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66
上海中考四大名著 -回复
上海中考考试中,关于四大名著的题目可能涉及到以下几部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大中学生所熟知。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宝玉、黛玉等少年男女为中心,通过对贵族园林建筑“大观园”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丧失与变革。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和他的三个徒弟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故事。
作品中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融入了宗教、冒险和戏剧性的元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英雄史诗,主要讲述了山东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起义讨伐官府的故事。
这部作品描绘了受尽压迫和不公对待的人们生活的艰难,以及他们勇敢与正义的斗争。
《三国演义》是元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崩溃后的中国地区分裂为三个割据政权的历史。
作品中通过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的事迹,展示了智勇双全和谋略考量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这些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作为中学生,在复习中考考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拓宽视野,增加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
同时,对于这些作品的核心故事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有助于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 ,互相贯连 ,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 ,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四大名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内容。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份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
一、《红楼梦》1.作者及创作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历程。
2.主要人物介绍:贾宝玉——贾府少爷,性情敏感多疑;林黛玉——贾府外戚林家之女,才情出众但性格孤僻;薛宝钗——薛家千金,美貌与才华兼备但心机深沉。
3.重要情节梳理:《红楼梦》共有120回,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
此外,还有一些经典的对话和诗词,如“荣府对联”、“葬花吟”等。
二、《西游记》1.作者及创作背景:《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该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2.主要人物介绍:唐僧——唐朝高僧,奉旨前往西天取经;孙悟空——石猴精变,法力无边;猪八戒——天蓬元帅转世,贪吃好色;沙僧——卷帘大将转世,忠诚老实。
3.重要情节梳理:《西游记》共有100回,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救母等。
此外,还有一些经典的场景和对白,如“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三、《水浒传》1.作者及创作背景:《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该书以豪放洒脱的笔调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2.主要人物介绍:宋江——忠良之后,被冤枉入狱后逃至梁山泊;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得罪高俅而被流放;武松——景阳冈打虎英雄,后因嫂子潘金莲而被害。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中两部代表性的古典小说,其中展现了丰富的忠义观。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忠诚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两部小说中的忠义观进行比较。
就人物形象而言,《三国演义》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为代表,他们忠于国家、正义、友情,舍生忘死,表现出了崇高的忠诚和正义感。
而《水浒传》以宋江、林冲等人物形象为代表,他们原本是为国效力的忠臣,但被朝廷的不公平对待逼得走上了反抗之路,他们忠于自己的正义和朋友,表现出了对正义的追求。
在忠诚度方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忠诚度。
他们对朝廷忠诚,力图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对自己的兄弟义气忠诚,合作共事。
《水浒传》中的人物也展现出了忠诚度,虽然他们反对朝廷的不公,但对自己的兄弟团结一心,相互支持,不离不弃。
在价值观方面,《三国演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正义,人物以国家为重,奋不顾身,将自己的忠诚付诸于行动。
他们努力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
而《水浒传》强调个人价值观的追求,人物以个人正义为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和朋友的利益而奋斗,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忠义观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人物对朋友的义气和对正义的追求,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崇尚忠诚、正直的价值观。
但两部小说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忠诚的对象和忠诚的方式上,《三国演义》更加强调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而《水浒传》更加强调对个人利益和正义的追求。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部重要的作品,它们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丰富的忠义观。
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还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他们都是忠于自己信仰的英雄形象,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两部小说,它们都以忠义为主题,塑造了一批忠义的英雄形象。
两部小说虽然在表现手法和情节安排上有所差异,但在忠义观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下面将从人物形象、忠义表现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塑造了一批忠义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都是忠义之士的代表,他们忠于义道,心系国家民族。
而在《水浒传》中,宋江、林冲、卢俊义等人物也都是因忠义而出名的英雄。
在忠义表现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各有其特点。
《三国演义》中,忠义表现主要集中在主要人物的身上,如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具有忠义之风,他们不顾个人得失,为国家民族的兴亡而努力奋斗。
而《水浒传》中,则更加注重团体的忠义精神,宋江等人都是因为不堪恶政而义愤填膺,共同起义强盗,以保卫国家民族利益。
虽然两部小说在忠义表现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价值观方面,《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更加强调天命思想,主张孝义忠信,提倡忠臣义士,重视王道之正。
而《水浒传》则更加强调义蕴思想,主张仁义道德,崇尚义贼为民,讲究民间正义。
两部小说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其中忠义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忠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主题,它对塑造时代人物形象和反映古代社会伦理观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忠义观上各有其特点,但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忠义题材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忠义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忠义精神的体现,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这些忠义英雄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名著阅读《水浒传》一、水浒简要资料1、作者:施耐庵(明)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6、思想意义: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7、人物性格举例: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对比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⑵林冲和武松形象对比相同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不同点:林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的典型。
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二、练习一、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很多名著。
下面是《水浒》《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3分)⑴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⑵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⑶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
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二、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2分)①打虎最阳冈②大闹飞云浦③血溅鸳鸯楼④醉打蒋门神三、(2006年厦门市中考题)章回小说中的回目是对该回内容的概述.下面是《水浒》回目中的几个句子,请任选一句,依据施耐庵《水浒》的内容,将所选句子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
(不少于50字)①景阳冈武松打虎②武松斗杀西门庆③林冲棒打洪教头④林冲雪夜上梁山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⑥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四.“景阳岗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都是《水浒》中的精彩故事,请从这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进行较要的复述。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中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这两部小说都揭示了“忠义”这一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主题、角色、情节等方面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忠义观。
首先,两部小说的主题都与忠义紧密相关。
《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忠诚与背叛”,反映了三国时期人们对君主忠诚、亲情忠诚、义务忠诚以及千百年来“臣子忠心耿耿”的传统观念;《水浒传》的主题则是“忠义与反抗”,反映了宋朝时期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残酷、腐败的现实,表现了江湖义气、同仇敌忾的人性美德。
其次,两部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塑造也体现了不同的忠义观。
《三国演义》中有关忠义的形象主要是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
他们忠于汉室,忠于刘备,历尽千辛万苦跟随刘备征战沙场,体现了他们的忠诚和义气。
而《水浒传》中的大多数主要人物多是社会底层边缘的英雄豪杰,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公、受累于官府,是因为他们具有道义、仁爱之心,乐于助人,忠于正义。
例如,梁山伯、宋江、吴用等人,他们的忠义之情并不只局限于羁绊与江湖之间,而是超越了这些界限,成为了一种社会意识。
最后,在情节安排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有不同的表现。
《三国演义》通过讲述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国家的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折射着古代忠义观对于政治和军事运作的影响。
《水浒传》是以豪杰为主、描绘各种人物五花八门的故事为主,更多地揭示出忠义在生活中的体现,强调出人性中的道德价值。
总之,虽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忠义观存在着不同的表现,但都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忠、义、信的崇高道德伦理观念。
这给后代提供了观念上的启示,使得忠、义、信三重信条在中国文化中发扬光大。
辽宁中考名著知识点归纳在辽宁中考中,名著阅读是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著知识点归纳,供同学们复习参考:1.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
考生需要了解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以及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生哲理。
2. 《西游记》: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传奇故事。
考生需要掌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八十一难的故事梗概。
3.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
考生需要了解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人物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以及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
4. 《水浒传》: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讲述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反抗腐败官府的故事。
考生需要掌握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和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5. 现代文学作品:除了古典名著,现代文学作品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鲁迅、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代表作,如《呐喊》、《家》、《骆驼祥子》等,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6. 外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同样是中考的重点,考生需要了解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海明威等作家的代表作,如《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等,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7. 文学鉴赏:考生需要学会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包括对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8. 文学常识: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如文学体裁的分类、文学流派的特点、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等。
结束语:通过对辽宁中考名著知识点的归纳,同学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两部经典小说,它们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符号和代表。
这两部小说都涉及到了忠义观,对于一个具有传统忠诚精神的文化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将通过对于两部小说忠义观的比较,来探索其异同点。
顾名思义,《三国演义》是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而《水浒传》则是描绘宋朝时期的群雄起义。
时代不同,自然而然地受众和主题也不同,因此两者对忠义观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
在《三国演义》中,忠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这个主题代表了人性的高尚品格,通过许多重要人物的演绎,强调了忠诚、正义、勇敢和无畏的精神。
首先是曹操,他是一个谋略高超的人才,有着巨大的野心和力量,这也让他成为了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他通过对于他的忠臣,如荀彧、程昱等的信任和支持来表现他的忠诚和正义。
另外,还有刘备,他的“仁义之心,忠义之志”,也是《三国演义》所强调的忠义观的代表,他怀着忠诚和正义的信念,治理下属国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伟大使命。
这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代表了忠诚和正义两个方面,体现了忠义观的不同角度。
反观《水浒传》则更加强调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不同于《三国演义》那种几乎纯粹的忠义观。
在《水浒传》中,一些所谓“好人”,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做出不忠诚,不公正的事情,比如说,林冲明明是个不能忍受不义的人,但是他不愿退缩,毅然加入梁山伙伴,这其实是背叛了朝廷,这种行为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反观着青飞带头的“反水”的黄巢部队,则在表面上做出的忠诚举动并不足以说明他们是真的忠诚。
所以,相比之下,《水浒传》中的忠义更加鲜活和容易扭转,借此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总之,《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体现出的忠义观具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前者更加稳定和明确地强调了忠诚和正义,而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了人性的复杂性,十分地实际。
不过,无论哪部小说都印证了历史上中国人所崇尚的忠诚和诚实的美德,这样的价值观在今天也仍然有启迪作用。
三、《水浒传》复习今天这一讲,我们主要来复习《水浒传》;《水浒传》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
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一)简介及特点1.《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2.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并多用方言。
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二)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1.鲁智深(花和尚):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1],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
鲁智深原名鲁达,绰号花和尚。
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
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
结识了京城80万禁军教头林冲,结为兄弟。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
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
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
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性格: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2.武松(行者):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
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
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後,两人毒死了武大郎。
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
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
中考语文总复习------四大名著知识测试及参考答案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2)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这部作品是《》。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们都是描写了中国古代一段历史时期的故事,尤其是其中的忠义观。
在忠义观方面,这两部作品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都展示了许多忠义的人物形象,并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塑造。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被视为忠义的代表。
他们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尽心竭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水浒传》中,像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也是忠义的代表。
他们志向高远,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甚至为此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
这些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了忠诚和义气的力量,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的崇尚和赞美。
这两部作品对于忠义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中,忠义往往与背叛和权谋相伴随,这使得忠义的价值在战乱的背景下显得更为复杂和暧昧。
忠义在这里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战略。
而在《水浒传》中,忠义则更加单纯和直接,成为了主要人物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体现了作者对忠义的不同关注和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呈现了不同的忠义观表现形式。
《三国演义》中,忠义多以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形式展现,英雄们的忠诚往往体现在为国家争夺权力、统一天下的战争中。
而在《水浒传》中,忠义则更多地体现在为民除害、为善事而奋斗的行动中。
水浒英雄们的忠诚更加注重正义和公理,以保护百姓的利益为己任。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忠义观方面都有共同之处,都塑造了众多忠诚勇敢的人物形象,对忠义进行了肯定和赞美。
这两部作品在忠义的态度和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也反映了作者对忠义的不同思考和观察。
无论如何,这些作品都探讨了忠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人们树立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标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之《水浒传》知识点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
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3)(李逵)穿针——大眼对小眼1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
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位首领的称谓。
12、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三国演义》里的“义”与《水浒传》的“义”有什么不同?《三国演义》的重义观念集中体现在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关系中,他们因意气相投而结为异姓兄弟,在逐鹿中原、与天下割据势力争雄的过程中,始终把兄弟情义放在首位,患难相扶,祸福同当,最终实践了“桃园结义”时生死与共的誓言。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义则在更多的方面和人物身上体现出来。
有鲁智深式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宋江式的救危扶困、义气为先;有武松式的知恩必报、光明磊落,更有东溪村晃盖七人小聚义,九夺取贪官的不义之财而团结斗争,直至众英雄聚义梁山泊,与统治阶级公然相抗,把义的色彩渲染得更浓更烈。
首先,义的核心内容不同。
刘、关、张的义,最根本的一点是对友谊的忠诚。
这种友谊超越了个人功利,如关羽身陷曹营时,不为美女金帛、高官厚禄所动,誓与刘备患难相扶;这种友谊甚至超越了君臣关系,关羽被东吴袭杀后,刘备痛不欲生地说:“联不为弟复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终于以身殉义。
水浒英雄的义,也包括对友谊的忠诚,但它的核心则是对被压迫者的救助和对贪官污吏的反抗,无论是个人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是众人的攻府陷州、惩恶除霸,莫不如此。
可以说,《三国演义》是把义主要作为一种美德来歌颂的,《水浒传》中的义已超出于此,带有浓厚的社会政治色彩。
其次,义的政治目的和作用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从来都是政治的一种辅助工具,义的观念同样如此。
刘备三人虽出身贫寒,却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桃园结义”一开始就服务于他们镇压黄巾军的活动。
在籍此而跻身于统治阶级后,他们又开始了与封建势力争夺中国领导权的长期斗争,于是,重义观念又成了团结这个封建统治集团争天下的凝合剂。
与之不同,水浒英雄的义,最初就是建立在反抗封建压迫的基础上的,这决定它只能服务于劳功人民的革命事业。
它不仅是鼓励个人奋起抗争的力量,也是联合众人齐聚梁山的纽带,更是整个起义队伍向官府展开一次次大规模斗争的道义上的源泉。
再次,义与忠的关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