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化学》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83
2011-2013年中农806生化真题初试加复试2011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 在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测序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且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A. J. WatsonB. F. SangerC. L. PaulingD. J. Sumner【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绪论》——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23. 下列氨基酸中侧链含有羟基的是A. GlyB. GluC. LysD. Thr【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及分类24.下列含有DNA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核糖体【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种类及分布25.丙酮酸羧化酶属于A. 氧化还原酶类B. 转移酶类C. 水解酶类D. 合成酶类【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酶》——酶的分类和命名26. 当3分子葡萄糖进入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时,可净化生成的ATP分子数是A. 3B. 6C. 9D. 12【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糖类分解代谢》——糖酵解的化学计量27.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高等磷酸化合物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天地农大BBS】/doc/9f16246550.html,A. 6-磷酸果糖B. 6-磷酸葡萄糖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D. 3-磷酸甘油【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28. 真核生物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存在于A. 线粒体内膜B. 线粒体外膜C. 线粒体基质D. 细胞质膜【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29.下列三羧酸循环的反应步骤中,伴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是A. 柠檬酸异柠檬酸B. α-酮戊二酸琥珀酸C. 琥珀酸延胡索酸D. 延胡索酸苹果酸【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糖类分解代谢》——三羧酸循环30.线粒体内琥珀酸进入呼吸链脱氢,将电子传递给O2 生成水所需要的组分是A. 复合物Ⅰ、CoQ、复合物Ⅲ和复合物ⅣB. 复合物Ⅰ、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和复合物ⅣC. 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细胞色素c和复合物ⅣD. 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和细胞色素c【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31.由8分子酰辅酶A合成1分子软脂酸共需要消耗NADPH+H+ 的分子数是A. 8B. 10C. 12D. 14【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脂类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中国农业大学【天地农大BBS】/doc/9f16246550.html,32.在脂肪酸β氧化中作为受氢体的是A. FADB. ACPC. NADPHD. TPP【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脂类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33.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主要载体是A. 肉毒碱B. 硫辛酸C. TPPD. ACP【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脂类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34.下列DNA损伤修复系统中,属于易错修复的是A. SOS修复B. 光修复C. 切除修复D. 重组修复【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损伤、修复与突变35.下列氨基酸中,在遗传密码表中只有一个密码子的是A. ThrB. TrpC. TyrD. Phe【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遗传密码的破译36.下列化合物中,在大肠杆菌多肽链生物合成的延长阶段提供能量的是A. UTPB. CTPC. GTPD. TTP【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2部分模拟试题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化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色散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分子及原子间B.对硝基苯酚存在分子间氢键C.33SO PH 和的杂化类型相同D.3CHCl 的偶极距不为零【答案】C【解析】PH 3和SO 3的杂化类型不同,分别为sp 3杂化和sp 2杂化。
2.等温定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如果某个吸热过程自发进行,该过程的熵变及有利于其自发的温度条件是()。
A.熵增和低温B.熵减和高温C.熵减和低温D.熵增和高温【答案】D【解析】根据吉布斯-赫姆赫兹方程可知,当焓变为正时,要使正向反应自发进行(即△G<0),只有在高温条件下且熵变为正时,正向反应才可以自发,故选D项。
3.有三种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水溶液,它们的沸点高低顺序为C>B>A。
下列蒸气压曲线正确的为()。
A.B.C.D.【答案】C【解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沸点升高的大小正比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依题意可知,b(C)>b(B)>b(A)。
由于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呈正比,故蒸气压下降的大小排序为:△P(C)>△P(B)>△P(A),即相同条件下,蒸气压大小排序为P(A)>P(B)>P(C)。
4.用224Na C O 标定4KMnO 溶液时,温度应控制在()。
A.45℃B.75~85℃C.50℃D.100℃。
【答案】B【解析】224Na C O 标定4KMnO 溶液的反应,室温下进行缓慢。
为了提高反应速率,需加热到75~85℃进行滴定。
但是温度不宜过高,温度大于90℃,H 2C 2O 4会发生分解。
5.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的定压热等于定容热的为()。
A.2C(石墨)+O 2(g)=2CO (g)B.C(石墨)+O 2(g)=CO 2(g)C.2H 2(g)+O 2(g)=2H 2O(1)D.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答案】B【解析】反应C (石墨)+O 2(g )=CO 2(g ),()0B v g ∑=,根据r r ()m m B H U v g ∆=∆+∑RT,可知该反应定压热等于定容热。
2011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真题及详解植物生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G-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它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是()。
A.作为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感受胞外信号B.经胞受体激活后完成信号的跨膜转换C.作为第二信号D.作为蛋白激酶磷酸化靶蛋白【答案】B【解析】G-蛋白即GTP结合调节蛋白,是一类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调节功能的膜内在蛋白质。
G蛋白是偶联细胞膜受体与其所调节的相应生理过程之间的主要信号传递者,它将胞间信号跨膜转换为胞内信号。
2.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
A.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一定有CO2释放B.总是有能量和CO2释放C.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形成ATPD.产生酒精或乳酸,但无能量释放【答案】A【解析】无氧呼吸对底物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
将丙酮酸在胞质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在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中,丙酮酸可转变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称为乙醇发酵。
3.以下关于植物细胞离子通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A.离子通道是由跨膜蛋白质构成的B.离子通道是由外在蛋白质构成的C.离子通道的运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D.离子通道的运输只能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答案】B【解析】离子通道即通道蛋白,是由多肽链的若干疏水区段在膜内脂质双分子层中形成的跨膜孔道结构。
离子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性。
离子通道对离子的运输具有选择性、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的特点,它是一种被动的、单方向跨膜运输。
4.C3植物中,RuBP羧化酶催化的CO2固定反应发生的部位是()。
A.叶肉细胞基质B.叶肉细胞叶绿体C.维管束鞘细胞机制D.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答案】B【解析】C3植物在叶肉细胞叶绿体固定CO2,RuBP羧化酶就在叶肉细胞中负责对CO2的固定和还原。
5.细胞壁果胶质水解的产物主要是()。
第5章 分析化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欲测定土壤中Se的含量,可选用()。
A.滴定分析法B.重量分析法C.气体分析法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答案】D【解析】ABC三项,所列均为化学分析法,土壤中只含有痕量的Se,应选用灵敏度高的仪器分析法定量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一种仪器分析法,因此答案选D。
2.关于终点误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终点误差是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之差B.终点误差是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之差C.终点误差可利用做平行试验而减免D.终点误差大小与指示剂选择、滴定反应完成程度高低有关【答案】D【解析】终点误差是指在滴定中,由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相对误差。
终点误差不能利用平行试验而减免,终点误差大小与指示剂选择、滴定反应完成程度高低有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6.56的溶液中,c(H+)=2.75×10-7mol·L-1B.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0.29左右的固体试样,结果最多可为三位有效数字C.101kg等于l01000gD.lg(5.3×105)=5.72【答案】D【解析】考查有效数字的保留。
对数首数(整数部分),仅起定位作用,计算有效数字位数时,对数首数不应包括在内。
,为2位有效数字,因此答案选D。
4.常用来表示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精密度的为()。
A.标准偏差B.相对平均偏差C.偏差D.相对偏差【答案】D【解析】标准偏差是用来衡量一次测量数据值偏离算数平均值的程度;相对平均偏差用来表示数据的准确度;相对偏差用来衡量单项测定结果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5.欲测定铁矿石中Fe的含量,应选用()。
A.直接电势分析法B.吸光光度法C.氧化还原滴定法D.配位滴定法【答案】C【解析】AB两项,均为仪器分析法。
此属常量组分分析,应选用准确度高的化学分析法测定。
铁矿石中共存的干扰物质较多,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手续烦琐。
因此答案选C。
6.实际工作中,如回滴法测定氨水浓度时,应做空白试验。
第11章 杂环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次序是( )。
a . b. c .NH 3 d .C 6H 5NH 2A .a >b >c >dB .b >c >a >dC .b >c >d >aD .a >c >b >d【答案】C【解析】胺的碱性强弱是电子效应、溶剂化效应和立体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
不同胺的碱性强弱的一般规律为:脂胺(仲>伯>叔)>氨>芳香胺(苯胺>二苯胺>三苯胺)四氢吡咯实际上是环丁胺,为二级脂肪胺。
吡咯有芳香性,这是因为氮原子上的一对电子与两个双键上的电子形成离域体系,所以吡咯碱性较其它胺类弱。
2.在水溶液中,a .吡咯、b .氢氧化四甲铵、c .苯胺、d .二甲胺四个化合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d >b >c >aB .b >c >d >aC .b >d >c >aD .b >a >c >d【答案】C【解析】胺的碱性一般有如下次序:脂肪族仲胺>脂肪族伯胺>脂肪族叔胺>氨>芳香族伯胺>芳香族仲胺>芳香族叔胺。
3.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碱性最强的是( )。
【答案】B【解析】吡啶碱性远比吡咯强但又比脂肪胺弱得多,碱性强弱顺序为:脂肪胺>吡啶>苯胺>吡咯。
4.下列化合物中芳香性最好的是( )。
【答案】A【解析】硫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与碳更接近,故噻吩的芳香性最好。
5.下列分离方法中,最适宜分离肉桂醇(bp ~257℃)和肉桂醛(bp ~253℃)的是( )。
A .蒸馏B .水萃取C .减压蒸馏【答案】D【解析】两个化合物沸点很高,而且沸点相近,蒸馏与减压蒸馏都不行;两个化合物都不溶于水,水萃取也不行;肉桂醛能与饱和亚硫酸钠生成沉淀,而肉桂醇不能,因此可用此法分离二者。
6.下列化合物与作用速率最快的是()。
A.B.C.D.【答案】C【解析】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速率随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而加快,吸电子基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给电子基使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
是饱和碳原子与苯环相连,乙酰基是给电子基,C原子和硝基都是吸电子基,吡啶环上N原子相当于吸电子基。
第8章植物生长物质一、单项选择题1.生水素可诱导细胞壁酸化,其原因是生长素激活了()。
[2014研]A.P型H+-ATP酶B.V型H+-ATP酶C.过氧化物酶D.纤维素酶【答案】A【解析】酸生长理论用来解释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酸生长理论”的要点是:①原生质膜上存在着非活化的质子泵(H+-ATP酶),生长素作为泵的变构效应剂,与泵蛋白结合后使其活化;②活化了的质子泵消耗能量(ATP),将细胞内的H+泵到细胞壁中,导致细胞壁基质溶液的pH下降;③在酸性条件下,H+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连接木葡聚糖与纤维素微纤丝之间的键断裂,细胞壁松弛;④细胞壁松弛后,细胞的压力势下降,导致细胞的水势下降,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2014研]A.玉米素B.赤霉素C.生长素D.叶黄素【答案】D【解析】在植物体内天然合成的、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化合物被定义为植物激素(planthormone或phytohormone),包括生长素类(AUXs)、赤霉素类(GAs)、细胞分裂素类(CTKs)、脱落酸(ABA)和乙烯(ETH)五大类经典植物激素。
近年陆续发现油菜素内酯(BRs)、多胺(PAs)、茉莉酸类(JAs)和水杨酸类(SAs)等新的天然生长物质,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调节功能。
A项,玉米素属于细胞分裂素类;B项,赤霉素属于赤霉素类;C项,生长素属于生长素类;而D 项叶黄素不属于植物激素。
3.根据生长素作用的酸生长理论,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是因其活化了细胞壁中的()。
[2013研]A.糖苷酶B.过氧化物酶C.扩张蛋白D.甲酯化酶【答案】C【解析】生长素最明显的生理效应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用生长素处理茎切段后,不仅细胞伸长了,而且细胞壁有新物质的合成,原生质的量也增加了。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315化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化学》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反应时不能正向自发进行,但在1000K时能够正向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
A.B.C.D.【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低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反应吸热,所以2以波函数表示原子轨道时,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B.C.D.【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A项,l的取值范围为0~(n-1)的整数;B项,m取值为0,±1,…,±1;D项,l为0时,m只能取0。
3有a、b、c三种主族元素,若a元素的阴离子与b、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且b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则这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b<c<aB.a<b<cC.c<b<aD.b<a<c【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由题可知a元素在b、c元素的上一个周期,又b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可知b元素在c元素左侧。
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从左到右递增,从上到下递减。
4由计算器计算(6.626×8.3145)÷(9.11×0.1000)的结果为60.474069,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其结果应表示为()。
A.60B.60.5C.60.47D.60.474【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乘除法计算中按照有效数字最少的数字保留。
5反应的,则的为()。
A.B.C.D.【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根据公式计算得6将某聚合物2.5g溶于100.0mL水中,在20℃时测得的渗透压为101.325Pa。
已知该聚合物的摩尔质量是()。
A.B.C.D.【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渗透压计算公式为,由c计算出该聚合物的摩尔质量。
7某反应在716K时,;745K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和活化能分别为()。
第10章 分光光度法一、单项选择题1.吸光度和透光度的关系是()。
A.B .C .D .【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溶液浓度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变长B .在保持入射光波长、液层厚度不变条件下,溶液浓度变小,其吸光度变小C .改变入射光波长,摩尔吸光系数不会改变D .液层厚度加倍,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也加倍【答案】B【解析】A 项,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
CD 两项,摩尔吸光系数会随入射光波长改变而改变,与液层厚度无关。
B 项,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通过均匀无散射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液层厚度成正比。
3.用可见吸光度法测定溶液浓度时,应选择的入射光颜色是()。
A.橙色B .绿色C.青色D.红色【答案】B【解析】溶液显示颜色是因为选择性的吸收了可见光区某波长的光,则该溶液即显示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溶液呈现紫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绿色的波,因此选用绿色的入射光。
4.吸光光度法测定时,首先需做空白实验,调节仪器显示T=100%,目的是()。
A.测定入射光强度B.检查仪器的稳定性C.避免杂色光的影响D.选择入射光波长【答案】A5.光吸收曲线可以用于定性分析,是因为吸收曲线()。
A.只有一个吸收峰B.不与其他物质的吸收曲线相交C .形状与物质结构相关D .形状与浓度无关【答案】C【解析】吸收曲线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有关决定了光吸收曲线可以用于定性分析。
光吸收曲线与浓度有关。
6.符合光吸收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后,其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 )。
A .向长波方向移动B .向短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但吸光度降低D .不移动,但吸光度增大【答案】C【解析】吸收曲线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有关,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由物质本身决定,与浓度无关。
7.某试液用1cm 比色皿测定时T =60%,若改用2cm 比色皿测量,则A 和T 分别是( )。
A .0.44%和36%B .0.22%和36%C .0.44%和30%D .0.44%和l2%【答案】A【解析】根据公式和分别计算。
2011年农学门类联考生物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阐明三羧酸循环的科学家是A. J.D.Watson B.H.A.Krebs C. L. C. Pauling D.J.B.Sumner23. DNA单链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是A. 氢键B.离子键 C.3′,5′- 磷酸二酯键 D 2′,5′- 磷酸二酯键24. 由36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典型α螺旋,其螺旋长度是A. 54 nm B.36 nm C.34 nm D.15 nm25. 5′- 末端通常具有帽子结构的RNA分子是A. 原核生物mRNA B.原核生物rRNA C. 真核生物mRNA D.真核生物rRNA26. 由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生的信号转导分子是A. cAMP B.cGMP C.IMP D.IP327. 氨甲酰磷酸可以用来合成A. 尿酸B.嘧啶核苷酸C.嘌呤核苷酸D.胆固醇28. 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A. 四氢叶酸B.泛酸C.核黄素D.抗坏血酸29. 大肠杆菌中催化DNA新链延长的主要酶是A.DNA连接酶B.DNA聚合酶I C. DNA聚合酶II D.DNA聚合酶Ⅲ30. 大肠杆菌DNA分子经过连续两代的半保留复制,第2代中来自DNA含量与总DNA含量的比值是A. 1/2 B.1/4 C.1/8 D.1/1631. 原核生物DNA转录时,识别启动子的因子是A. IF - 1 B.RF - 1 C.σ因子D.ρ因子32. 糖酵解途径中,催化己糖裂解产生3 - 磷酸甘油醛的酶是A.磷酸果糖激酶B.3 -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 醛缩酶D.烯醇化酶33. 下列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中,属于调节酶的是A.延胡索酸酶B.琥珀酰CoA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D.柠檬酸合酶34.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A.50S B.60S C.70S D.80S35.下列酶中,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是A.L - 谷氨酸脱氢酶B.L - 氨基酸氧化酶C.谷氨酰胺酶D.D - 氨基酸氧化酶36.呼吸链中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1的抑制剂是A.抗霉素A B.安密妥 C. 一氧化碳D.氰化物二、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