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阳台》
- 格式:pdf
- 大小:174.52 KB
- 文档页数:8
《明天不封阳台》导学提纲:淅川)一、简要提示:杜卫东,原名杜栋齐。
北京人。
1978年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当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和报告文学作品近300万字。
二、认知与探究1、知识性问题(1)、自主解决字词喧嚣悖论温馨龟裂鳞次栉比(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探究性问题?1、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3、读(1—2)节,思考:(1)、为什么要封阳台?(2)、2节中“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加线的修饰语有什么作用?4、读(3——10)节,思考:(1)、鸽子为什么惊恐?它想到了什么?(2)、为什么眼睛“紧紧盯着我们”?它有什么心理活动?(3)、为什么提出是否封阳台的疑问?(4)、(7-10)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从的角度思考明天是否封阳台的问题。
5、读(11-13)节,思考:(1)、面对伤鸽儿子是怎么做的?(2)、文中能印证“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的句子是?(3)、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的目的和理由是什么?三、梳理与反馈(1)、概括本文中心(2)、请你说说,我们该怎样“用心去贴近自然”?(3)、请你把自己爱护动物的想法或做法用下面这种句式表述出来。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揭示了——————————————————————,表达了————————————————————的思想。
《明天不封阳台》简易教案淅川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
《明天不封阳台》是一本由知名作家韩寒所著的散文集,其以生活为题材,以情感为主线,以人生为背景,以现实为基础,以幽默为手法,以真诚为态度,以自然为风格,以随性为特点,以深情为特色,以畅快为特征,以真挚为特质,以坦诚为特点的一部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散文集以阳台为主题,讲述了阳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阳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地方。
在读完《明天不封阳台》之后,我深深地被这部作品所感染。
散文集中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富有深刻的内涵。
韩寒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阳台这一生活细节的重要性,以及阳台所承载的人生情感。
作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阳台所带来的温暖和安慰。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阳台,作为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的地方,变得愈发重要。
在阳台上,人们可以享受阳光,感受微风,欣赏美景,放松身心。
阳台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空间。
在阳台上,人们可以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感悟生活的真谛。
通过阅读《明天不封阳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阳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同身受,让我对阳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阳台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空间。
《明天不封阳台》课文原文(苏教版八上)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明天要封阳台。
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
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十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我不知道,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爸爸,明天还封阳台吗?”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
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①〔喧嚣(xiāo)〕声音杂乱,不清静。
,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冯至(1905—1993)〕诗人、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
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
”──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悖(bèi)论〕逻辑学名词。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明天不封阳台》教案篇一《明天不封阳台》教案泰兴市常周初中丁波葛海燕一、教学内容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节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
“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
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自然共生共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的写法;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揣摩语言,明确线索,理清内容,挖掘主题;筛选描写的精妙词句,品味写法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学会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夹叙夹议的写法和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2、难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教学方法:在学习本文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来体会文章的意思,教师从旁引导,把学生可能会过多停留的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思考并借机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这是一个人类关爱动物的真实故事,这位大学生用生命谱写了一首爱护自然的赞歌。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有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明天不封阳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学生活动:积累生字词倏然 shū翘望qiáo 孵化fū鳞次栉比zhì驯美 xùn 悖论bèi 龟裂jūn 自给自足jǐ温馨 xīn 霓虹灯 ní蚂蚱màzha2、教师活动:关于封不封阳台,“我”的感情与态度发生了一番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我”的态度变化情况,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速读课文,整理观点,交流明确:明天要封阳台(这是原来的计划)——明天还封阳台吗?(因情感与现实有矛盾)——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为了儿子的爱心和“我”的心绪)。
《明天不封阳台》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语句和词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会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意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公共空间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基本内容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介绍课文情节和主要角色的介绍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概述2.2 课文关键语句和词汇的解析解释和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阳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阳台的联想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阳台的看法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阳台的意义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词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择一两个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分享给全班同学。
3.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课文作者的观点。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关于作者观点的分析报告,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评价学生对课文关键语句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4.3 批判性思维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评价学生在全班讨论中对他人观点的反馈和回应。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明天不封阳台》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提高环保意识。
1.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1.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内容简介。
2.2 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2.3 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
2.4 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展开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实际效果。
3.4 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明天不封阳台》。
4.2 讲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
4.3 组织学生就社会对封阳台现象的争议展开讨论。
4.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封阳台的实际效果。
4.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分析封阳台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问题时的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5.4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口头提问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封阳台的施工过程和效果。
6.2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封阳台的利与弊。
6.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6.4 举办封阳台主题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难点7.1 让学生理解封阳台的原因和优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环保知识。
7.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培养。
7.3 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客观和理性,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7.4 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明天不封阳台》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明天不封阳台》是一篇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文章,作者通过对阳台的描述,揭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呼吁大家关注环境保护。
2.2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思想,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介绍课文背景,解析课文内容。
3.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交流。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交流。
4.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5 总结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交流。
5.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
5.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好《明天不封阳台》的文本,以及相关的辅助材料,如环境保护的案例、新闻报道等。
6.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明天不封阳台》读后感。
《明天不封阳台》是一部由著名作家张洁所著的小说,小说以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小说以其真实、感人的情节和细腻的笔触,深深打动了我。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妻,他们在城市中打拼,为了生活奔波。
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希望。
他们的家里有一个宽阔的阳台,阳台上有一棵老树,这棵老树见证了这对夫妻的爱情和生活。
在他们的生活中,阳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阳台上发生了许多温馨、感人的故事。
小说中的情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家庭成为了人们最温暖的港湾。
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爱和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自己的幸福。
小说中的情节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享受和金钱的堆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温暖和幸福。
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自己的幸福。
他们在阳台上种植花草,享受着家庭的温暖,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
小说的情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和社交中。
但是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家庭成为了他们最温暖的港湾,他们在家庭中享受着幸福和温暖。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人们最温暖的港湾,是人们最重要的依靠。
通过阅读《明天不封阳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享受和金钱的堆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温暖和幸福。
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自己的幸福。
他们在阳台上种植花草,享受着家庭的温暖,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家庭,享受生活的温暖和幸福。
明天不封阳台的教案〔优秀6篇〕《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文本线索,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理清文本线索;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本文主旨;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投身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开展〞的道理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风景图,让学生简单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这图片上展示的风景怎样?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是我的家乡——一座有爱的小城射阳县洋马镇的秋景。
我的家乡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观九天鹤舞,可以赏十里菊香,在这里可以听轻风流水的应和,在这里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清新、自然、和谐。
我很庆幸能生活在这样一块净土上,因为现代的都市生活中,已很难找到如此让人心神安宁的地方了。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共同来关注一只受伤鸽子的命运,同时听听作者的真情呼唤。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读完后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线索作者对封阳台这件事的态度前后是有变化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作者态度变化的句子,并理出课文的线索。
明确: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三、研读赏析,品味感悟。
1、作者居住在那栋楼已经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一直未封阳台,为什么今天突然要封阳台呢?后来为什么又决定不封了呢?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1〕思考:“封〞与“不封〞的原因。
〔2〕交流:要封: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师: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概括起来就是想要宁静,远离喧闹。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明天不封阳台》2. 课时安排:45分钟3. 年级段:八年级4. 学科:语文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主题思想。
(2) 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 体会作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作者及背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明天不封阳台》的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考查他们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和自己的思考。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参与。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付诸实践。
《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运用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他人的意识。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如何运用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2)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
(2)组内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就某一问题进行练笔。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阳台封堵前后的对比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封阳台对环境的影响。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