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察设计试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2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试卷A,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内。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A.一阶段测设B.二阶段测设C.三阶段测设D.四阶段测设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C.空气密度D.汽车车速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A.最大纵坡B.平均纵坡C.最短坡长D.坡度角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B.V=2(A1+A2)LC.V=(A1-A2)LD.V=(A1+A2)L/2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路线走向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确定路线的纵向坡度7.在地面上测量水准高差时,应将目标板()。
A.放在水准仪的三脚架上B.放在测量点的地面上C.放在测量人员的手中D.放在测量人员的头上8.某断链桩K2+100=K2+150,则路线(。
)。
A.长链50米B.短链50米C.长链25米D.短链25米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ls=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A.0.15mB.0.23mC.0.43mD.0.86m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D.便于选择半径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
5、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三种。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
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三种。
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B 专供小客车行驶C 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5、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A 最小B 最大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三、名称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 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公路勘察设计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中国将建设“7918”高速公路网。
其中,“7918”指(七条射线、九条垂直线和十八条水平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1)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是指各种车辆折算成(乘用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是一条多车道公路,车辆(在不同方向和车道上)应(完全控制)进出。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始年份应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开通年份。
8.中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三种类型(客车、卡车和鞍座列车)。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1)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
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2)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采用三级公路。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允许交通组成为(a)。
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3。
公路设计交通量指(c)。
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各种车辆转换为乘用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c)。
道路勘测设计 A 复习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对于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不小于为()。
A 120mB 200mC 360mD 400m答案:C2.在线形设计时,车座数小于或等于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车辆折算系数为()。
A 0.5B 1.0C 1.5D 2.0答案:B3. 新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采用()作为设计高程。
A 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B 未设超高、加宽前的路基外边缘高程C 中央分隔带的内侧边缘高程D 设置了超高、加宽后的路基外边缘高程答案:A4.在地形平坦,视线开阔,路线受限不十分严,而且路线位置能由明确的地面目标来决定的地区,可采用()确定路线。
A 拨角法B 坐标法C 穿线交点法D 直接定交点法答案:D5.缓和坡段的纵坡应()。
A不大于3% B 大于3%C不小于3% D 小于3%答案:A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高速公路答案: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极限最小半径答案:极限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3.最大纵坡答案: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27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将公路的技术分级分为、、、、。
答案: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2.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
答案: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3.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有、、、、、。
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4. 纵断面设计线由和组成。
答案:直坡线、竖曲线5. 公路路幅布置类型有、、。
答案: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案:(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 并与沿线的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1*25=25分)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 、公路 、_水运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 、缓和曲线和圆曲线。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 米,物高0.1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和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9. 公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 、采用渠化交通和修建立体交叉。
(1*15=15分)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B 横向力C 垂向力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B 1:2:1C 1:2:3D 3:2:1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B 公路等级C 自然因素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5.0m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在进行道路选线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必须考虑的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土壤地质D. 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答案:D)2.道路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的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一项?( )A. 车辆的动力性能B. 道路的美学要求C.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D. 道路横断面的宽度(答案:A)3.在道路平面设计中,交点法主要用于哪种类型的道路设计?( )A. 直线型道路B. 曲线型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C. 高速公路的直线段D.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A. 车道宽度的确定B. 边坡坡度的设计C. 路肩宽度的设置D. 道路沿线景观规划(答案:D)5.道路勘测中,使用全站仪主要是为了测量哪些数据?( )A. 道路的长度和宽度B. 道路的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C. 道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高差D. 道路两侧植被的种类和密度(答案:C)6.在进行路线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评价指标?( )A. 工程造价B. 施工难度C. 路线长度D. 道路沿线的广告收入(答案:D)7.道路定线时,为避免大填大挖,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尽量沿等高线布线B. 尽可能穿越山脊线C. 不考虑地形,直接连接两点最短距离D. 优先考虑道路美学,忽视工程造价(答案:A)8.在道路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下列哪个因素?( )A. 道路的美观B. 道路的通行能力C. 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D. 道路沿线的商业开发(答案:C)9.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交叉设计的基本原则?( )A. 保证交通流畅B. 减小占地面积C. 提高道路景观价值D. 确保行车安全(答案:C)10.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关于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线段不宜过长,以免驾驶员视觉疲劳B. 曲线段应合理设置,以适应地形和交通需求C. 直线与曲线之间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兀D. 为追求道路美观,应多使用曲线,少使用直线(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1.道路勘测设计中,_________是确定道路中线位置及其空间几何形状的工作,它是道路设计的基础。
公路勘测设计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个等级,它们分别为。
2.公路勘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和。
3.圆曲线最小半径有三类,即、和。
4.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条,一条是,一条是。
5.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且坡长不得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6.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和等因素有关。
7.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
8.高速公路的爬坡车道设在行车道侧,宽度一般为。
9.横断面面积计算一般采用法,土石方体积计算一般采用法。
10.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进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挖方+ = +废方。
11.沿河线布线的主要问题是选择、选择和选择。
12.已知越岭垭口两侧的纵坡均为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高程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米。
13.是整个外业勘测的核心,在整个公路勘测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
14.公路定线有定线、定线两种方法。
15.按交通功能划分,立交分和。
16.“3S”技术是指、和。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车辆。
A.直行 B.左转弯 C.右转弯2.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m,终点桩号为K27+394.58m,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43.36m,一处短57.9 4m,则该段路线总长为()A、26029.16mB、27380mC、26000m3.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4.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平面与纵面 B.纵坡 C.地质土质5.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 )。
A.路堤(堑)边坡坡脚(顶)以外1m B.路基排(截)水沟外边缘以外lmC.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以外1m6.新建无中间带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以()标高为准。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条公路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范围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设计车速之差不宜超过()A.10km/hB.20km/hC.25km/hD.30km/h2.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A.小客车B.载重汽车C.鞍式列车D.铰接车3.在通行能力的几个概念中,数值最大的是()A.基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C.设计通行能力D.服务交通量4.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____为宜。
()A.2V(m)B.2V(km)C.6V(m)D.6V(km)5.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A.50mB.60mC.80mD.100m6.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_______的条件确定的。
()A.μ=0.035i=-1.5%(或-2%)B.μ=0.05i=6%-8%C.μ=0.10i=6%-8%D.μ=0.015i=10%7.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转坡角D.竖曲线最小长度8.当圆曲线半径R等于600米时,缓和曲线设计长度在_______米时视觉上比较协调。
()A.50-200B.60-300C.70-600D.100-7009.二级以下的改建公路,其设计标高除了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处的标高。
()A.分隔带中线B.路基边缘C.路面边缘D.行车道中线10.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δ应为()A.δ=1+δ1+δ2ik2B.δ=1+(δ1+δ2ik2)G/GxC.δ=1+δ1D.δ=1+δ1G/GX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选择题)1.⾼速公路和⼀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驶;B专供⼩客车⾏驶;C混合交通⾏驶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平均⼩时交通量;C.最⼤⽇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4000辆;辆以下;~15000辆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计算⾏车速度6.公路的计算⾏车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车速度。
A.最⼩;B.最⼤;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7.在计算⾏车速度较⾼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车速度()计算⾏车速度。
A. ⼤于;B.等于;C.⼩于8.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铁路;B.公路;C.航空;D.⽔运9.计算⾏车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
A. 平⾯线形;B.纵⾯线形;C.横⾯线形;D.⼏何线形10.横向⼒系数的定义为()。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B.横向⼒与竖向⼒的⽐值;C. 横向⼒与垂向⼒的⽐值11.当计算⾏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超⾼横坡度采⽤,则圆曲线的⼀般最⼩半径值应为()。
A. 1417m;;12.超⾼附加纵坡度(即超⾼渐变率),是指超⾼后的()纵坡⽐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 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边缘;C.路⾯中⼼13.⽆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B.路⾯未加宽时;C.路⾯加宽后14.汽车在平曲线上⾏驶时,若µ=,f=,b/2h=,则()。
A. 倾覆先于滑移;B.滑移先于倾覆;C.滑移于倾覆同时发⽣15.汽车停在不设超⾼的弯道外侧路⾯上,其横向⼒系数µ为()。
A. µ=0;B. µ>0;C. µ<016.汽车⾏驶在不设超⾼的弯道外侧路⾯上,其横向⼒系数µ为()。
道路勘察设计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路设计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道路选线的主要因素?A. 地形地貌B. 地质条件C. 交通需求D. 植被覆盖2. 在进行道路勘察时,以下哪项工作是不需要进行的?A. 测量地形B. 评估土壤条件C. 确定道路等级D. 选择建筑材料3. 道路设计中,下列哪项不是道路几何要素?A. 直线段B. 曲线段C. 纵坡D. 路基材料4. 道路设计中,道路的纵坡设计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车辆的爬坡能力B. 道路的排水要求C. 道路的美观性D. 所有以上选项5. 道路设计中,以下哪种路面结构类型适用于重载交通?A. 沥青混凝土路面B. 水泥混凝土路面C. 砂石路面D. 沥青砂砾路面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道路勘察设计中,道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2. 描述道路设计中,如何考虑道路的排水设计。
3. 阐述道路设计中,为何要进行交通量预测,以及其对道路设计的影响。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已知某道路设计速度为60km/h,要求设计一个半径为50m的圆曲线。
请计算该曲线的超高和超高过渡段长度。
2. 假设某道路设计需要考虑排水,设计纵坡为2%,道路宽度为10m,路面材料为沥青混凝土。
请计算在设计纵坡下,道路两侧排水沟的最小尺寸。
四、论述题(共20分)论述在现代城市道路设计中,如何结合智能交通系统(ITS)进行道路设计,以及ITS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审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计算题需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 论述题需结合实际案例,条理清晰,论点明确。
4.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保持答题卡整洁。
祝考试顺利!。
hA.K1+350.5B.K1+149.5C.K1+450.5D.K1+249.510.新建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
A.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中线标高B.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中线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D.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边缘标高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C.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D.解决路线的根本走向A.真坡是指最大纵坡B.真坡是指平均纵坡C.真坡是指定线所放的坡度根本上就是今后纵断面的设计坡度D.真坡是指最小纵坡13.数字地面模型简称为( )。
A.DMTB.TMDC.MDTD.DTM14.设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G为传到制动轮上的车重力,那么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
A.GB.GC.G/D.G/15.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
这种线形称为( )。
A.S型曲线B.断背曲线C.C型曲线D.反弯曲线16.用作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
A.5%B.6%C.4%D.3%17.横向力系数μ的适宜范围为( )。
A.0.3~0.4B.0.4~0.5C.0.1~0.15D.0.2~0.318.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
A.起点B.路线带C.中心线D.终点A.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B.平、纵设计均与设计车速有关C.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D.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而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E.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而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A.一级公路应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会车视距B.高级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超车视距C.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不小于超车视距D.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E.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A.对最大、最小合成坡度均没有限制B.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C.对最大合成坡度没有限制D.合成坡度i H是由纵向坡度i Z和横向坡度i h组合而成,即i H=E.合成坡度i H是由纵向坡度i Z和横向坡度i h组合而成,即i H=A.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C.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D.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E.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A.汽车重心越低,汽车的纵向稳定性越好B.汽车重心至后轴的距离越大,汽车的纵向稳定性越差C.汽车纵向倾覆现象和纵向倒溜现象的发生次序无法确定D.发生纵向倒溜现象之前先发生纵向倾覆现象E.发生纵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纵向倒溜现象A.沿溪线不便于施工和养护,往往成为方案选择中放弃沿溪线的因素B.大体沿山脊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C.大体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越岭线D.沿溪线城镇居民点多,便于为工农业生产效劳,常成为山区选线中优先考虑的方案E.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匀坡线展线和直连线展线两种A.任何减小视线远看的因素都会导致车速的提高B.车速越高,视角越小C.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D.车速越高,注视前方越远E.车速越高,视角越大26.属于公路栽植功能的有( )。
试卷A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B. 内侧 C .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B. 2%C.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B.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B. 1:200 C. 1:500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A1、公路根据和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是经过对和的诸多修正以后得到的。
3、动力因数D,是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和的性能。
4、平曲线若为凸型曲线,且设计车速为120km/h,则其最小长度为。
5、两条无交通管制的单行线相交时,冲突点有个,分流点和合流点分别有个、个。
二、名词解释(2′×5)1、交通量:2、道路阻力系数:3、路幅:第1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4、展线:5、交织:三、简答(4′×5)1、绘图说明平面十字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2、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
3、横向力的存在对行车产生种种不利影响, 越大越不利,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2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4、写出以下几种平面线型的要素组合,如:基本型: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
① S型曲线②卵型曲线③ C型④复合型5、什么是渠化交通及其作用。
四、论述(10′×2)1、直线最大长度的确定以及一般要求。
第3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2、什么是缓和曲线?为什么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最常用的形式及其优点是什么?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考虑了哪几个因素?五、计算(10′+10′+10′+10′)1、横向力系数μ反应坐车的舒适性,不能过大。
假定在某公路的弯道处的最大横向力系数μ为0.09,则:①当R=500m,i=5%,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h②当V=80km/h,i=-3%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才不至发生危险。
h第4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2、双车道公路上同向行驶的车辆之间存在超车行为,一般都是利用对向车道进行超车。
超车视距关乎超车行为的安全性。
欲超车车辆以60km/h行驶,准备以5m/s2超越30km/h的前车,加速用时3s,超车车辆在对向车道上行驶了3s回到自己的车道,假定安全距离为30m,对向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一段距离,求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道路勘测设计》自测一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1. 超高2. 缓和曲线3. 行车视距4. 设计标高5. 经济运距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7分)6. 公路是如何分级的,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7. 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8. 请说明如何进行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9. 山区公路有哪几种线形,各种线形的布线要点有哪些,10. 简述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三、计算题(第1题25分,第2题20分。
)11.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起点的坐标为(40961.914,91066.103),JD1、JD2的坐标分别为(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如JD1处的横向力系数采用0.05,超高横坡度取5%。
(1)试求JD1处弯道的半径。
(2)若JD1处缓和曲线长取100m,试计算此平曲线要素及五个主点桩号。
(3) 如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为8.5m,路拱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超高过渡采用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设计高程以未设超高前的路基边缘为基准,求k0+500.00处路基边缘、路面边缘及中桩与设计标高的差。
(计算题11答案:(1)R,283.46(m)(2)θ1=19?11?57";θ2=78?30?37";A1=160?48?3";A2=78?30?37 ";α=-82?17?26" (左偏)(3)β=10?6?24" ;q=49.95 ;p=1.47;T=298.91;L=507.12 ;E=94.91;J=90.7。
JD =K0+559.50;ZH =K0+260.59;HY =K0+360.59;QZ =K0+514.15;HZ =K0+767.71;YH =K0+667.71。
(4)K0+500为圆曲线段,全超高:横断面中点相对于路基边缘的高差为0.0925m。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 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预测的设计年限末交通量D 设计年限内的各交通量高峰小时2、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A 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B 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产生横向倾覆现象C 横向倾覆条件是横向力大于或等于离心力D 横向滑移条件是横向力大于或等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3、关于缓和曲线,正确的是()。
A 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B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C 汽车匀加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缓和曲线D 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4、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正确的是()。
A 凸形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值的半径B 凹形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值的半径C 凸形竖曲线半径和凹形竖曲线半径均应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值的半径D 凸形竖曲线半径和凹形竖曲线半径均可采用一般最小值5、越岭线展线方式中,()适用于路线受限制较严,以采用回头曲线较多的情况。
A 自然展线B 回头展线C 螺旋展线D 以上都不对6、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A 穿过城镇B 离开城镇C 靠近城镇D 以上均可7、某断链桩 K2+150 = K2+100,则路线()。
A 长链 50 米B 短链 50 米C 长链 250 米D 短链 250 米8、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 外侧B 内侧C 两侧D 中间9、土石方调配时,()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界限。
A 平均运距B 免费运距C 经济运距D 超运运距10、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 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 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C 具体定出路线位置D 逐段安排路线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直线B 圆曲线C 缓和曲线D 行车视距E 超高和加宽2、公路纵断面设计线由()组成。
公路勘察设计试题库②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
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答:①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②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③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
其旋转形式为: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这一过程的长度为,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
其旋转形式为: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这一过程的长度为,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
答:①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组合而成。
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
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极限最小半径__、_一般最小半径___和_不设超高最小半径___三种。
5、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堤;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半填半挖_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堑。
6、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9s~15s 的行程来作规定。
7、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8、停车视距应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距离。
9、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_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 的设计标高。
10、填方=本桩利用+ 填缺;挖方=本桩利用+ 挖余。
11、公路定线有全面布局定线、逐段安排定线和具体定线定线三种方法。
12、放坡时一般采用平均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设计坡度。
13、相交路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14、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管理、创建立体交叉。
15、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 45。
),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交织点。
16、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 6v行车距离。
17、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匀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 4%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 3.5m 。
19、横断面一般是指路面、路基与地面线所围成的面。
20、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公路勘察设计试题库第一章简介1,填写问题1,现代交通由()、()、()、航空、管道等五种交通方式组成2.根据中国公路网规划,未来中国将建设“7918”公路网。
其中“7918”指()、()、()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XXXX年平均日交通量指换算成()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是一条多车道高速公路,供汽车()和()进出。
6年,具有干线功能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按()年预测。
具有分布功能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按()年进行预测7年,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始年应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开放年8.中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9.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XXXX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指()A公路设计时交通量,b公路建成通车时交通量,设计期末交通量c 4年底交通量,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各种汽车换算成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是()A 1000-4000B 3000-7500 c 5000-15000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A设计车速b交通量c设计车速6公路设计车速指设计路段的()行驶速度A最小b最大c受限零件3允许的最大值。
名称说明1。
公路技术标准2。
设计速度3。
交通量4。
公路容量4。
问题1。
什么是现代交通方式?与这些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1,参考答案1,铁路,公路,水运2,七条射线,九条垂直线,十八条水平线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4,小公共汽车5,方向,车道,所有控制6,XXXX年平均昼夜交通量3,设计期末交通量4,C 5000公路技术标准: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种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速度:指在天气条件好、交通量正常、车辆行驶仅受公路自身条件影响的情况下,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地驾驶车辆的最大速度。
3。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交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车辆数量)4.公路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某一路段适应交通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行车辆的最大数量表示。
容量分为基本容量和设计容量4.参考答案1。
答:现代运输包括五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其中,①铁路运输:大运量、长距离运输占主要地位。
(2)水运:运量大、成本低、速度慢、受航道限制;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长途、限时客货运输;④管道运输:适用于液体、气体和散装粉状物品的运输与这些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具有以下特点:①灵活,能快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实现直接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的限制较少,交通设施是最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也是交通网络中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纽带。
(3)适应性强,服务范围广,时间随机性强,可适用于小批量运输和大批量运输。
(4)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⑤与铁路和水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输量小,在长途运输中运输成本较高。
2。
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公路的功能和交通量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是多车道公路,专为汽车在不同方向和车道行驶而设计,应具有完全的通行控制。
一级公路是一条多车道公路,允许车辆在不同方向和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通行;二级公路是一条双车道的汽车道路。
199三级公路是一条以汽车为主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是以汽车为主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
答:两阶段勘察设计是公路勘察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勘察设计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初步测量、初步设计和项目预算;初步设计经上级批准后,应编制最终测量、施工图和工程预算。
它也可以直接用于固定测量和初步设计。
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
4。
a: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车道数和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最小平曲线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5。
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天气条件好、交通量正常、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的情况下,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地驾驶车辆的最大速度的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中确定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第2章平面设计1,填写问题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个要素是()2中,在两条具有相同转向方向的相邻曲线之间形成的直线称为()曲线,而在两条具有相反转向方向的相邻曲线之间形成的直线称为()曲线3,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4、在两条相邻曲线之间的相反方向夹直线段,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5,当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消耗和()磨损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圆形曲线的最小半径可分为()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环形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得超过()米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时,应设置缓和曲线。
但是,()高速公路可能没有缓和曲线,而是由直线直径连接。
2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其方程表达式为()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11.圆形曲线上完全加宽值的大小与()和()等因素有关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米时,应在平曲线上加宽()13。
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四级公路和三级公路应采用()级加宽值;其他等级公路采用()级加宽值;对于不经常使用半挂车进行集装箱运输的道路,可采用()级加宽值14.我国一般有三种测量坐标系,即()、()、()15.在设计规范中,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睛高度和物体高度规定为:眼睛高度()米和物体高度()米16、驾驶视距分为()、()、()、()、等等四种17.停车视距可分为三部分,即()、()、和()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视距的要求。
二、三、四级道路应保证()视距要求19、平曲线上行驶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20.平面线性组合的基本形式是以直线、()、()、和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性形式二、选择题1年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单位车辆重量受横向力b、横向力与垂直力之比c、横向力与垂直力之比2、超高附加纵向坡度的影响,超高附加纵向坡度是指超高(纵向)坡度从原设计纵向坡度增加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3,无中央分隔带的高速公路缓和段超高,绕内缘轴旋转时,表示()路面内缘线保持原位A路基不加宽时,b路面不加宽时,c路面加宽。
4、道路曲线加宽一般在()后进行A外侧b内侧c内侧5,双车道公路正常情况下应保证()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满足视距6,正常情况下保证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A停车视距b超车视距c超车视距7新建双车道公路一般采用超高模式()A内侧轴线旋转b中心轴线旋转c外侧轴线旋转8°,一般高速公路超高结构条件下可采用高路堤()A内轴旋转b外轴旋转c中心轴旋转9,一般高速公路的超高结构在旧路改造中可采用()A内侧轴旋转b外侧轴旋转c中心轴旋转10,道路的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为2%,道路圆曲线部分的最小超高横坡应为()A 3%B 2%C 5% D非固定值11,它反映了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的横向安全性和稳定性程度,是()A离心力b横向力c垂直力d横向力系数12,基本平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圆形曲线,回旋线应为()a1:1:1 B1:2:1 C1:2:3 D3:2:113,汽车转弯时的理论轨迹为()A二次抛物线B高抛物线C双柳线D回旋曲线14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允许复合坡度的目的是()结合A控制急弯和陡坡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c确保冰雪路面行车安全d 比纵坡指数15更科学合理。
不会使驾驶员难以操作方向盘的平坦曲线的最小长度是设计速度的()冲程。
A 3sB 5sC 6sD 9s 16,水平净距指视线到()的正常距离A公路中线b路面内边缘线c行车轨道线d路基内边缘线17,各级公路超高交叉坡度的最小值为()A 1.5%B 2%C 3% D冠横坡3,名称说明1。
横向力系数2。
缓和曲线3。
缓和曲线4的正切角。
停车视距35。
超车视距4。
问题1。
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2。
在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时,应该考虑哪些方面?3.什么是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4。
无中心分离带绕内缘轴旋转的超高过渡段形成过程简述5.简述无中心分离带绕中心轴旋转的超高过渡段的形成过程6。
驾驶视距有哪些类型?各级公路行车视距的构成和规定分别叙述。
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8。
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择圆弧半径?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五、计算问题1。
如果二级公路的设计速度为V = 80km公里/小时,最大??0.06,试计算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米整数倍) ??0.13ibmax?0.08、1 b?0.07,2。
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横向力系数为0.040时,路拱横向坡度为2%尝试计算没有超高的圆形曲线的最小半径(取500米的整数倍)3。
新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弯道半径R = 300m米。
根据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和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的时间,尝试计算可用于弯道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取10m的整数倍)。
4.新建的三级公路有一个弯道。
平曲线的半径R是120米,有一个偏角??2923?24岁??如果将平曲线设置为基本曲线,缓和曲线的最大长度是多长?5。
新建二级公路有一条平曲线半径R为400米、缓和曲线长度为80米的曲线。
尝试计算距离缓和曲线起点和终点40米的点的坐标(以缓和曲线的起点为原点)6。
从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和拐角列表”中提取的一组路线设计数据如下:jd8:k3+425.982 k3+311.099jd9:k4+135.1698?ZH?HY8?K3+346.099YH8?K3+492.155HZ8?K3+527.1559 = K4+221.135 = K4+047.436尝试计算(1)JD8曲线的切线长度、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和中点桩号;(2)计算JD9曲线的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和中点桩号;(3)计算两条曲线的交点与被夹直线段长度的距离yz7。
已知两条相邻的平曲线:JD50桩号为K9+977.54,T=65.42 m,缓和曲线长度h = 35m,切线曲线差j = 1.25mJD51桩号为K10+182.69,T=45 .83米试计算(1)五个主要点的桩号1)JD50水平曲线;(2)2)JD50—JD51交叉口之间的距离;(3)两条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是多少8.二级公路上有一个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