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大医院天灸时间安排
- 格式:docx
- 大小:15.41 KB
- 文档页数:3
艾灸时辰养生对照表一年当中最适合艾灸养生的时间段当属三伏天,那么,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艾灸对人体是最好的呢?其实自从西周时候起,古人已经把每天养生的时间段做了划分,也就是古人常说,现代人大都稍微了解的十二时辰。
因为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体的血气运行规律,是随着一天当中温度、湿度等等的变化而变化的。
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摸索出了每个时间段的当令经络,也就是当班或值班的经络,在该时间段,气血主供该经络,通过艾灸等方式来调理该经络,效果会事半功倍。
巳时:脾经当令艾灸调理推荐穴位:阴陵泉、血海、太白、公孙、商丘、隐白。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
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
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是靠阳气,推动脾胃运转,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但是每个地方都少不了她。
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
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艾灸调理推荐穴位:神门、灵道、少海、少冲、少府、巨阙。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艾灸调理推荐穴位: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消化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晚上艾灸到底行不行?晚上才有时间经常听别人说晚上阴气重,不适合做艾灸,晚上做艾灸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那白天没时间做,晚上又不能做,岂不是没机会艾灸了呀?说到艾灸,当下的现状是:很多人白天要工作、晚上下班,吃完饭后,才稍有休息时间,这会儿才有空闲来艾灸,这样一来往往艾灸完都10点多了。
常有说法说晚上不要做艾灸,认为百脉要修养,晚上做艾灸会影响睡眠。
但是,根据当代人的生活习惯,总不能为了治病养生,白天不工作了吧。
那么,晚上到底能不能艾灸呢?今天咱就来细说一下艾灸时间~中医养生讲究的“顺天时”其实艾灸是顺应这个自然法则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需,气门乃闭。
”意思是: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密切相关,早上阳气生发;中午阳气最盛;晚上阳气潜藏,毛孔闭合。
人体要根据自然界的这个变化来安排饮食起居。
晚上的2个时间段:9点-11点:属于亥时,也就是“人定”。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人应该安静下来了”。
亥时,又是三焦经当令,三焦经主管百脉通五脏,如果这时睡觉:百脉受益,一生无大碍。
就是这时不睡,也应该安静下来,安五脏以利睡眠。
11点-1点:这时是子时,三焦经大家不太熟,但是稍有养生常识的友都知道“睡子午觉”。
大睡子时觉,就是这个时候。
子时是自然界和人体阴气最盛,也是人体经气”合阴“的时候,这时睡觉最利于”养阴“。
而艾灸主生发,是生发阳气的。
因此晚上艾灸影响睡眠。
影响睡眠事小,伤阴就事大了!那么上班族早出晚归,下班后吃饭、洗刷完后已是9、10点了,到底还灸不灸呢?灸,又怕伤阴!不灸,那就真没什么时间可以灸了!到底可不可以灸呢?灸!只是说:晚上灸不好,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灸!因为:首先,艾灸并不是将我们身体的阴阳功能打乱,而是提高我们对自身、对自然的阴阳转变能力,让我们能更好的适应自然从而调节我们自身的阴阳平衡!艾灸扶阳,扶的是我们身体恢复的本能,也就是免疫力!晚上艾灸并不会扰阳,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去闭藏阳气,调养阴气!其次,晚上阴气旺盛,此时艾灸虽然已经过了养阳的最佳时间段,只是代表此时养阳的效果要相较白天差一点。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与最佳时间推荐艾灸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艾灸的时候都是需要用到艾灸条的,但是一些人还是听说过而已,并不知道要如何使用艾灸条,使用的方法也很简单。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灸条的使用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穴位艾灸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灸条、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比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比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
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比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比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比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三、全身艾熏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
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三九天灸时间表2020年到2021年
三九天灸时间表2020年到2021年数九天前灸:2020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20日
一九灸: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灸: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灸: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加强灸:2020年1月17日-2020年1月至25日
三九天灸适合哪些疾病1、肺系疾病
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
2、疼痛症
肩痛、颈痛、网球肘、腰痛、膝痛。
3、脾胃系
胃肠炎、胃肠溃疡、消化不良等。
4、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
老人贴天灸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老人若感到贴敷部位疼痛或是有烧灼感,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
若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前一定要揭掉。
二、老人贴天灸要注意保暖,因毛孔遇冷收缩会影响药物吸收;也别出太多汗,以免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
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三、老人进行天灸贴敷当天忌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
四、贴“三九贴”后应尽量保持每晚睡眠7~8小时,以提高药物利用率。
此外,贴“三九贴”后皮肤一旦出现水泡,要注意保护好创面,千万不要抓挠。
水泡干瘪后也尽量不揭皮、不包扎,同时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康复。
2021三九贴时间表“三九”即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夜晚。
“三九敷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特定的穴位,已达到祛除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中医表现形式外治疗法。
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加以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当更理想的疗效。
2021年三九主要包括贴的贴敷时间主要分了八个阶段,首贴、一九、二九、三九及加强贴。
首贴:12月12日至21日一九:12月22日至30日二九:12月31日至2021年1月8日三九:2021年1月9日至17日加强贴:2021年1月18日至28日三九贴采用特制中药药膏贴敷纤角、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共3次,每次2-3小时。
另外常用的方法是三九天内连续益气贴10-15贴。
每日1次每次3小时。
一定记得:小朋友贴药每次10分钟,成年人每次贴药30分钟即可,不可擅自延长贴药时间,以免损伤皮肤。
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注意保暖。
患者可以在传统三九日的前后数日来接受天灸贴药。
由于大多数绝大部分人平时忙于基层工作,抽不出时间来按传统三九贴天灸的标准时间前来医院进行贴蜡,这也不要急。
只要在冬季的时间贴药5次左右,同样能够满足提高免疫力,调理五脏虚弱的需要有。
而并不需要拘泥于标准时间。
2021年三九贴的贴敷时间分了五个阶段,首贴、一九、二九、三九及加强贴。
首贴:12月11日至20日一九:12月21日至29日二九:12月30日至2021年1月7日三九:2021年1月8日至16日加强贴:2021年1月17日至26日在农历的一九、二九、三九中各选择一天,采用特制中药药膏贴敷保健品穴位中医师表示,传统中医有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三天进行治疗,以便达到冬病夏治,无相而三九天为冬至后的第三个三界,在节气上属大寒,为六个月中最冷的日子,在这时候进行诊治,能强身,扶正祛邪。
什么时候艾灸肚脐最好及禁忌艾灸具有良好的作用,特别适合身体欠佳的人群。
但是很多人想知道艾灸肚脐什么时候最好呢?不适宜艾灸的人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艾灸肚脐最好的时间吧。
艾灸肚脐的最佳时间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
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
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
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
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
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
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
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
什么时间都可以灸。
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
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哪些人不适宜艾灸1、没有耐心的人,艾灸需要长期坚持,哪怕是每天10分钟,定时定量最好,尤其是温灸法,不再需要严格按照古制子午流注来选择穴位;2、没有恒心的人,见到自己某些症状有所好转就放弃,对牌、麻将和女人倒是日夜惦记;3、没有时间的人,不管有钱无钱,整日忙忙碌碌不知在忙些啥的尤甚;4、胆子小的人,灸后见到以前的症状显现马上就上医院打吊针,吃药输液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的;5、坚定的西医迷们;6、高血压患者,虽然在各种专业书籍上都有灸法介绍,但是要视严重程度来定,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7、良性肿瘤,需要严格辨证;8、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艾灸会导致热血妄行;9、体内有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简单的物理原理,不再细说;10、其他原因自己反对或者不接受传统文化者。
最佳艾灸顺序、时间,从年、月到日,彻底说个清楚!腰腿疼找祥哥大医至简倪海厦2021-11-22艾灸之所以成为现代人追捧的养生之法,是因其绿色、天然、安全、无副作用。
一般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总会给出多个穴位,这么多穴位,究竟先灸哪一个?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就跟吃西药分饭前、饭后吃一样,时间不对,多少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吸收。
同样,艾灸穴位的先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对艾灸的疗效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艾灸的顺序吧!1艾灸穴位顺序“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
那人体各部位又是如何分阴阳的呢?作为农耕大国,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
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
2艾灸最佳时间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下面是我收集推举的三伏天艾灸的最正确时间,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三伏天艾灸的最正确时间伏前预热灸:2021年7月6日—2021年7月15日初伏灸:2021年7月16日—2021年7月25日中伏灸:2021年7月26日—2021年8月14日末伏灸:2021年8月15日—2021年8月24日伏后加强灸:2021年8月25日—2021年9月3日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最好1、大横穴大横穴位于肚脐旁开4寸的位置,这个穴位对于治疗便泌、泄泻、腹痛等效果特殊好。
2、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刺激这个穴位对于治疗瘀血脉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的面部疾病有着特殊显着的效果。
3、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这个穴位能够增添腹部肌纤维的弹性、调整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症状。
4、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的位置,能够治疗各种炎症,比方肥胖等。
5、腰阳关穴腰阳关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对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男性阳痿以及遗精等效果特殊好。
6、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能够增添人体消化以及吸收食物的能力,而且还能治疗胃痛、胃酸以及呕吐。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三伏天艾灸,一般状况下,每天可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
需要留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留意避开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确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
三伏灸的适用病症1.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易感冒,以及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疾病、虚寒型胃痛、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
二十四节气灸时间表及配穴立春:立春是农历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2月3日或4日。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选择以下穴位来进行灸治疗:1. 肝俞穴:位于腰部,第12肋骨下缘与脊柱之间凹陷处。
2. 阳白穴:位于手背上,当食指与拇指相对时,凹陷处的外侧尖端。
3. 头维穴:位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清明:清明是农历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4月4日或5日。
这个节气是农历的清明祭祖日,也是春季田园劳动的开始。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灸治疗:1. 肺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凹陷处。
2. 下关穴:位于腕关节横纹最高点处的凹陷处。
3. 中府穴:位于正上方头维穴的凹陷处。
立夏:立夏是农历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5月5日或6日。
立夏是进入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选择以下穴位进行灸治疗:1. 脾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最高点处。
2. 五步穴:位于足底部,两脚之间隔开五个横纹。
3. 头临泣穴:位于鼻眼之间的凹陷处,即人们常说的“鸡眼”处。
小满:小满是农历的第七个节气,通常在5月20日或21日。
这个节气表示农作物已经进入穗实过程,禾苗开始结穗。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灸治疗:1. 胃俞穴:位于胸骨下方,脊柱两侧凹陷处。
2. 太渊穴:位于胸骨之间的凹陷处。
3. 合谷穴:位于手背上,当大拇指与食指相对时的凹陷处。
芒种:芒种是农历的第九个节气,一般在6月5日或6日。
芒种时,麦子开始成熟,稻穗变长。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灸治疗:1. 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凹陷处。
2. 太渊穴:位于胸骨之间的凹陷处。
3.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
夏至:夏至是农历的第十一个节气,通常在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可以选择以下穴位进行灸治疗:1. 三焦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凹陷处。
天灸天灸天灸(自灸、冷灸),方法是把毛茛等植物(如毛茛、石龙芮、铁线莲、铁脚威灵仙等)的新鲜全草捣成糊状,放入直径约 4 厘米的酒杯内,平杯口为度,不要压紧,然后贴附在一定穴位上固定约一小时左右、病人觉局部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即应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的深黄色水泡。
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泡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但不要用凡士林纱布处理)。
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
天灸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
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
二、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
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布固定,以局部发痒、变红、起泡为度,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
适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症。
三、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
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四、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五倍子、何首乌各等份研末用醋调成膏状,每晚睡前敷于脐中,次日晨取下,治小儿遗尿症;砂仁30g,白糖50g,明矾10g,青背鲫鱼1条,混合一起捣烂成膏状分成3份,每次1份,分别敷贴于神阙、至阳穴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一日换药1次,治黄疸的阳黄,若阴黄可用胡椒(每岁1粒)、麝香1g、雄鲫鱼1条,混合捣烂成膏,敷贴神阙、肝俞、脾俞穴等。
二十四节气灸时间表及配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重要部分,它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分布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点。
这些节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生活和农业习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二十四节气以及灸疗对应的时间表和穴位。
1. 立春(2月4日左右)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此时,人们往往感到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正在逐渐到来。
在立春期间进行灸疗时,可以选择穴位太冲,它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终点,对于身体的阳气激发和气血流通有着积极的作用。
2. 雨水(2月18日左右)雨水节气是春雨的开始,预示着冬季的寒冷即将渐渐消退。
在雨水这段期间,选择穴位风池进行灸疗是非常合适的,风池位于颈部的大椎穴,能够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 惊蛰(3月5日左右)惊蛰标志着冬天的蛰伏即将结束,春天的气息逐渐增强。
在惊蛰的时候进行灸疗,选择穴位神阙是不错的选择,它位于脐中,对于调节人体的气血有着较好的效果。
4. 春分(3月20日前后)春分是一年中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此时春天正式来临,大地回春。
在这个时候进行灸疗,选择穴位曲池是比较适宜的,它位于胸腹部的侠白穴处,对于调节气血和舒缓紧张情绪有帮助。
5. 清明(4月4日左右)清明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气温回暖,春耕时节。
在这个时候进行灸疗,可以选择穴位中府,它位于足太阴脾经的脾俞穴处,对于提高免疫力和增强消化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
6. 谷雨(4月19日左右)谷雨是收获和育苗的时节,此时天气湿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谷雨这段时间进行灸疗时,可以选择穴位太冲,这个穴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终点,能够促进身体的阳气激发和血液循环。
7. 立夏(5月5日左右)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热。
在立夏期间进行灸疗时,选择穴位陶道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它位于大腿外侧的神门穴处,能够缓解疲劳和滋养五脏。
2023年三伏灸时间表2023年三伏灸时间表引伏灸时间: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10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初伏灸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中伏灸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闰中伏加强:可在7月31日-8月2日闰中伏加强连灸3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末伏灸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20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伏后加强灸时间:2023年8月21日-2023年8月30日功效:温肾健脾,散寒祛湿频率:先连灸三天,后续调理隔一天灸一次(仅供参考)2023三伏天防暑降温小妙招1、定时饮水夏天防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多喝热水,要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可以消耗,但是一定要少吃冰淇淋,少喝饮料,可乐,雪碧等,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影响。
2、多吃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含水量高的蔬菜有:冬瓜、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含水量高的水果有:西瓜、柠檬、橙子、梨。
夏季正好也是水果大丰收的季节,多吃些水果可以补充营养成分和维生素,对身体,皮肤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夏天我们身体抵抗力是比较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来及时地补充营养和维生素。
3、不要剧烈运动夏天天气那么热,就不要剧烈运动了,很容易中暑的。
早上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晨跑,回到家后,洗个热水澡,多喝点水。
但千万不要在大中午的时候跑出去,这时候高温环境下,身体会透支得很快的。
2023超长版的三伏天的特点1.容易出现极端天气三伏天期间,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很多,例如高温、暴雨、洪水、冰雹等,不仅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广州各大医院天灸时间安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时间:7月4日(伏前)、7月14日(初伏)、7月24日(中伏)、8月3日(加强)、8月13日(末伏)、8月23日(加强);
地点:三楼针灸科门诊或四楼中医科门诊。
●省人民医院
时间:7月4日、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8月13日;
地点:东川门诊四楼康复科、东病区东3号楼三楼、平洲分院康复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沿江西路107号)
时间:7月4日(伏前)、7月14日(初伏)、7月24日(中伏)、8月3日(加强)、8月13日(末伏)、8月23日(加强);
地点:门诊B区二楼针灸科。
●省中医院(总院)
7月4日、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8月13日为贴药时间。
●南方医院
时间:7月4日、14日、24日、8月3日、13日的8:00~17:30;
地点:南方医院门诊楼四楼中医针灸科;
费用:30元/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侨医院)
时间:7月4日-8月22日;
地点:医院门诊楼3楼针灸科门诊。
三款天灸配合“靓汤”
1.雪梨百合煲猪瘦肉
材料:雪梨(去心)1~2个、百合50克、无花果5个、南杏10克、北杏5克、猪瘦肉400克、陈皮1/3个、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
雪梨用淘米水洗净,去心切块。
除雪梨外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煮沸改文火煲1小时,下雪梨续煲约半小时,下盐,为三四人用。
可清热解燥、润肺生津。
2.太子参煲猪瘦肉
材料:太子参15克,生地20克,熟地15克,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药物稍浸泡,放进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90分钟,下盐便可。
为3~4人用。
可养阴、润肺、生津。
3.白糖参炖猪瘦肉
材料:白糖参12克、猪瘦肉50克~150克。
烹制: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加冷开水250毫升(约1碗),加盖隔水炖150分钟,下盐,为1人用。
可润五脏。