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国古诗词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21
爱国的古诗名篇赏析爱国的古诗名篇赏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类似这样爱国诗句还有很多。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爱国的古诗名篇赏析,欢迎阅读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毛文锡《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黄陵庙侧水茫然。
楚江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鱼灯风飐碎,白萍远散浓香。
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注释1.银蟾:月亮。
2.楚江:流经楚地的长江。
3.飐:风吹物使其颤动。
4.清商:古代民乐简称。
5.朱弦:瑟弦的美称。
赏析迷蒙的月色,迷蒙的烟寸,迷蒙的灯影,迷蒙的花香,心上人呀,你隐在这迷蒙的境界里,这迷蒙的境界有许多迷蒙胧的故事。
黄陵庙中祭祀着大舜的两个美丽的妃子,她们依然含泪企盼夫君归来吗?楚王梦游高唐遇到的那位巫山神女,依然"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吗?还有湘水之神,那多情的湘夫人,依然在弹奏在弹奏着哀婉的锦瑟吧?心上人呀,你隐在这些迷蒙而凄艳的故事里。
但我苦苦寻觅,却寻不到你,你真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呀!云散了,天晴了,消散了那迷蒙的境界,消散了那迷蒙的故事,也消散了你的身影,我的希冀……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释⑴槿(jǐn)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
溪曲:小溪弯曲处。
⑵菰(gū)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
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
秋天结实如米叶菰米,可煮食。
⑶水葓(hóng):即荭草。
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喜阳、温暖和湿润,耐瘠薄,不择土壤,在湿地里野生。
译文在一条小溪拐弯的地方,有一所周围围着槿树篱笆的茅舍。
鸡鸣狗吠之声,时断时续,从草房的南边和北边传来。
水边的茭白的叶子已经长大,茭白也可以采来做成美味的菜了。
那荭草,叶呈红色,也已开放。
门外池塘里荡漾着碧波。
虽然,在茅舍外,看不见那忙于织布的农家妇女,但她那“轧轧鸣梭”的急促的织布声,却从房屋里传到外边来。
爱国诗震撼的诗句爱国诗是指表达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忠诚的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下面是一些震撼人心的爱国诗句及其赏析: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
诗人认为,人生在世,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就能为国家留下光辉的历史。
这句诗鼓舞着我们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咏煤炭》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为国家尽责的精神。
诗人希望天下百姓都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即使自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在所不惜。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3. “敢教日月换新天,不让顶天立地人。
”——杨继盛《登泰山》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敢于改革创新、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诗人勇敢地提出要改变旧的社会制度,让国家焕发新的生机。
这句诗鼓舞着我们要勇于创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4.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保持清醒头脑、坚守道义的品质。
诗人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努力,即使周围的人都沉迷于享乐,也要坚定信念。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和崇高品质。
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国家危亡、民族命运多舛的景象。
诗人用“山河破碎”和“风飘絮”来形象地表现国家的危机,用“身世浮沉”和“雨打萍”来表现个人命运的坎坷。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关注。
总之,这些爱国诗句震撼人心,它们传达了诗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诗句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古诗爱国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爱国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2首与爱国诗句有关的古诗,整理后列表如下:《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泊秦淮》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诗句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林则徐。
其全文诗句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翻译】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多谢您让我罢官回乡流放边远地区。
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诗句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病起书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
其全文诗句如下: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古诗爱国诗句翻译赏析古诗爱国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爱国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22首与爱国诗句有关的古诗,整理后列表如下:《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泊秦淮》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诗句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林则徐。
其全文诗句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翻译】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多谢您让我罢官回乡流放边远地区。
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诗句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病起书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
其全文诗句如下: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导语】爱国,永远是⼀个民族、⼀个国家存在的⽀柱,也是做⼈的起码标准。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爱国古诗词精选五⾸。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爱国古诗词精选 夏⽇绝句 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当做⼈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赏析/鉴赏 这⾸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透⼈胸臆,直指⼈脊⾻。
“⽣当作⼈杰,死亦为⿁雄。
”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起,势如千钧,先声夺⼈地将那种⽣死都⽆愧为英雄豪杰的⽓魄展现在读者⾯前,让⼈肃然起敬。
这两句诗是⼀种精髓的凝练,是⼀种⽓魄的承载,是⼀种所向⽆惧的⼈⽣姿态,因其崇⾼的境界与⾮凡的⽓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今思项⽻,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
项⽻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颜见江东⽗⽼”,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的精神⽽⾃杀⾝亡。
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
诗⼈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
“⾄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意。
这⾸诗起调⾼亢,鲜明地提出了⼈⽣的价值取向:⼈活着就要做⼈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逃命;抛弃中原河⼭,苟且偷⽣。
因此,诗⼈想起了项⽻,借项⽻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耻⾏径,正⽓凛然。
2.经典爱国古诗词精选 ⽯灰吟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要留清⽩在⼈间。
赏析/鉴赏 这是⼀⾸托物⾔志诗。
作者以⽯灰作⽐喻,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洁情操的决⼼。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价值。
这⾸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灰⾃喻,咏⽯灰即是咏⾃⼰磊落的襟怀和崇⾼的⼈格。
⾸句“千锤万凿出深⼭”是形容开采⽯灰⽯很不容易。
爱国诗句加赏析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的豪迈壮语。
赏析起来呀,它就像一声震耳欲聋的呐喊。
文天祥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坚定地表示,人终有一死,可要是能把一片赤诚之心留在史册上,那才是真正的永生。
就好比在生活中,我们做一件事,是选择敷衍了事,还是全力以赴让自己的名字和事迹被人铭记呢?我想文天祥给了我们答案。
这诗句告诉我们,爱国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在关键时刻,能为了国家献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2.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写这诗的时候,身体都已经衰弱到只能僵卧在偏僻的孤村里了。
可是他呢?他才不自我哀伤呢。
他心里想的还是为国家去守卫边疆。
这多像一位老战士啊,即使已经力不从心,但那颗爱国的心依然炽热。
就说咱身边那些退休的老人吧,他们很多人不也还在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余热吗?陆游的爱国情怀,就是不管自己处于何种境地,国家永远在心中第一位,永远想着为国家做点什么。
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的这几句诗啊,写尽了国家破败后的景象和自己的痛心。
山河还在,可国家已经破碎,春天来了,城里却只有荒草丛生。
他看到花开就落泪,听到鸟叫就惊心,那是对国家深深的担忧和热爱啊。
这就好比你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被破坏了,心里肯定难受得不得了。
杜甫把对国家的爱,融入到对这些景象的描写中,让我们读起来,也能感受到那份沉重和揪心。
爱国就是这样,国家的一草一木,兴衰荣辱都和自己的情感紧紧相连。
4.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这诗可真够壮烈的。
他的意思是只要能为国家战死在沙场就够了,哪里还需要把尸体用马革包裹回来呢。
这是一种多么纯粹的爱国情怀啊。
就像那些消防员,他们冲向火海的时候,难道会想自己能不能平安回来吗?他们心里想的肯定是先把火扑灭,保护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这种爱国情怀就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国家的利益。
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项羽,因为他宁肯战死也决不再回江东。
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
最后两句,作者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金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该诗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有关爱国主题的诗歌古诗一、原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衍生注释:1. “示儿”:就是给儿子们看的意思,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遗言。
2. “元知”:原本就知道。
元,通“原”。
3. “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一切都成空。
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死亡的豁达态度。
4.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
5.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6. “北定”:向北进军收复被金兵占领的北宋故地。
7.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侵占的地区。
8. “乃翁”:你们的父亲,这里是陆游自指。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贯穿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主题。
陆游至死念念不忘的是“九州同”,也就是国家的统一。
情感上,虽然开头说“死去元知万事空”,看似豁达,但是随后“但悲不见九州同”急转直下,一个“悲”字,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尚未统一的悲痛。
从表现手法来看,写法很直白又非常有力。
临终前留下遗言本就是极为庄重之事,陆游以这简单却沉重的四句诗,传递出深厚的爱国情感。
不尚雕琢,直抒胸臆,却极具感染力。
四、作者介绍:陆游,南宋著名诗人。
他一生渴望国家收复失地,进行了多次入仕抗争,并且积极参加抗金战争。
他的诗题材广泛,其中关心国家命运最是动人,他始终将爱国情怀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留下了众多激昂的爱国诗篇。
其诗歌创作风格兼具豪放和婉约,人们称他为“小李白”,而在描写乡村风光之类的诗时又很细腻,富有田园气息。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中,小明这样说道:“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心怀爱国之志。
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前,还心系着国家的统一大业,他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那份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难道不值得我们当代的学生敬仰和学习吗?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更应爱我中华,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2. 在一个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现场。
主持人深情地说道:“像陆游这样的爱国诗人,他们的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导语】爱国,永远是⼀个民族、⼀个国家存在的⽀柱,也是做⼈的起码标准。
下⾯是分享的经典关于爱国的古诗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关于爱国的古诗赏析 ⽰⼉ 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名篇。
陆游⼀⽣致⼒于抗⾦⽃争,⼀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毕⽣的⼼事,诗⼈始终如⼀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
题⽬是《⽰⼉》,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光明磊落,激动⼈⼼!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死后万事万物都可⽆牵⽆挂了。
但从诗⼈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死所恋,死⽆所畏的⽣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的“但悲”起到了有⼒的反衬作⽤。
“元”、“空”⼆字更加强劲有⼒,反衬出诗⼈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的⼼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的悲怆⼼境。
此句诗意是诗⼈向⼉⼦们交代他⾄死也⽆法排除的极⼤悲痛的⼼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深深感到遗憾。
这⼀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死,⽽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
表明⾃⼰⼼有不⽢,因为“不见九州同”。
“悲”引擢⽂盟字深刻反映了诗⼈内⼼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诗⼈以热切期望的语⽓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表明诗⼈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诗⼈坚信总有⼀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忘告乃翁”,情绪⼜⼀转,⽆奈⾃⼰已经看不到祖国统⼀的那⼀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