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 格式:docx
- 大小:39.44 KB
- 文档页数:1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作者:张越张世平刘林林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9期项目基金:感谢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1029029)摘要: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项目、学生、指导老师和学校及学院的管理几个相关因素。
本文认为若项目进展顺利需做到:项目选题重在自主与引导相结合,计划实施中注重交流和学习,同时大学生应注重自我培养基本素质、科研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新能力思考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b)-0000-001 概述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竞争的重点在于人才。
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只是拥有“技能”的人才,与创新性人才还有着一定的差距[1,2]。
为减小这样的差距、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的锻炼,最终培养出可以推动时代发展的人才,教育部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质量工程的项目之一向高校实行和推进[3]。
这项计划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自由申报的,然后由本学院及其他学院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对申报的项目进行一次或多次的评审,然后对通过的项目进行立项,并给予数额不等的资助。
在项目进行期间,学校还为立项的同学提供交流咨询的平台,并对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以帮助解决大学生在项目进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大学生尽早地接触和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培养大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品质,并逐步改善目前高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2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相关因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封皮300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同设立的一项奖励性计划,旨在为优秀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科学研究成果的机会,同时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项合格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需要有一份精心设计的封皮。
封皮是项目论文的门面,是评审委员会最先看到的部分,因此必须具备清晰、简洁、规范的标准。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写一份精美的封皮。
首先是封皮的排版。
根据规定,封皮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研究领域和方向、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所在学校、主要成员姓名、所在学校及联系方式、项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
另外,还需要标明项目主管单位、项目编号和提交日期。
因此,在排版时,需要将这些内容统一排列,并注意字体、字号和间距的协调性,让封皮显得整齐、美观。
同时,不能忘记在右上角标注页码,方便评审委员会查阅。
其次是封皮的设计。
设计一个美观的封皮可以用于突出项目重要性,增加审美感受,提升评审评价。
一个简洁美观的封面可以吸引和展示项目的亮点和价值,并为评审委员会提供一张优秀的第一印象。
如何设计封皮呢?封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项目,因此可以选用一些图形或图像,或者是突出主题的色彩,将项目与众不同地呈现出来。
此外,封皮需要注意排版符号的标准使用,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文字说明,简约扼要地表达项目主题。
封皮的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纸质样式的设计,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式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字体、配色方案等,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设计的风格符合学术规范。
最后,封皮的印刷。
完成封皮的设计后,要求封皮印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印刷质量,颜色不宜过深过浅。
所选择的封皮纸张应该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磨性,封面所印字体清晰、色彩鲜艳、质量过关,以便尽可能地展示出您的项目。
在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申请中,封皮的质量不但代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关乎项目的受众面和评审结果。
关于对2008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进行答辩的通知
各学院及各项目学生负责人:
根据学校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安排,学校决定在5月11日(周日)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要求各项目学生负责人进行答辩,每个项目负责人简要介绍个人自身情况、项目来源、项目研究目标及内容、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预期成果,陈述时间不超过8分钟(须用PPT演示),然后,专家提问题学生回答,回答时间不超过4分钟。
请各学院务必通知到每个项目负责人,要求各项目负责人提前20分钟到达答辩地点,未按时到达者,按自动放弃立项资格处理。
具体答辩时间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网站”()
附件:各小组具体答辩时间及地点
教务处
2008年5月7日
第一小组答辩时间及地点(答辩地点:信远楼Ⅰ-109)
第二小组答辩时间及地点(答辩地点:信远楼Ⅰ-209 )。
教务处陕理工教[2009]23号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UIRP)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决定在本科生中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Research Experiment Program),简称“UIRP ”。
第二条“UIRP”是为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自己特点的挑战和培养机会的新机制,是学校确定的一项重要教改措施,是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针,高校和企业、社会及地方相互合作,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新探索。
第三条“UIRP”的实施采取在全校逐步推行的办法,首先在理工科院(系)开展,逐步推行到其它学科和专业。
经过探索和经验成果积累,力争申报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UIRP”的组织管理主要由教务处、校级“UIRP”指导工作组、院(系)级“UIRP”指导工作组负责。
第五条教务处代表学校主要负责组织“UIRP”项目的年度立项计划编制、立项审查、立项审批及项目的实施、结题、成绩管理、经费管理、评奖等工作。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负责。
第六条校级“UIRP”指导工作组由教务处根据项目类别,组织具有一定学术声望,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工作组成员随项目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
工作职责: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验收、评价;研究促进“UIRP”发展的有关措施和政策。
第七条院(系)级“UIRP”指导工作组由院长(系主任)任组长,分管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实验(实训)中心正副主任、教学和科研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等参加。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亦相应成立“UIRP”指导工作组。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引导与实施摘要:本文针对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行选题与立项、项目该如何实施,以及学校该如何管理,实验室该如何配套支持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提供了长江大学在该项目管理中的独特措施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管理1 引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近几年实施的效果来看,确实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和产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创新热潮。
但要把这一项目贯彻延续下去,还必须重视和正确引导学生的选题、路线设计及实施方案等,因为现在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主体是刚进入大三学习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还不宽,考虑问题的深度还不够,要从已知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合适的研究课题还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大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就如何实施,学校如何监管、实验室如何开放等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帮助大学生找到切入课题的思路和顺利实施的策略。
2 教师的引导是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的重要来源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也有了较高要求,没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1]。
所以教师的授课,特别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要求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启迪科研思维,因为教师的授课是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的重要来源。
笔者所授课程是《微生物学》,其主要内容是讲授微生物的类群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免疫及微生物的应用。
在授课中经常把身边的事件及挖掘的科研课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学生提供解决思路和办法,逐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科学研究,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科研潜质的目的。
现把一些应用列举如下:(1)在讲授微生物的代谢时候,笔者带了2包荆州一乡镇企业生产的江汉平原特产——腌制红菜苔(真空包装),其中一包胀气很厉害,一包正常。
关于对2008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进行答辩的通知
各学院及各项目学生负责人:
根据学校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安排,学校决定在5月11日(周日)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要求各项目学生负责人进行答辩,每个项目负责人简要介绍个人自身情况、项目来源、项目研究目标及内容、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预期成果,陈述时间不超过8分钟(须用PPT 演示),然后,专家提问题学生回答,回答时间不超过4分钟。
请各学院务必通知到每个项目负责人,要求各项目负责人提前20分钟到达答辩地点,未按时到达者,按自动放弃立项资格处理。
具体答辩时间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网站”()
附件:各小组具体答辩时间及地点
教务处
2008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