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疗法与中医
- 格式:docx
- 大小:28.54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芳香疗法资格要求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利用植物的香气和精油来调理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疗法。
它源自于中医理论,结合了植物学、化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芳香疗法师,需要具备以下资格要求。
1.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芳香疗法是基于中医理论的应用,因此熟悉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中医的五行学说、经络理论、脏腑学说等,可以帮助疗法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芳香疗法。
2. 植物学知识:中医芳香疗法主要使用植物的香气和精油进行疗法,因此对植物学有一定的了解是必要的。
熟悉不同植物的性能、功效和适应症,了解不同植物的提取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植物精油。
3. 化学知识:芳香疗法的核心是植物精油,因此了解化学成分和性质对于正确使用精油至关重要。
熟悉精油的化学成分、挥发性和稳定性,了解精油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和错误的使用方法。
4. 疾病诊断与判断能力: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辅助疗法,需要疗法师具备一定的疾病诊断和判断能力。
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了解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原则,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芳香疗法方案。
5. 技术操作和安全知识:中医芳香疗法需要进行精油的使用和操作,因此需要疗法师具备相应的技术操作和安全知识。
熟悉精油的安全使用方法和禁忌症,了解精油的稀释比例和使用方式,可以确保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沟通和心理辅导能力:中医芳香疗法在调理身心健康时,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辅导。
疗法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能够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7. 持续学习和实践:中医芳香疗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疗法师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实践的意识。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结起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芳香疗法师,需要具备中医理论知识、植物学知识、化学知识、疾病诊断与判断能力、技术操作和安全知识、沟通和心理辅导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实践的意识。
传统芳香疗法对中医体质影响探析通过整理中国传统医学对芳香药物和体质的相关认识,初步探讨中国传统芳香疗法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标签:芳香疗法;芳香药物;中医体质现代“芳香疗法”是一种将芳香类动植物精油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医疗保健方法,1928年由法国人ReneMauriceGatteffosse首次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补充和替代医疗方式,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普遍成立了芳香协会组织,规范和推广芳香疗法和芳香师资格制度[1]。
目前国内也有越来越多人接受芳香疗法改善其症状,但对于芳香疗法中使用的精油成分对于人体体质产生何种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缺少重视,更缺少相关研究,笔者想通过中国传统医学芳香药物使用特点,浅探中国传统芳香疗法对中医体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1.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芳香疗法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传统医学都没有明确概念的芳香疗法,只有使用芳香药物的现象。
在古代的中西方,芳香类的动植物既被当做生活中用品,也被当做药物使用,反应了人类对芳香类动植物喜爱的共性。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芳香类动植物,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至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2]。
古代中国芳香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美容、美体、美发、养生、居家、医疗等方面。
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香药作为商品大量输入,香药不再局限为贵族所专有的奢侈品,由贵族遍及民间[3]。
随着香药的普及,中医对香药的使用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芳香药的“香舫”,许多芳香疗法专集丛生,如洪刍的《香谱》、叶廷的《名香谱》、颜持约的《香史》等[4]。
宋代医书中记载了大量的香药方剂,《太平圣惠方》以香药命名的方剂超过100首,如沉香散、沉香丸、乳香丸、木香散等。
“香药三宝”(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也在宋代使用,《和剂局方》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制药手册,大量使用温燥芳香药物是其特色。
医药健闻中医芳香疗法治慢病李沁菁 (上海市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60)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医疗法如艾灸、针灸、推拿以及拔罐等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
其中,中医芳香疗法在慢病治疗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什么是芳香疗法芳香疗法,主要是指用芳香来治疗疾病。
具体是指通过利用芳香的气味作为媒介,制作成为适当的剂型,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体,以此来调理脏腑、养护皮肤,促进身心平衡,维持健康。
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芳香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睡眠、缓解焦虑、降低血压,且能够缓解术后存在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芳香疗法的适合人群睡眠障碍、情绪不佳者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存在睡眠障碍、情绪不佳等情况,都可尝试采用芳香疗法,能够有效控制情绪,抵抗焦虑和抑郁;并且能改善记忆能力,更适合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的人群使用。
如果能配合按摩,效果更好。
机体抵抗力差者芳香疗法中使用的是天然抗菌药材,通过熏蒸,能够发挥其中的生物活性和香味功能,起到抗炎、抗菌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使用的中药材有金银花、石菖蒲、藿香等。
孕产妇及痛经者产妇在使用芳香疗法后,能够缓解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降低妊娠期疼痛敏感度,有效缩短产程,提高产妇自然生产的概率。
使用陈皮、洋甘菊类芳香制品按摩腹部,可有效缓解痛经。
疼痛、呕吐者芳香疗法能够改善胃部痉挛,有效缓解呕吐、恶心等症状,常应用于抑制晕车、手术麻醉后。
配合推拿,还能够缓解头痛、关节疼痛等。
芳香疗法的主要方法从芳香疗法的应用实践来看,与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作用机理也相同。
芳香疗法的给药方式,是通过精油的挥发,在与人体进行接触后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黄帝内经》记载利用燃烧草药杀菌防腐,其实也是芳香疗法的一种。
芳香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香冠法:将芳香药物制成药帽,戴在头上以防治疾病。
(2)香佩法:将芳香药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挂于胸前,借药味挥发以防治疾病。
(3)香兜法:将芳香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置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中医芳香疗法在养生与康复中的应用作者:李思婷来源:《中国化妆品》 2018年第4期文/李思婷中医是一门平衡医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改善对策。
中医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草药疗法。
是芳香疗法是整体疗法,运用精油通过五感疗法来起到身心灵平衡的辅助疗法。
《黄帝内经》上已有记载内病外治的方法和原理,清朝的外治大师吴师机更是把中医的内病外治发挥到极致,吴师机说: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内治之药即外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这句话把芳香疗法和中医的结合提升到理论层面。
中医治疗传统认为以内服煎剂为主,其实内病外治也是中医的传统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芳香疗法中的调油即相当于中医的开具处方,中医开具方药讲究阴阳平衡,而且药物配伍中也要符合“君臣佐使”的理念,而这些宝贵的理念同样可以为芳疗师所用。
中医芳香疗法的科学内涵和优势芳香疗法是用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来研究阐述香气与心理学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刺激大脑的嗅觉途径获得对人感觉和情绪的作用。
中医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理性思考和内证实验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中医观点是运用中草药治疗,具有补气、行气的作用,能够安定心神,放松情绪,强壮肝脏,同时还能促进消化,提高脾脏功能,保持肠胃健康。
运用植物精油,其优势很奇妙,如柑橘系的精油加姜精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手脚冰冷者有很大的帮助;平时经常饮酒给肝脏增加负担的人,以及容易紧张,经常发生便秘和腹泻的人可以将这二款精油调和使用。
佛手柑Bergamot中医学观点:在柑橘系精油中,佛手柑的放松效果和清热作用是最好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疏通停滞在体内的郁结,还能释放压抑的感情,镇静心神,稳定情绪。
在治疗压力引起的肠胃障碍以及皮肤病时也很有效果失眠的人在睡眠前使用最佳归肝、心、脾经凉性。
德国洋甘菊Chamomile German清热,镇静,抗炎症,止痒。
中医学观点:它能改善肝脏“气”的流动,降低淤积的内火。
尤其是在治疗肩颈酸痛和腰痛时,能够起到很好的镇静作用。
中医芳香疗法资格要求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利用植物的芳香物质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疗法。
它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其资格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芳香疗法从业者需要具备相关的中医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对中医理论的深入了解,如五行学说、阴阳平衡理论等,以及中草药的性能、功效和配伍知识。
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芳香疗法。
中医芳香疗法从业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
他们应该参加专业的芳香疗法培训班或课程,学习芳香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芳香精油的制备和使用、穴位按摩、各类芳香疗法的应用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从业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芳香疗法的技巧和方法。
中医芳香疗法从业者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
他们应该有机会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芳香疗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观察和记录疗效。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从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芳香疗法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基本要求,中医芳香疗法从业者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其次,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后,他们应该具备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患者的隐私和权益进行保护,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
中医芳香疗法从业者需要具备相关的中医知识和技能,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只有具备这些资格要求,从业者才能更好地应用芳香疗法,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治疗。
花香的传统医学不同文化中利用花朵香气治疗疾病的方法花香的传统医学:不同文化中利用花朵香气治疗疾病的方法花朵香气不仅能够带来愉悦的感受,还具备治疗疾病的功效。
在传统医学中,各个文化都有利用花香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不同文化中利用花朵香气治疗疾病的方法,并对其功效进行探究。
1. 中国传统医学:芳香疗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利用花香治疗疾病的传统。
芳香疗法是一种通过花香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例如,郁香、迎春花和百合花等具有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养心安神的功效,常被应用于治疗焦虑、失眠和抑郁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这些花朵的香气被认为能够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在印度的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中,花朵的香气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阿育吠陀的理论,花香能够平衡人体内的三个能量:风、火和土。
通过香气的吸入,能够刺激人体内的能量流动,改善身体和心灵的状态。
例如,茉莉花的香气可用于缓解焦虑和压力,玫瑰花的香气则能够提升情绪和自信心。
阿育吠陀的花朵疗法也广泛应用于按摩和精油疗法中。
3. 日本传统医学:花蕾疗法日本传统医学中也有利用花朵香气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花蕾疗法。
传统日本认为,花朵的香气能在人体内产生能量流动,并促进身体的自然愈合能力。
在花蕾疗法中,常用的花朵包括樱花、山茶花和菊花等。
樱花的香气被认为能够平衡人体的能量,并帮助恢复身心的平衡。
山茶花的香气则具有舒缓和放松的作用,常被用于减轻紧张和压力。
花蕾疗法在日本的传统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阿拉伯传统医学:花香膏阿拉伯传统医学中,花香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花朵浸泡在特定的植物油中,制成花香膏,然后涂抹在身体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乳香花膏被用于消炎和镇痛,茉莉花膏则被应用于舒缓神经紧张和促进睡眠。
阿拉伯传统医学相信,花朵香气的治疗功效来源于其独特的天然化学成分,能够与人体的生理机制相互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都有利用花香治疗疾病的传统和方法。
中医养生理气消食促进食欲中医养生:理气、消食促进食欲中医学认为,食欲旺盛并消化良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对于那些经常感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合理的调理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中医养生理论中,通过调节气机和消化功能来促进食欲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本文将探讨一些中医理气、消食的养生方法,帮助人们改善食欲和消化问题。
一、中医理气调理中医学认为,“气机调和,则血脉流通,水谷精微化生”,气机的调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医理气调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恢复食欲:1. 芳香疗法:中医认为,某些香料具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例如,酸梅、柠檬、丁香等都具有刺激食欲的效果。
可以将这些香料加入食物中,或者使用香薰等方式进行吸入。
2. 中药调理:中医中药具有疏通气机的功效。
例如,柴胡、香附等药材可以调理气机、促进食欲。
但使用中药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治疗方案,最好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使用。
3. 中医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帮助调理气机。
常用的穴位按摩包括合谷、内关、三阴交等。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消化器官的功能,增强食欲。
二、中医消食养生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通过消化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如果消化功能不良,人们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中医消食养生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消化问题:1. 饮食调理:饮食是调理消化系统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的人应该避免食用油腻、辛辣、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保证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可以帮助消化。
2. 草药调理:中医中的一些草药被广泛用于改善消化功能。
例如,陈皮、山楂、神曲等都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但同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来选择草药,并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3. 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中医认为,适度的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以帮助调理脾胃,提高消化能力。
但运动不宜过量,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调节运动强度。
中医养生芳香疗法的功效芳香疗法是中医养生方法中一种有效且受到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利用植物的芳香物质,对人体进行调理和治疗,以达到促进健康、缓解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医养生芳香疗法的功效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
一、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不少人身心疲惫。
中医养生芳香疗法可以通过香薰精油的芳香刺激,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安神的激素,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例如,薰衣草精油具有镇定神经和安抚情绪的作用,柠檬精油可以增加人体活力和提神醒脑,通过芳香疗法进行放松,使得整个身心得到缓解和舒展。
二、改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在中医养生中,芳香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睡眠问题。
有研究表明,使用一些具有安眠作用的香薰精油,如玫瑰花精油、橙花精油等,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入眠,并且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芳香疗法中的一些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例如,茶树精油具有广谱的抗菌能力,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帮助室内空气净化;百里香精油则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通过芳香疗法使用这些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精油,可以有效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四、改善消化问题中医养生芳香疗法对于改善一些消化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薄荷精油可以帮助缓解胃部不适和胃肠胀气;柠檬精油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有助于消化食物。
通过芳香疗法使用这些具有消化促进作用的精油,可以缓解消化不良问题,促进胃肠道健康。
五、舒缓呼吸问题芳香疗法中的一些精油对于呼吸系统问题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例如,松树精油具有舒缓呼吸道、改善鼻塞的功效;薰衣草精油可以缓解喉咙痛和咳嗽。
通过芳香疗法使用这些具有舒缓呼吸问题的精油,可以减轻症状,让人呼吸更加顺畅。
六、促进皮肤健康芳香疗法对于皮肤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洋甘菊精油具有抗敏、舒缓和促进细胞再生的作用;茉莉精油则可改善皮肤干燥和滋润皮肤。
夏至节气下的中医芳香疗法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在这个时期,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容易感到疲倦、烦躁和失眠。
为了舒缓身心,许多人开始寻找各种方法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而中医芳香疗法,正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
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利用植物芳香挥发性物质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这些挥发性物质可以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夏至这个节气下,中医芳香疗法有着特殊的功效,以下是一些适合夏至的中医芳香疗法:1. 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精油具有镇静、放松的功效,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烦躁、焦虑的情绪。
在夏至这个炎热的季节,许多人由于气温过高而感到疲倦不堪,此时使用薰衣草精油进行芳香疗法,可以让人迅速放松身心,恢复精神。
2. 柠檬精油柠檬精油有着清新的香味,能够提神醒脑,帮助人们保持清爽的状态。
在夏至这个炎热的季节,人们容易感到倦怠和无力,此时使用柠檬精油进行芳香疗法,可以让人头脑清醒,焕发活力。
3. 茶树精油茶树精油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对于夏季皮肤容易出现湿疹、疮疡等问题的人群尤为适用。
在夏至这个节气下,人们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受潮等问题,此时使用茶树精油进行芳香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皮肤不适。
4. 薄荷精油薄荷精油有着清凉的香味,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头痛、鼻塞等问题。
在夏至这个炎热的季节,人们容易受高温的影响而出现头痛、头晕等情况,此时使用薄荷精油进行芳香疗法,可以迅速缓解不适。
总的来说,夏至节气下的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调理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精油进行芳香疗法,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疲劳、提神醒脑,让人们在夏至这个季节里保持清爽、舒适的状态。
在进行中医芳香疗法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精油,控制使用的量,避免过度使用。
希望人们在夏至这个节气下,通过中医芳香疗法,给自己的身心带来健康和舒适。
中医芳香疗法资格要求中医芳香疗法是运用中草药的香味来治疗疾病或促进健康的一种传统医疗方法。
对于想要从事中医芳香疗法的人来说,了解相关的资格要求非常重要。
以下是中医芳香疗法的资格要求。
1.中医学历:想要从事中医芳香疗法,首先需要获得中医相关的学历,如中医学、中医药学等。
这些学历能够为你提供必要的中医理论基础以及中草药知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获得中医执业证书:毕业后,需要参加中医执业考试并取得执业证书。
这是从事中医芳香疗法的基本要求,可以证明你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3.学习芳香疗法知识:除了中医学历和执业证书之外,还需要深入学习芳香疗法相关知识。
这包括了解不同的中药材及其香味特点,了解香气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学习使用香味来治疗不同疾病或促进健康的方法等。
4.培训课程和证书:参加相关的芳香疗法培训课程,并获得相应的证书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资格的有效方式。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芳香疗法,学习如何使用各种香味和技巧进行治疗,还可以认识其他从事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5.实践经验:在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培训后,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在中医诊所、芳香疗法中心或相关机构等工作,与患者接触,研究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6.持续学习:中医芳香疗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因此持续学习非常重要。
可以参加行业内的讲座、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更新。
7.相关证书和资质认证:除了中医和芳香疗法的相关证书之外,你还可以考虑获得其他相关的证书和资质认证,如国家注册中医师证书、国际芳香疗法协会认证等。
这些证书和资质的获得可以增强你的专业信誉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想要从事中医芳香疗法,需要具备中医学历和执业证书,深入学习芳香疗法相关知识,参加培训课程并获得相关证书,积累实践经验,并不断进行专业的持续学习。
这些要求将帮助你在中医芳香疗法领域建立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中西医“芳香疗法”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芳香疗法”起源于古文明——古埃及和古中国,最初都是风俗习惯和用药经验;随着中西方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哲学和医学的诞生,中西医“芳香疗法”产生了差异:中医“芳香疗法”被归入中医外治法的范畴——“香熏疗法”和“熏洗疗法”,其在药物种类、剂型、用法、理论等方面逐渐发展、成熟,并一直沿用至今;西医“芳香疗法”经历了提取植物精油、被化学合成精油取代、回归植物提取并开展临床研究的发展、成熟历程。
中西医“芳香疗法”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西医的还原理论将整体分成若干组成元素,再对各组成元素进行详细分析,追寻证据和本质。
认识中西医发展路径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寻求两者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必将对中医学的开拓和创新带来突破。
[Abstract] “Aromatherapy” is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s - ancient Egypt and ancient China,which is originally used as customs and experiences in medicine;with the born of different historic cultures,philosophy and medicine in China and the West,Chinese and western “aromatherapy” becomes differ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omatherapy” is classified into the category of 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 “aromatherapy therapy” and “fumigation therapy”,it has been developed and matured in the aspects of drug type,dosage form,usage and theory,and has been used so far;western medicine “aromatherapy”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extracting essential oils,replacing essential oils by chemical synthesis,returning plant extracts and carrying out clinical research. There are such academ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romatherapy”. In the final analysis,they 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inking pattern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body itself,and the unity and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nature and social environment;however,the reduction theory of western medicine divides the whole into several elements,and then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in order to trace the evidence and essence.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medical development path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and to seek common ground and fit points between them will bring about breakthrough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Aromatherapy;Development history;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人類使用芳香植物防治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最初的“芳香疗法”萌芽于古埃及和古中国等文明古国,经历各阶段发展到19、20世纪才分别在中国和欧洲成熟并被人们广泛应用。
中医芳香疗法现代研究中医芳香疗法现代研究作者/王嘉俊,李梦瑶中医芳香疗法是指将气味芳香的中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适当的剂型,如香囊、烟熏、喷雾、精油等,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将药物渗透体内,发挥中药所具有的药效,用于防治人体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芳香疗法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疗效逐渐被广大医家及患者所肯定。
我们将对芳香疗法的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芳香疗法的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起源与发展“芳香疗法”一词虽源自欧洲,但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更为悠久,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
真正有文献记载的便是先秦时代《山海经》中薰草“佩之可以已疠”。
由此说明了当时已形成使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风俗习惯。
至战国时期,芳香疗法逐渐从生活习俗发展为医疗手段,并记载于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皞咀,渍酒中。
用绵絮一斤,细白布一丈,并内酒中……”。
可见芳香疗法已从大量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并逐渐形成可治病防病的理论体系。
唐代,芳香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太乙流金散烟熏,赤散搐鼻、辟瘟杀鬼丸香佩、粉身散作粉剂扑身、桃枝洗方外浴等外治方法可起防治温病的作用,并在“辟温”一节中详细记载。
《本草纲目》更是对芳香疗法的用药方式,进行总结、创新及更全面的介绍,如涂法、擦法、敷法、扑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
清代,吴师机编著的《理瀹骈文》对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辨证论治、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作了系统的阐述,使芳香疗法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直至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芳香疗法的发展逐渐完善,给药方式种类也多样化,如中药精油、中药香熏、中药喷雾等。
2中医理论分析2.1 药物种类及功效根据药性与药效,可将芳香中药分为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香温通、芳香解表5大类。
芳香医学与我国传统中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被称之为传统医学或自然医学,因此芳香疗法可被称为是西方的中医,精油也就自然被称为西方的草药。
那么两者究竟有哪些区别?芳香精油又可称为“西方的中草药”或“世界的中草药”,但芳香疗法使用的精油与中药使用的药材,在植物选择、萃取方法、检测手段与使用方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区别分析,以使我们更加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异同,以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做出安全、科学、合理、有效的选择。
芳香医学与现代中医药学文/李光武精油又称“液体黄金”,是由植物经光合作用产生的、分子量很小的植物活性分子所组成。
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以游离态的形式分布在植物的花瓣、果实、种子、叶子、根茎、树皮或树干中,经过特殊的提炼萃取后,即成为我们所称的“植物精油”。
精油由于其分子量极小、渗透性极高、活性强大,具备抗菌消炎、改善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增强免疫、安神益脑等天然特性,对许多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消毒、杀菌、净化空气。
因此自远古时代就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尤其在芳香疗法中常常通过精油来强化生理和心理机能。
精油的物理化学特征1.高浓缩性精油在萃取过程中,全部为芳香植物挥发性小分子物质组织,纯净不含有任何杂质,为100%纯芳香植物小分子活性物质,因此在使用时需用基础油稀释。
2.高挥发性属小分子活性物质,分子量小,分子基团活络,也可借此简单鉴别精油,真精油含有原有植物香气,在滤纸上,可以挥发干净。
3.安全性绝大多数精油是蒸馏或萃取后过滤,非常纯净而无杂质,也是精油区别于药品与化妆品最突出特性!精油用量极少,代谢快,且无任何残留。
4.高渗透性分子量小,为20~300,很容易进入到体内,能够到达体内其他活性物质所不能到达的部位。
5.脂溶性及多相溶解性特别容易被皮肤及细胞膜吸收,经过乳化以后水溶性非常好。
而水溶性物质,变成脂溶性一般要经过化学变化。
6.高生物活性两百多种分子,甚至上千种活性小分子以完美的配比共存,可以满足体内不同细胞组织,不同生物学需求及生理学需要!7.抗菌抗病毒油对植物来说本身具有强大抗菌及抗病毒能力,抗逆性(stress)的基础。
中医芳香疗法学习资料传统芳香疗法是我国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又一瑰宝。
它是采用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组成各种方剂,制成各种剂型和香品,供人们食用和外用,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等目的的一种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知道芳香气味具有调节人的情绪、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就有:“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的论述。
说明人们使用芳香药物能借其清气之正鼓舞人体的正气,辟除秽浊邪气,从而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蔦草...佩之可以已疬”,指的是一种用锦缎做成的小袋,内装香料,佩在身上或挂在床头,可以散香除病。
此外,还有香枕,熏香炉等,都是用以辟秽浊之气,杀虫害,辟不祥之用。
芳香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焚香疗法采用芳香药,通过焚烧逸鼓出香前来净化空气、除臭清新、驱虫辟秽解毒祛邪。
常用沉香、紫檀、甘松加冰片焚烧。
2.香枕疗法是将芳香药物装人枕头内,睡时枕之,以养生防病。
常用的菊花枕有防治头病、目赤肿痛之功;平压枕(决明子、夏枯草枕菊花、茶叶)有降血压、治失眠之功;清脑枕(野菊花、川芎、白芷徐长卿、甘松、蚕砂、薄荷)治血管神经性头痛尤效;安神枕(决明子、杭菊花五味子、灯心草)有安神定志之功。
3.香袋疗法是把芳香药物装在小袋内,佩戴在身上或放于枕边床头,以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有驱疫香囊(松香、百部、艾叶、雄黄、葫芦巴、木香、菖蒲、冰片等),具芳香解毒、驱疫避虫之功,能防治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能减少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和流感的发病;脑立清香袋(陈艾叶、白芷菊花、甘松),有芳香镇静、止痛之功,治疗神经性头痛和血管紧张性头痛效果良好;防暑香袋(藿香、佩兰、川芎、白芷、雄黄、冰片、硼砂、薄荷),具芳香化浊、防暑提神之功,防治中暑疗效显著。
4.鼻香疗法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芳香药物,研压成粉末并将其密贮在瓶罐等容器内使用时开瓶嗅闻,以达到养生疗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知识:中医药与芳香疗法结合中医养生知识:中医药与芳香疗法结合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个系统,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和医学理论,被誉为“东方的宝藏”。
中医药与芳香疗法结合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中药是中医学的核心,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自然草本药材,以治疗人类疾病。
中药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但芳香疗法作为一种副治疗方法,与中药相结合的效果可以更好,更快,更持续。
芳香疗法是一种使用纯天然植物精油的方法,用于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它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和呼吸道吸入的方式,影响人类身体的多个方面,如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芳香疗法可以与中药一起使用来治疗疾病,也可以用来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和平衡。
它非常适合那些需要非常温和的治疗方式的人,如孕妇、小儿和老年人。
精油可以通过按摩、加热、调制或直接吸入的方式使用。
有些精油是直接用于皮肤上的,而有些则需要稀释后再使用。
在慢性病治疗中,中医药和芳香疗法的结合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治疗过程,减轻症状,并支持自然愈合过程。
芳香疗法可以缓解精神问题,提高免疫力,减轻疼痛。
散发香味的物质可以刺激大脑的感觉和情绪区域,从而有助于舒缓身体和思维。
中药的作用则可以帮助恢复身体的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治疗疾病。
这两种治疗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增加治疗的效能并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在敏感人群中,如哮喘和过敏患者,芳香疗法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芳香疗法虽然含有天然成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直接使用精油或使用不适当的精油可能会对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结合中药和芳香疗法治疗疾病时,需要遵循专业的中医师建议,并谨慎使用。
总之,中医药与芳香疗法结合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提高身体健康。
它不仅可以减轻症状,并支持自然愈合过程,还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但是,芳香疗法仍然需要谨慎使用,应当做好保护措施,以避免不良影响。
芳香疗法与中医
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指出:“通往健康之路是每天进行一次芳香浴和芳香精油按摩”。
芳香疗法己被定义为“在治疗中应用芳香植物油的技术与科学,……一种真正的整体疗法,考虑到了心理、身体和精神,……”。
在人类己知的各种感觉中,以嗅觉为最灵敏。
大量的研究证明了嗅觉与大脑的边缘系统具有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大脑涉及记忆和情绪,芬芳的香味不仅能使人心旷神怡。
陶醉于香味之时,心情会变得愉悦.疲惫的身心能得到放松。
同时还有协调人体生理功能、激发自身潜能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焚香熏香的习俗和传统, 并属于中药外治法之一。
传统的芳香疗法,是采用气味芳香的植物,制成各种剂型和香品,供人们使用, 以达到防病治病、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的一种疗法,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
在浩如烟海的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大量散在的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
在先秦文献中,《山海经》记载薰草“佩之可以已疠。
”马王堆汉墓出土一批香囊、熏炉,内有辛夷、佩兰、茅香、花椒、肉桂等芳香类药物。
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即有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风俗习惯。
尤其是秦汉以来,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国外的香味药物也传入我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芳香疗法的内涵。
从宫廷贵族、豪门富户到平民百姓,莫不为之倾爱。
薰香、佩香、浴香更是寻常。
自先秦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中医药实践中,始终贯穿着历代医家对芳香药物的关注、实践和药性分析,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芳香性药物以化湿和开窍为两大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提神醒脑、辟邪逐秽、除瘟疫、驱蚊虫。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芳香性中药是一些具特殊香气的植物,具有鼓舞正气、解肌发表、健脾化湿、醒脑开窍、通经活络、止痛消肿以及抗皱、护肤等功效,对人体有祛病和保健作用。
这些特点与芳香性中药所有的特殊药理性质有关。
中医是最早应用芳香疗法进行防病保健的,香味产品的生产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芳香篇》中列举了大量有健身、疗疾作用的香草植物。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对芳香疗法及香味产品的现代研究和应用发展缓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美容方面应用较多,在治疗疾病的应用上逐渐被忽略;中药中虽然有许多芳香药,却大多入煎剂应用,而芳香药物均含有挥发油,煎煮会破坏其有效成分,影响疗效。
在国外,应用芳香疗法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古王国时期,芳香疗法产生的背景与中药的历史几尽相同。
所不同的是,芳香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入近代以后,首先在法国
开花结果。
自从1928年法国化学家Rene Maurice Gattefosse首次提出Aromatherapy (芳香疗法)这一术语之后,国外涌动着芳香疗法的热潮。
进入19世纪后,国外专家探明芳香疗法的核心是精油(essentialolils)。
进而开始对精油的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并对精油的提取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
香熏疗法中使用的精油是以特定种类的植物,经过特殊的提炼方法从植物各部分中萃取所得的植物精华,是一种容易蒸发的天然的、挥发性的物质,其香味和特性与人的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天然的植物精油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维生素、荷尔蒙、酵母、杀菌液等,是人工合成精油无法相比的。
芳香疗法使用精油除了有宜人的芳香外,更重要的是还有抗菌杀菌作用,且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对人体各部位的不适或病痛都有一定的疗
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但不同的植物精油其作用亦不相同,正如草本植物有寒、热、温、凉不同的属性,精油自植物中来,自然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寒凉属性的精油,有提神醒脑、振奋精神、平衡油脂分泌、预防痤疮、止痒杀菌等作用。
例如洋柑菊、薄荷、柠檬、迷迭香、蒲公英、郁金等,温热属性的精油,常用的有玫瑰、乳香、檀香、安息香、柑橘类精油等。
中医认为,玫瑰花具有“和血行血、理气解郁”的作用;檀香“调脾肺、利胸膈、为理气要药”;乳香“治妇人血气,疗诸疮,令内消”。
故这一类精油有疏肝解郁、镇静止痛、活血通络和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可令人精神放松、开朗愉悦。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薄荷精油可令人神志清醒,芳香树油可以减轻老年痴呆症等病症。
故在选择植物精油时,应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和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才能获得最佳的效应。
芳香疗法使用精油的方法有薰香吸入、按摩、沐浴等,其中以薰香吸入最为简便和实用。
薰
香疗法又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传统疗法以薰香油灯为主,由于燃烧时的明火消耗氧分,
造成缺氧的害处;再者,明火燃烧容易引起火灾。
而现代疗法是使用特殊的蕊头,置放于薰
香瓶内,用精油浸透,然后点燃,让火焰持续两分钟后吹熄,在无火焰状态下的薰香,更为
安全、可靠。
此外,薰香疗法所使用的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对疗效亦有影响,如果能选择含
有微氧素植物精油,当薰香精油挥发时,除了有天然植物特有杀菌能力之外,其在催化分解
时所释放的氧元素与氧分子结合形成的臭氧(O+O2=O3,OZONE)。
臭氧有协同消毒杀菌除
臭及净化空气的功效,那么,能使我们能在室内享受如大森林般的清新空气,令人心情愉悦,精神压力得以解除:同时还有更好的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和防病保健作用。
可见,现代芳香疗法较传统的芳香疗法更为科学、简便和有效,基于当今社会呼唤回归自然
的思潮,现代熏香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
今医疗保健活动中尤显重要,人们在追求临床疗效的同时,更注重医疗方法的简单性、方便
性和无毒性,现代芳香疗法的兴起无疑给医疗保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古老的
中药外治法焕发了勃勃生机。
作者简介:梁东辉(1962.10-),女,本科,教授、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中
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中医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