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理论基础Projrct
- 格式:docx
- 大小:44.12 KB
- 文档页数:2
通信网理论基础
1 计算机通信网理论基础
计算机通信网理论是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结构、网络协议、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处理、信息安全、信道分析、信息管理等理论。
通信网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体。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指定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传输拓扑结构等,以及数据传输模型、网络分层结构、网络通信的中间节点协议、网络设施的组织结构等。
网络结构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基础支撑,并为计算机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活动规格,协议的存在是为了让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的沟通双方统一采用一种协议约定进行配合。
有效的网络协议不仅能指导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还能够管理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资源使用情况,确保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及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节点之间传送数据、发送控制信息
而达成沟通的一种协议。
其主要作用是规范双方通信的格式,统一通
信双方的语言,建立沟通的桥梁,使多台计算机可以组成网络工作。
它可以定义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方式,也可以对网络资源分配、网络访问、网络状态监视等等进行管理。
计算机通信网理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网络结构、网络协议和通信协议都必须有效实现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具有安全、可靠、有效的通信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章1,什么是通信网: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用户使用它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
2,通信网实现的4个主要的网络功能:(1) 信息传送:(2) 信息处理:(3) 信令机制(4) 网络管理3,通信网的类型:按业务类型可以将通信网分为电话通信网(如PSTN、移动通信网等)、数据通信网(如X.25、Internet、帧中继网等)、广播电视网等。
按空间距离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按运营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第二章1,传输介质:有线介质目前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传输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2,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是指在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模拟基带信号的系统。
基带传输的优点是线路设备简单;缺点是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于在长途线路上使用。
3,频分复用传输系统: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是指在传输介质上采用FDM技术的系统,FDM是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高于单路信号的带宽这一特点,将多路信号经过高频载波信号调制后在同一介质上传输的复用技术。
为防止各路信号之间相互干扰,要求每路信号要调制到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而且各频段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这样各路信号通过占用同一介质不同的频带实现了复用4,OTN的分层结构:OTN是在传统SDH网络中引入光层发展而来的,光层负责传送电层适配到物理媒介层的信息,在ITU-T G.872建议中,它被细分成三个子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光信道层(OCh:Optical Channel Layer)、光复用段层(OMS:Optical Multiplexing Section Layer)、光传输段层(OTS: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 Layer)。
《通信网理论基础》 结课论文XXX 通信工程 XX 班 XXX XXX XXX2011年11月25日院 系: 专 业: 年级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论一 GSM的数据业务1 GSM数据业务及其网络结构GSM数据业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9.6kbit/s,属于低速电路交换无线数据业务,包括透明和非透明2种传输方式。
透明方式传输精确度较差,但速度快,适合要求速度较快但精确度不高的需求。
非透明方式传输精度高,数据传输过程中除了前向纠错编码外,还要通过无线链路协议(RLP)进行控制,不合格的帧需要重传,故而传输速度较慢。
为了突破9.6kbit/s的瓶颈限制,GSM在低速电路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SCSD),通过改进编码调制方式是的一个时隙的传输速度从9.6kbit/s 提高到14.4kbit/s,并且它还允许几个时隙同时传送一路数据,理论上可达115kbit/s.HSCSD更适合实时性高的应用,如高速传真,其缺点是信道利用率低。
GSM数据业务的第三个阶段是通用无线分组交换业务(GPRS),它引入了分组交换传输技术,具有无线资源利用率高、接入速度快的优点,最高速率可达171kbit/s,并且有多种服务质量,可以灵活支持多种数据应用。
GSM数据业务的第四个阶段是增强数据速率业务(EDGE),它采用高效的调制方式,每时隙传输速率高达48kbit/s,可同时使用8个时隙传送一路数据。
EDGE包括增强型GPRS和增强型HSCSD两种。
2 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GSM提供的业务可分为2大类:电信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而其中基本业务又可分为承载业务和用户终端业务。
承载业务提供在用户之间实时传递信息(语言、数据、图像等)的手段,而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
它定义的是对网络功能的要求,并且由网络功能来提供这类业务,而这种网络功能是由承载能力来定义的。
通信网理论基础修订版课程设计一、前言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通信网理论基础是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理解通信网理论基础对于其职业生涯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修订版的通信网理论基础,课程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通信网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介绍和探讨:•核心基础概念•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与技术•传输介质与信道编码技术•小型分组交换技术二、核心基础概念1. 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是衡量通信网性能的重要标准,课程设计中将对以下性能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时延•带宽•吞吐量•丢包率2. 传输媒介传输媒介是信息传递的物理载体,课程设计中将对以下传输媒介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三、通信网络体系结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OSI模型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协议的一种体系结构模型,课程设计中将主要介绍以下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2. 通信网络分类通信网络按其规模和范围可分为以下三类:•个人局域网•企业局域网•公共交换网本课程设计主要将对以上三类网络进行详细介绍。
四、网络协议与技术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课程设计将对以下网络协议进行介绍:•TCP/IP协议•HTTP协议•DNS协议此外,本课程设计还将对以下网络技术进行介绍:•VPN技术•NAT技术•DHCP技术五、传输介质与信道编码技术传输介质和信道编码技术与通信网络的带宽、传输速度和数据传输质量密切相关,课程设计将对以下传输介质和信道编码技术进行介绍:•多路复用技术•CDMA技术•OFDM技术六、小型分组交换技术小型分组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的一种重要技术,课程设计主要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小型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介绍:•分组交换的原理和特点•ATM技术及其应用七、结语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通信网络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章1,什么是通信网: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用户使用它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
2,通信网实现的4个主要的网络功能:(1) 信息传送:(2) 信息处理:(3) 信令机制(4) 网络管理3,通信网的类型:按业务类型可以将通信网分为电话通信网(如PSTN 、移动通信网等)、数据通信网(如X.25、Internet 、帧中继网等)、广播电视网等。
按空间距离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
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按运营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第二章1,传输介质:有线介质目前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传输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2,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是指在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模拟基带信号的系统。
基带传输的优点是线路设备简单;缺点是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于在长途线路上使用。
3,频分复用传输系统: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是指在传输介质上采用FDM 技术的系统,FDM 是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高于单路信号的带宽这一特点,将多路信号经过高频载波信号调制后在同一介质上传输的复用技术。
Project No. 1-1
求一个map/multimap,其中元素是度数(为出度和入度之和)和顶点编号构成的Pair。
要求按照度数的降序排列。
Project No. 1-2
构建邻接链表,用一个map来表示。
键值为顶点编号,每个顶点对应的是一个list,该list存储了该顶点邻接(包括出度和入度邻接)的所有其他顶点
Project No. 1-3
构建邻接矩阵,用二维的vector来表示,即vector<vector<CEdge *>>。
注意,需要构造一个表达空边的对象。
Project No. 1-4
给定一个顶点,求一个list,该list中存储了与该顶点关联的所有出度边。
Project No. 2-1
给出求解单源单宿问题的代码。
要求设计一个CPath类,从Dijkstra计算得到的CVertex 中重构出一个CPath对象,并输出。
Project No. 2-2
给定加权图G,边上权重代表通过率。
给定顶点S,求从顶点S出发到其他顶点的最大通过率路径。
Project No. 2-3
给出求解带宽约束最短路问题的代码。
要求设计一个CGraph的成员函数来实现边的删除。
(给出加权图G,每条边上既有权重,也有容量(capacity),给定源点S,以及带宽需求C,求从S出发到其他顶点的带宽大于C的最小权重路径)
研究性Project No. 3:(二选一)
1、对比/定量研究Dijkstra算法和dial算法的性能。
2、对比/定量研究Dijksta算法和双向Dijkstra算法的性能。
Project No. 4-1
分别用线性规划模型SPM1和整数规划模型SPM2建模单源单宿最短路问题。
用Lingo 软件求解这两个模型,比较求解时间和求解的结果。
用Dijkstra算法求解同样的问题,比较求解时间和结果。
Project No. 4-2
用Lingo软件求解SDPP-1 ~ 3这3个模型。
比较求解时间和求解的结果。
Project No. 5
1.每个节点对间的流量为150M
2.每条链路容量如图中所示
3.每条链路的代价为1
4.优化目标是最小化最大链路利用率
要求:
●分别使用node-link和link-path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建模,求解出使得最大链路利用率
最小的业务路由和流量分配方案。
●Link-path模型求解时如果备选路径集合给定3条,5条,7条的情况下分析求出的解的
变化情况,以及求解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对比link-path模型(3条备选路时)和node-link模型求出的优化目标值是否一样,如
果不一样请说明原因。
●对比link-path模型(3条备选路时)和node-link模型求解时间哪个更长,并分析原因.
Project No. 6
设计并编程实现求解单源多宿最短路问题的网络单纯形算法。
要求: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算法的正确性。
设计实验对比你的算法与Dijkstra算法的运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