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附墙计算方案设计及附墙拉杆图纸
- 格式:docx
- 大小:178.59 KB
- 文档页数:20
一、塔吊情况介绍本工程最大建筑高度为101.45m,塔吊型号为QTZ5613-6,塔吊基础面标高设计为底板底标高,距建筑物最短距离为 4.4m,塔吊最大爬升高度约为150m。
二、附墙点布设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和建筑物结构形式,1#塔吊附墙点设置在轴线1-33~1-40处,2#塔吊附墙点设置在轴线2-17~2-23处。
沿高度方向,首次附着高度为30m,以上每20米附着一次,共计4次附墙。
附墙点详见插图1示。
附墙杆件长度为4.0m~8.0m。
插图1 塔吊附墙点示意图插图2 塔吊附墙点示意图三、附墙预埋件设计本工程附墙预埋件分为双杆附墙预埋件和单杆附墙预埋件,预埋件由锚板、连接板及加劲板三部分组成,均由20厚钢板现场拼焊加工制作,焊缝高度不小于7mm,焊条采用E43型。
连接板与锚板、加劲板与连接板及锚板的接触面全部满焊。
拼焊前,将接触面除锈、磨光,同时,为保证连接板与锚板连接牢固,将连接板做“倒角”处理。
附墙预埋件详见插图2示。
插图2附墙预埋件双杆附墙预埋件选用400×600×20mm锚板,单杆附墙预埋件选用400×450×20mm锚板。
双杆附墙预埋件锚板设10根直径20mm锚筋;单杆附墙预埋件锚板设8根直径20mm锚筋。
每根锚筋长640mm,锚入异型柱(剪力墙)内。
预埋件锚板及锚筋详见插图3示。
插图3 预埋件锚板及锚筋大样图锚板上按图示定位,钻直径22mm圆孔,锚筋按图示尺寸制作成“Π”形,穿过孔,在背面满焊,焊条采用E43型。
预埋件在竖向结构施工时埋入,中心高度分别为H(楼层标高)+0.5m。
预埋件埋设时,模板按锚板的尺寸留洞,锚板面与模板内表面平齐,调平正后用电焊点焊于竖向结构钢筋上。
详见插图4。
插图4 预埋件与模板位置关系示意图四、附墙杆件的设计附着杆最大长度为12米,选用2根[18槽钢对拼而成。
对拼槽钢两个侧面均用200×80×10mm厚钢板间断焊,每块10mm钢板之间间距为200mm,焊缝高度h不小于7m m,焊条采用E43型。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图如下: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95×1.206×1.95×0.2×0.35×1.06=0.237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37×572-1/2×0.237×12.92=365.287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270+365.287)=571.758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77.975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4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10.273kN。
计算简图:塔机附着示意图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53.241°α2=arctan(b2/a2)=46.353°α3=arctan(b3/a3)=46.353°α4=arctan(b4/a4)=53.241°β1=arctan((b1-c/2)/(a1+c/2))=46.185°β2=arctan((b2+c/2)/(a2+c/2))=46.185°β3=arctan((b3+c/2)/(a3+c/2))=46.185°β4=arctan((b4-c/2)/(a4+c/2))=46.185°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8#(B3)塔吊附墙杆设计1、第三道附墙1.1支座反力计算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ωk=ω0×μz×μs×βz= 0.400×1.170×1.790×0.700 =0.586 kN/m2;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0 = 0.400 kN/m2;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79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 = W k×B×K s = 0.586×1.700×0.200 = 0.199 kN/m;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 0.586 kN/m2;B──塔吊作用宽度,B= 1.700 m;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 0.200;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199 kN/m;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743.000 kN·m;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 w = 121.6407kN ;1.2 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ΣF x=0T1cosα1+T2cosα2-T3cosα3=-N w cosθΣF y=0T1sinα1+T2sinα2+T3sinα3=-N w sinθΣM0=0T1[(b1+c/2)cosα1-(α1+c/2)sinα1]+T2[(b1+c/2)c osα2-(α1+c/2)sinα2]+T3[-(b1+c/2) cosα3+(α2-α1-c/2)sinα3]=M w其中:α1=arctan[b1/a1] α2=arctan[b1/(a1+c)] α3=arctan[b1/(a2- a1-c)]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QTZ5513塔吊附着计算一、塔吊情况:塔吊采用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QTZ5513)型塔吊。
该塔吊标准节中心与建筑物附着点的距离为6.76米,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结构现初步确定附墙的附着方案,该方案采用3根拉杆对塔吊进行附着,附着杆与建筑物梁面上的连接钢板(厚20)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f=10,焊缝长度320,联接钢板通过8根Φ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上,其附着位置参见下图。
二、编制依据:《QTZ80塔式起重机说明书》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三、塔吊附墙杆结构图1、拉杆1结构图:2、拉杆2结构图:3、拉杆3结构图:四、附墙杆内力计算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支座反力计算结果如下:①、工作状态:水平力 Nw=190.276 kN,扭矩 Mw=129 kN∙m②、非工作状态:水平力 Nw=205.526 kN2、附墙杆内力力计算①、计算简图:②、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T1[(b1 +c/2)cosα1-(a1+c/2)sinα1]+ T2[(b2 +c/2)cosα2- (a2+c/2)sinα2]+ T3[- (b3 +c/2)cosα3+ (a3 -a1 -c/2)sinα3]=M w其中:α1=60°,α2=52°,α3=60°③、工作状态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杆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6.2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6.2 kN④、非工作状态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塔吊附墙方案塔吊是一种用于吊装和运输重型物件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码头等场所。
在进行建筑工程时,塔吊通常需要附墙安装,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吊装效果。
以下是塔吊附墙的一个方案,供参考:首先,需要进行塔吊附墙的设计。
根据建筑工地的具体情况和塔吊的参数,确定塔吊与墙壁之间的距离、高度和角度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计算墙体的承重能力,以确保塔吊的安全性。
接下来,选择适当的附墙材料。
常见的附墙材料有钢梁、钢板和混凝土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塔吊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然后,进行墙体的施工和安装。
根据设计方案,首先需要进行墙体的基础施工,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然后,进行墙体的搭设和固定。
根据附墙材料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如焊接、铆接和浇筑混凝土等。
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最后,进行塔吊的安装和调试。
根据设计方案,将塔吊的基础和附墙部件进行固定和连接。
然后,根据塔吊的使用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试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吊装效果。
除了以上的基本方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附墙方案。
不同的建筑工地和塔吊参数可能需要不同的附墙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2. 进行严格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塔吊的附墙工作时,要注意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护栏、安装安全网等,确保工人的安全。
3. 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塔吊附墙后,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附墙的稳定性和塔吊的正常运行。
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
总之,塔吊附墙方案是塔吊在建筑工地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选择合适的附墙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和安装,确保塔吊的安全运行和吊装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和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塔吊附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米一条10O米二条槽钢塔吊附墙拉杆是塔式起重机的一个重要部件,用于稳固塔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墙拉杆一般由一条或多条槽钢组成,通过锚固在建筑物的墙体上,起到支撑塔机的作用。
下面是对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的一个简要介绍。
首先需要计算附墙拉杆受到的力的大小。
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主要包括垂直力和水平力。
垂直力是塔机的起重力和自重力,水平力是风载荷和塔机施工荷载等外力。
根据塔机的参数和工况,可以确定这些力的大小。
其次,需要计算附墙拉杆在墙体上的受力情况。
附墙拉杆通过锚固在墙体上,受力主要以弯矩和剪力的形式传递给墙体。
根据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计算附墙拉杆的截面特性和拉杆受力情况,来确定墙体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在计算附墙拉杆受力时,需要考虑拉杆的强度和稳定性。
拉杆的强度可以通过计算其截面面积和材料的屈服强度来确定。
拉杆的稳定性需要考虑其受到的外力对其产生的弯曲和屈曲的影响。
通过计算附墙拉杆的截面惯性矩和截面屈曲半径来确定其稳定性。
最后,需要进行安全性验证。
通过将计算得到的附墙拉杆受力与拉杆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比较,来确定拉杆是否安全。
综上所述,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包括计算附墙拉杆所受到的力、计算附墙拉杆对墙体的受力情况、计算拉杆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进行安全性验证。
这些计算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参数和工况来进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计算。
以上只是对槽钢塔吊附墙拉杆受力计算的一个简要介绍,具体的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的详细分析和研究。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塔机附着杆参数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附图如下:塔机附着立面图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95×1.206×1.95×0.2×0.35×1.06=0.237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37×572-1/2×0.237×12.92=365.287kN·m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T k=0.9(T k1+ T k2)=0.9×(270+365.287)=571.758kN·m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计算简图剪力图得:R E=77.975kN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支座4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4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10.273kN。
计算简图:塔机附着示意图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57.291°α2=arctan(b2/a2)=52.431°α3=arctan(b3/a3)=50.505°α4=arctan(b4/a4)=55.469°β1=arctan((b1-c/2)/(a1+c/2))=51.691°β2=arctan((b2+c/2)/(a2+c/2))=51.691°β3=arctan((b3+c/2)/(a3+c/2))=49.97°β4=arctan((b4-c/2)/(a4+c/2))=49.97°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兴平碧桂园·中央公园一期塔吊附墙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4月21日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编制依据1三、住宅塔吊附墙布置2四、施工方法2五、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3六、塔吊的附着的安装3七、安全保证措施4附计算书一、工程概况兴平碧桂园中央公园一期一标段位于兴平市广电路西侧,兴业路东段南侧,交通较为便利。
我司施工范围内包括1#楼(32F)、2#楼(32F)、7号楼(18F)、8#楼(10F)、地下车库组成.由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陕西中基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总建筑面积12。
79万m2。
本方案为高层塔吊附着施工方案,本工程塔吊平面布置图,见下图:二、编制依据1、兴平碧桂园中央公园一期一标段结构图2、兴平碧桂园中央公园一期一标段建筑图3、本工程塔吊基础施工方案4、塔吊平面布置图5、《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12);7、《建筑施工塔式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9、《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三、住宅塔吊附墙布置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结合结施图、建施图与塔吊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对本工程塔吊附墙作如下布置:住宅部分塔吊附墙布置见下表:(1)1#楼塔吊附墙平面布置(2)2#楼塔吊附墙平面布置(3)7#楼塔吊附墙平面布置2、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1)1#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2)2#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3)7#住宅塔吊附墙剖面图四、施工方法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作附着拉杆,附着采用三拉杆的形式,1#、2#、7#塔吊附着拉杆采用圆管作为附着杆,具体长度根据现场。
QTZ80塔机附墙撑杆计算书附墙撑杆计算说明:1、将附墙撑杆支座简化为铰支座。
2、整个附墙撑杆的自重在垂直方向作为均布载荷处理。
3、撑杆水平方向考虑作用均布风载荷。
4、根据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所产生的弯矩,取最大弯矩值验算撑杆整体稳定性。
一、设计参数附墙撑杆轴向力 N 1800Kg撑杆自重 W=4*G1*L+4*G2*L1*n 171.10 KgG1 0.05 Kg/cmG2 0.01 Kg/cm 撑杆主弦杆长度 L 677.6 cm 撑杆缀条长度 L1 54.5 cmn 13.5二、载荷计算撑杆均布载荷 q G=W/L 0.25 Kg/cm 撑杆自重引起的弯矩 M y= q G*L2/2 57969.66 Kg.cm 标准风压值qⅡ0.0025 Kg/cm2撑杆风压高度修正系数 K h 1撑杆风载体形系数 c 1.4撑杆高宽 h 24 cm 撑杆轮廓面积 F=Fx=Fy=ΦL*h 6504.96 cm2撑杆挡风系数Φ0.4风载荷 W f= qⅡ*K h*c*F 22.76736 Kg撑杆风载荷 q f=W f/L 0.0336 Kg/cm 作用在撑杆上的风载荷引起的弯矩Mx=q f*L2/2 7713.582 Kg.cm 三、撑杆截面参数撑杆主弦杆为L63*5角钢,由表查得:主弦杆面积 A1 6.14 cm2主弦杆总面积 A=4* A1 24.57 cm2单肢惯性矩 I x0 23.17 cm4i x 1.94 cmi y0 1.25 cmz0 1.74 cm撑杆缀条为L30*3角钢,由表查得:缀条面积 A1 1.749 cm2主弦杆总面积 A=4*A1 6.996 cm2单肢惯性矩 I x0 1.46 cm4i x 0.91 cmi y0 0.59 cmz0 0.85cm撑杆横截面几何特性I x=I y=4*﹝I x0+A1*(h/2-z0)2﹞2679.32cm4I r=(I x/A)1/2 10.44cm四、撑杆稳定性计算按垂直方向验算撑杆整体稳定性撑杆长细比λx=L/r 64.89〔λ〕 120.00λx<〔λ〕 OK四肢格构构件换算长细比λhx=λhy=〔λx2+40*(A/A1x)〕1/2 67.02偏心率ε1=(M y/N)*(A*(h/2+z0)/I y) 0.30由表查偏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pg 0.50撑杆整体稳定性验算σ=N/Φpg*A 1465.08Kg/cm2〔σ〕 1700Kg/cm2σ<〔σ〕 OK五、单肢稳定性验算省略计算注:QTZ63塔机附墙撑杆计算书(四撑杆)因与QTZ80差别不大且小于QTZ80,故计算略。
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一)、塔吊附墙内力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1);2、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2)。
对于第一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力产生的扭矩和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对于第二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以下分别对不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二)、对第一种受力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64.83(T.m)剪力:V=3.013(T)扭矩:T=12(T.m),则:1、当剪力沿x-x轴时(见图a),由∑M B=0,得T+V*L1 -L B0’*N1=0即:N1=(T+ V*L1)/ L B0’=(12+3.013*3.65)/5.932=3.88(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3.88*sin52.3426=2.84(T)R Ax= N1*cos52.3426=3.88* cos52.3426=2.64(T)由∑M C=0,得N3*L G0’+T+V*0.8=0即:N3=-(T+ V*0.8)/ L G0’=-(12+3.013*0.8)/0.966=-14.92(T)由∑M0’=0,得N2*L C0’-(T+V*L6)=0即:N2 =(T+ V*L6)/ L C 0’=(12+3.013*0.027)/0.98=12.33(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R BY=0和-R AX-R BX +V =0,故R BY= -R AY =-2.84(T)(负值表示力方向与图示相反,以下同) R BX = -R AX +V =-2.64+12.33=9.48(T)2、当剪力沿y-y轴时(见图b),由∑M B=0,得T-(V*L4+L B0’*N1)=0即:N1=(T-V*L4)/ L B0’=(12-3.013*4.5)/5.932=-0.263(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0.263*sin52.3426=-0.171(T)R Ax= N1*cos52.3426=-0.263* cos52.3426=-0.2(T)由∑M C=0,得N3*L C0’+T+V*0.8=0即:N3=-(T+ V*0.8)/ L C0’=-(12+3.013*0.8)/0.98=-14.91(T)由∑M0’=0,得N2*L C0’-(T+V*L5)=0即:N2 =(T+ V*L5)/ L G 0’=(12+3.013*0.2)/0.966=13.05(T)由静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 =0和R AX+ R BX =0,故R BY= -(R AY +V)=-(-3.16+12)=-8.84(T)R BX = -R AX =2.93(T)(二)、对第二种受力状态(非工作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91.603(T.m)剪力:V=10.036(T),剪力沿塔身横截面对角线,对图c,由∑M B=0,得V*L BH +L B0’*N1=0即:N1=-V*L BH/ L B0’=-10.036*0.6/5.932=-1.015(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1.015*sin52.3426=-0.8(T)R Ax= -N1*cos52.3426=-1.015* cos52.3426=-0.62(T)由∑M C=0,得N3*L0’C+ V* L C0=0即:N3=- V* L C0/ L C0’=-10.036*1.132/0.98=-11.6(T)由∑M0’=0,得N2*L C0’-V*L7=0即:N2 = V*L7/ L C 0’=10.036*0.17/0.98=1.74(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cos450=0和-R AX-R BX +V*sin450 =0,故R BY= -R AY- V*cos450 =0.8-10.036*cos450=-6.3(T)R BX = -R AX +V* sin450 ==0.62+10.036*sin450=7.79(T)对图d,由∑M B=0,得V*L BG +L B0’*N1=0即:N1=-V*L BG/ L B0’=-10.036*5.67/5.932=-9.6(T)由∑M C =0,得N3*0+ V* L C0=0,即N3=0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 反力为:R AY = N 1*sin52.3426=-9.6*sin52.3426=-7.6(T )R Ax = -N 1*cos52.3426=-9.6* cos52.3426=-5.87(T ) 由静力平衡公式,得R AY +R BY +V*sin450=0和R AX +R BX +V*cos450 =0,故R BY =-R AY -V*sin450=7.6-10.036*cos450=0.5(T )R BX =-R AX -V*sin450=-5.87-10.036*sin450=-13(T )根据如上计算,附墙杆件和支座受力最大值见下表: AB 杆 BC 杆 BD 杆 A 支座B 支座 R AXR AY R BX R BY N1=-9.6t N2=13.05t N3=-14.92t7.6t5.87t -13t 0.5t 由于外力方向可向相反方向进行,故以上数值可正可负,均按压杆进行设计。
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目录一、塔吊附墙概况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三、结构柱抗剪切验算四、附墙杆截面设计和稳定性强度验算一、塔吊附墙概况本工程结构高度53.4 m,另加桅杆15米,总高度68.4米。
本工程采用FO/23B塔吊,塔吊采用固定式现浇砼基础,基础埋设深度-5.35m,塔身设两道附墙与结构柱拉结:塔身升到12标准节时,设第一道附墙于第6标准节(结构标高23.47米),塔吊升到第17标准节时,设第二道附墙于第14标准节(结构标高42.8米),然后加到第23标准节为止。
在加第二道附墙之前,第一道附墙以上有17-6=11个标准节,而第二道附墙以上塔身标准节数最多为23-14=9节,因此,第二道附墙设置之前第一道附墙受力最大。
本计算书将对第一道附墙进行受力计算和构造设计。
为简化计算和偏于安全考虑,第二道附墙将采用与第一道附墙相同的构造形式。
本工程计划使用金环项目使用过的塔吊附墙杆。
根据塔吊与结构的位置关系,附墙杆夹角较小,附墙杆与结构柱连接的予埋件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
本计算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附墙杆及支座受力计算,结构柱抗剪切及局部受压验算,附墙杆予埋件锚筋设计,附墙杆型号选用。
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一)、塔吊附墙内力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1);2、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2)。
对于第一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力产生的扭矩和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对于第二种受力状态,塔身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
以下分别对不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二)、对第一种受力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64.83(T.m)剪力:V=3.013(T)扭矩:T=12(T.m),则:1、当剪力沿x-x轴时(见图a),由∑M B=0,得T+V*L1 -L B0’*N1=0即: N1=(T+ V*L1)/ L B0’=(12+3.013*3.65)/5.932=3.88(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3.88*sin52.3426=2.84(T)R Ax= N1*cos52.3426=3.88* cos52.3426=2.64(T)由∑M C=0,得N3*L G0’+T+V*0.8=0’=-(12+3.013*0.8)/0.966=-14.92(T)由∑M0’=0,得 N2*L C0’-(T+V*L6)=0即:N2 =(T+ V*L6)/ L C 0’=(12+3.013*0.027)/0.98=12.33(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R BY=0和-R AX-R BX +V =0,故R BY= -R AY =-2.84(T)(负值表示力方向与图示相反,以下同) R BX = -R AX +V =-2.64+12.33=9.48(T)2、当剪力沿y-y轴时(见图b),由∑M B=0,得T-(V*L4+L B0’*N1)=0即: N1=(T-V*L4)/ L B0’=(12-3.013*4.5)/5.932=-0.263(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0.263*sin52.3426=-0.171(T)R Ax= N1*cos52.3426=-0.263* cos52.3426=-0.2(T)由∑M C=0,得N3*L C0’+T+V*0.8=0’=-(12+3.013*0.8)/0.98=-14.91(T)由∑M0’=0,得 N2*L C0’-(T+V*L5)=0即:N2 =(T+ V*L5)/ L G 0’=(12+3.013*0.2)/0.966=13.05(T)由静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 =0和R AX+ R BX =0,故R BY= -(R AY +V)=-(-3.16+12)=-8.84(T)R BX = -R AX =2.93(T)(二)、对第二种受力状态(非工作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弯矩:M=191.603(T.m)剪力:V=10.036(T),剪力沿塔身横截面对角线,对图c,由∑M B=0,得V*L BH +L B0’*N1=0即: N1=-V*L BH/ L B0’=-10.036*0.6/5.932=-1.015(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N1*sin52.3426=-1.015*sin52.3426=-0.8(T)R Ax= -N1*cos52.3426=-1.015* cos52.3426=-0.62(T)由∑M C=0,得N3*L0’C+ V* L C0=0即:N3=- V* L C0/ L C0’=-10.036*1.132/0.98=-11.6(T)由∑M0’=0,得 N2*L C0’-V*L7=0即:N2 = V*L7/ L C 0’=10.036*0.17/0.98=1.74(T)由力平衡公式∑N i=0,得R AY +R BY+V*cos450=0和-R AX-R BX +V*sin450 =0,故R BY= -R AY- V*cos450 =0.8-10.036*cos450=-6.3(T)R BX = -R AX +V* sin450 ==0.62+10.036*sin450=7.79(T)对图d,由∑M B=0,得V*L BG +L B0’*N1=0即: N1=-V*L BG/ L B0’=-10.036*5.67/5.932=-9.6(T)由∑M C=0,得N3*0+ V* L C0=0,即N3=0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A反力为:R AY = N 1*sin52.3426=-9.6*sin52.3426=-7.6(T )R Ax = -N 1*cos52.3426=-9.6* cos52.3426=-5.87(T )由静力平衡公式,得R AY +R BY +V*sin450=0和R AX +R BX +V*cos450 =0,故R BY =-R AY -V*sin450=7.6-10.036*cos450=0.5(T )R BX =-R AX -V*sin450=-5.87-10.036*sin450=-13(T )根据如上计算,附墙杆件和支座受力最大值见下表:三、结构柱抗剪切和局部压力强度验算附墙埋件受力面积为470×470,锚固深度按450计算,最小柱断面为700×700,柱子箍筋为,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支座最大拉力(压力)为(R BX 2+R BY 2)1/2=(13 2+0.52)1/2=13.01T=130.1KN 。
!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附墙布置及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支座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附着杆内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着杆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附着支座与建筑物构件连接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塔吊的附着的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仁恒滨海半岛花园(D3地块)住宅工程坐落于珠海市唐家湾新城东部,情侣北路南段,总建筑面积约20.7万平方米(整体地下室、11栋高层及配套),A组团负责19、20、26、27、28、29号楼,B组团负责21、22、23、24、25号楼;建筑楼层地下1层,地上21-37层;建筑物高度-112.675米。
工程桩采用直径为500mm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及800~1200mm冲孔灌注桩;基础为承台基础。
各栋号±相对于绝对标高5.800m。
根据工程需要,安装的QTZ80塔式起重机必须安装附墙才能满足施工高度的要求。
二、编制依据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QTZ80塔式起重机说明书》三、附墙布置及尺寸根据工程需要,安装五道附墙装置。
目录1 概述 (2)2 附墙拉杆形式 (2)3 附墙基座的形式 (2)4 附墙数量及标高尺寸 (2)5 附墙拉杆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形式 (3)6 附墙体系传递给建筑物的受力情况 (3)7 塔吊顶升步骤 (3)8 顶升安全注意事项 (4)9 附墙平面示意 (4)10 附墙杆与连墙示意 (6)11 附墙立面示意 (7)保利名苑(一期1#~6#,S2#、S3#)塔式起重机附墙方案1 概述本工地位于顺德伦教105国道东侧,为一组团式建筑物,共有6栋建筑物(楼高13--28层,标准层高3米),为满足施工面的需要,共安装3台塔式起重机(自编号为1#-3#)。
均采用长沙中联重科生产的TC6013A-6型塔式起重机(起重臂长:3#机为55m,1#、2#机为60m),分别安装在2#楼,3#楼及5#楼外侧。
1#塔吊基础砼面标高为-5.2m,2#塔吊基础砼面标高为-8.5m、3#塔吊基础砼面标高为-4.4m。
2 附墙拉杆形式1#-3#塔吊均采用四条附墙拉杆,塔吊附墙拉杆的一端用Φ50的销轴固定在塔身附墙框架的四个角的销孔中,另一端则通过附墙基座固定在建筑物的结构梁和异形柱的交接处(两点位置)。
1#塔吊附墙点分别位于2-4轴与2-B轴交接的结构梁与异形柱上以及2-11轴与2-C轴交接的异形柱上;2#塔吊附墙点分别位于3-11轴与3-N轴交接的结构梁与异形柱上以及3-7轴与3-N轴交接的异形柱上;3#塔吊附墙点分别位于5-B′轴与5-5′轴交接的异形柱上以及5-H′轴与5-5′轴交接的异形柱上;详见附墙拉杆连接平面示意图。
3 附墙基座的形式采用在砼结构上预留孔洞使用直径Φ30的穿墙螺栓的方法现场固定附墙基座。
4 附墙数量及标高尺寸根据本建筑物标准层结构的情况和各塔楼结构天面最大高度(51.5-95.4m)及塔机对附墙间距的技术要求,定出3台塔吊所需安装附墙装置,其标高分别如下(此标高为建筑物标高):1#塔吊 2#塔吊 3#塔吊第一道附墙: +26.0m +20.7m +23.0m8楼面下 7楼面下 7楼面下第二道附墙: +44.0m +38.7m +35.0m14楼面下 13楼面下 11楼面下第三道附墙: +62.0m +56.7 m20楼面下 19楼面下第四道附墙: +77.0m +74.7 m25楼面下 25楼面下第五道附墙: +83.7m28楼面下臂底总高度: +105.40米 +110.5米 +61.4米最顶部附墙以上: 9节 8节 8节结构最大高度: +85.7米 +95.4米 +51.5米说明:每次安装附墙时均应先将塔身调直,控制塔身标准节垂直度偏差满足附墙架以上≤4‰;附墙架以下≤2‰的要求。
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XX区安置小区工程2#塔吊QTZ80( TCT5512):案编制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实用标准文案14精彩文档-、工程概况: ........................... 0 1、 工程项目情况: .......................... 2、 参建单位概况: ......................... 3、 塔吊情况: ............................. 二、 编制依据: ......................... 1 三、 塔吊附墙杆结构图....................... 2 1、 拉杆1结构图: .......................... 2、 拉杆2结构图: .......................... 3、 拉杆3结构图: .......................... 四、 附墙杆内力计算 ........................ 5 1、 支座力计算 ............................. 2、 附墙杆内力力计算 ........................ 五、 附墙杆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 8 1、 附墙杆1验算 ........................... 2、 附墙杆2验算 ........................... 3、 附墙杆3验算 ........................... 4、 附墙杆对接焊缝强度验算 ...................... 5、 附墙杆连接耳板焊缝强度验算 .................... 六、 塔吊附墙杆连接强度计算 .....................2 3 45 5 8 9 10 11 11 12实用标准文案七、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工程概况:1、工程项目情况:XX安置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378890.1川(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05876川,地下建筑面积为73014卅);地下1层,地上共有23个单体,16F-23F;建筑高度为52.8m-77.6m。
本工程11#、13#为民用二类建筑,其它为民用二类建筑,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质量标准为合格,且不少于3幢创泉州市优质工程。
本工程共使用10台塔吊,选用安装的塔吊为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厂的QTZ80H(8部)和QTZ601®(2部)塔吊塔式起重机。
2#塔吊QTZ8塔身中心到建筑物距离约5.22米。
2、参建单位概况:工地名称:XX安置小区工程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勘查单位:XX市水电工程勘察院设计单位: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XX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总公司工地地址:XX交汇处3、塔吊情况:2#塔吊采用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TCT5512型塔吊。
该塔吊标准节中心与建筑物附着点的距离为5220,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结构现初步确定附墙的附着方案,该方案采用3根拉杆对塔吊进行附着,附着杆与建筑物梁面上的连接钢板(厚20)用双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 f=12,焊缝长度350,联接钢板通过8根①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14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上,其附着位置参见下图。
二、编制依据:《QTZ80 (外套)塔式起重机说明书》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 《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实用标准文案《建筑施工手册》;1'实用标准文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三、塔吊附墙杆结构图1、拉杆1结构图:8・务塔宙酬谒紀玫«卸«检4乌朝拿刊琲歧工工渎口邺d 鬻£邮晝 急澜舞-«羽诺船W W W驀単囂B ・113盅罄量邯£卉立驾辉衆£耳Z 二<1衍溟如 一rr-F M ■•=w lnm寸IC H E二。
三邑rF营 F4f-4;|1 I H ~| 1 jij -n4 =;■ <V■•■£■* v *-'■一5n .X qi A SST■ ■ —V s f*■ ■>亠 ■-■耳+"■-Lr FHJE—实用标准文案1'■-HK■IP• •V c—'**#«<・*r ■兽4tF "2、拉杆2结构•ffi 曙柳粗W 尼eSJH律■<.鑿最瘵令壇班祐気寸Lu =泯*氐・cl-T M i r 匿悴挥驻x 4?i *3m ffi £$ & .一莖宜,:二疋匚匸__<-.-工二二'.U上二--■■亍-搭拦芒- 叵卑蜒綁&炉阳圉二H'—门Inru Kazgggg-lU!I >:Fa tf00CO G实用标准文案3、拉杆3结构图:.宴理枠刘剧足xt tt 单噪绘.«舄鹽鲁骞农:心墨 turn 心巒*££髦«W <.£1F 援 悴焰K "避卫雇S 趣塩爼垂邛扯盂匿-口僚鈿円启變斎比却聲拇霍匠<“上壘M 呈雪常JJ 冒聲£国«齧*«置黑««餐坤借闰”盍肚磐^莖壇崗二LLDCUin・ ■I B实用标准文案四、附墙杆内力计算1、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支座反力计算结果如下①、工作状态:水平力Nw=190.276 kN,扭矩Mw=129 kN? m②、非工作状态:水平力Nw=205.526 kN2、附墙杆内力力计算①、计算简图:精彩文档②、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I?厂07\ COSQ1+ T2COS -7^ cos = -N v cos 07] sin + 7^ sin a2 + 7^ sin ct? = -Z7W sin &S^=0T1[( b1 + c/2)cos a1- (a1+c/2)sin a1]+ T 2[( b2 + c/2)cos a2- ( a2+ c/2)sin a2]+ T 3[ - ( b3 +c/2)cos a 3+ ( a3 - a i - c/2)sin a 3]= Mv其中:a仁59°, a 2=51 ° , a 3=60°③、工作状态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1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杆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6.2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6.2 kN④、非工作状态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1=45,135,225,315,Mw=Q分别求得各附着杆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63.5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65.9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9.9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63.5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65.9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9.9 kN由以上两种工况的计算结果可验算3根附墙杆强度及稳定性时,应取下列载荷值进行计知,算。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9.9 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62 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89.6 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9.9 kN五、附墙杆强度及稳定性验算1、附墙杆1验算杆 1 受力:F=262KN;杆1长:l=4.8m ;现对其进行验算:①、附墙杆1强度验算验算公式:,二N/A n W 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压力,取N=262kN;An ——为格构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查表得An=5032.4口幺;f ——为杆件的许用压应力,查表得f=215N/mn2o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压应力'> =262 X 1000/5032.4=50.06N/mm2。
最大截面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应力215N/mm,满足要求!②、附墙杆1轴心受压稳定性验算验算公式:T=N/'' An< 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取N=262kNAn ——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查表得An=5032.4mm;'■——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查表计算得,■——杆件长细比,取| =94。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262X 1000/5032.4/0.595=84.13N/mm 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5N/mm,满足要求!2、附墙杆2验算杆2受力:F=189.6KN;杆2长:l=5.6m ;现对其进行验算:①、附墙杆2强度验算验算公式:>=N/A n W 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压力,取N=189.6kN ;An ——为格构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查表得An=5032.4口幺;f ——为杆件的许用压应力,查表得f=215N/mn2o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压应力T=189.6 X 1000/5032.4=37.68N/mm2。
最大截面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应力215N/mm,满足要求!②、附墙杆2轴心受压稳定性验算验算公式:T=N/'' An< 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取N=189.6kN;An ——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查表得An=5032.4mm;''——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查表计算得,■——杆件长细比,取| =110。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189.6 X 1000/5032.4/0.493=76.43N/mm 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5N/mm,满足要求!3、附墙杆3验算杆3受力:F=219.9KN;杆3长:l=5.06m ;现对其进行验算:①、附墙杆3强度验算验算公式:>=N/A n W f其中■>——为杆件的受压应力;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压力,取N=219.9kN ;An ——为格构杆件的的截面面积,查表得An=5032.4口幺;f ——为杆件的许用压应力,查表得f=215N/mn?0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压应力*219.9 X 1000/5032.4=43.70N/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