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导论(1)
- 格式:ppt
- 大小:572.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生产与运营管理导论复习思考题1.简述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概念。
答:生产与运营管理是指对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变换过程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而构成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2.简述如何划分企业的生产类型。
答:(一)按生产性质可分为物质生产型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
(二)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两大类。
(三)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同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出产的重复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三类。
(四)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 (make-to-stock, 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 MT0)两种。
3.说明生产与运营战略的涵义。
答:生产与运营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了实现总体战略而对生产与运营系统的建立、运行以及如何通过生产与运营系统来实现组织整体目标而规定的行动纲领。
生产与运营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确定的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指导下,具体规定这一业务领域如何做的问题,内容涉及到工厂的选址、产品的选择、工艺的确定、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库存管理、生产控制等。
4.说明制定生产与运营战略的程序。
答:生产与运营战略的制定程序如下:(1)编制制定战略任务说明书。
(2)进行环境分析。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3)制定战略目标。
(4)评价战略目标。
(5)提出备选战略方案。
(6)选择战略方案。
(7)实施战略方案。
5.简述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发展。
答:早期管理理论事实上主要是生产和运营管理。
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埃尔.惠特尼的零件互换性,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都是在生产和运营活动中产生和应用的。
这些成果也意味着生产管理理论走向了科学。
21世纪以前,生产管理的应用经历了两次重大转移,即19世纪前的纺织工业与20世纪的汽车工业。
之后,当代生产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开始迅速发展。
现在的生产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手工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生产、绿色制造等各种生产方式并存。
主题:导论——重点知识点讲解(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霍桑试验结论)1、生产管理:又称生产控制,是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
以最少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成果。
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2、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3、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运作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仅局限于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实际上是以生产运作系统中的生产运作过程为中心对象。
广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而且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位与设计管理,可以认为是选择、设计、运行、控制和更新生产运作系统的管理活动的总和。
4、霍桑试验:实验结论: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说明起初,一九二四年西方电子公司在伊利诺州的霍桑工厂做了一个实验(Hawthorne Studies,1927~1932),这个实验在于找出是否有「疲劳」之外但会降低生产力的因素。
工人坡分成两组:一组为控制组,所有工人都往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工作,一组为实验组;实验本身是为了观察工作环境经过各种改变时工人的反应情形,并比较两组之生产力。
霍桑实验的工作环境改变是透过改变照明亮度来观察,结果是,亮度增加,生产力增加,但亮度逐渐下障生产力仍然继续升高。
更奇异的是,控制组的照明其实一点都没改变,但生产力仍会上升。
甚至,实验人员延长工时或减少休息时间,生产力也会上升。
许多工人都比实验前更满意自己的工作。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二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征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第一节生产运作战略概述第二节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第一节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 &D第二节R &D与产品开发组织第三节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第四章生产运作系统的布局第一节设施选址第二节设施布置第三节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第五章生产过程组织第一节生产过程及其组成第二节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第三节流水线生产与自动线组织第四节成组技术第六章生产技术准备第一节生产技术准备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工艺准备第三节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第七章劳动组织设计第一节劳动组织第二节工作研究第三节工作设计第四节工作测量第五节劳动定额第六节编制定员第八章生产计划第一节计划管理第二节备货型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三节订货型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九章生产作业计划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概述第二节期量标准第三节生产作业的编制第四节生产作业排序第五节生产作业控制第十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第一节库存概述第二节库存问题基本模型第十一章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第一节MRP概述第二节MRPⅡ原理与逻辑第三节MRPⅡ的综合分析第四节MRPⅡ在我国应用第十二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物流概述第二节不同生产类型的物流管理第三节生产物资定额管理第四节现代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第十三章项目计划管理第一节项目管理第二节网络计划技术概述第三节网络图的组成第四节网络时间参数计算第五节网络计划的优化第十四章设备综合管理第一节设备综合管理概述第二节设备选择与评价第三节设备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第四节设备的检查与预防维修第五节设备更新与改造第十五章生产现场管理第一节现场与现场管理第二节搬运管理第三节定置管理第四节“5S”活动第五节生产现场诊断第十六章现代生产系统与先进生产方式第一节现代企业与环境第二节准时化生产第三节精益生产第四节并行工程第五节敏捷制造第六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七节大规模定制第一章导论“一个国家的人民要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有生产活动就有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导学案第一部分:导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注重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组织和控制,涉及到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生产成本等方面,是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手段。
本节课将介绍生产管理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帮助同砚们深入了解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1. 生产管理的观点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的过程,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生产管理的原则(1)科学原则:生产管理要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决策。
(2)计划性原则:生产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3)灵活性原则:生产管理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
(4)经济性原则:生产管理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5)协调性原则:生产管理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干系,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3. 生产管理的方法(1)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任务。
(2)生产组织:建立生产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
(3)生产指挥:指挥生产活动,监督生产过程。
(4)生产控制:控制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生产改进:持续改进生产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制造公司为例,介绍其生产管理实践:该公司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任务,并确保原材料供应充足。
公司建立了科学的生产组织结构,设立了生产部、采购部、质量部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
公司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指挥和控制,及时监控生产过程,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公司不息进行生产改进,引入新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部分:讨论与思考1. 你认为企业为什么要重视生产管理?2. 生产管理中的哪些原则和方法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影响最大?3. 你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生产管理的经验?请分享一下。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要点总结(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第一章导论1.生产管理:关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
(制造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2.运营管理目的: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竞争力——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决策:战略(长期)决策战术(中期)决策产品的选择与设计、设备与生产方式的选择、职务与作业的设计、厂址选择、厂区与设备的平面布置、编制定员、年度与进度计划控制(短期)决策生产作业计划、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成本控制3.系统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
4.企业管理的职能: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
(运营管理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处于基础和保证地位)5.生产管理发展历程科学管理——福特流水生产线——霍桑实验——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与MRP —— JIT(准时化生产)、TQC(全面质量管理)、工厂自动化——服务质量和生产率—— TQM(TQC)、质量保证——BPR(企业管理过程重组) ——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6.生产管理的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影响因素:外部原因——顾客需求偏好变化、技术、竞争对手、政治和法律。
内部原因——产品老化、设备老化、质量指标下降、成本上升、系统内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员工士气不高。
第二章运营战略与竞争力1.运营战略(企业设计的一套运用自己资源的政策和计划、以支持长期竞争战略)产品选择 + 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 工厂设备 + 技术水平 + 协作化水平 + 劳动力计划 + 质量管理 + 生产组织四个基本点:CQTF——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制造柔性(制造柔性:企业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产品的能力、)两个观点:…(P30)2.生产系统的竞争能力①缺乏竞争力②竞争对峙③有竞争力④世界级制造系统CIMS——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思想指导下、大量采用计算机、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使用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实现对全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一篇生产计划(Production Control)一、生产管理导论(一)产业环境因竞争的变化1.品质与售后服务的更高要求(Quality);2.价格的滑落(Price);3.交货日期的缩短(Delivery);4.多种少批量趋势(Quantity);5.产品寿命周期短,新产品推出加快(Life Cycle)。
(二)生产管理的功能1.快速流畅;2.提高绩效;3.降低成本;4.缩短交期(交期准确);5.品质稳定.(三)企业管理乱象之诊断1.组织不良;2.标准化不足;3.计划性不足;4.控制工作不足。
(四)生产的乱象(浪费成本之贼)1.停工待料习以为常;2.无休止加班习以为常;3.淡旺季穷于应付习以为常;4.前后工序不衔接习以为常;5.生产线堆积如山习以为常;6.材料、成品积压过多习以为常;7.重工整修习以为常;8.生产计划表徒具形式习以为常;9.生产过多或不足补货习以为常;10.生产计划频频变更习以为常;11.紧急订货插单习以为常;12.交货经常迟延习以为常;13.顾客经常抱怨习以为常。
二、行云流水之生产要件(一)要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及工作职掌1.企业的组织架构(附件1);2.生管的组织架构;3.生管部门的工作职掌;一般生管(Production Control)的职掌如下:a。
确定生产的产品、数量及交期;b。
产能及负荷的分析及准备;c.协调销售与生产;d。
制订生产计划;e.派工与开制造命令单;f.掌握物料供应状况;g。
控制生产进度;h.生产进度异常之协调处理;i。
生产绩效分析。
4.生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工作态度:a.具有数字观念;b.具系统分析、整体分析判断之能力;c.有较强的协调能力;d.对产品与制程充分了解;e.具有耐心;f.主动积极之工作精神。
(二)要有明确的生产管理系统企业因规模、产品及产销型态的差异性很大,故没有一套绝对的运作标准,可依自己的状况来制订。
一般生产管理系统可归纳成三种:第一种:订货生产型1.适用●多种少量之产品;●个别规格之产品。
第一章生产管理导论1.生产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管理系统构成一般模式:输入的是生产要素,转换过程也就是生产制造过程,输出的是产品、服务与信息,反馈。
2.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要素即:生产过程、生产能力、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人员,即通常所说的生产PCIQW(process、capability、inventory、quality、worker)。
结构化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非结构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机制.3.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制造产品、提供劳务。
具体功能是①创新②质量保证③弹性④成本控制⑤按期交货⑥继承性。
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高效、低耗、准时、灵活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任务(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任务 QCD(2)不断提高生产系统的效能和效率(3)不断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提高产品生产的应变能力。
内容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产品竞争力体现在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四个方面。
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首先取决于设计阶段,然后形成于制造阶段。
(课本中)生产管理的主要功能(职能)是对生产转换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
制造业的三项基本职能:营销、生产和财务。
4.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一)生产管理范围大为扩展,生产经营一体化趋势明显1). 前后延伸2).生产系统内部的问题与外部问题结合研究(二)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以适应多品种生产(交货期成为最主要的竞争因素)(三)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革新管理方法和手段。
(四)建立自学习、自适应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成长机制。
5.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流程:人员流程(是将战略与运营结合起来并加以实施的根本力量-用正确的人)、战略流程(是将人员与运营结合起来的桥梁,是运营的内容-做正确的事)、运营流程(是实现战略目标和展现人员执行能力的过程-把事做正确)。
清华大学《生产管理》高等教育新版教材目录第1章生产运营管理导论 1第2章生产运营战略14第3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29第4章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工艺管理49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76第6章运营系统的选址和布局102第7章生产过程的流程分析 (127)第8章大量流水生产的组织和控制150第9章成批生产方式的组织和控制180第10章项目管理和优化207第11章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 222第12章库存管理246第13章设备管理265第14章质量管理283第1章生产运营管理导论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竞争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这种挑战来自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全球范围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必须从时间、质量、成本和服务上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上必须做出新的努力,寻求新的理论和技术。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已成为改善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力量。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适应新竞争形势的新型生产方式都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为了迎接上述的挑战,生产运营管理不仅从传统的物质产品制造活动的管理,扩展到包括非制造性的服务活动在内的管理,更重要的是,生产运营管理的侧重点开始转向企业高、中决策层的管理活动,强调了生产战略、产品开发、新工艺技术与自动化的应用、生产能力发展规划等的长期决策问题。
因此,学习现代经济环境下的生产运营管理,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具有特殊的意义。
1.1 生产运营管理概述1.1.1 生产运营管理的概念生产是人类社会获得一切财富的源泉。
不从事生产活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也无法发展。
所以,自从企业这个组织形态出现以来,生产职能一直就是企业经营安身立命之本。
随着时代的进化,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内容、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生产活动的领域也不断扩大。
因此,现在的生产管理(Production Management)被很多人改为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或生产运营管理(Production/Operation Management)。
第1章生产运作管理导论一、判断题1.服务业不仅不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资源,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
(×)2.企业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弃物。
(×)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生产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产品。
(×)5、生产运作管理属于经济学。
(×)6、企业管理的三大职能是生产、财务、营销。
(√)7、运作的实质是一种生产活动。
(√)8、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企业生产“多动力源的拉动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9、生产运作决策是提高产品的质量。
(×)10、运作活动的过程是把输入资源按照社会需要转化为有用输出,实现价值转化的过程。
(√)二、选择题1、生产系统改进的目标是( C)。
A、提高质量B、降低生产成本C、满足市场需求D、提高生产效率2、汽车厂的转换功能是(D )。
A、钢板、发动机、零部件等B、工具、设备、工人C、成品车D、加工与装配汽车3、生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
A、转换B、输入C、输出D、生产4、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表现为(A )。
A、生产运作管理与经营管理联系密切B、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将成为生产方式的主流C、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范围与传统的生产管理相比,变的更窄D、大批量生产5、现代观点和做法是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 A )上。
A、提高生产能力和降低库存B、坚持以销定产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柔性化技术6、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内容之一是( A )。
A、从粗放式生产转变为精益生产B、以零件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品为中心C、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变少品种、大批量D、由程序化转变为非程序化。
7、制造生产与服务运作的区别( C )。
A、产品价值形态不同B、产品物理形态不同C、产品物质形态不同D、产品功能形态不同8.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是(C )。
A.品种B.价格C.质量D.数量9.实现生产运作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