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练习题四十五
- 格式:docx
- 大小:489.73 KB
- 文档页数:5
学教科版2019-2020学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测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3分)1. 用力推充满空气的注射器活塞,用手堵住出气口,活塞能够下移,说明空气可以_____。
2. 空气占据_____,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改变。
3. 物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
水是_____;石头和沙是_____;空气是_____。
4. 风是由于_____流动形成的。
5. 水、石头有一定的质量,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也有_____,也_____。
6. 帆船航行是借用_____的力量前进的。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 没有盖子的空杯子里面没有空气,只有盖上盖子后杯子里面才有空气。
()2. 不同位置的空气冷热不同就会形成风。
()3. 空气和水相比,没有相同之处,只有不同之处。
()4. 水里面是没有空气的。
()5. 把塑料袋装满空气,手用力按塑料袋能变形,是因为塑料袋是软的,与空气没有关系。
()6. 用手按装满空气的塑料袋的一端,另一端会鼓起来,说明空气会流动。
7. 生活中我们感受不到空气的质量,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8. 水和空气的形状都不固定,也都容易被压缩。
()9. 两个完全相同的袋子,分别装满水和空气,它们同样重。
()10. 把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放入水中,松手后塑料袋会上浮,说明空气比水轻。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注射器抽进空气后,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会()。
A.一点都推不动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B.推到底C.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2.打足气的皮球能弹得很高,是因为( )。
A.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 B.皮球里的空气比较轻 C.皮球里的空气会上下流动3.下列关于液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液体都是透明的 B.液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C.液体都是会流动的4.在装有空气的袋子上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会感觉到气流,这说明空气( )。
三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练习一、填空题1.空气占据________,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________。
2.用力推充满空气的注射器活塞,用手堵住出气口,活塞能够下移,说明空气可以________。
二、选择题3.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C.空气能流动4.用注射器做压缩空气的实验时,能观察到()。
A. 空气可以被压缩B. 空气很难被压缩C. 空气可以被压缩到0毫升5.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改变的,因为()A. 空气看不见B. 空气抓不住C.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6.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瓶里还剩下()空气。
A. 半瓶B. 一瓶C. 没有了7.空气和水的不同点包括()A. 空气是气体。
水是液体。
B.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C. 空气是透明的。
水是白色的。
三、判断题。
8.乌鸦喝水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9.空气看不见、摸不到,不能占据空见。
()10.倒掉杯子里的水后,杯子啦就没有任何物质了。
()11.水能占据空间,夺气也能.‘据空问。
()12.空气能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简答题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1.【答案】空间;改变【解析】【解答】根据空气的特性可知:空气占据空间,而且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分析】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2.【答案】压缩【解析】【解答】题目描述的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压缩。
【分析】根据空气的特性可知,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征。
二、选择题3.【答案】B【解析】【解答】题目描述的现象,纸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所以题目的答案选择B。
【分析】根据空气和水的特性,可以解答本题。
4.【答案】A【解析】【解答】A.空气可以被压缩就是实验反应的空气的性质,符合题意;B.选项正好和A选项相反,不符合题意;C.尽管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到0毫升,不符合题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课堂检测一、填空题。
1.空气会空间,例如我们给皮球打气,皮球会。
答案:占据;鼓起来2.我们能把气球吹很大,是因为我们把吹进了气球。
答案:空气3.如图所示,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填“能”或“不能”]将水挤出杯子,这是因为。
答案:能;空气占据空间二、判断题。
1.空气能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2.空气有时占据空间,有时又不占据空间。
()答案:×3.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答案:×4.喝牛奶时,只要用力挤压牛奶盒,牛奶就会从吸管里流出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答案:√三、选择题。
1.把纸揉皱后塞人杯底,将杯子倒过来竖直放入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C.空气能流动答案:B2.小芳将气球嘴套在塑料瓶口上,气球在瓶内,用力向气球中吹气,却很难把气球吹得圆鼓鼓的,这是因为()。
A.气球里有空气B.塑料瓶中有空气C.气球皮太薄答案:B3.用手轻轻按压吹大的气球,会有鼓鼓的感觉,这说明()。
A.空气占据了气球内部的空间B.空气会流动C.空气是透明的答案:A4.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然后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
A.漏斗的颈部太细了B瓶内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C.倒入的水太少了答案:B四、简答题。
在瓶中装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图)如果从B管往里吹气,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从B管向瓶内吹气时,空气不能从任何地方流出,只能占据水的空间,水有流动性,所以会从A管流出。
五、综合探究。
将乒乓球用杯子倒扣入水中,乒乓球会停留在杯子的哪个位置?1.请在图2中画出水面和乒乓球的位置。
答案:2.你这样画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空气可以被压缩,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六、实验探究。
《空气占据空间吗》习题一、基础过关(一)填一填。
1.空气和水、石头一样,可以占据。
2.利用小石子使瓶子内的水位升高的故事是。
3.如果用吸管在一杯水里吹入空气,那么水杯里会。
(二)判断正确1. 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2. 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但水中的鱼不需要空气。
()3.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4.喝牛奶时,只要用力挤压牛奶盒,牛奶就会从吸管里流出来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二、综合训练(一)在瓶子里装一些水,将两根吸管插入瓶子里(一根插入水中,一根不插入水中),用一块橡皮泥将瓶口密封,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用不插入水中的吸管吹气,我们会看到水从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中被挤出来了。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二)喝牛奶时,只要用力挤压牛奶盒,牛奶就会从吸管里流出来说明了什么?(三)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纸巾会湿吗?说明了什么?三、拓展应用(一)请同学们课下仔细观察,找到生活中利用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来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例子。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一)1.占据空间;2. 乌鸦喝水;3.冒泡泡。
(二)1.√;2. ×;3. √;4. √。
二、综合训练(一)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如果从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往瓶子里吹气,这根吸管另一端会在水中冒出许多气泡。
这些气泡就是(我们吹进去的空气)。
(二)答:说明了空气会占据空间。
(三)答:不会;说明了空气会占据空间。
三、拓展应用(一)略。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测试题及答案学教科版2019-2020学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用力推充满空气的注射器活塞,用手堵住出气口,活塞能够下移,说明空气可以压缩。
2.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
3.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4.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5.水、石头有一定的质量,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也有质量,也占据空间。
6.帆船航行是借用风的力量前进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错误。
没有盖子的空杯子里面有空气。
2.正确。
3.错误。
空气和水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正确。
5.错误。
塑料袋变形是因为空气被压缩了。
6.正确。
7.错误。
空气有质量。
8.错误。
水的形状是固定的,空气的形状是不固定的。
9.错误。
装满水的袋子比装满空气的袋子重。
10.正确。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C。
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2.B。
皮球里的空气比较轻。
3.C。
液体都是会流动的。
4.B。
空气会流动,但没有气味。
5.C。
石头不能流动。
6.B。
空气是循环流动的。
7.空气会流动。
缩,所以空气可以被装入中。
3.空气可以流动,可以被压缩,有质量。
二、1.A2.C3.B4.A5.B6.C7.A8.B9.C10.A三、书本-固体,牛奶-液体,木块-固体,橡皮-固体,饮用水-液体,空气-气体,石头-固体,树叶-固体,铅笔-固体,醋-液体。
四、实验材料:电子秤,篮球,气针等。
实验步骤:(1)用气针和打气筒给篮球打满气,然后用电子秤称出篮球的质量。
2)把气针插进篮球的气孔中,用脚将篮球踩瘪,把篮球里面的空气尽量排净。
3)把篮球放在电子秤上,称出质量。
4)观察两次称量的数值是否发生变化,重复实验几次。
实验现象:两次称量的数值是不同的。
实验分析:重复实验几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现象影响实验的结果。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一、填空题(1)空气会()空间,例如我们给皮球打气,皮球会()。
(2)我们能把气球吹很大,是因为我们把()吹进了气球。
(3)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将水挤出杯子,这是因为()二、判断题。
(1)空气能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2)空气有时占据空间,有时又不占据空间。
()(3)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4)喝牛奶时,只要用力挤压牛奶盒,牛奶就会从吸管里流出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三、选择题(1)把纸揉皱后塞人杯底,将杯子倒过来竖直放人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C.空气能流动(2)小芳将气球嘴套在塑料瓶口上,气球在瓶内,用力向气球中吹气,却很难把气球吹得圆鼓鼓的,这是因为( )。
A.气球里有空气B.塑料瓶中有空气C.气球皮太薄(3)用手轻轻按压吹大的气球,会有鼓鼓的感觉,这说明( )。
A.空气占据了气球内部的空间B.空气会流动C.空气是透明的(4)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然后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 )。
A.漏斗的颈部太细了B.瓶内空气占据定的空间C.倒人的水太少了四、简答题。
在瓶中装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图)。
如果从B管往里吹气,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 B五、综合探究。
将乒乓球用杯子倒扣入水中,乒乓球会停留在杯子的哪个位置?图1 图2(1)请在图2中画出水面和乒乓球的位置。
(2)你这样画的理由是什么?六、实验探究。
先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观察现象,再将杯子慢慢倾斜,观察现象。
(1)装有纸巾的杯子里,除了纸巾,还有()(2)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杯子底部的纸巾会湿吗?为什么?(3)将杯子慢慢倾斜后,有气泡从杯子里跑出来,我们发现气泡会浮向水面,这说明空气要比水()。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空气占据空间吗复习巩固二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风扇B、轮胎C、瓶子【答案】:【解析】:第2题【判断题】空气能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没有重量。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生活中的自行车______等运用到了空气可以被压缩了的性质。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吹肥皂泡;观察树枝摇动;用扇子扇风;观察烟的流动;观察旗子的飘动。
都可以证明空气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用力推充满空气的注射器活塞,用手堵住出气口,活塞能够下移,说明空气可以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打气筒、篮球和喷壶都是日常生活中运用了______被压缩的性质。
【答案】:【解析】:第9题【解答题】空气看不见、摸不到,不能占据空见。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解答题】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A、空气看不见B、空气抓不住C、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答案】:【解析】:第11题【解答题】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C、空气能流动【答案】:【解析】:第12题【解答题】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瓶里还剩下( )空气。
A、半瓶B、一瓶C、没有了【答案】:【解析】:第13题【解答题】乌鸦喝水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辨别空气和水谁轻谁重?(写出两种方法)【答案】:【解析】:第15题【解答题】倒掉杯子里的水后,杯子啦就没有任何物质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四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有空间吗同步训练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重点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每日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一、选择题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当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盛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帮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此后,关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 以下物件中,运用了空气能够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空气占据空间吗知识展示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2、空气被压缩后,体积会缩小,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例如气球、轮胎、篮球、游泳圈等。
3、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我们:空气的确占据一定的空间,石头把空气的空间占据了以后,水面就上升。
4、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不会湿,因为杯中的空气占据一定的体积,避免了纸团和水接触。
5、水、空气和石头等都一样,都占据空间。
6、一只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用一只空的透明的塑料杯倒扣在乒乓球上,乒乓球不浮在杯子的底部,而是在杯子的口处,这是因为:杯子里有大量的空气,只有杯子口处有一点点水,乒乓球只能浮在水面。
所以,它会在杯子口处的水面上。
判断1、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2、在热水中把扁的乒乓球放进去,泡一泡球会重新鼓起来。
(√)3、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得更小。
(√)4、空气的体积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5、用同样大小的力量压缩空气和水,两者都可以被压缩。
(×)6、两只同样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感觉是一样的。
(×)选择1、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C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2、空气的颜色是(B )A透明的 B无色的 C白色的3、喷雾器是利用( A )的性质制成的。
A压缩空气 B水会流动 C空气会流动4、下列关于水和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水和空气都可以流动 B水和空气都可以压缩C空气中含有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