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第3章
- 格式:ppt
- 大小:6.10 MB
- 文档页数:45
第三章饲料原料及质量标准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1、粗饲料:2、青贮饲料:3、青绿饲料:4、能量饲料:5、蛋白质饲料:6、饼粕:二、填空(每空1分)1、写出两种最常用能量饲料原料名称:、32、能量饲料通常分为四类,除液体能量饲料和淀粉质块根块茎类饲料外,还有3、除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含氮物外,蛋白质饲料还包括4、常用的青贮方法是和o5、常用粗饲料主要是指和两大类。
6、青贮原料必须在厌氧的环境中,使大量繁殖,PH达到时,青贮饲料得以长期保存。
7、动物饲粮中最常用来补充钙的饲料原料是,动物饲粮中最常用的同时补充钙磷的饲料原料是o8、常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为。
9、在所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使用效果最佳的饲料原料是。
10、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较低,因此只适合于饲喂,为了获得较好的饲喂效果,最好将秸秆饲料进行处理。
11、青绿饲料的含水量一般在以上。
12、谷物籽实类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品质。
13、入仓玉米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以下。
14、从能量的角度比较,数皮的有效能值次粉的有效能值。
15、豆饼的能量含量豆粕,粗蛋白质含量豆粕。
16、鱼粉是一种优质蛋白质饲料,一般粗蛋白质含量为,但鱼粉中食盐含量也较高,一般为,含盐量较高的鱼粉应控制用量。
三、选择题(每题2分)1、属于能量饲料的原料是()0A、豆粕B、荻皮C、鱼粉D、石粉2、米糠属于()A、粗饲料B、矿物质饲料C、蛋白质饲料D、能量饲料3、可以为反刍动物提供廉价粗蛋白质的饲料是()A、大豆粕B、酵母C、尿素D、鱼粉4、能量含量最高的谷物籽实类饲料是()A、高粱B、麦类C、玉米D、荻皮5、油脂属于()A、蛋白质饲料B、能量饲料C、饲料添加剂D、维生素饲料6、秸秆适合于饲喂()A、猪B、家禽C、兔D、羊7、玉米在贮存过程中要求水分含量必须小于()A、14%B、16%C、18%D、20%8、常用谷物籽实类饲料中能量含量最高的是()A、大麦B、玉米C、高粱D、小麦9、新鲜米糠适曰性好,但不宜长期贮存,其原因是下列哪种物质含量高()A、粗纤维B、蛋白质C、不饱和脂肪酸D、微量元素10、大豆籽实及其饼粕中含有的主要抗营养因了是()A、单宁B、植酸C、游离棉酚D、抗胰蛋白酶11、各种饼粕类饲料中饲喂价值最高的是()A、大豆饼粕B、菜籽饼粕C、棉籽饼粕D、花生饼粕四、判断及改错(每题2分)1.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一类饲料称为粗饲料。
• 第一章 绪论 1. 有关概念 2.饲料学的研究内容 3.饲料学的地位和作用 4.饲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5.饲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饲料学的学习目的、要求 •营养---是人类和动物从外界摄取食物或饲料以满足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201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产品,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饲料原料:是指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用于加工制作饲料但不属于饲料添加剂的饲用物质。
•单一饲料:是指来源于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矿物质,用于饲料产品生产的饲料。
•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饲料学---研究饲料的一门科学。
• 营养物质(营养素)– 为维持人和动物生命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
– 化学成分:化学元素或化合物 – 种类:50种以上 • 营养价值– 特定饲料中养分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衡量标准:与动物需要相比–• 2.饲料学研究的内容 ①饲料分类 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③影响营养价值的因素(内在、外来)及其提高营养价值的途径。
④饲料生产加工的理论基础和质量标准。
⑤饲料理化特性对动物生命活动及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⑥饲料资源开发。
● 改善人类健康 ● 改善环境质量• 在饲料工业中的作用● 基础研究与技术储备● 提高配方设计水平● 改进饲料加工工艺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质量● 科学开发利用饲料资源•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调控畜产品品质: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 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减少养分的排泄量●4. 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提高饲料利用效率6.饲料学的学习目的(一)理论知识方面 掌握饲料分类方法 掌握各类饲料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及合理利用途径 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了解饲料加工贮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了解饲料对动物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能力技能方面掌握各种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合理利用途径能识别饲料原料正确评价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分析特定饲料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设计饲料配方第三章 饲料分类饲料分类: 给每种饲料确定一个标准名称,该名称能够反映该饲料的特性和营养价值。
饲料学(2780)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饲料与饲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较广、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理论较强,饲料分类部分知识面比较广,日粮配合及动物饲养实践实践应用性较强。
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先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去了解饲料的营养特性,最后结合动物的饲养标准和动物饲养实践配合饲料。
通过各个章节的学习,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饲料与饲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和评定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论述不同饲料和饲草的加工处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了解各饲料的主要特性,饲料评定的基本方法及饲料配合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饲料与饲养学的先行课程是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营养学。
在这些学科阐明的动物消化、代谢和营养需要的基本原理之上,进一步解决如何由饲料提供营养物质全面满足动物生产的各方面要求,饲料与饲养学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应用知识,如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数学。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基础知识是:1、普通化学;2、生物化学;3、动物营养学;4、有机化学重点: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3、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3、各种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4、日粮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饲养技术难点: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3、饲料能值的评定;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4、饲料配方疑点:动物性饮料与植物性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理解:植物的组成;影响动物消化率的因素;饲料能值的评定;维生素营养价值的评定;矿物质营养价值评定。
《饲料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以、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 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 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 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
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2.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3. 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 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 ADF总能概念。
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
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
区分CF测定与NDF与ADF之间的内在含义。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三章知识点
在畜禽养殖中,饲料是确保动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畜禽营
养与饲料的知识点,对于提高饲料效益和动物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主要涉及:饲料成分、饲料种类和混合指标、直接消化率和粗蛋白质消
化率、饲料中的能量等。
首先,饲料成分是指饲料中各种原料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
了解饲料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根据动物的生理需要进行饲喂,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其次,饲料种类和混合指标是指不同种类饲料的配比和混合方法。
不同种类的
饲料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合理的配比和混合可以使饲料的营养均衡,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直接消化率是指动物对饲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粗蛋白质消化率是
指动物对饲料中的粗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率。
了解直接消化率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可以帮助确定合理的饲喂量和饲料配比,确保动物充分吸收营养。
最后,饲料中的能量是指饲料中包含的提供动物能量的物质。
了解饲料中的能
量含量和来源,可以根据动物的能量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喂,以达到充分利用饲料能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第三章主要涉及饲料成分、饲料种类和混合指标、直接消化率和粗蛋白质消化率、饲料中的能量等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畜禽饲养至关重要,可以提高饲料效益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GDOU-B-11-213《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和饲料中化学组成与动物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饲料学》和《动物营养学》一样,同属于动物营养的两大主干课程,《饲料学》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如何用适宜饲料满足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解决供给问题。
饲料占动物生产成本的50~80%以上,是饲料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饲料学》是现代养殖生产和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后盾,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的作用。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饲料学》和《动物营养学》一样,同属于动物营养的两大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和饲料中化学组成与动物需要之间的关系。
饲料占动物生产成本的50~80%以上,是饲料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饲料学》是现代养殖生产和现代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后盾,起到重要的指导、推动和技术储备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饲料的种类、化学组成及其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分类和饲料的合理利用途径。
同时介绍了我国饲料资源开发状况及无公害饲料的生产,揭示了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以及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学的概念、分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各种饲料的特性、饲料质量控制以及饲料法规,了解我国饲料资源和饲料工业的发展状况。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求,科学、经济地设计饲料配方;对饲料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树立饲料安全和绿色、优质、无公害饲料及畜产品等意识,掌握饲料的合理使用原理与方法,为动物生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及相关专业四、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饲料学是一门涉及农业、工业、食品、医药、机械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
饲料学第二版目录前言第一章饲料的概念与分类第一节饲料的概念第二节饲料原料的分类和命名第三节配合饲料的概念和分类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二章饲料的结构与成分第一节饲料的结构第二节饲料的成分及其化学性质第三节饲料成分的分析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三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第一节样品的采集及物理性状评定第二节化学分析方法第三节生物学分析方法第四节饲料能量营养价值评定第五节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第六节矿物质和维生素相对生物学效价评定. 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四章青绿饲料第一节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影响因素第二节主要青绿饲料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五章青贮饲料第一节青贮原理及青贮过程的变化第二节青贮饲料的制作第三节青贮饲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六章粗饲料第一节干草第二节藁秕饲料第三节粗饲料的加工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七章能量饲料第一节能量饲料的概念及营养特性第二节谷实类饲料第三节糠麸类饲料第四节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第五节油脂类饲料第六节其他能量饲料第七节能量饲料的加工贮存与品质鉴定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八章蛋白质饲料第一节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第二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第三节单细胞生物蛋白质饲料第四节非蛋白氮补充料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九章矿物质饲料第一节钙源饲料第二节磷钙源饲料第三节电解质补充饲料第四节镁与硫源饲料第五节几种天然惰性矿物质饲料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十章饲料添加剂第一节营养性添加剂第二节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三节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创制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及质量控制第一节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第二节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计算方法第三节配合饲料的品质控制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第十二章饲料加工贮藏与品质第一节饲料加工方法对饲料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第二节饲料贮藏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
饲料学绪论:1、世界饲料业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1、简述概略养分分析的测定指标及方法,并简要说明该分析方案的优缺点。
2、简述消化试验的基本要求。
3、氨基酸有效性的评定方法有哪些?4、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
第二章:1、简述国际饲料分类方法的特点及编码体系。
2、简述我国饲料分类方法的特点及编码体系。
第三章:1、何谓粗饲料?营养特性?2、干草的营养特性及调制方法。
3、影响干草产品质量的因素。
4、粗饲料物理处理的作用。
5、粗饲料氨化处理的原理是什么?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1、青饲料的营养特性。
2、影响青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3、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青饲料。
第五章:1、简述一般青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调制优良青贮饲料应具备哪些条件?3、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
4、简述青贮饲料品质鉴定的方法。
第六章:1、能量饲料的含义。
2、玉米的营养特性。
3、简述糠麸类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性。
第七章:1、蛋白质饲料的含义。
2、饼粕类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性。
3、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性。
4、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及营养价值。
5、如何正确使用非蛋白氮饲料。
第八章::1、钙源性饲料的种类?如何合理使用?2、磷源性饲料的种类?如何合理利用?3、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如何给动物合理补充食盐?4、天然矿物质饲料的种类及作用。
第九章::1、饲料添加剂的概念。
2、饲料添加剂具备的基本条件。
3、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4、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使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5、抗生素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第十章:1、植物性饲料中的毒害物质有哪些?如何有效控制这些毒害物质对动物的危害?2、硫葡萄糖甙的降解产物有哪些?其毒性如何?3、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营养作用。
4、如何合理利用棉籽粕和菜籽粕?5、影响饲料安全因素。
6、如何控制饲料发霉?7、怎样生产无公害饲料?8、在我国如何正确应用HACCP、GMP 和ISO9002 质量管理体系?第十一章:1、名词: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混合精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饲料配方、日粮、饲粮2、配合饲料的优点。
《饲料学》课程笔记绪论一、饲料业发展概述及发展趋势1. 饲料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
2. 饲料业发展趋势:(1)饲料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满足动物生产需求;(2)饲料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注重可持续发展;(3)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4)饲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5)饲料安全监管加强,保障食品安全。
二、饲料概念与分类命名1. 饲料概念:饲料是指为满足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需要,供给动物食用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统称。
2. 饲料分类:(1)按来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2)按形态分:粉状饲料、颗粒饲料、液态饲料;(3)按营养成分分: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4)按用途分:全价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三、配合饲料的概念和分类1. 配合饲料概念: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全价或半全价饲料。
2. 配合饲料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全部营养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喂养;(2)浓缩饲料:含有动物所需主要营养的饲料,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3)添加剂预混料:含有高浓度的饲料添加剂,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4)精料补充料:用于补充动物特定营养需要的饲料。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一、样品采集、制备和物理性状评定1. 样品采集:(1)采集原则:具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2)采样方法:根据饲料的种类、形态和包装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3)采样数量:根据饲料的批量、变异程度和检测项目确定;(4)采样注意事项: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样品原始状态。
2. 样品制备:(1)样品预处理:去除杂质、粉碎、混合均匀;(2)样品分装:将制备好的样品分装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饲料学第一章饲料分类国际1、粗饲料(forage roughage):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
IFN形式为1—00—000。
2、青绿饲料(pasture range plants and fed as green):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
IFN形式为2—00—000。
3、青贮饲料(silage):是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条制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如玉米青贮。
IFN形式为3—00—000。
4、能量饲料(energy feeds):饲料干物质中CF<18%、同时CP<20%的饲料称为能量饲料,如谷实类、麸皮、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
IFN形式为4—00—000。
5、蛋白质补充料(protein supplements):饲料干物质中CF<18%、同时CP≥20%的饲料称为蛋白质补充料,如鱼粉、豆饼(粕)等。
IFN形式为5—00—000。
6、矿物质饲料(minerals):是指以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和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物。
IFN形式为6—00—000。
7、维生素饲料(Vitamins):由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种或复合维生素称为维生素饲料,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青绿饲料在内。
IFN形式为7—00—000。
8、饲料添加剂(feeds additive):为了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称为饲料添加剂,但不包括矿物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添加剂。
IFN形式为8—00—000。
我国传统饲料原料的分类法(1)按养殖者饲喂畜禽时的习惯分类:三类:精饲料、粗饲料、多汁饲料(2)按饲料来源分类:五类:植物性、动物性、矿物质、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
《畜禽营养与饲料》复习要点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主要问题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名称2、实验室常规分析出的化合物名称(水、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3、动植物的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维生素、矿物质)4、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成分关系5、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水:动物稳定,植物差异大;粗蛋白:动物13%~19%,真蛋白含量高,植物1%~36%,非蛋白氮含量高;粗脂肪: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动物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植物无氮浸出物是淀粉,动物是葡萄糖和糖原,粗纤维:植物独有)6、畜禽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7 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要看的两个指标(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9、如何从饲料中的总含氮量来估算饲料中的蛋白质量(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总含氮量÷16%=饲料总含氮量×6.25)10、短肽的营养作用(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沉积率,提高生产性能,提高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率,酪啡肽能调节机体胃肠运动,增进采食)1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提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12、蛋白质缺乏与过量对动物的危害(消化紊乱、生长发育受阻、贫血、繁殖力降低)13、畜禽对蛋白质的消化(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复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14、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措施(机械法、化学法、氨基酸保护法)15、瘤胃氮素循环及意义(粗蛋白质→氨→菌体蛋白;氨→瘤胃血液→肝脏→尿素,大部尿素→肾脏→排出;少部尿素→唾液和血液→瘤胃,周而复始,提高氮的利用率,避免氨中毒)16、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品质的要求(理想蛋白质)(理想蛋白质可避免蛋白质变成能源物质,节约蛋白质、提高经济效益)17、提高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利用的措施(日粮组分搭配多样化,补充氨基酸添加剂、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的比例、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补充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饲酶制剂)18、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质的机制(尿素→氨+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酮酸+ 挥发性脂肪酸,氨+酮酸→氨基酸→菌体蛋白质→氨基酸)(菌体蛋白和天然蛋白质一样对反刍动物意义大)19、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并防止氨中毒应注意的问题(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供给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控制喂量,注意喂法)20、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分类(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2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能量的主要来源、体脂的主要原料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22、畜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单胃动物葡萄糖代谢、反刍动物挥发性脂肪酸代谢)23、粗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可以填充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24、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畜禽种类不同、日粮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营养、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影响)25、脂肪的组成(真脂肪有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类脂肪由甘油、脂肪酸、含氮化合物组成,磷脂蜡质、固醇)26、脂肪的营养作用(体组织的成分、热能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提供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畜产品的组成成分、对畜体的保护作用)27、饲料中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畜产品品质的关系(反刍动物的瘤胃氢化反应)28、饲料中添加油脂有什么作用?(直接供能、改善适口性、促进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轻应激反应不良反应,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避免吸湿结块、减少粉尘)29、饲粮中添加油脂应注意什么?(饲粮的能量水平变化不能太大、混合要均匀、添加抗氧化剂、增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含硫氨基酸的供给量尤其,是VE 和Se、控制粗纤维)30、矿物质的营养作用(构成畜体组织、调节渗透压、生命所必需)31、钙、磷对畜禽的营养作用(钙: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抑制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激活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内分泌,磷:参与能量代谢、促进脂类与DNA、RNA的合成有关)32、影响钙、磷吸收的主要因素(钙、磷比例、维生素D 乳糖、蛋白质、磷的存在形式)33、钙、磷的缺乏症(异食癖、佝偻病、溶骨症、产软蛋、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34、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食盐中毒35、常量元素镁、硫、钾的营养作用36、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碘、硒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37、维生素的分类及各种维生素的营养作用及缺乏症38、维生素A 有哪些营养作用?(保护粘膜上皮的健康、防止夜盲症、促进生长、维持正常的繁殖力、维护正常的神经功能)39、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有哪些影响?(V A、VB2、VC、VE)40、水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水的后果( 8%干渴、食欲丧失;10%代谢紊乱;20%以上引起死亡)41、畜禽体内水的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42、畜禽体内水的排出(粪尿、皮肤蒸发、汗液、呼吸、畜产品)43、影响畜禽需水量的因素(生产性能、日粮组成、环境温度)44、畜禽饮水过多不利于畜禽生产(减少采食量、降低物理消化、增加维持能耗、污染环境)45、简述饲料中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46、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在饲养实践中有什么意义?(能量过高、能量不足)47、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利用名词解释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干草糠麸非蛋白氮饲料主要问题:1、饲料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各是什么?(水、粗纤维、粗蛋白质)2、按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哪八大类?如何编号?(7位、3节:国际分类号、中国亚类、饲料顺序号)3、粗饲料的营养特性(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不易消化、磷的含量低,维生素D 含量丰富,体积大,具有填充和保证消化器官正常蠕动的作用)4、粗饲料的种类(干草、秸秆和秕壳类、树叶)5、青干草的调制方法及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有哪些?6、粗饲料的物理、化学、生物加工方法7、秸秆氨化的主要方法(选择地址、秸秆处理、堆垛注入氨水塑料罩膜制作)8、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含水量高、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钙磷比例适宜、维生素含量丰富)9、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种类、生长阶段、土壤质地与施肥植物的不同部位)10、常用青绿饲料的种类(豆科: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紫云英、毛苕子)(禾本科:青刈玉米、青刈高粱、青刈燕麦、苏丹草)(叶菜类:苦荬菜、串叶松香草、聚合草、籽粒苋)(水生饲料及其他: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和绿萍)11、青绿饲料的饲用特点(日粮中的用量即应注意的问题)12、青贮的意义(有效保存营养成分、保持鲜嫩汁液、扩大饲料资源、杀菌)13、青贮的原理(一般青贮、半干青贮、外加剂青贮)14、从青贮原料收割到青贮完成的三个阶段(植物呼吸阶段、微生物作用阶段、青贮完成阶段)15、乳酸菌大量繁殖的条件(糖、水、温度、厌氧)16、青贮设备(青贮窖、青贮塔、青贮壕、封闭式青贮堆、塑料青贮袋)17、一般青贮饲料的制作(收割、运输、切碎、装窖、踩实、封窖)18、半干青贮饲料的制作(关键是饲料要风干水分含量达到45%-55% )19、常用的青贮饲料方法的成败关键是什么?(提高青贮饲料的酸碱度和降低PH值,使PH值接近7.0 )20、谷实类饲料的一般营养特性(富含无氮浸出物能量含量高,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钙少磷多缺乏维生素缺乏A、D )21、简述玉米的营养特点及利用是应注意的问题(有效能高、氨基酸不平衡,矿物质含量低、VE、VB1含量丰富,水分超过14%易霉变感染黄曲霉毒素)22、简述糠麸饲料的营养特点(蛋白质相对高、矿物质钙少磷多维生素丰富)23、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淀粉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维生素含量低)24、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饲用特点(植物蛋白: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低钙磷比例不恰当,磷为植酸磷,维生素缺乏A、D,含有抗营养因子。
氨基酸饲料学(三)林达雄学历:国立台湾大学畜牧系毕业现任:省立宜兰农工职校畜牧兽医科教师本文就是家畜家禽之氨基酸营养,以及氨基酸在饲料内的应用情形加以整理,以供业界参考。
三、蛋白质、氨基酸的营养价(1)蛋白质的补给蛋白质补给的目的动物为了维持其身体,并进行成长、肥育、产乳、产卵或劳动而从饲料中摄取蛋白质。
此种场合,人或野生动物由此而保持了健康,能进行必要的活动,并能进行生殖,但家畜或家禽的场合唯一最大的目的是由此使其达到饲养的目的,其他事项只是附随性的需要而已。
例如,种猪与肥育猪(肉猪) 就是具有不同的目的而分别饲养,故营养素的补给目的及其方法自然不同。
人的场合为了保持一生的健康从幼时起就要注意营养,但家畜、家禽的场合除了特别的场合之外是不会饲养至开始老衰的。
换言之,畜产的场合是行一定期间之特定目的的营养的补给。
而且,人之营养方面,营养素的效率高在生理上是良好的现象,在经济上是不会当做input:output ratio来评价的。
畜产方面,饲料中之蛋白质的效率乃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如何以低成本进行营养素的补给,而且所补给的营养素如何有效率的使用乃成为技术目标。
补给效果之评价此种场合,营养素之量的处理变成必要。
虽然纯粹以物理的、化学的量来表示在理论上是很理想的,但实际上过於复杂而缺乏再现性,多不实用。
例如,在饲料中或动物体中有无数之种类的蛋白质,欲一一了解其量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亦无意义。
因此,饲料中之营养素的量,或动物所需要之营养素的量(称为要求量) 乃使用生理上的有效量的单位来表示,且符合要求量之营养素的量以饲料来补给。
因此,饲料中的含量与要求量就必须使用根据相同方式而来的单位。
在使用营养素含量或营养素要求量的表时应确认这是根据何种评价法而来的单位。
1必需氨基酸的供给饲料中之蛋白质的补给目的是供给动物所必要的必需氨基酸与在可欠氨基酸的合成上所必需的氮素源。
如前所述、碳素骨架可做为热能源使用,但在此目的上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方面效率更佳、成本亦低,故代谢结果所形成的热能虽然要计算在内,但使用蛋白质、氨基酸之最初目的并不是补给热能。
第三章青贮饲料(Silage)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青贮的概念、原理、方法、青贮饲料品质鉴定和利用青贮饲料的注意事项;了解和领会青贮的意义,并能分析青贮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一、基本概念青贮饲料是指在密闭的青贮设施(窖、壕、塔、袋)中,经乳酸菌发酵,而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它保持青绿饲料营养特性,比干草营养物质损失少。
经过发酵原料中的硝酸盐含量大大降低,也降低氢氰酸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也使病菌、寄生虫卵失去活性。
加之具有酸香味对动物的适口性好,适用于奶牛、肉牛、羊、兔以及猪。
青贮是调制和贮藏青饲料、块根块茎类、农副产品,如带穗整株玉米、不带穗整株玉米等的有效方法。
二、青贮的意义(Benefits of silage making)1.青贮可有效保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制作青贮饲料比晒制干草营养物质损失少,青贮时干物质损失一般在10%以内,特别是水分含量在70%以下时,其蛋白质和胡萝卜素损失很少,而晒制干草时干物质连同叶子损失可达20%-30%或更多。
2. 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经过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族化合物,气味芳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能刺激动物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和肠道蠕动,从而增强了消化功能。
3.青贮是保存饲料的经济而安全的方法:调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取用方便,随用随取;贮藏空间比干草小,可节约存放场地;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影响,不会发生自燃等火灾事故4.青贮可以扩大饲料来源:可把夏、秋多余的青绿饲料保存起来,供冬春利用,有利于营养物质均衡供应;家畜不愿意采食的,适口性差的饲料均可通过青贮得以改善。
5.青贮可以消灭害虫和杂草:青贮过程中借助压力、温度、酸度可以杀死作物害虫(如玉米螟),许多杂草种子失活。
三、青贮的原理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其实质是选择适宜的原料,调节原料的水分,将其切碎、压实、密封在容器中,创造厌氧环境,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使饲料中的糖类(一般应占饲料干物质的8%~10%)转变为乳酸(lact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