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咕噜噜》活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活动名称: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保护牙齿健康。
3. 提高幼儿的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咕噜噜》教案、牙齿模型、牙刷、牙齿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合进行口腔保健教育活动。
四、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牙齿模型,了解牙齿的结构和重要性。
2. 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并示范操作。
3. 引导幼儿学说儿歌《咕噜噜》,教育幼儿每天刷牙、保护牙齿。
4. 组织幼儿进行刷牙游戏,巩固刷牙意识。
五、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口腔保健主题墙,引导幼儿关注牙齿健康。
3. 区域活动:设置口腔保健区,提供相关玩具和材料,让幼儿自主进行口腔保健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刷牙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口腔保健习惯的养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考虑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将口腔保健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八、教学内容:1. 口腔保健知识:牙齿的结构、刷牙的重要性、正确的刷牙方法。
2. 儿歌《咕噜噜》:歌词记忆、节奏感知、语言表达。
3. 刷牙游戏: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口腔保健意识。
九、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使用牙齿模型、牙刷等物品,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刷牙过程。
2. 互动讨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通过问答形式巩固知识点。
3. 儿歌教学:教授儿歌《咕噜噜》,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十、教学资源:1. 牙齿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牙齿结构,帮助幼儿了解牙齿。
2. 牙刷:示范正确刷牙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实践。
3. 牙齿图片:用于教学内容展示,帮助幼儿观察牙齿。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咕噜噜》这首儿歌,了解咕噜噜的含义,知道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正确的咕噜噜发音,提高幼儿的语音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自信、大胆的表现在集体面前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咕噜噜》这首儿歌,并能正确发音。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咕噜噜》儿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 环境准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以一首有趣的儿歌《咕噜噜》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新课部分:(1)教师向幼儿介绍咕噜噜的含义,让幼儿了解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咕噜噜》儿歌,教幼儿正确发音,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准确性。
(3)教师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巩固部分:组织幼儿进行《咕噜噜》儿歌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部分: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并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积极表现。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咕噜噜》儿歌的动画课件,以及相关咕噜噜的小道具。
2. 环境准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咕噜噜》儿歌的动画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部分:(1)教师向幼儿展示咕噜噜的小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咕噜噜的特点。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咕噜噜》儿歌,教幼儿正确发音,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准确性。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咕噜噜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咕噜噜的理解。
3. 巩固部分:组织幼儿进行《咕噜噜》儿歌表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部分: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咕噜噜是幼儿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并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积极表现。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咕噜噜》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咕噜噜》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咕噜噜》教案目标:通过故事《咕噜噜》,培养小班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用翻翻书《咕噜噜》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通过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导学生认识健康饮食、良好睡眠、锻炼身体等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3. 运用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加深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和实践。
教学准备:1. 《咕噜噜》翻翻书2. 相关图片和展示材料3. 健康食品和模型食物4. 提前准备好的手工制作材料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咕噜噜》的翻翻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健康话题的好奇心。
2. 故事介绍(10分钟)通过展示书中的插图,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解释故事中的健康概念和重要性。
3. 认识健康食物(15分钟)使用健康食品和模型,向学生介绍健康食物的种类和特点。
通过观察、闻、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健康食物的外观、味道和营养价值。
4. 健康习惯游戏(15分钟)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来学习健康习惯。
例如,做动作操、分辨健康和不健康习惯的图片等。
5. 手工制作(15分钟)让学生用纸板和彩纸制作一张健康饮食的海报或卡片。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设计,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他们重新思考健康食物的好处。
6.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并表达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和想法。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与家人分享自己学到的健康知识。
2. 进一步了解健康: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厨房或食堂,了解学校的饮食健康政策和操作流程。
3. 健康绘本分享:鼓励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健康主题绘本,分享书中的故事和启发。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并记录每个学生对故事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完成的手工制作作品,评估其对健康食物的认识和创意表达能力。
小班上学期健康儿歌教案《咕噜噜》小班上学期健康儿歌教案《咕噜噜》精选3篇(一)教案:咕噜噜健康儿歌课时:1课时目标年龄:3-5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和健康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咕噜噜健康儿歌。
2. 与儿歌内容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身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学画板或幻灯片,播放器。
2. 儿歌《咕噜噜》的音乐资源。
3. 学生参与活动所需的道具,如玩具水果、健康食品图片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坐在地板上。
2. 出示或播放咕噜噜的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
3. 问学生是否听得出来这首歌是关于健康的,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健康的内容。
步骤二:学唱儿歌(10分钟)1. 出示或播放咕噜噜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2. 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跟读儿歌歌词。
可以逐句教唱,也可以用整首歌的方式。
3. 重复几遍,直到学生能够理解歌词并流利地唱出来。
步骤三:认识词汇(10分钟)1. 出示儿歌中与健康相关的词汇,如蔬菜、水果、运动等,并帮助学生认读。
2. 引导学生讲述这些词汇的图片或实物与健康的关系。
步骤四:连线游戏(10分钟)1. 分发或展示一些健康食品图片,并将对应的词汇放在另一侧。
2. 请学生根据图片和词汇连线,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3. 在游戏中可以加入一些口语练习,如询问学生喜欢哪些食物,他们为什么认为这些食物健康等。
步骤五:身体动作配合儿歌(10分钟)1. 引导学生站起来,根据儿歌中的动作词汇进行动作示范和学习。
如:伸手摘苹果、趴下拿萝卜等。
2. 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与歌曲进行动作配合。
可以逐句教学,也可以用整首歌的方式。
1. 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快速又自信地复习一遍儿歌。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学习这首儿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健康,并展示一些健康好习惯的图片或道具。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咕噜噜》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要尊重别人的需求。
2.让幼儿能够理解分享的概念,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回报,进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教具:咕噜噜零食、一张地图、一个发放物品的桌子。
2.材料:新鲜的水果,干果坚果等零食。
3.其他准备:班级评价表,观察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小朋友们打招呼,让小朋友们坐好,看看教师拿出来的零食咕噜噜,说:“看看这些好吃的薯片和巧克力,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呢?”2. 讲解1.介绍咕噜噜零食,让小朋友们了解它。
2.讲解规则: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写在一个球上,然后放在地图和桌子上。
3.让小朋友告诉每一个球上都写了什么名字,并问是否可以自由选择零食吃。
4.阐述规则:“只有当每个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零食,才能开始享用。
”3. 实践1.让每个小朋友做选择,记载他们的选择,确保没有重复的选择。
2.当所有小朋友都选择完自己喜欢的零食后,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些零食。
3.分享规则:“现在请大家分享自己的零食,为自己、为小伙伴们都分配比较好一点。
”4. 总结1.让每个小朋友数一数自己的零食有几个,并与别人的比较一下。
2.让每个小朋友告诉别人自己喜欢的零食。
3.让每个小朋友学会感谢:和他们的伙伴分享,以及这些零食。
5.反思这节课教师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情境,在课程中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和学习互助合作的精神。
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小朋友先是比较犹豫,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但随着教师的引导以及其他小朋友的分享,他们逐渐明白了这个活动的特点,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和积极。
此次活动主要培养了幼儿的分享精神、团队协作和自信心,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了越分享越开心的愉快体验。
因此,教师在今后的课程中,也应该积极引导幼儿表现出分享精神,同时多倾听幼儿的思考,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咕噜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水果的种类和特点;2.能够认识并说出水果的名称;3.能够描述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4.能够了解水果的重要性及对身体的作用。
1.2 教学重点1.认识水果的名称;2.描述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3.了解水果的重要性及对身体的作用。
1.3 教学难点1.认识水果的名称;2.描述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1.4 教学时间2节课,每节课30分钟。
1.5 教学对象幼儿园小班。
二、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1.小熊宝宝的《咕噜噜》故事书;2.水果图片;3.水果样品;4.班级中的小椅子。
2.2 教学环境1.幼儿园小班教室;2.教具柜。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子老师手拿着《咕噜噜》故事书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入今天的主题:水果。
第二步:认识水果教师最好将各种水果图片和实物带到幼儿园小班教室,在讲解每种水果的时候,向孩子们展示图片或实物,并告诉他们水果的名称。
第三步:描绘水果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按照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来描绘每种水果。
第四步:水果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吃水果对身体的好处,如帮助身体排毒、增强免疫力等等。
第五步:复习和总结最后老师可以向孩子们提问,复习所学的水果和对身体的好处,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3.2 上课注意事项1.教师要先了解每个孩子是否对水果有过了解,做些适宜孩子认知的灵活课堂设计;2.教师要保持趣味和互动,让小朋友们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3.为了避免水果跑路,要提前做好水果的物料准备;4.分享从采购到制作、展示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上课,我体会到,在幼儿园小班的课堂上,一定要趣味性、互动性强,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另外,在学习内容上,要尽量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过度地强求孩子们掌握复杂的知识。
最后,也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们在自发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灵感迸发,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自然的魅力。
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咕噜噜》儿歌的基本内容,学会演唱。
2. 通过模仿咕噜噜的声音,锻炼幼儿的口腔肌肉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咕噜噜》儿歌音乐2. 水果、蔬菜等实物3. 咕噜噜头饰4. 相关图片或卡片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邀请幼儿一起做《咕噜噜》儿歌动作,熟悉歌词。
2.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咕噜噜》儿歌的寓意,教育幼儿注意饮食卫生。
b. 教师示范演唱《咕噜噜》儿歌,引导幼儿跟唱。
c. 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咕噜噜,一部分幼儿扮演其他小动物,共同完成儿歌表演。
3. 实践环节:a. 教师准备水果、蔬菜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它们的特点。
b. 幼儿佩戴咕噜噜头饰,模仿咕噜噜的声音和动作。
c. 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像咕噜噜。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演唱《咕噜噜》儿歌,关注幼儿的饮食卫生。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有关《咕噜噜》儿歌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讲述。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卫生,避免幼儿受伤。
2. 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3. 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活动过程中,注意调整音量,确保幼儿能清晰地听到儿歌旋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参与演唱《咕噜噜》儿歌和角色扮演。
2. 关注幼儿在实践环节中,是否能正确地模仿咕噜噜的声音和动作。
3. 评估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是否能简单讲述《咕噜噜》儿歌的寓意和饮食卫生知识。
七、活动反馈1.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家园共育的建议。
2. 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引导幼儿演唱《咕噜噜》儿歌,关注幼儿的饮食卫生。
八、活动调整1.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环节,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咕噜噜》教案名称:《咕噜噜》小班健康详案适用年级:小班(3-4岁)主题:健康生活习惯教育目标:1. 通过游戏和故事,培养幼儿对健康生活习惯的兴趣和意识。
2. 帮助幼儿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健康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内容:1. 健康生活习惯的介绍:饮食、运动、卫生、休息等。
2. 游戏与童谣:《咕噜噜》。
3. 故事时间:《小猫丽丽和大肚子小河马》。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音乐、饭盒、水杯、毛巾、枕头等。
2. 故事绘本:《小猫丽丽和大肚子小河马》。
3. 幼儿乐器:小鼓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引导幼儿放松身心,准备参与今天的活动。
2. 引导幼儿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健康生活习惯,如吃饭、喝水、洗手等。
活动一:游戏与童谣《咕噜噜》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饭盒和一个水杯,告诉他们今天要参加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咕噜噜》。
2. 编一首童谣《咕噜噜》,教给幼儿,并和他们一起唱。
咕噜噜,咕噜噜,我们要好好吃饭。
咕噜噜,咕噜噜,喝水使我们健康。
活动二:故事时间《小猫丽丽和大肚子小河马》1. 准备好故事绘本《小猫丽丽和大肚子小河马》。
2. 给幼儿表演故事,或者让他们自己翻翻书,并讲述故事情节。
3. 在故事中重点强调小猫丽丽和大肚子小河马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运动等。
活动三:健康生活习惯的实践1. 引导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健康活动,如晨间体操、洗手等。
2.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如吃饭、喝水、休息等。
总结活动: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延伸活动:1. 探讨其他的健康生活习惯,并参与相关活动,如齐步走、知识问答等。
2.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制定健康生活习惯的计划,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咕噜噜》游戏与童谣以及《小猫丽丽和大肚子小河马》故事的教学活动,幼儿对健康生活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咕噜噜》歌曲的内容,能够跟着音乐一起唱。
2.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咕噜噜》歌曲音频、小动物图片、实物或玩具小动物。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歌曲《咕噜噜》(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咕噜噜》歌曲,播放歌曲让幼儿聆听。
2. 教师歌词一句一句地教,幼儿跟学。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模仿小动物动作(5分钟):1. 教师展示小动物图片,如兔子、小狗、小猫等。
2. 教师模仿相应小动物的动作,如兔子跳跃、小狗跑等,让幼儿跟着模仿。
3. 幼儿分组进行模仿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宣布下次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的期待感。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陪幼儿模仿小动物动作,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小动物主题,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关注和喜爱小动物。
3. 课程整合:将本次活动与语言、数学、美术等课程相结合,让幼儿在多个领域得到发展。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准备好《咕噜噜》歌曲的音频文件、小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玩具,并确保教学环境宽敞,适合幼儿活动。
2. 引入主题:教师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入小动物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3. 学习歌曲:教师播放《咕噜噜》歌曲,让幼儿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跟唱。
4. 模仿小动物:教师展示不同小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玩具,并模仿相应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噜》教案简介《咕噜噜》是一项适合小班级的健康活动。
这个游戏能够增强小孩子的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并促进他们的社交交流。
在游戏中,小朋友会享受到快乐和放松的时刻,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本教案将向您介绍《咕噜噜》健康活动的游戏规则、准备工作、特别注意事项以及实施步骤。
游戏规则1.课程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小朋友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协调性。
2.游戏设备:破布、绳索、篮球、足球等。
3.游戏规则:1)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暗号,当教练喊出这个暗号的时候,他们就需要一起去完成一个任务。
2)任务根据篮球、足球、跳绳等不同项目设定3)小朋友们需要将物品拉过绳子,通过完成任务获取奖励4.游戏时间:每次游戏大约需要30分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准备工作在实施《咕噜噜》健康活动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游戏地点:选取一块开阔的干净场地,室内教室或室外均可。
2.准备教具:破布、绳索、篮球、足球等。
3.准备奖励品:活动结束后可以给小朋友们颁发奖状、小奖品等,以奖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
4.指定教练: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能够在游戏中更好地引导小朋友,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
5.健康安全:在活动前需要检查小朋友们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能够参加游戏。
同时,在游戏中需要注意小朋友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特别注意事项1.游戏前需要让小朋友们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不断提醒他们这是一项有趣的游戏,不是比赛。
2.在游戏中需要发挥小朋友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任务难易程度和项目设置。
3.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要注意传递健康生活和饮食习惯等相关知识,加强小朋友们的健康意识。
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根据游戏规则和准备工作,对场地、设备、奖励品等进行准备。
2.划分小组:按照小朋友们的兴趣等因素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
3.解释规则:向小朋友们解释《咕噜噜》的游戏规则和意义。
4.进行游戏:按照游戏规则逐步实施游戏。
小班健康《咕噜噜》活动设计
老高川第二幼儿园郝继霞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2、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养成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小熊拔牙》故事PPT、洗手盆若干、漱口杯每人一个,温开水或矿泉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拔牙》,仔细听故事,一会老师有问题问你。
”
二、播放图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问题:
1、妈妈为小熊买了多少糖?
2、妈妈对小熊说一天吃多少糖果呢?
3、妈妈对小熊说一天只吃一块糖,小熊答应了吗?
4、小熊后来是怎么做的?
5、最后小熊的牙齿怎么了?
6、小熊的牙齿为什么会这样?
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吃糖吗?吃多了会怎样?(引导幼儿说出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
三、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吃完东西会有残渣留在牙齿上,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师:“小熊吃多了糖引起了牙痛,如果小朋友吃多了糖怎么办呢?”
1、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把粘在牙齿上的残渣吐出来,让幼儿观察吐出的残渣。
2、“咕噜噜”漱漱口,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让水在嘴巴里咕噜噜地唱歌,然后吐出脏水(可以让幼儿用温开水或矿泉水漱口,防止幼儿吞下水)。
3、让幼儿看看自己吐出的残渣,告诉幼儿吃完东西要漱口。
附:漱口歌
手拿漱口杯,
喝口清清水,
闭紧嘴,仰起头,
咕噜咕噜吐一口,
咕噜咕噜吐两口,
咕噜咕噜吐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