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追问法提炼与表述 分论点
- 格式:docx
- 大小:12.88 KB
- 文档页数:2
议论文如何拟分论点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
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高考时最高只能评三类作文。
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那么一点微光的议论文呢?我们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是“总—分一总”,中间主体部分的“分”,即分论点。
一、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二、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和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有了分论点,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晰。
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拟写分论点的角度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追问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例1:中心论点:人要讲究风度。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二)、阐述内涵,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即:是什么?例1 中心论点:舍弃一些东西,人生会更加美好。
分论点:①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诗仙李白生性自由、寄情山水、不同凡俗、遗风长留的事实)②舍弃,是悠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陶渊明放弃官场、回归田园、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经历)③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
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二)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
用问添法来立意设置论点或分论点,首先是设疑,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分步作答,根据答案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问添法的要诀是问好,答案正确而形象)一、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主要有:1.分解法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
如“理想”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分论点对“奋斗”一语进行具体分解: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2.阐述法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比如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阐释类的议论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如何提炼并表述分论点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
用问添法来立意设置论点或分论点,首先是设疑,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分步作答,根据答案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问添法的要诀是问好,答案正确而形象)一、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主要有:1.分解法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
如“理想”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分论点对“奋斗”一语进行具体分解: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②,是理想的阶梯;/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2.阐述法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比如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阐释类的议论,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采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教案章节一:追问原因法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追问原因法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追问原因法的定义与特点。
追问原因法在学术写作和论证中的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追问原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含义。
通过实例展示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追问原因法的理解和个人经验。
章节二:追问原因法的实际操作步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追问原因法的实际操作步骤。
培养学生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追问原因法的四个基本步骤:明确提出问题、寻找相关信息、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如何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追问原因法。
2.3 教学活动:讲解追问原因法的四个基本步骤,并提供实例演示。
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追问原因法针对特定问题提炼分论点。
小组分享成果,讨论操作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法。
章节三:追问原因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追问原因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追问原因法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追问原因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不同学科领域中追问原因法的特点和作用。
3.3 教学活动:展示追问原因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学科领域,尝试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小组分享成果,讨论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运用追问原因法的经验和挑战。
章节四:追问原因法的训练与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训练和实践提高追问原因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追问原因法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追问原因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实践应用。
4.3 教学活动:讲解追问原因法的训练方法与技巧,并提供实例演示。
学生进行追问原因法的练习,包括针对给定问题提炼分论点。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讨论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高考作文: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达(1)一、导入:二、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怎样提炼分论点。
A、并列式分解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例2:谈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
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
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练习1:志节操行(1)志节是自我激励的法宝。
(2)志节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的支柱。
(3)志节是衡量人道德品德的一杆秤。
练习2:中国人的气质(1)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3:爱: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练习1:学会宽容。
(1)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因为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3)因为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1)产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存发展。
(3)产品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的形象。
分论点拆分法黄玉堂1、设疑分析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设置论点:“人要有风度”。
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怎么样)。
结论:我们要成为有风度的新时代人才。
2、概念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里的概念指的是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
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分论点——(并列)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3、因果分析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
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题目:《勤有三益》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分论点: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
(创财)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
(修身)结论:勤能补拙是良训,让我们以勤为座右铭,勇往直前。
4、条件分析法(回答“怎么办"的问题),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专题训练之九:“议论文分论点提炼技巧” 写作指导第一、并列式横向分解(并列结构)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下列几种形式,在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1)追问类属法一一即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例1:话题“宽容”。
分论点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分论点二: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分论点三: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例2:中心论点:学会低头。
分论点一:学会低头是一种谦逊的为人品格;分论点二:学会低头是一种踏实的人生态度;分论点三:学会低头是人类的一种智慧。
例3: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人生必须争。
(中心论点)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分论点一)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分论点二)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
(分论点三)例4:话题“肩膀”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例5:话题“微笑”微笑,是一剂化解矛盾的神气药水。
微笑,是一种善意单纯的交流方式。
微笑,是和平的象征、友谊的传达机(2)追问原因法——即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
例1:论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②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③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2: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例3:同样以话题“争”为例。
为什么要争? 人生必须争。
(中心论点)①摆脱困境须要争;(分论点一)②实现理想须要争;(分论点二)③弘扬正义须要争。
(分论点三)(3)追问办法法——即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追问办法法,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措施”“途径”。
作文审题定框架“追问法”训练(1)——“人、从、众”作文题一、追问法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真的是这样吗”“一定是(会)这样吗”“这样好吗”等等思考角度去审题立意定框架。
二、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
“人”,强调自我,小我,是特立独行,也会孤独寂寞。
“从”,表示相随,相伴,我追随人,也有人跟从我。
“众”,指多人组成一个群体,可万众一心,也可能盲目从众。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综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审题与定框架※操作示范※起点:(材料)①追问:为什么作为“人”的每个个体要强调自我、小我?①解答: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人构成的,一个个的小我构成了这个庞大的社会。
小我也有巨大的能量,一个个小我创造价值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由这一组追问得出论点:“人”是社会向前迈进的基础力量。
②追问:强调自我、小我是什么?②解答:(来源于材料)追问:特立独行会怎样?解答由这一组追问得出论点:努力绽放自我的光芒,增添社会的色彩。
③追问:作为“人”的每个个体强调自我、小我会怎样?③解答:作为“人”的每个个体强调自我、小我会孤独寂寞。
(来源于材料)追问:为什么会孤独寂寞?解答:追问:那该怎么办?解答:由这一组追问得出论点:个体在强调自我的同时也要心怀他人。
在追问的过程之中,不断刺激自己的思考,然后从每一个追问的解答中选择出自己特别赞同特别有话可说的点,重新排序,最后整合润色成为自己作文的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
中心论点:强调自我,我方有光。
分论点1:强调自我,我方有光。
自我绽放光芒,社会方能五彩斑斓。
分论点2:个体的绽放,是社会向前迈进的基础力量。
分论点3:强调自我而绽放的光不应是刺痛他人的伤。
※实践操作※请选择其它的起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真的吗”“一定吗”等角度来进行设问,不断地自问自答,最后确定自己作文的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
—《采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教案—陡埠中学张晓红—教学重难点:1、学习采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2、把握分论点表述的要求。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过程中存在几个毛病:不会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分析说理,文章思路狭窄、闭塞,内容肤浅、单薄,说理宽泛、苍白,表达模糊、笼统。
二、师生讨论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个论点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分论点的有无、当否,直接影响到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效果的优劣。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2、什么是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即追问原因法,就是追溯中心论点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
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三、例题解析:1、观看视频:孙杨服用违禁药物被处罚。
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
请以“规矩”为话题提炼论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提取分论点的步骤:第一步:提炼中心论点: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第二步:追问原因——为什么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第三步:作出回答,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分论点的表述要求: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紧扣中心论点;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四、试题演练。
1、观看《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视频材料,按要求作文。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
让我们学会欣赏,让一些平凡的事物,因你的欣赏而截然不同。
珍惜拥有追问结果法分论点珍惜拥有,追问结果法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信息和资源,同时通过不断追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准确的结果。
以下是本文对这种思维方法的分论点探讨。
一、珍惜拥有的信息和资源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收集一些信息和资源,这些信息和资源可能是有限的,但它们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信息和资源,不要轻易地浪费或丢失它们。
我们可以通过分类、整理和备份等方式来保护这些信息和资源。
二、追问问题,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复杂的情况。
这时,我们需要不断追问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我们可以通过问“为什么”、“如何”、“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问题。
通过追问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追问结果,获取更准确的结果除了追问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追问结果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我们可以问“如果……会怎样”、“那么……会发生什么”等问题,以便更好地预测结果。
通过追问结果,我们可以避免盲目的决策,减少错误的决策。
四、合理利用资源,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专家等资源,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总结我们所解决的问题的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回顾我们的解决过程,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改进我们的思维方法。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珍惜拥有,追问结果法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信息和资源,不断追问问题和结果,合理利用资源,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问原因法的概念及其在提炼分论点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追问原因法分析问题、提炼分论点的习惯。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追问原因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中的应用示例。
3. 不同类型的追问原因法及其适用场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追问原因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展示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中的运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总结追问原因法的运用技巧。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五、教学安排1. 第一章:追问原因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内容:介绍追问原因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长:2课时2. 第二章: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中的应用示例教学内容:分析具体案例,展示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中的应用。
教学时长:2课时3. 第三章:不同类型的追问原因法及其适用场景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追问原因法,分析其适用场景和运用技巧。
教学时长:2课时4. 第四章:小组讨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教学时长:2课时5.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教学时长:1课时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追问原因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中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和教学素材: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PPT演示和案例分析材料。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导,包括讨论问题和评分标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理解追问原因法的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追问法”构造论证层次在撰写论述性文章的过程中,如何让文章结构更为精简、明晰,让文章的逻辑思维更为有序,是极其重要的。
而“追问法”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创造出一种逻辑严密的论证层次。
因此,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追问法及如何构造论证层次。
追问法基础知识追问法是一种通过质疑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使用追问法时,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从而不断深挖问题的本质,最终找到答案或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追问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问题:根据研究对象、需求以及想要探讨的问题组织提问。
2.追问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层次,逐一追问问题,直到找到问题的本质。
3.总结结论:通过对问题的追问,获取信息,形成结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
简而言之,“追问法”可以帮助我们从表层到深层地理解问题。
使用“追问法” 来构造论证层次,以更加有说服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何使用“追问法”构造论证层次使用“追问法”来构造论证层次时,我们需要将观点进行逐层分解,将一个大观点分解成小的观点,为之后更好的论证做好铺垫。
下面我们以以下观点为例:女性应该独立自主。
第一层: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的地位一直是社会中的问题。
我们需要追问,女性是否和男性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还需要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怎样才能够保证女性与男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第二层:自主与依赖在回答了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后,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女性的自主问题。
追问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了解女性的自主究竟包括什么方面。
例如,女性是否需要有独立的财产来源或是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些方面的自主可以给女性带来何种好处,以及这些好处是什么。
而对于女性依赖问题,我们可以回答:女性为什么需要自主?如果女性想要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而不是依赖他人,她们是不是需要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同时,还可以证实,女性的自主比依赖更有价值,因为独立自主能够带来更多的自由,让女性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演讲稿中如何运用追问和反驳进行论证在演讲中,追问和反驳是两个重要的技巧,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进行论证。
追问是指在演讲过程中对对方提出问题,通过追问来引导对方进一步阐述观点,从而揭示其论证的缺陷或不足之处。
反驳则是对对方观点中的错误或矛盾之处进行驳斥和批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演讲中运用追问和反驳进行论证。
首先,追问可以帮助演讲者深入了解对方观点的细节和逻辑。
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对方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可以通过追问来进一步了解其观点的具体内容和论证的逻辑。
例如,如果对方声称某个政策可以解决经济问题,我们可以追问:“您认为这个政策是如何解决经济问题的?有没有相关的数据和案例支持?”通过追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观点,并在后续的反驳中找到突破口。
其次,追问可以揭示对方观点的漏洞和疏漏之处。
在演讲中,对方可能会有一些论证上的疏漏或逻辑上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追问来揭示这些问题。
例如,如果对方提出了一个主张,但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我们可以追问:“您能否提供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您的观点?”通过追问,我们可以引导对方进一步思考和补充其观点,同时也可以让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对方观点的不足之处。
除了追问,反驳也是演讲中重要的论证技巧之一。
反驳可以帮助演讲者批驳对方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在进行反驳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反驳应该基于事实和逻辑。
在反驳对方观点时,我们应该提供充分的事实证据和合理的逻辑推理,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如果对方提出了一个错误的论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权威的研究结果或者提供相关的案例来进行反驳。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逻辑的连贯性和合理性,避免陷入无效的争论。
其次,反驳应该注重语气和方式。
在进行反驳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的语气,避免使用过激的措辞或攻击对方的人格。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质疑、指出矛盾、提供替代观点等方式进行反驳,以展示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最后,反驳应该注重总结和归纳。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追问原因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论证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追问原因法的定义和特点。
2. 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如何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2. 讲解:详细介绍追问原因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演示: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追问原因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的准确性。
3. 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追问原因法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例材料:用于演示和练习。
3. 讨论指南: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追问原因法。
3. 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4.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追问原因法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第二步:讲解追问原因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引导学生理解。
3. 第三步:演示实例,展示追问原因法在提炼分论点的应用。
4. 第四步: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追问原因法提炼分论点。
5. 第五步:小组分享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追问原因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辩论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锻炼他们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追问原因法的理论和实践。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安排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应用追问法提炼与表述分论点
写议论文时,为使结构层次清晰,我们都提倡学生使用分论点形式来写;但是有很多不会如何提炼和表述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提炼分论点的常用方法有:
1.追问原因法——即问一个“为什么”
追问原因法,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1:古训说:“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
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
请以“规矩”为话题作文。
分析:先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再对这个句子表述的现象追问原因,于是得到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2。
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谓追问办法法,就是解决论证中的“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2: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
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4: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5:《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
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