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10大气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61.00 KB
- 文档页数:17
地球上的大气24道单项选择题3道综合题图8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º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某气象站测得本站某日气温或气压的变化如右图,完成3—5题。
3.该气象站测得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4.若该气象站位于上海市,则此图反映()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这一天,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高度变小B.受冷气团控制C.云层的反射作用强D.大气逆辐射变弱图5为四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该地月均温及月降水量,读图回答6-7题。
6.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可能分布于下列哪个地点()A.甲B.乙 C. 丙D.丁7..下列哪项叙述最能说明甲地的自然植被的特征()A.草类为主,连绵成片,树木罕见B.叶片呈针状,树种单纯,四时常绿,冬不落叶C.叶片比较大,且薄而柔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D.叶片小且硬,树皮较厚,能适应干热旱季,树木终年常绿图6是檀香山(约158°W,21°N)、北京、广州、上海四地气压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四条曲线中表示北京的是()A.①B.②C.③D.④9.导致③④两地气压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差异B.海陆位置C.地势高低D.洋流分布10.当四地气压差异最小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好望角边瓜果飘香B.南半球假鸟向北迁移C.江南丘陵采茶忙D.北京香山枫叶飘零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图为“2月10-12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请回答11~12题。
11.该锋面属于()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冷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暖锋12.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10日11日12日C.11日的日出前后D.12日的日出前后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大气相关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导致什么现象?A. 臭氧层破坏B. 温室效应C. 酸雨D. 雾霾答案:B2. 以下哪种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 甲烷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氧气答案:B3.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哪里?A. 地表水蒸发B. 植物光合作用C. 火山喷发D. 工业排放答案:A二、多选题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的组成?A. 地球的自转B. 太阳辐射C. 人类活动D. 地壳运动答案:B、C、D5. 哪些现象与大气污染有关?A. 光化学烟雾B. 酸雨C. 臭氧层破坏D. 温室效应答案:A、B、C、D三、判断题6.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对/错)答案:对7. 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平流层,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对/错)答案:对8.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唯一的温室气体。
(对/错)答案:错四、填空题9. 大气中的氮气含量约为______%。
答案:78%10.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______气体的增加导致的。
答案:温室效应气体五、简答题11. 请简述大气层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答案:大气层由外向内分为外层空间、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最低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此层;平流层含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中间层是大气中温度最低的层;热层是大气中温度最高的层,也是卫星运行的区域;外层空间是大气层的外部延伸。
12. 什么是酸雨?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答案:酸雨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的酸性降水。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腐蚀建筑物、破坏森林植被、使土壤酸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等。
大气科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大气的主要成分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2、以下哪种气体属于温室气体()A 氧气B 氮气C 甲烷D 氦气3、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 气流平稳D 臭氧含量丰富4、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摩擦力D 惯性离心力5、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太阳活动增强C 火山活动频繁D 森林面积增加6、冷锋过境时,通常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 升温、降雨B 降温、降雨C 升温、晴天D 降温、晴天7、大气环流的主要动力是()A 海陆热力差异B 太阳辐射能C 地球自转D 地形差异8、以下哪种云属于高云()A 积云B 卷云C 层云D 雨层云9、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水温会()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先升后降10、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素是()A 气温B 气压C 水汽含量D 颗粒物浓度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_____。
2、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_____。
3、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_。
4、天气预报中的“高压”和“低压”,指的是_____的分布状况。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6、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
8、我国冬季盛行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风。
9、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_____周边郊区气温的现象。
10、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_____,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答:由于地面冷热不均,首先会出现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相对地,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2024年高考地理10月新题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3小题)读甲、乙、丙、丁四种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乙气候海洋性最强C.丙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D.丁气候雨热不同期2.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气候只出现在北半球B.乙气候除南极洲以外,其它大洲均有分布C.丙气候只出现在亚洲D.丁气候非洲、南北美洲均有分布3.(2023秋•新乐市校级月考)“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4.(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有关的是()A.长江流域的梅雨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C.东南沿海的台风D.冬半年爆发的寒潮5.(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图中甲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欧洲的总研发机构所在地,也是该国的风电基地。
甲地盛行的风向为()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东南风6.(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7.(2023•海淀区一模)图为某年连续两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2日到3日()A.①地气压升高,持续晴朗B.②地经历暖锋过境,阴雨连绵C.③地吹偏东风,风力减小D.④地下沉运动为主,气流辐散8.(2023•端州区校级开学)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
读图“北半球各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与图①天气系统有关B.图②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C.图③中乙地狂风暴雨,气温降低D.图④天气系统降水主要为锋前雨9.(2022秋•天祝县校级期末)图为某中学学生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实物照片,关于此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极地东风带的箭头从极点画起B.风带的箭头应该统一偏向东侧C.中低纬环流的高度应相对更高D.可表示北半球全年的大气环流10.(2023春•宁波期末)2023年4月12日,受北方沙尘暴南下影响,宁波空气质量进入轻度污染状态。
高一地理大气习题及答案大气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学习内容,那么知识点你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大气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 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B.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 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 关于大气各层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B. 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C. 中间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短波辐射D. 热层热量主要来自中间层顶3. 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 [ ]A. 水汽和二氧化碳B. 云层和尘埃C. 臭氧D.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4. 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空气的垂直运动B. 指空气的水平运动C. 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 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大气环流总称5. 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B.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C. 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便可以形成降水D.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各种形式6. 下列地区多地形雨的是 [ ]A. 华北平原B. 印度乞拉朋齐C. 云贵高原D. 四川盆地7. 下列关于气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B. 冬季影响我国的是极地大陆气团C. 气团一旦形成,其温度、湿度就不再变化D. 冷气团、暖气团是按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来划分的8. 下列现象反映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是 [ ]A. 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减少C.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 冬季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和9. 干洁空气中78%为氮、21%为氧,这说的是 [ ]A. 容积的百分比B. 质量的百分比C. 重量的百分比D. 浓度的百分比10. 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的原因是 [ ]A. 城市排放二氧化碳使气温升高,气流上升B. 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多C. 城市工业和交通工具产生的尘埃多D. 城市使用冰柜和电冰箱使水汽增多11. 关于欧洲西部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分配较均匀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B. 本区气候东西差异较大,气温的年温差越向东温差越小C. 本区北冰洋沿岸一带有极地气候分布D.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本区起到了增温加湿的作用12. 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B. 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C. 受东北信风的影响D. 高大山系逼近西海岸,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内陆13. 一般认为,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 ]A. 氮和氧B. 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C. 氧和水汽D. 氧和二氧化硫14. 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 中亚内陆地区B. 东亚季风地区C. 青藏高原地区D. 西亚沙漠地区15.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下列哪个城市气候的特点 [ ]A. 伦敦B. 长春C. 新加坡D. 上海16. 对我国夏季降水有重要意义的气团是 [ ]A. 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B. 赤道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C. 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团D. 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17. 有关世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流雨只分布在赤道地区B. 副热带在高压控制下,云雨难以形成C. 温带地区多锋面雨和气旋雨D. 极地少雨带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18. 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闪电一般发生在平流层底B. 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对流层上部C. 随高度增加,气温递减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D.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中间层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地区多台风雨B. 面对海洋的山坡一定多雨C. 山脉的背风坡一定少雨D. 副热带大陆东岸多地形雨20. 亚欧大陆东部几乎被亚洲高压控制时 [ ]A. 去南极考察最适宜B. 天山的雪线上升到最高高度C. 恒河水位上涨D. 美国南部受飓风影响二、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有两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括号内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愈强B. 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C. 地面反射率愈大,地面得到的热量愈多D. 云层愈薄,大气的反射愈强22. 下列风带中,气候湿润的地区有 [ ]A. 信风带的大陆西岸B. 西风带的大陆西岸C. 季风区的大陆西岸D. 海陆风迎风海岸23. 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是 [ ]A. 平流层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B.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 电离层中的氧原子全部吸收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D. 平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4.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B. 东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湿润的气流C. 副热带高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D. 副极地低压带是气流上升地区25. 主要受气压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26. 指出由快行冷锋形成的天气现象 [ ]A. 北京夏季的暴雨天气B. 江淮流域的梅雨天气C. 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D. 北方冬春季的沙暴天气27. 关于等温线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B. 1月份,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C. 7月份,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D. 7月份,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28. 当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被切断时 [ ]A. 南半球正处于冬季B. 北大西洋上出现冰岛低压C. 南亚盛行西南季风D. 亚洲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29. 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涝北旱B. 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北涝南旱C. 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旱北涝D. 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南涝北旱30. 我国下列地区,受寒潮天气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 西北内陆地区B. 青藏高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海南岛高一地理大气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2. A3. D4. C5. D6. B7. B8. C9. A 10. C11. B 12. D 13. B 14. B 15. B 16. C 17. C 18. C 19. C 20. A二、双项选择题21. AB 22. BD 23. AB 24. AD 25. CD 26. AD 27. AB 28. AC 29. CD 30. BD。
大气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哪一层?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B2. 以下哪种气体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氢气答案:B3.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大气污染引起的?A. 酸雨B. 臭氧层空洞C. 温室效应D. 潮汐答案:D4.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A. 雾B. 霜C. 露D. 雪答案:A5.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什么现象?A. 酸雨B. 臭氧层空洞C. 温室效应D. 潮汐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大气层中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层有哪些?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答案:A、B2. 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A. 氟利昂的使用B. 汽车尾气排放C. 工业废气排放D. 火山爆发答案:A、B、C3.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污染?A. 植树造林B. 使用清洁能源C.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 增加工业排放答案:A、B、C4. 以下哪些现象是大气中水循环的一部分?A. 蒸发B. 凝结C. 降水D. 冰川融化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温度?A. 太阳辐射B. 温室气体C. 地形地势D. 季节变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对)2.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唯一的温室气体。
(错)3. 酸雨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造成的。
(对)4.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的。
(对)5. 潮汐是由大气压力变化引起的。
(错)6. 雾是由于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形成的。
(对)7. 大气层中的平流层是飞机飞行的主要区域。
(对)8. 臭氧层空洞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造成的。
(错)9.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对)10.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选择题1. 冬季,农民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2.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3.图中A、B、C、D处于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4.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读城市风示意图如下,回答5~7题。
5.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6.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A.甲B.乙C.丙D.丁7.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B.近郊区C.远郊D.农村8.右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说确的是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陆海陆海陆海陆海①②③D.图中②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9.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B.bC.cD.d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B.中纬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东北信风带11.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A.都向南移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C.都向北移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12.从盛行风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ºS,76.3º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读下图,完成13~14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6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大气逆辐射作用——③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a、c、d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c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c、d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d<aC.d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4.图中箭头能表示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原理的是( )A.a B.b C.c D.d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压高于b处B.a处气压高于c处C.M处的气温比N处高 D.d处的气温高于c处6.关于图中各点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 B.M处盛行上升气流C.高空a处气流向中心辐合 D.N地多阴雨天气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空气堆积下沉C.空气受热上升D.空气受冷下沉8.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9.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B.夏季偏南,冬季偏北C.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下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0~11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甲是东南信风B 乙是西风带C 气压带在北半球D 气压带在南半球2009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
下表为“华北平原甲、A. aB. bC. cD. d4. 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B. 大气削弱作用弱C. 受暖气团影响D. 大气逆辐射强5.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6.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1月北移、7月南移 D.7月北移、1月南移7.下列属于北半球反气旋及其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地温度高,气压低.垂直方向气流:处上升,处下沉.地温度低,气压高.水平方向气流:由流向9.若A位于亚欧大陆,B位于太平洋,则().A为亚洲低压,.上海此时盛行东南季风,温暖湿润.图为北半球的冬季.B为夏威夷高压10.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11.A、B、C、D几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12.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④点与⑤点之间时,被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是()A、副热带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赤道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13.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②点附近时,东亚的盛行风风向为()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能力提升】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1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后附答案)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
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大气相关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大气层中,最接近地面的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答案:D3.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大气中的水蒸气增多B. 森林砍伐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 工业污染答案:C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污染?A. 雾霾B. 酸雨C. 臭氧层破坏D. 植物生长答案:D5. 大气压力的单位是什么?A. 帕斯卡(Pa)B. 牛顿(N)C. 米(m)D. 千克(kg)答案:A二、填空题6. 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层是_________。
答案:平流层7. 风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气压差;科里奥利力8. 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规律是白天_________,夜晚_________。
答案:升高;降低9.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_________的总量。
答案:降水水体10. 云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
答案:凝结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答案: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层就在这一层。
高层大气包括中间层、热层和外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变化,主要研究电离层等现象。
12.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它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答案: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它会导致全球气候模式的改变,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部分地区降水增多,而其他地区则可能遭受干旱。
四、论述题13. 论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答案: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增加,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地球上的大气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C. 地转偏向力。
D. 摩擦力。
3. 下列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气压较低。
C. 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 热力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 地面冷热不均。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C. 地转偏向力。
D. 地球自转。
5. 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6.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图略,需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判断)7.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 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
C. 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
D. 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
8.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 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B. 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 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
D. 沿海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
9. 南亚季风的夏季风的风向是()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10.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两极地区冰川面积增大。
B. 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C. 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下降。
D. 蒸发旺盛,全球气候更加干旱。
1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包括()A. 反射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传导作用。
12.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A. 太阳辐射。
B. 大气散射。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辰空中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散布表示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反。
此时甲地近空中的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读图,依据图中信息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阴沉天气,a大局部为大气反射B.湖泊湿地,b能缓和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空中失热D.冰雪空中,a→b的转化率添加3.冻雨是下层的过冷水滴、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下降到近空中并接触到0℃或0℃以下物体外表立刻解冻的特殊天气现象。
以下气温的垂直散布表示图中,最有能够构成冻雨的是A. B. C. D.2021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迷信调查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征,踏上了为期159天、总航程约3万海里的科考征程。
据此完成以下效果。
4.启程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A.亚洲低亚B.亚洲高压C.阿留申高压D.夏威夷高压5.此时节,北半球发作断裂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6.调查时期,东亚地域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以下图为四个地域气压带和风带位置表示图,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8.霾是少量极纤细的干尘粒等平均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
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少,越容易构成霾。
从自然条件思索,出现雾霾天气主要受以下哪种天气系统的控制A.甲B.乙C.丙D.丁读〝2021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各地时节状况图〞,回答以下效果。
9.构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时节的主要缘由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域差异C.各地经度差异大D.各地纬度差异大10.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域仍处在夏季的主要缘由是A.位于低纬,正午太阳高度大B.南岭阻挠弱冷空气南下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散布状况模拟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冻害(如图)。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2.右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蔬菜S塑料大棚生产蔬菜示意图N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4.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减弱大气逆辐射D.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一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考虑空气垂直运动,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A.④或⑤B.③或④C.⑥或⑦D.⑤或⑥6.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T1VP2,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⑦B.①或⑧C.⑦或⑧D.②或③读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带1与风带2风向不同),完成下列各题。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能力提升】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1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12.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大或小),为什么1参考答案1.A [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平流层的水汽、固体杂质极少,无气晴朗,无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2.A [A项所叙述的现象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原因是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因而气温较高,所以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
B项所叙述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云层的反射作用。
C项所叙述的现象是大气的散射作用。
D项所叙述的现象也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因此正确的是A项。
] 3.A [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利用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以逆辐射保温地面。
]5.A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就越长,被大气削弱的也就越多。
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大气透明度愈大,杂质越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愈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6.B [第6题,由图可知,纬度越高,初霜越早,终霜越晚;霜期越长,这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第7题,霜冻的出现与低温和气温下降有关,天气严寒,地面辐射强以及微风都有利于地面出现霜冻,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利于霜冻的出现。
]8.A [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
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
故本题选A。
]9.A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断出①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
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9题,大气保温作用与①③直接相关。
第10题,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气的保温作用(①③)弱有关;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少有关;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多有关;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大气逆辐射(③)强有关。
]11.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露。
]12.(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大气的削弱作用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晴天大,阴天小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度差较小(4)D (5)小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
解析本题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分析运用能力。
读懂图,弄清各字母代表箭头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第(1)题,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
第(2)题,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中Ⅰ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第(3)题,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
第(4)题,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第(5)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1.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气压:C>B>A>D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D.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3.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5.下图为“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
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A.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大于c地B.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小于c地C.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大于b地D.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小于b地【能力提升】6.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读下图,回答7~9题。
7.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 a>P b;T a>T b B.P a<P b;T a<T bC.P a<P b;T a>T b D.P a>P b;T a<T b8.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a 与b 、c 与d 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分别为( )A .西南风、东风B .东北风、东风C .东北风、南风D .西南风、南风9.下列关于a 、b 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大于bB .a 小于bC .相等D .不能确定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材料二 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
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炎热的酷暑呢 (1)如对此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①认识什么是主题词→______()②讨论主题词给城市带来的影响→③ →④ (2)某市于2010年提出构建“绿色城市”的口号,并向市民广泛征集构建措施。
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如认为可行,请说明应首先研究的可能性条件;如认为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只要合理即可)(3)该市规定,本市绿化不得再建大型草坪,而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
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4)有同学在对比市区和农村的天气资料时发现,城市上空多云和雾,试对此现象加以解释。
2参考答案1.C [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是相反的。
可先补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况,A处为低压,C处为高压;近地面的气压值大于高空的气压值。
故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C>A>B>D,并据此可判断各选项。
]2.B [白天,陆地吸热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边应吹海风;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形成高压,空气由山坡流向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