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电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完美版(20200915005156)
- 格式:doc
- 大小:549.50 KB
- 文档页数:12
电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化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电化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电化学考试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电化学基础知识1. 电池的构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其中,正极是电子的来源,负极是电子的接受者,而电解质溶液则在电池中起到导电作用。
2. 电解电池和电池的区别电解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而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电池中,正极是电子的接受者,负极是电子的来源,而电池则相反。
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能够分解成离子。
非电解质则是不能导电的物质,不分解成离子。
二、电池原理与电动势1. 电动势电动势是一个物理量,表示电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能力大小。
它是通过比较两个电极间的电势差来测量的,单位为伏特(V)。
2. 电动势的计算电动势可以通过标准电势和电子的传递数来计算。
标准电势是指参与电池反应的离子在标准状况下的电势。
电子的传递数是指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电子传递的次数。
3. 电池的排列电池可以按照电动势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形成电池电位的差异。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其中,被氧化的物质称为还原剂,能够给予电子。
而被还原的物质则称为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
2. 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的方向电子的转移方向由标准电势决定。
电子从标准电势较负的物质向标准电势较正的物质转移。
四、电化学动力学1. 迁移率和电导率迁移率是指离子在电场中迁移的速度,而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内的离子导电能力。
2. 极化与极化电流在电解质溶液中,当正负电极之间的电势差较大时,会产生极化现象。
极化电流是由于电极表面的物质极化而产生的电流。
高中电化学知识总结一、原电池1、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形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存在电势差);(2)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4)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富”“养”)。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挣”“还”)。
(5)常见的电池原理①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ZnSO4溶液负极:氧化反应 Zn-2e-=Zn2+正极:还原反应 2H++2e-=2H2↑总反应:Zn+H2SO4=ZnSO4+H2↑②锰干电池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4Cl负极:Zn-2e-=Zn2+正极:2NH4++2e-=2NH3+H2↑总反应:Zn+2NH4+=Zn2++2NH3+H2↑③铅蓄电池电解液:H2SO4溶液正极(PbO2):PbO2+SO42-+4H++2e-=PbSO4+2H2O负极(Pb):Pb+SO42--2e-=PbSO4总反应:PbO2+Pb+2H2SO4===2PbSO4+2H2O④燃料电池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负极:2H2+2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O2 +2H2 =2H2O二、电解池1、电解池: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1)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形成条件①与电源本连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③形成闭合回路。
2、电极分类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
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
3、电极反应的顺序①原理:谁还原性或氧化性强谁先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阳极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SO42-(含氧酸根)>F-(“刘殿秀录用亲娘刘四”)阴极阳离子的电子Ag+>Fe3+>Cu2+>Pb2+>Sn2+>Fe2+>Zn2+>H+>Al3+>Mg2+>Na+(金属活动性的反方向)③电子流向:阳极至阴极④阳极:失去电子,氧化反应阴极:得到电子,还原反应4、常见的电解池原理(1)CuSO4溶液的电解池正极:4OH--4e-=2H2O +O2 负极:Cu2++2e-=Cu总反应:2CuSO4+2H2O==2Cu+2H2SO4+O2↑(2)精炼铜的电解池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用CuSO4 (加一定量H2SO4)作电解液。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化学基础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科学,它涉及到电流和电势的关系,以及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和催化作用。
电化学反应通常发生在电极上,电化学反应的方向与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
2. 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极反应、电解、电荷传递和能量转换等。
在电池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转化为电能,从而产生电流。
3. 电化学的基本参数电化学的基本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解、电极电势、电导率、离子迁移速率等。
这些参数是电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电化学应用的基本原理。
二、电化学反应1.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电化学合成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产生电压和电流。
电解反应是电化学反应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发生的反应,通常涉及到离子的迁移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合成反应是指利用电能进行化学合成反应,通常包括电极合成和电解合成两种方式。
2. 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热力学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热能转化和热能产生的条件,动力学研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电化学动力学理论。
三、电化学动力学1. 电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的变化量。
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流和电压密切相关,它是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2. 催化作用催化作用是指通过催化剂来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的现象。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通常在电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双电层理论双电层是电极表面和电解质溶液之间的一个电荷层,它对电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双电层理论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涉及到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位差和电荷分布。
4. 交换电流交换电流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与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它是电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电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考化学电化学知识高考化学电化学知识第一片判别:原电池和电解池1.从能量转化判: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原电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电解池2.从反应的自发判:不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解池,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原电池。
3.从电极名称看判:正负极是原电池,阴阳极是电解池4.从装置图判:有外加电源的是电解池,无外加电源(包括“隐形”原电池)的是原电池;有盐桥的是原电池。
5.从电极反应式判: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充电过程是电解池。
注意:整个装置中电解池可以有多个(通常为串联),而原电池只能有一个。
第二片(1) 判断:电极1.原电池:⑴.负极: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②外电路电子流出极、电流流入极③内电路阴离子移向、阳离子偏离极④电极变细、质量减轻的电极通常是负极(铅蓄电池放电时两个电极质量均增加)⑤与电解池阴极相连极⑥待镀金属、精铜、被保护的金属相连的电极⑦电流计指针偏离的电极⑧化学活动性相对活泼的金属(还要看具体的反应环境,如Mg/Al原电池,在非氧化性酸环境中,Mg是负极,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Al是负极;Fe/Cu原电池在非氧化性酸环境中,Fe是负极,在浓硝酸环境中,开始时Fe是负极,而后铁被钝化,Cu是负极。
正极判断有同样问题,不重复)。
⑵正极: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②外电路电子流入极、电流流出极③内电路阳离子移向、阴离子偏离极④电极变粗、质量增加、有气体产生的往往是正极⑤与电解池阳极相连极⑥镀层金属,粗铜、被消耗的金属相连的电极⑦电流计指针偏向的电极⑧化学活动性相对稳定的金属或非金属第二片(2) 判断:电极2.电解池:⑴阳极: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②外电路电子流出极、电流流入极③内电路阴离子移向、阳离子偏离极④电极变细、质量减轻的电极通常是阳极。
(铅蓄电池充电时,两个电极质量均减轻)注意:以上和原电池的负极相同。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水解还原成反应(电子迁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并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型(动量原理的运用),中和电解。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含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领域(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变(主线)②同分异构体③化学式、电子中考化学备考指导:中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⑤有机反应类型⑥信息迁移(四)化学实验(7个)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就是原理)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④实验室通常事故的防治和处置方法(安全意识培育)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⑥运用化学科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电④、建立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之上池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原基本概念: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理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氧化反应负极铜锌原电池正极还原反应反应原理 Zn-2e-=Zn2+ 2H++2e-=2H2↑电解质溶液二、常见的电池种类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2e-=Zn2+正极石墨2NH4++2e-=2NH3+H2↑①普通锌——锰干电池总反应:Zn+2NH4+=Zn2++2NH3+H2↑干电池: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4Cl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②碱性锌——锰干电池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2e- +2OH- =ZnOH2正极石墨2e-+2H2O +2MnO2= 2OH-+2MnOOH 氢氧化氧锰总反应:2 H2O+Zn+2MnO2= ZnOH2+2MnOOH溶解不断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使用寿命提高 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正极PbO 2 PbO 2+SO 42-+4H ++2e -=PbSO 4+2H 2O 负极Pb Pb+SO 42--2e -=PbSO 4总反应:PbO 2+Pb+2H SO 4 2PbSO 4+2H 2O电解液:cm 3~cm 3的H 2SO 4 溶液特点:电压稳定, 废弃电池污染环境 Ⅰ、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其它 负极材料:Cd ;正极材料:涂有NiO 2,电解质:KOH 溶液NiO 2+Cd+2H 2O NiOH 2+ CdOH 2Ⅱ、银锌蓄电池正极壳填充Ag 2O 和石墨,负极盖填充锌汞合金,电解质溶液KOH;反应式为: 2Ag+ZnOH 2 ﹦ Zn+Ag 2O+H 2锂亚硫酰氯电池Li-SOCl 2:8Li+3SOCl 2 = 6LiCl+Li 2SO 3+2S锂电池 用途:质轻、高能比能量高、高工作效率、高稳定电压、工作温度宽、高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燃 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放电 充电放电放电` 充电 放电`充电放电`电池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③、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O2+2H2=2H2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2.氢氧燃料电池反应汇总:介质电池反应2H2 +O2= 2H2O酸性负极 2H2- 4e- = 4H+正极O2 + 4H+ + 4e-= 4H2O中性负极 2H2- 4e- = 4H+正极O2 + 2H2O + 4e-= 4OH-碱性负极2H2 +4OH-- 4e- = 4H2O正极O2 + 2H2O + 4e-= 4OH-3.固体氢氧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介质电池反应: 2H2 +O2= 2H2O负极2H2 - 4e- +2O2-= 2H2O正极O2+ 4e-= 2O2-负极 2H2- 4e- = 4H+正极O2 + 4H+ + 4e-= 2H2O4.甲烷新型燃料电池以两根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电极反应为:负极:CH4+ 10OH --8e-= CO32- + 7H2O正极:2O2+ 4H2O +8e-= 8OH -电池总反应:CH 4+ 2O 2 + 2KOH = K 2CO 3 + 3 H 2O分析溶液的pH 变化;C 4H 10、空气燃料电池、电解质为熔融K 2CO 3, 用稀土金属材料作电极具有催化作用负极:2C 4H 10 -52e- + 26CO32-- = 34 CO 2+ 10H 2O 正极:13O 2 +52e- + 26CO 2 =26CO3 2-电池总反应:2C 4H 10+ 13O 2 = 8CO 2 + 10 H 2O 5.铝——空气燃料电池海水: 负极:4Al -12e- = 4Al 3+ 正极:3O 2 +12e- + 6H 2O =12OH - 电池总反应:4Al +3O 2 +6H 2O = 4AlOH 3 三、原电池的主要应用:1.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3.进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4.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如在铁器表面镀锌;5.解释某些化学现象 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腐蚀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概述: 腐蚀危害:腐蚀的本质:M-ne -→M n+氧化反应分类: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腐蚀电化学腐蚀定义: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金属腐蚀的形式; 负极Fe :Fe-2e -=Fe 2+; 吸氧腐蚀: 正极C :O 2+2H 2O+4e -=4OH - 总反应:2Fe+O 2+2H 2O=FeOH 2后继反应:4FeOH 2 +O 2 +2H 2O =4FeOH 3钢铁的腐蚀 2FeOH 3====Fe 2O 3 +3H 2O负极Fe :Fe-2e -=Fe 2+;析氢腐蚀: 正极C :2H ++2e -=H 2↑总反应: Fe+2H +=Fe 2++H 2↑影响腐蚀的因素:金属本性、介质;金属的防护: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保护方法: 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③、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电解池原理 一、 电解池基础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①、与电源本连的两个电极;形成条件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③、形成闭合回路;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极 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概念 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电极反应:原理:谁还原性或氧化性强谁先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放电顺序: 阳极:阴离子还原性 S 2->I ->Br ->Cl ->OH ->SO 42-含氧酸根>F -阴极:阳离子氧化性 Ag +>Fe 3+>Cu 2+>Pb 2+>Sn 2+>Fe 2+>Zn 2+>H +>Al 3+>Mg 2+>Na +电子流向 e - e-氧化反应 阳极 阴极 还原反应反应原理:4OH --4e -=2H 2O +O 2 Cu 2++2e -=Cu 电解质溶液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总反应:2CuSO 4+ 2H 2O= 2Cu+2H 2SO 4+O 2↑ 二、 电解池原理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①、装置 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用CuSO 4 加一定量H 2SO 4作电解液; 阴极:Cu 2++2e -=Cu电解精炼铜 阳极:Cu-2e -=Cu 2+、Zn-2e -=Zn 2+②、原理: Ni-2e -=Ni 2+阳极泥:含Ag 、Au 等贵重金属; 电解液:溶液中CuSO 4浓度基本不变③、电解铜的特点:纯度高、导电性好;移向阴离子移向 阳离子电解池原理①、概念: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②、方法:镀层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 将待镀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电镀: 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配成电镀液;③、原理:阳极 Cu-2e -=Cu 2+ ;Cu 2++2e -=Cu ④、装置 如图⑤、电镀工业:镀件预处理→电镀液添加剂→装置:现象 ①、阴极上有气泡;②、阳极有刺激性气体产,能使湿润的淀粉KI 变蓝;电解食盐水 ③、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有碱生成通电前: NaCl =Na ++Cl - H 2O H ++OH -原理 阴极Fe:Na +,H +移向阴极;2H ++2e -=H 2↑还原反应 通电后: 阳极C :Cl -、OH -移向阳极;2Cl --2e -=Cl 2↑氧化反应总反应:2NaCl +2H 2O 2NaOH +Cl 2↑+H 2↑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导电铜棒等 ①、组成:阳极:金属钛网涂有钌氧化物;阴极:碳钢网涂有Ni 涂层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止阴离子和空气通过;电解的应氯碱工业 电解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②、装置:食盐 湿氯气 氯气 ③生成流程: 淡盐水 氢气 NaOH 溶液 → NaOH 固体精制食盐水 + — 纯水含少量NaOH 粗盐水含泥沙、Cu 2+、Mg 2+、Ba 2+、SO 42-等阳离子交换树脂:除Cu 2+、Mg 2+等 加BaCl 2,Ba 2++SO 42-=BaSO 4↓④、粗盐水精制: 加Na 2CO 3:Ca 2++CO 32-=CaCO 3↓;Ba 2++CO 32-=BaCO 3↓加NaOH :Mg 2++2OH -=MgOH 2↓;Fe 3++3OH -=FeOH 3↓三、电解实例及规律电解液 溶质类别 电解总反应式相当于电解溶液pH NaOH 溶液 强碱 2H 2O电解2H 2↑+O 2↑水升高 H 2SO 4溶液 含氧酸 降低 Na 2SO 4溶液 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不 变 两极混合液 CuCl 2溶液 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CuCl 2 电解Cu+Cl 2↑ 电解质本身接近7HCl 溶液无氧酸2HCl电解H 2↑+Cl 2↑升高NaCl 溶液 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2NaCl+2H 2O 电解H 2+2NaOH+Cl 2↑ om电解质与水升高。
电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大全电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大全导言:电化学是化学与电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电化学考试是对学生在电化学知识方面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的考查,下面将对电化学考试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电化学知识。
一、电解与电沉积1. 电解的基本概念:- 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源使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发生电解过程。
- 电解过程中,正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 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 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是指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在溶液中迁移的现象。
- 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与离子的电荷、半径以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3.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是指溶液中的正阴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 阳离子在阴极上还原,阴离子在阳极上氧化。
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好。
- 强电解质会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电离。
5. 电沉积:- 电沉积是指通过电解的方式在金属电极上进行金属的化学镀、电解精炼等过程。
- 电沉积原理是利用外加电场将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为金属原子,从而形成均匀的金属沉积层。
二、电化学动力学1. 电化学反应速率:- 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给定条件下电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
- 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化学动力学有关,受到电极材料、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催化剂:- 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等方式来加速反应速率。
3. 电化学反应活化能:- 电化学反应活化能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
- 电化学反应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
4. 极化:- 极化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极电势与理论电势之间的差异。
- 极化分为浓差极化、焦耳热极化和电极质量极化。
高考电化学知识点总结好嘞,以下是为您总结的高考电化学知识点,咱一起瞅瞅!电化学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那可是相当重要呀!先来说说原电池。
原电池呢,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就比如说常见的锌铜原电池,锌片和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电子就通过导线跑到铜片那里去啦,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变成氢气。
这里面有个关键,就是得形成闭合回路,要是回路断了,那可就没法产生电流啦。
再讲讲电解池。
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就像电解氯化铜溶液,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氯气,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变成铜单质。
这里要注意阴阳极的离子放电顺序,可不能搞混咯。
电化学里面还有个重要的概念——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这可是重点中的重点!写的时候要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然后根据得失电子情况来写。
比如说,在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负极是铅失去电子变成硫酸铅,正极是二氧化铅得到电子变成硫酸铅。
给大家讲个我曾经遇到的事儿吧。
有一次上课,我给学生们讲电化学的知识点,有个学生特别较真儿,一直追问我为什么在某个电解池中某种离子不放电。
我就耐心地给他解释,从离子的浓度、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等方面一点点分析。
最后他终于明白了,那恍然大悟的表情,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然后咱们再说说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钢铁的吸氧腐蚀大家都熟悉吧,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和水结合生成氢氧根离子。
防护的方法也有不少,比如涂油漆、镀锌、连接更活泼的金属等等。
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呢。
像电池,从小小的干电池到手机里的锂电池,还有电动汽车里的动力电池,都是电化学的应用。
还有电解精炼铜,能得到纯度很高的铜。
高考中电化学的题目类型也不少,有选择题,让你判断正负极、阴阳极的反应,还有填空题,让你写电极反应式或者计算电量啥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得扎扎实实的。
总之,电化学这部分知识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认真学,多做几道题,多总结总结,就一定能搞定它!就像之前那个较真儿的同学,只要肯钻研,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高考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电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电化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电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电化学基本概念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与区别电解质是能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如酸、碱和盐等。
非电解质则是不能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溶液或熔融态中是否存在离子。
2. 电解和非电解的定义与区别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压使电解质发生化学变化而转化成气体、溶液或固体的过程。
非电解则是指不需要外加电压就能自发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3. 电池和电解槽的区别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原电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
而电解槽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用于进行电解实验。
二、电解基本原理1. 电解过程中的电极反应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例如,电解盐溶液时,阳极上发生阴离子的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阳离子的还原反应。
2. 电解方程式的写法与计算电解方程式为表示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平衡态下,电解方程式应满足电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通过电解方程式,可以计算电解过程中的物质的摩尔质量、溶液浓度等。
三、电池和电解槽1. 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构成。
正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而电解质则是帮助离子传导的物质。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电池的电动势和电解槽的电解电流电池的电动势是指电池正负极之间产生的电势差。
电解槽的电解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解槽的电荷量。
电池的电动势和电解槽的电解电流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溶液浓度的变化来调节。
四、电化学中的常用实验方法1. 电极势差的测定方法电极势差是指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基于电池原理的电动势测定法和基于电解原理的电动势测定法。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三电化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电荷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传递以及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在高三电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化学知识。
一、电容器和电容1. 电容的定义和单位电容是指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1法拉等于1库仑/伏特。
2. 电容器的结构和参数电容器由两个导体极板和介质组成。
介质可以是空气、塑料薄膜或电解质溶液。
电容器的电容取决于极板的面积、极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的性质。
3. 并联和串联电容器在电路中,电容器可以并联或串联连接。
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的总和。
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它们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二、电解池和电解质1. 电解池和电解质的定义电解池是一个设备,用于进行电解反应。
电解质是可以被电解的物质,通常是电解质溶液。
2. 电离和解离当某种物质溶解在水中时,它可以分解成离子,这个过程称为电离。
对于非电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不会产生离子,这个过程称为解离。
3.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如强酸、强碱和盐。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如弱酸和弱碱。
三、电动势和电池1. 电动势的定义和单位电动势是指电池放电时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2.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内部有两个电极,分别是阳极和阴极。
在电池工作时,化学反应使得阳极和阴极产生正负电荷,从而形成电动势。
3. 并联和串联电池在电路中,电池可以并联或串联连接。
并联电池的电动势保持不变,但电池容量增加。
串联电池的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池电动势的总和。
四、电解过程和电极反应1. 阳极和阴极的定义在电解池中,电流从阴极进入,从阳极流出。
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而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2. 电解过程的基本原理电解过程是指在电解池中,通过外加电压使得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从而导致化学反应。
原电池(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组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电解质溶液3.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三)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四)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五)正、负极的判断: 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 根据实验现象:(1)溶解的一极为负极(2)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化学电池(一)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二)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 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阳极:PbSO4+2e-=Pb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2PbSO4↓+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高考化学复习电化学专题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考化学复习电化学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复习电化学专题:知识点1.判断电极(1)“放电”时正、负极的判断①负极:元素化合价升高或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②正极:元素化合价降低或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2)“充电”时阴、阳极的判断①阴极:“放电”时的负极在“充电”时为阴极;②阳极:“放电”时的正极在“充电”时为阳极。
2.微粒流向(1)电子流向①电解池: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②原电池:负极→正极。
提示:无论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电子均不能流经电解质溶液。
(2)离子流向①电解池: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②原电池: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书写电极反应式(1)“放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①依据条件,指出参与负极和正极反应的物质,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数目;②根据守恒书写负极(或正极)反应式,特别应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
(2)“充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充电时的电极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
3.确定正负极应遵循:(1)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充当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作正极。
说明:正负极的确定还与所用的电解质溶液有关,如Mg—Al —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 Mg为负极,Al为正极; 若改用溶液即Mg—Al —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则Mg为正极,Al为负极。
(2) 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确定:电子流出的一极或电流流入的一极为负极;(3)根据内电路中自由离子的移动方向确定:在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负极,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正极。
(4)根据原电池反应式确定: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一极为负极。
此外还可以借助氧化反应过程发生的一些特殊现象(如电极溶解、减重,电极周边溶液或指示剂的变化等)来判断。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在高三学习过程中,电化学是必须掌握的一部分知识。
本文将对高三电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电化学基础知识1. 电解池电解池由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组成。
电解质溶液可以是无机盐溶液或酸碱溶液,电极分为阳极和阴极,分别与当前向外提供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有关。
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电离解离成离子,导电能力强,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无法电离解离成离子,导电能力弱,如醇、醚等。
3. 电解过程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完成电化学反应。
4. 离子的迁移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迁移的速度与其电荷数和溶液中的浓度有关。
迁移速度较快的离子往往先到达电极表面参与反应。
二、电解和电镀1. 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指在电解池中,通过外加电压将化学反应向特定方向进行的过程。
电解可以用于合成化合物、金属的电解精制等。
2. 电镀电镀是一种将金属沉积在另一种金属表面或其他材料上的方法。
常用的电镀方法包括镀铜、镀银、镀金等,可以改善材料的外观、防护和导电性能。
三、电化学电池1. 女罗斯堪算法女罗斯堪算法是用于计算电化学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其中,标准电极电势与温度、离子浓度有关,可以根据该法则计算得到。
2.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池电化学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氧化反应是降解物质的过程,还原反应是合成物质的过程。
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和库仑(恒电流)电池。
3. 电池的构成电池由电解质、阳极和阴极组成。
阳极为负极,阴极为正极。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的离子在阳极和阴极间迁移,产生电流。
四、电解质溶液导电性1. 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解度、溶解度积、电离度密切相关。
强电解质离子浓度高,电离度大,导电能力强。
2. 离子浓度和电导率离子浓度与电导率成正比,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高考电化学总结高考电化学总结电化学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电与化学的相互关系。
在高考中,电化学的总结主要包括电解质溶液、电解过程、电池、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以及电化学中的一些应用等内容。
下面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总结。
一、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高考电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它是由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化合物)在溶剂中形成的具有导电性质的液体。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离子移动能力成正比,与离子的电荷数成正比,与离子的迁移速率成反比。
电解质溶液有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之分,强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完全离解,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只部分离解。
二、电解过程电解过程是指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形成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过程是实现电化学分析和电镀的基础。
三、电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高考电化学中,电池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电池是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根据正极材料和电解质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和可充电电池。
原电池是指一次性使用的电池,可充电电池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电池。
电池的电动势与两个半反应的标准电动势有关,标准氢电极的电动势被定义为0V,其他物质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动势可以通过标准电动势表确定。
四、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对电动势有一定的影响。
在高考中,常常会涉及到关于浓度和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的计算。
浓度对电动势的影响通常体现在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池中,根据浓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可以预测电池电动势的变化趋势。
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可以通过温度系数计算,根据温度系数的正负可以预测电池电动势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五、电化学中的应用电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铃、电动机、电解槽、电解制氧等。
高考电化学知识高考电化学知识(一)电解原理及规律⒈ 电极的判断与电极上的反应。
(1)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发生氧化反应;若惰性材料(石墨、Pt、Au )作阳极,失电子的是溶液中的阴离子;若为活性金属电极(Pt、Au除外),失电子的是电极本身,表现为金属溶解。
(2)阴极:是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⒉ 电流或电子的流向:电解池中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向阴极,被向阴极移动的某种阳离子获得,而向阳极移动的某种阴离子或阳极本身在阳极上失电子,电子流向电源正极。
⒊ 离子的放电顺序:主要取决于离子本身的性质,也与溶液浓度、温度、电极材料等有关。
(1)阴极(得电子能力):Ag+>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但应注意,电镀时通过控制条件(如离子浓度等),Fe2+和Zn2+可先于H+放电。
(2)阳极(失电子能力):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Pt、Au 除外),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而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若阳极材料为惰性电极,则有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及F-等。
4.酸、碱、盐溶液电解规律(惰性电极)高考电化学知识(二)1.充电电池是指既能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即放电),又能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充电)的一类特殊的电池。
充电、放电的反应不能理解为可逆反应(因充电、放电的条件不同)。
2.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电池的负极一定是可燃性气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池的正极一定是助燃气体,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注意电解质是什么,其中的离子要和电极反应中出现的离子相对应,碱性电解质时,电极反应式不能出现H+;酸性电解质时,电极反应式不能出现OH-。
电化学高考必备知识点电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电流和电势的关系。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能源领域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高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电解、电池和腐蚀等几个方面,讨论电化学的高考必备知识点。
一、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压使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电解质是能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并导电的物质,通常是离子化合物。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根据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度高,能够完全导电;而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离解,导电能力较弱。
二、电池和电解槽电池是一种能够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池有原电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
原电池是将一种化学反应的产物用作电池的原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干电池是一种具有自行发生反应的装置,中间的电解液是凝胶态。
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充放电多次的电池,通过外部电流的输入或输出,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三、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性能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是衡量溶液中电解质性能的重要指标。
电导率与电解质的浓度成正比,但与温度有关。
在电导实验中,可以用电导仪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主要由电解质的浓度和离子迁移速率决定。
一些常见的电解质溶液,如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盐溶液等,都可以通过测量其电导率来了解其电解质性能。
四、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电子受体,称为氧化剂;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电子供体,称为还原剂。
电池的正极是氧化剂,负极是还原剂。
电势是衡量电化学系统中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伏特(V)。
标准氢电极是电势的参考,其电势被定义为0V。
五、腐蚀和防腐措施腐蚀是金属在与外界介质接触时受到的化学或电化学破坏过程。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电④、建立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之上池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原基本概念: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理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氧化反应负极铜锌原电池正极还原反应反应原理 Zn-2e - =Zn2+ 2H ++2e- =2H↑溶电解质溶液二、常见的电池种类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2e-=Zn2+正极(石墨) 2NH4++2e- =2NH3+H2↑①普通锌——锰干电池总反应:Zn+2NH4+=Zn2++2NH3+H2↑干电池:电解质溶液:糊状的 NH 4Cl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② 碱性锌——锰干电池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 Zn-2e --2+2OH=Zn(OH)正极(石墨) 2e - +2H 2 O +2MnO= 2OH-+2MnOOH ( 氢氧化氧锰 )总反应: 2 H 2O +Zn+2MnO= Zn(OH) 2+2MnOOH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 ;使用寿命提高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 。
正极( PbO 2) PbO 2+SO 42- +4H ++2e - =PbSO 4+2HO负极( Pb ) Pb+SO 4 2- -2e - =PbSO 4铅蓄电池总反应: PbO+Pb+2HSO2PbSO4+2HO24电解液: 1.25g/cm 3~1.28g/cm 3 的 H 2SO 4 溶液蓄电池特点:电压稳定 , 废弃电池污染环境Ⅰ、镍——镉( Ni —— Cd )可充电电池;其它负极材料: Cd ;正极材料:涂有 NiO ,电解质: KOH 溶液2NiO+Cd+2HO 放电+ Cd(OH)2 Ni(OH)22Ⅱ、银锌蓄电池正极壳填充 Ag2O和石墨,负极盖填充锌汞合金,电解质溶液KOH。
充反应式为: 2Ag+Zn(OH)2﹦ Zn+Ag2O+H2充锂亚硫酰氯电池 (Li-SOCl 2) :8Li+3SOCl2= 6LiCl+Li 2 SO3+2S锂电池用途:质轻、高能 ( 比能量高 ) 、高工作效率、高稳定电压、工作温度宽、高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燃料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③、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O2 +2H2 =2H2O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2. 氢氧燃料电池反应汇总:介质电池反应2H +O2 = 2H 2O酸性负极2H 2 - 4e- = 4H +正极O2 + 4H + + 4e-= 4H 2O 中性负极2H 2 - 4e- = 4H +正极O2 + 2H 2O + 4e-= 4OH- 碱性负极2H +4OH-- 4e- = 4H 2O正极O2 + 2H 2O + 4e-= 4OH- 3. 固体氢氧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介质电池反应: 2H2 + O2=2H O2负极?2H - 4e- +2O2-= 2H2O2 -正极?O2 + 4e-= 2O+负极2H2 - 4e- = 4H正极2 ++ 4e-= 2H2O ?O+4H4. 甲烷新型燃料电池以两根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
电极反应为:负极: CH4+ 10OH- -8e - = CO32- + 7H 2O正极: 2O+ 4H2O +8e- = 8OH -电池总反应: CH4+ 2O2 + 2KOH = K 2 CO3 + 3 H 2 O分析溶液的 pH变化。
C4H10、空气燃料电池、电解质为熔融K2CO3,用稀土金属材料作电极(具有催化作用)负极: 2C4H10 -52e- + 26CO3 2- - = 34 CO 2 + 10H2O正极: 13O2 +52e- + 26CO 2 =26CO32-电池总反应: 2C4H10+ 13O2 = 8CO 2 + 10 H 2O5. 铝——空气燃料电池(海水):3+负极: 4Al -12e- = 4Al-正极: 3O2 +12e- + 6H 2O =12OH电池总反应: 4Al +3O2 +6H2O = 4Al(OH) 3三、原电池的主要应用:1. 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2.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3. 进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4.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
如在铁器表面镀锌。
5. 解释某些化学现象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腐蚀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概述:腐蚀危害:-n+腐蚀的本质: M-ne →M ( 氧化反应 )分类: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腐蚀金电化学腐蚀定义: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金属腐蚀的形式。
属的腐负极( Fe):Fe-2e - =Fe2+;蚀与防护吸氧腐蚀:--2正极( C): O+2HO+4e=4OH 总反应: 2Fe+O+2HO=Fe(OH)2后继反应: 4Fe(OH)2 +O2 +2H2 O =4Fe(OH)3 钢铁的腐蚀2Fe(OH) 3 ====Fe2O3 +3H2O负极( Fe): Fe-2e- =Fe2+;析氢腐蚀:+-2正极( C):2H+2e =H↑总反应:Fe+2H +=Fe2++H2↑影响腐蚀的因素:金属本性、介质。
金属的防护: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保护方法: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③、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电解池原理一、电解池基础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①、与电源本连的两个电极;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③、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
电解池原概念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
理电极反应:原理:谁还原性或氧化性强谁先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放电顺序:阳极:阴离子还原性2- - - --2- - S >I >Br >Cl >OH>SO4 (含氧酸根) >F阴极:阳离子氧化性+3+2+2+2+2+2++3+2++ Ag >Fe >Cu >Pb >Sn >Fe >Zn >H>Al >Mg >Na电子流向 e - e -氧化反应阳极阴极还原反应移- - =2HO +O2 Cu 2+- 反应原理: 4OH-4e +2e =Cu移向电解质溶液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总反应: 2CuSO4+ 2H2O= 2Cu+2HSO4+O2↑二、电解池原理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①、装置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用 CuSO4( 加一定量 H2SO4) 作电解液。
阴极: Cu2++2e- =Cu电解精炼铜阳极: Cu-2e- =Cu2+、Zn-2e - =Zn2+②、原理:Ni-2e- =Ni2+阳极泥:含 Ag、Au 等贵重金属;电解液:溶液中 CuSO4浓度基本不变③、电解铜的特点:纯度高、导电性好。
①、概念: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②、方法:镀层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将待镀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电镀: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配成电镀液。
电③、原理:阳极 Cu-2e -2+ 2+-解=Cu ;Cu +2e =Cu 的应用④、装置(如图)⑤、电镀工业:镀件预处理→电镀液添加剂→装置:现象①、阴极上有气泡;②、阳极有刺激性气体产,能使湿润的淀粉KI 变蓝;电解食盐水③、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有碱生成++Cl -H 2 O+-通电前: NaCl =Na H +OH氯原理+ + + -阴极( Fe):Na ,H 移向阴极; 2H +2e =H↑ ( 还原反应 )2 碱通电后:- - --2e-=Cl2↑ ( 氧化反阳极( C):Cl、OH移向阳极;2Cl应)总反应: 2NaCl +2H2O2NaOH +Cl2↑+H2↑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导电铜棒等①、组成:阳极:金属钛网(涂有钌氧化物);阴极:碳钢网(涂有 Ni 涂层)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止阴离子和空气通过;②、装置:离子交换食盐湿氯气氯气膜法制烧③生成流程:淡盐水氢气碱NaOH溶液→ NaOH固体精制食盐水+—纯水(含少量NaOH)粗盐水(含泥沙、阳离子交换树脂:除2+2+2+2-等)Cu 、Mg 、Ba 、 SO42+2+Cu 、Mg 等加 BaCl2,Ba2++SO42- =BaSO4↓2+ 2- 2+ 2-④、粗盐水精制:加 Na CO:Ca +CO =CaCO↓ ;Ba +CO =BaCO↓2 3 3 3 3 32+- 3+-加 NaOH:Mg +2OH=Mg(OH)↓; Fe +3OH=Fe(OH)↓2 3三、电解实例及规律电解液溶质类别电解总反应式相当于电解溶液pHNaOH溶液强碱升高H2SO4溶液含氧酸降低2HO 电解2H↑+O↑水2 不变活泼金属Na2SO4溶液的含氧酸( 两极盐混合液 )不活泼金CuCl2溶液属的无氧CuCl2电解Cu+Cl2↑电解质本身接近 7酸盐HCl 溶液无氧酸活泼金属NaCl 溶液的无氧酸盐不活泼金CuSO4溶液属的含氧酸盐NaCl( 熔融)离子化合物Al 2 O3( 熔融)2HCl 电解H↑+Cl ↑升高2 22NaCl+2HO 电解H2+2NaOH+Cl2↑www.k升高s5u.c om电解质与水2CuSO4+2HO 电解降低2Cu+O↑+2HSO42NaCl电解2Na+Cl2↑电解质本身2Al2O 电解4Al+3O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