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55.50 KB
- 文档页数:15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绪论练习题一、单选题1.商品的价格是()A.商品价值的实体 B.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C.商品价值的基础 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C.计划经济 D.产品交换经济3.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的生产是()A.商品生产B.商品交换C.商品流通D.商品经济4.发达商品流通的媒介是()A.商人 B.生产 C.交换 D.货币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6.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A.自然经济B.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D.工业经济7.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8.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A.商品生产B.商品销售C.商品价格D.商品购买9.买方占据主导权的市场是( )A.买方市场B.卖方市场C.国家市场D.商业市场10.以下各因素中,不直接...影响商品供给变动的因素是()A.企业的预期B.政府的产业政策C.消费者的收入D.生产技术的变化11.发达商品流通的媒介是()A.商人B.生产C.交换D.货币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A.价值量B.价格C.生产能力D.市场行情13.商品流通过程的刚性制约因素是()A.制度性的因素B.商品供求性因素C.经济性的因素D.自然性的因素14.简单商品流通可以表示为( )A.W—G—WB.W—WC.G—W—G′D.W—G15.下列各因素中,既影响商品供给也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是( ) A.消费者的收入 B.生产技术的变化C.政府的消费政策D.商品自身的价格16.下列各环节中,不属于...商品流通环节的内容是( )A.销售B.分配C.储存D.收购17.在竞争的市场中,经济个体为了单纯的利益动机和局部利益,有时可能导致盲目行为,侵犯他人和社会的正当利益。
第一章绪论1. 人类历史上显现过三种商品互换形式。
一是物物互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G-W-G2. 商品:是指用来互换的能知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它是利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3 .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互换进程;4.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互换的大体规律;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进程中要紧的经济规律;5. 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进程中所通过的环节。
一样包括收购、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6. 劳动产品之间的彼此互换决定了商品流通环节是形成商品流通进程的大体要素。
商品流通环节的多少,关于可否经济合理组织是商品流通进程的大体要素。
1)若是商品流通环节过量,即商品在互换进程中金多次转手,那么商品流通速度就要减慢,流通时刻就会延长,因此致使流通用增加,另外层层加价有使商品价钱上涨。
2)若是商品流通环节过少,商品流通就难以正常进行。
第一,正是商业的专门化、独立化,才使得商品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成为可能。
第二,若是,流通环节过少,就会致使每一环节承担流通职能超过企业经营能力,商品流通时刻反而会延长。
7. 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是保证商品流通经济、合理进行饿前提条件。
8. 什么缘故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节确实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答:因为只有货畅其流,一、才能使商品知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充分需要;二、商品才可不能在某一多余环节发生积存;3、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4、国民经济才能和谐进展;9. 商品流通进程的制约因素1)自然性制约因素;3)制度性因素;2)经济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10. 商品流通进程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作用:1)流通进程对生产的作用:a流通对生产的重要反作用,b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的制约作用,c流通的状况阻碍生产的经济效益,d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2)流通进程对消费的作用:a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b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c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第一,流通规模过小,流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对消费就会生产制约作用;第二,流通部门提供的商品结构不符合消费者需要;再次,商品价钱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适应)3)流通进程对分派的作用:a流通是消费的实现进程,b流通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派的重要渠道,c流通对分派的增进和抑制作用(第一,流通进程经济效益的高低,阻碍着国民收入,从而阻碍分派的数量;第二,市场供求状况也制约着分派)4)流通进程对国民经济的作用:a流通是连接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纽带,b 流通对国民经济的调剂作用(第一,通过价钱变更来调剂生产和消费;第二,流通进程中的商品储蓄、调剂供求,稳固产销关系)11. 简答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①调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进展②调剂生产,增进生产力进展③促使企业增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④推动企业创新、改良生产技术;12. 商品供给:是企业在某一特按时刻内,在每一价钱水平情愿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量13 商品供给的变更的要紧因素有哪些?①商品自身的价钱②其它商品的价钱③生产要素的价钱④生产技术的转变⑤企业预期⑥政府的产业政策14. 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按时刻内,在每一价钱水平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15. 简述阻碍商品需求变更的要紧因素有哪些①商品自身的价钱②相关商品的价钱③消费者的收入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的预期⑥人口数量的变更⑦政府的消费政策16. 简答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进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①供求平稳形态②供求不平稳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供过于求,二是供不该求商品供求矛盾表现出的不平稳,具体表现为:①互换时刻上的不同、②互换空间上的不同、③供求数量上的不同、④供求结构上的不同17. 供求规律: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彼此适应,老是向供求平稳方向进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8. 简答供求规律的作用要紧表此刻哪些方面?①支配着生产和消费②支配着商品价钱的转变③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组成④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流向和时刻19 .卖方市场: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该求的状态,因此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20. 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21. 竞争规律: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22. 简述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和运用的准那么;①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一是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养;二是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三是优胜劣汰,推动经济进展;②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特点: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信性、鼓励性和风险性③运用竞争规律的准那么:公正平等、独立自主、选择自由、效益优先竞争的内容:a产品的竞争,b经营竞争,c信息竞争,d价钱竞争,e非价钱竞争23.志愿让渡是指商品在流通进程中生意两边以志愿成交为原那么,实现自主的商品互换24. 志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以平等互利为条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25. 志愿让渡的作用: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有利于和谐各类经济关系;26. 简述阻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钱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27. 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互换进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28. 分派对互换有制约作用,互换关系制约分派的实现。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流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流通的产生一、流通的产生社会的经济活动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而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构成的。
企业作为生产单位,从作为消费单位的家庭筹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来进行生产,并把生产出的商品销售给专业化流通机构。
流通机构把商品作为消费资料转售给最终消费者,或者作为生产资料转售给生产者。
可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互为媒介,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
关于流通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①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必要过程,如今已确立为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部门。
什么是流通?马克思说:“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
”②这一定义在流通理论中普遍得到认可,此定义下的流通产生于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
从历史上看,分工特别是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商品交换的形式与规模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及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与扩大的。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带来社会上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剩余产品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社会上有了货币,同时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生产,就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就有了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
同时,商品交换形式的发展与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也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
不论是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还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本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6页。
②同上。
质上讲都是劳动产品或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这种一系列的交换活动的转移就形成了流通,尤其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的交换形式的出现,使交换行为在规模和空间范围上,都更体现了交换总体意义上流通的内涵,即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一系列交换活动的总和。
商品流通概论自考大纲加教材知识点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以课程纲为标准,本课程共十章,主要了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规律和运行机制。
其主要内容为:第一章,介绍商品流通的内容、规律及商业的开展,是商品流通的概念、商品流通的规律和商业的历史及地位。
第二章,介绍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运行的概念、内容和作用等,是对市场涵义和本质的认识,市场体系的特征、构造及分类,市场机制的特征、作用及内容市场运行的功能、组织、规则和管理。
第三章,介绍商品流通企业的内容,是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构成要素、类型和组织。
第四章,介绍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内涵、特征、作用、关系运作原则、策略和过程。
第五章,介绍商品流通的主要,是商品流通业态类型,流通的演变及选择条件交易。
第六章,介绍商品流通渠道及网络的概念及主要做法,是商品流通渠道的特征、类型系统设计和方案评估,商品流通网络的特征及开展趋势。
第七章,介绍商品流通的价格及效益,是价格构成及价格体系的内容,价格决策程序、定价导向及决策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因素第八章,介绍商品流通调控的内容概念和主要做法,是商品流通环境的内涵、商品流通调控的内容、原则、主要方法。
第九章,介绍商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商品流通创新的内容、商品流通中新科技的应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流通经营全球化的现状、趋势和途径。
第十章,介绍商业文化和商业道德建立的问题,是商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作用、商业道德的内涵及标准商业信用体系和建立.第一章绪论商品及商品流通商品交换的形式:物物交换、简单商品流通、兴旺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环节: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它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自然性制约因素〔主要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
经济性制约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构造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2011年最新资料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科目:商品流通概论1.1.商品1.2.使用价值1.3.价值1.4.商品流通1.5.商品流通环节1.6.商品供给1.7.商品需求1.8.卖方市场1.9.买方市场1.10.自愿让渡1.11.货币流通2.1.市场体系2.2.市场主体结构2.3.市场空间结构2.4.市场时间结构2.5.要素市场2.6.劳动力市场2.7.技术市场2.8.市场机制2.9.初级市场2.10.市场秩序3.1.核心能力3.2.分销网络3.3.直接贸易企业3.4.商品流通企业集团3.5.综合商社3.6.连锁经营3.7.特许连锁商店4.1.商流4.2.自愿让渡4.3.驻点采购4.4.门市销售4.5.物流4.6.物流中心4.7.信息5.1.流通力5.2.物流中心5.3.流通业态5.4.商圈5.5.包销5.6.寄售5.7.拍卖5.8.超级市场5.9.代理制6.1.商品流通渠道6.2.批发渠道6.3.传统式渠道结构6.4.商品流通网络6.5.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
7.1.价格构成7.2.生产成本7.3.商业成本7.4.商品比价7.5.工农产品比价7.6.商品差价7.7.净资产收益率7.8.质量差价7.9.季节差价8.1.商品流通环境8.2.人口的地区构成8.3.商品流通运行的法律环境8.4.坚持“三兼顾”原则8.5.行政手段调控方式8.6.商品流通产业结构9.1.电子商务9.2.经济全球化9.3.B2B9.4.现代企业制度9.5.全球化9.6.组合式创新9.7.企业素质10.1.商业文化10.2.商业营销文化10.3.商业信用10.4.信用10.5.商业伦理文化10.6.商业道德名词解释题答案1.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1.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具有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1.3.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1.4.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商品流通概述一.复习要求本章从商品流通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入手,阐述了商品流通的特点、形式、地位以及与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关系;分析了商品流通力存在的客观性极其构成的主、客体要素和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探讨了商业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的特征和多样化发展趋势。
本章是学习《商品流通概论》的先导,涉及的基本概论和基本理论较多。
学习中要求在了解商品流通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认识商品流通在对立统一运动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认识商品流通形式及其特点;深刻理解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认识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先导和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联系的纽带;再对流通力的主客体要素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实现商品流通理合组合的一般途径,以达到提高商品流通力水平的目的;通过对商业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职能的了解,认识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活动的基本特征,从而加深对商品流通运行规律的理解。
二复习内容(一)商品流通的特征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商品流通的本质特征;(二)商品流通的形式与结构商品流通的形式;三种形式间的区别与联系;商品流通形式的结构;(三)商品流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中介;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先导和先决条件;商品流通是社会经济联系的纽带;(四)商品流通力商品流通力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流通力主体与客体结合的基本特征;认识研究流通力的必要性;商品流通力主体的特征及其作用;商品流通力客体;衡量流通力大小的规定性;流通力诸要素的合理组合;(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商业的含义;商业的基本职能;商业活动的特点;三重点与难点应重点掌握围绕商品流通的系列概念,并深化理解商品流通三种形式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商品流通与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关系;商品流通力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构成要素、合理组合及其衡量规定性;商业的产生发展趋势及其职能。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商品得概念商品就是指用来交换得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劳动产品.穹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得统一体。
所谓使用价值,就是指物品得有用性或满足人们欲望得能力。
所谓价值,就是指凝结在商品中得一般无差别得人类劳动或抽象得人类劳动。
二、商品交换得三种形式1、物物交换(W—W);2、简单商品流通(W—G-W);3、发达商品流通(G—W—G')三、商品流通得概念商品流通就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过程。
四、商品流通过程得制约因素1、自然性制约因素;2、经济性制约因素;3、制度性制约因素。
五、流通过程对消费得作用1、流通就是生产与消费之间得中介;2、流通对消费得引导作用;3、流通对消费得制约作用。
六、商品流通得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得基本规律;2、供求规律;3、竞争规律;4、自愿让渡规律;5、货币流通规律。
七、供求规律商品供给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得商品量商品供给得变动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得影响:1、商品自身得价格;2、生产技术得变化;3、生产要素得价格;4、其她商品得价格;5、政府得产业政策;6、企业得预期。
商品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仙,在每价格水平上愿意而能够购买得商品量。
商品需求得变动受以下几种主要因素得影响:1、商品自身得价格;2、相关商品得价格;3、消费者得收入;4、消费者得偏好;5、政府得消费政策;6、消费者得预期;7、人口数量得变动供求规律得作用供求规律就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得经济规律。
它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配着商品价格得变化;2、支配着商品得流量与构成;3、支配着商品流通得方向与时间;4、支配着生产与消费。
八、竞争规律基本内容:竞争规律就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得客观必然性。
竞争规律作用得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强制性;2、排她性;3、自发性;4、不确定性;5、激励性;6、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