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土地资源 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32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示高尔夫球场的漂亮画面,吸引学生。
老师简单介绍:“高尔夫”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打高尔夫球吗?学生大都回答,喜欢。
知识链接①2004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
2006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高尔夫球场被免职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喜欢,高尔夫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
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讲授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一)展示图片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
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分布。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深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土地资源的实际运用和案例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类型及分布;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土地资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资源的感情,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2.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地图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方案,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大家对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土地资源11.造成我国耕地利用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B.C.气候条件的不同D.12. 目前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指( A.沼泽和滩涂B.A.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C. 土地资源多种多样B.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D.人口多,耕地少5、世界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的国家是(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D 俄罗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一切东西都是自然资源。
B 阳光是一种自然资源 。
C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D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7、以下一组全部是可再生资源的是(土地、森林 B森林、石油 C太阳能、煤矿 D天然气、水8、关于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如果使用不当,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C 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D 不能循环使用。
9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山、戈壁、沙漠均不是自然资源 B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许多生物资源的分布虽不均衡,但也有规律 D 目前地核中的铁、铜等元素也是自然资源10.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 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开发的历史长短不同 B.受生产方式的影响 C.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D. 受生活习惯的影响C.宜垦荒地D.13.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科技水平的高低耕作制度的不同)沙漠和永久积雪冰川宜林荒地。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构建人地和谐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教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收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
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
教师: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谁?学生回答。
承转: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讲授新课一、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引导: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你听到或看到哪些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展示土地资源破坏的景观图片,师生互动,读图感知林地、草地、耕地因为部分人的急功近利而遭到的破坏,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
阶段小结: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认识土地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掌握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情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难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
3.利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PPT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东部地区耕地多,西部地区耕地少;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等。
提问:“请大家思考,这种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3)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难点: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地区差异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我国不同类型的农业提问:你眼中的农业是哪些?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农业类型?引导过渡:不同的农业类型对应不同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这些土地分布在哪里呢?接下列我们就一起分析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授(一)土地资源的分布1.活动:讨论交流——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和相关气候图,小组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提示:耕地主要分为旱地和水田,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主要种植小麦。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阅读相关地图和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并完成下列表格。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哪类干湿地区,分布在哪类地形区?(2)草地主要分布在哪类干湿地区,分布在哪类地形区?(3)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主要受到哪些气候要素的影响?小结: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于牧业。
沙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教师利用相关地图进行讲解和补充。
中国的自然资源
.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
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
国策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
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不
同程度的破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又学生: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
课堂活动
山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提示学生小结本节所学知识。
利用板书提示学生小结本节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2课时)《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阅读地理资料和实际调查结果,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结合生活、生产实例,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的原因和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等方式、方法,阅读地理资料,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选取优秀学生作品,在课堂进行展示。
2.学生准备:提交已完成的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报告。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学生绘制的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与上节课内容呼应教师:幻灯片展示学生绘制的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
通过实际调查,绘制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总结我校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
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推选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大家很认真,很仔细。
如果我们把堆放杂物的地方归为未利用土地,那我们就可以说:我校的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从所占比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比重较小,这三类我们归为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比重最大。
这是完全符合实情的,城市就是建设用地最为集中的区域。
从分布来看,草地和林地、耕地主要集中在休闲运动区域,而且林地和草地是相间分布的。
对我校未来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增加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提醒学生爱护草地,减少破坏;耕地面积虽然很少,但是应该继续保持下去,可以让学生们认识一些农作物;合理利用堆放杂物的区域,等等。
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可以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利用现状,并可以提出发展建议。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2土地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学生齐唱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我悄悄献上一束鲜花,献给您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我生命,您把我从小养大,妈妈啊,我爱您亲爱的妈妈……”(师问)歌中的“妈妈”指的是谁?(生答)歌中的“妈妈”指的是养育我们的土地。
教师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二、新课教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师:多媒体出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的景观图。
学生:讨论这些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承转)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屏幕显示)教材P68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师问)这些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什么特点呢?(生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师问)我国土地资源如此丰富、齐全,对我们来说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呢?(生答)有利。
教师总结:如此丰富和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请大家观察各类土地所占比例,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教师总结:咱们十分需要的耕地、林地比重小,咱们不需要的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这样的土地构成结构合理吗?大家请看我国人均耕地状况。
屏幕显示图3.8《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可以看出,中国人均耕地很少。
(二)地区分布不均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结合此图并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P71“活动2”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2土地资源》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图、地球和环境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涉及实际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国情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2.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实际问题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状况的课件。
2.案例材料:收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际案例。
3.地图:准备相关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入土地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
2.结合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3.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土地资源是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中国众多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在学习了自然资源分类及其特点等基础知识之后,教材把土地资源作为第一个自然资源种类进行介绍。
为了便于区分各类土地资源,把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学生可以感知的各类土地资源的景观图入手,以增强其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
之后,运用数据资料同类对比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以利于学生顺理成章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特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进一步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其中,尤为强调农业用地的分布特点。
最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课时分配上为2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以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首先通过分布图来分析各种利用类型土地的分布特点,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总结中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四、教学流程1.某校近日发起了“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买贺卡”等活动,其目的在于()A.节约木材,保护森林B.减少固体垃圾C.改变不良习惯D.节约开支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依据是因为我国()A.土地资源不可再生B.土地资源多种多样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D.人口多,人均耕地少3.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由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使林地面积迅速增大B.由于大规模的垦荒,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近几年我国土地面积没有变化D.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利用不合理等,使耕地面积迅速减少4.有关我国土地类型利用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积极毁林垦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C.在半干旱地区采取退耕还牧政策D.控制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活用地答案:A;D;D;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中国的土地资源三、地区分布不均1.水田:南方地区2.旱地:东北、华北3.草地:西北地区4.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5.难以利用土地:西北内陆地区四、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2.中国的土地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八、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