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高二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改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封闭的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
下面将介绍高二学生需要了解的明治维新知识点。
1. 知识背景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末,当时日本正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为了保护国家独立和发展,一些日本学者和政治家开始呼吁改革。
而幕府政权的腐败和对外交往的限制,使得明治维新成为了日本最优先解决的问题。
2. 目标和原则明治维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日本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制定了一些原则,包括“尊王攘夷”、“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和“西化开明”等。
3. 尊王攘夷运动明治维新开始于尊王攘夷运动,该运动追求将外来势力从日本驱逐出去,恢复天皇的权威。
这一运动最终使得幕府政权的垮台,开启了明治维新的进程。
4. 君主立宪政体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决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将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设立了一个宪法和君主立宪政体。
这一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日本政治体制,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 西化开明为了实现现代化,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引进了大量西方知识和文化,推行了一系列西化政策。
他们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促进了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国家实力的增强。
6. 法律和教育改革明治维新还进行了一系列法律和教育改革。
颁布了一部新的宪法,确立了法治的基础;建立了现代教育体制,普及了义务教育。
这些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发展。
7. 经济现代化和产业发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产业。
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吸收外国投资和促进地方产业的兴起,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并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之一。
8. 军事改革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还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们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装备,建立了现代化的陆海空军。
这使日本能够在后来的时期中发动战争和扩张领土。
总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它使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现代化的国家。
高二选修明治维新知识点【高二选修明治维新知识点】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日本从封闭半殖民地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大国。
作为高二选修课的一部分,明治维新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问题-回答的形式介绍高二选修明治维新的知识要点。
问题一:明治维新是什么?回答:明治维新指的是日本在1868年至1912年的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推动日本从封闭半殖民地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事件。
这一时期以明治天皇的统治命名。
问题二:为什么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回答: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打破了封闭的国门: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实行了长期的封闭政策,与外界隔绝。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并吸收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和知识,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2. 推动了政治改革: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幕府体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体系,并采用了西方的立宪制度。
这些改革促进了日本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3. 推进了经济发展: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实行现代化的工业化政策,建设了铁路、电力、煤矿等基础设施,并鼓励企业家投资兴办工厂。
这些举措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维护了国家独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自觉地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坚决反对列强侵略。
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日本成功地保卫了国家独立。
问题三:明治维新的具体改革措施有哪些?回答:明治维新期间,日本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1. 废除幕府体制: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幕府体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体系。
明治政府取而代之,明治天皇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强化军事力量: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推动现代化进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并迅速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3. 实行地租改革: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推动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明治政府进行了地租改革,提高土地税收,并允许地主自由出租土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日本明治维新
识记知识点:
从锁国令被迫开关的重要史实: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武力叩关,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理解知识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消除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经济: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大力引进西方的技术,推动工业发展。
文化:文明开化政策: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移风易俗,进行西化革新。
军事:征兵制度:建立近代化的军队。
影响: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保留了大量的军事封建残余。
这些负面问题导致日本成为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单元学习总结一、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发生的重大变化维新前维新后政治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天皇没有实权;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加强;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土地地主私有,统一征收地税军事武士是职业军人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文化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西方文化刚刚传入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对外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外部干涉较少。
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因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2)性质:都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2.不同点(1)领导者: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2)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如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的方式进行。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
他任免大臣。
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第八单元明治维新一、背景原因1、幕府统治,封建落后、闭关自守①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②武士佩刀、格杀勿论,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封建等级制度。
③闭关锁国:为防止外部势力侵入。
(禁止与外国贸易,驱逐商人及传教士,禁止日本人出国回国;禁止制造远洋船只;只能同中国、朝鲜、荷兰贸易;只能在长崎贸易)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出现时间:19世纪初。
最发展的行业:丝织业。
商业繁荣的城市:大阪、江户、京都。
影响: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权力。
②大名依赖富商,对幕府统治不满。
③武士生活贫困,反对幕府统治,由幕府统治的基础变为倒幕力量的主力。
3、19世纪中期日本严重的社会危机农民反抗,资产阶级反对,大名、武士不满。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4、民族危机1853年,佩里(黑船事件);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
危害:①主权遭破坏,民族危机。
②经济遭掠夺,破产、失业、黄金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
③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社会危机加强。
客观积极意义:①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一些大名开始改革,为日后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倒幕运动1、尊王攘夷含义: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运动时间:1860—1863参与:(领导)中下级武士;(参与)大名、富农、手工业、商人。
主要活动:刺杀、袭击、进攻、奇兵队。
结果:被镇压。
2、倒幕运动运动时间:1866至1869领导:中下级武士(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倒幕基地: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诸藩。
重大事件:1867年发兵伐幕,大政奉还;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1869年,消灭幕府残余势力;1869年,迁都江户。
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天皇的统治。
意义: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使日本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三、明治维新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2、经济:土地私有,殖产兴业。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教育,生活习惯西欧化。
第3课明治维新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⑴措施: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②1871年,明治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③将大名迁居东京⑵作用:①封建割据问题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②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⑴措施:①废封建身份制度,宣布“四民平等”②公债补偿,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与禄米⑵作用:①废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③华族和士族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二、经济上:发展新经济1、改革币制⑴措施: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⑵作用:统一货币,稳定物价与市场,为接下来地税改革创造条件2、地税改革⑴土地制度的改革①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作用:a、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发展⑵地税改革①措施:(改变根据当年土地收成征收实物税的方法)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②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成为明治政府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3、“殖产兴业”(核心)⑴建立近代企业①措施: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②作用:国营企业示范作用,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⑵发展通信事业作用: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⑶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作用:促进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提高日本工业竞争力;少数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⑷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三、文化上:文明开化1、概念: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技、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社会,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运动。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政治上:幕藩体制和等级制度,使社会矛盾尖锐,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外交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1.西方列强侵略的表现:
(1)美国:1853年的,黑船事件;1854年签《日美亲善条约》;
(2)其他国家也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2.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
政治: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剧;
经济: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
(三)尊王攘夷运动:
1.概况:中下级武士是主要参与者,得到部分大名的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也纷纷响应。
2.局限性: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四)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运动成功,新政府改元“明治”,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
1.目标: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统治
2.倒幕运动的根据地:西南强藩
3.重要事件:大政奉还、戊辰战争
4.结果:1868年,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新政府改元“明治”,进入明治政府时期;二.主要措施(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西方,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
(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
1.废藩置县: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和劳动力,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3.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内容:
(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天皇实际上享有绝对的权力;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选举产生。
议会权力有限,可参与制定法律,天皇也可以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
(4)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只对天皇负责。
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关。
评价:
(1)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是天皇赏赐给人民的,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
(2)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日本天皇制和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二)经济上:发展新经济
1. 币制改革:把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 改革土地制度:
内容: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影响: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
内容: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国家的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4.殖产兴业(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政府扶植和保护)
内容:(1)利用政府力量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2)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3)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1)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工业竞争力迅速增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工业化;
5.文教——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1)学生留学,翻译西方著作,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
(2)进行教育改革改革,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确立“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进步性:为日本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局限性: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生活习俗西化
6.军事——富国强兵,建立一支现代化军队
内容: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常备军;②改进军事装备;③设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④军队称为“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只向天皇负责;
影响: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进步性:①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②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条件;
三.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1.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
2.作用:
(1)政治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近代日本天皇制度;
(2)经济上: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成为东方强国。
(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国际地位: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
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3.局限: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踏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和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