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__什么是美术作品
- 格式:ppt
- 大小:6.55 MB
- 文档页数:40
七年级美术作业设计: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七年级美术作业,主题为第一单元的《什么是美术》。
本单元将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目标1. 理解美术的定义和作用;2. 探索美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3.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4.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内容安排第一课:什么是美术- 学生将研究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老师将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讨论来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
第二课:美术的风格- 学生将探索不同的美术风格,如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印象主义等;- 老师将向学生展示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解释不同风格的特点;- 学生将通过创作一幅画作来体验不同的美术风格。
第三课:发展创造力- 学生将研究如何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老师将介绍一些创意激发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将通过绘画或雕塑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第四课:欣赏美术作品- 学生将研究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老师将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学生将通过观赏和讨论来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
作业要求1. 学生需要完成每节课的课堂练和作业;2. 作业可能包括绘画、写作、观察记录等形式;3. 学生需要准备一份关于美术的个人研究报告。
考核方式1. 学生的作业将按时提交并评分;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将纳入考核范围;3. 学生需要在期末进行一个小型的艺术展示。
结论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对美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授课期日: 2006年9月(13---14)日年级:高二(7-----12)科目:《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
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课时准备:教具:画册、讲稿;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大纲:1:美的观念是怎么产生的需时(5——10 )分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需时(15——25 )分①美术家为了审美目的而创作的作品举例,讨论需时(8 ——12)分②实用性推去,审美价值凸现的作品举例,讨论需时(8 ——12)分3: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和重要性需时(5 ——8 )分4:结论需时(1 ——3 )分具体教学过程:一:美的观念是怎么产生的?T:今天我们讲的课题是什么是美术作品?那我们首先先了解对美的含义。
现在我请同学们讲讲自己身边的有那些物品称的上是美的,好看的。
(提示:女生戴的首饰,班级的环境等)S:T:老师手上戴的戒指漂亮吗?(调动气氛)S:是T:为什么你们说我的戒指漂亮呢?你们是以什么标准来辨别呢??S:自己认为美丽的,好看的或者就是自己喜欢的等T: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看法,有自己的标准,那我们的祖先对美的标准又是怎么样的呢?S:T:同学猜不出来吧,那我们请几个同学上来写一个“永”字,答案就在这里面了。
S:陆续上来,T:大家已经看到了吧,同学写的字,谁的字写的最漂亮,谁的有比较差些呢?S:T:老师也写两个(写个端正的“永”,再写个倾斜的“永”),你们觉的哪个更美?S:那个端正的T:为什么呢?大家说说原因吧。
(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的角度寻找形式美)S:这个字比较舒服,看起来比较稳重等,T:(相似的词语都可以认同),那老师在画两个三角形给各位同学看,你们又有些什么启发呢?(转身画)哪个三角形站的住,又是为什么呢?T: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接下来看看那些物品也是遵循这个规则的(图片欣赏)彩陶、永子、羊字。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高中美术_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过程与方法: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法则。
2:知识与技能:掌握美术作品的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传承和保护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术作品的分类,美的形式法则和美术作品的涵义难点:从生活中发现美,美术鉴赏的意义二学法指导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小组合作学习、观察体验法等。
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合作体验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身边的书法、烙画、国画、剪纸作品,提出问题:这是什么作品?觉得美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是美术作品?引出问题: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与篆刻、工艺美术、摄影摄像、现代媒体艺术)【环节二】讲授新课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与篆刻、工艺美术、摄影摄像、现代媒体艺术美术作品的涵义: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统称为美术作品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美术鉴赏的意义一、美术作品的分类1、绘画具体来分:按画种:中国画(工笔和写意)油画版画水彩画等按题材: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等欣赏作品《父亲》和《梦娜丽莎》问题:请说出这两幅作品按画种和题材分,各属于哪种?欣赏作品《邓小平像》王少伦,让学生见到校友的作品更亲切的体会美术作品。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一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教学设计.新课程培训单位:略授课人:略授课内容:湘版教材:什么是美术作品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授课地点:12班教室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和形式法则的产生。
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自学地保护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美术鉴赏的意义,自觉地保护民族文化。
三、教具与学具教具:课本、课件及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笔四、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按常规进行(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这一课我主要是讲3个问题。
1、审美观念的形成;2、美术作品含义;3、美术鉴赏的意义。
现在我们开始讲第一个问题。
教学内容1、审美观念的形成教学目标(1):审美观念的形成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教学策略:通过展示作品进行观察与思考。
教师评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注意到了美好的形象(展示图片)美好的事物(展示图片)美好的形式(展示图片)于是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喜欢的人多了自然成了美,而那些不被大多数人喜欢的形象、事物和形式便成了丑。
在形象方面例如:美术老师是美还是丑?还是在形象方面:例如头上戴一朵花(老人、小孩和位置)因此一个人对美的观念的形成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例如:美丽、崇高、善良、庄重、幽默、真实等等,在生活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
媒体运用:展示美好好形象、事物和形式的图片。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你对这幅作品有什么看法,美还是不美?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学评价:这个目标就是要解决审美观念的形成?进而得出结论,审美是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2)美的形式法则的产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教师评述:美的形式法则例如有对称、稳定、均衡、连续、抽象等等,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发现上小下大的物品和重心在中轴线上的物体容易放平和放稳,遵循着美的形式法则(展示彩陶图片提问)。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为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发现身边的美,了解美的定义;(2)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3)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3.知识技能目标: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教学基本思路:本课内容安排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具与学具:教具:教材、图册、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各位同学好,很高兴本学期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美术欣赏》这门课程。
展示图片:图1、街头墙上装饰壁画。
图2、公共场所的胡乱涂鸦。
(两张照片反差很大,引起学生们的讨论,活跃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对我们身边生活环境的思考)接着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点出并板书本课课题《什么是美术作品》。
1、提问: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美术吗?或者有多少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没有的话,那么本学期我们就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
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它们美以及你对美的定义?展示图片书法“永”字和从具象羊头到抽象文字“羊”的演变过程什么是美?羊(羊大为美),古人当时喜欢在头上戴有羊角牛角之类的装饰品,用现代汉语说就是美的,漂亮的,威风的。
所以美的象形字就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对牛角(羊角)或者多对牛羊角。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3、美术鉴赏的意义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
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③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4、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最新《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一、教材分析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课本内容分上下篇共三单元,分别为美术与眼睛,辉煌的美术历程,灿烂的美术世界。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课文通过汉字书写的美、以及古代彩陶和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方面阐述美的观念的形成过程,即来源于生活和劳动。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就是符合形式美法则人造物品,课文通过实用器具到审美作品的转变,从历史演变、文化传播等多面展开,用古代青铜器、明代漆盒、非洲面具、年画、月份牌等例子加以阐述。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如何应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鉴赏,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
课文通过蓝印花布、纳西族民居、水车、门等具体例子加以阐述。
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2、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3、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也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不能回答,但对此应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