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试卷二A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哲学与人生》试题库(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要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 ) 2、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 ) 3、是非善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要想辨别是非善 恶是不可能的。
( ) 4、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5、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在战胜人生挫折的过程中将他的坚强意志表现出来。
()6、现实物质世界发展有多样性,但人生道路只能有一条。
()7、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句千古绝唱体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有规律可循。
()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告诉我们,亲耳听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亲眼所见才是事物的本质。
()10、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案、新理论都属于创新思维。
()11、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12、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就是要热情善待一切朋友。
()13、无论什么样的认识,都会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14、因为历史事件随机发生又不可重复,所以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15、人生目标只要正确,就一定能够实现。
()16、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说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关系。
()17、联系虽然具有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哲学与人生》A(开)卷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A.两分法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6.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0. 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学校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中职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A卷)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将正确选项编号填入对应表格中)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2、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妄自菲薄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量力而行3、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的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了()。
A、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B、认识能够指导实践C、读书不能获得真知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7、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忽视了外因的作用B、扩大了内因的作用C、客观总结了教训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2页共4页A、适度 B 、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 D、主动热情7、下列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是().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B 、用电子计算机算命C 、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式D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二、多项选择题(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选错或多选均不给分。
每题10分,共30分)1、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有人传言称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认为红色属火,穿红色会破坏五行平衡。
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从实际出发D、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2、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 )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3、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 )A、联系观点B、发展观点C、矛盾观点D、片面观点三、简答题(请把答案写在试卷的背面)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10分)2、为什么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10分)3、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5分)哲学与人生试题A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D5、B6、A7、C二、多项选择题1、CD2、ABC3、ABC三、简答题1、答:⑴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当中最基本的问题。
⑵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相反,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是唯心主义。
2、答:首先,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只有充分发发发挥自觉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其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只有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最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因此就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3、答:⑴首先要弄清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其含义是什么?A. 爱智慧B. 爱知识C. 爱自然D. 爱艺术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存在主义者?A. 萨特B. 海德格尔C. 柏拉图D. 尼采3.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实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A. 物质B. 形式C. 感觉D. 经验4. 以下哪个命题不属于康德的“先验哲学”?A. 先验知识B. 先验判断C. 先验逻辑D. 经验知识5. 庄子的“逍遥游”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A. 追求物质享受B. 追求精神自由C. 追求社会地位D. 追求个人权力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7. 解释什么是“道德哲学”。
8. 描述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康德的“道德律”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10. 论述尼采的“超人哲学”对现代人生观念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 爱智慧2. C. 柏拉图3. B. 形式4. D. 经验知识5. B. 追求精神自由二、简答题6.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四个原因:形式因(事物的本质形态)、质料因(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事物变化的推动力)、目的因(事物存在的目的或目标)。
7. 道德哲学是研究道德行为、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的哲学分支。
它探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为什么某些行为被认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8. 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认为,最好的治理是顺应自然,不强制干预,让万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与秩序。
三、论述题9. 康德的“道德律”是指普遍的道德原则,它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循理性的法则,即“行为的准则能够成为普遍法则”。
而“自由意志”是指人们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来选择行为,不受外在因素的强制。
康德认为,道德律是自由意志的体现,因为只有当人们自由地遵循道德律时,他们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 统考复习试卷(二)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适用于2018 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 最早的蒸汽火车构造简单,震动厉害,速度比马车还慢,因此广受嘲讽;但是现在的高铁时速已达几百公里,成为广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最能体现火车不平凡经历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2 .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当有人提出地球是圆的时,遭到了大家的嘲讽。
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圆形说”的正确性。
后来,牛顿提出地球是椭圆的,也遭到批判。
直到18世纪科学家们对地球进行了测量,才证实地球的确是椭圆形的。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结果 B.人们永远无法做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C.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D.了解事物的过程总是先有认识,后有实践 3 .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一直从事分子药物学研究工作,通过10年的研究,尽管期间也有过失败,但是终于在2016年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诺贝尔级别的研究成果。
这表明 A.失败对成功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B.成功与失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C.只要肯花时间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D.只要经过失败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4 . 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概念。
他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这反映“对外开放”政策的哲理依据之一是 A.联系具有主观性和普遍性 B.联系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C.联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D.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5 . 人生给我们每个人的考验,是人生两种不同的境遇。
这两种境遇是 A.顺境与成功 B.顺境与逆境C.逆境与挫折D.成功与失败部门: 班级: 姓名: 学号:□□□□□□□□□6 .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普遍性规律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地位的高低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个人奋斗B. 社会制度C. 物质财富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B. 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 和谐共生的关系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实践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辩证性,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阶段性的;四是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追求客观真理;五是革命性,旨在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试题(二)1、要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2、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3、是非善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要想辨别是非善恶是不可能的。
4、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5、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在战胜人生挫折的过程中将他的坚强意志表现出来。
6、现实物质世界发展有多样性,但人生道路只能有一条。
7、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句千古绝唱体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有规律可循。
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告诉我们,亲耳听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亲眼所见才是事物的本质。
10、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案、新理论都属于创新思维。
11、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12、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就是要热情善待一切朋友。
13、无论什么样的认识,都会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14、因为历史事件随机发生又不可重复,所以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15、人生目标只要正确,就一定能够实现。
16、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说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关系。
17、联系虽然具有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名言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盲目地行动。
19、有了理想就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20、进入社会,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获得人生发展。
21、“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说明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2、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杰出人物的发展,普通人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23、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人生发展。
24、人生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是最重要的。
25、校纪校规是对学生实现个性自由的制约和束缚。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普罗泰戈拉答案:D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D5.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黑格尔B. 康德C. 尼采D. 笛卡尔答案:A6.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D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A. 个人成功B. 社会贡献C. 财富积累D. 名利双收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宇宙的起源B. 人类社会的发展C. 个人心理活动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 )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 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 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时间B. 空间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C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答案:C4.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不可知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7. 以下哪个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表现?A. 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B.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物质财富C.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精神财富D. 实践活动能够直接创造社会关系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A. 否定是绝对的B. 否定是相对的C.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 阐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量变质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数量的增减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与意识无关答案:B3. 辩证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统一性B. 事物的斗争性C.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D. 事物的多样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哲学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批判哲学答案:A5.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
A. 个人奋斗B. 社会认可C. 个人奋斗和社会认可相结合D. 个人奋斗或社会认可答案:C6. 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人的自然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理性答案:A7. 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C.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D.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答案:C8. 人生的意义在于()。
A. 个人享乐B. 个人成功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答案:C9.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A10. 人生态度的核心是()。
A. 人生目的B. 人生态度C. 人生价值D. 人生信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独立答案:ABC1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系统的观点答案:AB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级班号姓名成绩出卷日期:年月日考试日期:年月日出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物质决定意识D、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句话说明()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按客观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3、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4、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B、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5、没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一种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老年的巴金就不会写下巨著《随想录》。
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这启示我们()A、有了理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支撑C、能力卓越的人,其人生价值就越大D、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6、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大海,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 物质决定意识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o----------------装-------------------o----------------订-----------------o----------------线-----------------o---------------云南经贸外事学校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试卷《哲学与人生》试卷编号LJM201905ZXYRSTA 考试方式开卷系部五年制大专及中专部年级 17级班级姓名座位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的关系问题。
3、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4、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
5、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6、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的特点。
7、实践的形式包括改变自然,改造社会和。
8、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9、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象以及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
10、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的思想路线()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经验主义D、主观主义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妄自菲薄B、量力而行C、好高骛远D、不自量力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包含的哲理()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D、能反映外部事物5、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的观点。
A、普遍联系B、孤立C、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2. 人生的意义在于:A. 物质享受B. 个人成就C. 社会贡献D. 精神追求3. 以下哪项不是哲学研究的范畴?A. 伦理学B. 美学C. 物理学D. 逻辑学4.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5.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A. 物质B. 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历史唯物主义6.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A. 个人努力B. 社会环境C. 机遇D. 所有以上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A. 哲学指导人生B. 人生实践哲学C. 哲学与人生无关D. 哲学来源于人生8.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黑格尔B. 尼采C. 斯宾诺莎D. 康德9.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A. 个人幸福B. 社会地位C. 个人自由D. 物质财富10. 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在于:A. 提供知识B. 引导思考C. 解决问题D. 所有以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2. 阐述人生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3. 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意义的指导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哲学如何影响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决策。
2. 分析人生的意义与哲学追求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4. C5. C6. D7. C8. A9. D10. D二、简答题1.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哲学为人生提供思考框架和价值导向,而人生实践则为哲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基础。
2. 人生价值的内涵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成就、精神追求等。
实现途径包括个人努力、社会参与、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
《哲学与人生》试卷二
一、 单项选择题:(15×2分=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 、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 、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 、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
A .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 .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5、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
A.唇亡齿寒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刻舟求剑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 、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9、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 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 20 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 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 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11、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 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2、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 A 、比较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类比法 13、新事物是指( )
A
、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 、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 、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 )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5、在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 517 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 称号。
这表明( )。
A 、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 、实现人生价值,意味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 、实现人生价值,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判断题(10×1分=10分)
1.矛盾可以被消灭()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3. 互联网是新事物()
4. “万物生歇皆自然”,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随意干预自然界的发展()
5.“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中,兔子撞树而死是必然现象()
6. 静止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7.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 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
9. 电脑算命是新事物()
10.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简答题:(4×5分=20分)
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如何区分新旧事物?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什么是联系?联系具有哪些特点?
四、辨析题(20分)
1、创新必然要求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未必要求创新。
2.调整经济结构就能促成质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情景分析题:(10×2分=20分):
1、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仍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结合“三个工人砌墙”的事例,请你谈谈确立目标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2、两个人各有一杯水,都喝了半杯。
一个说:只剩半杯水。
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
两种说法,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后者倒好像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安慰。
都是半杯水,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个是悲观的,另一个却是乐观的。
(1)请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的认识。
(2)面对人生矛盾,应如何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