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响知识及扩声系统名词解释

音响知识及扩声系统名词解释

音响知识及扩声系统名词解释
音响知识及扩声系统名词解释

三、音响知识和扩声系统 (2)

1声学基础知识 (2)

1.1声波的物理特性 (2)

1.2声波的度量 (2)

1.3听觉的主观感受 (3)

1.4室内声学 (4)

2传声器(话筒) (4)

2.1传声器的分类 (5)

2.2传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

2.3常用传声器 (5)

2.4传声器的使用 (6)

3调音台 (6)

3.1调音台的功能 (6)

3.2调音台的分类 (7)

3.3调音台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8)

3.4调音台的使用 (10)

4信号处理设备 (11)

4.1均衡器 (11)

4.2效果器 (12)

4.3压限器: (12)

4.4扩展器(噪声门) (16)

4.5反馈抑制器 (16)

5专业放大器与音箱 (17)

5.1专业放大器 (17)

5.2专业音箱 (18)

5.3功放和音箱的配接 (19)

6音响系统的调试 (20)

6.1会议厅的声学要求 (20)

6.2会议厅音响系统的构成 (20)

6.3音响系统的插接件与线缆 (20)

6.4音响系统的设定 (22)

6.5声反馈的抑制 (23)

6.6音响系统的噪声问题 (27)

6.7音响系统的运行维护 (28)

三、音响知识和扩声系统

1声学基础知识

1.1声波的物理特性

1.1.1声波的频率、周期、波长、声速

声速: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称为声速。记作C,单位是米/(m)/秒(s)。声速与强度和频率无关,在常温(15℃)下为340米/秒,其速度随着温度的变化也略有变化。声源完成一次振动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作T,单位是称(S)

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记作f,单位是周/秒(Hz),它是周期的倒数

f =1/T

人耳可听到的范围从20Hz到20000Hz,随着年龄增大,人的听力范围逐渐向中低频缩小。好的音乐节目频率都比较宽,可以达到40~16000Hz,一般收录机的频率范围仅100Hz~8000 Hz。声速、频率与波长有如下关系:

C=λ·f或c=λ/T

波长: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它是指波动媒质中,任意两个相位差为2π的质点之间的距离。例如,纵波中,两个相邻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或两个相邻密部中央间的距离也都等于波长。在横波中,两个波谷间的距离或两个波峰间的距离也都等于波长。由波速、波长的定义可知:在质点振动的一个周期内,振动状态传播的距离恰是一个波长,所以λ=v/f,或λ=vT由上式可以看出,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媒质中的波速是不同的,因而波长也就不同。式中λ表示波长。波长、波速和波源振动频率,称为波的三要素。

周期:相位相同的相邻的波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

1.2声波的度量

1.2.1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

声功率级:声源的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源向空间辐射的总声能。

P A=U2R A=v2R M

式中,U=体积速度,m3/s;R A=辐射声阻;v=振动速度,m/s;R M=辐射力阻。

若体积速度取峰值,给出峰值功率;若取有效值,则给出平均功率。

声功率级是待测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的比值取对数。若功率级L W的单位取分贝,则L W=10 log W/W r

式中,W r=基准声功率。声学中取W r=10-12W;故功率级和功率的关系为:

L w=10 log W+120

声压级:由于人耳可以听到的声压范围非常大,用声压来表示和计算都很麻烦,另外,人耳对声音大小即响度的感觉不与声压值成正比,而是近似地与它们的对数值成正比,为了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声压对人耳的实际效果,也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引用声压对人耳的实际效果,也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引用声压的相对大小称之为声压级来表示声压的强弱,并用对数的标度来表示,以分贝为单位的声压级用下式表示:

Lp=20lg P/Po dB

式中:Po为基准声压Po=0.0002微巴。其声压级为0dB,即人耳最低可闻阈。

声压级增加10分贝,人们感到响度约增加一倍,声压级以及相应的环境参见表

声强级:

声波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衡量声音强度的指标是拾音器获得的能量,在物理学上,声强被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声波的功率,即

I(声强) = P(功率) x S(面积)

声强的单位为W/m2(瓦/米2),对于人的听觉而言,更为实用的单位是分贝(dB),它反映的是声强级,是对声强的比值取对数而获得的,即

L(声强级) = 10 x lg (I / I0)

这里I0是声强级的基准声强,通常选择人耳可以听到的最低声强。由于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有所差别,所以这个基准会因频率而有所差别,也是因人而宜的。在测定噪音时,通常用“标准A”来确定基准声强,在1000Hz时其值为10-12W/m2,以此标准得到的声强级计作dB(A)。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以说明声强级的计算:

在广场音乐会上,前排听众距离小提琴手约5米,这里的声强级为50dB(A),后排听众距离小提琴手约20米,可以估计那里的声强级。由于声强和声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后排听众受到的声强约为前排听众的1/16,对这个比值取对数,就可以得到两者声强级的差,即10 x lg (1/16) = -12。所以后排听众感受到的声强级为38dB(A)。在大厅里,我们无法用这种方法计算声强级,因为声波的反射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1.3听觉的主观感受

1.3.1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及可听的声压级范围

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是20—20KHZ。人耳能听到的声压级范围0dB~140dB左右。

1.3.2等响曲线

等响曲线

人类的听音特性曲线,是反映人们对声音振幅范围心理和生理因素的曲线,每条曲线上对应于不同频率的声压级是不相同的,但人耳感觉到的响应却一样,因此称为等响曲线,每条曲线上注有一个数字,为响度单位,由等响曲线族可以得知,当音量较小时,人耳对高低音感觉不足,而音量较大时,高低音感觉充分,人对2至4千赫兹之间的声音最为敏感。

1.3.3掩蔽效应、双耳效应、哈斯效应

掩蔽效应: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

双耳效应:人们是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相位差)和强度差(声级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还要考虑声波的绕射性能。由于头部和耳壳对声波传播的遮盖阻挡影响,也会在两耳间产生声强差和音色差。总之,由于到达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不同方向上的声源会使两耳处产生不同的(但是特定的)声波状态,从而使人能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位置。如果,人们设法特意地在两耳处制造出与实际声源所能够产生的相同的声波状态,就应该可以造成某个方向上有一个对应的声源幻象(声像)感觉,这正是立体声技术的生理基础。

哈斯效应:哈斯在实验中发现,不同的方向(对听音者而言)有左右两个声源,如左右声源发出同样的声音,在同一时间强度也是一样,此时,听音者感到声音是在左、右声源之间,如果什么都不变,将左声源延时5~35毫秒,听音者就会感到所有的声音似乎都来自未延时的右声源,延时的左声源的存在对声音的方向定位没有影响。如果延时在35~50毫秒之间,延时的左声源的存在就可以感觉出来,但其方向仍在右声源方向。当左声源被延时50毫秒以上时,延时的左声源才会象一个清晰的回声似的被听到,两个声源才被听音者分开。

1.4室内声学

1.4.1直达声、近次反射声、混响声

直达声:声音在空气中直接进入人耳的声音叫直达声。

近次反射声:

混响声:比早期反射声后到达的、经房间界面多次反射的声音。合适的混响声可以使声音具有环境感,有利于提高声音的丰满度,过强的混响声会破坏声音的清晰度。

1.4.2混响时间及赛宾公式

混响时间:简称频响,衡量一件器材对高、中、低各频段信号均匀再现的能力。对器材频响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范围尽量宽,即能够重播的频率下限尽量低,上限尽量高;二是频率范围内各点的响应尽量平坦,避免出现过大的波动。

赛宾公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赛宾 (W.C.Sabine) 提出混响时间理论,提出以下赛宾公式

T60=KV/A

T60――混响时间S

K―――常数,一般取0.161

V―――房间容积(立方米)

A―――室内总吸声量(平米)

2传声器(话筒)

传声器是一种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换能器件。俗称话筒、麦克风。传声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

2.1传声器的分类

按换能原理可分为电动式、电容式、电磁式、压电式、半导体式传声器;按接收声波的方向性可分为无指向性和有方向性两种,有方向性传声器包括心形指向性、强指向、双指向性等;按用途可分为立体声、近讲、无线传声器等。

2.2传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2.1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传声器在一定强度的声音作用下输出电信号的大小。灵敏度高,表示传声器的声——电转换效率高,对微弱的声音信号反应灵敏。技术上常用在0.1pa[μBar(微巴)]声压作用下传声器能输出多高的电压来表示灵敏度。

2.2.2频率响应

传声器在恒定声压和规定入射角声波作用下,各频率声波信号的开路输出电压与规定频率传声器开路输出电压之比,称为传声器的频率响应,用分贝(db)表示。

2.2.3动态范围

是指传声器输出最小有用信号和最大不失真信号之间电频差。动态范围小,会引起声音失真,音质变坏,因此要求有足够大的动态范围。

2.2.4传声器阻抗

传真器有一定的内阻。从输出端测得的交流阻抗就是该传声器的输出阻抗。一般以1000Hz的阻抗作为标称值。传声器的输出阻抗有两类:低阻输出通常有50、150、200、250、600Ω等,高阻输出通常有10、20、50KΩ等。

2.2.5指向性

传声器灵敏度随声波入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指向性。

2.3常用传声器

2.3.1动圈式传声器

动圈传声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从在磁场中振动的圆形线圈取得电输出。动圈传声器包括一个膜片,其背后粘着一个位于磁场中的线圈,膜片前后具有声学网络,用来扩展频率范围。膜片用塑料(如聚碳酸脂、聚笨乙烯、聚酯等)或铝箔制成。

2.3.2近讲式动圈传声器

2.3.3电容式传声器

接收声信号的金属膜片或涂金塑料膜片和后极板组成一个电容器,并串接到有直流极化

电源和负载电阻的电路中。膜片在声波作用下振动引起电容量的变化,电路中电流也相应变化,负载电阻上就有相应的电压输出。极化电压约150~200V,采用外接电源时也有用28V 的。

2.3.4幻象供电

幻象供电一般是在专业的设备中,通过卡能或者2心6.35MM插座的两条心线向外面提供一组48V的直流电源。这个电源主要是为电容话筒提供工作电源。非电容话筒就无需幻想电源。

2.3.5无线传声器

无线传声器由装有微型传声器的小型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由传声器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由发射机调制为高频信号,从天线辐射出去;由接收机接收并解调为原来的声频电信号。

2.4传声器的使用

2.4.1传声器的使用要点

一般传声器带有电缆,只能固定在某一位置上使用。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与传声器距离时近时远,影响扩声效果。

2.4.2无线传声器的使用要点

无线传声器是省去了电缆,胸前佩带小型发射机的演员可以自由地走动,而不使音量变化,扩声效果良好。

3调音台

调音台(英文名为Mixing Console)也称混音控制台,是专业音响系统的中心控制设备。

它具有多路输入,每路的声信号可以单独进行处理,例如:可放大,作高音、中音、低音方面的音质补偿,给输入的声音增加韵味,对该路声源作空间定位等;还可以进行各种声音的混合,混合比例可调;拥有多种输出(包括左右立体声输出、编辑输出、混合单声输出、监听输出、录音输出以及各种辅助输出等)。调音台在诸多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既能创作立体声、美化声音,又可抑制噪声、控制音量,是声音艺术处理必不可少的一种电子设备。

3.1调音台的功能

调音台是专业音响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一套专业音响系统往往是以调音台为核心的。常用的调音台能同时接受8—24路不同的信号,并分别对这些信号在音色和幅度上进行调整加工处理。一般来说,调音台有四个主要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对节目信号进行放大。当各种不同节目源的信号进入调音台后,其不同的信号所需的放大量也不尽相同,所以调音台必须能分别处理不同的信号。如各种乐器的音乐信号与人声信号在幅度上就不相同,当然就需要分别进行处理。

第二个功能是分别对各种信号进行频率调整(即调音)。我们知道,不同的信号,由于其频谱分布,谐波成分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不同的音色,而建筑物对声音的影响使音色产生很大的变化。音响师要根据不同的扩音环境,对进入调音台的不同声音信号分别进行加工,使其声音尽可能接近原声。调音台的每个声道都具有相同的处理手段,如:3段均衡、增益控制器、高通滤波器等。

第三个功能是信号的合并。调音台将各路信号调整后,要将各种信号合并成标准的左右声道(立体声)形式输出,作为下一级设备的输入信号使用,这是最基本的功能。

第四个功能是分配功能。调音台除了立体声的主输出外,还能提供两路以上的辅助输出信号,这类信号有两种用途,一是音响室监听或舞台返听;二是做效果器的激励信号用。

3.2调音台的分类

调音台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使用形式分类

(1)便携式调音台

便携式调音台有2-4个通道,台上装有简单的高、低音补偿器,有输入、输出、混合电路。多用于扩声或现场录音,优点是携带方便,易于操作。

(2)半移动式调音台

半移动式调音台有4-6个通道,台上装有高、中低频率补偿器,有的还装有高、低通滤波器及自动音量控制,输出电路多为双声道。主要用于语言录音,电影厂使用最多。

(3)固定式调音台

固定式调音台有大型与中型两类,大型调音台有24个通道以上,甚至上百个通道,中型调音台一般有12-24个通道,功能齐全并附有混响器、压限器等周边设备。多用于电台、电影厂、音像制作部门等,既可录音乐,又可进行混合录音,输出声道多,配合多轨录音机,可以进行多声道录音。在大型剧场、音乐厅也使用固定式调音台进行扩音。

2、按结构形式分类

(1)一体化调音台

将调音台、功率放大器、图示均衡器和效果器等功能集于一身,装在一个机箱之内。外型基本保持调音台的样式不变。这种调音台有时被称为“四合一”调音台。这类调音台的输出功率较小(一般不超过2X250W)操作简便,特别适合于流动性演出。

(2)非一体化调音台

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带功率放大器

3、按用途分类

(1)录音调音台

有极高的技术指标、极完善和丰富的功能,有的还有电脑控制功能或配置可选的计算机系统,是调音台中档次最高的。多用于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唱片公司的录音棚中,进行高质量的多轨节目录制。

(2)扩音调音台

将各音源经合适的影响度平衡、频率补偿、效果配置以及声像定位等方面的调整后,混成一组立体声信号,送入功放进行扩音。用于舞台表演开广播发送等场合,较高档的也可用于录音棚。

(3)迪斯科调音台(DJ调音台)

这是一种专用小型调音台,其特殊性在于:

ADJ调音台通常规模较小,不超过8路,但每路都是立体声输入。

B带有可方便地切换音源的控制开关,一个左右移动的“交叉衰减器”,俗称横推子。交叉衰减器可反向交叉地控制两组立体声信号。当推子推向最左面时,第一组立体声信号最强,第二组衰减量为∞,完全无声;随着推子的右移,第一组立体声信号逐渐减轻,第二级立体声信号不断增强;到达最右端时,第一组立体声信号被完全衰减,第二级立体声信号最强。利用横推子,实现了两个声源的无痕迹连续切换。

CDJ调音台至少有两路电唱盘输入端口,即可接受两台立体声电唱盘的信号。具有相应的唱头放大器(RIAA)和电磁式拾音头所需的RIAA均衡网络,而普通调音台不能直接接受电磁式唱头的电唱盘的信号。

DJ调音台主要用于迪斯科(DISCO)歌舞厅。

4、按信号处理方式分类

(1)数字调音台

调音台内的音频信号是数字化信号,可以方便地实现全自动化,总谐波失真和等效输入噪声均很低。常被用于要求高的音响系统。

(2)模拟调音台

采用传统的模拟方式进行信号处理,技术成熟,成本低。

5、按输入路数分类

调音台按输入通道数(通常称输入路数)的多少不同可分成6、8、12、16、24······多种,各输入通道性能、结构相同,每个输入通道可接受一路话筒或线路电平信号,若是立体声信号则要占用两上通道。

3.3调音台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一)调音台输入部分的插座、功能键

1)卡侬插座MIC:此即话筒插座,其上有三个插孔,分别标有1,2,3。标号1为接地(GND),与机器机壳相连,把机壳作为0伏电平。标号2为热端(Hot)或称高端(Hi),它是传送信号的其中一端。标号3为冷端(Cold)或称低端(Low),它作为传输信号的另一端。由于2和3相对1的阻抗相同,并且从输入端看去,阻抗低,所以,称为低阻抗平衡输入插孔。它的抗干扰性强,噪声低,一般用于有线话筒的连接。

2)线路输入端(Line):它是一种1/4"大三芯插座,采用1/4"大三芯插头(TRS),尖端(Tip)、环(Ring)、套筒(Sleeve),作为平衡信号的输入。也可以采用1/4"大二芯插头(TS)作为平衡信号的输入。其输入阻抗高,一般用于除话筒外的其他声源的输入插孔。

3)插入插座(INS):它是一种特殊使用的插座,平时其内部处于接通状态,当需要使用时,插入1/4"大三芯插头,将线路输入或话筒输入的声信号从尖端(Tip)引出去,经外部设备处理后,再由环(Ring)把声信号返回调音台,所以,这种插座又称为又出又进插座,有的调音台标成“Send/Return”或“in/out”插座。

4)定值衰减(PAD):按下此键,输入的声信号(通常是对Line端输入的声信号)将衰减20dB(即10倍),有的调音台,其衰减值为30dB。它适用于大的声信号输入。

5)增益调节(Gain):它是用来调节输入声信号的放大量,它与PAD结合可使输入的声信号进入调音台时处于信噪比高、失真小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可调节该路峰值指示灯处于欲亮不亮的最佳状态。

6)低切按键(100Hz):按下此键,可将输入声信号的频率成分中100Hz以下的成分切除。此按键用于扩声环境欠佳,常有低频嗡嗡声的场合和低频声不易吸收的扩声环境。

7)均衡调节(EQ):它分为三个频段:高频段(H.F.)、中频段(M.F.)、低频段(L.F.),主要用于音质补偿。

a.高频段(H.F.):倾斜点频率为10kHz,提衰量为15dB,这个频段主要是补偿声音的清晰度。

b. 中频段(M.F.):中心频率可调,范围为250Hz~8kHz;峰谷点的提衰量为15dB;这个频段的范围很宽,补偿是围绕某个中心频率进行。若中心频率落在中高频段,提衰旋钮补偿声音的明亮度。若中心频率落在中低频段,提衰旋钮补偿声音的力度。

c.低频段(L.F.):倾斜点频率为150Hz,提衰量为15dB,这个频段主要用于补偿声音的丰满度。

8)辅助旋钮(AUX1/AUX2/AUX3/AUX4):调节这些辅助旋钮,等于调节该路声音送往相应辅助母线的大小其中AUX1和AUX2的声信号是从推子(Fader)之前引出的,不受推子影响。AUX3和AUX4的声信号是从该路推子(Fader)之后引出的,受推子大调节的影响。前者标有Pre,后者标有Post。

9)声像调节(PAN):它用于调节该路声源在空间的分布图像。当往左调节时,相当于把该路声源放在听音的左边。当往右调节时,相当于把该路声源放在听音的右边。若把它置于中间位置时,相当于把该路声源放在听音的正中。实际上,这个旋钮是用来调节声源左右分布的旋钮,它对调音台创作立体声输出极为重要。

10)衰减器(推子Fader):该功能键的调节起两方面作用:一方面用来调节该路声音在混合混合中的比例,往上推比例大,往下拉比例小;另一方面,用来调节该路声源的远近分布,往上推声音大,相当于将该路声源放在较近的位置发声,往下拉,声音小,相当于将该路声源放在较远的位置发声。它与PAN结合可创作出各个声源的空间面分布。调音台创作立体声输出,用的是Fader和PAN功能键。

11)监听按键PFL(Pre-FadeListen的缩定):衰减前的监听,按下它,用耳机插在调音台的耳机插孔便能听见该路推子前的声音信号。

12)接通按键On:按下它,该路声音信号接入调音台进行混合。

13)L-R按键:按下它,该路声音信号经推子、PAN之后送往左右声道母线。

14)1-2按键:按下它,该路声音信号经推子和PAN之后送往编组母线1和2。

15)3-4按键:按下它,该路声音信号经推子和PAN之后送往编组母线3和4。

调音台种类足很多,但主要的功能键都是相同的。值得一提的是调音台每一路输入只能进一个声源,否则,会相互干扰,阻抗不配,声音造成失真。

(二)调音台输出部分

调音台输出部分的安排有以下规律

(1)调音台有几根母线,肯定有相对应的输出插座。

(2)每个输出插座输出的声信号肯定在调音台上装有其相对应的调节键,可能是推拉键,也可能是旋钮。

(3)每种输出调节功能键旁边都装有监听按键,一般推拉键旁边的监听按键为推了前监听PEL,旋钮旁的监听按键为经过旋钮的监听(AFL)。

(4)从辅助返回(AUX RET)或效果返回(EffectRTN)的插孔进入调音台的信号,肯定安装有调节其大小的按钮和相应的声像调节钮PAN。

(5)凡左右输出或编辑输出的插座前,一般都有相应的INS(又出又进插孔),其目的是可以单独对输出信号在输出前进行特殊加工处理,但辅助输出不装INS插孔。

(6)如果输出部分装有耳机和对讲话筒T.B.Mic插孔,一般其旁路都有其音量大小调节钮。如果掌握了以上6条规律,便对调音台的输出部分的功能键作用便了如指掌了。

3.4调音台的使用

调音台对于每一路的控制分为主控和辅助控制两部分。辅助信号有独立的输出口,可实现在同一调音台能同时输出两组或者更多的混音信号。

每一个通道都有一种或几种规格的信号输入口,用于连接系统中的录音机、音源、采样器或合成器等的音频输出口,或者插上动圈、电容话筒等。

和这些输入口紧连的通常是一个调节旋钮,我们称之为增益钮(trim), 是用来调整信号输入量的,即当信号太强时对其削减,太弱时则对其提升(有时,增益旋钮会被一个衰减按钮“pad”代替,当该按钮按下或抬起时,输入信号即被做一定幅度的衰减)。增益旋钮是作为声音输入调音台的第一个关口,调整适当,即可保证调音台下一级的处理电路能接收到充分且“干净”的信号。

当增益旋钮设置好以后,你就可以使用通道的音量推子(或者音量旋钮,通常位于调音台面板的最下端)来确定该通道信号发送给总线的音量大小。音量推子实际上是一个衰减器,用于对该通道的输出信号进行衰减。当推子位于最下端(或音量旋钮位于最左端)时,信号被无穷衰减,这时,该通道没有信号输出。

在音量推子的上方,你可以发现一个声像(PAN)旋钮,它是用来调整该通道信号在左右音箱之间的立体声位置。

有些台子在音量推子和声像旋钮之间还设计了两个按钮 : 哑音(MUTE)和独奏(SOLO)按钮。哑音按钮可以不用动音量推子就可将混音总线中该通道的信号关闭。当该通道的输出音量已经被精确调整好而不想再去碰它时,这个功能显然是很有用的。当独奏按钮被按下时,则其他独奏按钮没被按下的通道不出声。

绝大多数调音台都提供了一定的通道均衡功能。很多并不是十分专业的调音台所提供的都是分段均衡功能,反映到调音台上即为标有“treble”和“bass”的两个旋钮,当调整这两个旋钮时高于和低于厂家预定频点的信号即被提升或衰减。以上也通常被称为两段均衡,而三段均衡则多了一个对中频段(mid)进行提升或衰减的旋钮。另外一些调音台还增加了一个选择中频点的旋钮,我们称之为半参数中频均衡,而全参数中频均衡不但能选定中央频点而且还能选择一段频率范围来实施提升或衰减。

一般调音台每个通道都设计了2-6个辅助发送(SEND, 也称效果发送)钮。这些旋钮可以控制该通道信号发送给各辅助输出口(Aux SEND)的信号量,几个通道的信号可以通过辅助旋钮同时辅出到一个辅助口。当辅助输出口连接了效果器后,则由辅助口输出的信号通过效果器处理后,由效果器的输出口返回至调音台的辅助返回输入口(Aux RETURN), 然后同总线信号进行混合。

控制辅助信号返回量的旋钮一般被安排在调音台右边的总线控部分。在现场录音中,辅助口也可用于连接耳机放大器以供多个歌手对乐曲同时监听。

为多轨录音系统设计的大型调音台每一个通道都有一个磁带/线路(Tape/Line)的切换开关。这个开关可以决定每一个通道的输入源是话筒/线路输入源还是多轨机的各轨独立输出。当进行多轨录音时,这个开关应放置在线路输入状态;录音完成后,对多轨信号进行缩混时,这个开关应放置在磁带输入状态,这时,各通道推子实际上是调节多轨机各轨信号输出到立体声总线的信号量。

有的调音台其各通道除了具有上述所讲的输入口外,还有一个断点插入口(INSERT), 用于连接l/4\"的立体声插头(分为头-Tip 、环-Ring 、套管-Sleeve 三个部分)。当该口没有插头接入时,该通道信号按上述流程经调音台各部分进行处理;当有插头接入时,该通道的输入信号被断开,由插头的Tip部分发送给外部效果器,经处理后的信号由Ring部分返回至该通道,然后再进行增益、均衡、声像、音量等调节最后输出至调音台的立体声总线。像激励器、压限器等一般采用这种方式与调音台连接。用这种方式可使效果器只对某一通道

信号进行处理而不必使用效果发送及返回控制。

最终,由各通道输出的信号混合在一起,然后进入立体声总线。总线控制部分一般有控制左/右声道的两个(或一个)主音量推子、调整效果返回量的控制钮、耳机音量的输出控制钮、辅助输出口音量控制钮(辅助输出口输出的信号是部分或全部通道的混合信号)。关于辅助输出的各种灵活运用,在此暂无篇幅做更多的讲解。

一个调音台一般会有两个或更多VU(Volume Unit 的缩写,意思为音量指示)指示器。有的指示器是那种老式的指针表,有的则是LED(发光二极管)方式的电平表。有的调音台可以通过切换用一对指示器显示不同总线及通道的电平;有的则设计成每个通道及总线都有自己的VU指示器。

4信号处理设备

4.1均衡器

均衡器是一种可以分别调节各种频率成分电信号放大量的电子设备,通过对各种不同频率的电信号的调节来补偿扬声器和声场的缺陷,补偿和修饰各种声源及其它特殊作用,一般调音台上的均衡器仅能对高频、中频、低频三段频率电信号分别进行调节。

4.1.1均衡器的主要作用及分类

均衡器是用来对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进行调整的,如调音台的通道均衡器可对调音台中对每一通道的输入信号进行频率均衡处理,调音台的输出均衡器可对主输出信号进行频率特性的均衡处理。一般的均衡器往往是在若干个固定频率点上对信号进行提升或衰减。为了较为精确地调整频率特性,往往要采用多频点的均衡器,例如一般的房间均衡器往往要有30多个频率点。

均衡器分为三类:图示均衡器,参量均衡器和房间均衡器。

4.1.2参量均衡器的使用

参量均衡器不是采用固定频率点的均衡器,而是将整个音频频率范围分为几个频率段进行均衡处理,每一频率段的中心频率点可以进行调整。因此参量均衡器不用设置很多个频率点(即中心频率),往往只分为四五个频率段。每一频率段的中心频率可以调整,提升或衰减量可以调整,还可调整其带宽(即调整Q值)。这样,一个参量均衡器就能够覆盖整个音频频率范围,并能够进行较为精确的频响特性调整。目前参量均衡器已普遍用于调音台的通道均衡器、输出均衡器和房间均衡器等领域。

4.1.3图示均衡器的调试

图示均衡器的调试为了提高扩声系统的品质,希望其频带要宽,特性曲线要平坦。而现实中每个扬声器,甚至是同一型号的扬声器频率曲线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再者,房间建筑结构或多或少存在着声学缺陷,使声场变得复杂混乱。下面将介绍如何通过均衡器来补偿扬声器、补偿声场,改善声场系统的传输频率特性。(1)电输入法所谓电输入法就是借助粉红噪声和频谱分析仪进行调试。把均衡器、频谱分析仪依次串接于调音台和功放之间,用粉红噪声作为输入信号送入调音台。将调音台各段均衡器置于平直状态,均衡器各点电位器放在0dB位置上。输入粉红噪声信号,调节均衡器各频点电位器,用频谱分析仪上的测试传声器接收该系统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频谱分析仪上显示的曲线趋于平滑。调整完成后,均衡器

在此房间中使用时无需再做调整。(2)声输入法声输入法一般用在以唱歌、表演为主的场所,而且扩声系统中要使用固定的传声器和扬声器进行调试和演出。如果更换传声器或扬声器,频响曲线会发生变化。用声输入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声反馈,但是会影响LD、CD、卡座放音时的频率响应(特别是话筒频响曲线不平坦时)。在歌舞厅调试均衡器一般主张用电输入法,话筒的缺陷应该用调音台上的参量均衡器来进行补偿。应先用电输入法调试图示均衡器,再用声输入法调试调音台上话筒支路上的参量均衡器。(3)调试注意事项①均衡器各频点的电位器应在中心线上下合理分布,当电位器都偏向中心线上方时,容易引起均衡器过载;当电位器都偏向中心线下方时,会引起均衡器以前设备的电信号过载产生失真,而且这样的状态在使用多声道均衡器时还会使各通道的增益产生差别并产生不同的相移,使声象发生变化。

②避免某两个相临频点提升衰减差异过大,尽量圆滑过渡。否则会产生相位变化太大,使声音变怪。③不把电位器调节在最上方或最下方,以免产生过大的相位移动,减小系统实际的动态。④16kHz以上的频率不宜提升过高,防止在特殊情况下将高频扬声器烧毁;20Hz、25Hz 的低频也不应提升过多,那样容易对低音扬声器造成冲击。

4.2效果器

效果器是提供各种声场效果的音响周边器材。效果器的基本效果类型有声场效果、特殊效果和声源效果三大类。数字效果一般都储存有几十种或数百种效果类型,有的效果器还有参数均衡、噪声门、激励器和压缩/限幅某功能。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效果类型。

4.2.1延时器

延时器是产生混响或回声的效果器。有模拟延时器,数字延时器、混响器等c它们的原理基本相同,广泛用于舞台音响,卡拉OK。延迟时间可以从50毫秒到1秒以上,电吉他用的延时器一般为20~476毫秒之间,时间短产生混响效果(大厅效应人时间长则产生回声(山谷效应人电吉他通过延时器之后声音丰富、饱满、有空间感。回声,则常用于电吉他演奏最高潮时最末一个音符加入,以便出现几个反射回声,情似对山谷呼喊。

4.2.2混响器

混响器属效果处理装置,常用于增加音源的融和感。人工电子混响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振荡式混响器,如钢板混响器、弹簧混响器、金箔混响器等等,就属此类。此类混响器的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物体对音频信号的共振,来模拟自然混响的残响拖尾效果的,所以其处理的“声染色”效应十分严重,对原音源可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

电子混响器的另一类是电子延迟式混响器,如延时回音器、数字式混响器等等,其延时回音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斗链器件将音源信号延迟一段时间后,再反馈回延迟器始端进行回施处理,从而形成一系列延迟声信号阵列,将这些延迟信号阵列混入原信号,即可产生类似的混响声效果。

4.3压限器:

压限器压限器又称压缩/限幅器,是用于压缩(或限制)节目信号的动态范围,避免过激失真的音频信号处理设备。许多压限器中还设有噪声门,可以有效地去除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在立体声音响系统中,节目源信号的动态范围很宽,音频系统设备的动态范围与之相比要小得多。为了防止信号过激失真,需要对音频信号进行压缩或限幅,使其动态范围与音频设备相吻合,以保证信号传输不失真。

4.3.1压限器的作用和原理

压缩器的作用压限器有以下3个作用。(1)抑制信号幅度,保护扩声系统对于突发信号、过强的信号以及误操作产生的过载信号的声反馈,压限器都能自动地将其信号幅度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压缩或限幅,从而使功率放大器和音箱系统得到保护。(2)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一般利用压缩器起控时间和恢复时间的可调性来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音响效果。(3)使音量变化平稳当话筒与音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压限器可使音量平稳变化;使用压限器还可以使电吉它、电贝司等乐器的音量平稳。

压限器的工作原理:

1、压限器的工作原理

压限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输出信号电平的变化与输入信号电平变化的比值,这个比值称为压缩比,用分贝表示。压限器实际上是一个自动音量电平控制器。当输入信号超过阈值(Threshold)的预定电平时,压限器增益下降,信号被衰减。这个预定电平被称为起控电平。图19中,曲线A的压缩比为1:1,它表明信号没有经过压缩;曲线B的压缩比是2:1,它表明输出信号的电平值仅为输入信号的一半。当然,压缩变化总是需要时间的。图20所示表明输入端加入方脉冲时,压缩器输出波形及增益变化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输入电平升高到起控电平之上时,压缩器的增益并没有立即降下来,而是逐渐下降的,经历时间t1后,新的增益才稳定下来,时间t1就称为压限器的起控时间;反之,输入电平突然减小到门阈电平之下时,压限器的增益也不会迅速上升,而是缓慢上升,经历t2时间后才恢复到不压缩时的稳定增益,时间t2就称为压限器的恢复时间。在压限器中这两个时间通常是可调的。为了不让听众察觉到压缩增益的变化过程,起控时间尽量要短,一般设计在100us-1ms之间;恢复时间则应适当延长一些,一般设计在0.1-0.3s之间,以免增益迅速变化而使信号产生调幅失真。但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压限器的变化会跟不上节目的节奏变化。当压限器的压缩比无限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压限器就成为了限幅器,也就是说,限幅器是超过一定电平的信号进行无限压缩,这个信号电平称为限幅电平,限幅特性如图21所示。无限压缩意味着不管输入信号电平变化多大,输出信号电平都没有变化,此时的压缩比可理解为∞:1。为了防止信号过饱和失真,通常设定一个门阈电平(即限幅电平)来限制节目中的峰值信号。假设限幅电平为0dB,当节目信号电平低于0dB时,信号无变化通过;当节目信号高于0dB时,信号将保持0dB输出,以防止超出设备的动态范围而引起过激失真。在实际应用中,当压限器的压缩比超过10:1时,便可将压限器看作限幅器。

2、压阴器的电路压限器的电路有压控式和脉冲抽样式两种。由于压控式用器件本身的特性作可变电阻,因而非线性失真较大,适用于一般场合。而脉冲调制型采用了脉冲调制电路,减小了非线性失真,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放声系统。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1)压控式压限器图22是一种压控式压限器框图,是由检波器和压控放大器构成的。其中检波器不仅被用来检出与信号电平相对应的直流电压或电流,它还决定了动作时间和恢复时间的长短。检波方式有峰值检波和有效值检波两种,峰值检波反应速度快,但压缩量与响度的对应关系不好,而有效值检波的特点恰好与其相反。为了兼顾二者的优点,可同时使用峰值检波和有效值检波。压控放大器一般采用压控可变电阻来控制增益,根据其电路结构的特点可分为衰减型和负反馈型。衰减型的基本原理如图23所示,其中输出电压U0=R2Ui/(R1+R2),式中R2为压控可变电阻。负反馈型的基本原理如图24所示,当Re 足够大时,U0=RcUi/Re,式中Re为压控可变电阻。压控可变电阻常用的类型有:适用于小信号电路的场效应管压控可变电阻;适用于大信号电路的光电控制型压控可变电阻,二者线性和频率特性都很好。

①场效应管压控可变电阻图25(a)为场效应管压控可变电阻的电路原理图。当加在漏极D与源极S之间的信号电压小于0.1V时,漏源极之间的等效电阻RDS将随栅源极负

偏压UGS而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5(b)所示。当UGS=0V时,RDS最小,约几百欧到几千欧。栅源极负偏压越大,RDS也越大。当栅源极负偏压大于场效应管的夹断电压VPC时,RDS 可达107Ω以上,RDS随UGS的变化范围宽达104。为了减小非线性失真,起始偏压UGS不应选为0,一般应选RDS=5-10kΩ时所对应的偏压。此外还增加C1、R1和R2组成的反馈电路,以抵消UGS对RDS的影响。场效应管压限器的压限特性如图26所示。压缩比连续变化时,压缩输入门限电平为30mV左右,输入电平大于100mV时,进入限制区。在低于限制区的范围内,非线性失真小于1%。

②脉冲调制型压限器图28为脉冲调制型压限器方框图。它由脉冲抽样调制器、占空系数可调脉冲信号发生器、低通滤波器和检波器等部分组成。输入信号经过脉冲抽样调制器后,按脉冲节拍被采样成调幅波,它不含有载频成分,但含有输入信号及调制后产生的以脉冲基波和谐波为中心的上下边带。依据采样定理,采样脉冲频率只要为信号频率的2倍,则经低通滤波器平滑滤波后就可恢复原信号。脉冲抽样调制器通常采用4只二极管组成环形调制器;占空系数可调脉冲信号发生器可由常见的可变占空比可调制型脉冲振荡器组成。

三、压限器的使用下面以YAMAHA-GC2020BII压限器为例,介绍压限器的使用,其外形图如图29所示。 1、面板与功能键①POWER:电源开关②LINK:立体声和单声道选择开关控制两路单声道(DUAL MONO)或一路立体声(STEREO)的选择。两路单声道时,两通道相对独立,可分别处理不同的信号;一路立体声时,两通道相互联系,同时工作。③COMP IN/OUT:压限器旁路开关 IN:压限器处于工作状态,OUT:压限器处于旁路状态。④GAIN REDUCTION:增益衰减指示为五段衰减:0,-4,-8,-16,-24dB。⑤EXP GATE:噪声门的控制及指示是一个独立的功能键,其阈值可调,可以有效地去除节目间歇时背景的杂音和噪声。如图30所示,噪声门的门限电压一般设置为节目信号电平的最低值,使所有节目信号可以毫无损失的通过;当节目信号中产生间歇时(即门限电压之上没有信号),低于门限电压的杂音和噪声信号被有效地消除,达到静音的效果。当“INPUT LEVEL”=“-20dB”时,“INPUT”在“0”位置,门限电压变化范围:-24~-64dB;“INPUT”在“中间”位置,门限电压变化范围:-49~-89dB;“INPUT”在“10”位置,门限电压变化范围:-64~-104dB;当“INPUT LEVEL”=“+4dB”时,“INPUT”在“0”位置,门限电压变化范围:0~-40dB;“INPUT”在“中间”位置,门限电压变化范围:-25~-65dB;“INPUT”在“10”位置,门限电压变化范围:-40~-80dB;噪声门打开时,“EXP GATE”指示灯亮;往逆时针方向旋转“EXP GATE”,可以解除噪声门功能。调整“EXP GATE”的方法:先将旋钮调到“0”位置,然后接通电源,此时不送入节目信号,调整“OUTPUT”旋钮至直到可以听到杂声和噪声的位置,再慢慢旋转“EXP GATE”直到噪音消失,再继续旋转一点儿,然后开始收听节目,检查噪声门是否消除了节目信号中较弱的部分。如果发出“嗡嗡”的声音,可调整门限电压值,直到问题消除。⑥THRESHOLD:阈值选择决定当输入的节目信号电平为何值时,压缩器将对其进行压缩/限幅。阈值的选择取决于“INPUT”的值和“INPUT LEVEL”的设定。调节方法如下。当“INPUT LEVEL”=“-20dB”时,“INPUT”在“0”位置,“THRESHOLD”值为:-4~-19dB;“INPUT”在“中间”位置,“THRESHOLD”值为:-4~-44dB;“INPUT”在“10”位置,“THRESHOLD”值为:-19~-59dB;当“INPUT LEVEL”=“+4dB”时,“INPUT”在“0”位置,“THRESHOLD”值为:+20~+5dB;“INPUT”在“中间”位置,“THRESHOLD”值为:+20~-20dB;“INPUT”在“10”位置,“THRESHOLD”值为:+5-~35dB;低于阈值的信号自由通过;对高于阈值的信号要进行压缩和限幅。“THRESHOLD”旋钮逆时针方向旋转(转向“0”)的越多,信号峰值受压缩/限幅的影响越小。⑦COMP RATIO:压缩比选择用来确定超过阈值的信号的压缩比。所谓压缩比是指输入信号电平变化与输出信号电平变化的比值。压缩比为1:1时,压限器没有对信号进行压缩;压缩比为2:1时,输出信号的变化仅为输入信号的一半;压缩比为∞:1时,无论输入信号将如何变化,压限器将保持常数输出。

超高压缩比20:1通常用来使乐器声保持久远,特别适用于电吉他和贝司,同时会产生鼓的声音;低压缩比2:1到8:1通常用来使声音圆润;当演员走近或远离话筒时,可减少声音颤动。图31为压缩比示意图。⑧ATTACK:起控时间选择决定当信号超过阈值时,对其进行压缩所需的时间(单位为ms)。可调整的时间范围在0.2ms-20ms之间。起控时间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处理信号的种类和希望得到的效果。极短的起控时间通常用来使声音“光滑”。而对于电吉他的演奏需要稍长的时间,如图32所示。⑨RELEASE:恢复时间选择决定当信号低于阈值时,对其解除压缩所需的时间。可调整的时间范围在50ms-2s之间。同起控时间一样,恢复时间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处理信号的种类和希望得到的效果。当节目信号经过压缩后其电平值小于阈值时,如果没有恢复时间,压限器立即停止压缩,会导致信号突变;而恢复时间的设置是使压缩器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信号解除压缩,不会造成突变。恢复时间示意图如图33所示。⑩INPUT LEVEL:输入电平控制调整压限器的输入灵敏度,使其能接受宽范围的信号。⑾OUTPUT LEVEL输出电平控制调整压限器的输出灵敏度,使其能输出宽范围的信号。⑿INPUT:信号输入插口三插阴型XLR连接头和1/4in TRS 插座通用。须用600Ω线。⒀INPUT LEVEL:输入电平选择开关调整输入值与所接仪器的输出值相匹配。有两档选择:-20dB,+4dB。⒁OUTPUT:信号输入插口三插阴型XLR连接头和1/4in TRS插座通用。XLR用600Ω线,1/4in TRS用10kΩ线。⒂OUTPUT LEVEL:输出电平控制开关调整输出值与所接仪器的输入值相匹配。有两档选择:-20dB,+4dB。⒃DETECTOR IN and OUT:外部信号控制接口“DETECTOR OUT”插座是跟在INPUT控制之后的第一个声频缓冲带传递输出口。通过插在DETECTOR IN and OUT的耦合棒,这个信号作用于压限器的大小控测电路,激发和控制对输入信号的压缩程度。DETECTOR IN插座是压限器控测电路的输入口。该功能的一个应用是在播音员说话时减弱音乐信号,使话音变得清晰。具体操作是:去掉耦合棒,将一个通道的“DETECTOR OUT”与另一个通道的“DETECTOR IN”相连。这种情况下,“OUT”通道信号将对“IN”通道信号进行控制,而“IN”通道本身对“OUT”通道没有影响。这种功能对叙述者和广播员尤其有益。将通道1的DETECTORT OUT与通道2的DETECTORT IN相连;把广播员的声音送入通道1,把音乐信号送入通道2;此时通道2信号的放大由通道1来控制。通道2的压缩比可被调整至以下状态:无论广播员和叙述者何时说话,通道2中的音乐信号都会及时减弱,使得说话声能清晰地听见。四、压限器的技术指标压限器的技术指标除频率响应、总谐波失真、信噪比、输入阻抗、输出阻抗、输入电平、输出电平外,还有压缩动作时间调节范围、压缩恢复时间调节范围、压缩门限电平调节范围和压缩比。表4给出了常见压限器技术性能一览表。

4.3.2压限器的使用

压限器是压缩器和限制器的组合设备,由于它具有多种特性,在扩声系统、录音系统和广播系统中有诸多应用。例如:给鼓声增加坚实浑厚感;为吉他、弦乐增添弦外之音;使演唱声更加圆润;提升混合低电平信号;减少手持话筒拾音起伏;降低音乐大起大落变化;保护扩声系统不过载;数/模转换;进行压缩处理等。同时,这种设备多数增设了扩展门,用于音乐宁静或间歇间的噪声切除,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更灵活。另外,还附设了边链输入、输出插孔,进行外控,使其应用更加多样化。

使用方法:

1.压缩比(Ratio)的设定

在的士高舞厅如果压缩比设定过小,就没有压缩痕迹;如果压缩比设定过大,就会造成音乐动态范围变窄、声音干瘪无味。在的士高厅扩声中作为压缩器使用,一般将压缩比设定在3:1左右,作为限制器使用时,应将压缩比设定在8:1左右.能保证音乐信号压缩在扩声系统的动态范围内,避免过载失真,以确保的士高舞厅音乐的震撼力。

2.阈值(Threshoid)的调整

阈值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压限器在多大电平时开始起作用.正确的调节方法是:将阈值调节到最小位置,把调音台的音量开到最大(音量提升必须在确认压缩比大于2:1后进行,这时,输入信号一出现就开始压缩,不会造成输出信号过强的现象),然后慢慢地提升阈值.此时音量慢慢在变大,当音量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已经达到所需要的最大声压级或者说功放与音箱的额定功率),立停止提升阈值!

3.启动时间(Attack)的调整

启动时间的调整主要考虑音乐的特性。如果启动时间速度过快,到一定程度地影响摇头音乐音头的动态和力度;如果启动时间太慢,又会影响音乐的自然程度和瞬间特性。所以,启动时间应在40ms左右选取。

4.恢复时间(Release)的调整

一般恢复时间都要比压缩时间慢一些,以保证音乐不产生生跳跃感,如果恢复时间选的过长就会影响到下一个音乐信号的正常状态。一般的士高舞厅在正常放音情况下,恢复时间应在500ms左右选取。由于摇头音乐节奏速度不一,所以节奏在开场时每分钟140拍左右可稍长一些,节奏在每分钟155拍左右可稍短一些,具体设定可以根据音乐的特性来进行合理的调整。

4.4扩展器(噪声门)

4.4.1扩展器和噪声门的作用和原理

这两种效果经常做在一起。如同它的名字所暗示,扩展器用降低低电平信号音量的方法加大信号的动态范围,噪声门是扩展器的极端应用,使低于门槛的信号静音。

扩展器的设置通常用比率来说明,如2:1,表示输入电平减少1分贝,输出电平减少2分贝;4:1则表示同样情况下输出端电平变化4分贝。"噪声门"是扩展的极端表现形式,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变得趋于垂直(10:1或更高),信号被极大地降低甚至消除,作用如同一个开关,信号够高的时候,开关闭合,输入的信号出现在输出端;如果信号低于门槛,开关就断开,没有输出。

4.4.2噪声门的使用

噪声门顾名思义是可以减少系统中正常噪声的,形象来说它就像一个水库里的水闸,但它拦截的是水底的淤泥。如果水闸太低,水里的淤泥就会照样越过水闸流向下流;如果水闸太高就不但拦住了无用的淤泥,还拦住了有用的清水。因此噪声门的门限电平也就是阈值(THRESHOLD)要调到刚刚好,就像水库里的水闸一样要调到合适的高度。当然为了能完全的把淤泥给拦截掉,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水闸的高度,这样虽然也拦截掉了一些清水,但也做到了万无一失,相比较来说还是值得的

4.5反馈抑制器

反馈抑制器是用来抑制扩声系统啸叫声得机器,传声器拾音后,经调音台、周边设备、功率放大器、音箱扩出声音,这种声音又通过直接或间接得方法进入传声器,使扩声系统产生啸叫声。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扩声系统便无法进行扩声,扩声功率也就不能增大。采用反馈抑制器,一方面使啸叫声不出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系统的传声增益。

4.5.1反馈抑制器的连接要点

通常反馈抑制器接在左右声道和编组输出的房间均衡器的后面,房间均衡器只用于房间均衡补偿,弥补房间听音产生的缺陷,抑制扩声系统的啸叫则是由反馈抑制器去完成。反馈抑制器抑制器一般不要接在调音台的输入通道前,因为输入通道的反馈啸叫信号比较小,反馈抑制器不容易发现反馈啸叫信号。一旦发现,很可能扩声系统啸叫已经出现。如果将反馈抑制器的灵敏度调高,又容易误把音乐信号当成反馈啸叫信号进行抑制。

5专业放大器与音箱

5.1专业放大器

5.1.1专业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功率

(l)额定输出功率:即RMS功率。在放大器频率特性与谐波失真系数均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下(普通功放失真度小于1%,高保真功放失真度小于0.1%),功率放大器所能输出的连续正弦波信号功率。

(2)最大输出功率:即PM功率。在额定负载电阻上,放大器能符合基本参数要求,简谐信号的最大输出功率。

(3)最大有用功率:在额定负载电阻上,输入1kHz的简谐信号,当谐波失真系数为10%时的输出功率。

(4)峰值功率:即P.P功率。将额定输出功率中的有效值电压,换算为峰值电压得出的功率。因为峰值电压等于1.414倍有效值电压,所以峰值功率即等于2倍额定功率。

(5)音乐功率:即MPO功率。在保持放大器电源无压降时,输入大动态的音乐信号,放大器所能输出的瞬时功率。MPO输出功率一般为RMS额定功率的4-6倍。

(6)峰值音乐功率:即PMPO功率。将音乐功率中的有效值电压换算为峰值电压得出的功率。所以峰值音乐功率为音乐功率的2倍。

2、总谐波失真度(THD)

音频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后,由于非线性元件所引起的各种谐波成份,新增加总谐波成份的均方根与原来信号有效值的百分比来表示。普通功放约1.2%;优质功放约0.01~0.003%。由于测量失真度的现行方法是单一的正弦波,不能反映出放大器的全貌。实际的音乐信号是各种速率不同的复合波,其中包括速率转换、瞬态响应等动态指标。故高质量的放大器有时还注明互调失真、瞬态失真、瞬态互调失真等参数。

(l)互调失真(IMD):将互调失真仪输出的125Hz与lkHz的简谐信号合成波,按4:1的幅值输入到被测量的放大器中,从额定负载上测出互调失真系数。

(2)瞬态失真(TIM):将方波信号输入到放大器后,其输出波形包络的保持能力来表达。如放大器的转换速率不够,则方波信号即会产生变形,而产生瞬态失真。主要反映在快速的音乐突变信号中,如打击乐器、钢琴、木琴等,如瞬态失真大,则清脆的乐音将变得含混不清。

(3)瞬态互调失真:将3.15kHz的方波信号与15kHz的正弦波信号按峰值振幅比4:1混合,经放大器后,新增加全部互调失真的产物有效值与原来正弦振幅的百分比。如放大器采用深度大回环负反馈,瞬态互调失真一般较大,具体反映出声音呆滞、生硬、无临场感;反之,则声音圆滑、细腻、自然。

3.频率响应

在振幅允许的范围内l放大器能重放声音的频率范围。在额定的频率范围内,输出电压

幅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以分贝数(dB)来表示其不均匀度。普通功放的频率响应为20Hz-20kHz约(+/-)l-3dB;优质功放的频率响应为20Hz-20kHz约+/-0.1dB。

4.信噪比(S/N)

功率放大器额定输出电压与无信号输入时实测噪声电压比称为信号噪声比,简称信噪比,通常以分贝数来表示。信噪比:301og(额定输出电压/噪声电压)普通功效的信噪比约6O-90dB;专业级功效信噪比要求大于100dB。

5.1.2专业放大器的使用

5.1.3 2BTL(桥接)放大电路

5.2专业音箱

5.2.1专业音箱的主要技术指标

1.频率范围(单位赫兹Hz):是指最低有效放声频率至最高有效放声频率之间的范围。例:某音箱最低有效放声频率为40Hz,最高有效放声频率为20kHz,频率范围的表达式则为:40Hz~20kHz。

2.频率响应(单位分贝dB):是指将一个恒定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音箱系统相连接,当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增高或衰减和相位滞后随频率而变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应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这项指标是考核音箱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该分贝值越小,说明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越平坦,失真越小。

3.标注功率(单位瓦W):音箱上所标注的功率,国际上流行两种标注方法:(1) 长期功率或额定功率,前者是指在额定频率范围内给扬声器输入一个规定的模拟信号,信号持续时间为1分钟,间隔2分钟,重复10次,扬声器不产生热损坏和机械损坏的最大输入电功率。后者是指在额定频率范围内给扬声器输入一个连续正弦波信号,信号持续时间为1小时,扬声器不产生热损坏和机械损坏的最大正弦功率。(2) 最大承受功率即音乐功率(MPO),起源于德国工业标准(DIN),是指扬声器所能承受的短时间最大功率。音箱功率的大小和功率放大器功率的大小与音质音色无关,与价位成正比。

4.标称阻抗(单位欧姆Ω):是指扬声器输入的信号电压U与信号电流I的比值。因扬声器的阻抗是频率的函数,故阻抗数值的大小随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音箱阻抗优选值有4、8、16Ω(国际标准推荐值为8Ω),并规定扬声器的标称阻抗为:扬声器谐振频率的峰值fo至第二个共振峰f1之间的最低阻抗值。音箱阻抗越小,所需输入电流越大。而对于高保真功率放大器来讲,负载阻抗越小,输出电流越大,失真随输出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甚至产生削波失真,直接影响了保真度与聆听效果。

5.灵敏度(单位分贝dB):音箱的灵敏度是指当给音箱系统中的扬声器输入电功率为1W 时,在音箱正面各扬声器单元的几何中心1m距离处,所测得的声压级(声压与声波的振幅及频率成正比,声压的单位为帕Pa,1Pa=1N/m2。声压级是表示声压相对大小的指标。其值为声音的声压P与基准值Po=0.00002帕之比值的常用对数再乘以20的积,即20log,单位为dB)。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灵敏度虽然是音箱的一个指标,但是与音质音色无关,它

只影响音箱的响度,可用增加输入功率来提高音箱的响度。

6.失真(用百分数来表示):(1) 谐波失真,是指在重放声中增加了原信号中没有的高次谐波成分。(2) 互调失真(3) 瞬态失真,音箱系统的瞬态失真,是指扬声器震动系统的质量惯性引起的一种传输波形失真。这一指标的好坏,在音箱系统中和扬声器单元中是极为关键重要的,直接影响的是音质与音色的还原程度。该项指标的好坏与音箱的品质和价位成正比。国外一些高质量品牌的扬声器如:法国Focal(福柯)扬声器;英国MOREL(魔雷)扬声器;挪威seas(西雅士)扬声器;以及率先发明同轴扬声器而闻名于世的英国Tannoy(天朗)扬声器等。这些高质量品牌的扬声器,其瞬态失真很小,是我国现有扬声器生产厂家和国外一些扬声器生产厂家无法比拟的。因其品质优良,声音再现能力好,失真小,故被国外多个音箱生产厂家选用。价位是我国同类扬声器的几倍。

7.效率(用百分数来表示):音箱效率的定义是,音箱输出的声功率与输入的电功率之比(即声—电转换的百分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音箱通常标注灵敏度,而有的音箱标注的是效率,确用分贝值来表示。实际上音箱的灵敏度和效率这两项指标与音质音色无关,与价位也不是正比关系,更不是考核品质的标准。

5.2.2专业音箱的使用

1.使用要点

(1)合理安放两只主音箱的摆放要拉开一定距离以获得较好的立体声效果。音箱的基座要牢固,不能因音箱放声而震动。音箱工作的环境要防止高温和干燥,应在通风处安放。音箱的上面不能摆放物品,防止因其共振而破坏音质。音箱是强磁场设备,要注意远离电视机、手表、磁带等物品。

(2)连线要短音箱与放大器的连线应该尽量做到短而粗,现在国内有专门用于连接音箱的无氧纯铜线,对改善音质确有一定的帮助,可根据投资情况选用。

(3)响度要适当音箱所能承受的功率有限,不要让其在满负荷下工作,一般大于最小推荐功率即可。如果长时间让音箱工作在极限功率,其寿命会减少,严重时还会损坏音箱。

(4)清洁维护清洁音箱要用柔软的湿布,不需任何清洁剂。音箱网罩容易落灰尘,可用细毛刷进行清洁。

2.超低音音箱分频点的调整

专业音响系统使用的超低音音箱要负担整个系统的低音效果,超低音音箱的位置不能被聆听者察觉到,否则超低音音箱将会破坏声压的平衡性(如超低音音箱摆在左边,您会感受到前方左声道声音较大)。可以作一项简单的测试,关掉所有音箱的音量,只打开超低音音箱;要是没有专用测试音源,可播放超低音丰富的唱片片段,为了集中注意力,可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超低音音箱的声音,如果可以凭听觉分析它的位置,那就表示超低音音箱分频点调得太高。

如果使用的是标准THX音箱,直接调到80Hz就可以了,这是THX的标准规格。要是其他“成套”的专业音箱,问题也不大,设定在80 Hz附近。在左、中、右主音箱低频延伸能力不错的情形下,分频点应适度再调低。无论如何,分频点“最好不要”设定在80 Hz以上,若主音箱都是“低音有限”的音箱,而分频点必须设定在100 Hz以上时,超低音音箱的位置则应该移动至前方中央处,靠近中央声道音箱。

5.3功放和音箱的配接

5.3.1功率匹配

原则上功率放大器的额定输出功率应当等于音箱的额定功率,但由于功放管在过载后将出现严重的非线性失真,所以通常有意提高放大器的额定输出功率,使之大于扬声器的额定功率。正确的连接应是:功放的输出功率比音箱的标称功率大30%。若是音箱的功率比功放的功率小得太多,在使用功放时应格外小心,音量应由小至大逐渐调节,且不可过大,否则

会损坏音箱。在实际工作中,功放输出功率比较大,对提高音质有利。另外,音源的动态范围很大,要十分注意功放的瞬间过载引起音箱的损坏。

平均输出功率是指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功率。峰值功率是指在短时间内承受的最大的功率,它要比额定功率大很多。扩音的输出由功放决定,一定规模的音乐会,就要有一定的功率,标准为每人一瓦。根据音乐会的类型、会场的大小、混响及音箱的数量,功率会有所变化。总功率/一台功放输出功率=所需功放台数

5.3.2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扼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只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扼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史密夫图表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5.3.3定压式配接

定压式是采用有线广播中广泛应用的定压式配接方式,在宾馆、酒店的公共广播中也被大量运用。它的原理与强电的高压传输原理相类似,即在远距离传输时,为了减少大电流传输引起的传输损耗增加,采用变压器升压,以高压小电流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再用变压器降压和匹配,从而减少功率传输损耗。

6音响系统的调试

6.1会议厅的声学要求

要有足够的音量和清晰可辨的语言,遵循声像一致的原则。

6.2会议厅音响系统的构成

音源、调音台、周边设备、功放、扬声器

6.3音响系统的插接件与线缆

6.3.1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6.3.2信号传输电平的分类

病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学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适应 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3、萎缩 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4、肥大 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5、假性肥大 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脂肪细胞可以增生,以维持器官原有体积甚至使体积增大。 6、增生 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7、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或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或组织所取代的过程。有成熟组织中非成熟细胞直接转变。 8、损伤 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9、变性/可逆性损伤 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10、细胞水肿/水变性 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过多积聚。 11、气球样变 细胞水肿极期,水钠进一步积聚,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可见于病毒性肝炎时的肝细胞。 12、脂肪变 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13、虎斑心 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红黄色斑纹。 14、脂肪心/心肌脂肪浸润 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并非心肌的脂肪变性。 15、玻璃样变/透明变 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HE染色呈均质红染状。 16、淀粉样变 细胞间质出现淀粉样蛋白—黏多糖复合物沉淀。 17、黏液样变 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8、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情况下,某些色素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常见的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 19、病理性钙化 骨、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

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一章

第一章声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基本性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客观物体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作用人耳产生的主观感觉。语言、歌唱、音乐和音响效果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我们讲话时,如果将手放在喉部,就会感到咽喉部在振动。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乐器的弦、击打面、薄膜等,当它们振动时,都会使周围的空气质点随着振动而造成疏密变化,形成疏密波,即声波。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必须通过空气或其他媒质传播,才能使我们听到。没有空气或其他媒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是“无声的世界”。 那么,空气又是怎样传播声音的呢?我们还以敲鼓为例来说明。我们敲鼓的时候,鼓膜产生振动,使鼓膜平面发生凸凹变化。如图1-1(a)所示,当鼓膜凸起时,鼓膜上面A处的空气受到鼓膜的压挤而密度变大,形成密部。这部分密度大的空气又会压挤邻近B处的空气,使B处的空气有变成密部的趋势。但鼓膜很快又凹下去,如图1-1(b)所示,它的表面形成一个空隙,A处空气密度变小,形成疏部。这时,B处的空气正在受到压挤变成密部,并且有使C处空气变成密部的趋势。当鼓膜再一次凸起时,如图1-1(c)所示,A处空气又受到鼓膜压挤重新变成密部,B处空气在压挤C处空气的过程中,自己密度变小成为疏部,C处空气变成了密部。这样,鼓膜来回地振动,使密部和疏部很快由一个气层传到另一个气层,振动的空气向四面八方传开就形成了声波。实际上,空气质点只是在原地附近振动,并没有随着声音传播到远处去,这就像我们向平静的水面扔石子时,会在水面激起了一圈圈向外扩展的水波一样,水面上漂浮的落叶只是在原地上下振动而不随着水波向远处移动。不过,水波和声波是不同性质的两种波。水波传播时,水质点的振动方向是上下的,和水波传播的方向互相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严格地讲,水波不完全是横波);声波传播时,空气质点的振动方向和声波传播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波称为纵波。 声波传播到人耳后,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我们知道,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的,如图1-2所示。外耳和中耳之间有一层薄膜,叫做耳膜(鼓膜)。平常我们看到的耳朵就是外耳,它起着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由外耳进来,使鼓膜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一振动再由中耳里的一组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传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并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图1-1 声音的传播 媒质传播声音的速度大小和媒质的种类以及环境的温度有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钢铁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4000m/s,比在空气中快10多倍。 为了便于说明声音的特性,我们先看一下一个记录声音的简单装置。如图1-3所示,在一种称为音叉的发音物体的一个臂上粘上一个细金属针,然后用小槌敲击音叉,并使细金属针紧靠一块熏有炭黑的玻璃片。如果这时用匀速移动玻璃片,金属针就会在玻璃片上划出音叉的振动痕迹,也就是音叉的振动波形。 图1-2 人耳的构造图1-3 音叉的振动波形 人们根据听到的声音的不同,归纳出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就是音调、响度和音色,而且找出了它们和发声物体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

病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诱因:是指在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或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变性:是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坏死: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溃疡: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缺损溃烂。 充血: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坏死现象。 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 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创伤或休克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 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一310mmo1/L的脱水。 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内源性致热原:产热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原位癌: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的油。 乳腺癌:是乳腺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上皮。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 畸胎癌: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具有可分化为三胚层各种组织潜能的裂球错位所产生的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尿道周围的粘膜和粘膜下腺体;外层为前列腺体。后者构成前列腺的主体,两层之间有纤维膜隔开。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镜检可见。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特点为:①临床上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的少见。②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免疫系统的包括淋巴结,骨髓,脾脏和消化道的淋巴样细胞。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病理学名词解释

栓。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由纤维蛋白构成的半透明状、微小血栓称为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 栓塞embolus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栓子embolus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由血栓或血栓的一部分脱落成为栓子,引起的血管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空气栓塞air embolism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空气栓塞。 脂肪栓塞fat embolism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 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造成的栓塞称为羊水栓塞。 梗死infaction由于血管腔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引起组织的缺血性坏死。一般由动脉阻塞引起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发生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和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器官,梗死灶贫血、苍白,故称为贫血性梗死。也 称白色梗死(white infarct)。 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发生于有双重血液供应或侧支循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梗死,梗死处有明显的出血、呈暗红色,故称为出血性梗死。也称红色梗死(red jinfarct)。

第四章? 炎症 中文名英文名释义 炎症inflammation 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 程。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炎症介质指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渗出transudation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的过程叫渗出。 机制: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升高 渗出液exudate炎症时渗出到血管外的液体叫渗出液。 漏出液transudate由于瘀血等血液循环障碍,漏出到血管外的液体称漏出液。 炎性水肿 inflammatory edema 炎症时过多的液体渗出并聚积于组织间隙称炎性水肿。 趋化因子chemokines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质称为趋化因子。 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向着趋化因子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叫做趋化作用。 炎细胞inflammatory cell炎症过程中,渗出到血管外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 炎性浸润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由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 白细胞附壁 Leukocytic selection 靠边的白细胞通过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表面的黏附因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而粘附于血管壁上,称为白细胞附壁。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白细胞游出并到达炎症灶,吞噬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 炎性增生 Inflammatory proliferation 指炎症区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组织周围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的增生。变质性炎 alterative inflanmmation 以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轻微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exudative inflanmmation 以渗出为主要病变的炎症称为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serous 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的炎症称为浆液性炎。

病理学名词解释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早期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以上较大支气管者(中央型),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未突破支气管外膜累及肺实质,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发生于小支气管者(周围型),是指癌组织直径<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第2/4页

声学名词解释

B 波长 声波振动一次所传播的距离,用声波的速度除以声波的频率就可以计算出该频率声波的波长,声波的波长范围为17米至1.7厘米,在室内声学中,波长的计算对于声场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重视波长的作用。例如只有障碍物在尺寸大于一个声波波长的情况下,声波才会正常反射,否则绕射、散射等现象加重,声影区域变小,声学特性截然不同;再比如大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远场,小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近场,远场和近场的声场分布和声音传播规律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在较小尺寸的房间内(与波长相比),低音无法良好再现,这是因为低音的波长较长的缘故,故在一般家庭中,如果听音室容积不足够大,低音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很多现场调音师都没有理会到音频与波长的关系,其实这是很重要的:音频及波长与声音的速度是有直接的关系。在海拔空气压力下,21摄氏温度时,声音速度为344m/s,而我接触国内的调音师,他们常用的声音速度是34Om/s,这个是在15摄氏度的温度时声音的速度,但大家最主要记得就是声音的速度会随着空气温度及空气压力而改变的,温度越低,空气里的分子密度就会增高,所以声音的速度就会下降,而如果在高海拔的地方做现场音响,因为空气压力减少,空气内的分子变得稀少,声音速度就会增加。音频及波长与声音的关系是:波长=声音速度/频率;λ=v/f,如果假定音速是344m/s时,100Hz的音频的波长就是3.44m,1000hz(即lkHz)的波长就是34.4cm,而一个20kHz的音频波长为1.7cm。 D 对混响时间 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衰减到人耳听不到的程度所需要的时间。 D 动态范围 音响设备的最大声压级与可辨最小声压级之差。设备的最大声压级受信号失真、过热或损坏等因素限制,故为系统所能发出的最大不失真声音。声压级的下限取决于环境噪声、热噪声、电噪声等背景条件,故为可以听到的最小声音。动态范围越大,强声音信号就越不会发生过荷失真,就可以保证强声音有足够的震撼力,表现雷电交加等大幅度强烈变化的声音效果时能益发逼真,与此同时,弱信号声音也不会被各种噪声淹没,使纤弱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来说,高保真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应该大于90分贝,太小时还原的音乐力度效果不良,感染力不足。在专业音响系统的调整过程中,音响师在调音时要主意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调音台的的输入增益量不要调的过小,否则微弱的声音会被调音台的设备噪声所淹没。二是压限器的阈值和压缩比的调整要格外慎重,阈值过小和压缩比过大,都会使声音动态压缩严重,故应该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声音的动态损失。另外,在放大电路和音源中也存在动态范围,此时即可分辨的最小信号和可达到的最大不失真信号之差。 导波模式

本科《病理学》作业

《病理学》作业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专升本) 一、名词解释: 变性坏死坏疽虎斑心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溃疡空洞机化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性神经瘤心衰细胞槟榔肝血栓形成栓塞栓子 炎症介质绒毛心脓肿溃疡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假瘤肉芽肿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假膜性炎肿瘤异型性非典型性增生转移角化珠癌前病变原位癌Virchow'sSignal node Krukenberg's tumor肿瘤得实质癌脐Aschoff body 枭眼细胞肺肉质变早期肺癌隐性肺癌矽结节革囊胃早期胃癌早期肝癌假小叶新月体结核球 颗粒性固缩肾Good Pasture综合征原位癌累及腺体Paget病肺原发综合症 树胶肿结核结节假结核结节嗜酸性脓肿干线型肝硬化R-S细胞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 二、比较题: 1、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2、比较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得不同点。 3、比较良、恶性肿瘤。 4、比较癌与肉瘤。 5、比较大、小叶性肺炎得异同点。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相同点急性渗出性炎,均可引起肺实变,均有细菌感染引起 发病年龄青壮年小儿与年老体弱者 病因肺炎球菌多种细菌 发病机制与机体变态反应有关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防御 基本病变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一个肺段至整个肺大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小叶为单

预后好,并发症少差,并发症多见 病变特点分四期,病变一致,无支气管病变灶状、多彩性、不一致性、有支气管病变临床特征咳铁锈色痰、实变体征咳粘液脓性痰、散在湿性啰音 并发症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心衰、呼衰、支气管扩张 6、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得异同点。 两种愈合基本过程就是一样得,均有出血、炎症等伤口早期反应、伤口收缩与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面整齐、无感染,经接合或黏合后对与严密得创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面不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得创口。故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 1。由于坏死组织多,或伴有感染,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 2。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大量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或边缘长出将伤口填平、 3.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瘢痕较大。 7、比较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在肉眼及镜下得不同。 门脉性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得区别包括:假小叶得大小、纤维间隔得厚薄、炎细胞浸润得轻重与肝细胞坏死得多少,但不包括肝内小血管改建、坏死后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二者得主要区别如下. 1、病因: 坏死后肝硬化就是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与某些无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大量坏死得直接后果。门脉性肝硬化就是肝脏疾病(包括普通病毒性肝炎)经慢性阶段演变形成、 2、肝功能损害: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迅速、严重、 3、病程坏死后肝硬化病程短、进展快;门脉性肝硬化进展缓慢、病程长,数年或十余年后进入肝硬化期。 4、肝脏大小:坏死后肝硬化得肝脏缩小明显,严重时肝脏不到正常肝脏得1/3。门脉性肝硬化得肝脏略大或缩小, 5、肝脏表面结节: 坏死后肝硬化得肝脏再生结节较大,触诊时肝脏表现凸凹不平,有时可触到大结节。门脉性肝硬化肝脏再生结节小而均匀,触诊时肝脏表面一般较平滑。 6、黄疸:坏死后肝硬化发生率高,门脉性肝硬化黄疸率较低、。 7、并发肝癌:坏死后肝硬化多于门脉性肝硬化. 8、预后: 坏死后肝硬化比门脉性肝硬化预后严重,病程进展快,多死于肝昏迷或肝肾功能衰竭。 1)门脉性肝硬化 镜下: (1)假小叶:正常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广泛↑+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

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分为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时,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处可见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 坏死:以酶溶性的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包括再生(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纤维性修复(纤维结缔组织来修补)。 再生:是指由损生周围的同种细胞进行修补缺损的过程。 机化:由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不稳定细胞:生理状态下,再生能力最强能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会的细胞,常见于皮肤、淋巴。 ~稳定细胞(静止细胞):生理状态下,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常见于腺体、平滑肌细胞。~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较弱或无再生能力。常见于骨骼、心肌细胞。 肉芽组织: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伴有不等量的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瘢痕组织:由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上呈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镜下为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创伤愈合: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淤血:器官或局部的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所致慢性肺淤血晚期,会引起肺间质纤维化,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的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 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的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血栓形成:在活体未破裂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分为白色血栓(血小板)、红色血栓(红细胞)、混合血栓(血细胞,血小板)、透明血栓(纤维蛋白)。 再通:在血栓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了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液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音响师300题略 (范国志编)

音响师专业技术水平考试300题 范国志编 一、填空题 1、声音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2、主观评价声音的三要素是:、与。 3、两个声波声音的频率范围是至kHz。 4、两个声波产生干涉的条件是:相同、相同、保持恒定。 5、两个声波产生驻波的条件是:相同、相反、保持恒定。 ………… 72、扩声系统的主要主观声学要求为:、、。 73、扩声糸统达到合适的响度的具体要求应包括: (1)最小有用声至少应高于背境噪声dB; (2)平均响度,对于语言声应在dB,对于音乐声应在dB; (3)扩声系统的最大重发声级至少应比节目动态范围与厅堂噪声之和还要大10 dB,比平均响度声级还应大dB; (4)声均不均匀度不宜超过dB; (5)传声增益应在dB。 ………… 125、体育馆用于体育比赛功能时,其主扩声扬声器多采用布置,与此同时再在周边观众席采用布置一些扬声器进行补声。 ………… 二、名词解释 1、声源 2、声波 3、波长 4、声压 ………… 35、最高可用增益 ………… 三、单项选择题 1、声压是表示声波的大小。 ①强度②幅度③波长 2、声波反射时,其反射没的方向将与反射波的有关。 ①形状②材质③尺度 3、声波反射时,其反射没的强度将与反射波的有关。 ①形状②材质③尺度 4、频声在传播中,具有很强的绕射能力。 ①低②中③高 5、频声在传播中,遇到挑台等阻碍物时,将会在阻碍物后形成“阴影区”。 ①低②中③高 6、两个声音的声压级一样,人耳感觉到的响度就一样。

①一定②不一定③一定不 7、混响时间是指一个声源发声稳定而停止发声后,声压衰减 dB所需要的时间。 ①60 ②10 ③3 ………… 16、在调整调音台输入单元输入增益(GAIN)钮时,为了使系统处于最低噪声状态下工作,在输入通道不过载的情况下其输入增益钮应尽量开到。 ①最大②最小③适中 17、在调整调音台输入单元输入增益(GAIN)钮时,为了使系统处于最低噪声状态下工作,调整输入增益钮,在输入信号为最大电平时,使该通道PEAK灯正好。 ①点亮②不亮③闪烁 ………… 41、由于扩声系统的作用,扩声声场中扬声器的重发声功率将原声声源的声功率。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42、由于扩声系统的作用,扩声声场中扬声器辐射至传声器处的声压级不可能原声声源的声压级。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43、系统的上动态余量,一般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不同,最少应为dB。 ①10 ②1 ③0 ………… 76、剧场扩声系统音频功率常采用计算法公式进行计算。 ①半自由场②自由场③扩散场 77、在配置杜比SR立体声影院扬声器系统时,为考虑对今后数字声的兼顾,其最高声级至少应达到dB。 ①103 ②101 ③95 ………… 四、多项选择题 1、信号指示器的指示值与人耳感觉到的音量大小成比例。 ①VU表②峰值表③发光二极管 2、在扩声系统中,使用反馈抑制器的最大好处是。 ①不会再出现声反馈②传声增益增加6~9 dB ③减小声反馈机会 3、单芯屏蔽线的金属层有作用。 ①屏蔽②传号传输③接地 4、现场扩声时,适当可增加声音的景深感。 ①衰减高频战分②提高混响分量③提高直达声分量 ………… 五、计算题 1、某观众厅室内表面积为2400 m2,平均吸声系数为0.14,采用6 dB方向覆盖角为90×40的扬声器扩声,试计算声轴线方向上的临界距离。

病理学常用名词解释word版本

病理学常用名词解释(自行补充英文名称) 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 2.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3.增生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5.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6.水变性细胞内水分增多,造成细胞水肿。 7.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透明变性) 9.纤维素样变(纤维素样坏死) 为间质胶元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病变处组织结构消失,成为一堆颗粒状、细丝状、红染无结构的物质,状似纤维素。 10.粘液样变性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1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2.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含较多的脂质,外观呈淡黄色,松软,均匀细腻,似奶酪,称之。常见于结核病。 13.坏疽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较大范围的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呈黑色改变。 14.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逐渐取代坏死组织(血栓或其它异物等)的过程。 15.完全再生再生的细胞和组织完全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16.不完全再生组织损伤后,由肉芽组织增生所代替,最后形成疤痕。 17.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 18.淤血(静脉性充血) 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的充血。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19.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或左心衰时,在肺组织中出现的,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 20.槟榔肝慢性肝淤血合并脂肪变性时,肝小叶中央充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而呈淡黄色,形成红黄相间的花纹,似槟榔切面。

献给调音师录音师DJ的音频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表中英对照

献给调音师、录音师、DJ的音频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表AAC automatic ampltiude control 自动幅度控制 AB AB制立体声录音法 Abeyancd 暂停,潜态 A-B repeat A-B重复 ABS absolute 绝对的,完全的,绝对时间 ABS american bureau of standard 美国标准局 ABSS auto blank secrion scanning 自动磁带空白部分扫描Abstime 绝对运行时间 audio defeat 音频降噪,噪声抑制,伴音静噪 ADJ adjective 附属的,附件 ADJ Adjust 调节 ADJ acoustic delay line 声延迟线 Admission 允许进入,供给 ADP acoustic data processor 音响数据处理机 ADP(T) adapter 延配器,转接器 ADRES automatic dynamic range expansion system

动态范围扩展系统 ADRM analog to digital remaster 模拟录音、数字处理数码唱盘 ADS audio distribution system 音频分配系统audio dubbing 配音,音频复制,后期录音ADV advance 送入,提升,前置量 ADV adversum 对抗 ADV advancer 相位超前补偿器 Adventure 惊险效果 AE audio erasing 音频(声音)擦除 AE auxiliary equipment 辅助设备 Aerial 天线 AES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美国声频工程协会AF audio fidelity 音频保真度 AF audio frequency 音频频率 AFC active field control 自动频率控制 AFC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声场控制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得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得改变;就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与水得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得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与牙齿之外得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与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与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与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就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得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得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得毛细血管与增生得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得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得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得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得状似槟榔切面得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得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得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得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得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与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与粘膜表面得过程。 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得疏松结缔组织中得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就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得腔,主要发生于皮下与内脏。 慢性肉芽肿:就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得、境界清楚得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就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得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得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得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得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得细胞形态与组织结构相应得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得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她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得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得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得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得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 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得纤维素可因心脏得不停冲动与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得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得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得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得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与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与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与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得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与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得纤维组织分割原来得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得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1.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3.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4.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5.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7.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8.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病理变化:电镜下,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胀大,胞浆淡染、清亮,核可稍大,重度水肿的细胞称为气球样变。肉眼观,发生了细胞水肿的肝、肾体积增大、颜色变淡。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 11.脂肪变(fatty change):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等。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12.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13.心肌脂肪浸润(fatty change):心外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脂肪变性。 14.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音质专业评价术语(音响师必背)

音质专业评价术语 A 声音宽——声音窄 声音宽表示频带宽、失真小、线性好、动态范围大且分布均匀、混响合适,听感丰满舒适、音域宽广。 声音窄表示频带窄,高、低音欠缺,中频过份突出,混响偏小。 B 声音亮——声音暗。 声音亮又称明朗度或明亮度好,在整个音频范围内,低、中音适度,高音充足,有丰富的谐音和缓慢的谐音衰变过程。同时混响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声音明亮清晰、有活跃感和亲切感。 声音暗是指缺少高频及中高频,尤其在5-6Hz以上有明显衰减,中、高频混响不足,听感声音暗淡无光彩。 C 声音厚——声音薄(单)。 声音厚是指声音厚实有力,低音丰满,高音不缺,低频、中频能量充足,尤其是在100-500Hz频段内的声音出得来,且混响合适,失真小,听感声音厚实有力。 声音薄是指音色单薄、缺乏力度,共鸣差,混响不足,尤其缺乏50ms以内的近次反射声,谐波不多,声能平均强度弱。 D 声音圆——声音扁 声音圆是指音质纯真,失真极小,有一定的力度和亮度。频带宽,低音不浑,中音不硬,高音不刺耳,瞬态响应好,混响合适,听感丰满,明亮、清晰、圆润、保真度高。 声音扁是指音质不纯,声音单薄,失真大,频带窄,混响不足。 E 声音透——声音糊(声音清晰——声音混浊)。 声音透是指声音透明度好,解析力强,有层次,清晰明亮失真很小,瞬态响应好,频带宽而均匀,中高频混响充分,低音不含糊,且有力度,听感鲜明、悦耳。 声音糊是指声音含糊不清、浑浊,有互调失真,低音过多,具有谐振峰,缺乏中、高音,低音混响过大。 F 声音实——声音空。 声音实是指声音结实、中低频平均声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强,混响适度,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肥大:细胞体积的增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增生: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 萎缩:实质细胞细胞物质的丢失而体积变小。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废用性萎缩: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致的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下肢运动神经元损伤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的萎缩。压迫性萎缩: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的萎缩,有营养不良和废用性萎缩的作用。脂褐素:自噬泡内某些细胞碎片不能被消化而以膜包绕的形式存于细胞质内,称为残体,即光镜下所见的脂褐素。 假性肥大:在实质萎缩的同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间质纤维和脂肪组织的增生,以维持原有器官的正常外观。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 变性:在一定限度内损伤引起的改变是可逆的。 自噬:细胞吞噬自身成分并同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消化降解吞噬成分的过程。 虎斑心:脂变的黄色条纹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 皮的斑纹。 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深入,心肌受压而萎缩。 黄色瘤:吞噬大量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呈泡沫状,可成团出现于皮下,形成瘤样物质。 RUSSELL小体:浆细胞合成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中,使内 质网明显扩张形成大的均质的嗜酸性包涵体。 淀粉样变:细胞外间质内出现淀粉样物质的异常沉积。淀粉样物质为结合黏多糖的不同蛋白质,遇碘时被染成赤褐色,再加硫酸成蓝色。 玻璃样变:HE切片中细胞内细胞外组织变成均匀红染,毛玻璃样。又称

透明变。 黏液样变:间质内有黏多糖和蛋白质。 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为HB代谢的衍生物。红细胞或HB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通过溶酶体的消化,来自HB的Fe3+与蛋白形成在电镜下可见的铁蛋白微 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为光镜下可见的金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具有折光性。 心力衰竭细胞:长期反复发作的心里衰竭的患者,肺内持续充血,漏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外逸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下来。这类出现于左心衰患者的肺内和痰内的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病理性钙化:组织内钙盐的异常沉积。 营兹不良性钙化:继发于局部组织坏死或异物的异常钙盐沉积。 转移性钙化:全身性的钙磷代谢异常,血钙和血磷增高所引起的某些组织的异常钙盐沉积。(肺泡壁,肾小管的基底膜,胃黏膜上皮) 核固缩:死亡细胞核水分消失,染色质凝集,细胞核变小,嗜碱性增强。核碎裂:凋亡细胞首先出现核的致密化,染色质浓缩,沿着核膜排列,然后染色质逐步分裂为碎片。 核溶解:PH降低时,DNA酶活化,水解染色质,嗜碱性减退,仅见到核 的轮廓。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成灰白,干燥的凝固状,保留原有组织的细胞轮廓。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成液态。 干酪样坏死: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肉眼微黄,质松,细腻,状似干酪。原有的组织结构完全崩解。 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大块组织坏死。 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肢体。动脉阻塞,肢体远端可发生缺血性坏死。由于静脉回流仍通畅,加上体表水分蒸发,坏死的肢体干燥且成黑色,与周围的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 湿性坏疽:好发于与体表相同的内脏。由于坏死组织水分多,为腐败菌的感染创造条件,局部肿胀成黑色。与周围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 气性坏疽:深部的开放性的创伤合并有产气荚膜杆菌的感染,组织坏死并释放大量的气体,病区肿胀成黑色有奇臭。明显累及肌肉并沿肌束蔓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