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压疮的中医辩证治疗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15.55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30例关键词老年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由于老年人皮肤松驰、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防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强,从而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加强对老年患者压疮的整体护理,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标本兼治,促进压疮的愈合,尤为重要。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老年压疮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1~95岁,平均78岁。
ⅰ期6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2例。
预防:①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30分钟翻身1次,翻身时应轻柔地将患者托起,避免拖、拉、推动作,建立床头翻身卡,及时记录。
②加强观察,保护骨突出处皮肤。
老年患者感知力低下,巡视病房时,护士不仅要勤问,更要勤看。
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使用气垫褥、水褥、羊皮褥或用软枕垫在身体的空隙处,降低骨隆突处皮肤所受的压强。
对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或牵引器等固定的患者,应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松紧度。
③变换体位时,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患者平卧位时,如需抬高床头,一般不应超过30°;如需半卧位时,为防止身体下滑移动,可在足底放一木垫,并屈髋30°,在胸窝下垫软枕;长期坐椅时,应适当给予约束,防止患者身体下滑,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力,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引起压疮的发生。
④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保护患者皮肤。
每天用温水清洁患者皮肤,擦洗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不可过度用力,防止损伤皮肤。
清洁完皮肤,待其干燥后,可适当涂凡士林软膏,保持皮肤湿润,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沫。
⑤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
为患者变换体位后,对局部受压部位及时进行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刺激血液循环。
但对于因受压而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组织则不主张按摩,观察30分钟后若皮肤红色不褪,则表明软组织损伤,实施按摩可造成深部组织的损伤。
护理28例压疮患者的经验总结摘要】目的在原来使用贝复济、磺胺嘧啶银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压疮患者28例的效果观察。
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8例(64处褥疮)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创面,贝复济、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观察组采用干预方法,治疗7天和14天后观察效果。
结果 观察组痊愈5处或9处、显效20处或18处、好转6处或4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之和与样本之比)为100%,对照组痊愈3处或5处,显效15处或21处,无效15处或7处,总有效率54.55%或78.79%。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在贝复济、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的基础上,再加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压疮 护理干预湿性愈合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1] 一般为局部症状,但压疮再继发感染,可致严重败血症,危及生命。
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原来使用贝复济、磺胺嘧啶银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压疮患者28例,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男11例,女17例,年龄在35-86岁,平均53岁;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2例、截瘫19例、骨折7例.其中1期2例,2期11例,3期及以上15例。
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共31处褥疮,对照组共33处褥疮。
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创面,贝复济、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观察组采用以下干预方法1.2.1根据创面的不同颜色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黄色创面和黑色创面先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无菌棉球清除脓性分泌物,无菌剪清除坏死组织,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2次,再用无菌纱布将压疮周围擦干;创面干后喷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磺胺嘧啶银,根据创面大小选择合适的3M透明敷贴,贴于压疮处。
褥疮的中医治疗及家庭调护【病例举隅】首诊:郭某,女,45岁。
患者因“腰骶部皮肤溃破一年,加剧二周”来诊。
患者诉一年前因腰部外伤并发截瘫卧床,致使腰骶部皮肤溃破、渗液。
迭经中西药治疗,症状时起时伏。
察患者腰骶部疼痛时作,骶尾处皮肤溃疡,色红,有脓性渗液,溃疡面积约2 cm×3cm,深约0.5cm。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范围。
此乃褥疮,为气滞血瘀,痹阻经络气血,肌肤失养所致,当以活血解毒,益气养血,生肌护肤为治:1、中药口服:方用八珍汤加味,药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丹参、银花、陈皮、连翘、花粉各10克,红花、炙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药外洗:方用五黄汤加味,药取黄连、黄柏、黄芩各10克,大黄、蒲黄各15克,野菊花、蒲公英各30克,水煎取汁,用消毒纱布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次。
3、中药粉外涂:方用三黄散加味,药取大黄、硫黄、蒲黄、寒水石、马勃、青黛各等量,研细备用。
每次外洗后,用棉签蘸本品适量外涂患处,每日3次。
二诊:患者用药一周后复诊,自诉疼痛减轻,疮面渗液减少。
原方续治7天,患者疼痛、渗液消失,疮面可见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嘱患者家属加强护理,停用口服药,继以五黄汤外洗后再用三黄散外涂患处。
如此治疗三月,患者疮面恢复正常,末见新的压疮生长。
【中医评析】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为截瘫或严重外伤的伤员,或老年人长期卧床、护理不当,骨突等处长期受压,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多见于皮肤摩擦部位、两肩胛、尾骶、两髋及侧膝部,皮肤先起红斑,继而糜烂、坏死,溃疡或者化脓感染,肉芽不生,久治难愈,自觉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长期卧床,局部气血瘀滞,肌肤失养所为。
当以益气养血,活血生肌为治。
本病例方用八珍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口服以益气养血,配以丹参、银花、陈皮、连翘、花粉、红花活血解毒。
血丰气旺,血活毒清,则肌肤得养。
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度褥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度褥疮的疗效及总结护理方法。
方法:将28例ⅳ度褥疮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中药治疗并给与相应的护理。
在治疗期间每周分别记录2组患者褥疮部位皮肤周围颜色,硬软度,伤口渗出,感染情况,有无肉芽组织生长,伤口是否愈合,连续观察4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28.6%,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度褥疮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ⅳ度褥疮。
关键词:西医中西医结合ⅳ度褥疮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51-02褥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辣手的问题,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顽症。
褥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并发症、甚至死亡,而且明显延长了住院日。
褥疮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来说称之为“压迫性溃疡或压疮”[1]。
iv度褥疮:是指溃疡深达肌腱及骨,有渗出液和感染,有坏死组织[2]。
如感染扩展可能形成骨膜炎,骨髓炎并发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有神经损伤者则伴有剧烈疼痛。
其产生最主要原因是机体组织特别是骨突处表面组织长期或过度受压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自1993年6月以来,我院共收治iv度褥疮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1993年6月~2011年11月本院共收治ⅳ度褥疮患者28例。
均为院外发生,褥疮面积为6.5×4.5~12.5×7.5 厘米,来我院就诊时均表现为褥疮ⅳ期[3]。
2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40~82岁,平均73.5岁,病程25~40天,平均28天,治疗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76.2岁,病程23~39天,平均30天。
褥疮的中医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褥疮患者的中医治疗和护理体会。
方法将我院肺病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褥疮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4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艾条灸熏灼的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基础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使用艾条灸熏灼褥疮创面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操作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接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褥疮;中医;治疗;护理;艾灸褥疮(pressureulcers)又称为压疮、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后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溃烂坏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病是由于体质衰弱,加之护理不当,骶尾椎、足跟等骨隆起部位较为常见,对患者来说发生褥疮后不仅会增加痛苦,还会加重病情,久治不愈后可能会继发感染,造成全身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凸出部位受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影响极易出现褥疮[1]。
有资料显示,艾条灸治疗褥疮是中医特色疗法,具有活血生肌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褥疮患者破溃不愈的问题。
本研究将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褥疮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条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肺病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褥疮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已发生褥疮。
有2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其中1例88岁股骨骨折患者,血糖高,不能手术转入我科时褥疮面积达直径11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各14例,研究组男5例,女性9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0.81±3.29岁,褥疮直径1~12cm,平均5.11±1.39cm;对照组男6例,女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83±3.36岁,褥疮直径1~10cm,平均5.14±1.4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