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教学设计资料

地理教学设计资料

地理教学设计资料
地理教学设计资料

Ppt摘要:

三、地理教学设计特点

1.设计的超前性和预测性。

2.设计的差距性和不确定性。

3.设计的创造性和想像性。

4.地理教学设计自身的特殊性

(1)地理教学设计强调地理性。

(2)教学设计强调实践性。

(3)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4)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5)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6)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三、逻辑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探究教学法

——归纳与演绎结合、分析与综合结合、分类与比较结合、抽象与概括结合。

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流程:备课、上课、反思、研究启发式教学与其常用的讲授、谈话等方法

?概念: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

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

式。

启发式教学法结构特点

目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

程序:比较多样、复杂,一般:

“自学—发疑—提问—释疑”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教师作用:教师主导。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

学生状态:领悟。教师讲授、谈话、组织课堂活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

教与学实质:1。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2。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

3。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二、讲授法

(一)概念: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二)讲授法结构特点

?目的: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

?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

?程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

?

(三)讲授法的优点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

度;

?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

的思想品德教育;

?能容纳大量的听众。

(三)讲授法的缺点

?学生活动少;

?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与趣味性的影响。

?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

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四)讲授法的运用注意事项

?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

?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

解能力与接受水平;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

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三、谈话法

(一)概念: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现场的观察思考发现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培养能力。

(二)谈话法教学设计的要求

1.目的不同的设计

?①为传授新知识而进行的谈话。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

出一系列前后连贯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

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作

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也称启发式谈话法。

?②为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而进行的谈话。根据学生学过的教材

提出一些问题,要学生通过回忆旧知识进行回答,经过知识的

再现达到巩固或检查的目的。也称再现谈话法或问答式谈话法。

?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或者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谈话。这种

谈话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讲的积极性,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有助

于学生顺利地完成独立作业,或明确学习的重点。也称讲授谈

话法。

2.问题层次的设计

?①问答式

?②对话式

?③辩论式

?要做好提问的准备.精心准备和设计谈话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明

确,能引起思维兴奋和启发性.问题难易适中。

3.实施时的要求

?第一、设计提问主要是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教

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了题怎么办。

?第二、谈话要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来进行。要善于启发诱

导.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因势利导,一步一步获取新知识.;

提出的每个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具体,表述准确,要求适度,能引起学生思维,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因人而异

?第三、注意临场技巧的运用提问要针对全体学生,并给适当考

虑的机会,注意两个不行和两个不好:先叫人后提问不行,提出问题马上叫人不行;问完不让其他学生补充不好,一下子提好多问题不好。教师听学生回答要耐心,一般不要轻易打断;

提问要掌握问题实质,答不出来要点拨一下;回答了问题要让大家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要求声音宏亮。

总之应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与时交流补充意见,保证学习顺利进行,预设目标达成。

?第四、当学生基本知识和经验不足而影响学习进程时,可采用

提问展开式教学对学生提供帮助。要允许学生互相补充或向教师提出质疑。

第五、谈话结束时,教师要做好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帮助学生解决谈话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思维,正确掌握知识.;

(三)谈话法的优缺点

优点:

因材施教;

优化学生思维;

掌握教学节奏;

师生情感交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缺点:

不易掌握,需要努力学习和训练。

马力宋乃庆.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8.2

二、地理教学内容的类型结构

三、地理知识类型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事实、特征、规律知识的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地理事实经历两个思维过程

感知对象——记忆或想象。

学生学习地理特征规律经历两个思维过程

逻辑整理——凝练表达

地名:在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地理实体的标记和符号,具有空间性和数量大的特点。

地名学习的方法:

?正确感知----读得准、写得准、找得准、记得住

?编地名顺口溜加以记忆

?模拟旅游,以点串线加以记忆

?联系地名的地理意义,加深对地名的理解

地理景观:

反映地理综合景象和景色的地理感性知识,包括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改造自然所形成的人文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学习的方法:

?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的步骤和方法

?在观察中渗透思维活动

?寻找影响地理景观特征的主要环境因素

地理数据:

?是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互相关系的量化反映,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数量。

分类:

?指量数据、顺序数据、比率数据、地理常数

地理数据的学习方法:

?把抽象数据转换成统计图来显示;

?使数字形象化、具体化、规律化。

地理分布:地理分布:反映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空间形态的知识,任何地理事物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形态。

地理分布的教学方法:指导学习

?定位——确定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定型——掌握地理分布形态

?做填充地图练习,强化心理地图的记忆

?探求分布的“特征-成因-规律”。

地理演变-----动态的事实性知识:

反映地理事物外部变化和发展过程。

地理演变教学方法

——呈现演变事实(图示法、模型演示法),细致指导学法

◆观察地理演变的全过程、大趋势、结果;

◆将地理演变的全过程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并把握不同阶段

的特征;

◆抓住特征片断加以认识;

◆借助图像对演变过程进行概括和抽象。

定性地理事象演变——动态示意图

定量地理事象演变——时间统计图、趋势图

地理分布的演变——不同时间的地图叠加

总结:事实性知识教学设计

1)开发感知对象。如:地理实地观察点、地理形象直观教学手段或地理教材、语言表述等课程资源。

2)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感知被感知的对象(教师引导或学生自己制订)。

3)再现和联想地理事实。逐步形成地理事实的记忆或想像形象,从而

发展学生的记忆和想像能力。

4)通过重复或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事实。

例:间时重复的方式:全部内容的重复;

将内容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以老带新的方式重复;

滚雪球式重复;

倒退式重复。

5)启发理性思维,探求事实的规律、成因。

(二)地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1.什么是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

?具体地理概念

?定义概念两类

?通过直接经验掌握,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尽管不能准确地表述它,

但它作为学生已有的经验性意义而存在,表达方式有含义式、

枚举式

?地理定义概念,是运用恰当的、规范的语言去描述、概括地理

事物本质特征和属性。

概念+概念=新概念-----判断能力

概念+概念群的辨析推进,成为教学进展的动力

3.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重视地理直观手段在学习地理概念过程中的作用;

(2)重视逻辑思维在地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加工”作用;

(3)关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性概念;

(4)发挥地理词语的“抽象”作用

(5)重视概念群的教学

地理技能是指从事地理活动的各种心智的或身体的行动以与对地理观念、地理事物和人所作的反应。

请列举地理学习中的四种技能:

?分析技能

?动作技能

?反应技能

?交互技能

地理技能的教学策略

1)回忆与技能有关的概念、事实,教给形成技能的知识基础。如怎样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怎样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怎样总结地形特点?怎样分析河流特征?怎样判断气候类型?怎样推理水域盐度高低?等等。

2) 再生性技能训练(应用已知程序解决已知问题)

①示范技能,包括示范技能的全部程序和技能分步要点,通常情况下把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示范一体进行。

②为学生安排简化的或提示性练习。简化主要指将整体的技能分解,突出重点和难点;提示主要是指提供协助或指点。

③为学生安排整套技能的自由练习,教师在旁提供反馈纠正,强化鼓励等。

④进一步适当练习,在感知敏锐度、持续力、灵活性等方面加强,但是不需要进一步加深知识。

3)产生性技能训练(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程序)

在再生性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发现教学策略,应用于更加广泛的情境中,培养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如用等高线判读的技能,解决其它等值线的判读问题。

地理技能循环圈中的12种能力因素

1)注意:

2)感知敏锐:

3)感知辨别:

4)解释:这是指学生在记忆中拥有对所感知的地理信息进行解释与分类的方式,对所获得地理信息的解释能力取决于原有知识的内容

和知识结构。

5)回忆程序:

6)回忆策略:

7)分析:

8)综合:

9)评价:

10)引发:

11)持续力:

12)控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基于技术的教学方式类型

?传统教学方式:

“三板教学”、教具学具教学、幻灯片

?现代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MOOK、翻转课堂、活动

二、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技术

?教学流程图

?教学主线(看案例总结类型)

?教学(程序)结构图

(符号含义)

板书与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美观

提要(词、词组、短句,言简意赅)

板书过程是师生共同思考的过程,

是思维流程的体现

板书时课堂教学的“雕朔”。

常见的板书类型

(一)纲目式板书

它以文字表达为主,把教材内容纲目化。这种形式的板书提纲挚领、条理分明、层次清楚,言简意明、重点突出。

(二)结构式板书

这是一种以文字表述为主并用线条或符号把文字组成一定框架结构、体现出地理事物组成和内在联系的整体性鲜明的板书形式。它通常能把比较抽象的地理理性知识具体化,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结构式板书除了可以表现地理事物的组成外,还可以反映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知识可视化理论与工具

(三)表格式板书

这是一种用表格组成的以文字表述为主的板书形式。它形式简

明、内容扼要,对比性强。运用表格式板书,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表格式板书的运用,往往是教师先列出表格的栏目,然后引导同学看书、读图、讨论,并且用简洁的语言文字归纳出栏目中应该填写的内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逐一认识南北方农村生产与生活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在完成填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看书读图、分析归纳问题的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四)书图画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边画。

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体现教学意图?较大的灵活性

?突出教学重点?示范和审美性

?强化直观形象?长时间传递信息

?便于集中注意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内容)?

可抓住以下几点实施:

1.深钻教材,理清层次

2.抓住“两突”,重点设计

3.针对学生,有的放矢

4.作好小结,力求完整

5.灵动课堂,板书呈现

我师傅说:一堂课的板书,教师并不是执笔不停地在黑板上写,而是将预先设计好的板书形式和内容,按教学进程的需要,有步骤地边讲边写,使知识层次化、系统化。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板书和引导,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推荐:思维导图

知识可视化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组织教学过程

?用思维导图引导和记录思维过程

?用概念图展示结构和关系

?画地图引导空间想象,导出黑箱信息

教学主线案例:单永.例谈“模拟教学”课堂设计的几个原则——以七年级《地理》“东南亚”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2P18一、地理教学媒体

(一)概念

?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

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计算机、光盘、网络、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录音、录像、幻灯片、投影片和印刷材料等都属于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

?教学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

(二)分类:

? 1.发展:传统地理教学媒体、现代地理教学媒体。P165

? 2.呈现形式:

?技术性特点、专业性特点、经济性特点:P161-163

?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功能P171

?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注意事项P171

?教学地图、多功能室、地理课件、地理网络P172-181

?地理课件的功用、制作、运用P176-181

二、地理教学方法

?特点:继承性、地理性、多样性、实践性、创造性

?作用:1.有效的方法易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2.正确的方法促进学生地理智力、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 3.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分类

? 1.以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的分类

? 2.根据教学方法在形成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类? 3.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的分类

? 4.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分类(程澄的地理教学方法分类)

? 5.根据各种教学方法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方法职能的分类(刁传芳的分类)

? 6.运用系统论方法分析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结构

(四)几种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探究教学法

4.发现法

5.问题解决法

6.任务驱动法

7.角色扮演法 8.刚要信号教学法(思维导图法) 9.案例教学法

(一)地理图示法概念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地图、专题地图、景观图、示意图、黑板

略图等为主要方式,配合教师口头讲授,揭示地理事物或规律,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

?地理图示法在教学中直观、明了,特别是现场绘图,将深

奥的理论与复杂的内容以图形、图表等浅显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二)图示法教学设计的要求

?抽象与形象相互转换;

?化静态为动态;

?注重巧妙设疑;

?讲究简捷、生动、美观。

(三)设计优秀的图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帮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图示法的优缺点

优点:

帮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缺点:

掌握:抽象与形象相互转换的表现手法;化静态为动态的技巧;巧妙设疑的研究;简捷、生动、美观基本功的训练。

二、教学设计的类型

学期地理教学方案(计划)

课时教学方案(教学设计)

?详细教案

?简略教案

?结构教案

?流程教案

?其它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2课时)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五个不同地方小朋友的描述,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试着帮他们连线。 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连得对不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他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特点……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五个小朋友家乡的气候类型。 学生:来自吐鲁番的小朋友,她的家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活动一: 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 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 4.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学生:

八年级地理上册 4-3 工业(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在哪里? [学生抢答]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教师承转]学生自己分析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条件,总结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工业的分布. [学生讨论交流]政策、环境、劳动力等. [教师承转]可见,工业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我国工业分布来看,你能从总体上评价我国工业分布的合理性吗? [学生抢答]不太合理. [教师小结、提问]为使工业分布日趋合理,国家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教师承转]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对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发展都有好处. 那么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工业分布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 ──缩小城乡差别; ──能使分布工业更加均衡; ──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学生讨论交流]政 策、环境、劳动力等.

展农业. (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 [教师小结]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 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各位“老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你的投资决策有何评价? [学生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体验进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月日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 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 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 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 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 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 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使学生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2.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主要气候 类型的分布地区; 3.分析气候与天气的差异;分析气候的两个要素。 过程与 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讨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总结气候特点,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材分析教学重 点 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分别说明)。 教学难 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 的、时间分配 等)

设疑启发:从以上几幅图片中,同学们知道是什么 原因造成了它们自然景观的差异吗? 探疑互动:前面我们通过气温的曲线图可以判读出一个地方气温的变化,根据降水量的柱状图可以判读出一个地方降水的变化,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的要素,想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我们可以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的柱状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阅读这种图来总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那? (1)根据气温曲线图读出气温的季节变化特点;(2)根据降水量的柱状图读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3)综合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即为气候特点。 查疑落实:阅读图3.26,归纳总结地A和B地的气候特点。A地全年温暖湿润;B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活动:将学生分六组,分别思考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以及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提问: (1)以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看图、思考。 看图、分析、讨论。 引起学生学习 的兴趣。 3分钟。 讲授读“气温曲 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 10分钟 归纳、总结。 思考、回答。 明确“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 图”的判读过程 和方法。 3分钟 落实知识 明确气候的分 布规律。 20分钟

初中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

八年级地理专题复习气候

地理专题复习:气候 1、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中,全年降水稀少的是______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_____地。 (2)图示的四地中,气温的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地,最小的是_________地。 (3)以上四种气候类型中,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属于_________气候类型。 (4)四种气候类型中在中国有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_________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 (2)由于亚洲中部_________,形成序号⑨所代表的高原山地气候。 (3)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跨纬度大,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 B、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形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4)序号⑥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高温多雨 D、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二是A 、B 、C 三地的气候资料。请将A 、B 、C 三地与甲、乙、丙三种气候资料对应连线,并写出甲、乙、丙相应的气候类型。 甲_______________ A 乙_______________ B 丙 _______________ C (2)A 、D 两地同处于赤道地区,气候特征却有明显的差异;A 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D 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①②③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根据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来说明欧洲西部从沿海到内陆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点。 (2)由(1)题分析出的气温、降水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欧洲西部的气候自西向东气候的海洋性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大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图 第5题图

中图版地理七下《工业》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的空间分布特点。 3、理解矿产资源与工业、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工业布局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我国的煤炭、石油、铁矿的空间分布特点 2、矿产资源与工业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工业布局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借助工业产品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书本、衣服、自行车、牛奶等, 教师:同学们,当我们穿着美丽的衣服、吃着美味的食物、读着精美的图书、骑着心爱的单车,你想没想过,是哪个产业部门提供了我们这些丰富的物质呢?(工业) 图片继续展示:汽车、飞机、化肥、拖拉机等多种工业产品 设计思路:让学生体会工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工业是国名经济的主导,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工业的兴趣。 一、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 多媒体展示钢铁工业和制糖工业的生产过程,学生试着说出什么是工业。 教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提到的重工业和轻工业产品,并判断部分工业产品属于轻工业产品还是重工业产品:①棉布②钢材③汽油④煤炭⑤电视⑥面包⑦饮料⑧汽车。进一步明确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划分。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探究工业由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工业,明确工业的概念。并联系生活中的工业产品让学生了解轻重工业的划分。 (转承)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煤炭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二、矿产资源 1、煤矿 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分布图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首先读图名,然后看图例和注记(注意煤炭用什么符号表示),再观察图形表达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大型煤矿,并观察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区,哪些省区大型煤矿最多,这些省区又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关于中国主要煤炭分布,用表格归纳如下,并进一步指出我我国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

世界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 学设计展示 唐玉莲 ____(省、市、区、县)第三十一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 1.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 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 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 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不?(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就是太阳在升落不?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 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就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与时差 四季的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 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与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处在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大约就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昼夜交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工业教案 (新版)粤教版

4.2 工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我国四大工业区的特点,优势,问题和措施。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我们所熟知的钢铁工业以及食品工业来引出对工业的学习,使我们掌握工业的布局等知识。 (钢铁工业)(食品工业) 讲授新课 1. 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采掘自然资源、对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

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日用品的产业。 2. 工业分类 (1)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多,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少(东密西疏),形成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和沿铁路线分布的趋势。 3. 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在中部地区和东北腹地,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

人教七上地理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63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64页的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初中地理说课稿范文模板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广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

行等; 能力目标: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图表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地理学习的独特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

初中地理教案及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录像):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滔滔黄河板书: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活动二(分组讨论):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由于有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1 最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_______ 逐渐减少,且 全年降水集中在____ 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 (1)图中A、B、C、D、E从气候 类型来分: A B C D E 其中A、 B、C都 为气候,说明了我国 气候二 个特征分别 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 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

初中地理《工业(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条件及特征。 【能力目标】 1.运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促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的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配合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 以及改革开放后工业分布的历史变化, 用鲜活的事例说明我国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我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明确区域各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关 性。 ■【教学策略】 根据地理课标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 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构建一个基础平台,设定两条 主线,落实一个主旨.初二学生面临地理结业,基本形成了基础的地理 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方法,因而,在基础知识的平台搭建上, 以学生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进行个人展示为手段,加强读图、识图、用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其中穿插 各地理要素的联系引导,同时,注重典型要素联系的活动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一步落实自然与人文相关的地理意识,逐步落实地理要素联系性主线,构 建整体性地理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询网络资料,收集相应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准备】 预习课程资源,以已掌握认识区域方法,初步构建工业生产的概念。■【课时安排】

初中地理 《气候》重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 同步测试

《气候》重难点突破 一、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重点) 分析: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信息将从地图中获取,它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虽然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描述位置的方法,但在八年级仍需复习和强化,并通过读图过程培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案: 第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得出初步结论。 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巩固已经学过的等温线知识,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带领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并且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第二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成因,引发兴趣,让学生猜测我国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多少。 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基于之前的学习,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阅读地图并且提取信息,得出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结论。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重点) 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两个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学习。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太阳辐射和盛行风,也受到下垫面的影响。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季风引起的,对学生来讲相对抽象一些,是理解的难点。 突破方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再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落实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接下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以及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南北向纬度跨度大,使得南北温度差异较大。从沿海到内陆有高大山脉的阻挡,使得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青藏高原的隆起又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复杂多样的气候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物产,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水果生长的主要气候区,进一步明确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三、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难点)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2021年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初一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教案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___。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 ___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 ___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 ___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

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 ___ ___、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 ___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 ___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高三地理:气候的教学设计

2.2 气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材料描述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特征) 2、掌握每一种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及植被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考点一:气候的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主要决定气温——北半球的气候五带 ①0°——30°热带,最冷月温度大于15°C,有4种热带气候 ②30°——40°亚热带,最冷月温度大于0°C,小于15°C,有2种亚热带气候; ③40°——60°温带,最冷月温度大于-15°C,小于0°C,有3种温带气候(海洋性气候气温特殊) ④60°——70°亚寒带 ⑤70°——90°寒带 2、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分布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4、地形: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考点二:描述气温和降水 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特点,气温的年较差,涉及具体气温特点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气温统计值准确的使用语言,一般而言,最低气温在-15℃以下可以描述为严寒,-15℃—0℃之间可以描述为寒冷,0℃—10℃之间可以描述为低温,10℃—22℃之间可以描述为温和,22℃—28℃之间可以描述为高温,28℃以上可以描述为炎热。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强,气温季节变化大,气温年较差小于10℃可以认为海洋性强,气温季节变化小。具体模式如下: 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或全年高温(寒冷),气温年较差小 例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描述北京和伦敦的气温特征; (2)指出与北京相比,伦敦的气温特征。 参考答案: (1)北京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伦敦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 (2)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海洋性特征突出。 2、描述降水量 描述降水量需要指出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可以用描述为年降水量较大,连续数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可以说该地进入雨季或湿季,在描述季节变化时可以用季节表达,也可以具体到月份,具体到月份时可以避免因为半球判断失误而导致的季节判断错误,具体模式如下: 年降水量(大/小),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哪些月份降水多,哪些月份降水少) 例2根据例1的图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模板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 "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