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平衡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的状态。
在平衡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反应仍然在进行,只是前后反应速率相等而已。
二、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平衡常数(K)是在特定条件下,在平衡态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的乘积的比值。
对于一般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Kc = [C]^c [D]^d / [A]^a [B]^b其中,[A]、[B]、[C]和[D]分别代表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1. 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直接代入表达式计算;2. 已知平衡态下各种物质的浓度,可根据反应方程式得出表达式;3. 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可以根据摩尔比关系计算。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结果的判断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体系的平衡位置,当平衡常数(K)大于1时,说明生成物的浓度较大;当K小于1时,说明反应物浓度较大。
当K接近于1时,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差不大。
根据平衡常数计算结果的判断:1. 如果K >> 1,则可以认为反应向右进行,生成物浓度较大;2. 如果K <<1,则可以认为反应向左进行,反应物浓度较大;3. 如果K ≈1,则可以认为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差不大。
四、影响平衡的因素及其调节1.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从而影响平衡常数。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变大;当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变小。
此外,温度对平衡态的影响还取决于反应是否吸热或放热。
2.浓度的影响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以改变平衡常数K的大小。
增加任一物质的浓度将促使反应往反应物一侧移动,使K减小;反之,如果减小某物质的浓度,则使K增大。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来促使反应朝着我们所需的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的容器内,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反应仍然在进行。
2. 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的速率等于反向反应的速率,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3. 平衡常数(K)描述了反应在特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中各个组分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平衡常数1. 平衡常数K是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一个指标。
2.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平衡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
3. 平衡常数K与反应进行的速率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有关。
4.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5.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达到10^12数量级,也可以非常小,接近零。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反应平衡常数K值的影响是显著的,通常而言,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反之,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小。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与温度的关系通过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来解释。
2. 浓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导致平衡移动到反向或正向。
通常来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正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反之,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压力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通常来说,增加压力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数量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导致反应向物质分子总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4. 添加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催化剂对平衡常数K无影响。
四、化学平衡的应用1. 工业生产在工业反应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合理利用化学平衡来提高产品的产率。
2. 环境化学通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化学平衡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平衡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或者其他相关指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中与化学平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平衡是指当化学反应以一定速率进行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之间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对稳定”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之间并非完全停止转化,而是反应物向产物的转化速率与产物向反应物的转化速率相等。
二、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用K表示。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根据反应方程式推导得到。
平衡表达式是表示化学平衡状态下各物质浓度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一般而言,平衡表达式的形式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关系密切相关。
例如,对于反应方程式:aA + bB ⇌ cC + dD,其平衡表达式可以写为:[C]^c[D]^d / [A]^a[B]^b = K,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产物C、D的浓度。
三、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平衡常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化学反应向正向或逆向进行的趋势。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趋向于产物一侧,反应偏向正向进行;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趋向于反应物一侧,反应偏向逆向进行;当平衡常数接近于1时,说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相对接近,反应趋向于两侧的转化速率相等。
四、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多种因素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包括温度、压强、浓度和催化剂等。
1. 温度:温度变化会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位置。
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导致平衡位置向产物一侧移动。
2. 压强:只对气体反应有影响。
增加压强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少的一侧移动,以抵消压力增加。
3. 浓度:改变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会引起平衡位置的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平衡反应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相等时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反应又可以细分为物理平衡和化学平衡。
下面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整理。
1. 平衡反应的特点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它们仍在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反应的速率恒定且相等,这也是动态平衡的一种表现。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
平衡常数通常用Kc、Kp来表示,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的位置取决于平衡常数以及反应温度、压力等因素。
当平衡常数Kc大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高;当Kc小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低。
4.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通过反应方程式来确定各物质浓度或分压,从而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的进行方向。
5. 平衡位置的变化通过调节温度、压力或者浓度等因素,可以改变平衡位置。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系统会通过调整以恢复平衡,以维持平衡动态状态。
6.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会发生变化,这与热力学原理有关。
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平衡常数变化的原因。
以上就是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平衡反应的相关概念。
学习化学需要多加练习和实验,加深对平衡反应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愿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1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归纳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力和其他物理性质保持稳定,而反应速率之间达到平衡。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结合体,它涉及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
1.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指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一个恒定值。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倾向性。
具体的平衡常数计算公式取决于反应的化学式,例如:aA+bB↔cC+dD平衡常数K=([C]^c[D]^d)/([A]^a[B]^b)其中,[A]、[B]、[C]、[D]分别代表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2.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指的是在其中一平衡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浓度。
当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时,反应倾向于产生更多的生成物;当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时,反应倾向于产生更多的反应物。
平衡位置的偏移受温度、压力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推导出来。
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的摩尔数可以确定平衡反应的最低系数。
例如,反应方程式:aA+bB↔cC+dD平衡常数K=([C]^c[D]^d)/([A]^a[B]^b)可以推导出,平衡常数K的数值等于在平衡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与它们的系数之间的指数幂关系。
4.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
温度升高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可逆反应的热吸收一侧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可逆反应的热放出一侧移动。
压力增加超过反应物数量的数量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压缩的一侧移动,而降低压力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压缩率较小的一侧移动。
浓度的增加会推动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而浓度的减少则会推动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5.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有助于衡量反应的倾向性。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倾向于生成更多的生成物;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反应物。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反应当中物质的生成与消耗、反应速率以及平衡条件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当反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速度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仍在发生反应,但是反应速度相等。
二、化学平衡的表征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描述反应在给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数字。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
2. 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K与反应速率呈反比关系,当K>1时,反应向生成物方向偏移;当K<1时,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偏移;当K=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三、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温度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升高时,吸热反应平衡位置向右偏移,生成端;温度降低时,吸热反应平衡位置向左偏移,反应端。
而对于放热反应,则恰好相反。
2. 压力对于气态反应,增加压力将使平衡位置移向物质的摩尔数较小的一侧。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相等时,改变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将会较小。
3. 浓度当添加了某种物质后,系统将会通过移动平衡位置以减小所添加物质的影响。
四、平衡的移动1. 垂直移动垂直移动是指改变化学平衡条件中两种物质的量以改变反应系数的过程。
2. 水平移动水平移动是指改变化学平衡的反应条件,使平衡位置向某个方向移动的过程。
五、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K的计算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需要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确定。
通过以上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表征、影响因素以及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式等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多做练习,以提高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高三网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高三学习中,化学平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平衡常数(K)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数值,用K表示。
它是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的乘积。
平衡常数越大,表示生成物浓度较高,反应偏向生成物;平衡常数越小,表示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偏向反应物。
2. 反应商(Q)反应商是在任意时刻,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的乘积,用Q表示。
与平衡常数K相比,反应商能够描述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例关系。
当Q=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当Q>K时,反应偏向反应物;当Q<K时,反应偏向生成物。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增加或减少某个物质的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的变化。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浓度增加,平衡位置会移到生成物一侧;浓度减少,平衡位置会移到反应物一侧。
(2)温度:温度改变会影响平衡常数K的数值。
对于吸热反应,加热会使平衡常数增大;对于放热反应,加热会使平衡常数减小。
(3)压力(气相反应):对于气相反应,改变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的变化。
增加压力,平衡位置会移到摩尔数较小的那一侧;减少压力,平衡位置会移到摩尔数较大的那一侧。
4.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根据给定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平衡常数的数值与温度有关,因此计算平衡常数时需要确定温度。
5. 平衡常数的应用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反应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偏向性、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设计反应工艺等。
6.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法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来移动化学平衡。
例如,对于气相反应,增加压力可以通过减小体积或增加摩尔数较多的气体来实现;对于溶液反应,可以通过加入或减少某个溶质来改变浓度。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概念,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和条件具有关键意义。
下面让我们来系统地总结一下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也就是说,虽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但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在不断进行着。
二、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4、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5、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
三、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这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
可以通过同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或者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判断。
2、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包括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不变。
3、其他标志例如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当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与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对于有颜色变化的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时等等,都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四、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移动,但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压力以及其他性质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的达成是通过理解和掌握四大平衡知识点来实现的。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的四大平衡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相对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用K表示。
平衡常数是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其浓度关系的重要参数。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程度,当K>1时,生成物浓度较高;当K<1时,反应物浓度较高。
平衡常数的计算是根据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实验数据进行的,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进而推导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二、汽相压力和平衡常数在气相反应中,平衡时涉及到气相物质的压力,这时平衡常数通常以P表示。
对于气相反应,平衡常数通常用 partial pressure 的形式表示,即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时的压力的乘积相对于反应物的压力的乘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的计算同样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通过测量气相物质的压力可以得出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在气相反应中,平衡常数的大小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气相物质的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越明显。
三、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化学平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当外界对系统施加一定影响时,系统会以某种方式来抵消这种影响,以恢复平衡。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如果外界影响导致系统浓度、压力、温度等发生变化,系统会通过改变反应的方向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例如,当对平衡系统增加反应物时,平衡会向生成物转移,以减少反应物的影响。
Le Chatelier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平衡反应的变化,对控制反应过程很有帮助。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一、概念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速度相等,系统内各组分的浓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保持不变的状态。
有平衡存在的系统称为平衡态,反应物质浓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保持不变的比例关系称为平衡定律。
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度量平衡状态相对于反应物质浓度或压强的定量指标。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根据反应物质的物质量比进行定义,K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或压强,上标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中的系数。
三、平衡常数的意义1. 平衡常数K越大,说明正反应的浓度越高,平衡转化程度越大。
2. 平衡常数K越小,说明逆反应的浓度越高,平衡转化程度越小。
3. 平衡常数K接近于1,则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浓度趋近于相等,平衡转化程度趋于中等。
四、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1. 反应温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在常温下,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
2. 压强和体积:对于气体反应,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相同时,压强和体积对平衡常数影响不大。
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不相同时,压强和体积会对平衡常数产生影响。
3. 浓度:反应物浓度对平衡常数产生影响,浓度增大使平衡常数增大,浓度减小使平衡常数减小。
五、平衡定律平衡定律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般的反应物质aA + bB ↔ cC + dD,平衡定律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上标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中的系数。
六、浓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1. 提高反应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2. 降低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3. 提高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4. 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七、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1.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一定的比例。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平衡法则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进行总结。
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发生在封闭系统中,当化学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此时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表现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趋于稳定,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比例由平衡常数决定。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c)是描述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为:Kc =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内表示物质的摩尔浓度,大写字母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中的系数。
3. 平衡法则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出以下平衡法则:- 若Kc > 1,表示生成物的浓度大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向右进行;- 若Kc < 1,表示反应物的浓度大于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左进行;- 若Kc = 1,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
4. 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可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浓度变化: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若某一物质的浓度增加,平衡移向生成物的一侧,反之亦然。
- 温度变化:根据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温度上升会使平衡移向吸热反应的一侧,反之亦然。
- 压力(气相反应):对于气相反应系统,增加压力(减少体积)会使平衡移向物质摩尔数较少的一侧,反之亦然。
-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影响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以上因素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浓度或压力等条件来控制化学平衡的位置和转化率。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法则描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通过调节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可以控制化学平衡的位置。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梳理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平衡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的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反应速度相等,呈现出动态平衡的状态。
2. 动态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互相转化过程中,反应速率相等,但并不是所有物质的浓度相等。
二、平衡常数和平衡条件1. 平衡常数(Kc):描述化学反应在平衡时各种物质浓度的一个定值。
2. 平衡条件:反应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三、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热方向移动。
2. 压强:改变压强会影响气体反应的平衡位置。
3. 浓度: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四、Le Chatelier原理1. 当外界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施加影响时,系统会产生反应,以减小外界的影响。
2. Le Chatelier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系统在受到干扰后的响应。
五、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的关系1. 在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衡位置不受影响。
2. 提高反应速率会使系统更快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六、溶解度积与溶解平衡1. 溶解度积(Ksp):描述在饱和溶液中固体离子化合物溶解的程度。
2. 溶解平衡:当溶质的溶解和沉淀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称为溶解平衡。
通过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掌握好平衡知识,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化学的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平衡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速率、物质转化等都很重要。
在高中化学中,平衡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将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衡常数和平衡定律1. 平衡常数(Kc):在一个平衡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时所定义的浓度的乘积的比值称为平衡常数Kc。
2. 平衡定律:平衡定律又称为平衡原理,它是描述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1. 浓度的变化:如果平衡系统中某些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平衡位置将会移动以抵消这种变化。
2. 温度的变化:在反应的平衡状态下,改变温度会影响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压强的变化:对于气态反应来说,改变压强也会影响平衡位置的移动,符合路易斯-亨利定律。
三、平衡常数的计算1. 对于一般的平衡反应aA + bB ⇌ cC + dD,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出平衡常数。
2.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的大小有关系,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固定的值。
四、平衡反应的求解1. 平衡反应中,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计算平衡常数Kc。
2. 也可以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来判断某种反应是偏向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并确定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
五、平衡反应的应用1.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都非常重要。
2. 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涉及到平衡常数、平衡定律、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反应的求解和平衡反应的应用等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反应的原理和规律,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一、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涵义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平衡实质:V正=V逆≠0 动态平衡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正=V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5变:化学平衡实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1、同一种物质V正=V逆≠0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等效平衡1、等效平衡原理: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建立起的平衡状态都是相同;这就是等效平衡的原理..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规律1在定温、定容的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2在定温、定容的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主要是指转化率相同3在定温、定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习题 1、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以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 正N 2=V 正H 2 B V 正N 2=V 逆NH 3 C 2V 正H 2=3V 逆NH 3 D V 正N 2=3V 逆H 22、可逆反应:2NO 2=2NO+O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生成nmolO 2的同时;生成2nmolNO 2②单位时间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B ②③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3、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g 当加入4molA和2molB;达到化学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nmol/L..若维持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仍未nmol/L的是A 2molA+1molB B 6molC+2molDC 3molC+1molD D 4molA+2molB+3molC4、2004年北京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 2g+I2g=2HIg..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0mol/L时;达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mol/L..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增大为0.20mol/L时;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是A 0.16B 0.08C 0.04D 0.025、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nSO2:nO2:nSO2=2:3:4 ..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 2=0.08mol;nSO 3=1.4mol..此时SO 2的物质的量应为A 0.4molB 0.6molC 0.8molD 1.2mol6、2003年高考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 达到平衡时;A 、B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 、2mol 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的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1mol7、2004年高考恒温下;将amolN 2与bmolH 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g+3H 2g=2NH 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 时;nN 2=13mol;nNH 3=6mol;计算a 的值..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为716.8L 标准情况下;其中NH 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 始:N 平=4原混合气体中;a:b=5达到平衡时;N 2和H 2的转化率之比为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 2:nH 2:nNH 3=8、2003年高考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达到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mol(3)若开始时放入xmolA;2molB和1molC;达到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mol;则x= mol;y= 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4 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带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得分数是 ..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Ⅰ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达到平衡后生成b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合成氨工业 1、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化学平衡的移动 ①移动过程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V 正=V 逆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条件改变平衡破坏V 正≠V 逆各组分含量发生变化→ 一定时间后 新条件下的新平衡V 正’=V逆’②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在条件改变后;平衡状态被破坏;然后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平衡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平衡移动的原理①以一般反应mAg+nBg==pCg+qg;△H=Q;为例来总结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其规律如下表所示:②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对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2、有关正、逆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1化学平衡种常见的几种图像①v-t图:既能表示反应速率变化;又能表示平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的A、B、C所示:A 图:t=0时;V正>V逆=0;表示反应由正反应开始;t=t1时;V正’>V逆’= V逆;表明改变条件的瞬间;V正变大;V逆不变;是加入了一种反应物;t>t1时;V正’>V逆’;表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随后又达到新的平衡..B 图:a.反映由正反应开始..b. V正、V逆在改变条件时同时增大..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C 图:a.反映由正反应开始..b. V正、V逆在改变条件时同时倍数增大..c.平衡未移动..②转化率-时间图;如图A、B所示A图: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平衡;即“先拐先平”;说明T2>T1B图:同理说明P1>P2 先拐先平数值大③物质的含量-压强-温度图;如图所示中A、B对于上述图形;采用“定一议二”法;先确定一个量不变;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3、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1目的:尽可能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反应进行度..2依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结合合成氨反应的特点:正反映是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选择合成条件..3原则:①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二者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对二者影响的矛盾性..②既要注意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催化剂的活性而对温度的限制..③既要注意理论生产;又要注意实际可能性..适宜条件:500℃;铁触媒;2×107~5×107Pa;循环操作过程N 2与H 2体积比为1:3习题:1、2005年天津卷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0.5N 2g+CO 2g;△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了提高该反应速率和NO 的转化率;采取的争取措施是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 2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2、2005年北京卷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 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3、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A 2molCB 2molA 1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C 1molB和1molCD 2molA;3molB和3molC4、对于如下反应:mAg+nBg=pCg+qg;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反应物B的百分含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下列正确的是A T1>T2B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 T1<T2D逆反应是吸热反应5、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 升高温度B 加大X的投入料C 加催化剂D 增大体积6、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A、B、C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化学平衡:aAg+bBg=xCg;符合如图所示的关系C%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产物C的百分含量;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在图Ⅱ中;y轴是指A 反应物A的转化率B 平衡混合气体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C 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D 平衡混合气体的的平均摩尔质量7、某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入夏反应:2Zg=2Xg+Yg开始时只充入1molX和0.5molY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开始时减少了20%..若开始只充入1molZ的气体;达到平衡时;Z的分解率为A 20%B 40%C 60%D 80%答案:1 B;2 B;3 AB;4 AD;5 C;6 AD。
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平衡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一种数值,表示反应体系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之比的乘积的值。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产品占主导地位;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物占主导地位。
1. 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Kc = [C]^c × [D]^d ÷ [A]^a × [B]^bKp = (pC)^c × (pD)^d ÷ (pA)^a × (pB)^b其中,[X]代表物质X的摩尔浓度,pX代表物质X的分压,a、b、c、d分别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系数。
2. 反应速率、反向反应和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反向反应的强弱,平衡常数越大,反向反应越弱。
3.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1)温度: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会减小;温度降低,平衡常数会增大。
(2)压强:对于气态反应,压强与平衡常数相关,改变压强会影响反应的方向性。
(3)浓度:浓度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若浓度增大,平衡常数也会增大;若浓度减小,平衡常数也会减小。
二、化学平衡的条件1. 动态平衡:在动态平衡下,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被转化成产物,同样的,产物也反应成反应物。
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维持平衡状态。
2. 平衡的条件:(1)反应物和产物的必要物质存在于反应体系中。
(2)反应体系必须封闭,即反应只发生于一个给定的体系。
(3)反应发生的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4)反应体系必须维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三、化学平衡的类型1. 左右反应平衡左右反应平衡通常是指某种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在平衡状态下,保存一定的比例。
该类型反应的平衡常数通常大于1.2. 向右反应向右反应是指物质向生成物的方向发生反应的情况。
该类型的反应的平衡常数通常大于1。
3. 向左反应向左反应则意味着反应的方向是物质向反应物的方向转换。
高中化学平衡的归纳总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高考展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
从历年高考经典聚焦也不难看出,这是每年高考都要涉及的内容。
从高考试题看,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①有关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②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判断;③确定某种情况是否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④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⑤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⑥速率、转化率、平衡移动等多种图象的分析。
要特别注意本单元知识与图象结合的试题比较多。
从题型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主要形式有:⑴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⑵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平均速率;⑶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⑷应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问题;⑸应用有关原理解决模拟的实际生产问题;⑹平衡移动原理在各类平衡中的应用;⑺用图象表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者根据图象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⑻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消耗量、气体体积、平均式量的变化等。
预计以上考试内容和形式在今后的高考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从考题难度分析,历年高考题中,本单元的考题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都有出现。
因为高考中有几年出现了这方面的难题,所以各种复习资料中高难度的练习题较多。
从新大纲的要求预测命题趋势,这部分内容试题的难度应该趋于平缓,从2005年高考题看(考的是图象题),平衡方面的题目起点水平并不是太高。
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抓牢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考点归纳:1. 化学反应速率:⑴.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
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
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
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①.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②.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 其他因素。
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略);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
平衡时v正=v逆≠0等:v正=v逆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 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①、速率标志:v正=v逆≠0;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⑸.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举例反应mA(g) +nB(g) = pC(g) +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 正=v逆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生成p molC,均指v正不一定平衡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B,同时消耗q 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①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②一定,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3.化学平衡移动:⑴、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原理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⑵、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即总结如下:⑶、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大等同起来。
具体分析可参考下表:反应实例条件变化与平衡移动方向达新平衡后转化率变化2SO2 +O2 = 2SO3(气)+热增大O2浓度,平衡正移SO2 的转化率增大,O2的转化率减小增大SO3浓度,平衡逆移从逆反应角度看,SO3的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平衡逆移SO2 、O2的转化率都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移SO2 、O2的转化率都增大2NO2(气)= N2O4体积不变时,无论是加入NO2或者加入N2O4 NO2的转化率都增大(即新平衡中N2O4的含量都会增大)2HI = H2+I2(气)增大H2的浓度,平衡逆移H2的转化率减小,I2的转化率增大增大HI的浓度,平衡正移HI的转化率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⑷、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强调一个“变”字)①浓度、温度的改变,都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而改变压强则不一定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强调:气体体积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则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气体体积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则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
②速率与平衡移动的关系:I. v正== v逆,平衡不移动;Ⅱ. 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Ⅲ. 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或压强),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④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气体强调: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缩短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一定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⑸、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Ⅰ、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A(g) bB(g) + cC(g),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可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
①若a = b + c :A的转化率不变;②若a > b + c :A的转化率增大;③若a < b + c A的转化率减小。
Ⅱ、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A(g) + bB(g) cC(g) + dD(g),①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减小,而B的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和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如a+b = c + d,A、B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 b>c+ d,A、B的转化率都增大;如a + b < c + d,A、B的转化率都减小。
4、等效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⑴、概念:同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平衡中,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⑵分类:①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在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起始物质的加入情况,只要可以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两平衡等效,这种等效平衡可以称为等同平衡。
②等温等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起始物质的加入情况,只要可以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值相同,则两平衡等效,这种等效平衡可以称为等比例平衡。
③等温且△n=0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在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可以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左右两边任意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值相同,则两平衡等效,这种等效平衡可以称为不移动的平衡。
【例2】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g) + Br2(g) = 2HBr(g)已知加入1mol H2和2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
已知编号起始状态物质的量n/mol 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n/molH2 Br2 HBr1 2 0 a①2 4 0 2a②0 0.5 1 0.5a③m g(g≥2m) 2(g-2m) a(g-m)【例3】(2003年全国1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C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5、速率和平衡图像分析:⑴、分析反应速度图像:①看起点: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