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746.00 KB
- 文档页数:15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陈学福,张东敬,罗晓丹,陈 仁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广州510080摘要: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
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
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
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α;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1011-05Currentstatusof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CHENXuefu,ZHANGDongjing,LUOXiaodan,CHENRen.(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Guangdong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Guang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Guangzhou510080,China)Abstract:ChronichepatitisBcausedbyhepatitisBvirus(HBV)infectionisaglobalpublichealthissue.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cHBVinfectionplaysacriticalrole,andthegoalofantiviraltherapyismainlydefinedbyvirological,serological,andbiochemicalparameters.Asthetwotypesofantiviraldrugsapprovedformarketing,bothinterferonandnucleos(t)ideanaloguescanalleviateliverinflammationandliverfibrosisandreducetheincidenceratesoflivercirrhos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However,theidealgoalofantiviraltherapyisfunctionalcure,whichsignificantlyimprovesthelong-termoutcomeofchronichepatitisB.ThelimitationofcurrenttreatmentisthatitcaninhibitHBVreplication,butcannotclearthevirus,withlowserologicalclearanceratesofHBeAgandHBsAg.DevelopmentofnewdrugswiththegoaloffunctionalcureandevaluationofthesynergisticandcombinedeffectsofexistingdrugsareimportantdirectionsforHBVtreatmentanddevelopment.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Nucleo(t)ideAnalogues;Interferon-alpha;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04收稿日期:2021-03-25;修回日期:2020-03-25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007)作者简介:陈学福(1969—),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通信作者:陈仁,crlmczx@163.com 防治HBV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王陆军;张纪元;冯国华;王福生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
【年(卷),期】2011(024)004
【摘要】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其中替诺福韦酯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以其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及低耐药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替诺福韦酯的体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前景.
【总页数】2页(P255-256)
【作者】王陆军;张纪元;冯国华;王福生
【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R379
【相关文献】
1.替诺福韦酯单独与联合恩替卡韦挽救治疗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型肝炎失败患者疗效比较 [J], 李忠斌;邵清;李梵;李冰;陈松海;王春艳;陈国凤
2.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J], 聂青和;张久聪
3.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J], 张悦;吕洋;李旭;高普均
4.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
用比较 [J], 韩思源;全冰
5.分析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J], 沈学斌;张丽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聂青和;张久聪
【期刊名称】《肝脏》
【年(卷),期】2008(013)005
【摘要】1995年Dienstag等发现拉米夫定可抑制HBV DNA复制以来,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临床应用成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其问世推动了CHB治疗的进程。
迄今为止,已有4种核苷(酸)类似物即拉米夫定(LMV)、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总页数】3页(P411-413)
【作者】聂青和;张久聪
【作者单位】710038,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710038,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替诺福韦酯单独与联合恩替卡韦挽救治疗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型肝炎失败患者疗效比较 [J], 李忠斌;邵清;李梵;李冰;陈松海;王春艳;陈国凤
2.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J], 王陆军;张纪元;冯国华;王福生
3.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 [J], 张悦;吕洋;李旭;高普均
4.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比较 [J], 韩思源;全冰
5.分析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J], 沈学斌;张丽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全文)HBV感染可引起急、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
HBV是一种基因组约为3.2kb的部分双链环状DNA(rcDNA)的包膜病毒。
成熟的HBV颗粒也称为Dane颗粒:内含由核心抗原(HBCAg)组装成的二十面体核心颗粒,核心颗粒内主要为rcDNA以及与其共价偶联的病毒聚合酶;宿主来源的脂质包膜上嵌有不同比例的乙型肝炎大、中、小表面抗原(L∕M∕SHBsAg)o目前对HBV感染肝细胞的过程已有初步的认识。
首先HBV 特异性识别肝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牛黄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受体并通过内吞的方式进入肝细胞;随后核心颗粒携带rcDNA进入细胞核,并通过特殊的修复机制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最后CCCDNA作为转录的模板启动HBV的基因表达和复制。
细胞核内cccDNA能够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因子组装为微小染色体,其稳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是CHB患者难以治愈的关键原因。
机体免疫反应同HBV的清除或持续性感染密切联系。
大量研究表明,急性感染中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与HBV特异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而在慢性感染中,某些抑制性细胞因子参与HBV特异性免疫细胞的耗竭,进而无法有效清除病毒。
因此通过对各类细胞因子功能研究将有助于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候选靶点。
1白细胞介素QL)IL包括多个家族,主要由免疫细胞所产生,是一类能够调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细胞因子。
1.1 IL-I家族IL-I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包括IL-Ia和IL-lβo在一项研究[1]中发现,CHB 患者血清中IL-I水平远高于非HBV感染者,而用HBV体外刺激非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能明显提高IL-I的分泌,表明HBV慢性感染可能促进IL-I表达/分泌;但当HBV病毒载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而降低血清中IL-I的水平表明HBV对IL-I的表达/分泌的调控具有双重性。
藏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优势研究新进展摘要:慢性乙肝是现代医学疾病名称,指乙肝时长超过6个月,患者仍有肝炎等症状更明显疲劳和疲劳,食欲差,腹胀,肝脏,脸色阴沉的,它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属于藏医“红刺病”范畴,藏医治疗是一种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本文比较了藏、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藏医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目前的优势,提出应科学规范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探索西藏的统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藏医药综合疗法;慢性乙肝;优势;新进展前言根据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别高达60-80%。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我国肝炎防治的难点。
乙肝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致病来源是乙肝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感染人群大,潜伏期长,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慢性乙肝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医药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地区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长期的实践对某些疾病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经验。
藏医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外治法、用药方法和中草药的高效等优势。
1.对慢性乙肝病因病机的认识在藏医理论体系中,“长”、“卡巴”、“培根”三要素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础[1]。
它们保持平衡与协调状态,机体健康,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局部盛或倾斜下降,平衡与协调状态被破坏,机体呈现病态。
这种认识与“中医阴阳失衡导致身体出现病态”这一理论,都体现了“整体观念”。
两者都重视辩证治疗,从理论到诊疗。
2.藏医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2.1药物疗法目前,藏药复方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