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直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10
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传动方式的分类及特点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的传动方式按照供电电源的性质及所采用的牵引电动机的不同,理论上可以分为直-直流传动、交-直流传动、交-直-交流传动、交-交流传动和直-交流传动等。
1.直-直流传动方式直-直流传动方式就是使用直流电源供电、直流牵引电动机驱动的传动方式,结构示意图如图1。
受电器从接触网或者第三轨上获取电能,通过直流电压调节装置对直流电压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直流(脉流)牵引电动机转速和转矩的目的。
图 1 直-直流传动方式示意图调压装置可以是:(1)电阻器:特点是简单、可靠。
维修方便,对使用和维护工人技术要求低。
但是电阻调速是有级的,调速过程中电阻器有能耗,能量损失大,调速性能差,在大功率场合长期调速运行,不仅损失的能量很大,还可能引起地铁隧道或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2)斩波器: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特点是效率高,调速性能好。
直-直流传动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调速简单方便,但是直流供电电压低限制了其应用场合,并且直流牵引电动机体积大、维护工作量大、经济性能指标差。
早期的工矿电机车、城市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地铁动车大多采用直-直流传动方式。
此外直流电流的回流会对线路周围的金属结构产生电蚀。
2. 交-直流传动方式交-直流传动方式就是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直流牵引电动机驱动的传动方式,结构示意图如图2。
受电器从接触网获取交流电能,通过整流调压装置对输出直流电压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直流牵引电动机转速和转矩的目的。
图2 交-直流传动方式示意图交-直流传动方式是我国电力机车长期使用的一种电力机车传动方式,国产韶山(SS)系列和进口的6K、8K电力机车等均采用这一传动方式,这些机车的主要差别在于调压整流方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
这种传动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接触网采用单相交流供电,可以大大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减少牵引变电所的数量。
从技术上看,其缺点主要是因为采用直流牵引电动机所引起的。
3. 交-直-交流传动交-直-交流传动方式就是使用交流电源供电,中间经过降压整流变成直流,然后再将直流逆变成为频率和电压幅值可调的交流电,驱动交流牵引电动机的传动方式。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报告——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优劣的比较1.电力传动的发展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努力探索机车牵引动力系统的电传动技术。
1879年的世界第一台电力机车和1881年的第一台城市电车都在尝试直流供电牵引方式。
1891年西门子试验了三相交流直接供电、绕线式转子异步电动机牵引的机车, 1917年德国又试制了采用“劈相机”将单相交流供电进行旋转、变换为三相交流电的试验车。
这些技术探索终因系统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转换能量小等因素,未能成为牵引动力的适用模式。
1955年,水银整流器机车问世,标志着牵引动力电传动技术实用化的开始。
1957年,硅可控整流器( 即普通晶闸管) 的发明, 标志着电力牵引跨入了电力电子时代。
大功率硅整流技术的出现,使电传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传动型式从直-直传动(直流发电机或直流供电-直流电动机),很自然地被更优越的交-直传动(交流发电机或交流供电-硅整流-直流电动机)所取代。
1965年,晶闸管整流器机车问世, 使牵引动力电传动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技术变革, 全球兴起了单相工频交流电网电气化的高潮。
随着大功率的晶闸管特别是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GTO)的出现和微机控制技术等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交-直-交传动(交流发电机或交流供电-硅整流-逆变器-交流电动机),即所谓的交流传动,又很自然地取代了交-直传动。
与直流传动机车相比,交流传动机车具有启动牵引力大、恒功率范围宽、粘着系数高、电机维护简单、功率因数高、等效干扰电流小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的比较2.1 机车工作原理的比较2.1.1 直流传动电力机车工作原理直流传动电力机车包括直直型电力机车和交直型整流器电力机车。
直直型电力机车是由直流电源供电,直流串励牵引电机驱动,通过串并联切换加凸轮变阻或晶闸管斩波器调阻(调压)方式进行调速和控制的机车。
直流传动控制系统简述直流传动控制系统的学习要求在了解机电传动自动调速系统的组成、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提出的调速技术指标要求以及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质与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合理匹配的重要性之基础上,重点掌握自动调速系统中各个基本环节,各种反馈环节的作用及特点,掌握各种常用的自动调速系统的调速远离、特点及适用场合,以便根据生产机械的特点和要求来正确选择和使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
一、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直流传动控制系统——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以交流电动机为动力(一)、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组成:由电机、电器、电子部件组合而成。
①、 开环控制系统(单向控制)如下图11.1所示的G-M 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往往不能满足高要求的生产机械的需要。
注:输入量—控制量,输出量—被控制量。
1.主要参数1)转速降(与无关) N t e da fa N T K K R R n 2Φ+=∆0n2)调速范围 (前提:生产机械对转速变化率的要求)3)静差度(或稳定度、转速变化率)4)关系: () ①由电机铭牌而定,,D 由生产机械要求而定。
②一定,不同的静差度就有不同的D ,故在说明系统达到D 时,同时说明所允许的最小S 。
③一定,,机械特性硬度。
2.提高机械特性硬度的方法——使电动机转速不变。
负载↑,n↓1)在电动机轴上安装一台测速发电机BR ,输出电势。
2)偏差电压(给定电压) ↑↑↑↑∆↓↓↑n E I U U E n T G g BR 励磁不变 (负反馈控制)minmax /n n D =000nn n n n S N N ∆=-=)1(22max S n S n D N -∆=Nn n n ∆-=02min max n S S ≤2N n ∆2S ↓∆↑N n D ,↑n K E BR BR =g U U =∆BRE -3)加一个放大器,,n 不变(负载变动)。
注:a )稍变化,更大变化。
b ),维持。
传动系统工作原理传动系统是指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上,从而推动车辆行驶的系统。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机械装置和传动元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实现车辆的运动。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和驱动轮等部件,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
首先是离合器,它位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主要作用是在换挡时断开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
当离合器踏板踩下时,离合器压盘与离合器壳体分离,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不再传递到变速器,从而实现换挡操作。
接下来是变速器,它的作用是根据车速和行驶条件来改变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以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
变速器内部包含多个齿轮和离合器组件,通过它们的组合和配合,可以实现不同档位的换挡和传动。
然后是传动轴,传动轴是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上的装置。
传动轴通常分为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通过万向节和传动轴的连接,将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上,推动车辆行驶。
差速器是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平衡车辆驱动轮的转速差异,确保车辆在转弯时能够平稳行驶。
差速器内部包含一组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当车辆转弯时,驱动轮的转速会有所不同,差速器通过齿轮的组合和配合来平衡这种差异,使车辆能够顺利转弯。
最后是驱动轮,它是车辆行驶的关键部件,直接受到传动系统传递的动力作用,推动车辆前进。
驱动轮通常采用胎面粗糙的花纹设计,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车辆的牵引力和抓地力。
总的来说,传动系统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和驱动轮等部件的协同作用,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上,实现车辆的运动。
每个部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部件的故障都可能导致传动系统失效,因此对传动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至关重要。
交流传动与直流传动优劣的比较一、交流传动背景介绍1、发展历程电力传动诞生于19世纪,20世纪初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
执行机构由直流电动机驱动,则称为直流电气传动系统,执行机构由交流电动机驱动,则称为交流电气传动系统。
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变频调速是交流电动机一种最理想的调速方法;60年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变频调速装置的研制成功,交流调速技术成为电动机调速的发展方向;7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能源危机,节约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许多过去不调速的传动装置,如风机、水泵等,也都采用了调速传动;90年代以来,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应用,交流传动调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逐步具备了调速范围宽、稳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以及可作四象限运行等优良的技术性能。
目前,交流传动已经作为一种完全被肯定的系统,大举进入电气传动调速控制的各个领域。
2、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发展综述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机车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以安全性、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舒适性越高越好;费用越低越好的发展目标。
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地域规范、供电制式、空间、体积、重量、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等限制。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出现与发展,行业从业者们满足运输的需求,充分利用新技术,利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从而实现新一代电力机车的发展。
3、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组成辅助变频器主变频器及电机驱动模动力制动模通讯模块空气系统模块电子设备图1-1 机车内部构造4、我国交流传动机车的发展现状我国交流传动技术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可以说起步不晚,但国际上80年代初交流传动机车就已经进入商用化,技术日趋成熟。
铁道部主管领导曾指出,我国发展交流传动不要跟在别人后面先KK,后GTO,再IGBT一步一步地走老路绕弯子,应跨过GTO阶段,直接发展IGBT技术,缩短我国与国际上当今先进技术的差距。
《动车组传动与控制》参考答案作业三(5章)一、名词解释:1.电流型牵引变流器:交-直-交流传动系统中,牵引变流器由网侧整流器、直流中间环节、电动机侧逆变器及控制装置组成。
根据中间直流环节滤波元件的不同,牵引变流器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
电流型牵引变流器直流中间环节的储能器采用电感,相当于恒流源,向逆变器输出的是恒定的直流电流。
2.电压型牵引变流器:交-直-交流传动系统中,牵引变流器由网侧整流器、直流中间环节、电动机侧逆变器及控制装置组成。
根据中间直流环节滤波元件的不同,牵引变流器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
电压型变流器直流中间环节的储能器采用电容器,向逆变器输出的是恒定的直流电压,相当于电压源。
3.两电平式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转换为交流。
两电平式逆变器,把直流中间环节的正极电位或负极电位接到电动机上,即逆变器的输出相电压为两种电平。
4.三电平式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转换为交流。
三电平式逆变器,除了把直流中间环节的正极或负极电位送到电动机上去以外,还可以把直流中间环节的中点电位送到电动机上去,即输出相电压为三种电平。
二、简答题:1.简述牵引变流器的类型及特点。
答:牵引变流器是交流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交-直-交流传动系统中,牵引变流器由网侧整流器、直流中间环节、电动机侧逆变器及控制装置组成。
牵引变流器根据中间直流环节滤波元件的不同,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
电压型变流器直流中间环节的储能器采用电容器,向逆变器输出的是恒定的直流电压,相当于电压源;电流型变流器直流中间环节的储能器采用电感,相当于恒流源,向逆变器输出的是恒定的直流电流。
现代轨道列车交流传动领域大多都采用电压型变流器。
根据逆变器输出交流侧相电压的可能取值情况,将电压型逆变器分为两电平式和三电平式。
两电平式逆变器,可以把直流中间环节的正极电位或负极电位接到电动机上去;三电平式逆变器,除了把直流中间环节的正极或负极电位送到电动机上去以外,还可以把直流中间环节的中点电位送到电动机上去,含有较少的谐波,其输出波形得到了改善,但需要更多的器件。
∙棒线、高线传动∙产品详述轧钢生产线直流电机传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1. 概述本工程项目生产线为一条轧钢生产线,根据贵方要求,就轧钢生产I、II线上的6台交流绕线式电动机改用直流电动机拖动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技术方案和初步报价。
1.1 设备配置原则:电气自动化系统是紧密配合生产工艺的。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配置与选型,在满足工艺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综合考虑设备的性价比,提出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的方案。
整个控制系统的水平,一方面要达到目前国内主流的先进水平,代表将来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要能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做到低维护率、低事故率、低消耗率。
1.2 直流传动设备选型:由于SIEMENS公司直流调速装置以其优异的性能、可靠的质量在国内冶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直流调速装置我们选用SIEMENS公司6RA70系列产品,而功率单元则可采用由进口生产线生产的国产可控硅元件,以节省资金。
两者结合确保了整个装置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在每台6RA70数字调节装置内配PROFIBUS-DP 通讯板(CBP2),作为与PLC的通讯。
传动系统功率容量方面,整流回路的功率部分按电动机额定电流1.1倍长期、1.5倍短时过载运行,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1.3 6RA70直流传动装置的特点及性能:1.3.1具有很高的轧机调速可靠性:SIMOREG 6RA70系列整流装置为三相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的全数字控制装置系列整流装置为三相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的全数字控制装置,其传动系统调速优越性有:系统调节精度0.01%静态速降0.5%动态速降 2.5%恢复时间250ms1.3.2接口能力强:装置本身带有参数设定单元,不需要其它的任何附加设备即可完成参数的设定。
所有的控制、调节、监视及附加功能都由微处理器来实现;可选择给定值和反馈值为数字量或模拟量,外部信号的连接(开关量输入/输出,模拟量输入/输出,脉冲编码器等)通过插接端子排实现,具有测速机及脉冲编码器两种测速反馈,具有单独上网能力。
交直流传动系统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进行传动的系统。
它使用交流或直流电源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负载进行工作。
下面介绍交流传动系统和直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 交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交流电源供应:交流传动系统使用交流电源,通常是交流电网或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
交流电的电压和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 电动机:交流传动系统中使用的常见电动机是交流异步电机(Induction Motor),它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电动机。
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经过电动机的定子线圈,产生旋转磁场。
定子线圈中的旋转磁场感应到电动机的转子线圈,从而产生转矩和转速。
- 变频器控制:为了实现电动机的调速和控制,交流传动系统通常使用变频器(Inverter)来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变频器将输入的交流电源信号转换为可调的频率和电压输出信号,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矩。
2. 直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源供应:直流传动系统使用直流电源供应,如电池、整流器等。
直流电压和电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电动机:直流传动系统中常见的电动机是直流电机(DC Motor),它是一种通过电流方向改变的原理工作的电动机。
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电流流经电动机的定子线圈和旋转子线圈,根据电流的方向变化,定子与旋转子之间产生电磁力,从而产生转矩和转速。
直流电机通常具有较好的调速性能和反向运转能力。
- 电控系统:直流传动系统使用电控系统来实现对电动机的调速和控制。
电控系统通常包括电流控制器、速度控制器和位置控制器。
通过调整控制系统中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精确控制。
无论是交流传动系统还是直流传动系统,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驱动负载工作。
具体使用哪种传动系统,需根据应用要求、功率需求以及可行性等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