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重点逻辑图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9
尖子生的自我修养系列运动学问题的两大破解支柱——运动示意图和运动图像运动学问题单独考查的命题概率较小,更多的是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作为综合试题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
如果单独作为考查点命制计算题,则往往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问题,或者是一个物体的多过程、多情景的实际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分析物理过程,作好运动示意图或运动图像,弄清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各阶段运动量间的联系,是寻找解题途径的关键。
运动示意图运动示意图就是根据文字叙述而画出的用以形象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种简图(或草图)。
同时在图上标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状态量和位移、时间等过程量。
运用运动示意图解题时,要分过程恰当选取运动学规律列方程,同时注意各过程间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及速度关系,列出相应的辅助方程,再将各式联立求解,便可得出结果。
[例1] 一个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面系着一个重物,当气球上升到下面的重物离地面217 m 时,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不计空气阻力,问从此时起,重物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重物着地时的速度多大?(g 取10 m/s 2)【解析】绳子未断时,重物随着气球以4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绳子断后,由于惯性,物体将在离地面217 m 处,以4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
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重物由O →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h 1=v 022g =0.8 mt 1=v 0g=0.4 s重物由A →B 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h =12gt 22可解得:t 2=2(h 1+h )g=6.6 s , 故从绳子断到重物落地的总时间t =t 1+t 2=7 s重物落地时的速度v =gt 2=66 m/s 。
【答案】7 s 66 m/s[例2] (2020·武汉模拟)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 2=600 m ,如图所示。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表1-1 竞技体育2运动训练表1-2 运动训练3运动训练学表1-3 运动训练学考点二: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1一般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2项群训练理论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①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表1-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②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表1-5 按动作结构对运动项目的分类③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表1-6 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表1-7 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3专项训练理论表1-8 专项训练理论考点三: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表1-9 运动成绩(2)竞技能力①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构成因素及其表现表1-10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③结构模型表1-11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运动训练方法(1)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多维分类体系表1-12 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3)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①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表1-13 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②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表1-14 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3运动训练负荷(1)释义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概述 竞技体育是①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②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③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动因①生理学因素 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②个性心理因素 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形成③社会学因素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4、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①竞争性 ②规范性 ③公平性④集群性 ⑤公开性 ⑥观赏性5、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3、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 ①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②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2)运动训练 ①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②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3)运动竞赛 ①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②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③运动员通过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4)竞技体育管理 无论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6、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1)运动训练释义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及训练效应多元的途径,训练效应是运动员获得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3)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①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②科学的选材选出了具有优越的先天遗传性能力的可造之材 ③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7、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①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安排应力求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最终求得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 ②运动竞赛的特定条件和气氛,为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提供了平时训练中难以具备的良好条件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第二章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3.运动员训练特点(1)身体练习:①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②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2)技术练习:①基本动作和高难动作的训练②设计创新高难动作,加大运动员难度动作储备,保持技术发展的前沿地位(3)心理训练:念动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自我调节法(4)艺术表现能力训练:①舞蹈训练培养形体表现力②培养动作节奏感和表演能力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①身体形态:a.具有优美的形体,动作敏捷而灵巧;b.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c.视、听、触觉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②身体素质: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和专项耐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技能特征a.时空判断准确;b.对身体姿态控制的能力强;c.熟练掌握各种专门器械;d.与同伴的协调配合(3)战术特征a.动作编排上扬长避短;b.动作合理布局(4)心理特征感知觉灵敏度高;善于自我调节,具有果敢精神(5)智能特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分析和判断动作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2)对手得分高低(3)竞赛规则的制定(4)裁判员的公正、准确与否第二章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①身体形态:身体匀称,生理机能发展良好 ②运动素质:运动员的静力耐力、平衡能力和稳定性要好,动作协调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视觉和本体感觉能力(2)技能特征固势要稳,瞄靶要准,击发、撒放要准确(3)战术特征战术运用较为稳定(4)心理特征①注意力集中与稳定,自我控制,感知觉和运动表象再现能力要求较高②稳定性、有恒性、实验性、独立性和自律性都是运动员重要的个性特征 (5)智能特征发展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训练特点(1)身体训练 ①跑步、游泳发展速度和耐力②采用各种信号刺激手段提高反应能力③推举、卧推提高上肢、腰腹为主的肌肉力量、静力性和动力性力量耐力④徒手和多器械的体操练习及球类运动发展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能力(2)技术训练①注重基本功训练;②巧妙地组织与安排空射与实射(3)战术训练①掌握风天射击的特点和规律②加强决赛能力和训练③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应变能力(4)心理训练 ①侧重于意志品质和心理自控能力的提高②提高竞技心理素质和调节、控制能力③念动训练法发展正确运动表象再现的能力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①自身技术的发挥和心理状态的控制②确立辩证的比赛指导思想,全面做好赛前准备③正确的参赛行为④枪弹、弓箭质量的优劣,以及对其性能的熟悉程度第二章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①比赛场地的设施质量;②运动员自身实力;③裁判因素3.训练特点(1)身体练习①一般身体素质训练:a.短距离冲刺跑发展速度;b.中长距离和越野跑发展耐力;c.采用垫上技巧、球类活动培养灵敏性;d.轻杠铃和哑铃练习发展力量②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根据各项目所要求的重点素质和技术特点的需要而安排的,具有很强的专项性(2)技术练习整体法和分解法、限制法和诱导法、配对训练法,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3)战术训练假想敌训练法、配对训练法及实战训练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①身体形态:a.较高的身材与较长的四肢;b.身高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②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都很重要③身体机能:a.内脏器官的抗震性能好、适应能力强;b.触觉加强和痛觉减退;c.前庭分析器稳定性高(2)技能特征格斗项目技术包括进攻、防守和反攻三部分,并具有主动性、全面性、重点性、连续性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特点(3)战术特征因人而异、先发制人、真假结合、引诱和借力、消耗战和游击战,以及反边线战术(4)心理特征敢斗性、坚毅性和对待抽签结果的稳定心态(5)智能特征a.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b.良好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第二章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①身体形态 a.身高、体重适当b.腰短、骨盆小,臀肌上收c .手臂长、跟腱长、足弓高 ②素质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久力③机能发展心肺功能来满足专项速度耐力(2)技能特征基本功熟练、扎实、全面、准确、特点突出,技术不断创新,形成绝招(3)战术特征注重战术创新和战术理论研究(4)心理特征①良好的敢斗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②良好的时空知觉、反应速度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5)智能特征①需要灵活善变,应付和处理场上各种复杂情况②需要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场经验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竞技能力水平、比赛的时间安排、比赛地点、对手水平、观众,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3.训练特点 ①遵循竞技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一般训练原则 ②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本项群各项目的特点组织实施第二章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①身体形态 a.身体健壮、肌肉细长并且富于弹性;b.脂肪层薄、臀部肌肉紧缩上收;c.踝关节围度小,跟腱清晰、足弓高 ②身体素质力量、柔韧、灵敏、速度、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③技能良好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2)技能特征技术全面又有特长;技术熟练、准确而实用(3)战术特征 a.比赛阵型和比赛意识有机结合b.整体攻防战术协调发展c .个人、组合、全队战术协调发展(4)心理特征球感、情绪、注意力和意志品质(5)智能特征观察记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技战术问题的能力3.训练特点(1)身体练习 ①发展速度和耐力②提高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完成技战术行为的速度③强调训练的负荷前度和加速疲劳后的恢复 ④注重训练内容全面化和内容组合的最佳化(2)技术练习 ①提高整体攻守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②个人技术训练中重视训练内容的专门化,使个体特长更为突出③强调技术动作的动力性,提高对抗能力(3)战术训练加强以多攻少、以少防多的战术训练(4)心理训练①保持高度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情绪②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和得失的心理品质训练(5)智能训练①注重发展运动员聪明才智,比赛中独立思考能力②时间短促、情况复杂条件下随机应变能力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本队的竞技水平和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水平(2)对手水平、竞赛办法、比赛环境、比赛时间、裁判行为第二章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3.训练特点(1)身体训练①注重训练的整体效益②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2)技术训练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3)战术训练努力实现预定参赛计划、力争首赛成功,巧妙利用规则和运用多种心理暗示(4)心理训练①意志品质的培养②心理调节和控制训练(5)智能训练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①机能a.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强;b.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度大、兴奋过程占优势;c.感官机能高度发展②素质速度、力量和专项爆发力(2)技能特征技术动作稳定性、准确性、可控性、经济学和实效性,以及技术原理与个人技术特点完美结合(3)战术特征努力实现预定参赛计划;力争首赛成功,巧妙利用竞赛规则,运用多种暗示激发运动员战斗意志和拼搏精神(4)心理特征①专项感知觉高度灵敏和清晰②自信、顽强并具有强烈的征服欲③性格的独立性和自我的开放性④情绪状态的高度自控性(5)智能特征①一定的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水平②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较强的自控、概括和推理能力④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和机体多种技能的和谐配合第二章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3.训练特点(1)身体练习①精选有效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②集中发展爆发力、提高动作速率、改善反应能力、提高动作幅度③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不断提高训练负荷强度(2)技术练习①重视完整技术和动作节奏的连贯性②重视关键技术环节的实效性③强调体能与关键技术的紧密结合④提高和完善动作周期的经济性和实效性(3)心理训练①培养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②速度感、节奏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4)智能训练不断提高思想和文化水平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①自身体能水平,特别是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②对手比赛成绩和裁判行为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①生理机能a.神经过程灵活性较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快、强度大;b.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较强;c.具有较强的抗缺氧能力,机体无氧代谢水平高②身体素质a.身体全面发展为基础;b.保证速度素质的不断提高;c.良好的柔韧性、灵活性和一般耐力(2)技能特征①完整的技术动作由若干个相同的动作周期构成②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直线与平稳性③保持移动过程中合理的动作节奏④位移速度直接决定运动效果(3)战术特征科学地分配及运动体力,是保证选手体能与技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战术指导思想(4)心理特征①反应速度、思维敏捷、行动果断、讲求实效、朴实直率②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5)智能特征较高的文化素质第二章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1.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 最大速度、相对速度、专项耐力、相对耐力,基础耐力水平和力量素质很重要(2)技能特征动作技术完善,经济性和实效性,出色的动作节奏感(3)战术特征 ①按战术行为目的:创记录战术和夺冠军战术②按比赛时场地条件的不同:同道竞速战术与分道竞速战术③按比赛中运动员所处位置:领先者战术与跟随者战术(4)心理特征 ①高度发展的心理耐力②能忍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极度疲劳③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2.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a.竞技状态;b.客观的比赛条件;c.训练安排与自身的机体生物节律;d.比赛场地、器材、地点、气候、裁判员和观众3.训练特点(1)耐力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内容 ①以体能为主导的多种竞技能力的训练②以专项耐力为核心的多种竞速能力的训练③以糖酵解供能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多种代谢能力的训练(2)耐力性项群主要训练方法 ①负荷结构训练方法群组②代谢能力训练方法群组③骨骼肌力训练方法群组④地域效应训练方法群组⑤恢复能力训练方法群组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的释义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①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②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 ③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到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 ④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致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 ②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 ③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①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②成绩的评定手段;③竞赛规则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五、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①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即“非衡状态”。
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逻辑图
训练学知识体系
竞技体育运动选材
运动训练
训练目标
竞技能力
竞技模型双子模型
木桶理论决定于短
板
积木模型取长补短
五子能力
练什么
怎么练训练要素
原则四大原则原则变迁
内容竞技能力五子能力
方法
控制性方法3种
基本方法8种
负荷
负荷量、单纯数量
负荷强度刺激深度
安排
运动训练过
程
6个环节
运动训练计
划
10项内容
练多少
运动成绩
比赛名次
决定因素
自身
对手
裁判
竞技水平
训练分类
训练价值
训练主体
训练理论
一般训练理
论
项群训练理
论
三大分类
竞技能力
动作结构
成绩评定
专项训练理
论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