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 格式:docx
- 大小:11.61 KB
- 文档页数:3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发布日期:2023-04-11 09:02:12 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七月份的灾害有,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洪涝,台风。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下文是关于“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运孙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2、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3、洪水灾害: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和祸患,简称洪灾。
4、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给社会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5、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旁凯链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6、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是指由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巨大损失的灾害。
7、森林生物灾害:是指极少数外来或本土的昆虫、病原体、孙知啮齿动物或杂草等林业有害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森林中的木本植物,进而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或功能,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损失的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防治对策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灾害现象往往是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当它们的变化超过一定的强度,就形成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类型1.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和气象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台风、暴雨、暴雪、冰雹、霜冻、大风等。
其中,洪水、干旱和台风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等。
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
3. 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是指由于海洋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海啸、风暴潮、海冰、赤潮等。
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
4. 生物灾害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
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5. 人为灾害人为灾害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包括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火灾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逐渐加大。
二、防治对策1. 气象灾害防治对策(1)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完善防洪、抗旱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3)制定有针对性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紧急处置能力。
(4)加强气象灾害科学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防治技术水平。
2.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1)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
(2)实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
(3)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3. 海洋灾害防治对策(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海洋灾害动态。
(2)加强海洋灾害预警,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3)加强海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海洋灾害防治水平。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灾害。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一、地质灾害: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
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
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二、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洪水、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三、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四、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五、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江宝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六、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七、其它灾害预防雷击的措施: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目椅子上等。
3、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方雷电通过水介击中人体。
4、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5、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及时作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防浓雾: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旱灾和水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了解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旱灾和水灾进行简要阐述。
一、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时空分布规律:1. 地域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受水灾影响较大,而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则更容易发生旱灾。
2. 季节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一般来说,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旱灾则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
3. 时间分布旱灾和水灾的时间分布规律与气候和降水情况密切相关,通常是在气候异常或特殊降水事件发生时出现。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和水灾的发生时段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发生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影响旱灾和水灾发生的主要因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气候异常事件频发,特殊天气现象增多,如暴雨、干旱等,从而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 河流湖泊的改变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河流湖泊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河流漫滩、河道淤积以及洪涝灾害和旱灾等问题。
3. 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风险。
4. 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平衡,导致水灾和旱灾的发生。
三、应对措施针对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 建立完善的旱灾和水灾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提前发现水灾和旱灾的迹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小灾害损失。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气象灾害</p>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p>(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p>(2)雨涝:内涝、渍水;</p>(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p>(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p>(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p>(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p>(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p>(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p>(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p>(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p>(11)雪害:暴风雪、积雪;</p>(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p>(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p>(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p>(15)雷电:雷击伤亡;</p>(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p>(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p>(19)酸雨:作物等受害。
</p>,、海洋灾害</p>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p>(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p>(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p>(4)海水;</p>(5)赤潮;</p>(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p>(7)厄尔尼诺的危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2、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3、大风灾害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4、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5、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6、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7、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二、常见几种情况的自救方法1、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
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2、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
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3、地铁或城铁发生事故时,不要擅自扒门,以防触电。
即使全部停电,列车上还有可维持45分钟至1小时的应急通风,不必担心缺氧问题。
4、人被宠物抓伤、咬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并涂擦75%的酒精,然后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
5、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
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6、微波炉工作时,人应当离开炉体1米以上,防止微波辐射伤人。
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
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7、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家中,应躲在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用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并保持低姿。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一、地震灾害1、成因:地壳运动(构造地震)中国多地震原因:临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2、破坏程度大小原因:自然:震级大小;距震中距离;震源深度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表破碎)、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引发次生灾害(如上)5、措施:①加强研究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③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④进行防震教育⑤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二、地质灾害(一)泥石流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坡度大②地表多输送堆积物③植被覆盖率低④充足的水(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人为:①破坏植被②破坏地表③开矿等人类活动2、危害:①掩埋村镇②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3、措施:①加强研究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③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④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⑤植树造林(生物措施)(二)滑坡1、成因:①山区地势起伏大,岩体、土体不稳定,有滑动面②重力作用(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发生)2、措施:①加强研究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③人类活动避开滑坡带(如修路)③工程措施:护坡、加固岩体、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危害三、沙尘暴1、发生时间:冬春季2、成因:①春季降水少,干燥多风,土壤疏松,植被未形成,难以抑制沙尘②全球气候变暖,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大风,提供了动力③人类过度放牧、樵采等造成土地沙化④部分工程建设等破坏地表,地表裸露3、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地表裸露、植被稀疏)4、冷锋对沙尘暴的影响:冷锋风力大,吹扬沙尘,并使沙尘随锋面移动5、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污染环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发四、气象灾害(一)台风(热带气旋)1、季节与分布:多发于夏秋季节南北纬5—20度之间(我国多发于东南沿海、由东南到西北灾害程度减小、登陆后受摩擦力影响风力减弱)2、影响:危害:①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②造成海难,影响生产作用: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伏旱与水荒②使冷热保持均衡3、台风风向判断:例: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C ) A.北风B.西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解析:低压中心,广东延海的风向指向台风中心,由于地转偏向力影响因此吹东北风(二)寒潮(冷锋)1、成因:北极地区因太阳辐射弱,地面大气获得热量少,冷空气堆积,在大气环流作用下大规模南下2、时间与季节:9月——次年5月北方:春秋危害大南方:冬季危害大3、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走向:北坡:加剧灾情,使寒潮滞留南坡:减轻灾情(如大巴山、四川盆地)南北走向:成为冷空气通道,易使冷空气南下侵袭低纬度地区4、危害:北方:大风、降温、降雪、霜冻(春秋)南方:降温、冻害、雨雪5、措施:①加强监测及时预报②人员、牲畜做好防冻准备③农作物覆盖地膜或熏烟④设立温室或风障⑤给农作物灌水(水的比热容大)(三)旱灾1、分布:东部季风区严重原因:①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③生产生活耗水量大,需求大2、类型:东北、华北:春旱(春季降水少干燥,升温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农作物返青需水量大)江淮:伏秋连旱(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燥)西南、华南:冬春连旱(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3、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生活供水;危害生态环境4、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工农业生产生活节约用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紧急时打井利用地下水(四)洪涝灾害1、分布: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的东部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东部季风区趋势: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季节与成因:夏秋季节(5—9月):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梅雨),降水集中,季风强弱变化大(副高强:南涝北旱;副高弱:北旱南涝),台风影响3、水系特点: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如淮河);水系支流多(海河:扇形水系长江:树枝状水系;主支流同时入汛,加剧洪涝);河道弯曲(如荆江河段),汇水集中,排水困难,行洪不畅4、人为原因:滥砍乱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同样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二、主要的自然灾害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台风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天气特征狂风暴雨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高一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答案】C【解析】易导致滑坡的条件是①坡陡;②岩性疏松;③岩层倾斜与坡向一致;④植被覆盖差。
①图花岗岩岩性坚硬、②图山坡岩层完整、④图岩层倾斜与坡向相反,都不易导致滑坡发生,③图符合滑坡条件。
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
2.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A.横断山区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A【解析】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因素有:气候是降水集中,地形是崎岖,起伏大,地质构造是岩石破碎,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所以我国西南地区最容易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的发生应符合地形起伏大、地表物质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等条件,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答案】D【解析】“西气东输”工程属于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针对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和能源不足问题,故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和解决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工程建设及其主要的作用即可判断,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4.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A.干旱与地震B.台风与滑坡C.洪涝与干旱D.泥石流与寒潮【答案】C【解析】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影响范围广泛,受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的影响,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第八章自然灾害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从洪涝灾害形成条件角度,分析亚洲多发生洪涝及我国洪涝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的原因。
提示:洪涝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降水强度大与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亚洲多地和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易发生洪涝灾害。
2.列举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提示: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二)干旱灾害1.简述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提示:降水量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
2.简述旱灾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规律。
提示:世界上旱灾频繁出现的地区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我国旱灾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最频繁。
3.干旱容易带来哪些危害?提示: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说出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及台风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点。
提示:西北太平洋海域。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多台风。
(四)寒潮灾害1.说出我国寒潮发生的时空规律。
提示:影响我国的寒潮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2.寒潮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提示:①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②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1.据地震构造示意图,填出有关内容。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弧线DE为等震线,它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我国各类灾害防控措施灾害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性事件。
我国地大物博,常年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包括地震、洪涝、台风、雪灾等。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各类灾害防控的政策和措施。
一、地震灾害防控措施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威胁着我国广大地区的安全。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地震灾害防控措施。
首先是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其次是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是地震防控的重中之重。
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抗震设计规范,并加强了对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二、洪涝灾害防控措施洪涝灾害是我国常年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我国实施了多项洪涝灾害防控措施。
首先是统筹水资源调配,合理规划水利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水库、山塘、河道等水利设施,以均衡蓄水和排水,减少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是加强防洪措施和水库调度管理。
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防洪预报体系,并在防洪区域实施巡查、警示、撤离等措施,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此外,加强河道整治和城市排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三、台风灾害防控措施台风是我国潮湿季风气候区面临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
为了减少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台风灾害防控措施。
首先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
我国气象部门设立了台风监测中心,并不断改进气象预报技术,提高预报准确率,为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是强化海上安全管理。
我国加强对危险海区和危险水域的巡查和管控,提前发布海上风险警报,确保渔船和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
此外,加强城市防台风建设,提高城市的抗风能力,减少台风对城市的破坏。
四、雪灾防控措施雪灾是我国寒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防止雪灾造成的损失,我国采取了多项雪灾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