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555.16 KB
- 文档页数:13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治疗进展王宝祥1 董雪梅2(1济南军区第456医院山东济南 250031;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250011)【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012-02【关键词】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研究治疗随着社会各种因素对人的精神的相互作用,抑郁症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临床特点是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致残率。
但却存在着低检出率、低治疗率和低治愈率。
上世纪普遍认为抑郁症的病因不明,阳性家族史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七、八十年代认为该病病因为遗传加社会因素,发病病程长,发病率高,预后差。
随着影像新技术CT、MRI、fMRI和PET等的应用,提示抑郁症患者有脑部器质性病变,有脑神经发育缺陷,有变性病变,结合临床治疗难、易复发、病程长和预后差,更多的研究报告提出抑郁症具有器质性病变之系统性疾病可能性越来越大[1]。
1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研究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研究多集中在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抗抑郁机理方面。
各种不同类型的抗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有抗抑郁作用。
姜黄、郁金提取的姜黄素、积雪草提取出的挥发油能改善由利血平引起的小鼠抑郁体征;贯叶连翘提取物,积雪草总甙可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抑郁体征;合欢花水提物、石菖蒲水煎剂、仙灵脾提取物和巴戟天的水及醇提取物能改善行为绝望抑郁动物模型的抑郁体征。
合欢花提取物通过升高海马5-HT、DA及皮质5-HT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石菖蒲水煎液、巴戟天水合醇提取物的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提高5-HT递质系统的活性发挥抗抑郁作用;姜黄素主要表现为抑制单胺氧化酶,银杏叶提取物、仙灵脾提取物及甘草因减弱自由基对神经组织损伤程度而改善抑郁绝望行为[2~4]。
通过单味中药抗抑郁药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机制,为复方中药朝着更快的起效时间,更新的靶点和更有选择性的针对相关的受体或受体亚型方向发展。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抑郁症(Depression)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
这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高,死亡率也较高的疾病,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994年WHO调查表明抑郁症的现症患病率为11.4%,终生患病率为20~30%【1】。
我国1982年及1985年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23‰和12‰。
这显然与WHO的调查结果相差悬殊,有专家认为这与观察法有关,我国的发病率应为10~15%。
有调查表明,一般科医生对于包括抑郁症在的心理障碍的识别率只有15.9%,抑郁症的临床漏诊率达50~60%,导致只有约1/4的病人才能接受正规治疗。
该病危害较大,自杀率为10~17%,美国1990年因该病造成的损失达300亿美元。
本病发生与遗传、社会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患病率男:女=1.0:1.3~2.0。
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抑郁症相当于中医学的“郁证”、“失眠”、“善忘”、“癫证”、“百合病”、“梅核气”等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未能明确,但一般认为与神经递质、遗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神经递质学说是开发及应用抗抑郁药物的理论基础。
1.神经递质学说:(1) 去甲肾上腺素(NE)能学说:NE能学说是由Schildkraut【2】于1965年首先提出,他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NE浓度降低所造成的,其依据为:使用耗竭NE的药物利血平,可使NE耗竭,发生抑郁症;抑郁症时,尿中MHPG(脑NE的主要产物)下降,说明NE合成、释放减少;而长期使用能增加NE的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使尿中MHPG升高,NE生成增加,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Sulser(1975)又进一步提出,突触后β受体超敏,反馈使突触前α2受体超敏,是导致NE生成释放减少,突触间隙NE数量下降的重要机理。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便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思想层面相对消极,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较高,成为社会关注度热点问题。
世界范围内,全球已经发现1.2亿抑郁症患者,该疾病自杀率在13%左右,每年全球范围内会有80万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
结合抑郁症疾病治疗上看,常规采取西药治疗,但疾病治疗有效率只有30%-65%,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更差,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部分患者无法进入社会生活。
对此,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已经较为迫切,目前,临床研究将目光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一、抑郁症该疾病属于生物化学及神经分泌等学科研究的内容,疾病发生原因并不明确,多数研究显示与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存在联系。
该疾病与患者个人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比如,患有抑郁症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在生活事件、创伤事件等引导下,导致情绪悲观,或者合并精神病史,有酗酒的习惯,此类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发生。
抑郁症(见图1)患者的典型症状便是情绪低落,患者存在自我感觉到或者他人感觉到的情绪低落,对热爱的事件丧失热情,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自日常的事件中感到幸福。
患者表现为心烦、紧张、失控,自觉反应迟钝及决策能力差、音量降低、言语减少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出现记忆力降低及信息处理能力减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等。
在抑郁症影响下,患者发生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相对常见,相比日常入睡时间延迟30分钟以上,清晨苏醒时间比平时早3小时左右,对此,抑郁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需采取有效的手段治疗。
图1抑郁症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多接受现代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抑制剂,常规西药的治疗有效率为70%,虽然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治疗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性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神经生物学及抑郁药物没有联系,导致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中西结合可以治愈抑郁症吗在当今社会中有各种生活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的压力,工作中的压力,生活中的压力,经济上压力,影响着当代青年人,导致身体上受到了伤害,心理上也出现了疾病提示,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现抑郁症会有什么表现吗?怎样治疗效果最好?现在就让我一起了解一下。
1.抑郁症表现1.心情低落长时间情感消沉,消极心理,抑郁症轻度表现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心情郁郁寡欢,重度则表现为心理痛苦不堪,心情消极,情绪失落,不愿意与人沟通,有厌世心理。
2.焦虑抑郁症典型的症状就是焦虑,出现焦虑症状的时候,也就代表着可能真的患有抑郁症,病人在现出焦虑症时候还会伴有一些身体的症状,例如胸闷、出汗、心悸等症状。
3.自我否定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会不断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什么事情在病人自己心里都会变的很糟糕,也会觉得自己很糟糕。
4.睡眠改变抑郁症病人会出现睡眠障碍,夜晚难以入睡,甚至出现失眠,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可以入睡,入睡后会不确定时间醒来,还会出现早醒。
5.食欲和体重改变患了抑郁症病人饮食会有很大的改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提不起食欲,体重会持续下降。
还会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食欲大增,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体重便会大幅度增重,无论体重是下降还是暴增,都会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因为都不是一个好的状态,这样只能加速病人的抑郁症状。
6.情绪控制力降低容易动怒,容易焦虑,不能控制的心情难过,情绪不稳定,会出现难过或更难过,只是不容易开心。
2.西医如何治疗抑郁症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主要为控制症状解决急性治疗期,药物要用足够的剂量,直到急性期症状消失。
2.第二阶段以巩固为主,不要因为度过急性期就以为病情得到了控制,要杜绝病情反复继续药物治疗,整个症状完全消失直至完全康复,整个疗程大概需要5个月到10个月,因为病情的不同,用药时间也就完全不同,如果症状没有达到完全恢复,及容易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摘要】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的一种。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为典型症状。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抑郁症相当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而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应用针刺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依赖性小,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抑郁症郁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51-02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的一种。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为典型症状。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
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
抑郁症相当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而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来源于经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入选病例78例符合实用神经精神手册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5±13.5岁;对照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7±13.3岁。
1.2 诊断标准1.2.1 全部符合WHO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3版(CCMD -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评分(共24项) ,其中< 8分为正常, 8~18分为轻度抑郁, 18~24分为中度抑郁, > 24分为重度抑郁。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治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抗抑郁药治疗治疗原则:全病程治疗,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2、巩固期治疗预防复燃,3、维持期治疗预防复发。
药物的选择基于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安全性或耐受性等。
1、首选第二代抗抑郁药物。
初始剂量建议最小常规剂量的1/4-1/2 ,缓慢加量。
2、个体化治疗。
常用抗抑郁药的种类及适应症(1)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一线使用。
用于各类和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2)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适用于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及户泛性焦虑症,伴有躯体症状特别是疼痛的抑郁症疗效较好。
主要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3)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适用于各种抑郁障碍,尤其重度抑郁和明显焦虑、激越及失眠的抑郁患者。
代表药物:米氮平。
(4 )5-HT受体平衡拮抗剂(SARIs ):适用于伴焦虑、失眠的轻、中度抑郁。
代表药物:曲唑酮。
(5)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不良反应明显,剂量应个体化。
代表药物: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等。
特定人群的抗抑郁药治疗(1)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SSRI类: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兰,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至有效剂量。
(2)老年抑郁障碍:(用药后病理生理改变需监测躯体功能状况)。
A:首选SSRI类药物: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B:SNRI也可用,高剂量可致血压升高,起始剂量低于年轻成人,注意药物蓄积。
(3)孕产期抑郁障碍:A:轻度患者: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B:持续加重或有严重自杀倾向考虑抗抑郁治疗,一般选用SSRI 类药物。
(考虑产后代谢改变、乳汁对胎儿影响,向患者(家属)详述风险和获益)中药治疗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依据、疗效分析及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理论依据1.1 中医理论依据中医认为,抑郁症是由于情志不遂、气血郁滞、肝气郁结等导致心神失常而引发的。
中医治疗强调“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整情志、调和气血、疏导郁结,以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1.2 西医理论依据西医认为,抑郁症与神经递质异常以及脑区功能失调有关。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治疗方法也在西医治疗抑郁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2.1 疗效评估方法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通常采用抑郁症状缓解率、抑郁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等指标。
其中,抑郁症状缓解率是通过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2.2 疗效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相比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在疗效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项针对200例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率为87%,而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仅为64%。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减少抗抑郁药物的剂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践3.1 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合理使用西药辅助治疗等。
例如,中药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体化调配,中药如柴胡、黄芪等具有平肝疏经、活血化瘀的作用;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的流动,改善心理状况。
3.2 临床应用案例以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为例,该患者经历了长期的低情绪、脾气暴躁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包括口服中药、针灸治疗以及心理咨询。
中西医结合在抗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有效地治疗抑郁症,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选择。
本文将探究中西医结合在抗抑郁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疗效和优势。
一、中医在抗抑郁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五行学说和气血理论。
根据中医的观点,抑郁症是由于身体内部的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因此,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来治疗抑郁症是中医的核心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抗抑郁治疗中。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处方。
常用的抗抑郁中药包括百合、远志、当归等。
这些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舒缓紧张和焦虑,提高睡眠质量。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经络上用针进行刺激,针灸可以平衡身体的气血,缓解抑郁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二、西医在抗抑郁治疗中的应用西医抗抑郁治疗主要基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整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来缓解抑郁症状,心理治疗则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改变认知方式来帮助患者克服抑郁。
1.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抗抑郁药(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脑内神经递质的浓度,并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然而,抗抑郁药物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失眠、食欲不振等,需要医生进行监控和调整。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西医抗抑郁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和有害的思维模式,CBT可以减轻抑郁症状,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心理治疗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让患者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三、中西医结合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在抗抑郁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中西医治疗抑郁症哪种效果好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临床上常见而且治疗难度较大。
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中,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方法。
那么,中西医治疗抑郁症哪种效果比较好呢?接下来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一直备受关注。
中医认为,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上常伴有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等体质异常。
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清热宁心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中药煎剂、推拿按摩等。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中药煎剂则可以通过药物成分的调理作用,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推拿按摩则可以放松患者的神经系统,缓解紧张情绪。
与中医不同,西医治疗抑郁症通常采用药物和心理疗法的结合。
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调整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 SSRI 类药物、三环类药物等。
此外,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也常被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这些心理疗法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负面情绪,重建积极健康的心理模式,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症状。
总的来说,中西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各有千秋。
中医侧重调理气血、祛瘀疏肝,治本的同时也能减缓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全面的调理作用;西医则通过药物和心理疗法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精神压力。
在实际治疗中,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