAS(角角边)法则。
SSS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对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些判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第三,全等证明。
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我们一般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证明可以使用直接证明、间接证明、构造证明以及反证法等方法。
直接证明是指通过推导利用全等定理等方式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间接证明是指证明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从而间接证明它们全等;构造证明是指通过构造一些新的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从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反证法是指假设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然后通过推导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它们全等。
全等证明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觉。
第四,全等应用。
全等在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我们需要先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然后利用高度和底边的乘积的一半计算其面积。
中考数学一轮分复习第09课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倍长中线:截长补短:角平分线上:已知角平分线及垂足在上一点到一边距离:已知角平分线及平分线辅助线做法:共边问题:重叠角问题:已知两角,已知两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角平分线画法:角平分线判定:角平分线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全等三角形性质:定义:全等三角形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 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A.4 个B.3 个C.2 个D.1 个2.已知△ABC 与△DEF 全等,∠A=∠D=900,∠B=370,则∠E 的度数是( )A.37°B.53°C.37°或63°D.37°或53°3.如图,已知∠1=∠2,要使△ABC ≌△ADE ,还需条件( )A.AB=AD,BC=DEB.BC=DE,AC=AEC.∠B=∠D,∠C=∠ED.AC=AE,AB=AD4.在△ABC 中,AC=5,中线AD=4,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 )A.1<AB<9B.3<AB<13C.5<AB<13D.9<AB<13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6.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交DE于G,∠ACB=∠AED=1050,∠CAD=150 ,∠B=∠D=300,则∠1的度数为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7.如图,AB=DB,∠ABD=∠CBE,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8.如图,在Rt△ABC中,∠ACB=90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9.如图,已知AB⊥BD 于B,ED⊥BD 于D,AB=CD,BC=DE,则∠ACE=____.10.如图,F在正方形ABCD的边BC边上,E在AB 的延长线上,FB=EB,AF 交CE 于G,则∠AGC的度数是______.11.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个.12.如图,AE=DB,BC=EF,BC∥EF,求证:△ABC≌△DEF.13.如图∠BAC=∠DAE,∠ABD=∠ACE,BD=CE.求证:AB=AC.14.已知:如图,AB=AE,∠1=∠2,∠B=∠E.求证:BC=ED.15.如图,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AE∥CF,AE=CF,BE=DF.求证:△ADE≌△CBF.16.如图,ΔABC和ΔBDE是等边三角形,D在AE 延长线上.求证:BD+DC=AD.17.如图,在△ABC中,∠ACB=900,AC=BC,D是AB上一点,AE⊥GD于E,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求证:AE=EF+BF.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0,BE⊥AD,垂足为E.求证:BE=DE.19.已知,在ΔABC中,∠B=2∠C,AD平分∠A交BC于D点,求证:AC=AB+BD.20.如图,等腰 Rt△OAB中,∠AOB=90o,等腰Rt△EOF中,∠EOF=90o,连结AE、BF.求证:(1)AE=BF;(2)AE⊥BF.21.已知在Rt△ABC中,∠C=900,AC=BC,AD为∠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C.求证:△DBE的周长等于AB的长.2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求证:∠BAD+∠BCD=180°.23.如图①,点E在正方形ABCD边BC上,BF⊥AE于F,DG⊥AE于G,可知△ADG≌△BAF.(不要求证明)拓展:如图②,点B、C分别在∠MAN的边AM、AN上,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求证:△ABE≌△CAF.应用:如图③,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BC.点D在边BC上,CD=2BD,点E、F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9,则△ABE与△CDF的面积之和为.第09课全等三角形测试题日期:月日满分:100分时间:20分钟姓名:得分:1.如图∠1=∠2=200,AD=AB,∠D=∠B,E 在线段BC 上,则∠AEC=()A.200B.700C.500D.800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也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3.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A.72°B.60°C.58°D.50°4.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BCA=∠FB.∠B=∠EC.BC∥EFD.∠A=∠EDF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BOC的依据是()A.SSSB.ASAC.AAS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A.4对B.6对C.8对D.10对7.在下列定理中假命题是()A.一个等腰三角形必能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B.一个直角三角形必能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C.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必能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等腰三角形必能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8.如图,△ABC中,∠C=90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若AC=10cm,则△DBE的周长等于( )A.10cm B.8cm C.6cm D.9cm第8题图第9题图9.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1 处B.2 处C.3 处D.4 处10.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全等.(选择:一定或不一定)11.已知:如图,∠B=∠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2)若以“AAS ”为依据,还缺条件 .(3)若以“SAS ”为依据,还缺条件 .12.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600,BC=6,把△ABC 沿直线AD 折叠,点C 落在C /处,连接BC /,那么BC /的长为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3.如图,△ABD 与△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下列结论中:①BE=DC ;②∠BOD=60°;③△BOD ∽△COE.正确的序号是 14.如图,△ABD 的三边AB 、BC 、CA 的长分别是20、30、40、其中三条角平分线将△ABD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CAO BCO ABO S S S ∆∆∆:: 等于______.15.如图,AB ∥CD,O 是∠BAC 、∠ACD 的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于E,且OE=3,则AB 与CD 间的距离等于16.如图,AC ⊥BC,BD ⊥AD,AC 与BD 交于O,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17.如图,已知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DF ⊥AC 于F,且BD=CD.求证:BE=CF .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E 是AB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点G 在边BC 上,且∠GDF=∠ADF .(1)求证:△ADE ≌△BFE ;(2)连接EG,判断EG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延长线七下同步数学第9讲三角形全等证明
【类型一】全等的性质
例题1. 如图已知:△ABC≌△DBE,∠A=50°,∠E=30°,则∠ADB= 度,∠DBC= 度。
练习1.1 如图所示,在△ABC中,∠A=90°,D,E分别是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是。
练习1.2.已知,如图所示,AB=AC,AD⊥BC于D,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则AD= .
例1图练1.1图练1.2图
【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例题1. 如图,在ΔABC中,AC=AB,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BC,请说明理由。
练习1.1 如图,已知AB=CD,AC和BD交于点O,且AC=BD。
试证明∠B=∠C.
练习1.2 已知,如图,M、N在AB上,AC=MP,AM=BN,BC=PN。
求证:AC∥MP.例题2.已知,如图,AB⊥AC,AB=AC,AD⊥AE,AD=AE。
求证:BE=CD。
练习2.1 已知:如图,△ABC中,AD⊥BC于D,E是AD上一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F,若BD=AD,DE=DC。
求证:BF⊥AC。
练习2.2 如图,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AC=DF,AC∥DF,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题3. 如图,已知BE⊥AD,CF⊥AD,且BE=CF,请你判段AD是△ABC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并说明理由。
练习3. 如图,∠ACB=90°,AM⊥MN,BN⊥MN,AC=BC,点C在MN上,说明MN=AM+BN的理由
A
B
C
D
E
F A
B C
D
例题4. 如图,已知BD 、CE 是△ABC 的AC 、AB 边上的高,且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试说明AP 与AQ 的关系。
练习4.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
,AB=20cm,AC=8cm,求DE 的长。
例题5. 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 ,在AB 上截取AE=AC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练习5. 如图,∠ABC=90°,AB=BC ,BP 为一条射线,AD ⊥BP ,CE ⊥PB ,若AD=4,EC=2.求DE 的长。
综合提高题 :
1. 如图∠ACB=90°,AC=BC,BE ⊥CE,AD ⊥CE 于D ,AD=2、
5cm ,DE=1.7cm, 求BE 的长。
2. 如图,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 ′B ′C, A ′B ′交AC 乎点D ,已知∠A ′DC=90°,求∠A 的度数
3. 在△ABC 中,∠ACB=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AD = DE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 -BE ;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C
B
A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A
B
C E
21
D
C
B
A
D C
B A
一 三角形的概念
⒈ 三角形的定义:
①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 做三角形. ②△ABC 是三角形ABC 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⒉ 三角形的分类: ①按边分类: ②按角分类: 二 三角形边角间的关系 1.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①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④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 三角形三条主要线段 1.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 ①三角形的中线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C 上的中线.
2.BD=DC=
12
BC. ②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③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①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AC 的平分线
.
D
C B
A
2.∠1=∠2=
1
2
∠BAC. 3.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表示法:1.AD 是△ABC 的BC 上的高线.
2.AD ⊥BC 于D.
3.∠ADB=∠ADC=90°.
注意: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
②常利用高线求另外的高线或底 ③三角形高线的三种情况
8.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则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