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数据库负载均衡集群整体建设方案7.doc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
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成为了企业宝贵的资产,大部分企业都在不断积累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增长,数据库的负载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系统的响应速度下降和性能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应运而生。
负载均衡是指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分配工作负载,以平衡每个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对于数据库而言,负载均衡的目标是将数据库的负载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上,以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在设计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数据库分片当数据库规模变得庞大时,单个数据库服务器可能无法承担全部的负载。
这时,可以通过数据库分片将数据库水平划分成多个分片,将每个分片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每个分片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负载,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同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访问模式来进行分片设计,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
2.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负载均衡技术。
通过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复制到多个从数据库上,可以实现读写分离和负载均衡。
读操作可以通过从数据库来处理,从而分担主数据库的负载。
同时,从数据库也可以提供数据备份和灾备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3. 数据库缓存数据库缓存是一种将常用的数据缓存到内存中的技术。
通过将热点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
常见的数据库缓存技术有Memcached和Redis。
通过将数据库的读操作尽量从缓存中获取,可以减轻数据库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4. 负载监控与调度对于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负载监控和调度。
通过监控数据库的负载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负载过大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扩容、优化查询等。
同时,通过合理调度数据库的负载,可以使每个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达到较为平衡的状态,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综上所述,数据库负载均衡方案是提高数据库性能和响应速度的重要手段。
SqlServer数据库同步是项目中常用到的环节,若一个项目中的数据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而这些数据库需要被多个不同的网域调用时,配置SqlServer数据库同步是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SqlServer数据库同步的配置比较烦锁,下面对其配置详细步骤进行介绍:一、数据复制前提条件1. 数据库故障还原模型必需为完全还原模型。
2. 所有被同步的数据表都必须要用主键。
3. 发布服务器、分发服务器和订阅服务器必须使用计算机名称来进行SQLSERVER服务器的注册。
4. SQLSERVER必需启动代理服务,且代理服务必需以本地计算机的帐号运行。
二、解决前提条件实施步骤1. 将数据库故障还原模型调整为完全还原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打开SQLSERVER企业管理器——选择对应的数据库——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选择”选项”——故障还原模型选择完全还原模型。
2. 所有被同步的数据表都必须要用主键。
(主要指事务复制)如果没有主键的数据表,增加一个字段名称为id,类型为int 型,标识为自增1的字段。
3. 发布服务器、分发服务器和订阅服务器必须使用计算机名称来进行SQLSERVER服务器的注册。
在企业管理器里面注册的服务器,如果需要用作发布服务器、分发服务器和订阅服务器,都必需以服务器名称进行注册。
不得使用IP地址以及别名进行注册,比如LOCAL, “.”以及LOCALHOST等。
如果非同一网段或者远程服务器,需要将其对应关系加到本地系统网络配置文件中。
文件的具体位置在%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tc\hosts配置方式: 用记事本打开hosts文件,在文件的最下方添加IP地址和主机名的对应关系。
如图:SQLSERVER必需启动代理服务,且代理服务必需以本地计算机的帐号运行。
启动SQLSERVER代理的方法:我的电脑——单击右键”管理”——服务——SQLSERVERAGENT 将其设为自动启动。
负载均衡集群方案摘要:负载均衡集群方案是一种通过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分配负载的技术,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负载均衡集群的概念和原理,并讨论一些常用的负载均衡集群方案,包括硬件负载均衡器和软件负载均衡器。
一、引言负载均衡是指将负载(如用户请求、网络流量等)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上,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负载均衡集群方案是负载均衡技术在集群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多台服务器的协同工作,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的服务。
二、负载均衡集群的原理负载均衡集群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服务器健康检查:负载均衡器周期性地检查集群中的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检查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负载情况等,根据检查结果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服务器。
2. 负载均衡算法:负载均衡器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将请求均匀地分发给集群中的服务器,以实现负载均衡。
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数等。
3. 会话保持:对于需要保持会话状态的应用(如购物车、登录状态等),负载均衡器可以使用会话保持机制,将同一个用户的请求路由到相同的服务器,以保证会话的一致性。
三、硬件负载均衡器硬件负载均衡器是一种将负载均衡功能集成在硬件设备中的解决方案。
硬件负载均衡器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常用于大规模的企业级应用。
1. 基于网络层的负载均衡器:网络层负载均衡器通过在传输层(如TCP/IP协议栈)上进行请求分发,将请求转发到不同的服务器。
常用的网络层负载均衡器有F5 BIG-IP、Cisco ACE等。
2. 基于数据链路层的负载均衡器: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器通过在数据链路层(如以太网帧)上进行请求转发,将请求传递到不同的服务器。
常用的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器有Brocade ServerIron、Cisco Catalyst等。
四、软件负载均衡器软件负载均衡器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负载均衡功能的解决方案。
相比硬件负载均衡器,软件负载均衡器具有灵活性和可定制性的优势,适用于中小型应用。
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第1篇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业务量不断攀升,服务器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保障业务连续性和用户体验,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单点故障风险,有必要引入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确保业务稳定、高效运行。
二、目标1. 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投资成本。
2. 确保业务连续性,提高系统可用性。
3. 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访问延迟。
4. 合法合规,确保数据安全。
三、方案设计1. 负载均衡器选型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器。
本方案推荐使用硬件负载均衡器,如F5、深信服等品牌。
硬件负载均衡器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易于管理等优点,适用于大型企业及重要业务场景。
2. 负载均衡策略(1)轮询(Round Robin)将客户端请求按顺序分配到后端服务器,适用于服务器性能相近的场景。
(2)最小连接数(Least Connections)将客户端请求分配给当前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适用于服务器性能不均的场景。
(3)源地址哈希(Source Hash)根据客户端IP地址进行哈希计算,将请求分配到固定的服务器,适用于有状态业务场景。
(4)权重(Weight)为每台服务器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权重比例分配请求,适用于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的场景。
3. 健康检查负载均衡器定期对后端服务器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服务器正常运行。
检查方式包括:TCP连接、HTTP请求等。
当检测到服务器故障时,自动将其从负载均衡列表中剔除,待服务器恢复正常后,重新加入负载均衡列表。
4. 会话保持为保持用户会话状态,负载均衡器支持会话保持功能。
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以下方式:(1)源地址保持:根据客户端IP地址保持会话。
(2)Cookie保持:根据客户端Cookie信息保持会话。
5. 安全防护(1)负载均衡器支持SSL加密,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2)负载均衡器支持防火墙功能,对非法请求进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
mysql负载均衡解决方案《MySQL负载均衡解决方案》MySQL负载均衡是指利用多台服务器来平衡数据库的负载,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
在大型数据库应用中,负载均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单一数据库服务器往往无法满足高并发和大量数据访问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MySQL负载均衡解决方案:1. 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最常见的MySQL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之一。
它通过将写操作集中在主服务器上,然后将数据复制到多个从服务器上,以平衡数据库的读写负载。
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从服务器来继续提供服务。
2. 分区和分片:分区和分片是将数据库表按照规则分割成多个子表,然后将这些子表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散数据库的负载,提高数据库的并发能力。
3. 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分发数据库请求的硬件或软件设备。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则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上,以确保数据库的负载均衡。
常见的负载均衡器有HAProxy、MySQL Proxy等。
4. 数据库缓存:使用数据库缓存如Memcached或Redis可以将热门数据缓存起来,减轻数据库的负载。
这样可以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5. 数据库集群:数据库集群是将多台数据库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进行并行处理,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
常见的数据库集群如MySQL Cluster、Galera Cluster等。
在选择MySQL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性能要求来选取合适的方案。
同时,也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一致性和容灾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sql server 集群搭建总结SQL Server是一种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可以在集群环境下进行搭建,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本文将总结SQL Server集群搭建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集群概述SQL Server集群是指将多个服务器组成一个逻辑单元,以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
在集群环境下,多台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共享数据库资源,提供故障转移和自动恢复的功能。
二、集群搭建步骤1. 硬件准备: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并确保满足SQL Server集群的最低硬件要求。
一般建议选择高性能、高可用性的服务器硬件。
2. 操作系统安装:按照SQL Server集群的要求,安装支持集群功能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系列。
3. 安装SQL Server:在所有集群节点上安装SQL Server软件,并选择"添加节点到现有的 SQL Server 集群"选项。
4. 创建存储:使用存储管理工具创建共享存储,用于存放SQL Server数据库文件。
确保所有节点都可以访问该存储。
5. 配置网络:为每个节点配置网络适配器,并设置固定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确保所有节点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6. 配置群集:在群集管理员中,创建一个新的SQL Server群集,并指定群集节点和共享存储信息。
完成群集配置后,群集管理员将自动部署SQL Server资源组。
7. 配置SQL Server:在群集节点上运行SQL Server配置管理工具,配置SQL Server实例的网络、安全和存储设置。
确保所有节点的配置信息一致。
8. 测试集群:使用SQL Server管理工具连接到集群,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测试故障转移和自动恢复功能,确保集群正常工作。
三、集群搭建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节点的操作系统、SQL Server版本和补丁程序保持一致,以避免兼容性问题。
2. 确保所有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稳定,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关于SQLSERVER高并发解决方案SQL Server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处理结构化数据的存储与检索。
在面对高并发的情况下,SQL Server需要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来满足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的需求,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SQL Server高并发解决方案:1.水平拆分:将数据库表水平拆分成多个分区,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这样可以减轻单个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压力,并提高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2.垂直拆分:将数据库按照功能进行拆分,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
这样可以缓解单个数据库的负载压力,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3. 数据缓存:使用缓存技术将常用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从而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和压力。
可以使用缓存服务器,如Redis,来存储热点数据,提高读取性能。
4.数据库分区:将大型数据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区,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通过并行处理多个分区,减少单个分区的负载压力。
5.写入并发控制: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多个用户同时写入数据库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
可以采用乐观锁或悲观锁来解决并发写入的问题,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6.查询优化:通过索引、分区表、视图等技术对数据库进行优化,提高查询性能。
可以通过分析慢查询日志,对频繁查询的SQL语句进行优化。
7.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器将用户请求分配到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上,确保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均衡,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8.高可用性和故障恢复:使用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复制、数据库集群等技术,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故障恢复。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备份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9.定期维护:进行定期的数据库维护工作,如备份、压缩、重建索引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
定期维护可以减少数据库的碎片,优化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
10.系统监控:使用性能监控工具,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实时的性能监控和分析。
负载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其次,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算法提供多个WAN ports可作多种负载平衡算法则,企业可依需求自行设定负载平衡规则,而网络存取可参照所设定的规则,执行网络流量负载平衡导引。
算法则有:◎依序Round Robin◎比重Weighted Round Robin◎流量比例Traffic◎使用者端User◎应用别Application◎联机数量Session◎服务别Service◎自动分配Auto ModeInbound Load Balancing内建Inbound Load Balance 功能,可让企业透过多条ISP线路,提供给浏览者更实时、快速与稳定不断线的因特网在线服务;Inbound负载平衡算法包括:Round Robin/ Weighted Round Robin/Auto Back Up;功能内建DNS服务器,可维护多个网域(domain),每个网域又可以新增多笔纪(A/CNAME/MX),达到Inbound oad Sharing的功能。
■Server Load BalancingAboCom服务器负载均衡提供了服务级(端口)负载均衡及备援机制。
主要用于合理分配企业对外服务器的访问请求,使得各服务器之间相互进行负载和备援。
AboCom服务器负载与服务器群集差异:一旦有服务器故障,群集技术只对服务器的硬件是否正常工作进行检查;AboCom服务器负载则对应用服务端口进行检查,一旦服务器的该应用服务端口异常则自动将访问请求转移到正常的服务器进行响应。
■VPN Trunk 负载均衡支持同时在多条线路上建立VPN连接,并对其多条VPN线路进行负载。
不仅提高了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的VPN访问速度,也解决了因某条ISP线路断线造成无法访问的问题。
负载均衡方案
目录:
1. 负载均衡方案简介
1.1 什么是负载均衡
1.2 负载均衡的作用
1.3 负载均衡的原理
2.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
2.1 轮询算法
2.2 最少连接算法
2.3 最快响应算法
3. 负载均衡方案的选择
3.1 网络负载均衡
3.2 集群负载均衡
4. 负载均衡方案的实现
4.1 硬件负载均衡器
4.2 软件负载均衡器
---
负载均衡方案简介
负载均衡是一种将网络流量或工作负载分配给多个服务器或其他计算资源的技术。
通过负载均衡,可以确保每台服务器都能够平衡地处理流量,提高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负载均衡可以根据不同的算法来分配流量,使得每台服务器都能够高效地处理请求,避免出现单台服务器负荷过重的情况。
在一个负载均衡集群中,通常会有一个前端负载均衡器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根据预定的负载均衡算法将请求分发给后端的多台服务器。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负载均衡的原理是通过监控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根据不同的算法将请求分发给不同的服务器。
这样可以避免单台服务器负载过重,提
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负载均衡。
sql server 运维方案
SQL Server 运维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库。
可以使用SQL Server自带的备份和恢复工具,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备份和恢复。
2.性能优化: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瓶颈。
可以使用SQL Server 的性能监视器和性能优化向导来进行性能调优。
3.安全管理:设置数据库访问权限,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数据库。
同时,定期更新数据库的安全补丁,保护数据库免受安全漏洞的攻击。
4.容灾和高可用性:使用SQL Server的容灾和高可用性功能,如数据库镜像、AlwaysOn可用性组、数据库复制等,确保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5.监控和警报:设置数据库的监控和警报规则,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库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可以使用SQL Server的监控和警报工具,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监控工具。
6.版本升级和迁移:定期进行SQL Server的版本升级,确保数据库能够使用最新的功能和安全补丁。
同时,当需要迁移数据库到新的
服务器或云平台时,制定相应的迁移方案,确保数据库的平稳迁移。
7.容量规划和管理:监控数据库的容量使用情况,预测未来的容量需求,及时扩容或清理数据库,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SQL Server运维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性能优化、安全管理、容灾高可用性、监控警报、版本升级迁移和容量规划等方面,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Sql Server共享存储双机热备配置教程本文以Sql Server 2008为例,介绍通过MicroColor ServHA Cluster配置SqlServer共享磁盘阵列双机容错集群。
主要步骤:一、配置防火墙二、安装并配置ServHA Cluster三、安装Sql Server。
四、将Sql Server服务交由集群管理。
注意事项:一、S qlServer配置双机集群方案要求两机都安装SqlServer,其中SqlServer主服务安装在本机磁盘内(非共享盘内),数据库实例安装在共享盘内。
二、在配置安装SqlServer实例前,请先配置ServHA Cluster将共享盘交由集群管理,以免双机同时访问共享盘,造成数据异常(下面会详细介绍操作步骤)。
三、安装SqlServer时,请操作ServHA Cluster 将磁盘卷资源切换至正在安装实例的服务器(下面会详细介绍操作步骤)四、两机的SqlServer安装配置必须完全相同,例如:实例名,权限,密码。
五、当一台服务器完成所有操作后(包括安装SqlServer主服务,实例安装),停止本机的SqlServer服务,将磁盘卷资源切换至对机,并在对机同样也安装一遍安装文档实例参数:配置防火墙此步骤目的为让ServHA Cluster 工作所必须的端口不受防火墙的拦截,不同操作系统防火墙配置方式不同,但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在双机软件通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设置,防火墙会阻止ServHA Cluster的通信,使双机集群工作异常。
MicroColor ServHA Cluster在配置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设置的防火墙例外:1.18562端口:此端口为“ServHA 配置监控端”的连入端口,如不将此端口设置为防火墙例外端口,“ServHA 配置监控端”将无法连入集群,如果您修改过ServHA Cluster 的“配置端连入端口号”,请将例外设置为修改过的“配置端连入端口号”;同时,针对该端口的例外IP您可以设置为常用来管理集群的客户计算机IP地址。
负载均衡设计方案负载均衡是指将网络流量合理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使得每个服务器负载均匀,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以下是一个负载均衡的设计方案:1. 确定负载均衡的算法:负载均衡的算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轮询、最少连接、IP哈希等。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规模,选择适合的负载均衡算法。
2. 引入负载均衡设备:在系统架构中引入负载均衡设备,如硬件负载均衡器或软件负载均衡器。
负载均衡设备可以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将流量分发到后端服务器。
3. 添加后端服务器:根据系统的性能需求和负载均衡设备的性能,确定后端服务器的数量。
后端服务器可以是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或者容器。
确保每个后端服务器都具有相同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副本。
4. 监控后端服务器:使用监控工具监控每个后端服务器的性能指标,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流量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负载过高或发生故障的服务器。
5. 动态调整负载均衡策略:根据监控数据和负载均衡算法,动态调整负载均衡策略。
例如,当某个后端服务器负载过高时,可以将部分流量转发到其他服务器上,以减轻其负载。
6. 安全策略:在负载均衡设备上设置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防火墙等,以保护系统免受攻击。
7. 故障恢复:当某个后端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负载均衡设备可以自动将流量转发到其他正常的服务器上,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8. 水平扩展: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根据预测的流量增长趋势,可以动态增加后端服务器的数量,以满足系统的性能需求。
综上所述,一个负载均衡的设计方案包括确定负载均衡的算法,引入负载均衡设备,添加后端服务器,监控后端服务器,动态调整负载均衡策略,设置安全策略,故障恢复以及水平扩展。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置,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SQL Server 12C R2 RAC集群部署搭建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SQL Server 12C R2 RAC集群部署搭建的指南和步骤。
步骤
1. 安装SQL Server 12C R2软件:首先,确保已获得SQL Server 12C R2的安装文件。
然后,按照官方文档或安装向导的说明进行软件安装。
2. 配置操作系统:在安装SQL Server之前,需要对操作系统进行一些配置。
确保操作系统满足SQL Server 12C R2的要求,并按照建议的最佳实践进行配置。
3. 创建RAC集群:使用Oracle Grid Infrastructure和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RAC)技术创建RAC集群。
根据安装指南提供的步骤,逐步设置Grid Infrastructure和RAC环境。
4. 创建数据库:在RAC集群上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
根据要求的配置和性能需求,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创建选项,并按照指南中的步骤进行操作。
5. 配置负载均衡: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和资源管理,配置负载均衡器以均衡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负载。
根据所选的负载均衡器和环境,按照相应的文档或指南进行配置。
6. 测试和优化:在完成集群部署后,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性能优化。
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性能符合预期,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结束语
本文档提供了SQL Server 12C R2 RAC集群部署搭建的基本指南和步骤。
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和环境,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异,建议参考官方文档和指南进行更详细的操作说明。
SQL Server数据库热备方案三篇篇一:SQL Server数据库热备方案SQL Server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方案主要有数据库镜像、日志传送、复制和故障转移群集等四种,本文基于自动灾难恢复的出发点,推荐故障转移群集和数据库镜像两种方案。
如遇高安全性、高性能的复杂情况,可多种方案组合使用,如故障转移群集+复制、数据库镜像+复制、数据库镜像+日志传送等。
故障转移群集方案方案说明应用服务器1应用服务器2SQL Server故障转移群集示意图1.Windows故障转移群集作为平台,其上运行SQL Server故障转移群集2.Windows故障转移群集对外提供虚拟IP,SQL Server群集对外提供群集实例名3.SQL Server群集中多个节点数据库共享1套数据库存储,确保数据一致性4.SQL Server群集中只有1个节点为活动状态,独占控制存储,对外提供数据库服务5.当前活动节点发生故障宕机,群集自动选择转移节点并切换至该数据库(状态切换为活动,开始独占存储,对外提供服务)6.多个节点须在同一个子网内,如有跨网段情况,需组VLAN。
软件需求⏹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建议20XX及以上版本)⏹Active Directory服务⏹域DNS服务器⏹故障转移群集服务⏹SQL Server数据库硬件需求⏹域主控服务器⏹DNS服务器(可合并至主控服务器)⏹故障转移群集节点数据库(1个活动节点+1或多个转移节点)⏹存储:共享存储,视成本而定⏹网络:✓群集节点至少需要2块网卡:数据库服务+心跳。
根据存储类型确定是否需要额外网卡。
windows故障转移群集对外提供虚拟群集IP可见,SQL故障群集实例提供虚拟群集实例名称供应用程序访问。
数据库镜像方案方案说明应用服务器2应用服务器1SQL Server数据库镜像示意图1.见证服务器轮询验证主体数据库与镜像数据库的状态2.正常情况下,主体数据库提供对外服务,镜像数据库不可用,两台数据库间进行数据同步3.当见证服务器发现主体数据库断开连接,且见证服务器与镜像服务器连接正常,则启动故障转移。
SQLSERVER2016AlwaysOn⽆域集群+负载均衡搭建与简测之前和很多群友聊天发现对2016的⽆域和负载均衡满⼼期待,毕竟可以简单搭建⽽且可以不适⽤第三⽅负载均衡器,SQL⾃⼰可以负载了。
windows2016已经可以下载使⽤了,那么这回终于可以揭开令⼈憧憬向往的AlwaysOn2016 负载均衡集群的神秘⾯纱了。
本篇主要描述个⼈集群搭建中遇到的坑和⼀些注意事项,以及2016⽆域负载均衡的简单体验测试。
搭建体验基础环境 想要不使⽤域环境来搭建AlwaysON 必须使⽤windows 2016 和sql server2016 本篇我使⽤3台虚拟机(主要是为了测试负载均衡,否则2台就可以),为了搭建的纯洁性,我3台机器都是独⽴安装,没有使⽤虚机复制。
主机名IP地址sql16node1192.168.3.113sql16node2192.168.3.114sql16node3192.168.3.115sqlcluster2016(windows集192.168.3.120群)L_KK_AWO2016(AlwaysOn192.168.3.121监听)16操作系统介质ed2k://|file|cn_windows_server_2016_x64_dvd_9327743.iso|6020876288|58F585A340248EF7603A48F832F08B6D|/SQL16介质ed2k://|file|cn_sql_server_2016_enterprise_x64_dvd_8699450.iso|2452795392|D8AFD8D6245F518F53F720C48E2819C0|/遇到的问题 整体的系统,故障转移集群,AlwaysOn搭建都和2012和2014没有太⼤差别,所以这⾥只介绍⼏个搭建时的特殊注意点。
1.因为没有域所以需要在”计算机属性“添加计算机的DNS后缀。
2.需要做域名解析(域名解析运⾏——>drivers,每个节点都需要配置) 3.图形化创建会出现问题,导出脚本查看发现脚本不全 下⾯是创建AWO的脚本(前提是各个节点已经还原的备份⽂件) 注:以下脚本可以通过SSMS⼯具切换到SQLCMD模式运⾏--- YOU MUST EXECUTE THE FOLLOWING SCRIPT IN SQLCMD MODE.:Connect sql16node1IF (SELECT state FROM sys.endpoints WHERE name = N'Hadr_endpoint') <> 0BEGINALTER ENDPOINT [Hadr_endpoint] STATE = STARTEDENDGOuse [master]GOGRANT CONNECT ON ENDPOINT::[Hadr_endpoint] TO [NT Service\MSSQLSERVER]GO:Connect sql16node1IF EXISTS(SELECT * FROM sys.server_event_sessions WHERE name='AlwaysOn_health') BEGINALTER EVENT SESSION [AlwaysOn_health] ON SERVER WITH (STARTUP_STATE=ON); ENDIF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ys.dm_xe_sessions WHERE name='AlwaysOn_health') BEGINALTER EVENT SESSION [AlwaysOn_health] ON SERVER STATE=START;ENDGO:Connect sql16node2IF (SELECT state FROM sys.endpoints WHERE name = N'Hadr_endpoint') <> 0BEGINALTER ENDPOINT [Hadr_endpoint] STATE = STARTEDENDGOuse [master]GOGRANT CONNECT ON ENDPOINT::[Hadr_endpoint] TO [NT Service\MSSQLSERVER]GO:Connect sql16node2IF EXISTS(SELECT * FROM sys.server_event_sessions WHERE name='AlwaysOn_health')BEGINALTER EVENT SESSION [AlwaysOn_health] ON SERVER WITH (STARTUP_STATE=ON);ENDIF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ys.dm_xe_sessions WHERE name='AlwaysOn_health')BEGINALTER EVENT SESSION [AlwaysOn_health] ON SERVER STATE=START;ENDGO:Connect sql16node3IF (SELECT state FROM sys.endpoints WHERE name = N'Hadr_endpoint') <> 0BEGINALTER ENDPOINT [Hadr_endpoint] STATE = STARTEDENDGOuse [master]GOGRANT CONNECT ON ENDPOINT::[Hadr_endpoint] TO [NT Service\MSSQLSERVER]GO:Connect sql16node3IF EXISTS(SELECT * FROM sys.server_event_sessions WHERE name='AlwaysOn_health')BEGINALTER EVENT SESSION [AlwaysOn_health] ON SERVER WITH (STARTUP_STATE=ON);ENDIF NOT EXISTS(SELECT * FROM sys.dm_xe_sessions WHERE name='AlwaysOn_health')BEGINALTER EVENT SESSION [AlwaysOn_health] ON SERVER STATE=START;ENDGO:Connect sql16node1USE [master]GOCREATE AVAILABILITY GROUP [KK_AG_2016]WITH (AUTOMATED_BACKUP_PREFERENCE = SECONDARY,DB_FAILOVER = OFF,DTC_SUPPORT = NONE)FOR DATABASE [AWO_2016]REPLICA ON N'SQL16NODE1' WITH (ENDPOINT_URL = N'TCP://SQL16NODE1:5022', FAILOVER_MODE = AUTOMATIC, AVAILABILITY_MODE = SYNCHRONOUS_COMMIT, BACKUP_PRIORITY = 50, SECONDARY_ROLE(ALLOW_CO N'SQL16NODE2' WITH (ENDPOINT_URL = N'TCP://SQL16NODE2:5022', FAILOVER_MODE = AUTOMATIC, AVAILABILITY_MODE = SYNCHRONOUS_COMMIT, BACKUP_PRIORITY = 50, SECONDARY_ROLE(ALLOW_CONNECTION N'SQL16NODE3' WITH (ENDPOINT_URL = N'TCP://SQL16NODE3:5022', FAILOVER_MODE = AUTOMATIC, AVAILABILITY_MODE = SYNCHRONOUS_COMMIT, BACKUP_PRIORITY = 50, SECONDARY_ROLE(ALLOW_CONNECTIONGO------------这部分代码是图形化⼯具中缺失的步骤:Connect sql16node2ALTER AVAILABILITY GROUP [KK_AG_2016] JOIN;GOALTER DATABASE [AWO_2016] SET HADR AVAILABILITY GROUP = [KK_AG_2016];GO:Connect sql16node3ALTER AVAILABILITY GROUP [KK_AG_2016] JOIN;GOALTER DATABASE [AWO_2016] SET HADR AVAILABILITY GROUP = [KK_AG_2016];GO创建监听:Connect sql16node1USE [master]GOALTER AVAILABILITY GROUP [KK_AG_2016]ADD LISTENER N'L_KK_AWO2016' (WITH IP((N'192.168.3.121', N'255.255.255.0')), PORT=8000);GO测试⾼可⽤测试 简单的看起来与之前没有什么差别,依然依赖故障转移群集,仲裁的的⽅式与2012R2基本相同,可以使⽤仲裁磁盘、仲裁⽂件夹或动态节点投票(偶数个节点依然会动态分配投票权),值得关注的是在windows2016的集群中添加了云仲裁,这个云端配置先不说,真是对于之前配置的跨机房的集群的福⾳。
一、部署域环境∙域控:192.168.131.132∙sql服务器1:192.168.131.133,加域∙sql服务器2:192.168.131.135,加域∙关闭防火墙二、网络配置∙两台sql服务器需要添加网卡,配置心跳线,用于sql server内部数据传输∙配置心跳地址:∙100.100.100.1 255.255.255.0;不需要配置网关及DNS∙100.100.100.2 255.255.255.0;不需要配置网关及DNS∙单击高级选项,切换到DNS标签,去掉勾选:在DNS中注册此连接的地址∙然后切换到WINS标签,去掉勾选:启用LMHOSTS查找、禁用TCP/IP上的Netbios功能∙更改网络优先级顺序:在网络连接中按alt键->高级->高级设置->适配器和绑定->连接->切换优先级三、虚拟磁盘创建∙用域服务器来模拟存储设备∙安装iSCSI目标服务器角色:打开服务器管理器,添加角色和功能,选择“iSCSI目标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配置iSCSI目标服务器:打开服务器管理器,选择“文件和存储服务”,切换到“iSCSI”,选定“任务”的下拉菜单,选择“新建iSCSI虚拟磁盘”∙选择存储位置∙填写虚拟磁盘名称∙分配虚拟磁盘大小∙选择“新建iSCSI目标”∙填写访问目标的名称和描述信息∙填写访问服务器,即iSCSI客户端(两台sql服务器ip)∙创建四块磁盘:仲裁时的见证磁盘;SQL集群存储磁盘;文件服务器集群磁盘;分布式事务协调磁盘四、sql服务器配置ISCSI虚拟磁盘∙打开服务器管理器,选择“工具”,打开“iSCSI发起程序”,切换到“发现”选项卡,点击“发现门户”,填写iSCSI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确定,再切换到“目标”选项卡,点击“连接”,确定∙打开服务器管理器,选择“工具”,打开“计算机管理”,打开磁盘管理器,可以看到存储服务器上的几个共享磁盘已经添加进来了,接下来我们要对添加进来的存储盘符进行联机、初始化,并分配盘符五、安装故障转移集群功能∙需要在两个sql服务器上执行安装∙创建故障转移集群∙待两个sql服务器上的故障转移群集功能都安装后,随便打开一个故障转移群集管理器,点击右侧的“创建群集”∙浏览选定我们的2个群集节点,测试环境只有2个节点,下一步∙采用默认,进行群集配置验证测试,下一步∙提示测试已经成功完成,且返回验证报告∙填写一个群集的名称,下一步∙去掉“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存储添加到群集”,下一步∙提示已经成功完成群集的创建∙切换到“节点”菜单,可以看到两个sql服务器已经在正常运行∙添加群集存储磁盘∙展开“存储”菜单,选中“磁盘”,然后点击右侧“添加磁盘”,此时就可以看到iSCSI目标服务器上共享的几个存储磁盘,全部勾选∙待添加进来后,可对各个共享磁盘进行重命名,以便区分∙测试∙关闭sql1服务器,可以看到节点菜单的sql1服务器显示“故障”,此时可以看到sql2服务器已经成功切换成群集主服务器,验证成功∙重新开启sql1服务器,可以看到节点菜单的sql1服务器显示“正常”六、创建分布式事务处理DTC群集服务∙打开故障转移群集管理器,右键选择“角色”,选择“配置角色”,下一步∙选择“分布式事件协调器(DTC)”∙填写此服务名称∙选择日志磁盘,开始创建七、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安装framework3.5∙sql服务器1∙安装sqlsever,点击“新的SQL Sever故障转移群集安装”∙检测通过,单击安装,开始安装∙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功能∙输入一个SQL网络名称:SERVERCLUSTER ,使用默认实例∙选择群集磁盘∙输入一个没有冲突的IP地址:192.168.100.105∙使用服务的SID,下一步∙设置账户密码∙使用混合模式,并且输入密码:添加当前用户为SQL SERVER的管理员∙检测通过,开始安装∙sql服务器2∙安装sqlsever,点击向SQL SERVER故障转移群集添加节点∙检测通过,开始安装∙设置账户密码∙测试∙右击SQL SERVER故障转移群集节点-----将该服务器的应用程序移动到另一个节点,所有者切换为sql2服务器∙关闭关闭sql1服务器,所有者切换为sql2服务器。
数据库建设方案第1篇数据库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之一。
构建稳定、高效、安全的数据库系统,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优化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结合现有技术,为企业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数据库建设方案,确保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二、目标1. 满足业务需求:确保数据库系统满足企业各项业务的数据存储、查询和管理需求。
2. 高效稳定:提高数据库性能,降低故障发生率,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 安全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4. 易于维护: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数据库管理效率。
三、数据库选型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和版本。
本方案推荐以下数据库选型:1. 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适用于结构化数据存储和管理。
2. 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Cassandra等,适用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和管理。
3. 大数据数据库:如Hadoop、Spark等,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分析。
四、数据库设计1. 数据库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分为数据源层、数据存储层、数据服务层、数据应用层。
2. 数据库表设计:遵循第三范式,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3. 索引优化:合理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性能。
4. 存储过程和函数:编写存储过程和函数,实现业务逻辑的封装,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五、数据库安全1. 访问控制:采用角色授权机制,实现对数据库用户的权限控制。
2. 加密存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
3.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提高灾难恢复能力。
4. 安全审计:开启数据库审计功能,记录用户操作行为,便于追踪和审计。
六、数据库性能优化1. 服务器硬件优化:提高服务器硬件配置,如CPU、内存、存储等。
2. 数据库参数调优: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调整数据库参数,提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