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河南概况(序)
一、河南的来历
河南省简称“豫”,省会在郑州。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把中华大地分为九州,河南属于豫州,居九州之中,向来有“中原”“中州”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为:宋、卫、郑、魏、韩、宋等国家的属地。
元朝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请置河南省。
二、河南省称的别称
“豫”:河南古时产象,《殷墟书契考释》中,古者中原象,至殷世尚盛也。
豫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为:豫之大者,从象声豫。
“中州”:汉武帝时设“州”
传说天下分九州,冀、青、徐、充、扬、荆、豫、梁、雍。
而豫州在中间。
北有冀州和充州
南有荆州和梁州
东有徐州,青州和扬州
西有雍州
故称“中州”。
东晋后,中州为河南的主要代称。
“中土”:古代五行学说中,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方为“火”,北方为“水”。
而土在中间,又叫“中土”。
三、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
1、地理位置
2、地貌特征
3、气候特征
4、资源情况
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5、和旅游相关的自然保护区
四、总结
河南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这些条件好资源的巨大潜力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使我们
更加深入的了解河南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对喝的资源环境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介绍河南概况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美丽的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部,人口超过1亿,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河南,您可以体验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欣赏到美丽自然的风景,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感受到河南人的淳朴和热情。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河南的历史文化。
河南是中国的中原之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河南,您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洛阳是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建于东周,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之一。
洛阳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如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等,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河南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景色。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流经河南境内,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和美丽的风景。
在河南,您可以观赏到壮阔的黄河大峡谷、美丽的云台山、神秘的少林寺等景点,让您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此外,河南还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
河南菜以鲁菜、川菜、豫菜为主,其中以豫菜最为有名。
豫菜因产自豫南而得名,是中原地区传统的饮食文化。
豫菜注重原汁原味,注重入味,讲究卤、焖、翻炒等传统手法,即使是相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味道。
在河南,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豫菜,如油焖大虾、沸腾鱼、牛肉面等,让您的味蕾享受到无尽的美食盛宴。
最后,让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河南的风俗习惯。
河南是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河南人民淳朴而热情,喜欢与人交流,喜欢宴请客人。
河南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节奏舒缓,注重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这使河南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地方。
各位游客朋友们,以上就是对河南概况的介绍。
希望大家在来到河南后,能够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在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的同时,更多地感受到河南人民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留下难忘的回忆吧!感谢大家!。
河南概况导游词河南概况导游词1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国家5A级旅游景区8项11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鸡冠洞。
世界地质公园4处:中岳嵩山、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嵩山、洛阳龙门、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尧山、林虑山、青天河、神农山、桐柏山-淮源、郑州黄河风景区。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河南省辖18个省辖市,其中地级市17个、省直管市1个,5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8个县。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
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00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
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河南概况导游词2大家好!首先欢迎你来我们河南旅游!很高兴能够通过共同的服务和良好的时间来指导你,我会要求他们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
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庐山县石人沟山旅游,祝大家玩得开心。
石人沟山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西,景区面积55平方公里,伏牛山就坐落其中。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河南在全国的版图上,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占着居中的地位。
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
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
在历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国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
现代的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菏等路干线纵横交织于河南,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更密切了河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将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称为五大自然地理要素。
据此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可分为五个方面。
气候从气候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这样的带来的结果是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
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
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
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水文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
河南概况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河南省!我将为大家带来一段关于河南概况的导游词。
河南,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东临山东,南接江苏,西临陕西,北邻河北,东北毗邻天津,是我国地理位置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素有“中原”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河南的历史。
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
河南是我国文明起源的地方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南就有了较高的文明水平。
周文王东迁洛邑,建立了东周的统一政权,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河南发展的重要时期,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
河南还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中原文化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经、楚辞、楚剧等。
此外,河南还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郑州的少林寺和洛阳的白马寺等都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
其次,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河南的自然风光。
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首先,河南有壮丽的山川景色。
太行山、嵩山、五岳之首的嵩山、伏牛山等山脉将河南环绕,给人以雄伟壮观的视觉享受。
其次,河南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有黄河、汝南断面湿地等,水天一色,景色宜人。
再次,河南还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如郑州的大汉风场、开封的黄河封堤区等,呈现出自然的奇观。
最后,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河南的地理特点。
河南地处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地理位置优越,是东西和南北方向的交通枢纽。
河南的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中部是黄河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是太行山脉;南部是大别山、伏牛山等山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气候方面,河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旅游。
在河南旅游,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领略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品尝到丰富的中原美食。
无论是来广大平原、登嵩山、游洛阳、赏黄河还是寻访古刹,都能让您流连忘返。
河南,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也是一个有着瓜果丰盛的家园。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
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
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
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演示文稿2.ppt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河南概况导游词(精选5篇)河南概况篇1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简称“豫”,因其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省会郑州,东与江苏、山东、安徽相邻,南连湖北,西接陕西,北与山西、河北结合,承东启西、联南望北。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原河洛、三商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文化、功夫文化等博大精深;省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清明上河园、黄帝故里、商丘古城、嵩山、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石人山、鸡公山、丹江口水库、武侯祠等闻名海内外。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们的先民生活和创业的地方。
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不过因此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古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此外还有商丘、南阳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河南是我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
河南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
河南省共包括有15个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河南概况导游词篇2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河南人文概况介绍河南,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偏东。
它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中心。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对河南人文的简要介绍。
一、历史文化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化重心地带,被誉为“九州之首”。
夏朝时期,河南曾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中原文明的诞生地之一。
商代时期,河南更是成为商王朝的都城所在地,这里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到了汉代,河南成为了全国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这个时期的河南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代以后,河南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然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之一。
明清两代,河南逐渐成为了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著名的瓷器、丝绸等商品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二、传统艺术河南的传统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豫剧。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面塑、木雕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为河南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不少光彩。
三、名人文化河南还是中国名人辈出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来自河南,比如孔子、墨子、庄子、老子等等。
他们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还有文学巨匠鲁迅、作家莫言等人也曾在河南生活过,他们的文学作品对河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饮食文化河南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有着悠久的历史。
河南菜以炖、煮、炸为主要烹饪方式,其口味浓郁、鲜美可口。
著名的河南名菜有“烩面”、“锅盔”、“牛肉汤”等。
此外,河南还出产着许多有名的特产,如红薯、花生、红枣等,这些食品也成为了河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河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还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还是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河南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
公职考试必备资料河南省情省貌1、河南行政区域全省有18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其中县88个、县级市20个、市辖区51个),已形成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
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鹿邑县、新蔡县。
2、河南地理位置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微、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
河南境内有豫西北的太行山系,豫西的伏牛山系,豫南的桐柏山系和大别山系等四大山系。
3、河南气候特点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此线以北河南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风多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相对较短。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期间常有暴雨。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84mm。
全省多年年均气温为12.8摄氏度~15.5摄氏度。
7月最热,1月最冷。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天~230天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河南地处中原,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容易造成旱、涝和干旱风、大风、沙尘暴、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
4、河南土地资源概况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其中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处于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省会郑州市,是中国陆路交通枢纽。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曾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境内著名的古都洛阳、开封和安阳,均为中国七大古都之列。
长期以来,河南始终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据制重要地位。
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给河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史迹,为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旅游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嵩山、宋陵等。
河南简称:豫位置:位于黄河中下游,华中地区。
人口:9256万,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省会:郑州区划:下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鹤壁市、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三门峡市。
河南省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龙门、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包公祠、清明上河园黄金旅游线:省内旅游线路与境内的两条铁路线的走向紧密相关,主要可以分为横向(洛阳、嵩山、郑州、开封),纵向(安阳、郑州、信阳)两路。
其中横向的旅游线路上古迹众多,风景秀美。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们的先民们生活和创业的地方,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
中国七大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都位于河南境内,此外还有商丘、南阳、郑州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河南省的自然景观主要有中岳嵩山和黄河自然景观群。
黄河流经河南,形成了碧波荡漾的三门峡水库和波澜壮阔的郑州黄河游览区,更有河床高出地面14米的开封“悬河”奇观。
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5个、自然保护区17个。
河南是我国大部分中原姓氏的发源地,每年都有无数海内外华人来此寻根祭祖。
位置面积:河南省(简称豫)位于黄河中下游,古为“中原”地方。
面积16万多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5地区、31市、99县。
第一节河南概况一、基本概况河南省,位于中囯中央,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
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 ~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南下武汉三镇,西至西安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间。
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古时河南即为驿、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今天,河南仍然全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
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
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
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二、河南人口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总人口91,236,854人;郑州市6,656,759 开封市4,586,533 洛阳市6,227,665 平顶山市4,804,924 ;安阳市5,161,106 鹤壁市1,401,872 新乡市5407433 焦作市3,915,294 ;濮阳市3,458,332 许昌市4,124,086 漯河市2,262,404 三门峡市2,177,428 ;南阳市9,577,771 商丘市7,753,844 信阳市6,527,368 周口市9,741,283 ;驻马店市7,452,752 。
河南省自然地理概况河南古时称为豫州,固简称“豫”。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临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省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河南在全国的版图上,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占着居中的地位。
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
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贸云集之所。
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境内京广、京九、焦柳与陇海、汤濮、新菏、漯阜在境内交汇,形成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国道干线五纵五横,国家两纵两横高速公路中,京深和连霍一纵一横经过河南,全国光缆干线“八纵八横”中有“三纵三横”经过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
根据生物、气候、水文、地貌、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可分为五个方面:生物要素河南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
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
河南省因南北气候不同,东西地势高差悬殊,因而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3 个自然地理区:(1)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2)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3)北亚热带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
据统计,河南全省植物种类约4200 种,其中树木约400 余种;高等植物约有197 科,3600 种,其中草本植物约占三分之二,木本植物占三分之一。
河南概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自北向南分别与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6省接壤,东与江苏相邻,呈承东启西、望北向南之势。
河南简称“豫”,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全省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城市,省会郑州。
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4%,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居第18位,整个河南省域的轮廓犹如一片叶柄朝东的树叶。
如今的河南已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连续数年GDP总量列全国第五位,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河南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全省总人口已近一亿人,位居全国第三,排在广东、山东之后。
由于河南位居黄淮海冲积平原,水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河南还是一个农业大省。
河南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河南利用自身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在全国每10个饺子里有4个产自河南,每10个汤圆中有6个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产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河南生产采购。
古河拳根花,红绿玉瓷茶
古:就是指河南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就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
若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算起,直到今天,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这5000年中,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宋朝以前的400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心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长安—洛阳—开封这条中轴线上摆动。
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其中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均在中国八大古都之列。
宋朝以后,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心向南移杭州、南京或北移北京,河南的政治地位逐渐的下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才又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因此说河南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河南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
因此在河南也有遍地文物脚下踩之说。
河: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全长5464公里,流经中国的九个省区,在这九个省区中她独钟情河南,给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和不美好的回忆。
华夏文明的起源就是发源于黄河流域,在后代,许多的统治者选择位于中原,濒临黄河的洛阳、开封作为自己的都成,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我历史文化遗迹。
但是由于进入中原地区,河面变宽,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致使河床抬高,在历史上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豫东一带常年受到黄河水灾之苦,河水过后地面上一无所有,黄沙湮灭了曾经的繁荣,历史上诞生了“黄泛区”这个名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批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经过了长期的治理,如今的黄河也柔和了许多。
在三门峡可以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观,在郑州可以领略到黄河的“滚滚东逝水”的雄姿,到了开封可以欣赏到“地上悬河”的奇观,曾经的“黄泛区”商丘
在黄河故道上发展起了生态旅游。
黄河犹如一条玉带,把中原几千年散落的历史串了起来,如同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
拳:指的就是少林拳和太极拳。
少林拳得名于少林寺,“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拳为先”。
少林寺之所以蜚声海内外,在于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游客到少林寺不仅是冲着精美的寺庙建筑和佛教文化,更吸引他们的是少林功夫。
今年来许多的外国人也来到了少林门下拜师学艺,少林寺更是将少林武馆开办到了世界各地,前一段闹的沸沸扬扬的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师在外海有数套私人房产,个人资产数十亿美元,其实这些并不是释永信大师的私人别墅,都是少林寺在海外开的少林武馆。
现在在少林寺的周边有大大小小的武校数百座,最著名的要数塔沟武校,再校生两万多人,每逢大型的活动及数年的春节晚会上,都有塔沟武校学员们的身影,在刚刚闭幕的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上的《白云之帆》的表演就是由河南塔沟武校的1600名学员参演的,这个节目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全人力高空威亚表演。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焦作温县的陈家沟,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达到“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之功效,在全国随便哪一个城市的晨练人群中,都能看到联系太极拳的身影。
如今在焦作每两年都会举办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
根:我们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而早期的炎黄二帝就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
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郑州新郑的皇帝故里举行拜祖大典,来自海内外的华人来此祭拜我们的祖先皇帝。
新郑皇帝拜祖祭典也是我国第一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现在我们所说的客家人就是我们汉族的一个分支族群,一千多年前,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他们从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沿海等地,继而迁到世界各地。
他们的祖先就是从中原地区迁徙出去的,如今他们所说客家话就沿袭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方言,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
每年都有很多的海外华人、华侨来到河南祭拜自己的祖先。
因此说,我们华夏儿女的根在河南,所以欢迎大家回家看看。
花:在河南最为有名的花卉就是牡丹和菊花,“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代诗人对这两种名贵话的称赞。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历来被人们所称颂。
牡丹是洛阳的市花,也遍及全国,但是提到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洛阳。
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一日兴起,让百花在寒冬腊月开放,百花畏惧她的权势,次日纷纷破例开放,唯独牡丹拒不开花,武则天一怒之下火烧牡丹并从京城贬到洛阳,到了洛阳后昂首怒放,香溢八方,因此牡丹又被成为“洛阳花”,同时洛阳气候温和,土壤适宜,适合栽培牡丹,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悉心栽培,牡丹在洛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每年的4月份举行的牡丹花会更是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前来观赏牡丹。
开封菊花的历史也很悠久,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就驰名全国。
菊花姿色优美,色彩艳丽,不但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也有很强的民族性。
尤其当万木萧疏,群芳凋谢的时候,唯独她临霜不惧,首独放,显示出刚毅的性格,因此人们把她和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每年的十月份菊花花会期间,走在古城开封的大街小巷,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