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思维导图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 格式:pdf
- 大小:202.47 KB
- 文档页数:1
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中枢骨髓胸腺法氏囊(腔上囊)外周脾脏滤血、造血、储血,T、BL定居(40%,60%),免疫应答发生、合成免疫活性物质场所淋巴结过滤淋巴液,免疫细胞定居,免疫应答发生场所,参与淋巴再循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SIgA)免疫组织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免疫细胞APC(抗原提呈细胞)DC分类cDC未成熟DC:摄取和加工迁移期DC:向外周淋巴组织迁移成熟DC:提呈抗原pDC参与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功能: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MØ提取加工能力很强作为效应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B产生抗体、增强体液免疫免疫分子膜型TCR、BCR 细胞因子受体白细胞(WBC)分化抗原(CD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HLDA)CD分子按功能受体特异性抗原,模式识别,IgFc,细胞因子,补体,NK细胞,死亡…黏附分子(AM)功能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与活化炎症反应过程介导WBC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地址素参与细胞分化发育附着和移动参与多种疾病(WBC黏附缺陷症、AIDS)的发生参与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S-Lex:路易斯寡糖,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1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分类(胞外结构不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细胞因子受体家族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钙黏蛋白家族概要特点结构功能功能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炎症反应过程介导WBC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路易斯糖-L选择素、IL8受体-IL8、LAF1-ICAM1淋巴细胞归巢LHR(L选择素)-血管地址素、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LFA1-ICAM1细胞的发育、分化、迁移钙黏蛋白、免疫球蛋白多种疾病产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基因结构3类分类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固有)免疫功能相关血清补体成分编码、炎症相关遗传特点多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非随机表达单体型遗传和连锁不平衡分子分类结构相互作用功能分泌型抗体(Ab,本质是γ球蛋白)结构重链轻链可变区、恒定区、铰链区辅助成分:J链和分泌片段(SP片段)概要特点作用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Fab、Fc;胃蛋白酶多样性和免疫性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分类功能V区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毒素,阻止病原体入侵C区激活补体IgM;IgG1,2,3IgA,IgE,IgG4结合Fc受体调理作用(IgG)ADCC(NK细胞)Ⅰ型超敏反应(IgE)穿过胎盘和黏膜分类IgG,IgM,IgA,IgD,IgE,人工制备抗体细胞因子共有特点基本特征小分子可溶性蛋白,半衰期短,高效性,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近距离发挥作用作用方式:旁分泌、自分泌、远距离作用功能特点: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网络性分类白细胞介素(IL1~38)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趋化因子概要特点功能受体(跨膜分子)分类结构相关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诱导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免疫学功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参与免疫应答抗感染、抗肿瘤、诱导细胞凋亡临床应用补体特性组成固有成分经典激活途径:C1、C4、C2凝集素途径:MBL、MASP旁路激活途径:D、B、P因子共同:C3、C5-C9调节蛋白: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DAF等受体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概要激活物质参与的抗体、补体特点调节控制补体活化的启动控制活化片段的自发性衰变免疫调节蛋白的作用功能细胞毒作用(CDD)调理作用炎症介导消除免疫复合物(免疫黏附)生物学作用抗原(Ag)定义:一类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特异性分类免疫原性抗原特性宿主特性进入方式种类是否需要Th细胞——(非)胸腺依赖性抗原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性抗原内/外源性其他分类——物理性状,来源与疾病的关系,产生方式,化学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SAg)佐剂丝裂原基本功能免疫防御过强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作用抵抗病原体侵袭免疫监视功能低下肿瘤作用消除恶行突变、衰老的细胞免疫自稳机制自身免疫耐受免疫调节紊乱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作用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免疫形式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T细胞介导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非特异性结合(可逆)特异性结合(免疫突触)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T细胞的活化信号第一信号TCR-pMHC复合物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CD28、CRLA-4失能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分化:IL-1、IL-2活化信号的转到途径增殖和分化CD4+T细胞Th1:细胞免疫应答Th2:体液免疫应答Treg:负性免疫调节CD8+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CTL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免疫效应Th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活化巨噬细胞:CD40L,IFN-γ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值,放大免疫效应促进B细胞产生具有调理作用的抗体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杀伤病原体Th2辅助体液免疫应答IL4、5、10、13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超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TregCTL识别和结合靶细胞CTL的极化致死性攻击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死亡受体途径——FasL,TNF生物学意义免疫保护: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病理迟发性超敏反应,移植排斥转归TmB细胞介导(待办)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IgG,IgM发生机制靶抗原RBC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抗原损伤机制调理和吞噬作用杀伤靶细胞(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炎症损伤ADCC作用常见疾病输血反应:IgM,初次新生儿溶血症:IgG,再次,RH阴性血的孕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肌无力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中等大小的可溶性IC的形成与沉积组织损伤补体的作用(水肿)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血小板和嗜碱性粒细胞(局部出血坏死,加重水肿)常见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靶抗原:胞内寄生虫,病毒,化学物质机制Th分泌ck,促进MØ的炎症反应——激活MØ,诱生并募集MØ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常见疾病感染性(结核病)、接触性(接触性皮炎)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淋巴归巢与再循环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相关: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粒细胞,其他(肥大细胞、RBC、ILCs等)适应性免疫相关:T细胞,B细胞。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调节层次: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在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