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后喉痉挛处理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33.09 KB
- 文档页数:3
拔管后喉痉挛及其临床处理喉痉挛是指喉内肌收缩所致的声门阻塞,属迷走神经介导的保护性反射,可防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树。
在气管导管拔除后,喉痉挛是上呼吸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在小儿上呼吸道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手术后相当常见,发生率大约为20%,1.原因拔管后喉痉挛的主要原因是血或分泌物对声带的局部刺激作用,尤其是麻醉深度处于缺乏以抑制喉痉挛反射,但患者又不能进行协调性咳嗽的情况下,如全身麻醉第Ⅱ期,如果在此种麻醉深度下〔即病人处于深度麻醉和清醒状态之间〕拔管,极易诱发喉痉挛。
一般主张,拔管最好是在病人处于较深麻醉状态时或完全清醒后进行,切忌在两者之间进行。
研究发现,在深麻醉下拔管病人的喉痉挛和脱氧饱和发生率类似于清醒后拔管的病人。
2.临床表现喉痉挛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从轻度喉喘鸣至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
在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的情况下,喘鸣音消失。
因此必须注意,在喉痉挛病人的处理中,不应将喘鸣音消失误认为是临床状况的改善。
通常将喉痉挛分为三度:①轻度喉痉挛,吸气时声带紧张,声门口变窄,患者可发出高亢的喉鸣音〔如笛鸣〕,在浅麻醉时刺激声门较为常见;虽然轻度喉痉挛对机体氧合的影响较轻,但如果未及时进行处理,其可快速开展成为中度或严重喉痉挛。
②中度喉痉挛:由于保护性反射,呼气时假声带也紧张;气流受阻而发出粗糙的喉鸣音,在吸气时可有三凹体征和紫绀。
③严重喉痉挛:咽喉部肌肉皆进入痉挛状态,声带、假声带和杓会厌襞均完全内收,使上呼吸道完全梗阻;患者可很快出现三凹体征及严重紫绀。
3.预防措施由于拔管技术可影响喉痉挛的发生率,所以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拔管前先在肺内充满一定压力的氧,然后将气管导管套囊放气,同时拔除气管导管。
该操作的目的是使肺充气至总肺容量,以在拔管后即刻产生用力呼气,此有助于去除声门附近的血液和组织碎屑,防止吸气诱发喉痉挛。
在成年人和小儿呼吸道手术后,可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来预防拔管后的喉痉挛。
为了预防利多卡因对麻醉水平的加深作用,最好是在清醒拔管前应用或在病人出现了活泼的吞咽反射活动后应用。
气管插管困难患者拔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抢救一例广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张德文我院于2008年11月为一名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拟行气管内麻醉,该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立即出现急性喉头水肿,经积极抢救后成功。
现将抢救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32岁,体重52㎏,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连接ECG、SpO2及无创血压监测,开放静脉,依次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维库溴胺5 mg,依托咪酯15 mg全麻诱导,面罩加压给氧较困难,但能维持SpO2在92%左右,紧急气管插管,声门暴露困难,只能见到会厌,用管芯塑型气管导管后插管,两次均失败。
改喉罩通气,患者张口度小,喉罩放入困难,面罩继续加压给氧,运用McCoy型喉镜插入内径6.5号气管导管成功。
考虑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喉头敏感性较高,为预防反复气管插管机械刺激所引起的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0静注。
术中异丙酚微泵注入,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
因患者腹腔内粘连,LC失败改经腹胆囊切除术。
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毕给予新斯的明1 mg和阿托品0.5 mg静注拮抗残余肌松药,分两次给予氟马西尼共0.5 mg拮抗笨二氮卓类药。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正常,呼之能睁眼、摇头,符合拔管指征。
拔除气管导管后,患者立即出现烦躁不安、缺氧,听诊两肺呼吸音消失,面罩加压给氧无效,随后SpO2进行性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立即气管插管未成功,因之前有困难插管史,没有反复尝试插管。
此时诊断考虑可能是完全性喉头水肿,立即行环甲膜穿刺、地塞米松静注,同时做气管切开准备。
在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心率开始下降最低至32次/分钟,并转为室性心律,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注,做好除颤准备,SpO2最低降至56%。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应急预案标准版本1、立即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处,同时通知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处理。
2、当患者气管切开时间超过一周窦道形成时,更换套管重新置入,连接呼吸机,氧流量调节至____%,然后根据病情再调整。
3、如切开时间在一周以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通知麻醉医师进行重新置管。
4、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时立即给予心脏按压。
5、查动脉血气,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7、病情稳定后,专人护理,应补记抢救记录。
8、患者意外脱管,重在预防,护理人员应注意:(1)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使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2)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3)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至脱管。
(4)更换固定系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
程序:立即抢救—通知医师—根据病情处理—氧流量调节至到____%—查动脉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经过。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应急预案标准版本(二)(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____%,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四)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五)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预案(十三项)(一)、局麻药毒性反应↓(二)、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停止应用局麻药面罩吸氧快速补充血容量检测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必要时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三)、脊麻后头痛脊麻后头痛去枕平卧口服止痛药静脉补液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硬膜外腔填塞硬膜外腔注射自体血(十)、误吸综合征综合误吸综合征综合头偏向一侧, 充分吸引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检测生命体征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大剂量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九)上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梗阻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插入喉罩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心跳停止心肺复苏(十二)严重低氧血症严重低氧血症暴露胸部、手控呼吸、吸入100%氧检查麻醉机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寻找漏气或通路梗阻抬高双下肢静脉肾上腺素静脉补液保持循环稳定纠正低血压严重左向右分流SVR降低(十三)拔管后喉痉挛拔管后喉痉挛轻提下颌面罩加压给氧停止一切刺激操作加深麻醉环甲膜穿刺高频通气必要时司可林80毫克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四)、硬膜间隙血肿和截瘫(五)、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感染或脓肿椎管内感染、血肿、脓肿椎管感染 脓肿抗生素全身抗感染治疗硬膜间隙血肿、截瘫硬膜外腔穿刺抽血椎板切开血肿清除脓肿切开引流椎管探查 椎管切开冲洗(六)、气管插管操作损伤气管插管操作损伤口唇、粘膜损伤出血牙齿脱落声带损伤声门水肿立即取出,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压迫止血肾上腺素棉球压迫。
(八)、呼吸暂停呼吸暂停面罩人工呼吸置入鼻咽通气道插入喉罩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七)、神经、脊髓损伤1、神经、脊髓损伤退出穿刺针避免进一步损伤。
应用神经营养药糖皮质激素针灸、电疗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十一)心跳停止。
全麻术后拔管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随着新型麻醉药物与各种监测设备的出现与应用,以及麻醉人员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全身麻醉病人的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的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麻醉医生似乎不同程度地忽视全身麻醉病人的麻醉苏醒过程,尤其对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识重视不足。
一、气管导管拔管困难气管导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相对应的处理为:1.气管导管气囊未放气,这是拔管困难最常见的原因;2.气管导管气囊过大,气囊嵌在声带部位;3.由于未用润滑剂,导管气囊或导管与气管壁粘连;4.外科缝线将气管导管与邻近组织固定,可见于颈胸颌面手术;5.气管导管过粗,插管用力,或喉部解剖异常;直视下手法推动喉与导管,旋转导管退出;6.气管导管气囊放气后,气囊形成袖套样皱折,使管径增粗,难以通过声门:处理:①再插入:旋转、退管;②再插入、充气、放气、退管;③皮肤钳或血管钳帮助下减小气囊皱折,退管。
二、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气管导管拔管时约有70%的病人出现心率和收缩压升高20%,甚至更高。
(一)原因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而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插管后1~10min,可出现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
(二)临床意义大部分病人可耐受气管导管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
但是某些病人可能不能耐受这种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1.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能影响心肌氧耗与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主要与心动过速明显相关,而不是高血压。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2. 高血压病人对苏醒和拔管的高血压反应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
这种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肺水肿或脑出血等。
3. 先兆子痫产妇气管插管与气管导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均严重。
这种病人平均最大升高幅度为平均动脉压45mmHg,肺动脉压20mmHg,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0mmHg。
喉痉挛的处理流程一、预防措施1.1术前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东莨菪碱/阿托品i.m.),尤其是小儿。
1.2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
1.3应避免在浅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和进行手术操作,并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1.4拔管时最好在患者处于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
1.5利多卡因可用于预防拔管后的喉痉挛。
拔管前1~2min,按1~2mg/kg静注,可明显减少咳嗽及小儿喉痉挛发生率。
二、临床表现2.1吸气性喉鸣、呼吸道梗阻。
2.2吸气用力增加、气管拖曳。
2.3胸腹矛盾运动。
2.4程度分级:2.4.1轻度:吸气性喉鸣声调低(鸡啼样喉鸣),无明显通气障碍。
2.4.2中度:吸气性喉鸣声调高、粗糙,气道部分梗阻,呼吸"三凹征"(锁骨上凹,胸骨上凹,肋间凹)。
2.4.3重度:具有强烈的呼吸动作,但气道接近完全梗阻,无气体交换、发绀、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心跳微弱甚至骤停。
三、紧急处理3.1面罩加压纯氧吸入。
3.2轻提下颌可缓解轻度喉痉挛。
3.3立即停止一切刺激和手术操作。
3.4立即汇报上级医师协助处理。
3.5加深麻醉可缓解轻、中度喉痉挛,常用的方法为:静脉注射诱导剂量的20%或增加吸入麻醉药浓度。
3.6暴露并清除咽喉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7对重度喉痉挛,紧急情况下可采用16号以上粗针行环甲膜穿刺给氧或行高频通气。
3.8对重度喉痉挛也可应用琥珀胆碱1.0~1.5mg/kg,静脉注射或4.0mg/kg肌肉注射后行气管插管。
3.9面罩气道持续加压(CPAP)或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通气。
3.10伴有心动过缓者:阿托品0.01mg/kg,静脉注射。
3.11已放置气管导管,但又难以改善通气者,其原因可能为.导管扭曲,异物堵塞,支气管痉挛,张力性气胸等。
3.12气管导管远端梗阻者:经气管导管插入管芯使导管通过远端或将梗阻物推向一侧支气管,采用单侧肺通气立即更换气管导管。
四、后续处理4.1术后访视患者。
一、概述喉痉挛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梗阻的紧急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手术操作、药物刺激、气道内血液或分泌物等。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医疗救治组:由呼吸内科、麻醉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负责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3. 护理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和观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4. 物资保障组:负责抢救物资的供应和调配。
5. 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患者喉痉挛:医护人员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确认喉痉挛的诊断。
2. 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救治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3. 现场急救:-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 立即停止刺激源,如手术操作、药物等。
- 轻度喉痉挛:轻提下颌,鼓励患者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中度喉痉挛:使用面罩加压纯氧吸入,必要时给予抗胆碱药如阿托品。
- 重度喉痉挛: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4. 转运患者: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医院,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5. 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机械通气等。
四、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确保抢救物资充足,如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等。
2.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3. 信息沟通:建立应急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五、应急预案的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喉痉挛、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急救、转运患者等环节。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院应对喉痉挛的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喉痉挛如何紧急护理
喉痉挛如何紧急护理?喉痉挛指喉部肌肉反射性痉挛收缩,使声带内收,声门部分或完全关闭而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完全性的呼吸道梗阻,那么喉痉挛如何紧急护理呢?小编为你讲解。
喉痉挛的病因喉痉挛的症状喉痉挛如何紧急护理喉痉挛的预防措施喉痉挛的病因1、气道内操作,浅麻醉下吸痰、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或拔管对咽喉部产生的刺激。
2、气道内血液、分泌物或呕吐、返流的胃内容物等刺激诱发所致。
古训有:吃不言,睡不语。
在吃饭时说笑,则容易使食物、汤液误入气道,引发呛咳,甚至引起喉痉挛,使患者声门闭锁,既吸不进气,也呼不出气,不能言语,濒临窒息。
在这危急时刻,若能及时点按天突穴,则可解除喉痉挛,使患者转危为安。
天突穴位于喉结下方2寸处,正当胸骨上凹窝的中央。
喉痉挛的症状l.成人喉痉挛
(1)喉痉挛的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吸气粗长伴喘鸣,呼气呈断续的犬吠声,持续时间短,常在一深吸气后发作终止、呼吸如常。
(2)痉挛性咳嗽:一种短促、哮吼性或炸裂性咳嗽,无痰及声嘶。
(3)痉挛性失声:发生于刚欲说话或正在说话时,突然失声。
停止说话,痉挛即止。
(4)喉晕厥:发作时先咳嗽,继而出现喉痉挛。
病人因缺氧而晕倒,片刻清醒。
2.小儿喉痉挛
(1)夜间突发呼吸困难,吸气时有喉鸣,面色发绀,惊恐不安。
持。
喉痉挛处理应急预案1. 引言喉痉挛是一种突发、严重的喉部病症,常常导致患者气息突然中断,出现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
若不及时处理,喉痉挛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此,制定喉痉挛处理应急预案,并进行合理的应急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喉痉挛的处理应急预案,包括处理步骤、所需工具、注意事项等内容,以供医务人员参考和实践。
2. 处理步骤喉痉挛处理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处理步骤:2.1 确认症状当患者出现突然喉部不适、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喉痉挛。
2.2 护送患者到安全地点在确认患者为喉痉挛后,要护送患者到安全地点,以防止其他危险发生。
2.3 呼叫急救人员在护送患者的同时,要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提供准确的地址和情况描述,确保能够及时得到专业医疗援助。
2.4 利用外部救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外部救助,例如轻拍患者的背部、进行紧急气管切开等。
2.5 接受急救处理当急救人员到达后,要积极配合并接受专业急救处理,包括药物治疗、气管插管等。
3. 所需工具在处理喉痉挛应急情况时,可能需要使用以下一些常见的工具:•手电筒:为了在黑暗环境下观察患者的状况,以及提供光源给急救人员进行处理。
•呼吸道设备:例如气管插管、面罩等,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紧急药物:例如止咳药、肾上腺素等,可在急救过程中使用以缓解喉痉挛症状。
4. 注意事项在处理喉痉挛应急情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 安全第一处理喉痉挛应急情况时,要时刻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护送患者到安全地点,并防止其他危险的发生。
4.2 快速呼救喉痉挛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呼救,以确保能够得到专业的医疗援助。
4.3 配合急救人员在急救人员到达后,要积极配合,并告诉他们患者的病史以及最新的状况,以便他们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
4.4 避免误诊和误治喉痉挛与其他疾病有时症状相似,容易误诊和误治,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辨识和处理喉痉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摘要: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喉痉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我院于[演练日期]组织了一次喉痉挛应急预案演练。
本次演练旨在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操作流程的顺畅性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一、演练背景[演练背景描述,例如:患者因剧烈咳嗽后出现呼吸困难,疑似喉痉挛。
]二、演练目的1. 检验我院喉痉挛应急预案的实用性;2. 提高医护人员对喉痉挛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3.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4. 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
三、演练流程1. 熟悉演练计划和应急知识培训由急诊科主任对全体参演人员进行演练计划说明和应急知识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熟悉喉痉挛的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等。
2. 紧急集合演练开始后,模拟患者出现喉痉挛,医护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紧急集合。
3. 现场救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立即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急救措施。
同时,联系上级医生进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4. 应急处置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给予患者镇静剂,缓解喉痉挛;(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4)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参演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演练结果1. 医护人员对喉痉挛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提高;2. 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更加默契;3. 演练过程中,应急预案得到有效执行,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对喉痉挛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2. 完善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流程,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3.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整体应急能力;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通过本次喉痉挛应急预案演练,我院医护人员对喉痉挛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保障患者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发生喉痉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姬立英,田婷婷(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摘要:由于麻醉药物,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的影响,麻醉手术结束后的病人会引发各种并发症,需要在麻醉恢复室度过麻醉恢复期,以保证病人机体内环境,呼吸循环系统的状态趋于稳定的场所,喉痉挛是麻醉手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实施的685例全麻手术患者,有5例患者术后并发喉痉挛,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救治护理均转危为安。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喉痉挛;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3.201本文引用格式:姬立英,田婷婷.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发生喉痉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291,295.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麻醉恢复室685例全麻手术患者中发生喉痉挛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共有5例全麻术后并发喉痉挛的患者,年龄3~65岁,平均34岁,麻醉综合评价(ASA)为Ⅰ~Ⅲ级。
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麻醉3例,静脉复合麻醉2例。
手术部位:腹部手术3例,四肢手术2例,4例病人出现轻度喉痉挛病人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闻及喉鸣音,无明显通气障碍,1例出现重度喉痉挛,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音声调高,气道部分梗阻,5例喉痉挛患者均在麻醉恢复室停留10min至1h。
1.2 方法依据发生喉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明确发生的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同时,加强恢复室护士麻醉恢复期管理相关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培训,减轻麻醉并发症的概率,一旦出现喉痉挛病人表现为烦躁、吸气性呼吸困难伴高亢的喉鸣音,发绀显著,随即出现呼之不应,脉搏微弱。
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给予纯氧吸入,平卧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纯氧正压通气,直至病人清醒,喉痉挛消失;(2)如系麻醉过浅引起,应用静脉或吸入麻醉药物加深麻醉,直至喉痉挛及其他反射消失;(3)必要时可给于短效肌松药甚至行气管内插管,如遇到拔管后喉痉挛病人SPO2<85%,必须进一步处理,可选用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以减少腺体分泌,减少口咽分泌物的刺激;(4)避免在浅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和进行手术操作,以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5)拔管最好在病人处于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
麻醉科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
1.喉痉挛
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
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
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
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
插管操作轻柔,所选导管适当,可减轻咽喉痛。
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水肿
常在24h后出现,多发于zl,3L,常因插管困难时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少数可因过敏等引起。
可针对原因防治。
5.喉溃疡及肉芽肿
多因导管摩擦声带突上的黏膜,尤以头部过度后伸以及长时问留管者(6—7d)为多见,需在直接喉镜下切除。
6.声带麻痹
偶见,原因不明。
注:导管大小选择(小儿):
导管内径(nun)=年龄(岁)/4+4导管周径(F)=年龄
(岁)+16。
一、背景喉痉挛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急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吸气性喉鸣等。
在紧急情况下,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对喉痉挛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减轻症状,避免病情恶化。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喉痉挛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
3. 明确各部门在处理喉痉挛时的职责,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发生喉痉挛紧急情况时的处置。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喉痉挛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应急处理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组长:由医院院长或分管领导担任。
(2)副组长:由医务科负责人担任。
(3)成员:包括急诊科、呼吸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患者出现喉痉挛症状,立即呼叫应急处理小组。
2. 应急处理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手术史等。
(2)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3)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异物阻塞。
3.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
(2)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尝试诱导咳嗽,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若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若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可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等。
5. 将患者转入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六、后期处理1.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明确病因。
2.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3. 对应急处理小组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七、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处理小组进行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喉痉挛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识别和救治能力。
3. 将预案内容纳入医院急救培训课程,确保全体医护人员熟悉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