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陶家沟水库水文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40.00 KB
- 文档页数:14
原州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分析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水资源;状况;开发潜力1 水土资源总量原州区土地总面积2 748.30 km2。
全区总耕地面积10.36万hm2,其中旱地面积9.09万hm2。
占87.75 %,川塬地4万hm2,占38.59 %,其中水浇地1.27万hm2,占川塬地的31.75 %。
地表水可利用量采用“最大可能利用的淡水资源量计算”。
清水河流域面积2 036.10 km2,径流深变化幅度较大,在16~50 mm之间,平均28.60 mm,清水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0.58亿m3,扣除矿化度大于2 g/L及氟严重超标的地表水、泥砂0.09亿m3后,可利用量为0.5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42亿m3。
葫芦河流域面积205.20 km2,多年平均径流深78 mm,地表水资源量0.15亿m3;葫芦河流域水质矿化度小于2 g/L,扣除泥砂10 %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1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02亿m3。
茹河流域面积507 km2,多年平均径流深26 mm,地表水资源量0.13亿m3,水质矿化度小于2 g/L,扣除泥砂10 %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1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06万m3。
综上所述:原州区地表水资源总量0.87亿m3,可利用量为0.75亿m3,地下水为0.51亿m3。
引黄客水利用量:原州区现状扬黄水量为0.09亿m3,东山坡引水0.04亿m3。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地下水可利用量实质上是地表水的河川基流量,是重复量,因此,原州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可利用量与现状扬黄水量之和,即0.88亿m3。
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2008年底原州区总人口为43.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99万人,日均用水量95 L/人·d,总用水量为381.08万m3;农业人口32.49万人,日均用水量40 L/人·d,总用水量为474.35万m3,工业总产值为8.90亿元,万元产值用水量为90m3,工业总用水量为801万m3;全区水浇地为1.27万hm2,每667 m2平均灌溉定额为360 m3,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为6818.40万m3。
海原县西河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灌区供需水量分析1 西河中型灌区概况海原县农业综合开发西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位于海原县西河流域园河,距县城西北方向约35 km处,属清水河系西河流域,土地平坦,连片,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年均降雨量380 mm。
项目区包括西安灌区和罗山灌区,西安灌区分库灌区和井灌区,水源为园河水库和169眼机井(其中井灌区机井为147眼,库井掺灌22眼,2010年高效节水项目已批复配套44眼),项目区现状灌溉面积为4 460 hm2,其中:西安库灌区386.67 hm2,库井掺灌940 hm2,井灌区3 133.33 hm2;罗山灌区现状800 hm2为拉水点灌。
项目区种植作物主要以特色产业小茴香和硒砂瓜为主。
2 项目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2.1 西安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2.1.1 灌区供水量分析西安灌区灌溉水源为园河水库和169眼现状机井,园河水库主要由张湾水库补给水量。
根据水文资料,张湾水库95 %保证率径流量为245万m3,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41.54万m3。
95 %保证率输沙量=(95 %保证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输沙量,即95 %保证率输沙量为53.55万m3。
95 %保证率水库清水量为95 %年常流水扣除95 %的泥沙量,其可利用水量为191.45万m3。
其逐月分配详见表1。
根据水文资料,园河水库95 %保证率径流量为8.30万m3,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1.10万m3。
95 %保证率输沙量=(95 %保证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输沙量,即95 %保证率输沙量为0.19万m3。
95 %保证率水库清水量为95 %年常流水扣除95 %的泥沙量,其可利用水量为8.11万m3,其逐月分配详见表2。
张湾水库水补给园河水库进行灌溉,即园河水库总蓄水量为199.40万m3,扣除蒸发渗漏损失后可利用水量为133.84万m3。
机井可供水量为1 710万m3。
海原县西安小河特色产业节水灌溉的水资源概况摘要西安小河特色产业节水灌溉项目区属于海原县最大的库井灌区,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满足现状灌区的灌水需要,但是水资源能否满足节水灌溉需求,还要进一步分析论证。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水量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12-0240-011 基本情况海原县西安小河特色产业节水灌溉项目区位于海原县西北部园河流域,属清水河流域一条支流,涉及西安镇小河、西安、胡湾3个行政村,现有农户1560户,7800口人,土地总面积4.1万亩。
西安镇地处西北内陆,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3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80mm(601型)。
旱灾是当地的主要气候灾害,经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或绝产。
项目区属于海原县最大的库井灌区,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满足现状灌区的灌水需要,规划在项目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350亩,其中库灌区5800亩,机井灌区30550亩(其中2010年高效节水补灌项目区10000亩只配套田间喷灌带),种植作物全部为小茴香。
2 水资源概况2.1 降水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1%。
该区多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为0.29,偏态系数Cs=2.0Cv,其保证率50%、75%、95%的设计年降水量分别为320.8mm、261.4mm、189.9mm,年降水量月分配见表1。
2.2 当地地表水项目区上游1970年为保证灌溉用水,利用前粘土墙基础截引地下水,制定了园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修建碱泉口、张湾、刘湾、园河“三库一坝”联合运用水库群的规划灌溉园河灌区。
其中碱泉口、张湾、刘湾“两库一坝”主要功能为园河水库补给水量。
园河水库上游的张湾洪水库,属中型水库,汇流面积929Km2,总库容2201万m3,其中拦泥拦沙库容370万m3,兴利库容1160万m3,防(滞)洪库容2040万m3,总坝高38.6m,其功能为滞洪、拦沙、为下游园河水库补充水源。
关于干旱问题的调研报告1999年4月,自治区政协对海原县的干旱、水资源和春播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召开五次座谈会,深入7个乡、8个行政村、7座水库、10万亩水源涵养林、2处井窖和节水灌溉大棚、多处硬化集水场、人工井窖、扶贫机井及压沙地等进行现场察看,听取介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1998年人秋后,海原县与全区一样,气温持续偏高,1998年9月下旬至1999年4月中旬降水量只有2.7mm,占历年同期降水量的8%,无降水日连续达200天以上,是继1973.1982.1987年后的又一个特大干旱年份,也是解放以来冬春降水量最少、气温最高、土壤含水率最低、无降水时间最长的年份之一。
旱灾严重困扰农业春耕生产和群众生活。
由于旱灾影响,全县水库蓄水量仅296万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减少504万立方米,库灌区冬灌面积也随之减为1.81万亩,比历年减少1.19万亩。
除南部10万亩旱地勉强播种外,中北部地区30万亩旱地无法播种,夏粮播种仅完成28万亩,占今年春播原计划65万亩的44%,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全县3.6万眼生产窖有1.4万眼没有蓄水,1998年造林2.7万亩只有1.38万亩存活,育苗285亩损失114亩;大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全县4.6万眼生活窖只有1.8万眼有水,截止4月23日,全县有x个乡镇、122个行政村、603个自然村、19.8万人、6.6万头大家畜、18.3万只羊缺水。
中北部还有两万头大家畜、10万只羊缺草。
去冬今春的严重旱情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困难不是偶然的,它再次给我们启示:海原县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立足于兴水治旱,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对此,县委、政府已提出“兴水治旱”战略构想。
但海原县是贫困县,自身财力有限,需要自治区乃至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才能逐步实现奋斗目标。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实施兴水治旱战略,大力发展灌溉农田,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海原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干旱带或半干旱带,农作物产量受降水量制约,低而不稳。
海原县水资源现状评价及水资源规划平衡分析论证作者:肖生桢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32期摘要:由于海原县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及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本文对海原县地表水、地下水和引客水的现状水量进行了详尽分析,并针对水利发展项目的需水量平衡分析是否满足需要。
Abstract: Because of drought, water scarcity,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erious soil erosion of Haiyuan Coun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water status of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and lead-off water of Haiyuan County, and explored whether the water balance analysis of water development projects meet the needs.关键词:海原县;水资源;评价Key words: Haiyuan County;water resources;evaluation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10-021 基本情况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地处北纬36°46′-37°49′,东经105°9′-106°10′之间,西与甘肃的会宁、靖远两县毗邻,南连西吉、东南接固原市,东北临同心,北靠中卫市,南北最长95km,东西最宽80km,总土地面积6468km2。
少雨干旱、年降水量258-400mm,年平均蒸发量2200mm,为降水量的五倍多。
全县共辖11个乡,6个镇,172个行政村,1184个自然村,有回、汉、东乡、满、蒙5个民族。
截止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43.76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9.66万人,占总人口的70%,农业人口40.16万人,占总人口的92%。
海原县新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二○○八年二月海原县新区水资源评价1 任务由来为彻底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贫穷落后的局面,促进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发展和新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自治区政府拟将海原县城整体搬迁至黑城镇西北。
为摸清县城新址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海原县水务局委托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海原县新区所在区域进行水资源评价。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主要对新区内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评价。
2 概况海原县新区位于黑城镇西北,海拔高度在1450~1600m之间。
本次水资源评价范围:东经:106°00′~106°09′,北纬:36°21′~35°27′,涉及黑城镇及其苋麻、黑城、坪路、小河4个行政村。
本次水资源评价面积81.7km2,其中河谷平原面积44.7km2,山丘区面积37k m2。
山丘区中较大的山洪沟主要有苋麻河、恋家大沟、坪路沟、扫帚沟及周官沟等(见海原新区水资源评价范围示意图)。
新区南部有清水河一级支流苋麻河,东部为清水河,固海扩灌十一干渠流经新区。
评价区在水资源利用分区上属清水河,水功能区属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现状水质为劣Ⅴ类,水质目标为现状水质。
黑城镇现有人口3.8万人,其中回民1.1万人,牲畜6.5万头,灌溉面积15.6万亩(其中井灌区11.9万亩,扬黄灌区3.7万亩。
)。
黑城镇居民现状用水主要由红城供水点(在评价区外)供给,部分由黑城2镇老街道集中供水点供给,此外,评价区范围内零星分布有农村居民,人畜用水基本为水窖蓄水,水窖蓄水主要为固海扩灌渠道的黄河水,少量为黑城镇老街道集中供水点地下水。
评价区现状无工业。
黑城镇现有用于农业灌溉的地下水井344眼,灌溉面积11.9万亩;扬黄干渠4条,泵站2座即固扩十一泵站、十二泵站,其中十一泵站设计灌溉面积17.58万亩,设计流量5.86m3/s,总扬程36.3m;十二泵站设计灌溉面积8.97万亩,设计流量2.96m3/s,总扬程35.8m。
海原县西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设计摘要: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是敷设管道开挖对当地水土保持的破坏,通过对项目提出的生态与工程防护措施,不仅把水土流失降至最低程度,而且加强了灌区及附近水土流失防治。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1.1 水土流失状况西河灌区的辖区内为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特征,土壤受地貌、生物、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类型复杂,有黑垆土、灰钙土、草甸土、盐土等类型,以黑垆土和灰钙土为主。
地表土质为沙壤土和黄绵土。
项目区因干旱影响,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较低。
项目区地处干旱地带,其地形、地貌特征及水土流失特点。
项目区内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2 500 t/km2.a,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1 000t/km2.a。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主体工程施工设计中,输水渠道过沟时浆砌石护顶及防冲墙的设计,可有利于供水管道安全运行,并可控制水土流失的发展,满足水土流失防治要求。
经分析认为主体工程防护设计在满足主体工程正常安全运行的同时,对水土保持和环境要求也考虑的相对比较充分,基本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可起到较好的保持水土作用。
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指项目法人承担预防和治理的建设和影响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永久或临时征用、租用及管辖的土地范围,直接影响区指因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影响范围。
根据主体工程布置及影响范围,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91.12 hm2,其中项目建设区86.05 hm2、直接影响区5.07 hm2。
1.4 水土流失预测扰动原地貌,压占土地及损坏植被面积通过分析主体工程设计及相关资料,结合项目区实际调查确定。
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损坏植被面积为192.01 hm2。
采用实地调查和图面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获得不同工程单元占地类型、损坏地貌程度不同和数量的基础上,然后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水土保持设施的界定来预测工程可能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情况。
海原水资源短缺的研究报告
标题:海原地区水资源短缺研究报告
摘要:
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中国海原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我们发现海原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采取综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并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一、引言
海原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带,水资源丰富度较低。
同时,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也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本部分将介绍研究目的和方法。
二、海原地区水资源现状
该部分将详细描述海原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同时,我们将分析海原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表现和存在的原因。
三、水资源短缺对海原地区的影响
本部分将探讨水资源短缺对海原地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生态保护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四、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为了解决海原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案:改善水资源的供应,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加强工业用
水管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等。
五、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海原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亟需采取综合措施解决。
建议政府加大关注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本研究报告提供了对海原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全面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而,由于研究范围和数据限制,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海原县陶家沟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报告二○一二年七月项目名称:海原县陶家沟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报告委托单位:承担单位:批准:审定:审核:项目负责:报告编写:目录1任务由来 (1)2流域概况 (1)2.1自然概况 (1)2.2气象要素 (2)3水文站点及水文资料 (2)4水文要素 (3)4.1降水 (3)4.2水面蒸发 (3)4.3径流 (4)4.4悬移质输沙量 (4)5暴雨洪水特性 (4)5.1暴雨特性 (4)5.2洪水特性 (5)6.设计洪水 (5)6.1设计暴雨 (5)6.2设计洪水 (6)海原县陶家沟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报告1任务由来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减少洪水灾害损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库区生产安全,海原县水务局拟对陶家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委托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海原县陶家沟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报告》,我局接到任务后,经现场勘测和收集相关水文资料,编制《海原县陶家沟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报告》,为该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2流域概况2.1 自然概况陶家沟水库地处海原县树台乡王坡村,水库大坝选址在园河支流韩庄河流域陶家沟出口,地理位置为东经105°30′26.8″,北纬36°29′10.6″(位置图见附图1),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5.8km2(经量算),河长9.0km,为小(二)型洪水库。
水库始建于1975年,总库容15万m3,现状最大坝高16米。
水库主要功能是拦沙防洪,保证下游群众的生命生产安全,经过多年运行,水库淤积严重,输水建筑物老化失修,现有效库容不能满足防洪要求。
陶家沟发源于南华山西麓,流域属中温带干旱黄土丘陵区,多山岑沟壑,沟道发育良好,自然发育,土壤为黑垆土,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较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该控制流域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
多年平均气温6.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9.7℃,极端最高气温34.3℃,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9.8℃,极端最低气温-28.2℃。
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终霜一般在5月上旬,≥2℃的无霜期1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1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27.60千卡/cm2.a,光照较长,太阳辐射较强。
全年风多,而且常伴有大风、尘暴、干热风等,多年平均大风天数22天,平均风速为2.7m/s。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低温冻害、大风、干热风、沙尘暴、霜冻和冰雹等。
3水文站点及水文资料陶家沟水库位于园河流域一小支流陶家沟上,该坝址以上控制流域内没有雨量站和水文站。
同属园河流域相邻区域设有相桐川、园河雨量站至今都有45年以上的资料系列。
流域周边主要雨量站点基本情况见3-1表。
表3-1 流域周边主要雨量站点基本情况表4.1降水陶家沟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4.5mm(相桐川雨量站),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
该区多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为0.26,偏态系数Cs=2.0Cv,其保证率50%、75%的设计年降水量分别为356.1mm、297.1mm,多年平均及各保证率年降水量月分配见表4-1。
表4-1 流域多年平均及各保证率年降水量月分配表单位:mm4.2水面蒸发水面蒸发与日照、气温、湿度、风速及下垫面条件有关,它是反映蒸发能力的指标。
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00mm(E601型蒸发器)。
11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水面蒸发量小,最小月蒸发量出现在气温最低月的1月份、12月份。
春季风大,气温回升,蒸发量增大,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5、6月份。
流域干旱指数为3.3,为干旱区。
区域多年平均蒸发量月分配见表4-2。
表4-2 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月分配表单位:mm4.3径流陶家沟水库坝上流域汇流面积为15.8km2,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4.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1万m3。
该区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差系数Cv为0.71,偏态系数Cs=2.0Cv,该水库保证率为50%、75%的设计年径流量分别为18.5万m3、10.1万m3。
多年平均及各保证率年径流量月分配见表4-3。
表4-3流域多年平均及各保证率径流量分配表单位:万m34.4悬移质输沙量控制流域内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4000t/ km2,水库以上汇水面积15.8km2,年输沙量为6.32万t,主要集中在6~9月,尤以7~8月为主,占79.8%。
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分配见表4-4。
表4-4 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逐月分配表单位:万t5暴雨洪水特性5.1暴雨特性暴雨一般集中在每年的6~9月,尤以7、8月为最多,占暴雨发生次数的70%以上。
能形成大洪水的暴雨有两类,一类是笼罩面积小、历时短、主雨t≤1h,这类暴雨常在下午或傍晚发生,另一类暴雨笼罩面积大,历时长t>12h,强度较小,产生的峰不高,但量大,历时长,这类雨较少。
5.2洪水特性洪水同暴雨一样发生在汛期6~9月,以7、8月最多, 5、10月偶尔有之。
因该流域为干旱黄土丘陵荒漠区,洪水的产流方式为超渗产流。
因植被较差,调蓄能力小,产流后即泄,汇流快,造峰历时短,洪水多为尖瘦形,陡涨陡落,一般不超过一天,大多几个小时。
6.设计洪水陶家沟无实测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陶家沟水库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1设计暴雨采用《宁夏暴雨洪水图集》及重新修订的宁夏不同历时暴雨参数等值线图进行计算。
根据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最新修订的多年平均点雨量等值线图查得,陶家沟水库流域1h、6h各保证率设计点雨量均值为19.5mm、35.0mm。
设计最大点雨量参数,1小时Cv=0.66,6小时Cv=0.59, Cs=3.5Cv,见表6-1,表6-1 各保证率设计点雨量依点面折减系数计算得各保证率设计面雨量见表6-2。
表6 -2 各保证率设计面雨量单位:mm6.2设计洪水 6.2.1计算方法由于陶家沟无实测流量资料,因此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依据《宁夏暴雨洪水图集》及重新修订的宁夏不同历时暴雨参数等值线图进行计算。
6.2.2产流计算根据工程设计频率和不同历时点雨量均值及统计参数等值线图,求出设计点雨量,然后根据不同分区、面积、重现期选择点面折减系数,求得不同保证率的面雨量。
根据不同分区和暴雨特性选择,然后由面雨量过程以扣损法计算产流过程。
根据该流域实际情况,本次选用同频内包雨型进行计算。
本沟所在流域洪水为超渗产流型。
产流公式如下:i i i f H R -=i R -为产流期某时段净雨 (mm); i H -为产流期某时段面雨量 (mm);i f -为产流期某时段损失水量(mm );工程坝址以上流域属于黄土丘陵区,平均损失率f i 公式如下:)1(4570.0020.037.0ccH t t c i e t f ----=6.2.3 汇流计算汇流计算是根据推求的设计净雨过程 R i 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流量过程,该计算区内洪水强度大、历时短,故采用纳希瞬时单位线法推求。
按瞬时单位线原理,就是净雨历时趋于零的极小时段内产生的一个单位净雨(1mm 净雨深)在出口处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其公式为:u(t)=K t n e Ktn K /1)()(1--Γ 式中: t ——时段变量;u(t)——为t 时的瞬时单位线的纵坐标; n,k ——为瞬时单位线形状参数; Γ(n)——伽玛函数根据上式可导出时段单位线方程式为:q(Δt ·t)=⎥⎦⎤⎢⎣⎡∆-Γ-Γ∆⨯∆-----⎰⎰dt e K t t n K dt e K t n K t F K t t n t K t n t )/(10/10)()(1)()(16.31 式中: q(Δt ·t)面积为F 的流域上,t 时段内净雨量为1mm 的单位线在t 时段的纵坐标,以m 3/s 计;Δt ——计算时段长(h );tF∆⨯6.31——换算系数; dt e Ktn K K t n t/10)()(1--⎰Γ——纳希瞬时单位的累积曲线,又称S(t)曲线;dt eK t t n K K t t n t)/(10)()(1∆---⎰∆-Γ——形同S(t)曲线,唯在时间坐标上错后Δt 时,用S(t-Δt)表示。
[S(t)- S(t-Δt)]简写为ΔS(t),称为Δt 小时无因次时段t 时的纵高。
一般以μ(Δt ·t)表示。
黄土丘陵区:n=1.22L 0.231,K=M 1i /n ,M 1i =0.148L 0.9i -0.093i ——产流区平均净雨强度(mm/h ); L ——概化长度(km );经过计算,采用地区均衡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到该流域设计保证率的洪水过程线。
6.2.4计算成果陶家沟水库坝址以上汇流面积15.8km 2,概化河长8.4km ,该流域已开发的有梯田占30%,低山缓坡丘陵占70%,汇流计算面积取11.1km 2,清浑比取0.80。
根据以上参数计算得不同保证率洪峰流量、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分别见表6-3、6-4。
表6-3 各保证率设计洪峰流量、洪水总量表表6-4 各保证率设计洪水过程线表图1 陶家沟水库位置示意图图2 陶家沟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