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古诗词鉴赏
- 格式:pps
- 大小:715.50 KB
- 文档页数:98
古诗词鉴赏方法1. 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深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理解和鉴赏古诗词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作品。
2.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是理解古诗词作品的重要基础。
古诗词往往与作者的生平、心情、社会时代等紧密相关。
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在鉴赏古诗词时,可以参考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社会地位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等。
3. 熟悉古诗词的常用表达手法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独特的表达手法。
熟悉古诗词的常用表达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作品。
常见的古诗词表达手法包括对景写景、抒发情感、描绘物象、抒发哲理等。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手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 注重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古诗词作为一种音韵文学,其声调变化和韵律节奏是其独特之处。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注重品味其中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可以通过朗读、吟诵和欣赏专业演唱等方式,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感。
古诗词中的押韵、对仗和律诗结构等都是古诗词音韵美和节奏感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特点,更好地鉴赏古诗词作品。
5. 掌握古诗词的常见主题古诗词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包括自然景物、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
掌握古诗词的常见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作品。
通过学习和分析不同主题的古诗词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了解不同主题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作品。
6. 注重上下文和意象的理解古诗词作品往往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其中的意象和上下文也是理解古诗词的关键。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注重理解上下文和意象的含义。
通过分析上下文中的语境和意象所代表的主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古诗词的欣赏和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从古至今,古诗词一直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不仅因为其优美的语言和音韵,更因为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欣赏和鉴赏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古诗词的欣赏和鉴赏。
一、古诗词的欣赏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欣赏古诗词,首先要从字面上领略其中的美妙。
古诗词常常用简练而精练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形象的比拟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读者可以通过细细品味每个字词的含义和意境,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其次,欣赏古诗词还需要通过了解背景和历史文化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时间跨度较大,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都不尽相同。
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进而更好地欣赏古诗词。
最后,欣赏古诗词需要培养对音韵和节奏的敏感性。
古诗词通常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其中包含丰富的押韵和平仄变化。
通过朗读和吟诵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音韵和节奏的美妙,从而增强对古诗词的欣赏。
二、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鉴赏是指对古诗词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从中寻找其内涵和价值。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鉴赏古诗词要注重对诗人的评价和创作风格的理解。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特点,通过了解诗人的作品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其次,鉴赏古诗词还需要对诗歌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
古诗词通常包含起承转合的结构和对仗押韵的形式,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和形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蕴和表达手法。
第三,鉴赏古诗词还需要对其中的意象和隐喻进行解读。
古诗词常常通过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解读其中的意象和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最后,鉴赏古诗词需要关注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和美学思想。
诗词鉴赏解读诗词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鉴赏和解读诗词,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本文将围绕诗词的鉴赏解读展开,探讨其中的奥秘和魅力。
一、什么是诗词鉴赏解读诗词鉴赏解读是指通过对诗词的欣赏和研究,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字、形式、意境等方面的内涵。
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们所创作的各类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二、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1.注重意境的把握诗词以意境为重要特征,通过描绘景色、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等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情思和主题。
在鉴赏诗词时,我们应注重对意境的捕捉和体会,尝试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追求的境界。
2.重视字句的理解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注重音韵和形式美。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应对具体的字句进行仔细的解读,理解其中的寓意和表意手法。
有些诗句可能需要结合作者的背景和历史背景进行理解。
3.对比古今之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对比现代诗词,看看古今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这种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经典诗词的鉴赏解读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和故乡都成为了诗人思念之情的象征,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人们对明月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烦恼。
诗中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四、古诗词的意义与价值1.文化传承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智慧。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一、内容综述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语文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关注。
其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把握以及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古代诗人词人作品的学习和分析,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主旨,更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我们将就古诗词鉴赏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考生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内容包括对诗词主题的解读、艺术手法的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背景的了解等方面。
也将涉及诗词中的意象、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要素,这些要素的深入理解是理解诗歌内在韵味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古诗词鉴赏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1. 简述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语文学科中,古诗词鉴赏不仅是考察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鉴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素材,对于写作等语文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不仅是一项考试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语文能力的必要环节。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析古诗词鉴赏的具体知识点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能力。
2. 提及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提及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备考古诗词鉴赏时,学生们普遍面临着时间紧张、知识点繁杂、难以理解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学生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梳理和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明确学习重点,避免盲目学习。
注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读多背,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陈丽
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给予他们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林语堂
目录
第一讲走进诗词第二讲鉴赏诗词第三讲诗意栖居第四讲诗情生命
第一讲走进诗词
一、诗词的基本常识
1、诗
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渊明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①律诗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
②绝句
●每首四句
●对仗比律诗自由
按“言”分
●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
●比较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2、词
一种韵文形式,由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称长短句。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上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下阕下片)
词牌:词调的名称。
按谱填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带着镣铐跳舞
——闻一多
3、诗与词的主要区别
(1)诗的句式大致整齐,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2)诗可不与音乐配合而作,词配合音乐而创作。
诗词趣谈:清明(杜牧)四言诗:
清明时节,行人断魂。
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五言诗: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六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长短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讲鉴赏诗词●意象
●思想感情
●语言
还可以关注:表现手法
意象是作者寄托情感的
“附着物”。
“诗者,天地之心。
”
●“逝者如斯夫”——孔子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
●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意象:梧桐
(一切景语皆情语)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别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意象:传递诗意表达诗情构建诗境
二、思想感情
诗词既反映现实,体现其社会作用,又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与志是并重的。
首先是知人。
1.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
比如:“建安风骨”、陶渊明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花间派”温庭筠
“婉约派”李清照、周邦彦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2、个人经历和思想、性格特点
例如:
“词中一帝”李煜
“词坛飞将军”辛弃疾
第二是论世。
诗词的鉴赏,不应忽视创作背景,这个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内容,这些对诗人创作往往有直接影响。
1、借助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南渡前后的李清照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
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贵族少女的
闺阁生活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流落金华的
堪怜生活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唯国是爱的爱国情怀
2、借助背景,把握写景的作用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
典故,就是古代的故事(可真实的,可虚构)或前人的章句。
由于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所表述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用典就可以用很少的字,借用那个故事或文章的全部含义,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典故:汉武帝与皇后陈阿娇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刘方平●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辛弃疾
三、语言品:字句悟:情感融:意境
雄壮——悲壮
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语言风格
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豪迈雄奇
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
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慷慨高昂的情感。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层层递进中的深沉诗意:
做客思乡的一般含义——羁旅的孤独——悲秋的情感——多病的苦闷——离乡万里——人在暮年
悲壮慷慨
感情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语言朴素平淡,质朴无华,
平淡中含深意,质朴中有意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
意境,表达怡然欣悦的感情。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常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第三讲诗意栖居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钟嵘
●人,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