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739.00 KB
- 文档页数:53
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图像处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还是在医学诊断中使用CT扫描,图像处理技术都在起到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图像处理?它又包括哪些基础知识?本文将为您揭秘。
图像处理是指对数字图像进行操作和改进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或从图像中提取出特定的信息。
而这个过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图像获取、图像增强和图像分析。
首先,图像获取是指通过摄像头、扫描仪或其他设备获取图像。
在获取图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光线、传感器的质量、图像的分辨率等因素。
光线的强弱和角度会直接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鲜明度。
传感器的质量决定了图像的噪声水平和细节表现能力。
而图像的分辨率则决定了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小。
其次,图像增强是指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参数来改善图像的质量。
这是在保持图像的真实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图像更接近于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例如,在一张夜晚拍摄的照片中,由于环境光线的不足,图像可能过暗。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来增强图像的可见度。
图像增强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噪声是在图像获取过程中引入的不希望出现的随机信号,它会使得图像模糊不清或者细节不清晰。
通过滤波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以获得更清晰、更细节丰富的图像。
最后,图像分析是将对图像中的内容进行解释,通过对图像中的特征进行提取和识别来给予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图像分析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医学、安全监控、机器视觉等。
以医学图像为例,通过图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
医生可以通过CT扫描的图像分析,获得患者脑部的详细结构图像,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图像处理还包括多个分支领域,如图像压缩、图像恢复和图像合成等。
图像压缩是指减少图像文件的存储空间,以便更好地存储和传输图像。
图像恢复是指通过对破坏或损坏的图像进行处理,尽可能地使其恢复到原始状态。
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1.图像的类型在计算机中,图像是以数字方式来记录、处理和保存的。
所以,图像也可以说是数字化图像。
图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像。
这两种类型的图像各有特色,也各有优缺点。
因此,往往需要混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使作品更加完美。
(1)位图:也叫点阵图、像素图,是由许许多多的像素点组合而成的。
启动photoshop,这是一张位图,放大人眼区域,当放大到足够倍数时,我们看到图像是由一个个不同颜色的方块排列而成,这就是俗称的马赛克现象,也叫锯齿现象,每个颜色方块分别代表一个像素,大小相同、颜色单一,像素是构成点阵图的基本单位。
这种由像素组成的画面,叫做图像。
(2)矢量图: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图形的元素是一些点、线、圆、弧线等等。
他们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得到的。
例如摩托车,摩托车实际上是由线段构成的外框轮廓,由外框的颜色以及外框所封闭的颜色决定它的颜色。
由于矢量图形是用光滑、流畅的线条表现的,而这些线条是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的,所以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还是旋转等不会失真;最大的缺点是难于表现色彩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
而位图却不同了,位图是由不同颜色的像素点构成的,可逼真表现自然界各类景物。
狮子头图案,一个是位图,一个是矢量图,位图放大后失真、模糊,而矢量图却没有。
2.图像的颜色模式(1)RGB模式R、G、B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三种颜色,R(red)、G(green)、B(blue)。
红绿蓝称为三原色光,屏幕上的所有颜色,都是由这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的强弱合成的。
实际上图像上每一个像素点都是由红绿蓝三束光打出来的,由于三束光强弱的不同,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这和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完全吻合的,显示器也是由红绿蓝三束电子枪击打出来来激发像素发光,所以RGB模式是显示器的物理色彩模式。
显示屏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由一组RGB值来记录和表达。
三束光的强度实际上就是它的亮度,在计算机中亮度使用整数来表示。
图像处理基础知识总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图像处理已经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拍照,到医疗诊断中的影像分析,再到电影特效的制作,图像处理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图像处理?它又包含哪些基础知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像处理的世界。
一、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简单来说,就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视觉表达。
它可以是一张照片、一幅绘画,或者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图形。
图像可以分为两类:位图和矢量图。
位图,也称为点阵图,是由一个个像素点组成的。
每个像素点都有自己的颜色和亮度信息。
位图的优点是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节,但缺点是在放大时会出现锯齿和模糊的现象。
矢量图则是通过数学公式来描述图像的。
它由线条、曲线和几何形状组成。
矢量图的优点是无论放大或缩小多少倍,图像都能保持清晰和锐利,但它在表现复杂的色彩和细节方面相对较弱。
二、图像的颜色模式颜色是图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常见的颜色模式有RGB 模式、CMYK 模式和灰度模式等。
RGB 模式是我们在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颜色模式。
它通过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颜色的不同比例混合来产生各种颜色。
在 RGB 模式中,每种颜色的取值范围是 0 到 255,当三种颜色都为 0 时,得到黑色;当三种颜色都为 255 时,得到白色。
CMYK 模式主要用于印刷行业。
它由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和黑(Black)四种颜色组成。
通过这四种颜色的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印刷出各种颜色的图像。
灰度模式则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每个像素点用一个 8 位的数值来表示其亮度,0 表示黑色,255 表示白色,中间的数值表示不同程度的灰色。
三、图像的分辨率分辨率是衡量图像清晰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通常表示为每英寸的像素点数(PPI)。
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细节越丰富,但同时文件也会越大。
例如,我们常见的 72PPI 适用于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而 300PPI 及以上则适用于高质量的打印图像。
1 .什么是机器视觉技术试论述其基本概念和目的。
答:机器视觉技术是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的交叉学科。
机器视觉主要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
机器视觉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功能多。
机器视觉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完成观测和判断,常用于大批量生产过程汇总的产品质量检测,不适合人的危险环境和人眼视觉难以满足的场合。
机器视觉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避免人眼视觉检测所带来的偏差和误差。
2 .机器视觉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详细论述之。
答: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和识别、输出显示或控制。
图像获取:是将被检测物体的可视化图像和内在特征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一系列数据。
该部分主要包括,照明系统、图像聚焦光学系统、图像敏感元件(主要是CCD和CMOS)采集物体影像。
图像处理和识别:视觉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滤波去噪、图像增强、平滑、边缘锐化、分割、图像识别与理解等内容。
经过图像处理后,图像的质量得到提高,既改善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又便于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
输出显示和控制:主要是将分析结果输出到显示器或控制机构等输出设备。
3 .试论述机器视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答:。
机器视觉技术的现状:机器视觉是近20〜30年出现的新技术,由于其固有的柔性好、非接触、快速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工业、军事、民用等等领域。
发展前景:随着光学传感器、信息技术、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性价比的不断提高,机器视觉技术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市面上已经有针对机器视觉系统开发的企业提供配套的软硬件服务,相信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人力进行工作,既便于管理又节省了成本。
价格持续下降、功能逐渐增多、成品小型化、集成产品增多。
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图像处理是一门涉及到数字图像和计算机图像的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学科,它在工程、科学、医学、艺术和其他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合成、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识别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图像获取、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识别等方面对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础概念1.1 图像的定义图像是一种用于表示事物或场景的视觉信息,通常以数字形式存在,是由大量的像素点组成的。
每个像素点记录了图像中某个点的亮度和颜色信息。
1.2 图像的表示图像可以使用灰度图或彩色图来表示。
灰度图是由单一颜色通道来表示图像的,通常用于黑白图像或需要简化处理的图像。
而彩色图需要使用多个颜色通道来表示图像的色彩信息。
1.3 像素像素是图像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点都有自己的坐标和像素值。
在灰度图中,像素值代表了该点的亮度,而在彩色图中,像素值则包含了红、绿、蓝三个通道的信息。
1.4 图像尺寸图像的尺寸是指图像的长和宽,通常用像素来表示。
图像的尺寸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1.5 图像的坐标系图像的坐标系通常以左上角为原点,x轴向右递增,y轴向下递增。
在一些图像处理库中,图像的坐标系以左下角为原点,x轴向右递增,y轴向上递增。
1.6 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使用数字方式表示的图像,它可以使用0和1的二进制来表示黑白图像,或者使用多个颜色通道的数值来表示彩色图像。
数字图像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存储。
二、图像获取2.1 图像采集图像的获取通常是通过摄像机、扫描仪、卫星遥感等设备进行采集。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光照、环境等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2 数字化数字化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通常将模拟图像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步骤转换成数字图像。
2.3 图像格式图像格式是指存储图像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图像格式有JPEG、PNG、BMP、GIF等。
不同的格式对图像数据的存储方式、压缩方式、颜色深度等均有不同。
图像处理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方法一、图像处理基本概念1.1 图像的定义图像是指反映物体或场景在人眼或电视摄像机等光学器件上所形成的视觉信息的呈现方式。
图像可以是数字形式的,也可以是模拟形式的。
1.2 图像处理的定义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相关设备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和显示的过程。
该过程通常包括图像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图像恢复等多个步骤。
1.3 图像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医学图像分析、自动驾驶、智能安防、机器人视觉等。
当然,最广泛的是娱乐业,例如电影、游戏和虚拟现实等。
二、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2.1 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数字图像是一些离散的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亮度值来表示其对应位置的颜色和灰度等信息。
这些像素点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形成了一个二维的数字矩阵。
在计算机中,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示为一个二维矩阵,它的元素是像素的亮度值。
2.2 图像处理的基本过程图像处理通常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过程: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图像恢复等。
图像获取可以通过图像传感器或图像采集卡等设备来进行。
不同的图像采集设备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3 常见的图像处理算法图像处理算法是指对数字图片进行数字处理的过程,如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图像分割和图像压缩等。
常见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平滑滤波、图像锐化、边缘检测、二值化、形态学处理等算法。
2.4 图像处理的评价标准图像处理的效果可通过诸如清晰度、对比度、颜色等指标进行评价。
常用的评价标准包括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和标准偏差等指标。
三、图像处理的实践方法3.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图像处理的必要步骤,它可以更好地准备图像以进行后续处理。
图像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均衡化和去除背景等。
3.2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加强对图像细节的观察和分析。
常见的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化、灰度变换、滤波等。
图像处理(图像学习)的基础必备知识基础储备知识列表(图像必备基础)1. 图像会表示成一个2D实数矩阵f(x,y),也称为是图像在那个像素的灰度或者是亮度,对于double类型的是0.0黑 1.0白,对于unit8类型是0黑,255是白2. 图像常见的数字形式编码:位图(栅格)和矢量3. 图像表示二值化图像,1比特图像(一个像素是1比特)0 1灰度图像,8比特图像(1个像素是8比特)0-255彩色图像24比特(RGB各占8比特),同时也会有第四通道,提供对每个像素透明性的测度索引图像24比特,其中每个像素给出的索引和索引所指示的彩色调色板中的元素R G B的值4. 基本术语图像拓扑:常用于二值图像并借助形态学领域:围绕一个给定像素的周围构成它的领域,4领域8领域邻接;通路;连接性;组元5. 图像处理分为3个层次底层:基本操作(噪声消除,对比度增强),其中输入和输出都是图像中层:从图像中提取属性(如边缘,轮廓,区域)高层:对一个场景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6. 图像的处理分为:空间域和频域空间域:全局(点)操作面向领域的操作,卷积结合多幅图像的操作频域:7. 图像的采集需要光,光可用电磁波或者粒子秒速,一个光子是一个微小的电磁振动能量包,可以用波长和频率来刻画,波长乘以频率等于波传播的速度,人类的视觉系统(HVS)对波长在400-700nm,1nm=10-9m8. 彩色编码和表达彩色可使用3个数值分量和恰当的增加权函数来编码。
最简单的编码方式就是像素的RGB9. 人对光的感知以及对颜色的感知常用3个参数来描述:辉度:对于发光强度的主观感受色调:一个视感觉的属性,对应区域是否类似于一个感知的彩色,红绿蓝或者是组合饱和度:对一个区域用与其亮度成比例来判断的彩色行,对光源白色性的描述注:亮度可以用红绿蓝的加权和来计算10. 数字图像处理的硬件:采集装置,负责捕获数字化图像或视频序列camera link。
当相机产生模拟视频输出时,需要使用一个图像数字化器(图像采集卡)将其转化成数字格式;处理装置,计算机;显示和硬拷贝设备;存储设备,光盘。
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改进,从而实现更加生动、清晰的图像展现。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电影、游戏、医学、机器人等领域。
学习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图像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图像处理技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图像的一些基本概念。
图像是由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有其特定的颜色值。
这些颜色值形成了图像的整个外观。
通常情况下,图像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这种颜色模式被称为RGB模式。
此外,图像还可以使用灰度模式进行表示,即每个像素点只有一个颜色值,表示图像的亮度。
在图像处理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RGB模式。
图像的处理方法图像处理可以分为有损和无损处理。
有损处理指的是在对图像进行一定处理的同时,丢失一些图像的信息,从而降低图像的质量。
例如,压缩图像、降低图像的分辨率等都是有损处理。
而无损处理则是在处理图像的同时,不丢失任何信息。
例如,对图像进行旋转、缩放等操作,都属于无损处理。
图像处理基础算法1、图像的旋转图像旋转算法是图像处理的基础操作之一。
旋转算法可以将一个图像按照一定的角度旋转,得到一个新的图像。
旋转算法根据旋转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正常旋转和镜像旋转。
正常旋转表示将图像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而镜像旋转则表示将图像沿着某一轴进行翻转。
2、图像的缩放图像缩放算法也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基础操作。
图像的缩放主要是为了使图像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
缩放算法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
缩放算法中最常用的是双立方插值算法和双线性插值算法。
3、图像的滤波图像滤波算法可以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使图像更加清晰。
图像滤波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图像的每个像素点上,使用一个滤波器对周围的像素点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像素值。
常用的滤波算法有高斯滤波、中值滤波和均值滤波。
4、图像的分割图像分割算法可以将图像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分割,得到不同的图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