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5桥涵台背回填-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23
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案及方法1、确定回填范围(1)构造物台背回填是指构造物施工完成后,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构造物与路基之间的遗留部分,包括桥涵台背回填、锥坡填筑、挡土墙墙背填筑等。
台背回填逐道绘制施工详图,每一道构造物台背回填的具体范围。
(2)一般路段的台背回填范围应根据《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确定,图纸无规定时应按如下要求执行:明、暗构造物(圆管涵除外)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的孔径长度。
台背回填沿横断面方向的宽度为整个路基宽度。
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应按设计宽度一次填足。
2、回填施工方法(1)放出台背回填范围及标高范围,使用白灰洒出台背施工范围。
(2)根据回填范围进行开挖,开挖使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结构物50cm范围内使用人工进行开挖,避免机械对结构物造成破坏。
将台背回填施工范围内的杂物及地表有机土等非适用性材料清理干净。
并开挖好临时排水沟,将地表水引至施工范围外。
(3)场地清理完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要求为不小于94%。
当地形坡率陡于1:5时,清除原地面植被后,用推土机或人工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能给机械作业提供充分工作面,做成2%~4%的向内倾斜坡,且开挖台阶、压实与路堤填筑应同步进行,以确保台阶稳定。
(4)台背回填应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15cm。
为防止每层填土厚度超厚和漏检,应在台背墙上用红油漆作上每层压实后的厚度记号并标明层次,以便施工易于控制。
(5)结构物台背回填应采用有级配的透水性材料分层填筑并夯压密实,本工程中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石渣作为回填材料。
对石渣母材的要求为饱水强度不低于10Mpa,石渣的含量不低于70%,且粒径不大于5cm。
严禁使用风化岩或者石灰岩等软岩或者水溶性岩作为填料。
所有材料进场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不合格的填料坚决不予使用。
浅谈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摘要:桥涵台背处的回填是路基填土与桥涵结构物的衔接部分,其与路基、桥涵结构物本身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台背填料膨胀造成的路面变形,混土面板断板而产生的跳车、桥台侧墙开裂位移等病害,将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感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也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并将造成桥涵结构物及路面损坏,增加公路养护期间的维修费用,降低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影响公路行业的信誉。
为此,构筑物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成为公路施工中的一大要点和难点。
本文通过分别从分析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策略以及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要点三个方面就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在道路施工工程中,桥涵台背处的回填主要功能是把路基填土与桥涵结构物连接起来。
如果桥涵台背处回填的材料和刚性桥台的沉降不一致时,就容易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影响路面行车的稳定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刚性桥台经过加固处理后地基强度和承载力较高,故而沉降量较小,反观台背回填,由于工作面较小,不能使用重型机对其进行压实,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较大的沉降,进而导致桥涵台背处回填的材料和刚性桥台的沉降不一致引起跳车现象。
因此,路桥施工企业在选择回填材料时,应注重其强度和承载力,减少其沉降变形,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浅析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路基施工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桥涵台背回填。
在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过程中,不能因为是其工程量小和操作空间小而忽视其重要性,避免出现因回填材料不达标和压实度不够,而影响桥头路堤的稳定性。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了如下的分析:第一桥涵台背回填的材料应通过合格检验,保证其达到施工的标准。
除了对回填材料有特殊规定外,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砂类土或渗水性土。
在桥涵台背回填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非渗水性土,应加入石灰和水泥加强其稳定性。
桥涵台背回填施工作业指导书当桥涵台背备回填条件时必须及早回填且掌握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
1、桥头或涵洞台背在路基施工中可预留出来或回填前进行二次开挖,回填前基底要清理至原地面以下可用土层,而且必须经过处理使密实度达到重型压实标准的95%以上,基底部分预留范围顺路线方向单侧不应小于8米。
2、桥涵台背回填不必刻意追求透水性材料。
事实上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在没有结合料、无侧限的情况下是永不固结的,总是处在松散重组状态,它的坚实的外表给人一种假象,所以下沉是必然的,跳车也是必然的。
只有采用非透水性材料回填才能解决跳车问题。
如果采用非透水性材料回填时,贴近台背或涵身处应铺设30cm宽透水层,桥涵台背底脚处在浇注前应预留不小于Ф100的泄水孔,间距在5-10m,使土体内的游离水在桥底或涵底顺利通。
当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时,必须掺配一定剂量的水泥等外掺剂,使之形成半刚性结构(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上基层标准),必要时可预留泄水孔。
3、产生桥涵台背土方沉降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的,有施工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密实度问题。
要消除桥头跳车这一质量通病,桥涵台背回填土方必须达到超密实状态,以其超前实现其永久性变形和迅速减少残余弯沉值。
经多年实践证明这是解决桥头跳车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因此规定桥涵台背回填土方的密实度必须大于或等于重型压实标准的100%(高等级公路可尝试达到105%)。
密实度必须层层检验,点点合格,每层每车道不少于1点,检测点位置距台背2m以内,在没有接到合格检验单之前禁止继续回填,否则必须返工重做。
桥涵台背回填一般不应选择免检性材料(如大粒径碎石等),每层压实厚度以不超过20cm为宜,并在台背表面等距离打上标记,从上到下依次标注序号。
4、重型标准击实试验宜在现场取样,即当土方卸到桥涵台背施工现场或附近时从中取样,这样做出的试验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5、柱式桥台填筑必须和锥坡同步进行,同时考虑两侧对称,回填完成后再浇注盖梁。
第五节:桥涵台背回填施工一、施工前的监理要点(一)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桥涵两侧开挖合格的断面确定回填范围,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2米;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米,涵洞回填以良好透水性材料尤其砂砾为佳,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的孔径长度,沿路基方向挖成30cm高的台阶;(二)桥涵洞台背回填必须在梁板安装隐蔽工程验收合格,且各种部件均有足够强度后,分层对称填筑。
台背填土宜与锥坡同时填筑。
;(三)砂砾石的材料要求如下:1、砂砾要求具备良好的级配,透水性良好,质地坚硬,不含杂质;砾径为5~75mm,含泥量不大于5%;2、不允许用山皮土,风化石子,不稳定矿渣代替;3、砂砾石应按规定频率做好试验检测,每批(500t以下)或不同产地的材料至少做二次筛分析、含泥量试验,至少一次磨耗率或压碎值试验,以确定该砂砾是否能用于台背回填。
二、施工中的监理要点(一)路基质量复验合格后,应及时摊铺并做到边摊铺边碾压。
(二)运到工地的砂砾石应粗细均匀,运料及摊铺宜先远后近,循序进行。
(三)宜用机械进行摊铺。
摊铺过程中,严禁用四齿耙拉平料堆,造成粗细料分离而局部集中。
若有空隙之处应用细粒填实。
(四)厚度松铺系数由实践确定,一般可用1.2~1.3之间的松铺系数摊铺后进行试压。
为有利于砂砾压实,砂砾石表面宜湿润,如需洒水,必须控制水量,防止泡软下层土路基;(五)台背填土应分层,要求在台背画出分层的明显界线,每层松捕厚度不得超过20cm,采用小型压实设备,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
砂砾层的每层压实厚度一般为20cm为宜,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如在进行台背填筑以前,台背区以外的路基尚未填筑,台背填筑的施工长度一般应大于50m;如台背以外的路基已经填筑压实,则应将已填筑压实路基端部开挖成台阶状,以保证新、老压实区沉降变形的均匀性。
(六)碾压宜用双轮压路机(8~10t),自路边压向路中;碾压轮迹应重叠,重叠宽度≮30cm;碾压速度一般不超过30m/min,碾压后的轮迹深度≯10mm。
结构物台背回填(一)结构物回填主要是桥涵台背路基与锥坡回填,反开挖施工的管涵台背使用液态粉煤灰回填。
(二)结构物台背处的回填范围,按图纸进行。
桥涵台背路基与锥坡要求采用透水性较好的填料进行填筑。
台背路基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达到96%。
暗涵、波纹管涵等一般不做处理,由于施工组织影响需先填筑路基,后反开挖施工的管涵台背填充液态粉煤灰。
(三)回填注意事项(1)填料分层填筑压实,严禁向坑内倾倒,分层厚度宜为100~200mm,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基坑回填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0mm,并应压实到图纸要求的压实度。
(2)锥坡填土应与桥背填土同时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紧靠台背部分的填土应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分薄层碾压。
(3)台背回填范围应符合图纸要求。
图纸无规定时应按如下要求执行: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高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
(4)涵洞洞身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填料粒径宜小于150mm;两侧及顶面填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对涵洞产生不利后果。
(四)工艺流程图5-12 台背回填工艺流程图(1)测量放样①按设计图纸放样出台背底宽及结构物锥护坡位置。
②对于暗涵台背回填长度为涵台高的2倍加2m,回填前开挖台阶,台阶按照高20cm,宽40cm设置;对于明涵台背回填按上述方法填至台帽顶下1m处,然后在明涵两侧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4m,回填前开挖台阶,台阶按照高20cm,长1m设置,过渡段填筑基层材料。
③对于肋板式桥台、薄壁式桥台台背填筑高度为路床顶部至承台顶部的距离,柱式桥台台背填筑高度为路床顶部至原地面以下50cm,台背回填长度均为其填筑高度的2倍加2m,回填前开挖台阶,台阶按照高1m,长2m设置。
④回填施工前,根据松铺系数,把每层填筑的压实厚度、松铺厚度在结构物墙身上分左、中、右用白、红油漆划出标线,同时喷制台背回填管理卡,注明桩号、时间、层数以及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