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封装材料封装工艺及其发展2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25
电子封装材料及封装技术作者:杨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30期[摘要]微组装电路组件作为电子整机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可靠性对于电子整机来说非常关键。
需要对微组装电路组件进行密封,以隔绝恶劣的外部工作环境,保证其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以提高电子整机的可靠性。
未来的封装技术涉及圆片级封装(WLP)技术、叠层封装和系统级封装等工艺技术。
新型封装材料主要包括:低温共烧陶瓷材料(LTCC)、高导热率氮化铝陶瓷材料和AlSiC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关键词]电子封装;新型材料;技术进展中图分类号:TN30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05-01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系统及设备向大规模集成化、小型化、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电子封装正在与电子设计及制造一起,共同推动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1]。
由于电子器件和电子装置中元器件复杂性和密集性的日益提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性能优异、可满足各种需求的新型电子封装材料。
国外通常把封装分为4级,即零级封装、一级封装、二级封装和三级封装:零级封装指芯片级的连接;一级封装指单芯片或多芯片组件或元件的封装;二级封装指印制电路板级的封装;三级封装指整机的组装。
由于导线和导电带与芯片间键合焊接技术大量应用,一、二级封装技术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了。
国内基本上把相对应国外零级和一级的封装形式也称之为封装,一般在元器件研制和生产单位完成。
把相对应国外二级和三级的封装形式称之为电子组装。
1 电子封装的内涵电子封装工艺技术指将一个或多个芯片包封、连接成电路器件的制造工艺。
其作为衔接芯片与系统的重要界面,也是器件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从早期的为芯片提供机械支撑、保护和电热连接功能,逐渐融入到芯片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之中,目前已经发展到新型的微电子封装工艺技术,推动着一代器件、电路并牵动着整机系统的小型化和整体性能水平的升级换代,电子封装工艺对器件性能水平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子封装材料教学课件这个部分包括了关于《电子封装材料教学课件》的大纲内容。
大纲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1.课程简介在课程简介中,将介绍电子封装材料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述电子封装材料在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中扮演的角色,并解释它们对电子设备性能的影响。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明确指定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在这个部分,将列出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关键概念和技术。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涵盖电子封装材料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种类、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应用领域等。
每个主题将有相应的课时分配,以确保全面覆盖课程内容。
4.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座、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并培养综合能力。
5.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评估过程将公平、客观,并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以上是关于《电子封装材料教学课件》大纲的简要介绍。
详细内容将在具体的课件中呈现。
本部分将介绍电子封装材料的重要性和本课程的目的。
电子封装材料是电子元器件封装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对于保护电子器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提供机械支撑、导热、电磁屏蔽、阻燃和环保等功能,同时有助于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稳定和提高。
电子封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电子封装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电子封装材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课程将涵盖电子封装材料的种类、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体验。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熟悉电子封装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评估方法以及选择和应用的技术要点。
我们将愉快地开始本课程的研究,相信通过努力,您将对电子封装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本节将解释电子封装材料的定义、种类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